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2024-08-10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共9篇)

篇1: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初次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更强,并且持续的时间也长。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是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人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堂课的开始也就是学生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首因效应同样在此发挥着它的作用。一堂课起始阶段即导入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教师如果新课导入的好,能够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从而使首因效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新课导入差,学生的第一印象不好,首因效应就会发挥消极作用,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如果能在每次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处理好新课的导入,把握成功的开端,让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第一次良好印象,赢得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我的一点收获。

一、新闻素材导入法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刊、电视、网络已经将各种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的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知之甚少,相反许多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其中不乏积极关注的。作为物理教师利用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可以密切联系形式,增加教学信息量和传递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这不仅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从首因效应的角度来看,学生运用平常生活中所具备的知识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自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学生为了更多的体验这种成功的感觉,必然会认真聆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积极思维,想方设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时,我播放了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表演《千手观音》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介绍,表演的21名演员都是聋哑人,可是她们跳舞的节拍一点都不错,就是因为她们经过刻苦的训练和靠骨传导而感受到声音的。学生看到之后,很是敬佩她们的毅力,在下面议论纷纷。于是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她们听不见声音,却可以靠骨传导感受声音呢?同学们答:因为有声音时骨会动。接着我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声音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声音的传播有没有速度?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质量就明显下降,有的能比较好的回答出来,有的则是一知半解,更有一窍不通的。这时我就趁机先表扬回答对的,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让其有兴趣,甚至是渴望知道自己不甚了解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信心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接着又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人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本节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从练习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率非常

高。

二、诗词导入法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中,有许多是对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描写,有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物理规律。这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营造欢快活泼的氛围,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教学意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诗词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发学生思维,积极认真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诗词导入法借助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已有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意外的感觉,从而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对即将学的知识产生能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述光的折射这节时,我首先朗诵了《钓鱼湾》

这首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在物理课上讲古诗学生感到新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我话题一转,问同学们为什么“潭清疑水浅”学生果然表现得比较惊讶:古诗词中原来还有我们要学的物理知识。我接着说这就是要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来解释。

三、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抽象理解水平,但对较难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撑。而且,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自然科学问题的了解也决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对物理新概念的确立存在着潜在的障碍。例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以为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木块受的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去,则是因为没有受到浮力或者受到的浮力比较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给正确概念的确立带来了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字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示一幅新的画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我们不妨设计这么一个实验:

分别用两只相同的演示弹簧测力计先称量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一样的木块和铁块的重力,然后各自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读数的变化,问“读数为什么会减少?”答:“因为它们受到了水的浮力”。继续浸入水中,会发现吊木块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到零,问:“此时木块受到多大的浮力?”学生回答以后,将铁块继续浸入水中,当铁块完全浸没后,会发现读数不变,问:“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多大?”学生讨论后得出,沉入水中的铁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这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想冲突和矛盾,于是,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从而破旧立新,加深了对正确概念理解和巩固,这样也很轻松地引入了课题。

在用实验引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再经过逻辑推理,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真理,还享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体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一堂课中,引入得好,整堂课就活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就显得和谐、融洽。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起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应考虑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二是导入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四是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使课堂引入机智灵活,顺理成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只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小结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既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一节课讲到最后要么显得匆匆忙忙时间不够,要么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自学。熟不知完美的小结,不仅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而且可以使整个课堂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余味无穷。课堂小结的形式有很多。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结束后,教师可采取总结、提问、列表比较、类比、架设悬念、实验总结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以及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起到更深刻准确地理解知识的作用。

另外,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在结束时,总结很关键,在语言总结的同时,安排一个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强认识和加深理解,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延伸。例如: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后,我设置了如下实验:将同样大小底部不平整不光滑的石腊和一块底部平整光滑的石腊放在同一个烧杯底部,要保证第二块与杯底结合紧密。让水从杯的侧壁缓慢留下,当水流到快淹没两块石腊时,底部不平整的那块漂了起来,而底部平整的那块直到杯中装满水都没有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又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总结时,我用大气压压瘪空罐的实验,再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显示了大气压的强大。

此外,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在讲解晶体熔化图像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按照晶体熔化的分析方法分析晶体凝固的图像。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既巩固了晶体熔化的知识,也学会了晶体凝固的知识,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课堂教学的小结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目标的任务,是老师进行一堂课的收尾工作。以上只是在教学中的一些个别例子,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一节好的物理课堂小结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②较强的针对性;③整体的概括性;④丰富的趣味性;⑤充满趣味的激励性;⑥积极的引导性。

当然,正所谓“学之有法,教无定法”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中的协同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本身,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物理教学还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想,这样的课堂小结才是物理课堂所真正需要的。

篇2: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 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导入设计

(一)导入:指教师在一个 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方式。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 后面的高潮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总之,导入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新课教学作好心理准备。导入设计,顾名思义,是一节课的开头设计。

(二)导入有 以下功能: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师以新颖别致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迅速地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以旧知识点为依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开启思维,诱发思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才能促进感知、记忆和想象。任何训练的获得,也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而课堂导入巧妙地设计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

4、画龙点睛,突破重点

每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紧紧的抓住重点或难点进行导入设计,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课堂导入还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总之,导入设计有激励功能、诱导功能、衔接功能、美育功能和协调功能(消除紧张,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情境)等。

(三)导入的要求

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可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要求设计导入时,要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设计得巧妙、生动活泼,有趣味性,使学生想学、爱说、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3、多样性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而确定导入方法、形式与手段应用,从而注意导入实效性。

4、概括性

导入是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而不是正式授课,因此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好的导入能达到如巴班斯基所说的“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的目的。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而且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四)导入设计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 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1.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进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人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人题”、“知新”。2.设问导入法

教师依据教材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重点,提出问题,导人新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这种设疑导人,以疑促学的方式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因而教学中较为普遍地被人采用。它还包括,巧设悬念法、设疑法、提问法、练习法等。3.故事导入法

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例如,在初二政治课中讲人类社会的产生时,如果先讲“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神话故事,然后提出.“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再讲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把学生从神话引向科学,从谬误导向真理。

4、情境导入法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发学生的愉快情绪,学生进入情境就会引起思想共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展示图画、播放歌曲或以幻灯、录音、录象等教具的使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它包括歌曲导人、录像导入、音响导入、问题情境等。

5、举例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从身边事例、生活现象等大量感性材料分析入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波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

6、小品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编一些微型小品,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里作即兴表演。这种导入直观性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总之,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喻导入、歌曲导入、实例导入、谚语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导语导入、数据导入、音响导入、实验导入、幻灯导入、录像导入、小品导入、谜语导入、儿歌导入、竞赛导入、诗词、名言导入、举例导入、漫画导入、实物导入等。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借安徽傅元根同志的话说:“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这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二、课堂教学结尾设计

一节好课不仅要巧设导入,还应该处理好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课堂教学是同样道理。好的导入并不是成功的全部,小结的失当也将功亏一篑。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朗读中激起共鸣,在描述中余音袅袅„„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形式。

(一)结课设计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

正如苏格拉底在与费得罗斯谈演讲的结尾时说的:“对于演讲的结尾,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说总结性地将所讲过的内容再重复一遍,将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话再讲一遍”。课堂结尾也须如此,但也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如有的教师能巧妙地采用归类、列表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教师有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或学生谈收获与体会、借助板书配合等形式),等等。虽形式有别,但目的是一个。使知识条理概括化、系统化,又增强了记忆。2.情感激励法

课堂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因此,教师在讲授完一堂课之后,要能将内容深化、生发开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兴奋不已。(自己以饱满的激情、精练的语言表达,感召结尾、导之以行,抒情结尾等)3.朗读设置法

有些课文,语言流畅、精彩,便于朗读,且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时,让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如„„„„这种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与书本知识达到融合,并在朗读气氛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种结尾,虽然简单,但却有较大的收获。在课堂结尾时,带领同学们朗诵了一首从《初中生》上转抄的《友谊,你在哪里》的诗,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其诗为:„„„„„„ 4.解疑答问法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如果教者能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提出问题,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而无疑。在课将结束时,设计“大家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的?”培养学生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请教的好习惯。

5、画龙点睛法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会有重点和一般,哪些是重点,怎样让学生抓住重点?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通过小结,清理思路,点明中心和要害。强化主题,升华知识,又能达到领悟事物、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6、学以致用法(问卷测查法和作业练习法等)

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结尾时,不妨应用所学的知识,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同学生探讨、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应用性教学。

7、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终之时,解决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前后照应、守卫相连、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应用此方法小姐,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启发学生思前想后,体验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昏后大酒楼)小品。反映社会现象,如何维权,进入本课学习;升华主题(社会责任感)举报,8、名言和典故结尾

9、巧设悬念法(铺垫结尾、承上启下法)

悬念结尾,发人深思。既概括新授内容的重点,又为新教学内容的讲授有机地埋下伏笔,给学生以心理上和知识的准备。课的结尾的巧妙安排,还能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这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课下继续探讨问题,乃至为下一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10、文艺结尾,寓教于乐

学科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应用诗词歌曲等文艺形式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结尾,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艺术融为一体,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以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二)课堂教学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巩固性: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2、针对性:根据教师、学生的差异,课型与教学的内容区别,加以确定方法与手段。

3、简约性:言简意赅

4、发展性:它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重于知识深化、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篇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一、课堂教学导入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1. 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在课的开始,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物理学习情境, 可给学生较强的、新颖的刺激, 促使其尽快地收敛课前各种分散的思绪, 引起注意, 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准备。导入的方式越新颖, 就越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例如, 讲授“内能”一节时, 一位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段铁丝, 学生的注意立即集中, 等待着教师说明为什么给他们铁丝, 并积极进行猜测。这时教师发问:“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呢?看谁的方法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积极思考, 动手实验, 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在愉快体验的基础上, 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一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是激发求知活动的重要动力。同时,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 它与自然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导入过程中, 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的物理情境丰富多彩,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矛盾, 明确问题, 就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获取知识的需要, 激发学习动机。

3. 为新课的学习展开确定明确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目的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学活动, 不仅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集中, 可以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明白下面要学什么, 如何学习, 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 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高中物理学中的课堂导入方法

1. 问题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 精心设计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 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 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 速度越大, 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 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 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 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 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 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 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 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 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 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 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 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中的小实验, 容易做, 成功率高, 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 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3. 事例引入法

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很快的, 信息传播的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高中生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 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 对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现象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 根据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物理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 教师应不断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素材, 在教学时派上用场。长此以往,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生产中, 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故事引入法

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 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篇4: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课末小结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总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2)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3)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4)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二、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课末小结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要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2)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课末小结要有针对性。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课末小结中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

最后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4)课末小结要简练易懂

课末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2、课本小结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生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2)悬念式课末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前呼后应式。这种小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前呼后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若是考虑因材施教,还可以用延伸式进行课末小结。这种方法是指在课末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末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

篇5: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一、高中物理课堂中新课导入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物理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令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亦觉得前路茫茫,其主要原因是:

(一)对于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要求,主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主旨,因此,应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其勇于尝试的精神及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变化是一些老教师无法适应的。

(二)对于新课与旧知识链接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拓宽了以往的教育范围,增设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亦将以前旧的知识略微作了修改,这样一来,令很多教师变得茫然,不明白应该将哪一处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改变是令很多高中物理教师茫然的根本原因。总体来说,新课程改革之后虽然并未改变以往的知识结构,然而其教学要求却天差地别。转变了高考的风向,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之下,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探究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全体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途径

(一)实验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及规律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而进行验证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而深入分析其本质及深层次的知识结构。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概念的记忆与理解。譬如说:当教师引入弹力这一物理概念时,先运用教学道具进行演示,小车受压缩弹簧或拉伸作用而运行,反映出当弹簧处于恢复形变期间,将会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随后,教师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具有弹飞物体的能力,最后得出弹力的概念。

(二)类比法

在科学研究领域,类比法较为常见,是推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不仅如此,类比法还推理出很多物理概念。所以,为了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可引入类比法,将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譬如说:和重力势能进行专业性类比,从而更好地引入电势能的概念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水流与电流进行类比,从而引入电流的概念;单摆、弹簧振子与电磁振荡进行类比,从而引入电磁振荡概念;水压和电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这一概念;和电厂强度概念进行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这一概念等。

(三)设疑法

设疑与悬念十分类似,能促进学生思维延伸,从而加深对概念的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可采用设疑法来引入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譬如说:在课堂上,教师讲述“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玻璃或水(即光密媒质)斜射到空气中(即光疏媒质),随后,渐渐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何发折射光线消失了?学生观看实验之后,都想以一句精准的语言来概括,可以此为着手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使其理解全反射这一概念。

(四)联结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概念可以说是一定知识的积累,是在人类已有认知结构、物理水平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原有结构中的物理概念是建立新概念的前提,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教师在引入新概念之前,可向学生讲授旧概念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授“能量”这一概念之前,可帮助学生追溯初中所学的知识点,一个物体具有对外界做功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以此为着手点,对定能可以确定能量变化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性探讨,通过举例来引入能量这一物理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五)激趣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倘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便会将会全神贯注地去分析、探索新的知识。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的逻辑性、专业性相对较强,需要实验进行验证,以自然界物体变化现象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贴近生活的、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了解,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激趣法较为有效,值得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比如,教师在讲述“光的干涉”这一物理概念时,可以介绍历史上第一次解决光源问题的人,即托马斯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还弘扬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使高中物理教学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传菊.中学数学课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教研,(1).

篇6:PPt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小结

(杨胜禄)

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物理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在多媒体应用的探索中,结合学校的现有硬件设备,我使用比较频繁的是PPt软件,利用PPt的演讲演示和新增加的扩展功能配合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在PPt中制作一张幻灯片只要十来分钟,在物理教学中一般一堂课制作五至八张幻灯片,用程序连接的话可达十张至多张幻灯片,还可用网络连接其它课件,使课堂上的知识容量大大加强。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1.多媒体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同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而且能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要用意明确,使常规物理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的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许多习题的求解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物理的学习状态。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运用PPt的教学课件,运用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巧妙的揭示了凸透镜成像与焦距之间的关系,使老师好教、学生易学易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物理课程中有些实验很难在教学环境下完成,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来。如在研究《眼睛和眼镜》时,采用PPt的动画效果制作的课件,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形成情境,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远视眼的矫正的近视眼的矫正过程,将实际情境形象的展现于课堂,达到了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目的,有利于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又如在探究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PPt与电子表格结合自动描绘水在沸腾前后的温度曲线图。即能节省时间又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PPt的应用使各类物理情景能够分别在静态和动态的不同情景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4、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的关键。在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媒体上选择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媒体,但多种媒体临时性拼接往往使学生和教师应接不暇。采用PPt可以把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录音等媒体利用超级链接组合在一起,通过幻灯投影方式在课堂中应用,收到较好效果。同一张幻灯片中的信息,可通过动画设计使图象、声音、文字、图表等按照一定顺序出现。

总之,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物理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符合课改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开发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使它能更好的为物理教学的课堂服务。让PPt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杨胜禄

篇7: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小结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 :

1、目前,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厌倦情绪,如果在新课导入时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就会日益减退,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鉴于目前学生的现状,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能力目标,要求广大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有序的导入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英语课堂教学,在此情况下,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本文重点探讨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的形式和相应方法以及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2、导入教学贯穿于每日的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用老式陈旧,单一乏味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导入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活动依赖导入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每天带给学生点期盼,每天带给学生点惊喜,每天带给学生点不同,每天带学生点启迪。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参与,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3、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要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再导入活动设计中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多样的导入活动,以便让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2、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巧妙、新颖出奇的导入对课堂教学步骤的推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有效地课堂导入必须融趣味性、多样性、新颖性、知识性和可思性于一体。教学时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上课伊始老师如果能把学生带斤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个与教学情趣相融洽的课堂氛围,那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自然低过度到新内容的教学。那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首先,在充分听课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个案分析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导入所遵循的方法的落实情况及各环节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师如何设计好各环节的导入,初步形成理论成果;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及经验交流等研究方式,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理论成果;最后以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文的形式形成最终成果。

2、研究内容:

(1)、英语教学中各环节导入所存在的问题?(2)、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各环节的导入?(3)、教师在设计各环节导入所遵循的原则?(4)、怎样使教学中各环节更具有连贯性?(5)、在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3、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师生都是研究对象,有是研究主体。

2.案例研究法。关注日常的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寻找合理而高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及对比调查,分析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四、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制定方案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

﹙1.﹚调查研究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建立原始数据库。﹙2.﹚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教师。

2.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1.﹚全面了解课题方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

﹙2.﹚定期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3.﹚组织阶段汇报交流,改进研究方法。﹙4.﹚建立课程档案,做好有关台帐。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 全面撰写研究报告,举行结题汇报成果展示。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共提出了6个问题,主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如何导入,学生希望教师如何导入,学生希望教师如何设计导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课堂导入对学生整堂课的情绪影响尤其突出,只有教师创设适当合适的教育情境才能将学生深深吸引进课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结合农村英语教学实际重点优化了10种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我们最常用的导入法之一。从“温故”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地引到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如在教授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第二课时,可以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开始:“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导入到过去进行时,同时还对这两种时态进行了比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预习导入法。

预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准备。良好的预习不但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导入法可以激活学生对某一话题的文化﹑人文等背景知识,为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我在教授Go for it 八年级上Unit 8 What’s the matter?时运用了预习导入法。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有关身体部位的词语,然后布置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如:当别人感觉压力大,不舒服时,请你给出你的建议。常用句式:

Why not do sth..?/Please do sth./You had better do sth./You should do sth.上课时,我们通过游戏Touch and say来检查学生身体部位的单词预习情况,通过情境设置让一排学生说出自己哪里不舒服,请另一排同学给出建议,这时再导入新课题“What the matter ?”

3.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指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感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谈话主题,通过与学生的自由交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如我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2 Where the post office?时,是这样导入的:

T:Hi,class.If we are in a strange country and we don’t know the way,what should we do ? S1:Why not buy a map? S2:No,I don’t

agree with you.I can’t understand a map in a new place.I think asking the way is the best choice.T:If you want to ask the way,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you may ask? S2:The policeman.S3:Maybe anyone that is near you.People are usually very friendly.T:OK.In order to help you to find the way successfully,let’s learn how 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 in English today.在这里,我通过设置一个语言情境,运用亲切自然地谈话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话题。

4.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选择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较为贴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愿意幻想﹑积极参与的特点。利用故事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习兴趣。

5.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是将学生引入话题的又一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等,学生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的成效。

如何在导入课堂之际就让学生明白教学目的,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学情正常的情况下,我常采用轻松﹑自然地提问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T: Did you go to the zoo?

What did you see ?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want to see?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引出coala,tiger,elephant,dolphin,cute,smart等新词汇。

6.话题导入法。

新目标英语教材体现了“话题—结构—功能” 这一结构特点。新大纲也明确列出了初中英语话题附表。话题是初中英语课堂的聚焦点,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话题可以使课堂活动变得富有意义,富有吸引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资源﹑师生背景资源﹑各类教具资源等创设话题情境并根据本单元的话题特点设计教学导入。如,头脑风暴﹑典故导引﹑设置悬念﹑经验分享等。成功的话题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淀,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背景知识导入法。

背景知识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和背景知识﹙文化﹑历史﹑政治﹑科学等﹚,并针对这些背景知识制作课件,绘制图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然后用介绍作者﹑讨论观点﹑展示图片﹑任务活动等方法向学生介绍这些背景知识。背景导入法可以唤醒学生的背景图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8.情境导入法。

语言总是要在一定的场景中使用的。任何外语教学都非常强调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法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新奇﹑生动﹑有趣并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去接触语言﹑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好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和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例如,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8 I’d like some noodles.时,一位同事直接戴上了帽子,系上围裙开始当起服务员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9.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可分为简笔画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幻灯片导入﹑音乐导入等等。它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10.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是趣味性﹑交际性﹑实践性较强的导入方式,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它包括各类游戏﹑竞赛﹑交际活动以及任务性活动。活动导入法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愿意参与的特点。

如,有位同事在讲授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时使用了活动导入法。

该教师在本单元第三课时通过做小组接龙游戏导入课文的学习。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并讲明游戏规则:给出一个If 条件句,学生完成这个句子;另一个学生依据结果给出新的假设,以此类推。例如:If I get up early,I’ll catch the bus.If Icatch the bus,I won’t be late for the work.If I am not late for the work,the teacher will be happy„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舞台。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篇8: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一、以问题导入

讲究问的艺术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渴求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去解决一开始的问题。因此, 以问题导入新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方法。例如, 在学习“测量物质密度”时, 一开始我首先向学生们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 其中一枚纯金, 一枚铜镀金。然后向学生发问:“我这两件首饰中有一件是纯金首饰, 有一件是铜镀金首饰, 大家知道怎样鉴别吗?”问题提出后, 学生们都很感兴趣, 但又找不到科学的方法, 这时候我就将学生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帮助他们解决刚才的难题。再如, 在教学“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这一知识点时, 我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说摩托车、汽车上的测速表;有的说飞机上的航速表;还有的说天文台用来测风速的仪表等等。然后我又说:“假如要测量骑自行车的速度, 能直接找到仪表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们吸引到新内容的教学中去了。

二、利用演示实验导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变幻莫测的物理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们充满好奇和疑问, 进而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浮力”内容前, 我先给学生们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用一个玻璃杯装上清水, 把一个鸡蛋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鸡蛋如何运动? (鸡蛋下沉) 然后再把盐加入水中不断地搅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鸡蛋如何运动? (鸡蛋上浮) 再问:鸡蛋为什么又上浮了呢?又如把橡皮泥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橡皮泥下沉) 把橡皮泥做成空心, 放入清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又如何运动? (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当看完这个演示实验后, 学生们都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 因此, 接下来有关浮力知识的教学, 学生们学得异常认真, 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画面, 给学生们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例如, 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 我首先为学生们播放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产生回声的情景, 让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巧和水平;接着播放了一段在交通拥挤的街头嘈杂吵闹的视频, 从而指出声音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交通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很快就能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当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就一定能够使每节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始, 让学生们对物理教学感兴趣,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多年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就教学中的导入艺术提出几点经验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考试周刊, 2008 (34) .

篇9: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宗明义 巧用事例、创设情境,动手实验,引入诗词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很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不可能找到固定不变的模式,全在于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的素质不同,因而导入也多种多样。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开宗明义,直接导入

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指点主题,说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的方法,指出重点和难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一般在每一章的第一节课使用。例如在讲《声现象》这一章时,就采用这种方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大家要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方法,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声的控制两个方面。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得出规律和结论,这也是物理研究通常使用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二、巧用事例、引起下文

巧妙地引用和新知识有关联的事例,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直接联系或者启发性联系),找准事例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识的时候,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能轻松的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述简单机械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伸出机械臂抓住“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壮观场面。然后我说:机械臂是现代的高科技设备,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简单机械的原理。我们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得从学好基础知识开始。下面我们来学习简单机械的具体内容。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即指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思维,使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的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有趣的影子游戏——踩影子和手影,接着又展示了林间的光柱、树阴下的光斑两幅画面,然后让学生思考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带着思考,我轻松地引入了新课。

四、动手实验,强化认识

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知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我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做实验,要求学生反复弯折铁丝并触摸弯折处,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说明内能增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内能增加原因,从而引入。学生通过这一具体实验亲自验证了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现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引入诗词,导入课题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如讲光的色彩 颜色时,可以这样导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是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中的,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的光与太阳的白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众多的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讲课导入的好,就能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消极被动,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发挥出导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创意大赛初步方案下一篇:中考语文作文巧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