草原板书设计

2024-08-13

草原板书设计(精选9篇)

篇1:草原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从板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草原的景美、人情美,景美与人情美融合为一体。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课文《草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做以下称述:

一、说教材(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记叙的是他第一次出访内蒙古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表达了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语言简练而通畅易懂,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激情,并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二、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学会读写课后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的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积累,理解“回味”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开想象,具体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和深刻内涵。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使学生体会草原秀丽的景色和各名族间的深厚友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体悟各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教法和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研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感情,并且能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以默读、浏览、带感情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穿插配合。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环境的描写尤其突出,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课件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有视听的直观感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既帮助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此篇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解决课后的生字,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点播的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两大主要内容。下面我想向大家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现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景象。随后我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板书课题《草原》。这样的导入,以直观的视听直接呈现课文中草原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再来读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会给出问题:“同学们,请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也可以拿着笔做一些记号。”学生自由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后通过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下面的教学顺序。

(三)、初入草原,感受景色之美

1、假设同学们先提出草原的美景给他的印象最深刻,那么就接着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马上提出要求:“你觉得草原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能美美的来读一读这美景吗?” 然后请多位同学来反复练读学生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

2、播发背景音乐,并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第一段,他读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感受并想象,然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快速的浏览课文,这一自然段除了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写到其他的了吗?幻灯片出示: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让学生细细品味两句话,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感受其中不同的感情色彩。(因为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

相机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后,直接让其把感情送入课文中来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深读感悟,感受人情之美

在读完课文后,相机过渡:“刚才是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风光的美,那么,你还感受到什么了呢?”自然的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

1、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

2、在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容学生动笔画一画。(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课文,初步的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

3、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热情的蒙古人民和受到款待的客人,先同桌互练,在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进一步感受蒙古人民的好客特点,深入理解课文。

4、课件出示图片并配合音乐: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相机出示导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出示问题:(1)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2)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离别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此情此景,你能用那句话来表达呢?(“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最后齐读课文,把丰富的感情带到课文中,融会贯通,整体感知。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所以在整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通过读、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尝试运用,注重迁移

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草原美景的资料或者蒙古族的有关资料,以图片、歌曲、绘画、影片等形式,开展一次班级“草原情怀”展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会自主学习。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内容 《草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文章。这篇讲读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渲染”、“勾勒”、“回味”等词语。

3、仔细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4、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采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先借助视听、导读提示,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相机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感知——品味——想象——诵读来体会草原上自然风光奇特的美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

三、说学法

以品读感悟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诱发情感

1、上课之前,我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唯美的草原画面中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

2、我提问学生:刚才欣赏的是哪里的风光?

3、从而揭题:点击出示课题主界面——草原

4、读题

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你们对草原的美的赞叹与向往,谁来读读课题?(读出赞叹、读出向往之情)

5、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老舍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老舍(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了解草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奠定感情基调。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对资料整理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我根据学生手头中的预习方案设计自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一些词语。

(3)用横线划出中心句。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推荐小老师带读

(2)哪个字的读音需要再提醒大家的?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认真写的?(生及时描红)

(3)齐读生字词

过渡:生字词已经掌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同学们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了吗?

(4)出示中心句(课件出示)

指名读 过渡:这是老舍先生到草原的体会,谁能说说它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相互提醒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增强记忆力。再以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

出示句式:我看到了()的草原!

(设计意图:体会是学生自己的体会,学生的体会因人而异,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本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地统一到教师的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中。)

2、从哪句话中你看到这样的草原?把句子找出来。

(1)可爱的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那么新鲜,天空那么明朗。”

a.草原的可爱在哪?

b.你体会到了什么?

c.读出你的感受来。

(2)辽阔的草原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你来读读这句话,你的眼前是辽阔的草原吗?

b.谁再来读读?

c.全班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的辽阔。

(3)碧绿的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同:“碧”与“翠”都表示绿的意思;异:前一个表示绿的范围广,后一个表示绿的状态。)(4)生气盎然的草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a.你来读读,读出动感,读出生气盎然来。

b.插入导读:羊群一会儿——一会儿——羊群一会儿——一会儿——

c.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4)诗情画意的草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a.借助图片理解“渲染”、“勾勒”

b.用“渲染”与“勾勒”来形容草原上的小丘,你体会到了什么?

c.带上你的感受与体会读一读。

(设计意图: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课文字行间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这美好的意境,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正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且,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与作者共鸣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去领略了碧绿的草原、辽阔的草原、生气盎然的草原、诗情画意般的草原。如果你是老舍,此时此刻你想怎样?

吟唱一首小诗。

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低吟吧: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老舍的心情怎样?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老舍还会低吟什么诗呢?

老舍的感受还有什么?继续找找

在这种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在回味着

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如果牛和马真的会回味,那它们回味什么?此时的老舍会回味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别让你烦琐的内容分析“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

4、师配乐(有画面)范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片和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美丽,最容易引发学生对美的享受。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这样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诗情画意般的美,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品味了语言文字。)

5、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过渡:这篇文章的很多语言非常优美,可以学以致用,现在就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名背诵

挑战背诵

6、随机习作指导

过渡:这段话老舍写得如此的美,那老舍又是按什么顺序呈现的呢?

由远到近,自上而下的顺序。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本课书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错过呢?)。

(四)小结:

1、品味语言文字。

2、按照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草原》这篇课文有两大板块内容,一是写自然美,二是写人情美,所以我就抓住这两点来板书。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6.草原

自然美:碧绿

辽阔

可爱

诗情画意

篇2:草原板书设计

平安三中

教学多年,也听了不少课,感觉到老师们的板书设计有认真也有随意,甚至有些文科教师有时整堂课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认为重点内容书上都有,只要讲透了,让学生画在书上,课后再背会就行了,对此我颇有感慨。其实板书的设计可以起到统领整堂课教学的作用,应十分重视才对。

首先,精心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对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别具匠心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新内容学习时,我们应旧知演绎设计好,并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学生进行类比、迁移;练习课上,我们应把对比性练习设计好,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加深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复习整理课中,我们更应把章节的、单元的、甚至是学期的知识、把版块的知识体系通过板书表示出来,使学生对前后知识形成整体认识,理解更深。

第二,美观的设计体现的是我们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板书的美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进行自我训练与改进,有必要时,可以事先练一练,再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要发挥我们教师自身的特长,有的老师简笔画很棒,那你的板书可以多结合一些图画;有的老师硬笔书法很出色,那你的板书可以变成孩子们“字帖”;有的老师色彩运用很娴熟,那你的板书可以多布置一些色彩,提高视觉审美感„„实在感觉自己也没什么特色,那么,你的板书应该是工工整整的,给学生以认真的榜样。在学生眼里,我们的板书折射是老师的风格,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有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使学生也得到一定的训练。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一起,在课堂上把板书设计好,并通过关注板书,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执教能力。

板书设计在教学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

第一、板书可较长时间向学生传递信息。

板书的作用就是为了记录语言,传达信息。板书首先是文字,只有将语言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进行长时间的传递。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它应该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而多媒体是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在屏幕上,绝不可能像板书那么长久。

第二、板书对学生有引领作用。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很善于模仿,如果教师的板书不够精美。学生会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教师的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优美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对教师钦佩有加,重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第三、板书比多媒体更加灵活。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一线教师都有有很深的体会,准备一节课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结合也很费时,所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否则事倍功半。而且多媒体有个缺陷:要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因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会出现教师预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板书却能弥补这一缺陷。

第四、教学板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教学板书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会”,二是影响到学生的“会学”,三是影响到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板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板书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板书设计是课堂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板书起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训练思维、强化记忆的作用。因此板书要简明,条理清楚、教学思路明确,引导学生思路有序,具体要求是:

第一:要准确体现教材内部结构,这就要对教材内容作精确的提炼; 第二:板书内容要有联系性,体现教材的系统性: 第三:语言要简明科学,结构要安排合理,线条要清晰。除此之外,板书设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部题:

1、板书设计要抓住教材的特点。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板书,灵活安排。

2、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往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本章教材的训练项目、学习要求来确定,教学重点确定之后,板书就要突出这个重点,扣紧本组教材的重点要求。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板书应有明确的目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板书内容要少而精。板书与讲解一样,贵乎“少而精”。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

板书要做到“少书”、“精书”;板书要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4、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之前,要对板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安排,通盘考虑。最好在书写时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中央。书写时要注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标题、后内容,再小结。

5、板书要注意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概括。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浓缩,而不是讲解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把讲解内容经过分解、综合、归纳、演绎,使板书内容更加提纲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6、板书要设计小样。在上课前要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板书提纲”——小样,贴在教案的后面。上课时,由于对板书内容心中有数,使讲解与板书相互配合得更加井井有条,效果更佳。

篇3:重视板书设计, 凸显板书价值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符号和图表, 适时适地展示给学生,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言语说明, 节省了教学时间。板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概括性, 尽可能反映知识的根本所在, 富含启发性,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思维活跃, 找到未写的意蕴, 牵一发而动全身。板书要把知识间内在的结构、联系反映出来, 必须要用一定的布局手段进行知识点的串联, 使板书最终连接成一张清晰的“知识之网”, 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很大。

四、展示教学风格, 培养审美情趣

精湛的板书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生动有趣, 是教师劳动创造的结晶, 是教师知识、思想、能力等多种素质的融合, 渗透着教师教学的智慧, 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风格。高超的板书, 教师在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间所展示出来的不只是流畅美观的符号、文字, 更是浓缩精练的知识, 厚重渊博的学养, 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师的板书, 实质上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传递知识、传承文化, 同时使学生得到智慧的启示、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更有利于全面育人功能的实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板书要简明扼要, 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凡要写上黑板的一字一句, 都要经过精心选择、细心组织。”板书设计小看不得, 非要下工夫研究不可, 教师要像艺术家雕刻作品一样, 精益求精, 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板书, 以便更好地凸显板书设计的价值,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篇4:有效设计语文板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74-01

一、分析题目设计法

深入审题,结合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字进行设计。比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通过对同病房两位病人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窗,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发现文章的深刻之处呢?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整个板书的结构就像一扇窗户,这窗户里住着“远窗人”和“近窗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不同的性格。之所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灵之窗”里有一堵“道德墙”,由此可见作者扬善贬恶的写作意图。

二、串联线索设计法

这种板书设计以线索为主串联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用以展示文章脉络及发展变化方向。此类板书不仅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直观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让人一目了然。如我在教萧乾的《枣核》一文时,就采用了这一板书形式:

板书设计成枣核形状,直观形象,还凸显了写作手法,让学生对本文的线索记忆深刻。

三、解读文体设计法

对不同的文体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法,教师可结合文体特征设计板书。可结合具体的文章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展示要素,让学生熟记相关内容。比如我在讲《松鼠》一课时,这样设计:

该板书将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文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清晰地展示出来,可以强化学生对说明文特别是科学小品文的识记能力。

四、彰显特色设计法

这种板书侧重于强调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在设计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文章特色,然后编配与特色有关的内容,兼顾其他教学要求,形成以反映文章特色为主的板书。比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学生看了板书后,很快就记住了奥楚蔑洛夫“善变”的丑恶嘴脸和“不变”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并且对课文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也印象深刻。

五、强调思路设计法

专题类文章往往知识面广,难以聚焦。如何在板书设计中给学生以学习流程、学习思路的学法指导?在《叶》专题公开课上,我引导学生赏叶之美、说叶之用、品叶之文、悟叶之情、赠叶样的人,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此板书结束后,我让学生总结全课,顺势外形勾勒,形成一片很美的“叶子”,这样全课思路清晰,叶的“不平凡”精神撑起了叶之世界,给人以启迪、遐想。这样的板书设计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此外,板书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直观形象,给人以美感;二要设置悬念,给学生以新奇感;三要主动留白,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篇5:《桃花心木》板书设计

干旱 枯萎

树 水涝 根无法深入地下 →死亡

狂风暴雨 吹倒

篇6:《风筝》板书设计

时间:

现在——过去(童年-长大-成年)——现在 倒叙:C——A——B——C 线索:实物明线:见风筝——忆风筝 ——议风筝

封建教育毒害在于“我”毫不留情的“虐杀”

科学思想:启蒙明理,自责自省

感情暗线:“我”:惊异和悲哀-嫌恶-没出息-可鄙-愤怒-傲然-不幸-(懊悔,失落,自责,自省)-沉重(6次)-(轻松-宽恕-宽松-)-悲哀

弟弟:最喜欢-惊呼-高兴-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惊异-毫不怪-忘却-毫无怨恨

封建教育毒害在于弟弟毫无反抗,甚至自以为错——麻木、愚昧

篇7:老王板书设计

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刘俊刚

《老王》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的散文代表作,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他的眼睛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但是他的心极好,老实厚道,总为人着想。正是这个“小人物”在十年**中,给人带来了一点正气,一点为人之道。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心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作品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通过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主要是老王更多关照“我”)去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的更多美好的品质,呼吁我们生活中的幸运者去关照不幸者的精神世界。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的同情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

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老 王

杨 绛

话说老王-----苦、善

本色老王-----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

感悟老王-----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步行者的愧怍

怀念老王------爱心 人道主义平等观念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王”原来是一个卑微的群体的缩影!表面看来,作者的“愧怍”之情生的毫无缘由,实际在前文已有了很所的铺垫。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关注文章的细节,谈谈“愧怍”的缘由,在质疑---研读---质疑的过程中,慢慢触及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更明确深入地把握文章主题,即尽己所能的帮助普通人、不幸者。

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呵护,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无法理解爱的真谛,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关爱意识,对不幸者和陌生人更是持冷漠态度;老王的生活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再加上受阅读水平的限制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大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却很难进一步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也就不可能准确的把握文字思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体味语言的深邃内涵,从而真正走进文学大师们“人性关爱”的精神世界,能认识到作者反思后提出要以平等的心态关心不幸者的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能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不幸者,能积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板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围绕初步了解老王——看图话说老王——感受本色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身边“老王“的教学思路,从听读感悟开始,到梳理文章思路,再到深入感受语言,最后分析人物描写。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篇8:刍议创新板书设计

一、创新板书———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在教学中, 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励学生创造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创新板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 正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 发挥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这样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才敢于质疑,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意识。例如, 《一夜的工作》的板书设计:

从板书设计来看:“一夜的工作”的中心词是“工作”, 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总理工作的认真与劳苦, 生活简朴。板书中的几个问号与传统的板书比较多了一些层面, 学生除了能从课文中了解到总理的生活作风的严谨, 小心翼翼地把碰歪了的椅子扶正, 学生还能把课外了解到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方方面面的有关内容补充进去, 这样的板书设计, 有创新的理念, 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有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更能从板书设计中去拓展, 去挖掘教材, 去想象作者为什么工作一夜?去想象周恩来总理几十年如一夜的勤勤恳恳工作。

二、创新板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创新板书”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上体现的不是“接受”, 而是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活动。在课堂中, 它首先向学生展示的不是“结果”, 而是“问题”, 然后让学生去合作交流, 分组探讨, 独立思考等形式来寻求问题的解答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让学生去探索, 去创造他未知的领域, 使学生变“学习新知”为“创造新知”。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主动, 学会了进行合作, 学会了独立思考, 学会了像老师一样进行“研究”!

例如《画风》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画风”, 除了“风”能吹动风车, 还能使彩旗飘飘, 还能吹动小树, 还能吹动许许多多。这样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学生能补充了教材的不足,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创新板书———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人人都有, 它往往萌发于天真烂漫的幻想中, 萌生在不可思议的想象中。但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思维。“创新板书”注重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把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作为特定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时常处在想象中。这样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埋下了良好的伏笔。例如《江畔独步寻花》的板书设计:从板书上看, 板书留下的问号, 学生通过精读, 入诗境, 悟诗情。想象诗人来到江边, 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 发挥想象, 学生除了能说花多, 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 把花枝都压弯了;花美, 红得似火, 白得如雪;花香把蝴蝶都引来了。老师要求学生猜猜还可能有什么花呢?板书的问号给学生留下了空间。学生更能尽情地发挥想象: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看, 杏花开了, 远远看去, 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 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 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 香气四溢, 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 黄莺飞落枝头, 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这多美啊, 这情景让蝴蝶醉了, 黄莺醉了, 我们也醉了。这样的板书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 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9:反思语文板书设计

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语文板书,语文板书即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可以提纲挈领,突出讲述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便于记笔记,有时还可以起直观作用。(《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语文板书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是指教师为了配合语文教学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或画出的图像和图表,是语文课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笔者认为,语文板书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在黑板上或者在多媒体上形成的文字、图画、图表、声音等各种系统符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颁布实施,而现在还有许多语文教师的板书设计停留在传统教学中,板书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而现在的语文板书设计很多还没有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只是注重知识的呈现,还停留在知识与能力这一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谈何容易,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一册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讲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以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境界。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即:

一动不动严守纪律

烈火烧身

一声不吭英勇献身

如果学生没有听课,只是抄写了笔记,只看板书则很难与文本产生共鸣,更难以体会到邱少云为保证战斗胜利,英勇牺牲的高尚精神。传统的板书中学生很少体会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没有多少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实行“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板书的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也参与板书的设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板书的设计中学会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工作,是教师的备课环节之一,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的,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是机械记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教师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意见。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我的空中楼阁》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简单明了地勾勒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作者的行为思想价值,但是文章中真正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产生共鸣的精华,通过板书学生很难体会到,而且这个板书只是老师的个人见解,是教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批判质疑,让学生真正理解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学会怎样去学习,如何有效思考。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他们去学习,重点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包括板书设计的过程,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与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板书的设计过程唤起内心的灵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讨论探究中重新设计定位板书,尽量避免预设和生成,多一些启发和引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样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讲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一开始上课王老师就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听写“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其余学生在下面写。然后王老师在“车盖”与“盘盂”之间,在“苍苍凉凉”与“探汤”之间各画一条横线,并在横线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唤醒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这些目的,板书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语文以丰富多彩的世界,浸润着人类的情感,蕴涵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板书仅限于黑板,条件较好的有一些图片等辅助,学生对此早已失去兴趣,而教师基本上没有可以用的资源,条件有限,学生很难从板书中体会到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语文学习的情况不言而喻。现在科技发展了,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板书,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色彩等方面,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语文的存在,通过多媒体板书,向学生展示祖国壮丽的山川,大江,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南的小桥流水,莺歌燕舞;西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异域的民族风情文化,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古典和浪漫,美国的快节奏,巴西神秘的热带雨林。听命运交响曲,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一曲高山流水,体味友谊的真诚与伟大,“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满足;一首琵琶曲,学生在“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惆怅。总之,多媒体板书丰富了传统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板书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历史和文化,洞悉真理,体验情感,感悟人生,开阔视野,增长学识,丰富阅历。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在对话中,探寻语文中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人生,五千年的文明,异域的风情,培养热爱语文的感情,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传统,而是要吸取它们的精华,更好地为现在服务。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语文板书设计也不例外,也要不断地创新,始终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做到经典性与时代性相融合,师生共同参与,让板书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本林.论语文板书的艺术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2]于军民.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板书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谭奕旭.《舞动的北京》板书设计[J].江西教育,2008,(7).

[4]钟文彬.新课程理念下板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江西教育,200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草原板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板书设计范文05-24

树林和草原板书设计08-25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06-23

设计板书范文05-17

说板书设计05-02

课堂板书设计05-27

《祝福》板书设计05-30

生物板书设计06-01

风筝板书设计07-07

《风筝》板书设计07-16

上一篇:河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征文下一篇: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