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与案例写作

2024-08-14

案例与案例写作(通用8篇)

篇1:案例与案例写作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案例

写作格式与体例

 案例内容大纲

一、案例情况介绍

包括背景介绍、案例梗概、取得的社会影响等。此部分1500字左右为宜。

二、案例点评与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案例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需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准确和深刻地反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原理和行为规程,并给人以启迪。

此部分3000字左右为宜。

三、延伸阅读

介绍其他相关的作品、材料或历史知识等。可适当介绍西方媒体相关典型案例,对比说明。

在延伸阅读部分可以考虑两种方式:一是知识性和理论性的延伸;二是作品的延伸。

此部分1000字左右为宜。

四、思考与讨论

根据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设置2-3个问题。思考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研究。

此部分200字左右为宜。

五、课程学习心得

六、案例背景材料附录

 文献注释: 采用页下注,文献注释格式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 式样与字号

(一)行文标题建议应控制在三级之内,三级标题为:

一、(一)1.(二)式样与字号建议并示例如下:

案例1:xxx(三黑,居中)

一、案例情况介绍(一级纲目,小四楷)

(一)案例背景(二级纲目,五黑)

1、发生地点(三级纲目,五宋)

2013年2月5日。。(正文,五宋)

这一案例表明。。(文中强调性引文,单独成段,不加引号,左空二格,五楷体)

① 注释(注释,小五宋)

篇2:案例与案例写作

书名:营销策划文案写作指要

作者:陈建中 吕波 著

篇3:案例教学与应用文写作思维的建构

案例教学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经常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案例教学其指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 以案例贯穿教学环节,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讨论、借鉴,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从而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是以提供讨论、研究、体味、思考的目标及靶子为前提, 从具体的个别的案例出发, 上升到抽象的、一般的规律认识的教学,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是借助案例展开的。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 从现实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思维过程, 是建构应用写作思维最有效的手段。

应用写作思维的建构必须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 并紧密结合应用写作的本体特征,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更好?”是贯穿应用写作教学的思维过程, 本文就围绕这几个思维步骤从文种意识的生成、文种规范的强化、文本艺术性的建构、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 谈谈案例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思维培养上的具体操作。

一、文种意识的生成

这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文种众多, 每个文种都有特定的写作规范及要求。每个文种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把“这一个”的特点印在脑海中, 并形成写作的思维自觉, 这便是文种意识。文种意识的生成是从明确每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及作者的写作立场开始的, 这是进行应用写作文本操作的前提。

(一) 强调文种的适用范围

在案例教学中, 形象地再现应用写作所需要的环境,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自己去体悟文种的适用范围。比如在讲“函”的写作时, 首先教师设置这样的情境:五四青年节就要到了, 某公司团委准备组织青年职工到某农场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于是团委书记写了这样一篇公文……接着出示“函”的案例,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 提醒他们注意行文方向, 明确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的关系。通过案例情境导入引发探究的兴趣, 再通过案例的具体感知,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悟确立了“函是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的文种”的认知。

应用文创作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及工作体验。校园生活毕竟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 社会实践比较少, 不清楚各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行文方向, 公文语言、行业语言, 缺少应用写作的语言环境与实践基础。因此借助案例创设情境, 有利于形象化地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文种的适用范围。而围绕具体案例加以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确文种的适用范围, 不仅强化了文种意识的生成, 也会使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及幸福感。

(二) 确立写作的角色定位

不同文种的写作者的立场是不同的, 有时代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 如公文的写作;有时只代表自己, 例如计划、总结等。行文方向的不同, 也要求写作者明确写作的立足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写作有不同的写作角度和立场。因此, 写作时, 要确立写作立场, 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才能实现表达的目的。案例教学中既可以用优秀的写作案例帮助学生认知代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去言说的准确性、规范性、严肃性的要求, 代表个体的去言说的个性化、人文化风格, 也可以利用病文的解析, 帮助学生认知写作立场的不明确、会造成文本的可信度的降低, 影响政府公信力, 或者由于角色定位不明晰, 导致文种的特征不鲜明。当然, 行文方向不同, 写作语气及口吻的把握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要素。

二、文种规范的强化

每一种应用文体,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式。“所谓格式, 包括书写、排印行款式样、结构层次、习惯用语、称谓、签署等。应用文体有了格式, 可便于写作、阅读、承办、归卷、查询。”[2] 在案例教学中, 为了培养应用写作思维, 必须让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个文种的格式是怎样的?从标题到主体再到结尾落款, 引领学生仔细观察体味案例, 在头脑中搭建起不同文种的结构框架。

其次, 要围绕案例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文种有如此规范?在解决“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为什么”。这一步的思考要引领学生贴近行文目的及文种的适用范围思考。比如说“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就是为了快速地、有效的传递信息, 不断满足受众的需要, 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逐渐生成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种思维习惯的培养会变学生被动机械记忆为主动探求思考, 对抽象的文种规范的掌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本艺术性的体味

这是把应用置于审美之下的一种思维建构。文学文本的艺术性在于生动、传神的人物塑造, 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及艺术再现, 对内心情感的细心体察与传递。而应用写作的艺术性与它的“应用性”是密切相关的, 离开了应用性, 应用写作就失去了本体特征, 失去了它特有的美学风格。应用文的美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美, 美在它的实用性及规范性。因此,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 要围绕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欣赏应用文特有的美感, 并在写作中逐步形成美学自觉。这包括:

(一) 语体的选择

每种语体运用都会形成不同语言特色及风格。由于应用文每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及行文目的不同, 写作者的立场及角色定位不同, 受众不同, 所以语体特征也是不同的。有逻辑思维严密, 条理清晰, 表达准确的行政语体, 如公文;有个人化色彩鲜明、生动、感人, 具有人文特性的个人语体, 如书信、求职信、感谢信等;有逻辑严密, 表达准确, 内容完整、严肃、周全的法律诉讼文体, 如合同、上诉状、答辩状等;有具有大众传播色彩、言语简洁、表达清晰的新闻报道语体。在案例教学中, 让学生仔细体味语体风格, 并逐渐生成语感。

(二) 主题的明确

“应用文的主题, 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 或主要意图。”[3] 相对于文学创作主题审美内涵的多元化, 应用文主题的目的性更为突出, 因为应用写作最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因此, 主题的鲜明、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请示的“一文一事”, 就体现了主题集中的风格。因此要利用案例, 引导学生体味应用文主题的审美风格, 把握应用写作的本质。如在“广告文案”的写作教学中, 利用生动的写作案例, 教会学生品评广告的主题, 使他们明确广告最终目的是推销产品与服务, 而不应该满足于文学世界的经营。

(三) 逻辑的明晰

在行文流畅的基础上, 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种的结构规律, 体会应用文写作的逻辑美。如“计划”写作的三个要素, “目标”、“措施”、“步骤”, 就体现了“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围绕要案例反复强调这个思维过程, 并指导学生评价这种结构方式的美感。再如, “请示”的行文目的不是解决“怎么做?”, 而是为了解决“这么做, 行不行?”的问题, 因此, 要以“优秀例文”及“病文”的对照方式, 使学生明确, 请示的思维逻辑是先有“请示的缘由”及“请示的事项”, 才有请求决准的诉求。当然, 这种逻辑思维的美感是建立在实用及适用的基础上的。

(四) 语言的准确、简洁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尤其对于应用写作来讲, 语言的准确和简洁是实用性表达的要求。因此, 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握书面语、公文语、专门语的特征, 并了解不同文种的语用特征, 体会不同语体的美感。总之, 准确、简洁是应用写作语言的共性要求, 要有针对性的选用适当的案例, 突出应用写作语言的共性及特性。

四、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用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 是实践。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 不了解生活, 不会体察生活的人是写不好应用文的。因此, 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培养应用写作思维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用写作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种本身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如书信, 广告等。广告之所以能够引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就在于它能够用语言架起人性与物性沟通的桥梁。这类文本本身就生动、形象, 生动的创作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 再深入研习文本结构及美学风格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在表达上的人文技巧、人文手法。如“祝词”、“贺词”、“欢迎词”、“答谢词”等公关礼仪类文种。在这类文种的教学中可选用学生自己的创作案例, 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种规范的基础上, 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个性化的核心是真情实感。三是行文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工作、生活的实际。如“计划”、“总结”公文等。这里有对职业的理解与热爱、对本职工作的认知与思考、对自身的体察与反思, 这是一种理性的美感, 也是人文情感的一种。案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案例中思维亮点, 如工作的创新点、规律性认知的提炼、建设性意见的提出, 并建立以思考为前提的写作模式。

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固然以文本制作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 但任何教学同时也是教育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验、积累, 追求人文背景的建构,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是全面素质教育对“育人”的要求。

总之, 建构应用文写作思维是掌握应用写作技巧, 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优化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手段及目标。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可以实现应用写作思维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尉天骄.应用写作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4) .

[2]徐中玉.应用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篇4:英语口语交际与写作课堂案例

授课对象为高三(2)班、高三(4)班的学生。这两个班分属文科B班和理科B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所掌握的词汇量少,语感差。但大部分学生对“跑酷”之类的时尚英语话题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课程分析

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写一篇有关严师主题的作文,可是学生对此类话题不感兴趣。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先由时尚话题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导入,在描述虎妈时运用常见短语和句型,例如:be strict with sb,随后学生就虎妈育儿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继而就此话题展开辩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经常性的行为;2.运用恰当短语和句型能够描述虎妈其人:be strict with sb. /encourage sb. to do sh./ the way to do is.../live a...life/as...as possible/It is +adj.+ to do,/What’s more...3.运用I’m for/against...表达赞成或反对意见。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材料可以很时尚,很亲切,学习英语可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2.提升民族自豪感,考量自己的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思想的交锋中提升自身素质。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首先,我提问学生:Have you ever heard of a best- seller written by Amy Chua published in 2011? She is known as the tiger mother.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other, two daughters, and two dogs. 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美国蔡美儿——虎妈其人其事,也大致知道畅销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一书中的教育观点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论。对于熟悉的时尚话题,学生们表现得乐于参与讨论,他们用简单的英语交流着自己所掌握的相关信息。

讨论一阵后,我请学生看这个句子:The Chinese family have begun a day's fight while the American family are still sleeping(先将划线部分的单词隐去)。有评论家说:“美国家庭还在睡觉时,中国家庭已经开始一天的战斗。”我请同学们猜一猜评论家当时在划线部分填的应该是哪个单词,又请学生们注意这个句子中提到了中美两国家庭的对比,经这一提醒学生们想到了用while,句子补充完整了。再请学生思考:外电频繁用中国作参照物,连这本书中提到的育儿细节也和中国的崛起扯上了关系。他们说:中国经济的快速上升和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有关。老外为什么这么在意我们的举动?学生们能体会到那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也体会到少年强则中国强!

Step 2 Writing a composition

现在请学生们动笔写一写虎妈的几句话。因为与时尚英语话题相关联,又因为也是刚才口语练习的内容,挺感兴趣,何况还有板书的单词、词组可供参考,学生们觉得写写几句话还可接受,大多在八分钟左右能完成。其间见到有些学生用到了如下短语和句型:be strict with sb./encourage sb. to do sh./ the way to do is.../live a...life/as...as possible/It is + adj. +to do...请他们把自已的好词好句板书出来推荐给大家。同时由学生们分组交流各自的作品。在这一环节中,小组中写得好的学生乐于展示,乐于辅导;在写作上薄弱的学生也乐于请教。虽然费时较多,但学生们讨论热烈,学习气氛很好。其中看到有一篇文章简洁,当作范文朗读给全班,并做了点评。该生文章如下:

Tiger mother is a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 According to her opinions, children should study hard and behave themselves. She believe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mselves is to get good grades. If not properly pushed to work, they are likely to get a low grade. So she is strict with her daughters. What’s more, she encourages her daughter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She thinks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Fortunately, they live a happier life now.

经过讨论、修改、补充,学生最后能写出这样的习作,不仅自己深受鼓舞,其他学生也都深受启发。我相信学生们碰到有关严师主题的作文时,不自信都难。

Step 3 Have a speech contest

早就看到有学生对虎妈的做法撇嘴,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ger mothe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eacher who is like the tiger mother?”像开了闸子似的,学生们把他们所能想到的、能表达感情的形容词都用上了。

世界纷纷扰扰,我们作为中学生又该如何应对?我向学生提出:“What should we do?”当时恰逢阅读过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不久,全班同学基本分为两个阵营,有的同学坚持:We should learn to relax,有的同学观点与之针锋相对:We should work hard,期间学生们运用了I’m for/against...表达赞成或反对意见。

六、课后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起引导作用,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让学生都乐于展现自己,分享自己,同时要多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感。

多角度地利用教学素材,可以客观地陈述事实,可以提出看法,还可以以辩论等形式进行思想交锋。

篇5:案例分析学习与写作心得

案例分析学习法的起源

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 Program)确诞生于哈佛大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商业评论》明确指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该评论对美国MBA教育状况的批评引起了全美各管理学院院长们的深刻反思。由《哈佛商业评论》对美国管理教育的抨击而引发的对管理学教育模式的探索逐步推动了80年代的管理教育的创新。这些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学生领导才能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管理技能的训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

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欧洲的商学院也多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但是更加鼓励学生在团队基础上的项目合作。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课程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MBA教育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开始。

案例分析方法在MBA学习中的价值与作用

案例分析方法在MBA的学习中,不仅在北美已实施了多年,而且在欧洲也早已受到广泛的欢迎,但其重要性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是可从一篇案例中引申出许多问题来,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深入地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当一个总经理,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样学下来的效果很好,使学生增加了对经营管理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提高了他们日后成为管理者的才能。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员钻到案例中,充当总经理、销售总监等角色,设身处地地面对和处理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我认为中国的管理教学应该加强案例教学,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宏观到宏观。此外,中国需要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案例,案例由中国人来编写,以此培养自己的优秀管理人才。近年来,国内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北大、清华的管理学院都开始设立了中国企业的案例中心。

案例教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训练MBA学员敢说敢讲的气质,这对从“沉默是金“、“枪打出头鸟”的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

运用案例分析法需掌握的要点和步骤

案例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参加者要把自己当作案例中的当事人,如总经理、制造部长或财务科长等,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的技能。

在案例分析的学习中,可以牢固掌握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能促进深入思考,找出自身思维中的盲点,相互启发、借鉴、学习和交流,充实、完善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的目的。

案例分析法要点

1.将案例阅读两遍。第一遍应该对案例有一个概览性认识,第二遍应该对案例中的种种做法了如指掌,然后仔细地研究每一份参考资料; 2.列举必须面对的各个问题与关键点;

3.充分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案例材料所能说明的各种问题; 4.寻找运用各种原理和分析工具的机会; 5.对形势的分析要彻底完整;

6.对所有的观点必须提供经过充分推理和论述的论点和数字证据; 7.绘制图表和图形以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

8.对你提出的各种建议进行优先性排序,确保实施框架/步骤及可行性; 9.重新评价你所提出的行动计划,检验它是否为你所确定的问题和关键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10.避免提出风险不可控制的方案。案例分析的步骤

案例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主要是审读案例文本,把握案例事实,识别案例情境中的关键问题,个人自己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初步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阶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具体又可划分为以下步骤:

(1)快速阅读案例材料,熟悉所要讨论的案例及问题;(2)再次阅读案例,尝试勾画问题轮廓及可能答案;(3)仔细研究案例中的所有附加材料;(4)确定关键问题之所在;(5)分析案例中的数据;

(6)使用所需要的任何一种分析工具;(7)仔细分析相互冲突的观点;

(8)为你的分析诊断和观点提供理论支持和证据支持;(9)制定恰如其分的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

2.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在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呈现个人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依据;听取同伴意见,对案例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在不同角度甚至对立中认识问题,以求达成共识。

3.课堂发言、全班交流。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陈述案例分析结果。可以选派一人代表小组发言,也可以由几个同学分担。表述过程中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力求达到自然,并能操控听众的注意力。然后回答班里其他同学的提问。回答最好按照小组准备时的分工来分担问题,当然配合和相互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4.老师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在小组陈述,课堂讨论基础上,最后由主讲教师做出总结。我对案例分析方法的个人感悟

商学院的教育恰恰就是通过案例分析教给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认为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通过案例分析训练使学生掌握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思维感觉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后的实践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行业、工作环境、特定的工作人群等,我们应当按照所学到的管理方法去创造一种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篇6:写作与实践沟通案例:感悟自1

周矶办事处周矶中学 任桂华

课题背景:

学生怕作文但又不得不写作文。内容涉及老师的,大多是带病上课、灯下工作;涉及同学的都会有借物**;涉及父辈的,都会笼上“淡淡的哀伤”„„这就是作文可悲的现状,虚情假意,千篇一律,完全脱离了学生生活实践,文章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情实感,也没能透射出时代气息。《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沟通起来。课题实验设想:

以教材为实验平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施课题。即教材是生活例子,学生生活实践是迁移与拓展,前者也是后者的触发点。如七年级上册内容侧重人与自然。特别是《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这些文章都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是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最好范文。前两篇感情凝重,引导学生从自然中体味人生,珍爱生命。后两篇感情愉悦,引导学生从感悟自然美中,淘冶情操。那么我就开展“我与自然”的实践活动。

课题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既能写出“物”的特征,又能表达与这个特征有关的“志”,使所写景物的意义有所升华。

2、学习有序地多角度观察景物。

3、学习细腻描摹景物的写作手法。

4、学习提炼精辟、蕴含深义的句子。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悟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从中感悟真、善、美。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

分组活动,如果方便的话可将实物带来。

第一组:完成《紫藤萝瀑布》研讨与练习三: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草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并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第二组:选择一种植物,查找资料,了解其生长习性、成长历史。

第三组:在某种心境下观察某物,并试着寄情与物,物我交融,写成日记。第四组:搜集与《紫藤萝瀑布》类似的文章,并领会所寄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自然万物一旦与我们的生活经历,与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相联系,赋予它人的情感、愿望,它就有了神采,有了灵魂,它的美就不在限于色彩、形状,更在于它的内在神韵。平时,只因我们人、物两类相隔,才有了漠然的感觉。今天,让我们忘却人与物的界限,来进行一次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沟通。

二、学生交流

各小组先交流5分钟,再由小组长确定发言内容与发言顺序。避免发言内容重复。(5分钟后,老师请各小组发言,讲述准备活动完成情况。)

1、第一小组发言: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草以某种象征意义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教师板书:莲

洁身自好

梅、菊

高洁 孤傲

正直 坚贞

小草

顽强 乐观

吟咏花木的诗句有:《咏梅》《赋得古原草送别》《青松》《蜂》《早梅》《咏柳》等。

老师小结:这些诗在描写中都赋予了物这些象征意义。

2、第二小组发言:讲述某物的成长故事、生长习性。

生A:我讲述的是爬山虎的成长故事。一天,我哼着小曲为刚长成茎的爬山虎插竹竿的时候,一不留神,手中的竹竿戳断了刚长出的嫩茎!我一下子呆了,心想:这下完了,爬山虎肯定要死了,都怪我,都怪我!当时真想大哭。爸爸却告诉我:“它会长出来的。”我以为这仅仅是爸爸对我的劝慰,我半信半疑。过一四五天,我放学回家,一眼看到一根新茎已从爬山虎的裂口中长出来了。我当时高兴的跳了起来。

生B:我家门前渔池旁有棵樟树,已有碗口粗。在我9岁那年的一个风雪之夜,倒了。树身倒向渔池,树根拨起,只有少数还连着地面。一晃,两年过去了,渔池干了两回鱼,主人也没把它拖走。也许是它太重了。上星期天,我去看它,竟发现它还活着,并且靠近地面的主干又长出了白色的须根。树身照旧绿意盎然。我感叹不已。

生C:梅花落叶小乔木。花1至3朵簇生,有淡粉、红、白色,都很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喜光,喜潮湿,耐贫瘠,稍耐 碱,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最好。

其它还介绍了莲、栀子花、菊花等。

3、第三组交流日记:

生D:中学跟小学大不一样,放假作业一大堆,星期六上午,做了两门课后,累极了。一想到还有三门课作业,就心烦。我跑下楼,被桂花的香气吸引了,我站在桂花树前,贪婪地闻着,闭上眼,也仿佛沉浸在梦幻中,连香气也好像都是淡黄色的,我将一切考试、作业统统抛在脑后,这香气仿佛是一股清泉,在我的心田里缓缓流动,流走了学习上的烦恼,带给了我快乐。其它略。

4、思维提升

教师引导:在我们了解了花的象征意义、生长习性、生长经历后,再来欣赏他,他就已经不在只是一种植物了。有了灵魂的依托,它的形、色、味、以及生长习性都更加富有了内含。它们的一生既是植物的一生,也是一种人生,会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就如茂盛的紫藤萝花带走作者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使作者从“生死的思虑”“手足”的悲伤中解脱出来,超越个人的痛苦,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么,你所观察的对象对你有那些人生的启示呢?请你用一句精炼的话概括。学生用3分钟时间概括,然后全班交流。生E:我看到桂花丑陋的树干竟然绽放出美丽,想到人美在心灵,我们不应以貌取人。

生G:我从爬山虎的经历中感悟到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应迎难而上。生F:由栀子花普通,我想到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生J:由樟树的成长经历,我想到了适者生存,在新环境里要勇于探索,才能焕发出自身的价值。

生H: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那样,花生花没有一朵空花,开一朵,就结一个果,这启发我“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就要做到,不要说得漂亮,却不实践。

教师点评:(略)

5、探讨写作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紫藤萝瀑布》一课的写作方法,总结如下:(1)从形、色、香、味、长势等角度仔细描摹。(2)从整体到局部展示其特征。(3)适当抒发人生感悟,点睛点旨。

(4)展开联想与想像,可插入有关成长经历,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旨。(5)巧用拟人、比喻。

哪些特征应详写呢?以生H的启示为例,请同学们议论。议论略。

教师小结:从形、色、味方面突出花生花的平凡。再写它的品德,主旨才突出。正如作者宗濮写花瀑,突出其繁盛;写花穗,表现其活泼热闹;写花朵,描绘出美丽娇媚的特征。总的让人感到这一树花,是那么活泼、妩媚、充满了无限生机,再联系它遭遇的厄运,那种“生命之河永无止境”的感叹才会让我们产生共鸣。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准备口述一段给你人生启示的植物特征。

生(熊梦露):翠绿的星河把盘虬卧龙般的枝干遮了个严实,要从后面才看到。啊,丑陋的树干竟然绽放出美丽。只见胳膊般粗细的树干,弯弯曲曲的,四五根连在一起,主干部分不到半米便横生出许多个枝丫,实在不美。看看它背后的广玉兰居高临下的气势,再环顾四周笔直的杉树,它们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可是,没有桂花的香,我还注意不到它们呢。我深深叹服桂花树的朴质。它把褐色的树枝深深掩藏在了里面,把无数的美丽绽放在外,把浓烈的花香散发出来。生(倪秀):花生花一般在七月里开放,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点小小的嫩苞,清晨就开始孕育。中午,经太阳一晒,小嫩苞就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羞怯地点缀在绿叶丛中,不细看,还发现不了。过几天,我和奶奶一起去菜园,才发现,花已星星点点地开了很多。小小的黄花稠密地躺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犹如翠绿的大毯子上镶着颗颗金光闪闪的宝石,可爱极了,就想摘一朵玩玩。“不要摘!”奶奶制止了我,看我疑惑不解,就向我解释道:“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它没有一朵空花,开一朵,就结一个果,你摘掉一朵花,就少长一个花生。”奶奶的话让我惊奇,同时也引起我的深思,桃花、梨花,开起来大张旗鼓,但能结果的毕竟是少数。而它开了花必定会结果,就像人一样要“言必行,行必果”,多可爱的小黄花啊!

学生点评(略)

6、让我们再来欣赏几篇同类文章,进一步丰富情感,明确写法。第四组交流搜集的文章。(配乐朗诵略)

三、写作: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一物,题目自拟。教学心得

1、实践活动并不单纯指学生的肢体上参与,它还包括心灵的体验。在生活实践中来一次思想上的反思,更能促进学生认识到真、善、美,从而从幼稚走向成熟。随着认识的提高,文章才有内涵。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都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素材。而并不是以往所认识的学生生活经历少,是造成学生无话可写,不得得胡编乱造的原因。学生有学生的生活,他的写作自然少不了学生气、孩子气,而成人化的学生作品恰恰是不真实的。

2、实践活动不应脱离理论上的指导,也不能完全与课本隔离。课本也是生活实践,他是作者文字化了的生活实践。作文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实践文字化。

3、有意识地将写作与实践沟通,是写作的一种指导方式,这样写出的作品才富有生活气息、才鲜活、亮丽。学生在实践中既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又能将课本上学到的表达技巧运用到文章里。这样在提高表达技巧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桂花星河 熊梦露

啊!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一棵棵盛开的桂花树映入我的眼帘。只见它一树圆形的小叶。在高大的油绿的广玉兰的衬托下,变得辉煌起来。

看,那点点的淡黄色是什么?它掩映于绿叶中犹如湛蓝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走进一看,才知道那是十几朵桂花组成的一簇。那样子又好像一群蜜蜂栖息在树上。仔细看每一朵小黄花,都有四片花瓣,左右两根花蕊,中间的花心如沙粒般大小,颜色黄中带绿。微风拂过,它微微颤抖,每一朵小花都像是四位宫女在陪着公主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可爱。

桂花引以为豪的就数它的香气了。走过这一条桂花夹道的路,我沉浸在梦幻中,连香气也好像都是淡黄色的,我将一切考试、作业统统抛在脑后,这香气仿佛是一股清泉,在我的心田里缓缓流动,流走了学习上的烦恼,带给了我快乐。

篇7:浅谈典型案例分析与写作

一、典型案例的内涵

(一)典型案例的涵义。所谓案例是指实际调查中发现的范例和标本,它是从客观发生的事件中提炼而来的。而典型案例则是指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借鉴性。就案例本身而言,个案特色突出,呈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方法有可推广交流的价值。在实际调研中,所有的事件都是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能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这就是案例与典型案例的本质区别。

(二)典型案例所具备的特点。典型案例所具有的交流、借鉴意义,关键在于突出个案特色,尤其在事件发生、事件性质、事件复杂程度等方面独具特色。所以,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事件的内容、事件的性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影响、涉及的对象、解决方法、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借鉴价值。

二是案例分析恰如其分,针对性要强。分析必须是对事件中发现和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并有一定深度,关键在于通过这种事后的分析,为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和借鉴,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和出现。

一篇成功的典型案例“贵在典型,重在(案例)过程,关键在分析”。

二、如何撰写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是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一篇好的典型案例能全面反映出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力度和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在撰写典型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典型案例应具备的三要素。

一是有典型性。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故事要生动。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冲突。

三是寓意要明确。典型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人们看出案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实际有指导作用。

(二)要突出“典型”、“案例”、“分析”

一是要注重典型。要善于从调查中、准确地选择出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具有代表性、可交流性和个案特征的事件。而不是不加分析地任意选择和随意确定。二是案例要客观、真实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在撰写案例时要注意:

首先,内容要充分完整,结构要清晰合理,这是撰写典型案例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对案例描述要客观真实、具体明确。典型案例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时间内的过程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对过程的描述应尊重客观事实,保持事件原貌,无须夹杂强烈浓厚的文学修饰。既要突出过程,又要注重情节。切记笼统、抽象和概括说明。

第三,要有可读性。案例三要素是对典型案例内容的原则性要求,也是一种规范化内容,但规范化并不等于僵化、教条,对案例内容的简单罗列,或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只能使典型案例黯然失色,没有了特色,也就不具有可读性,更无任何借鉴意义。

三是案例分析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善于剥开事件繁杂的表层现象,深入寻求实质性的东西。对事件过程要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真正找出问题所在。

案例分析是典型案例的“点睛画龙”之处,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启发。

(三)注意写作方法和技巧。俗话讲:“文无定式”。这主要指从写文章的思路、方法、技巧、程式等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典型案例的写作要破除三段式、八股文,讲求写作形式上的多样化,尽量做到开门见山,文风质朴,文字流畅,切记不能搞“文学创作”。

篇8:创造性阅读实践与写作课案例设计

教学重点:

1、创造氛围,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鼓励其进行创造性阅读。

2、捕捉学生心灵受到撞击后的火花, 正确引导, 进行情感教育。

3、鼓励学生提出有个性的见解, 进行适当的情感迁移, 寻找心灵的共鸣, 联系生活, 学会写读后感悟。

教学难点:

1、个性化阅读品质的培养

2、把握毕淑敏作品特点, 学会用简练的话概括文章主旨。

3、在写作中学会表达真情。

关键点:展开组间竞赛, 通过寻章摘句进行评论和概括, 对个性化见解进行鼓励, 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表达真情。

教学方法:预习课列出导读提纲, 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自读课进行小组合作, 自主选文进行深度阅读、合作阅读;展示课以学生作品为主, 老师做评价指导。

学情分析:

1、《新教学大纲》规定:高二语文学习分三个板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其中综合性学习要求围绕语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设计, 本次语文课我进行的是综合性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情商。

2、我所教读的班级是普通班, 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 缺乏自觉性, 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缺失, 普遍和父母存在代沟, 在行为上标新立异, 对亲人缺少感恩, 因此有必要通过文学作品提高情商, 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在品味亲情中学会写作。

学法指导:

1、列导读提纲, 手把手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恰当引导。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进行说读训练。

4、小组产生出优秀代表, 展示本组阅读和写作成果。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说明:因本次我选的是课外作品系列阅读, 要求大容量快节奏, 需要学生在课下做阅读实践, 教读毕淑敏的作品我用了3个课时, 第一个课时我给学生读了毕的系列哲理散文作品, 对作者做了系统的介绍, 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选了亲情篇的四篇文章, 第二个课时我列了四篇文章的阅读提纲, 让学生做深度阅读, 我做方法指导, 然后小组选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 进行合作阅读。第二课时的导读总动员总体要求是:1、找到打动自己的细节, 写上批注2、积累优美词语及文段, 3、找出文章的亮点, 4、写作:可以写读后感悟, 也可以仿写, 也可以批驳作者观点。之后进行小组筛选, 产生出优秀作品。第三个课时学生展示阅读和写作成果, 我作评价。本节课是第三课时。

教学流程:多媒体画面创造气氛, 进入作品情景——根据小组选择, 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作评价——教师出示下水文——教师作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说出对毕淑敏作品的整体印象

三、分小组展示阅读和写作成果。

要求:

1、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旨。

2、抓住文章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捕捉文本最能触动心灵的思想火花, 说出你的感受

3、展示写作成果, 要有独立见解。

说明:针对同一篇文章, 不同的小组可以展开争议, 争议原则:

1、求同:准确把握文本主旨。

2、求异:在尊重文本主旨的前提下张扬自我。

3、读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阅读感悟, 可议论, 可抒情, 可记叙, 文体不限, 字数600字, 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文章可以不读。

四、学生展示时, 多媒体展出四篇文章创造性写作的思路点拨 (毕淑敏四篇文章《青虫之爱》《教你生病》《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我和瑞恩妈妈的不同》略)

教师点评原则:

1、要有明确的中心。

2、要有真感情真性情。

3、要有文采。

五、小结:用心去阅读作品, 用爱去经营文章, 文字工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锤炼的, 平庸并不可耻, 矫情正好相反, 用心去学会读书, 学会写文, 积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六、对学生作品作整体评价, 提出阅读和写作要求:

1、点评:学会写旁批, 找到最为精彩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受触动最深的段落或句子, 点评心灵收到撞击后的感悟, 对精彩文段或句子做奖赏性评价, 做现代金圣叹。

2、摘抄、玩味、背诵, 可以选择精彩文段、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古诗文名篇, 坚持每天背一段。

3、读后感悟:留住美的瞬间, 保留思想火花, 加深阅读印象。

4、仿写:可求同, 也可求异, 让你的文章从心里流出来。

七:阅读链接:课外读用这样的方法读毕淑敏的文章:

《儿子方程式》、《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我很重要》。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下一篇:电子厂普工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