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2024-08-15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共8篇)

篇1: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篇2: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枣庄市政府副市长 王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全国性大法,是全国农机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篇3: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1 发展现代农机的必要性

(1) 城镇和农村、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发生结构性变化, 要求加快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 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多年前就在第二产业中出现的用工紧张、劳动力短缺现象, 同样在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中发生, 无锡农村已出现严重的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减少的问题, “农业兼业化、人员老龄化”特征明显, 这对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通过对无锡市农业和农机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 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老化 (机手一般都在55岁以上) , 年轻人基本都不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园区招不到合适的青壮年农民, 农业对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农业全面机械化, 将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唯一途径。以无锡市惠山区玉祁礼社蔬菜园区为例, 2012年该园区自费购置了大棚作业拖拉机、中耕机、搬运机、割灌机等农机, 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又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选用田间搬运机, 一年就节省劳力300多个, 利用割灌机收割青玉米一年就节约劳动力成本3万多元。

(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占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就无锡市惠山区而言, 农林果蔬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超过农业种植面积的70%, 但与粮食作物机械相比, 高效农业机械发展还较迟缓, 适用机械不全, 装备水平不高。在著名的阳山水蜜桃万亩种植园区, 授粉、采摘、保鲜、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监测等环节还未实现机械化。2012年末无锡市惠山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90%以上, 而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仅达到58%, 这不仅制约了农机化的全面发展, 也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3) 优质丰富的农产品依赖于高效的现代农机装备, 全面实现农机化是改善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工欲利其事, 必先利其器”, 高效设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不仅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还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更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无锡地区在2011年的麦收季节曾遭遇阴雨天气, 由于前期预案准备充分, 提前调集大批联合收割机抢收, 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在高效农业生产中, 惠山区近几年大力推广了高效特色农机, 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农机装备同样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就种植水蜜桃而言, 十年前引进微耕机和喷滴灌技术, 水蜜桃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亩收入最高达到4万元以上。在蔬菜生产方面, 大棚设施农业技术及微喷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同样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减少了用工量, 增加了效益。以无锡益家康市属蔬菜基地为例, 由于引进多种农机装备, 这三年来, 销售额由2 000多万元迅速增加到9 000多万元以上, 种植由原来3~5茬增加到现在的5~7茬, 蔬菜亩均净收入超过1.5万元以上, 今后如在蔬菜移栽和收获环节上有更多适用机械, 还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因此, 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发达地区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 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的迫切要求, 也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2 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的建议

(1) 创新发展思路, 制定科学的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政策、规划。一要在稳定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先进适用、高效环保的农机装备, 实现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电气化、工厂化、智能化、园林化,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 加快土地流转, 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 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 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建设。二要优化农机转型扶持政策, 增加各级农机购置补贴中现代农机装备补贴的比例 (如:允许地方财政叠加补贴, 鼓励引进先进的新型适用农机装备) , 增加在设施农机上实施的各类农机科技项目的立项数量和资金, 加快设施农业机械的引进、示范试验与推广的步伐。三要调查摸底,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农机化发展规划。

(2) 注重重点生产环节机械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领域广, 生产环节多, 应根据农业产业特点, 以最迫切需要机械的生产环节为突破口, 逐项推广农机技术。目前在惠山区农业的优质粮油、精细蔬菜、名优果品和特色水产四大产业中, 应引进多功能田间管理机械, 播种点穴、蔬菜移栽、微喷滴灌、节水灌溉、遥感监控、静电喷雾、太阳能灭虫、电离除尘、恒温机烘干、保鲜冷藏设施等先进农机装备进行试验应用。

(3) 加强农艺和农机的融合。要组建现代农业建设研究会, 让农业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结对组合, 对园区和现代农业项目进行专题研究, 配置和引进先进的适用农机装备, 为基层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环节中, 要建立农机、农艺、植保、培植、养护、深加工等单位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帮助园区、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开展机械化作业。

(4) 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于农业园区平台, 加快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农机加以试验示范, 系统消化先进技术并引进与其相匹配的机械装备与设施, 提升园区的现代化水准, 为合作生产和自主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5)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 科研推广、培训、管理与操作等方面农机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大多停留在应付稻麦生产机械化上, 掌握现代高效设施农机装备技术的人才还相当匮乏, 应鼓励农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农机化事业, 可通过培训考察、技术讲座、专题调研、项目实施等方式, 加快培养设施农机的专业人才, 满足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篇4: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农机化 作用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1.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没有农机化就没有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把大工业、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的生产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现代生物技术通过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的支持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取消、也不能跳过的发展阶段。

1.2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群众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势必要求农业机械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

1.3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转变传统农业的主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靠农业机械作为连接纽带。机械作业能够实现定时、定量、定位完成精确农业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投入的低成本和粮食生产稳定、高产,有效增加农民种粮收益;发展机械化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1.4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观念的变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强劲的发展源动力。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机作业成本的降低、农机化的日益普及,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机械化应用范围小,许多方面的机械化生产还处于空白状态。

2.2 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

我国农机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品种不全,多数机种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缺点,与国外产品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对国产农机品牌的评价较低,多认为国产农机“能用、爱坏、常修”。我国农机企业数量多但是相对分散而且规模小,多数企业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动力,农机产品市场处于低水平恶性竞争状态,制约了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

2.3 使用成本偏高,效益低

目前,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机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机价格高于农民收入水平;由于柴油价格比较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农机户税费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乡镇农机服务站发展不稳定,信息服务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

2.4 农机化投入不足,示范推广力度不够

政府对农机财政投入与农民的现实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实施农机补贴的地区,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总数的几十分之一。同时标准化农田和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农机化示范、推广经费投入不足,使得许多农机新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

3.我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策略

3.1制订法律法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明确规定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通过各种支持方式和途径,发挥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农机经营、将农机产品质量、农机使用和维修以及农机化教育与培训等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明确农机产品供应者的责任,有效维护农业机械经营者和农民的利益。

3.2提高财政支持,实施宏观调控

国际惯例规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是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阶段。我国正处于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机化财政支持,实施宏观调控,有效解决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农机使用成本偏高,效益低;农机投入不足,示范推广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3.3 建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机械装备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建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体系,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是农业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

3.4 通过农业机械化环境建设,促进农机化发展

借鉴一些国家做法,通过农机化环境建设如实施规模经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来促进农机化发展。

篇5: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年份,农民往往会遭受巨大损失。引进机械化设备后,农民可以加快农业生产的进程,避开气候恶劣的时期,从而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1]。机械化设备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中播种质量相差巨大的弊端,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2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

机械化设备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农业科技的进步往往体现在农业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上,只有不断普及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才能够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科技的进步中获益,才能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2.1财政资金投入少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的。我国农业覆盖范围广,农民人数众多,有农业发展资金需求的地区较多,这就导致有限的资源被分散,财政资金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另外,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督体系尚未完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财政资金去向不明,财政资源浪费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2]。政府必须提升对农业财政资金的重视程度,只有重视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及流向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使得财政资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2.2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获得的资源较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相比西部更适合农业发展,这就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远远高于西部。西部地区由于自身区位条件的限制,机械化尚未普及。这样的农业发展格局长期存在,直接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而西部地区的土地开发程度远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这又造成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3.1完善我国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监督体系

我国应当完善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体系,应当组织专项小组,对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在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查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各个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评估,在调用资金的时候,应当先满足较为重要的项目的资金需求[3]。在资金去向规划完成后,政府应当组织专业人员监督资金的.实际流向,保证资金被高效使用。

3.2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人才不足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普及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不断改进,各种机械设备操作的复杂程度相较以往也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实操经验少,这使得他们无法完全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文化水平的人才并引导他们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政府还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人才以借鉴外国先进的农业经验,并对外国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我国国情,最终为我国农业发展服务。

3.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政策

我国国土广阔,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及农业区位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政策。国家应当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后,国家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农业政策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4]。另外,为了普及农业机械化,国家还应当组织专项小组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行调查,对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国家应当利用农业器械的相关政策给予农民优惠。

4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尽力为农民谋方便谋福利。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在专注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关注外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国的先进经验,从外国的农业发展经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祚青,李鹏.健全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提质提速发展———关于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机,(2):1-4.

[2]流苏.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10周年为新起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J].中国农机监理,2014(11):1.

[3]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农机专业会议上的讲话[J].贵州农机化,(1):3-10.

篇6: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浅谈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应用

摘要:烤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特殊领域,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于传统烟叶生产而言,现代烟草农业与机械化生产相关联的描述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推进生产组织由单个农户向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向社会专业化服务转变、生产手段由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作业转变,达到降低烟农生产投入、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增加烟农种烟收入,实现烟叶生产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机械化;发展;应用

随着烟草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烟农在生产中对适用配套机械、农机新技术及完善农机应用管理机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那么顺应市场需求规律,目前烟草农业机械的研制已经从过去单一化向现代的多样性发展,烟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已逐步从过去的单个农户单项作业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社会专业化服务的多功能复式作业方向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农机化发展与应用的时代性内涵。结合近年来参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机械化发展的成功模式,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顺应烟草农业建设的时代性需求,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以补贴扶持为手段,推进烟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以前,在烤烟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农业机械,只是少量的、单一的运输拖拉机,主要目的是减轻烟农对烟叶的运输劳动强度,而且只是在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区域少量应用,其根本原因是受到基础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据悉,在近年来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国家烟草专卖局落实了至少600亿元的投入,在烟区兴建烟水工程、密集型智能化烤房、烟机路等基础设施,其中烟机路的配套修建就是为推广烟叶生产农业机械的应用夯实基础条件。同时出台补贴政策,对烟农购置使用烟草农业机械进行补贴扶持,凡是购置烟草农业机械的烟农,在享受国家对农民实行的购机补贴政策基础上,烟草部门另补贴30%,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烟农使用烟草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烟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顺应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时代性需求,不断开发研制各种适宜的烟叶生产作业机械根据烟叶生产特点,烟草部门与农机研制厂商通力合作,积极组织研制了各种适宜的烟叶生产作业机械,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对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和减少用工量、对降本增效、对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

1.拖拉机:主要用于烟叶、肥料等的运输。2.剪叶机:运用于烤烟漂浮育苗过程中对成苗期的烟苗进行剪叶,促使烟苗整齐和向壮苗方向生长。3.微耕机:用于翻犁种烟土地,目前应用较多的机型主要是旋耕机。4.起垄机械:运用于烟苗起垄移栽前的大田整地之起垄环节,起垄质量较高。5.盖膜机械:运用于烤烟地膜覆盖移栽之盖膜环节,整个盖膜工序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6.烟叶调制(烘干)设备配套机械:根据烟叶调制工艺的需要,目前普及了大型密集型智能化烤房,其中的生热设备、温湿度控制、通风排湿等配套机械,技术比较成熟,烟叶调制质量提升,人力投入少,烟叶调制用工量大大降低,深受烟农群众的欢迎。现在正在研制的烟草农业机械还有:1.烟株还田粉碎机:23贵州农机化GUIZHOUNONGJIHUA2010-4烟株的茎杆和不要的顶叶是富含钾、含氮的植物体,在轮作地块,如果将茎杆和不要的顶叶集中进行粉碎堆制还田,对来年农作物的生长能够提供大量的钾和氮,成为烤烟循环生产中秸秆还田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另外还可用作燃料使用。2.烟株残体成型加工机械:烟株残体在田间自然干枯或加工干燥后,进行压缩成型,当作燃料使用。另外还有进一步研制具备烟地翻犁、碎土、起垄、盖膜、烟苗移栽定点打窝等功能的一体化机械等等。以

苗定向移栽等其它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三、顺应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时代性需求,开发产品价格适中的农业生产机械由于烟农迫切需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烟草部门为了减轻烟农购买烟叶生产机具的经济压力,对烟农购买使用农机具给予了30%的补贴,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介入烟草农机市场价格体系的监管,加大了对烟叶生产农机价格的监管力度,有效稳定了应用于烟叶生产的农机价格,保护了烟农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和满足了烟农的生产需求。

四、顺应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时代性需求,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在受到经济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一户或几户烟农不可能购买齐全所需生产作业机械,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充分整合了资源,建立健全了专业化服务体系。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机械化作业专业服务队。把烟农组织起来,各自购买不同的烟叶生产机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支机械化作业功能较为齐全的专业服务队,进行低成本的有偿作业服务,推进了烤烟生产机械化的组织形式由单个农户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转变、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向社会化专业服务转变、生产手段由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作业转变的进程,达到了降低烟农生产投入、降低烟农劳动强度、降低专

态势。二是建立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由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对动力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在机械推广使用和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对使用技术及就地解决机械故障问题存在一定困难,对此,烟草部门协调农机具生产厂商、农机部门和烟草部门共同配合,抽派专业技术骨干,在农村挑选具有一定知识水平、责任心强的烟农牵头,建立了专业技术服务队,及时对新型机械的使用技术、故障排除及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现场作业培训辅导,就地及时处理机械使用的技术问题及机械故障,推动了烟叶生产机具的广泛应用。

五、以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时代性需求,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开展当作首要任务抓落实,确保农机化作业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笔者在下乡普及农机技术的工作过程中,时常听见机手操作农机具不当和农用拖拉机违章载人翻车致伤、致残的事故不断流传,究其原因是操作使用农业机械的知识不全面、机手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对农机运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所致。例如2010年以来单赫章县境内就陆续发生了多起农机安全事故,一乡干部在给其父亲示范操作微耕机耕地时,因操作不当导致手腕骨折因伤势过重而截肢;哲庄乡一农民朋友在使用微耕机时操作不当

10万元;平山乡一农民使用微耕机耕地时,未停机的过程中用脚去扒除缠绕在旋转刀片上的杂草导致断脚事故。“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此话不假。虽然农机化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面临严峻形势,但是烟草部门和农机部门把走“平安农机”之路当作推进农机化进程的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和落实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农民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二是强调精细化管理,建立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管理体系,抓好农用拖拉机牌证核发登记管理,深入开展农用拖拉机载人专项整治活动;三是抓好农机安全技术检验,杜绝农机具本身安全隐患,确保农机具本身安全运转;四是抓好农机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农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五是积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点(户、机手),以点带面,营造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机制和良好氛围,真正走上了烟叶生产“平安农机”之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农机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消除了烟农敢买不敢用的当务之急,使烟草农机化作业领域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大中型农用运输车、小型拖拉机、剪叶机、旋耕机、起垄机、盖膜机等等农业生产机械雨后春笋般在烟区涌现,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突破了烟叶生产中人畜力所不及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从

篇7: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范维培黄金芳

(福建省庭院经济研究会,福州,350003)

摘要:本文论述了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叙述了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八条对策。

关键词:休闲农业 发展对策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休闲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休闲农业基本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2.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接触,拓展农民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别,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人们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

4.环保功能: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并借助休闲农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人们休闲场所,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增加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休养心身的作用。

6.文化传承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同时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新形势的要求

1、休闲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不断扩大,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于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回归俭朴生活的需求正快速成长,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追求更多观光旅游景点。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正是由于兼具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一个新的趋势。我国的休闲农业也正在呈现旺盛发展的势头。如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已有相当有规模,年收入达到4 亿多元,已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湖南发展了许多休闲农业景点,长沙雨花区洞井镇正在兴建长沙花卉大世界,预计总投资1.2亿元,规划为湖南省一个集生产、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花卉苗木市场。

2、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实要求

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急剧增加,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数量和人口也迅速增多。1978年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 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人口由1.7亿增加到

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人们的休闲时间增长快速,周末单休已改为双休,增加了“五一节”等长假,这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不断增长,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交通运输的愈加便利,人民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趋势,也带来了文化生活和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如福建,2001年比1997年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74.8%和1.4倍,年递增率分别达到15%和24.9%,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城镇居民开始走出城市,回归大自然,领略独具特色的乡间风情渐成时尚,对旅游的消费不断从传统的旅游景观发展到结合旅游景观与农业生态景观的休闲农业需求增长上。在城市周边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广阔的前景。

3、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园内不但为游客提供各种山珍野味,珍奇水果、蔬菜,还提供各种动物表演,如野猪赛跑、斗野猪、斗野鸡等惊心动魄的比赛,同时游客还能进

行狩猎、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山鸡、孔雀等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其效益和容纳的劳动力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因而成为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世纪70年代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产业规模,目前在世界各国形成了传统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还可拿自己收获的农产品参加各种展评活动。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很多都是对外开放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制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在作坊里亲自酿酒并将酿好的酒带走,享受与城市商店里买酒不一样的自然乐趣。这些葡萄园和酿酒作坊的旅游收入往往高出他们的葡萄和葡萄酒的收入。

我国的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应运而生。一些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建阳县黄坨乡蛇园,东山县鲍鱼观赏村;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山东枣庄石榴园;海南亚珠庄园;河南周口市“傻瓜农业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项目独特、条件优越,不仅为人们拓展了更广阔的游览空间,而且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据中南林学院的朱玲介绍,目前广东省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收入达10多亿元[1]。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探索

休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必须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

(一)确立方针,正确引导

1、根据市场,发挥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休闲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建设的关键就是要预测市场的潜力、市场需求的方向进行。

2、结合实际,确立重点:一是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休闲农业;二是结合龙头企业区域环境美化,增加休闲农业内容;三是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园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科普基地和观光休闲景点;四是结合名人名居名艺名产和民俗文化的弘扬,组建农业休闲街市,开展产品交易和科技文化活动。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切忌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盲目上马。

4、政府引导,多方融资:要打破以往计划经济的做法,政府只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产业(如环境保护等)实行资金补助,主要通过政策进行引导,鼓励民间多方投资。

(二)修订政策,促进发展

制订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制订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规划与补助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休闲农业基地建设的管理与补助。制订休闲农业的设施建设、休闲农场管理与监督等具体政策,建立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建筑面积、其他设施建设等旅游休闲设施应经批准许可,对休闲农业项目补助内容、重点进行具体规范,对实施项目的效果制订检查考核指标进行检查。加强休闲农业信息的发布,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合作进行项目推介,协助开展文化节、展览会进行促销。

(二)强化扶持,典型引导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民间的现有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政府立项补助,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郊区先建立若干示范点,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支持道路的整修,停车场、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产品品牌的宣传,重点支持开展休闲农业的综合系统研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以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摸索建立休闲农业品牌和围绕休闲农业基地建设的系列产品开发与服务内容范畴,逐步带动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四)借鉴经验,加强研究

一是加强对国际有关研究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理论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特色、有利于在农村推广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二是注意休闲农业发展中单项适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例如,利用GPS、GIS技术用于农田管理、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的实用技术,面向农业生产者应用的电子仪器、实用监控设备,农业装备信息化技术;精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快速实用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及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装备技术与工具的开发等,提高科技含量。三是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攻关:发展学术讨论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系统研究。

(五)制定规划,巧妙设计

应转变观念,加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避免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防止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目前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目和休闲娱乐为主的项目。应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休闲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注意休闲农业建设的规模和区域布局,避免市场范围太过狭小、而造成客源不足,效益不佳的问题(按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六)注意环境,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既是休闲农业得以兴起和发展源泉,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存在的根本。因此休闲农业发展不能破坏或污染农业的自然资源,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必须巧妙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既增加景观和培训教育内容,又增加能源,同时又洁净环境。

同时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富精致的文化资源。既要尊重当地文化,要保持当地历史的文化传承,树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也要提高当地的人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休闲农业有别于一般的休闲旅游业,它必须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去发展,因而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农村设备及农村空间等资源丰富,具有特色;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农村人文资源、社会和谐、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在建设发展上,在经营要注意体现休闲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显现其独特的风貌。

(八)培养人才,强化经营

篇8: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罗甸山区农业现代化

1.农机化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一是农机总量持续增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功能增多、结构优化。2008年底,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1000千瓦、拥有拖拉机706台 (比上年增长12%) 、耕整机935台 (比上年增长43%) 、插秧机械3台、割晒机25台、脱粒机35台、农用排灌机械5246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73台、畜牧养殖机械2215台;二是农机作业面积快速增长、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08年机耕面积达47910亩、机收面积4995亩、机插秧面积1020亩、机械半机械脱粒粮食33750吨、农田灌溉面积36560亩。三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覆盖面扩大, 全县22个乡镇采用了机耕, 龙坪镇五星村、新民村、马草村, 沫阳镇罗沟村、纳括村, 罗悃镇河东、河西村, 罗沙乡者任村、罗路村等罗甸主导产业早熟蔬菜生产基地, 更是95%耕地采用机耕, 是罗甸实现机耕的典范。四是农机作业格局已由种植业机械化初期的耕耙、排灌、植保机械化向机插秧、收获、收后处理、加工机械化发展;农机化主攻方向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 (蔬菜、果树、茶叶) 、由种植业向渔业、牧业发展,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农机化正由粗放生产向精准发展, 使人工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成为现实, 转变了农业生产的手段和方式, 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实现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

2.农机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 罗甸加大耕作、收割、脱粒、插秧、提灌、植保机械推广应用力度,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农用运输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使用农机作业, 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并且节种、节水、节肥、省工, 省时、省力、高产、污染减少。一是插秧机具有薄水浅栽、分蘖性强, 扩行缩株、通风透气好、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性好, 成熟后穗多籽粒饱满, 减轻劳动强度, 稳产高产等特点。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 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二是微耕机能快速破碎罗甸板结胶泥土壤, 实现深耕细作、旋耕灭茬, 改善土壤、水、肥、气条件, 为作物根系发育和土质改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作物增产效果显著, 达到土壤改良的效果。 (1) 能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 蓄水、保墒、提墒, 形成大面积“土壤水库”, 提高抗旱、排涝、防灾能力; (2) 使地表营养和根茬粉碎于土壤中, 分解产生氮、磷、钾等有机质, 培肥地力, 创造“土壤肥库”, 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耕作质量高、省工、省时、省力, 工效是牛耕的5倍以上, 深得广大群众青睐, 在罗甸得到普及应用, 广大农民获得了现代化的生产手段, “以机代牛”, 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 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历史性的变革。三是边阳坝区引进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 同样省工省时省力、工效是人工的50倍, 还省钱 (一亩田省30元) 、减少粮食损失10%、实现桔杆还田, 培肥地力, 减少焚烧污染, 增加耕地有机质, 减少过量无机化肥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几年来罗甸边阳镇都有农户排队或拦截争抢联合收割机收割自家稻麦的场面。通过推广运用先进农业机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品质, 减轻劳动强度, 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农机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步伐、成为助民增收重要途径。近年来, 中央、省、州、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 逐年加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 加上龙滩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工程建设, 给罗甸农机化发展带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农户购置农机具积极性高涨, 年新增拖拉机入户 (主要是运输型拖拉机) 100台、微耕机入户200余台;2004年来共实施国家购机补贴700余台。年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450人, 2008年底罗甸各类农机从业人员达8403人, 他们通过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开设农机维修、经营部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 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培训学员中的少数利用掌握的农机技术外出驾驶拖拉机、维修农机打工, 收入可观。

4.农机化促进了农业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依托。经济的发展和龙潍电站土地淹没,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重新就业, 人多地少、人增地减, 是罗甸农村的现状, 农村劳动力的快速和大规模转移, 对农村经济和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对农机作业越来越需求, 对农机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农机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 使农业生产方式由原来主要依赖人畜力向主要依靠科技和现代物质装备转变, 机械化正在由次要地位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

5.农机化催生了一批农机服务队、农机合作社发展, 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罗甸山区农村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第三产业—农机服务业。农机跨区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套餐式”作业等等, 在农村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在广大农村中农机耕灌收、农机维修、农机运输等农机服务队、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

扶持成立农机基层服务队11队、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个, 是罗甸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积极活跃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代耕、代灌、代收、机运输有偿服务和经营外出务工农户流转的土地,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抢农时、抗灾害、夺丰收的重要作用, 解决了“无机户”生产问题和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年开展服务机耕35807亩、机灌17350亩、机收250亩、机插秧2020亩、机运输587560吨公里。

6.农机化缩小了城乡差别、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量,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使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农村生产经营理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思想上、生产上、生活上各个方面不断缩小了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差别。农机化发展, 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替代出来, 转移到城市和小城镇务工, 为发展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城市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向各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使种田农民能够在城镇安家立身, 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主要做法

1.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根据罗甸山区地形、地貌, 土壤板结严重实际, 经过反复考查、研究, 试验示范, 选择功能齐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轻便灵活、破碎能力强、陡坡行走自如、能翻阶越坎、使用收益高, 取得“中国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农民并乐于接受的“蓝天、合盛、开普”等微耕机在全县推广普及。年召开机耕现场会10多次, 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 现场进行机具操作、示范、表演, 解答农户疑问, 现场培训机手, 年投入机具、人力、燃油帮助农机爱好者耕作试验田地100余亩, 同时, 进行样板田比较, 通过机耕地与牛耕土地耕作质量、产品品质对比, 使广大农户直观认识到采用机耕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解决人畜力无法耕作早熟蔬菜生产土地由于长期使用化肥板结严重的难题, 亲身感受到、得到机械化给他们真正实惠, 以实实在在的典型,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以事实向农民群众展示了机耕的优势。

2.实施农发项目带动、购机补贴项目驱动。一是96年以来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要求, 根据罗甸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由点到面、整体推进、示范带动、依靠群众的方针指导思想,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 切实优化农机发展结构和布局。以小型为主、大中型组装配套, 搞好农村机耕道建设, 大力开发、引进、示范、推广适合罗甸山区特点的农业机械和农机适用技术, 提高全县农机化整体水平年均实施农发项目农机具30台套。提高了农发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加快了农发区农业生产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面迈进, 使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二是大力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机发展, 逐年加大农机购机补贴投入, 不断扩大补贴种类和实施范围。为使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口, 利用电视台、影碟、录像、宣传车、宣传栏、宣传资料、布标、挂图、现场会、深入乡镇、村寨、农户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使之家喻户晓, 调动群众购机热情和积极性。操作中严格购机补贴政策公示、农户申请、审查公示操作程序, 搞好销售、确保及时到位, 并对补贴机具进行跟踪管理和回访, 强化售后服务, 解除农户购机后顾之忧。收到了较好效果, 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了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罗甸的普及应用,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2006年来, 共实施补贴资金200多万元, 补贴各类型田间作业农机具700多台。

3.抓紧抓好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建设现代农业, 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机技术培训是提高机手技术水平、机械使用效率、机具安全无事故的重要保证。2004年来, 农机技术培训纳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 农机化培训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农机部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积极适应发展需要, 认真拟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推广机具编写教材、教案, 组织教具、绘制挂图, 精心组织开展拖拉机驾驶、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培训。根据学员年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差异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法, 因人施教、注重实用, 理论与实习教学同时进行, 让学员听懂理解基本机械原理与维修理论知识, 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术, 掌握机具维修、保养、调整、调试与日常维护技术, 做到自己解决常规技术问题, 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严把培训质量关, 做到合格一个, 结业一个。

4.做实农机技术维修、技术跟踪服务, 消除事故隐患。抓好机械维修和技术跟踪服务, 是降低机具故障, 促进节能减排、节本增效、保证农时, 确保农机安全、优质、高效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手段。完善农机档案制度建设, 对入户上牌拖拉机、购机补贴机具、阳光工程培训农机手进行建档立案、微机管理, 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一是抓好信息热线服务。二是县设立农机维修点。三是定期检修和学习培训。多年来罗甸无田间作业农机事故发生。

四、制约山区农机化发展因素

1.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差:罗甸典型大山区、石山区, 山高坡陡, 坡耕地多, 田块面积小、田间高差大, 分布零星, 农业机械田间转移困难、连片作业条件受限, 耗时、耗油、费力, 机械使用效率差。农机作业依靠的机耕道、下田步道等基础设施仅农发区少数乡镇建有, 多数乡镇即使有连片坝子适宜机械作业, 群众也迫切需要, 因无路行, 也无法实现机械化。如茂井镇高兰村、罗沙乡罗路村、者任村。

2.农户富裕程度不高、购买力低。小型多功能微耕机在罗甸基本得到普及应用, 但日前农民渴望使用性能优越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蔬菜生产覆膜机、茶叶采摘机等, 由于价格高, 尽管国家扶持补贴力度大, 农户也得自筹10万元余元, 终因农民富裕程度不高, 自筹款欠缺、信贷难等, 只有望机兴叹。

3.县级农机技术服务覆盖面窄, 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低。罗甸目前没有建立乡镇农机机构, 县级农机队伍专业人员紧缺, 知识更新慢, 年龄结构老化, 要承担农机技术培训、推广、维修、指导、购机补贴、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工作量大、任务重, 服务覆盖面受制, 严重满足不了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4.土地流连转速度慢。虽然在罗甸土地流转呈发展势头, 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构, 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流转认识不够, 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依赖性过强、心存顾虑, 土地流转的速度慢, 是制约农机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5.开征燃油锐农机发展受影响。国家实行费改锐, 开征燃油税给农业机械化带来了影响, 表现为燃油成本增加, 农业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 有机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农民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会下降,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就难以提高, 农业现代化进程延缓。

五、几点建议

1.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机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 形成以县乡农机技术人员为纽带, 以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机户为主体, 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一是加强县乡公益农机科技队伍建设, 充实技术人员, 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完善必需的办公场所、机具装备、试验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改变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思想, 树立走合作化道路、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观念。三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造就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乡村队伍, 培训农机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和大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

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有效机制。推动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国家应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县乡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 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3.实施好农发项目、创办农机科技示范区。以农发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一是加大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机械化开展现代农业服务提供便利。二是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认真做好项目培训宣传、经验总结、机具选型、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等工作, 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 开展对比试验, 探索不同作物、不同区域机械化技术生产工艺, 发挥项目先导、示范、带动作用, 增强辐射效应, 为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后加工升值的机械化发展路子, 加速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的应用, 引进果品分级处理、打腊包装、蔬菜脱水加工等产品加工机械,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加大力度贯彻执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政策和补贴工作的宣传、咨询服务的开展、购机补贴协议的签订、供货协调和购机情况核实, 销售和信后服务的监督管理、补贴信息的档案管理等工作。

上一篇:论市场营销中的诚信下一篇: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