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蓝色的画”

2024-08-18

三年级“蓝色的画”(通用14篇)

篇1:三年级“蓝色的画”

蓝色的画

课题:蓝色的画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

教学目标:通过联系生活,以及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是学生感受和认识这种颜色,增强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感知蓝色带上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主持上课仪式。

二、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万里无云的天空石什么颜色? 学生:蓝色的。

老师:对。万里无云的天空是蓝色的,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以蓝色为主体颜色的画。在观察这几幅画的时候同学们想想蓝色给人什么感觉?

学生:蓝色给我宁静、凉爽、清净…….的感觉。老师:恩,很好,蓝色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的颜色之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那么讲到蓝色同学们又能联想的到什么呢?

学生:大海………..老师:对。同学们,看我们的天空的颜色是不是只是一种蓝色,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天空的时候呢? 学生:不是。是由很多种蓝色搭配在一起描绘出来的。老师:为什么要用很多种蓝色一起来描绘天空呢?

学生:因为一种蓝色太单一了,用多种蓝色可以描绘出多种渐变效果,这样可以使画面的颜色更加丰富、层次性更强。老师:对。我们可以用蓝色系列来描绘天空,运用深与浅的对比,让画面显得更丰富。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蓝色系列的笔选出来,从浅到深排列好,我们在涂蓝色的时候也像涂黄色一样,注意色彩的深浅变化,在色彩搭配上我们不只是考虑同颜色的搭配,还要考虑临近色的搭配,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蓝色为主体颜色画一幅画。

1注意主题与主体物明确; 要求:○2具有丰富的颜色变化。

本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蓝色,蓝色系列,下面老师总结一下我们本堂课的内容。

首先我们知道了颜色能表达一个人内心的情感,蓝色能给人宁静、凉爽、清净的感觉,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用颜色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了。板书设计:

蓝色的画

1通过欣赏图片想想蓝色常常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2怎么判断一幅画的主体颜色是蓝色? ○3活动:将画笔中的蓝色由浅到深排列出来。○4怎么画一幅蓝色的画? ○5作业:用蓝色为主要颜色画一幅画。○

篇2:三年级“蓝色的画”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画,认识这两种颜色,了解其艺术效果。

2、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学习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导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时展示黄色、蓝色两组画面

提出问题: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二、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画,认识这两种颜色,了解其艺术效果。

2、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自学指导

欣赏书中作品,打开教材第14――15页内容思考:

欣赏黄色和蓝色的画

(1)黄色和蓝色的画常常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2)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使可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一天中哪个时间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

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并以红色为主的画联系起来讲解)

A、黄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黄色的画?蓝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的画?你是怎么理解的?

B、画面上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黄色或蓝色?这些颜色都一样吗?(出示色相卡,认识深浅不同的黄色和蓝色。)

C、画面中还用到了哪些颜色?

4)继续欣赏:

提出问题:

A、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B、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画,谈谈你的感受?

C、你打算怎么样去表现?

四、检测自学

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程度较差的学生)

五、后教

1、更正

(1)师: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谁还有补充?(教师不轻易表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纠错,补充。)

2、讨论: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创作一幅以黄色为主的画或以蓝色为主的画,你设想一下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请同桌互相讨论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程度较差的学生)

(1)师: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谁还有补充?(教师不轻易表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纠错,补充。)

六、当堂训练

布置作业:

以黄色和蓝色为主,分别画出两幅画,体验黄色和蓝色给你的不同感觉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七、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八、拓展

1、欣赏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画。

篇3:三年级“蓝色的画”

【预设目标】

根据二年级年段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 以及本文特点, 我将本篇课文的三维目标整合成如下3条:

1.认识“玲”等8个生字, 会写“玲”等9个字, 积累“楼梯、脑筋”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爸爸说的话, 懂得“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抄写爸爸说的话。

【重点难点】

因为词句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教学又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所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字写字、积累词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爸爸说的话。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较容易的字词, 通过自主阅读把本文读准读通, 初步感受玲玲的心情变化, 但要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情感, 并随文理解爸爸的话是有一定难度的, 同时理解“端详”这个词、书写“糟”这个字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 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爸爸的话, 理解“端详”这个词, 书写“糟”这个字。

【教学理念】

为了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 我以“以读为本,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积累”为理念, 凭借“自读自悟”这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将本课教学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

【教学环节】

环节一:揭题, 聚焦“玲玲的画”, 质疑导入

读书要与思考相结合, 有思考必定有疑问。

本课课前, 我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画, 欣赏自己的画, 评价自己的画。课始, 直接揭题, 引导学生读准“玲”这个后鼻音, 认识“玲玲” (后一个“玲”读轻声) , 然后聚焦“玲玲的画”进行质疑, 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可能有的学生会问“玲玲的画画了什么?”有的会问“玲玲的画有没有展示出来, 有没有获奖?”

这样, 不仅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使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会问不敢问到会问而且敢于问, 并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自然导入本文阅读。

环节二:初读, 感知“玲玲的画”, 整合识字

在学生充分自读, 把文本读通读准的基础上, 请学生围绕“玲玲的画”说一两句话。学生可能会说到第一自然段去“玲玲画的是‘我家的一角’”, 也可能说到最后一段“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句子, 进行整合识字。

如:当学生说到第一自然段时, 出示第一自然段, 并张贴儿童画《我家的一角》:“瞧, 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想到前边来欣赏这幅画?”让一位学生到黑板前“端详”,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看就是———端详”;“这个小朋友满脸的微笑, 觉得这幅画确实很不错, 觉得———很满意呢”!理解“满意”。在这一段中还结合时机指导读准“奖”这个后鼻音, 记一记“幅”这个字的字形, 最后读好这小节, 读出“满意”味。

环节三:精读, 感受玲玲的心情变化, 读中体验

我把这个环节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紧扣“叭”、“哇”, 感受“着急”

“这幅画在参赛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引导学生读2~8自然段。

1.引导自读自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所以, 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

2.引发动作演示, 启发角色体验。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读着读着, 我发现你们的表情凝重了, 你皱着眉头, 这是为什么呀?”学生不难发现“这幅画在参赛前被不小心掉到画上的水彩笔弄脏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水彩笔是怎么掉到画上, 玲玲又有什么反应呢?”在学生发现“叭”和“哇”这两个拟声词后, 启发他们用动作演示, 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水彩笔“叭”的一声把画弄脏, 从而使学生在动作演示中认识生字, 理解新词, 使字词教学变得有情有趣, 并在切身体验中走进玲玲的内心世界, 感受她的心情变化。

3.指导读出感受。“那就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 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这时候, 学生已初步走进文本, 走进玲玲的内心, 也自然能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示范读、指名读、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把朗读训练练扎实。

第二步:紧扣“满意”, 感受“欣喜”

“玲玲是用什么办法来弥补的呢?”引导学生再读2~8自然段。

1.再读再悟。不断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个来回, 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深感悟、加深体验。通过再读读得“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老师用简笔画添加小花狗, 使这幅画更加丰满有味。

2.角色体验。“看着现在这幅画, 你们的脸上又笑眯眯的, 为什么呀?”通过说话体验到玲玲又“满意”地“笑了”。

3.朗读训练。随着朗读层次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情感也更加深入, 朗读变成宣泄情感的需要。

第三步:演读对话, 感受心情变化, 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让我们再现这个情景吧!”

1.师生合作, 示范对话。

2.同桌合作, 演读对话。

3.抽桌展示, 再现情景。

环节四:写话, 感悟爸爸的话, 发展素养

1.引读。教师引读爸爸的话, 学生接读最后一段“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 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写话。“这时候, 玲玲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请你替他写下来。”

3.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爸爸, 您的办法真好。您指导我在弄脏的地方画点什么, 我画了只小花狗竟然得了一等奖。”也有的会说:“爸爸, 您说得没错, 只要肯动脑筋, 不好的事也是能变成好事的。就像我把画弄脏, 却改得更好一样。谢谢您!”……

读写结合, 不仅促使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同时,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发展语文综合素养。课文的重点在读写中得以突显, 课文的难点在读写中得以突破。

环节五:积累, 积淀语言文字, 指导书写

1.积累句子:通过多形式读爸爸说的话, 指导抄写句子。

2.积累生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形式展示记字方法, 分享成功识字的快乐。

3.指导书写:在认读、记形、组词说句的基础上引导仔细观察, 通过重点、难点字的示范, 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端正地进行书写, 组织展示、欣赏、评价、建议。

篇4:拾梦——蓝色角逐(三)

(1)古时作为船标的罗星塔

1866年,晚清洋务派大员左宗棠、沈葆桢在紧邻罗星塔一带建造起中国第一个专业造船基地和船政学堂,通称福州船政局。当时,中国自制兵船的74%建造于此,号称“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图2)。而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三都来自马尾船政学堂,因此它又被誉为“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遗憾的是,在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福州船政局遭到毁灭性打击。

(2)图组:(2-1)晚清洋务派大员左宗棠、沈葆桢创建了“福州船政局”

(2-2)“福州船政局”是中国第一个造船基地和船政学堂

兴船政 冀希望

1912年4月21日,一位特殊人物来福州马尾视察,他就是刚刚卸任民国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视察完后,说这里“足为海军根基”,在讲演中又说:“应当兴船政、扩海军,以使中国海军能与列强齐驱并驾,从而进入世界一等强国”,这些话被书写下一直珍藏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

中国的造船业起步伊始就打出了“富国强兵”的旗号,但在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无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朝廷的所谓“新政”,都没能挽救国弱民穷的命运,自然也无法推动造船业的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似乎为人们在制度上找到了“富国强兵”的新希望。

就在孙中山先生视察福建的同时,上海黄浦江畔,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江南船坞也收归北洋政府海军部管理,改名为江南造船所(图3)。

(3)江南造船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

孙中山和北洋政府,何以都对造船业情有独钟呢?

?环顾当年的世界强国,似乎无一不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是最早发达于海洋的国家,他们的香料船、无敌舰队、甚至海盗都成为与强大并列的代名词;英、法、德、俄、美是紧随其后瓜分全球的主角,也因此成就300年的世界强权;尤其是日本, 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当天,就把“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国策。仅仅几十年后,日本强大的海军先后战胜中国和俄国,后来居上挤进列强行列。1907年4月4日,日本出台《帝国国防方针》,明确表示“吞食对象是中国和朝鲜”。

而中国却在1840年后的百余年间,屡屡遭受列强从海上入侵达84次,被勒索的所谓战争赔款相当于清政府16年收入的总和。1912年虽然成立了民国,列强对中国的觊觎并没有减少,那些不平等条约依然压在中国人头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取代德国,占领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面对如此威胁,孙中山要强国,北洋政府要自保,都需要重振海军。

建海军自然要发展造船。黄浦江,上海的生命线,80多年前,1920年6月3日,黄浦江畔传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快报——江南造船所建造的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官府号”成功下水(图4)。这艘船是当时中国所建最大吨位的船舶,而且是专门为海上强国美国建造的。下水典礼盛况空前,中国海军总长、美国驻华公使及各国驻华使节都参加了。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杂志评论说“中国产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4)江南造船所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官府号”是为美国建造的

但人所不知的是,建造“官府号”的设计图、钢材、重要配件、乃至技术人员全都由美方提供,这个全国实力最强的造船厂此前只能建造5000吨左右的轮船。即便江南造船所的实力令人刮目相看,这荣誉却落到一位外国人头上,那就是江南造船所的实权人物——英国人毛根。

毛根于1905年进入江南造船所担任总工程师。他引入商业化运营理念并贯彻实施,短短6年就让江南所还清欠款,年赢利近10万银元,超越福州马尾船政局,成为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随后,毛根升任总稽查,从此大权在握。他把江南船坞所有核心部门都交给洋人掌握,中方所长形同虚设。毛根在江南厂20多年间,所长换了多任,他却岿然不动。这不能不令人担心,一旦外国列强再次进犯中国,江南所制造的舰炮到底会瞄准谁?

这并非杞人忧天,与江南造船所不远的上海滩已经被外国租界变成了万国城。外白渡桥就以一桥之隔分开了贫穷与繁盛。陷于军阀混战的北洋政府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既无精力更无能力捍卫国家主权。

?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望志路宣告诞生。江南造船所的打铁工人李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产业工人党员(图5)。他是毛泽东的同乡,1920年8月与任弼时、罗亦农、李达等8人首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5)中共历史上第一位产业工人党员是江南造船所的打铁工人李中

在李中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江南造船所的工人先后在五四运动、五卅惨案、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浪潮中的中流砥柱。

?1926年9月5日英国“嘉禾”号等3艘军舰开进长江上游的四川万县水域,以解救本国商船为由,向万县繁华城区炮轰近3个小时,中国军民死伤数以千计,造成震惊世界的“万县惨案”(图6)。

(6)在“万县惨案”中死亡的中国百姓

不幸的是,惨案制造者“嘉禾”号,正是1924年江南造船所为英国建造的。残酷的现实令江南所的工人们尤其震惊和愤怒,“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遍布厂区。尽管毛根费尽心机平息怒火,但还是在中国愈演愈烈的反帝浪潮下被迫辞职。毛根的辞职,象征着英帝国主义势力在江南所长达20多年的垄断与特权时代终于结束,江南所的命运从此可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江南造船所获得了转机的机会。

狼子心 隐危机

1927年4月,蒋介石把持下的南京政府成立,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人们似乎又看到振兴国力的希望。蒋介石也雄心勃勃地宣布:“要挽回国家的权力,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我们预计15年后就有60万吨的海军,做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这的确是不小的抱负,因为当时中国海军拥有舰艇的吨位只有3万吨。蒋介石的誓言能否变成现实,人们拭目以待。

然而,南京政府刚刚就职两个月,东邻日本就发来一个令人吃惊的信号。

1926年12月,新即位的裕仁天皇任命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陆军上将田中义一出任总理大臣。1927年6月27日,田中在东方会议上居然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图7)”南京政府因此如坐针毡。

(7)田中奏折(部分)

重重压力之下,江南造船所依旧在夹缝中寻找着发展的机会。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江南所年造船能力约占全国产量的80%,已成为中国一家独大的商船和舰艇建造基地。

然而,江南所刚有一些起色,发展造船业的希望就再一次破灭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挑起侵略的战端,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国家面临绝境,可作为中国国防力量的海军却难有所作为。

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东三省虽然离蒋介石政权的核心地带还有一定距离,但日本人在大举南侵的同时,会利用它的海上优势直捣江南。何况,日本战舰早就游弋在中国沿海,它势必会沿长江挺进中国腹地。长江两岸有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包括当时南京政府的所在地。如果日本侵略军海陆齐进、南北夹击,中国一大半国土将危在旦夕。

如此危情在当时并不难分析。江南造船所一直是国民党海军极为重视的地方,后来又把司令部设立于此。蒋介石建立60万吨舰船的誓言言犹在耳,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理由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民众。为此,蒋介石不惜乞求列强的支持,甚至把全国主要税收都抵押出去,却置日本路人皆知的侵略野心于不顾。

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5年,国民党海军经费平均每年只占全国军费的3%左右,竟与日本相差了155倍!在1937年度南京政府的国防建设费中,海军建设费仅够制造一艘小炮艇。

抗日寇 迎胜利

尽管如此,一些进步的爱国人士仍然在为抗战进行不懈的努力。

其中就包括当时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图8)。

(8)抗日爱国将领陈绍宽曾为中国海军建设作出贡献

抗战年代,为了建设海军,陈绍宽常年睡在办公室里。当蒋介石政府为一己之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时,陈绍宽作为当时海军的最高统帅,却在想尽办法增加装备,为抗战做准备。

在他的动员下,江南造船所不计成本日夜奋战,建造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三号船坞,以修造2万吨级的舰船(图9)。据统计,到1937年,江南造船所共为海军修造大小军舰85艘,新造39艘,总排水量近4万吨。为此,江南造船所的民用船只建造受到极大影响,仅从1927年到1933年,江南为海军垫支的舰船修理费就达到330多万元。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在北平卢沟桥全面爆发,仅仅一个月后,日本军舰开始炮轰中国第一经济重镇上海。他们叫嚣要在3个月内沿长江而上,占领当时的中国首府南京。危急关头,依然十分弱小的中国海军责无旁贷地出战了。

(9)江南造船所的三号船坞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

江阴,地处上海南京之间,是南京的门户和咽喉地带,历来都是锁航要塞。此时,日舰希望打开江阴的通道,以便溯江而上,与占领上海的日军夹击南京。但江阴从明朝起就布炮设防,这个镇守长江的战略要地当然不让日军轻易得手。

然而,江阴保卫战却是从中国海军舰艇的自沉开始的。

二战前,日本海军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拥有各种舰艇 300余艘,总吨位120多万吨。它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军力甚至不低于当时海军第一强国美国,与中国相比,日本当时拥有的舰船总吨位是中国海军的25倍。

万般无奈下,从1937年8月11日起,陈绍宽下令将40多艘相对老旧的军舰凿沉,在长江航道上构建一道人工封锁线。中国海军亲自凿沉了相伴数十载的舰船,惨烈而悲壮(图10)。

(10)沉船筑起了一道人工封锁线以抗击日军

封锁线后排列的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第一舰队。舰队旗舰平海舰,其他舰船如逸仙号、民权号都是江南造船所修造。此刻,它们都知道这场战役寄托着阻敌沿江西进的全部希望。

8月16日,日军出动飞机频繁轰炸。第一舰队则用舰炮构成密集的火力阻击网。几个月时间,第一舰队打退敌人6次进攻,118架次的集中轰炸,击落敌机20余架,打光了舰队所有的主力战舰。军舰沉没,就拆下舰炮移到岸上继续战斗。当时在阵前观战的德国顾问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亲眼看到的最惨烈的海空战”。

江阴的水岸被鲜血染红,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拦截了日军疯狂的进攻,他们将战争延续了4个月,彻底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直到12月初,江阴要塞才最终失守。

江南造船所在上海失守后也很快被占领,铁蹄之下,这里变成了日本人修造军舰的大后方(图11)。

(11)日本人当年拍摄的江南造船所

沦为亡国奴的江南人决不屈服。抗战初期,江南造船所制造的特大水雷就将日军旗舰“出云”号炸伤,之后江南工人制造的各式水雷,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成为中国海军抗战中抵御日寇最有效的武器。1939年9月,日军打捞上来的原民国海军炮舰“民生”号刚刚修复,就被江南工人孙增善机智地凿沉于江底,成为上海滩轰动一时的奇案。

身处铁碲下的江南工人非常关心前线的战况。冷作工场工人金龙山等7名积极分子,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前往苏北铜城抗日根据地参观,对积极抗战的共产党及新四军有了真切的感受。回厂后不久,金龙山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工人新党员不断增加,中共在江南所的第一个党支部于1941年秘密成立。江南工人开始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敌斗争,为中国自己造船业的发展积极迎接胜利的到来。

黑暗尽 现曙光

5年后的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终于以胜利告终。但是,在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下,中国发展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蒋介石败逃台湾前,下令将中国大陆所有重要的工矿企业能毁就毁,能搬就搬。

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坐阵江南造船所,要求把江南造船所三分之一的重要机器设备搬到台湾,搬不动的就全部炸毁(图12)。为了加快搬迁进度,他气急败坏地派海军陆战队进厂督阵。地下党组织针锋相对,暗中部署“反疏散”、“反搬迁”、“反破坏”,领导工人英勇开展护厂斗争。

(12)国民党败逃前将江南造船所的重要机器设备拆卸运往台湾

尤其是爱国工程师王容,机智地把江南所最重要、最宝贵的造船图纸装进30个白铁筒运出所外,同时把一些废图纸和无用图纸装进木箱运往台湾(图13)。

(13) 爱国工程师王容

1949年5月23日凌晨,当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郊区时,国民党开始在江南造船所各处埋设炸药。江南厂这座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舰船修造基地,最终被全面炸毁,场面惨不忍睹。

辛亥革命之初,从孙中山起,很多人对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寄予巨大期望并为之奋斗终身。但中国先是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后,蒋介石政权为了维护反动统治镇压人民,甚至放弃抗战、放弃领海主权。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但没有重视中国海防和造船业的发展,反而凭借美国军舰打内战。可以说,在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推动造船业有质的发展。

篇5:黄色和蓝色的画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3、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4、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铅笔、水彩笔、蜡笔、色彩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

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知道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吗? 生:红色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生:。。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2)欣赏红色调图片(课件或书上)(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都是用同一种红色吗? 生:不同红色

师:用不同红色是不是更有层次?)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集中上课

2、复习上节课内容 红色给人什么感觉?

总结上一堂课学生造型和构图方面的一些不足和好的方面。

3、学生作画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不够大胆的同学,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强调构图和用色的要求

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挑选相对较好的。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6:三年级“蓝色的画”

执教了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古代绘画作品。我有以下反思:

一、了解古画内容。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比较好。

接着,我提了几个有关古画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找找这几个问题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学生很快便找到了,从而轻松而自然地学习了第一段。

然后,我以“古画到底画了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二、三、四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了解古画内容,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

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这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在学习第四段时,我抓住“最有意思”这个词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或表演,或朗读来表现最有意思,效果没有想象的完美,而且占用的时间较多,我想将这一环节改为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趣味是不是更好?!

二、是了解古画的价值

篇7:三年级“蓝色的画”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

应会: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请学生收集有关黄色画面和蓝色画面的图片,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黄颜色和蓝颜色的实物。

二、导入新课

出示黄色和蓝色的两组画。提出问题:

第一组和第二组画面有什么不同?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三、讲授新课

1.黄色和蓝色的画常常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2.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使可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一天中哪个时间以用黄颜色来代表的?哪个季节可以用蓝色代表。

3.出示课件:欣赏黄色和蓝色的画

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并以红色为主的画联系起来讲解)

、黄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黄色的画?蓝色的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的画?你是怎么理解的? B、画面上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黄色或蓝色?这些颜色都一样吗?(出示色相卡,认识深浅不同的黄色和蓝色。)

C、画面中还用到了哪些颜色? 4.继续欣赏: 提出问题:

A、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B、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画,谈谈你的感受? C、你打算怎么样去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以黄色为主或者以蓝色为主的画。指导要点:

类同第6课红色的画。

五、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指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

篇8:咬出来的画小学三年级作文

饼干也能咬成一幅画,你一定觉得新鲜吧。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饼干,放在讲台桌上,我一下子就被这袋饼干吸引住了。要知道我最喜欢吃饼干了。

我莫明其妙地想:今天老师又会出什么花招呢?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只见老师在白板上写了醒目的`“动嘴画一画”几个大字。我一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用嘴画画,前所未有,我只知道用手画画。

老师就把香喷喷的饼干发给我们,我连忙打开包装袋,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真想马上就吃个痛快。

老师拿出一块饼干,说:“你们认真看老师画画。”说着就小心翼翼房主张嘴在饼干上咬了一口,说:“这是衣服的领子。”我们一听感到特别好奇。接着,老师东咬一口,西咬一口,不一会儿,一条美丽的裙子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太神奇了。”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轮到我们咬画了。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饺干上先咬出一个圆形的领子,接着咬长长的袖子,又咬了衣服的下摆,一件美丽的衣服咬好了。我真开心,因为我也会咬画了。

虽然同学们满嘴都是饼干屑,个个像个小花猫,但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篇9:三年级“蓝色的画”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课外作业

篇10:秋天的画_三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

秋天,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菊花盛开,这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

果园里,石榴个个饱满极了,它们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挤破了屋子,露出了白里透红的脸颊。而梨呢,则披上了黄澄澄的袍子,像一个金葫芦似的挂在树上。最害羞的就是苹果了,羞红了脸,躲在黄叶间,偷偷露出脸来。快看,柿子像盏盏小灯笼,高高挂在枝头……

花园里,菊花争奇斗艳,粉如霞,黄如金,白似雪……五彩缤纷,漂亮极了!一簇簇、一丛丛的桂花把一阵阵清香向四处散发,向日葵谦虚地弯下腰来,枫叶、银杏叶飘到地上像是给大地辅上了五颜六色的地毯。

篇11:三年级“蓝色的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上课后,我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这是一幅什么画?”、“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围绕这些问题我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出自已的感受。在交流学生的感受时,我又对学生的读进行了指导,并引导看图,特别是图的长度和高度,及图上的人物数量及牲畜的数量。学生观察之后,大开眼界,赞叹我们有这么了不起的图画,有这么了不起的画家,为里面的内容而惊叹。接着我让学生自已选自已喜欢的段落仔细读一读体会一下。结尾时对整篇课文进行了总结,抓了一下课文的描写顺序及总分的结构。

总的来说,学生在本节课上收获还比较大,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一边欣赏古画,一边聆听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把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

篇12:三年级“蓝色的画”

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对学生展开了阅读教学指导,我认为效果很好。我的统领全文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认真地读完课文后,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于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学生们纷纷争先恐后地表白着自己的看法。此时的我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渗透。比如:一个学生津津有味地讲完桥北头的情景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乘轿子”中“一乘”的意思: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同时,我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补充了这幅画的前段和后段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整幅画的内容有了更加深的印象。所以我认为,上课就像写文章,设计一个主线条,所有材料都为这个主线条服务。这样的课堂又干净利落、又畅所欲言、又颇有收获,真是一举几得。

本节课上,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孩子们没有亲眼看到这幅画的整卷内容,如在 课前准备一张《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带入课堂,效果将更好!如有机会见到这幅画的复制品,我一定会买回一张,以供我将来的学生欣赏。

篇13:三年级“蓝色的画”

上课初,我不忘生字词的巩固,设计了开火车反复读本课生词,并强调了重点词语“作坊、一乘、溜达”的词义。

接着,开始研读课文。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比较好。

篇14:三年级“蓝色的画”

1、探究性: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放手,不过其探究过程应该有其层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

2、自主性:学生从选择的问题,探究的手段,体验的方法都应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

3、合作性: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独立完成。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要从一副古画中感受到历史价值文化积淀比较困难,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学生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况下,教师说:“我觉得咱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想看看这幅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因此,指导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领学生放松地欣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

(这里运用电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渠道更加多元。)

2、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上看到很多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学习文本了。

3、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老师再请你们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如:当学生读到:“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

5、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习。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了不起。刚才大家说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学习这一段话,有一个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但也搬到了画上。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引读法进行。《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本课特点,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基本情况内容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人物众多观8以前

高:24.8厘米街市热闹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桥北头有趣生活情景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别忘了要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因此作业可以这样安排: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赵州桥,课后自己也来做一张“资料卡”。

【问题研讨】

上一篇:vip卡销售下一篇: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