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2024-08-1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精选9篇)

篇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论文摘要]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特点: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倾向性及研究主体的特定性。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对于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特点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技能,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以期给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育的主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结合实际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研究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状况、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等。将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高校其他教师相比较所享受的基本待遇,考察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认知及所持的基本态度,并提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将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情况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根据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社会提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本身.后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的教育;在研究任务上,前者以揭示理论的实质、探讨理论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者则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在学科属性上,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则兼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性质,其中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加突出。因为理论教育的研究虽然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它更主要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念。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搞好了,又能增强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繁荣。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实践中要平均用力,而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者,即应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这是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具有一般意义的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的一般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也反映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作为施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既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更要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研究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主体的特定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之外,更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问题。对此,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理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教师最有发言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还必须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承认.教材内容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专家学者、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通力协作。需要学术界立足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深人探索,产生出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成果,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言片语的评说。还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组织编写。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都离不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最为熟悉,也有最深刻的体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必须以广大教师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吸收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其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获得的科研成果,也是重要基础。

近些年来,高校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产生了排斥情绪,甚至逆反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展开研究,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渴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间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的主体即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研究的主体力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就必须研究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说教教学方式。这就要求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做到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在这一领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政策,进行倡导、鼓励和推动,并负责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推广,而从事直接研究的主体力量必须是教师。因为,一方面理论课教师是第一线的教学任务承担者,对改革的必要性的体会最为深刻。同时,这种研究也是提高其自身教学质量,获得学生较高评价的主要途径。因而,教师从事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内在动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其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受到教育对象的承认和爱戴。另一方面,理论课教师比其他人更具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教师,他们较扎实地掌握了一般教育学的原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下接受教育时的认知程度、态度和情绪,有最为直接的观察、掌握和体会。

篇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必须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但却很少把辅导员队伍视为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一支重要力量,更多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留给课堂。实际上,基于辅导员的特殊角色,辅导员的工作是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必须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明确辅导员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必要性

(一)深刻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也是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奋斗85年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二)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及其遇到的特殊问题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他们切身感受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给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巨变,他们拥护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迷失。同时,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成熟,处理感情、社会事务的经验非常匮乏,因此,还会遇到诸多心理问题。另外,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还会遇的一些困惑。大学生的这些特殊困难,需要一个特殊的群体及时了解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恰恰符合完成这一任务的要求。

(三)深刻理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思想领域出现很多思潮,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能更好地教育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解释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各种思潮以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辅导员。

(四)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责任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辅导员的标准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因此,要不断强化辅导员的各种素质,大力加强辅导员培养和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心理学、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因此。他

们的工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方法引领下,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倡导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创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氛围。这是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完整理解、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线是改革开放,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问题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它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它承载了前人的理论结晶,突破了不合时宜的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各具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具体运用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挑战自我、超越局限、创新理论。

(二)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理论内容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辅导员要认真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学生思想教育中去。

这里要特别强调对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辅导员只有认真学习这一理论成果,才能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增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实效性

辅导员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回答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有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意义,体现理论的价值。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辅导员工作应以此为指导,把这种新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以大

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对学生思想工作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本”,通过“换位思考”,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彻底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方式、方法,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对辅导员个人和大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高校辅导员有义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避免走向误区。因此,高校辅导员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和树立法制意识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教育作用,对整个高校进行法制教育也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宣传和实践党的理论,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成长,认识到党的事业的伟大,并自觉为之服务。

(三)不断创新,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无穷魅力

篇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明确辅导员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必要性

(一) 深刻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 也是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奋斗85年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二)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及其遇到的特殊问题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他们切身感受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给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巨变, 他们拥护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 信仰迷失。同时, 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成熟, 处理感情、社会事务的经验非常匮乏, 因此, 还会遇到诸多心理问题。另外,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还会遇的一些困惑。大学生的这些特殊困难, 需要一个特殊的群体及时了解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恰恰符合完成这一任务的要求。

(三) 深刻理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思想领域出现很多思潮, 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 因此, 必须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 能更好地教育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解释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 分析各种思潮以做出正确判断。因此,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辅导员。

(四) 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责任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辅导员的标准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因此, 要不断强化辅导员的各种素质, 大力加强辅导员培养和培训工作, 特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心理学、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和再教育,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辅导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的工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方法引领下, 把握时代脉搏, 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 倡导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从而创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氛围。这是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校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 完整理解、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 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 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线是改革开放, 主题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关键问题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它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它承载了前人的理论结晶, 突破了不合时宜的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各具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方法, 把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具体运用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 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挑战自我、超越局限、创新理论。

(二) 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 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 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 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 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理论内容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辅导员要认真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学生思想教育中去。

这里要特别强调对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辅导员只有认真学习这一理论成果, 才能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增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实效性

辅导员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才能回答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 只有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意义, 体现理论的价值。

(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 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辅导员工作应以此为指导, 把这种新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化对学生思想工作规律的认识, 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本”, 通过“换位思考”, 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 彻底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方式、方法, 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二) 加强理论学习, 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对辅导员个人和大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高校辅导员有义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 避免走向误区。因此, 高校辅导员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和树立法制意识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教育作用, 对整个高校进行法制教育也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宣传和实践党的理论, 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成长, 认识到党的事业的伟大, 并自觉为之服务。

(三) 不断创新, 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无穷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是一个开发的体系, 而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 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和解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恰恰也走了一条独特的创新道路, 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在实践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行动, 更重要地是在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对之加以创新。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 必须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44.

[2]曹琨.延安精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建设的法宝[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0 (2) .

[3]李杰.对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性的再认识[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8, (2) .

[4]游跃.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

篇4: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关键词:高校;问题;人文精神;对策

收稿日期:2009-12-11

作者简介:王欢(1986-),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在物质利益和需求不断膨胀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因此,人文精神的教育尤其重要。

一、人文精神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思想观念,表现为人类对价值、财富、命运、追求、生命等一系列内容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人文精神,它们之间不可分割。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能够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人文精神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说明了两者存在内在的统一。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1.从高校方面看,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总是把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虽然也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但是从大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只是一种形式。由于很少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教育,因此高校大学生都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己将来的成长和发展用处很少。高校总是在新生刚入学时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很少组织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2.从学生方面看,部分大学生缺少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值得我们重视。第一,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重视和追求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这使得他们认为学习科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为了过上高物质享受的生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第二,在高校中,更多的大学生都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而不断的努力,往往忽视了人格和道德的成分。他们经常埋头苦读,经常在为考英语,计算机和其他等级证书而苦恼,总是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抛在脑后,从而对生命、对自我价值、对自由等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高校中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高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样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其次,大学生不能只靠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引导,我们自身也必须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重视起来。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主要接受信息者,大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这一课题的热情,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2.从高校课程的设置着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

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上,应改掉过去只重视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更充足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候,不应该只局限于科学理论的填鸭,而必须结合各种科学活泼的方式教学。除此之外,高校领导和相关人员应经常组织开展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讲座和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理论的不断熏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加深自己的人文素养。

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的宣传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它的宣传很有必要,人文精神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那么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绝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宣传能够使人文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内容深入人心,能够给广大的大学生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导和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地使人文精神的光辉照耀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每一处。

参考文献:

[1]李素萍.增强高校哲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7).

篇5: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5.4.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

创设情境,即在教师教授之前向学生出示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给予学生对将要教授内容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达到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4.2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

在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将在对讲授的内容的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指导其对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把老师讲解指导后对技术的新感受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交互活动,同化所讲授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

5.4.3教学过程中小组的合作式学习

继在创设情境之后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了一定感受,就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一般以“5人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示范指导性讲解后,由各小组长带领练习,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其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再认识和巩固。

5.4.4教学过程中个人自主练习

在教师或各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再以个体为单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消化、吸收、巩固、掌握,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

5.4.5在变换练习条件中尝试实践创新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项群性思考。而且有效的学习应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知识也是具体的环境下掌握的,学生能按一定要求完成某个练习之后,要增其难度,变换项目、场地背景条件,让学生在新情境之下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

6 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也是目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源泉之一。

篇6: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摘要】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4名参加陕西省第30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栏高,多变的栏间距,围绕以改善和提高跨栏跑速度和节奏为主,对其进行了为期10周的强化训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巧妙的将运动素质与跨栏技术相结合进行训练,能在短期内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跨栏跑技术 速度 节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4名(两男两女)参加陕西省第29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同学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0周的短期训练.通过运动员训练前后的专项成绩变化情况,对训练安排进行比较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对跨栏跑教学训练等相关专著、论文、杂志、期刊,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跨栏教学训练研究的现状,同时,对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与跨栏跑教学与训练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分析总结,从理论上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1.2.2逻辑分析法

从跨栏跑的完整技术入手,结合跨栏跑技术特点(高频率、快节奏),对短期内提高跨栏跑成绩的技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

经过为期10周的短期分阶段训练,4名运动员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男运动员陈某提高了1.79秒,季某提高了1.67秒,平均提高了1.73秒。女运动员史某提高了1.87秒,刘某提高了1.80秒,平均提高了1.83秒。本研究采用分阶段训练安排,对于跨栏运动员在短期内提高运动成绩具有明显的效果。

2 结果讨论

2.1改善跨栏跑基本技术阶段训练特点(203月5日至3月26日)

主要任务:采用速度力量与跨栏跑技术相结合训练,改善过栏技术,柔韧和全身协调能力,增强跨栏意识。

主要手段:改善跨栏步技术和栏间节奏,跨栏步技术也称过栏技术,是起跨腿的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下栏着地所完成的一大步动作过程,是为人体顺利跨越栏架延续快速跑进而专门设计的技术动作。它对跨栏跑技术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跨栏步技术可分为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技术。

在起跨攻栏技术环节训练中,采用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重心前压的车轮跑、快速后蹬跑、30m加速跑和快速跨越3-3.5m的标志线等速度力量练习,有效提高了起跨腿的蹬伸力量、蹬伸效果以及摆动腿的屈膝高摆(高重心起跨)和快速下压动作。同时在速度力量练习过程中,注重了动作路线、用力方向及身体姿势,上体积极前压,使动作路线趋于栏的正前方,提高了起跨动作的直线性。

栏间节奏是快速掌握栏间跑技术、提高跨栏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在跨栏跑训练中,采用了跨步跳、两次单足跳接一次跨步跳、跨标志线跑、立定三级跳、跨一步一栏练习等速度力量练习,有效的发展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节奏感,加之对运动员在一开始就采用完整训练法,使运动员初步建立跑栏的动作概念,通过跨标志线跑,降低栏架高度、缩短栏间距的.跨栏跑等教学手段,较好的发展了运动员栏间的奔跑能力及三步一跨的跨栏跑节奏,使栏间三步逐渐加长并趋于稳定。从而增强了动作准确性及节奏性。 2.2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训练特点(年3月27日至5月5日)

主要任务:全面提高跑跨、跨跑结合能力及专项耐力训练,通过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和专项耐力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主要训练手段:采用不同栏高和多变的栏间距来提高过栏速度、栏间速度、节奏及跑跨结合能力。

蹲踞式起跑过第一栏是能否跑好全程栏的关键技术,它要求运动员起跑步数稳定、起跨点适宜且具有较高水平速度。采用5-6步起跑至第一栏练习(男子栏高94 cm、女子栏高76.2 cm),采用8-12步起跑至第一栏练习(男子栏高100 cm、女子栏高84cm)逐渐过渡到起跑至第一栏标准距离的练习,使蹲踞式起跑过第一栏具有固定的步数和稳定的节奏。

提高过栏速度练习:专项动作速度,表现在起跨攻栏快,侧平拉腿快,下栏着地快,跑→跨→跑转换快等,整个跨栏步动作完成得迅速因此,过栏速度与栏间跑速度是跨栏跑的核心。运动员要提高“三步一跨”的周期运动速度,采用弹拉式辅助手段练习摆动腿下压速度(位于双杠中间,双手扶杠,将橡皮条一端固定摆动腿脚踝,另一端固定与摆动腿身后同侧双杠立柱上,做摆动腿摆动下压练习)。

提高跑跨结和能力练习:采用蹲踞式起跑过6-8栏练习,栏间节奏采用3-5-3-5(男子3步栏高分别94cm、间距8.7m-8.9m,5步栏高100cm间距13.0-13.4m女子3步栏高67.2间距7.5-7.85步栏高84cm间距12.4-12.8m)。采用蹲踞式起跑过8-10栏练习,栏间节奏采用3-3-5-3-3-5(男子3步栏高分别100cm间距8.9m-9.14 m、5步栏高106.7cm间距13.4-13.8m。女子3步栏高80cm间距8.1m-8.3m,5步栏高84cm间距12.4-12.8m)采用不同的栏高,多变栏间距的跑栏练习,提高运动员跑跨结合能力。

2.3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特点(2008年5月6日至5月20日)

主要任务:在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专项素质、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保持运动员的最高竟技状前提下提高运动员的稳定心理素质,强化技术动作定型,形成个人技术风格。主要训练手段:采用比赛形式,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影响跨栏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娴熟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训练中采用男女混合、让距、追逐等比赛形式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强化技术动作定型,形成个人技术风格。

3 结论

在跨栏跑整个训练阶段里,科学的划分训练阶段,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针对跨栏跑项目特点,采用速度力量与跨栏跑相结合训练,改善过栏速度和跨栏节奏作为跨栏跑的素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跑跨结合能力为主,兼顾过栏的经济性和节奏感,采用不同栏高、多变栏间距的跨栏跑训练,提高跑跨、跨跑结合能力、全程的跨栏节奏及耐力。最后采用比赛形式来发展心理素质,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确保运动员的稳定发挥,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建国.现代跨栏跑技术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7):16-18.

篇7: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摘要: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和荣誉感。

关键词:“八荣八耻” 高等学校荣辱观

篇8: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信仰教育它是个看不着摸不到没有具体的形象轮廓的一种精神境界, 但是她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它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 它其实是要人们要相信在人类世界以外还有一种敬畏, 道德上的颓废是因为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没有敬畏。一种信仰, 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行动指南和前进方向, 也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精神力量。通过查阅词典, 我们了解到“信仰”的解释, 它是指对某人或者某种主张, 主义, 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 做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者指南。我们从概念来看, 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信仰教育对育人有很大的助力, 信仰在一个人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建设主力, 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的潜在力量, 他们心中的信仰走向, 决定了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现在我们在高校推出思想道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 近现代史纲要。毛中特一共五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加强, 但是新疆是个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对其他省区, 比较特殊的省区, 并且高校的学生是我们未来建设和发展新疆的中流砥柱, 那么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对我们的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过程中,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仰教育的核心是, 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树立社会主义的信仰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前进动力和方向的, 信仰的力量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同时带动实际行动的超越。从而使自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在现今还必须坚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 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充分信任, 这种教育非常重要的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问题, 进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前途,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个人来说, 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和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因为有了信仰, 才有奋斗的方向, 才不会到头来一事无成, 要知道, 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 大学生处于青壮年时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信念, 碌碌无为, 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后的中坚力量则会缺失, 作为新疆高校, 培养大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也是对自我的负责, 也是对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贡献, 更是对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历史责任。

三、影响缺失“信仰”的原因分析

从当前来看, 大多数大学生的信仰还是积极乐观的, 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存在思想上缺乏信仰的问题, 他们首先表现在:开始踌躇和怅惘, 不知未来在何方, 梦想总是距离他们很遥远的状况下, 他们选择逃避现实, 甚至开始堕落, 消极的看待一切社会问题, 逐步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和对自己梦想的诺言, 开始了逃避和退缩, 这些表现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是一种可怕的表现, 青年大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 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 如果没有了信仰, 那么这个人也就没有了奋斗的激情和人生中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虽然经常教导大学生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以后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 面对复杂的社会因素他们思想上不得不产生质疑,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源头分析问题, 探究教育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思想根深蒂固的传达到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思想上行动上去, 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层面更深层次挖掘其中的原因。

第一, 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负面影响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 很多人视金钱如生命的年代, 出现了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浪潮, 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个社会中受到了家庭, 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 奉献主义变为现实主义, 出现功利化, 讲求实惠和虚荣的思想意识, 大学生在这种思想浪潮的冲击下, 思想开始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观趋向问题, 这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实际考验, 怎样的应该把正确的价值观屹立于每个同学的思想意识中, 那就是必须要更好的拿出应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对策, 这就需要教育过程中把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灌输到我们的学生思想意识中去, 不要被世俗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所迷惑。

第二, 全球化世界经济文化的迅速传播

在现今, 我们青年大学生大多生于20世纪80年代, 正值全球化席卷全球的社会背景下, 信息网络化, 出现了知识传播快, 社会问题传播速度快等社会积极和消极的问题, 这无疑给大学生的个人信仰和理想信念带来巨大而且深刻的影响, 青年学生面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梦想的时期, 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 也开始注重自我思考和自我行为的判断, 信息网络化是他们每天几乎都要接触的东西, 他们在网络中看到社会现象和社会现象透露出的残酷丑陋的现实问题下, 对他们来说, 信仰教育慢慢的在他们心中逐渐被受到冲击, 他们内心开始迷茫和不知所措, 这时正值他们青年时期, 年轻气盛, 喜欢尝试和学习各种新鲜事物的时期, 他们是最容易受影响和蛊惑的, 要做到意志坚定地拥护社会主义可能在面对社会中一些思想诱惑时出现忘却思想和思维的偏差,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坚定自己的科学信仰, 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

第三,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和现实脱节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来自于现实的劳动生活,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 那就是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回归现实中去的, 可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和现实的脱节, 在教育过程中部分思想政治老师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没有把现实和书本知识通俗化的讲解, 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抽象难懂, 使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在生活中没有实际作用, 只是一个理论框架, 没有丰满的现实问题填充, 学起来枯燥乏味难懂, 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任课教师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 自身专业素养不够, 导致对这个课程学习和理解的不够透彻, 自我认同度没有达到根深蒂固, 不能向学生深刻很好的传达, 使学生提高思想意识, 建立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第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

在我们教育过程中, 必须以实际的例子告知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奋斗方向的重要性,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这就好比一条船的航行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确定航标和速度、时间, 假若没有了方向的乱转弯, 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打转, 只会注定一事无成, 永远也不会到达自己心中所期待的目的地。在我们新疆,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每一个高校都有开展, 但是宣传的方法手段不能真正的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所以我们就要鼓励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对自我生命负责的人, 对于教育者来说, 在思想政治授课过程中,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 就是在帮助他们在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靠拢。

第二, 构建自我对社会的认同度

构建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在当今面对社会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的青年大学生出现对社会的失望, 那就是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 必须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的复杂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地讲解, 不要以偏概全的把让社会负面影响妨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同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认同, 即正确的国家观, 民族观, 历史观, 文化观, 宗教观的教育认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同度就是首先要让他们做到拥护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信我们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一定可以繁荣昌盛。

第三, 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 首先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信仰观念、价值观的思想传授给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社会文化的诸多因素影响作用下, 有选择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 并且转化为个人的意识行为动机, 这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内化过程, 再次我们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的意识和动机转化为实现信仰的良好行动和行为习惯, 这是对受教育者外部行为习惯作用的结果。最后, 我们应该做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 大学生信仰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使受教育者的在知、情、意、行诸因素运动转化过程, 所以说,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顺利进行, 一方面需要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另一方面, 更需要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自身内在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发生由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发展方向的不一致到一致的矛盾运动转化, 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信仰心理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得以确立。

第四,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内容伴随时代的发展, 与时代同步十分必要的, 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向前迈进, 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我们的教育内容那么也就必须跟随时代不断更新, 在我们这个政治信仰存在复杂化, 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出现了社会生活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局面, 同时又面对网络信息的日益加速的传播, 社会现象和社会负面问题的暴露, 那么我们就必须创新出适合时代特色的理论, 在我们教育过程中就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 去教育和培养我们的广大青年大学生信仰意识。虽然新疆处于西北边陲, 经济相对东部地区相对落后, 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得不到提高, 这其实就需要老师的宣传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老师应该尽可能多了解外面世界同时, 鼓励学生好好也通过网络学习优秀和先进事迹和文化, 促进自我素养得到提高的本领, 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提高。

摘要:信仰教育在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加强我们西北边疆的思政教育过程的信仰教育, 则首先要使高校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为自我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指南, 同时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面对多方面的文化挑战, 就促使高校师生必须坚定树立科学信仰不动摇,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素养, 成为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耀灿, 许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4]胡昂.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 2011.

[5]赵刚.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几点再认识[J].2011, (04) .

[6]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7]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1) .

篇9: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关键词】内涵建设 教学研究型高校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等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导方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指学校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内外部资源,挖掘现有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以提高办学质量,突出特色,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为目的的发展模式。[1] 教学研究型高校应当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一、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教学研究型高校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办学类型,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教学研究型高校也开始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的任务。

(一)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高

教学研究型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举全校之力组织现有学科积极开展学科建设,不惜重金吸纳优质科研人才,增强学科实力,将申请新的硕士点、博士点,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教学研究型高校无论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倾斜。计划通过科研带动教学,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研究生教育发展受科研水平限制

与研究型高校相比,教学研究型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普遍较短,科研基础薄弱。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与研究型大学竞争申请项目时往往处于弱势,申请项目难度大,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相对较低,项目数量相对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的科研项目少会导致研究生科研重复率高、科研资源浪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偏向外延发展

教学研究型高校对申报新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十分重视。全力以赴准备学位点申报材料,却没能充分考虑后期招生、培养等问题,导致新的学位点申请下来后,出现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理想,毕业生论文水平不高等情况,走了外延式发展道路。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一)加强人才师资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才师资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是提升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教学研究型高校一方面要通过提供优越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机会来吸引校外优质人才进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校内研究生导师业务水平的考核,建立淘汰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应当取消其指导学生的资格,通过流动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实力强的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科研条件

研究生主要通过跟随导师开展科研项目来实现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开展的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研究,可以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良好机会。再次基础上教学研究型高校还应当为研究生及导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方面要努力申请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增强学校的科研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校际联系,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科学培养制度,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型高校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将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任务分级分工。校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相关目标,建立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推动机制,加强监督和指导,各学位点所属学院负责具体落实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分工和明确责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四)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型高校在申报新的学位点时,应当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出发,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源,参考当地学位授权点布局情况,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和申报。此外,除了合理申请学位点,做好现有学位点的评估工作也是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国家会定期对已获批的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进行审核,考察学科现有水平是否仍然符合学位授权的基本要求。[2]最后,在完成国家统一进行的评估的基础之上,教学研究型高校还应当积极组织校内的自我评估,从学校层面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把好质量关。

(五)把握学校建设情况,寻求自身特色发展

教学研究型高校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时,可以据学校整体发展情况对学科分布进行规划,调整合并老的学位点,重点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并着力对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使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优势互补,通过特色学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升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总结

教学研究型高校应当在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同时又要以学科建设、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为动力,推动本科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提高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崔翠霞.学科内涵建设与学位授权点申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公司管控模式范本下一篇:秋天亮丽的风景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