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科工作要点

2024-08-11

2015年教育科工作要点(精选6篇)

篇1:2015年教育科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资源优质化、内涵发展品位化”为目标,聚焦改革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突出教学质量,做强教育品牌,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主要目标:启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建设省级优质幼儿园1所,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7514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一类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高考在保量提质的同时,“211”“985”等高校录取率实现新提升。职业教育稳定并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社会教育巩固现有成果,强化特色建设。

一、实施三大工程,全力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㈠实施条件提升工程。1.开展幼儿园建设。投入1940万元,按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新建富民幼儿园,规划新建城南幼儿园,逐步扩大城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2.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校安工程”新三年规划,投入1500万元,拆除重建朱坝中学、朱坝镇中心小学、蒋坝镇中心小学3幢教学楼7514平方米;规划异址新建县城南小学,同时按省市食堂规范化建设标准,对全县中小学食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3.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升级。投入1320万元,将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由目前的二类标准提升为一类标准,确保今年10月配备到位。4.启动文体活动场地建设。投入3亿元,在新洪泽中学启动融“体育场、体育综合馆、文化综合馆”为一体的文体中心建设;投入1361万元,新建塑胶化运动场地7片54788平方米,力争年内竣工。

㈡实施资源优化工程。1.调整教育布局。8月中旬完成新县中搬迁工作。稳步实施城区学校校区调整,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划分城区中小学施教区。2.加强队伍建设。招聘教师117人;建立教师进城考核选拔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启动城区中小学教师教干交流工作;强化师德教育,注重师能锤炼。3.着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校园创建步伐,建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初中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督查机制,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㈢实施内涵发展工程,促进各类教育品位化。

1.统筹教育协调发展。⑴学前教育方面。强化民办幼儿园依法办园、规范办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活动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杜绝“小学化”倾向,提高保教质量。开展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确保圆满完成任务。⑵义务教育方面。小学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实施结对联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确保各项指标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⑶特殊教育方面。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⑷高中教育方面。深化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洪泽中学利用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江苏省洪泽湖文学社团课程基地”品牌优势,再建省高中课程基地,力争打造苏北一流名校;县第二中学巩固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成果,将艺术学科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凸显艺术办学特色;洪泽外国语中学加强体艺特长生培养,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对高考的奖励要充分发挥考评的正面导向作用,确保在保量提质的同时,逐年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和录取数,提升“211”“985”等高校录取率。⑸职业教育方面。扎实抓好职教招生,确保完成招生计划;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机械工程、电子、化工、消防、网络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化工示范专业。突破大赛瓶颈,力争在各类赛事上获奖;注重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确保在省学业水平测试、市技能考级中取得好成绩。⑹社会教育方面。创成市级社区教育中心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个,省级居民学校3所。启动“乡镇达标,城市创优”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高全民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2.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 “中国梦”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3.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深化“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半年做到模式定型、课例定格,下半年将由实验学科向所有学科推进。建好一到两个县外学习观摩基地;力争将“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成全市有影响的创新创优项目。

4.着力推进特色建设。加强体艺教育,上好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创新开展“中华武术进校园”等体艺活动,扩大体艺活动的覆盖面;注重文化社团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改革学生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立足和谐幸福,为教育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㈠坚持从严治教。1.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2.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强化“三公”经费的管理,继续抓好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洪泽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制度》。3.加强行风软环境建设,全力化解教育系统信访问题,为教育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㈡强化学校安全。

1.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实行“一岗双责”“全员负责”“一票否决”等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2.经常化开展交通、饮食、消防、人身、防溺水等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防震、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狠抓学校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和重点时段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3.印发《洪泽县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建设“透明厨房”,规范食堂操作流程。4.按“五统一”标准建设校园警务室,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大安全值班、安全检查考核和隐患排查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安全信息,确保安全工作无缝隙、零责任事故。

㈢致力育才兴教。1.认真细致做好各类政策性、社会性资助工作,真正做到应帮尽帮、应助尽助、不重不漏全覆盖。2.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校站结合” 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关心、丰富少年儿童的校外幸福生活。3.深化“千师访万家”活动,采取集中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全面提高家访面和家访入户率。4.加强师生的人文关怀,切实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师生校园生活幸福度。

㈣拓展教育服务。1.突出抓好招商信息报送、项目跟踪洽谈帮办,凡去年商贸税收为零的单位,今年必须破零。2.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畅通入学渠道,让外来务工人员全心投入洪泽经济建设。3.积极发展社会体育事业,加大体育彩票销售力度,建成6公里健身步道,圆满完成城市“十分钟健身圈”建设任务,做好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备战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各项工作。

㈤加强教育督导。1.建立挂牌督导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江苏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规程(试行)》,制定挂牌督导的措施和办法,选聘优秀教育管理人员担任责任督学。2.明确职权任务。责任督学可以根据督导工作需要,全面了解被督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情况,审阅被督导中小学提供的相关材料,约谈被督导中小学校长及相关人员,监督中小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等。3.改进工作方式。责任督学将采取常规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个人督导与组队督导相结合,实行记录报告、工作例会、跟踪整改、学习培训与定期交流等“五项”制度,确保督导到位、取得实效。4.重视督导结果的运用。将督导结果作为学校综合评价、评优表彰、专项经费安排、责任追究等重要依据。全县中小学要为责任督学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虚心接受责任督学的监督和指导,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㈥倾力教育实践。1.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高质量完成这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2.高标准落实目标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各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来。3.要着力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掌握各个环节的不同任务、方法步骤,一着不让的抓紧抓好。4.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请广大师生、家长参与活动全过程,主动接受监督,整改方案要向师生公示,活动效果要由师生评判,实现活动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

篇2:2015年教育科工作要点

2015,XX市教育工作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以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长足发展特殊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安全稳定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水平。

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1.高效推进教育创强。加快邓坊、南亩、湖口、界址、油山等5个镇的教育强镇建设,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在2015年年中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加快改善教育民生。一是加快推进搬迁重建新城中学、梅岭小学和扩建XX市实验小学、新建机关幼儿园小岛分园等新教育“四大”民生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二是加快推进黄坑中学体育馆、XX市第一小学运动场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年中完成;加快推进黄坑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黎灿学校教学楼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新城小学搬迁到现新城中学校址办学和利用现新城中学部分校舍改建为XX市机关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3.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争取2014年年底前完成5个教育创强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园际间的帮扶与交流,促进办园水平提升努力促进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市机关幼儿园为培训基地,组织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组织对招聘的新幼师进行跟岗学习培训。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严禁“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针对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专项整改,确保8项指标综合均衡平均差异系数达标,确保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验收。

5.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一是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照“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全XX市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6.长足发展特殊教育。根据省市发展特殊教育的要求,做好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的探索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加强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研究,整体提高特教水平。

7.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信息装备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组织对基层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举行信息化应用能力竞赛,促进教师重视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提高师德业务水平

8.强师兴德确保稳定。一是继续争取市政府批准招录新教师,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缓解总量超编、结构缺编的矛盾。二是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十项禁令”,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和追究力度,对违反师德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实行职称评审、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进一步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相挂钩。三是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财教2014]283号)精神,重新研究修订《XX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调动其积极性。

9.分类推进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组织校长培训学习,培养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使命感办好学校。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选拔机制,注重培训培养,研究制订《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方案》,规范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提高管理干部的规范意识、创新能力和落实之功。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订《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制订激励措施,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公用经费的5%,让更多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10.逐步深化人事改革。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我市实施办法,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本着“超编支援缺编、强校支援弱校、城乡互动”的原则,以提升青年教师素养为重点,在城区或附城中小学校中,选派部分自愿申请支教的优秀青年教师,对口到缺编乡镇中小学支援教育工作;组织新招聘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成长。

11.切实关心教工生活。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会工作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

2015,XX市教育工作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以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长足发展特殊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安全稳定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水平。

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1.高效推进教育创强。加快邓坊、南亩、湖口、界址、油山等5个镇的教育强镇建设,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在2015年年中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加快改善教育民生。一是加快推进搬迁重建新城中学、梅岭小学和扩建XX市实验小学、新建机关幼儿园小岛分园等新教育“四大”民生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二是加快推进黄坑中学体育馆、XX市第一小学运动场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年中完成;加快推进黄坑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黎灿学校教学楼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新城小学搬迁到现新城中学校址办学和利用现新城中学部分校舍改建为XX市机关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3.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争取2014年年底前完成5个教育创强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园际间的帮扶与交流,促进办园水平提升努力促进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市机关幼儿园为培训基地,组织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组织对招聘的新幼师进行跟岗学习培训。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严禁“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针对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专项整改,确保8项指标综合均衡平均差异系数达标,确保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验收。

5.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一是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照“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全XX市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6.长足发展特殊教育。根据省市发展特殊教育的要求,做好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的探索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加强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研究,整体提高特教水平。

7.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信息装备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组织对基层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举行信息化应用能力竞赛,促进教师重视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提高师德业务水平8.强师兴德确保稳定。一是继续争取市政府批准招录新教师,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缓解总量超编、结构缺编的矛盾。二是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十项禁令”,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和追究力度,对违反师德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实行职称评审、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进一步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相挂钩。三是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财教2014]283号)精神,重新研究修订《XX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调动其积极性。

9.分类推进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组织校长培训学习,培养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使命感办好学校。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选拔机制,注重培训培养,研究制订《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方案》,规范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提高管理干部的规范意识、创新能力和落实之功。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订《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制订激励措施,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公用经费的5%,让更多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10.逐步深化人事改革。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我市实施办法,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本着“超编支援缺编、强校支援弱校、城乡互动”的原则,以提升青年教师素养为重点,在城区或附城中小学校中,选派部分自愿申请支教的优秀青年教师,对口到缺编乡镇中小学支援教育工作;组织新招聘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成长。

11.切实关心教工生活。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会工作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

三、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增强教育发展内涵

12.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严禁入学考试、严禁办重点校、严禁编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严禁违规收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等六项规定,不得拒收学困生和开除学生;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实施省、市重点中学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改革;继续严格控制城区中小学班容量。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实现与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严格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对违规招生一律不予注册;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切实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13.细化学校常规管理。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提高学校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精致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现代教育管理意识、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校园,突出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确保校园文明和谐。

14.提升学校文化底蕴。抓好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坚持显隐结合、“一校一特色”理念,继续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开展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感恩节、体育艺术节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提升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举办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现场会,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和评选工作,建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特色学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15.完善学校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6.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升旗仪式、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上下课行尊师礼、课室宿舍内务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健全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与艺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关爱工作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

17.力推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教学研究制度化管理、教学科研常态化管理、教学视导督导科学化管理”的“四轮驱动”教学工作思路,深化课程改革,推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深刻把握所教学科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组织对教学设计、环境创设、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资源利用、评价反馈等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有效策略,建设有效、高效课堂。改进教学调研方式,尝试开展“微课视频”调研,提高调研的有效性、针对性。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对照课堂教学改革“减负增效、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18.着力打造体艺特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力争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佳绩。通过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乒乓球赛以及初中男生篮球赛,进一步推进体育工作长足发展。各学校不断创新校园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艺术爱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鼓励学校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活动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艺术团队。

19.科学完善质量评价。修订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涵盖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志向、学业负担等主要方面和若干关键性指标的多元综合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坚持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师生交通、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应急演练形成常规。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争取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探索通过公交车接送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监管,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加强学生食堂、校园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督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严格食品安全操作程序,查处违规采购物资行为,杜绝问题食品流入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抓实党风政风行风,构建风清气正环境

21.扎实践行群众路线。认真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升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服务基层、服务师生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措施要求,着力整改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效。

22.切实提高党建水平。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中心组学习、干部讲堂、干部自主选学、网络在线学习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支部党建工作,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2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方式,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推进教育行风建设,规范办学、招生、考试和收费行为。加强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活动。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实施教育民生、财务、人事、收费、基建、招生、考试、民办学校审批等阳光工程,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系统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化解教育热、难点问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24.着力改进机关作风。把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规范机关人员言行,提高规范执行力,工作落实力。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抓好厉行节约。

25.强化教育财务监管。严格单位预决算管理,开展经常性财务检查。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监管,继续实行大额支出报告和审批制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和单位后勤财务管理。扎实推进干部离任、学校工程建设和专项资金使用等审计工作。

26.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实行信访维稳通报和“一票否决”制度。转变信访处理观念,做好特殊群体的疏导工作,妥善化解信访积案,避免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做好教育系统网络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建设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时刻关注、引导和处理网络舆情。

六、同步统筹各项工作,推动工作进位争先

27.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建立健全与新闻媒体联动合作机制,做好教育重点工作的集中宣传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8.抓好招生考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全力做好普通高考、中考等各项招生考试工作。通过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加强招生考试的安全保密和各类信息的保密管理。

29.推进督导视导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充实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干的专兼职督学队伍,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区挂牌督导制度、督导检查结果公示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活动;认真执行国家、省市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区域内教育督导评估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监测工作。

30.落实关爱帮助措施。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向高中(中职)学生发放政府助学金,协助困难大学新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让教育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篇3:2015年教育科工作要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参阅。

附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3月9日

附件: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5年度工作要点

2015年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每个学生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和美育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改革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

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青少年校园足球“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认定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启动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和高校四级联赛。研究制定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中小学足球教学指南和运动技能标准。组织校园足球管理干部、校长、体育教师、教练员国家级培训。建立校园足球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校园足球宣传,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召开全国校园足球工作总结、推进现场会。

二、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十三五”规划。研究制订篮球、排球等项目教学指南和学生运动技能标准。组织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制建设专项调研和推进试点工作。深入总结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经验,研究提出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组织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交流、推广活动。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召开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暨高校体育工作会议,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改革发展。制订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办法。制订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组织高校体育工作巡视、督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实施。

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监测评价。扎实推动学校体育《三个办法》的落实,着力健全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点加强标准测试、数据上报、逐级审核、抽查复核工作。继续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和推动各地完善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4.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启动制订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保险办法。制订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组织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调研,研究制订相关制度、措施。启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修订立项调研。

三、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1.公告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汇总、分析2014年调研数据,完成调研分析报告,提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建议;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呼吁全社会继续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2.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完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相关课程有效补充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学时;印发《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搭建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平台,启动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工作,编制健康教育师资在职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继续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制工作,编制中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题库。推进健康教育资源建设,编制学校健康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探索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工作。

3.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学生视力保护、学校预防艾滋病、结核病等工作。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各地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工作。组织开展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集中调研活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完善学校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研究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结核病等相关干预措施;探索创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模式,丰富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部分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干预试点活动;组织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自查工作。

4.加强学校卫生法规与制度建设。根据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管理规定。汇总完善并印发学校卫生制度汇编,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制度。

5.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组织开展校医队伍建设调研。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及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培训班。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

四、改进美育教学

1.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和制度建设。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研制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成果。

2.以开齐开足艺术课为重点,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师专项调研,召开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西片)现场推进会,开展好“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创建,加强艺术课程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探索大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模式。

3.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印发《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三个文件,启动艺术教育评价工作,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发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深入做好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十周年等活动,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推广班级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改革

举办第二届军事训练营,研究制定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和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范军事理论教学,建设、推出本领域一批国家级课程,加强慕课、视频公开课、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抓好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

篇4: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篇5:上海市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

2015年,上海市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围绕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完成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1.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强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统筹协调与组织领导,推动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指导各区县、高校结合实际编制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落实新一轮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着力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市级教育统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2.教育规划编制。研制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教育设施规划”。出台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深化高校分类指导与管理。

3.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研制上海高校设置和基本建设属地化标准,调整优化高校设置与办学管理体制。推进部市共建在沪部属高校和若干市属高校,促进在沪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联动发展,鼓励在沪部属高校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部市共建上海研究院、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推动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型高校。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深化“六进”(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为抓手,完善教育系统加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培育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开展“劳模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

5.大中小学德育内容和工作体系一体化。开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和试点,完善大中小学德育顶层内容体系教育序列。编制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落实德育目标的教学指导意见,研制教材调整及教学实施一体化方案。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德育试点,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规范化,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探索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全国大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课程德育研究发展中心和高校课程德育研究基地建设。

6.校外育人共同体建设。完成《上海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确定的重点任务。完善区县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电子学生证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校外教育信息化管理。扩大电子学生证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家庭护照”使用范围,推动校外教育场馆设置专门部门和人员。建设一批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立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示范基地与市级示范性活动场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7.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发布实施上海市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实施意见,完善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促进学区和集团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新一轮“新优质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赴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办分校、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等工作,整体提升郊区学校内涵发展水平。探索构建上海市基本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基本标准、设施设备配置基本标准、教师队伍配置基本标准、教师收入基本标准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8.课程教学改革。完成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推进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工作,出台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指南。改革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分层走班教学,开展学生生涯与学涯指导。深化“绿色指标”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9.特殊教育工作。全面实施第二轮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推行特殊教育儿童入学前医学鉴定,探索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年龄阶段残疾儿童医教结合服务的有效方法,完善特殊教育医教协同保障机制。研制学前特殊儿童课程实施指南、随班就读课程实施指南,修订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指导纲要。

10.教育督导工作。配合做好《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立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工作。出台以区县为单位综合推进督政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公示公报工作。实施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专项督导。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专项督导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暨体教结合专项督导。加强市督学和责任督学专业化培训和规范化管理。

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1.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深化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启动“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入实施具备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深化“双证融通”专业改革。加大中职校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发挥中职精品特色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中职网络课程开发力度。启动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高职重点专业。推动遴选若干行业和区域试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

12.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包括公共基础课学习水平考试和专业技能学习记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举行第六届“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职业院校参加2015年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课程,探索建立集中、固定的职业体验中心,打造综合性职业体验平台,推动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制度化。

13.基础能力建设。构建职业教育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教育教师取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中职校教师全员培训和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建立职业院校实训中心信息管理平台,促进上海市实训资源跨校、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开展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4.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实施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制度,建设精品课程、全英语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规划优秀教材。深入实施各类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参照国际等效的专业认证标准,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制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校建立五年一轮的本科专业自我评估机制。健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15.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高端紧缺人才与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探索构建行业规范化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制度。优化完善上海市学位授权体系,启动上海市学位点合格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

16.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全面实施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开展高校高峰高原学科一期建设。试行国际(同行)评估和个性化投入方式,研制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学科绩效评价方案。

17.“2011计划”实施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适应和服务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上海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7年)》,构建国家级、市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三级体系和同城协同机制。改进高校新型智库支持方式、运行模式与评价方式,推动建设若干国家级智库。

18.高校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与职务成果处置。选择若干高校试点开展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科研工作分类评价。继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引导市属高校建立职务成果处置和分配制度,依托上海高校市场探索建立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链。

六、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9.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开放大学内涵发展,探索构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出台上海市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与服务模式更好地融入上海市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完成街镇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建立衔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覆盖全体市民、伴随一生的个人终身学习账户。

20.终身教育制度机制完善。完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功能,建立健全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构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建设监测机制,选择若干区县开展试测。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等规范。召开上海市第四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21.教育培训市场分类管理。构建上海市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机制,修订完善《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教育培训服务质量。

七、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2.扶持与规范并重。出台上海市非营利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相关配套政策。研制非营利民办中小学试点办法,开展第二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优质幼儿园创建。出台上海市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开展民办学校招生与收费制度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学费指导价管理,进一步扩大民办学校收费自主权,配套完善民办学校学费专户管理等制度。

23.管理机制与制度健全。探索混合所有的社会力量办学体制,鼓励和吸引国有企业以及各种公有、民营、外资等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完善民办学校教师“年金制”等社会保障机制,支持民办学校稳定骨干教师队伍。探索民办教育第三方独立评价机制,培养更多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民办学校办学过程和办学质量评估。探索民办教育融资机制,为民办学校改革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中小学校长任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流动的过程管理与考核。完善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完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扩大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25.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启动“青年东方学者”岗位计划。深入实施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计划、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等。全面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教学科研启动资助工作。

26.岗位人事制度改革。研制高校教师队伍配置标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调整完善办法、职员职级制度改革方案等。完善中小学机构编制和教师配置标准。研制中专、技校教师系列正高级职称评聘办法。探索构建适应上海市教育行业特点的薪酬及激励机制。

九、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

27.涉外办学规范。出台上海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请指导目录,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统筹规划。出台上海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办法,适时受理新机构申请。建设上海国际教育认证服务中心,完善国际教育专业和课程质量认证制度,提供国际教育认证服务。

28.双向留学工作促进。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类型结构,稳步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聚焦扩大学历留学生数量与比例、促进留学生所学专业分布多元化。探索把学历留学生规模和教学质量作为评价高校留学生教育水平以及给予相应支持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机制。

29.教育国际合作与港澳台交流。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各项交流活动。办好“上海暑期学校”项目和“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推动国际教育组织落户上海,启动赴国际教育组织实习计划。探索建立上海国际教育服务园区、中小学国际理解与非通用语种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启动上海市涉台青少年交流平台建设,组织实施2015年沪台中学生体育节。支持和推进沪台、沪港、沪澳各项师生交流合作项目。

30.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启动基础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建立教师备课系统。开展中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高校课程资源中心、高职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易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开放实训中心、教育行政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为引领,探索基于在线平台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建设国家和上海市教育决策支持平台,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咨询服务机制。

31.信息化标准体系与基础环境建设。研制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规范、资源和应用开发规范、数据交换接口等系列标准规范,逐步推进上海市教育系统各应用系统对接。初步建成“一网两平台三中心”(上海教育城域网;大规模智慧学习泛在平台、上海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上海教育数据中心、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和上海教育认证中心),逐步构建覆盖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十、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文教结合工作。完成上海市首轮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探索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引进新机制,加大顶尖艺术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整合文教优质资源,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加强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支持高校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依托文化领域专业力量提升高校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启动实施馆校结合项目,推进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优化市学生艺术团设点布局。

33.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启动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试点。推广辐射校园足球联盟建设机制,开展校园篮球、排球联盟建设。组织2015年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足球联盟四级联赛和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试点建设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中心。推进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育中心建设。出台中小学生学校午餐营养标准指导意见。探索建立校园意外运动伤害事故第三方处理机制。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工作。扎实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34.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落实国家和上海市高考改革总体部署,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探索外语标准化命题技术,建设外语听说测试考场。出台上海市进一步规范各类考试加分项目办法。深化“春季考试”制度改革。完善上海市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改进考评方式和标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社会人员参加2017年上海市高考办法,稳步推进成人高考、“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招生改革。

35.就业服务与学生资助。研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措施,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推进上海市高校全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推进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指导,建设一批职业生涯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健全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发布机制。完善从学前到大学帮困助学的全覆盖体系,着力推进研究生资助工作。

36.校园安全与后勤保障。出台上海市高校消防安全、校内交通安全、校园安保工作等管理规范,制定高校消防设施设备检测、技防工程检查验收、出入口管理系统建设等技术标准。试运行高校安全保卫信息报送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平台。推进高校学生食堂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完善高校学生伙食价格平抑基金制度,加快高校主副食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功能完善。加大校园安全督查力度,完善高校食品安全督察员制度。正式运行学校节能环保监管平台。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启动专门学校内涵提升计划。

十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7.教育法制建设与依法治教。全面开展市属高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章程核准工作。开展相关教育法规制定或修订的立法调研。研制上海市教育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教育行政和学校重大决策跟踪和评估机制等。开展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评,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搭建教育政策研究平台,建立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合作研制江浙皖沪“三省一市”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协作相关项目。

38.语言文字规范管理。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外国文字使用规定》,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依托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上海地方文化网络展示平台。加快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进程,完成市属本科院校达标评估。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

39.教育基本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一批市级重大建设项目。推进落实区县基础教育“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建设,建立校舍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40.经费管理与审计。探索高校综合预算管理改革。推行市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健全教育经费长效监管机制。建立教育拨款咨询评估机制,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教育费附加和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经费使用管理。探索构建公办高校学生成本分担机制。做好划转行业高校资产管理,推进委属企业经营性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内部审计与审计机关合作机制。做好市属高校局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委属单位、市属高校所属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

篇6:xx市教育局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是打造XX教育升级版的攻坚年。我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推动我市教育工作转型升级,为实现“河南领先,全国一流”教育强市目标、加快“四个XX”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建,依法治教,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发展、管理等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扎实开展“十看十提升”活动,继续深化整改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学校“两个责任”的监督和检查。

2.切实改进纪律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纪律作风建设相关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强化责任担当,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不断适应新常态。落实校级干部向局党组、教职工向学校报告婚丧喜庆等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六条红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驰而不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

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3.持续开展“四学两争一创建”活动。继续向蔡林森校长学精神、学理念、学课改、学管理,争当优秀校长,争当优秀教师,创建品牌学校。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强化教书育人责任制,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出版《蔡林森在XX》系列丛书。

4.大力推进依法办学。完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工会组织,实施学校重大事项教代会汇报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指导学校工作,实施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加强对宪法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法制培训,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

二、突出重点,加快转型,促进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5.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建设好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成立学科教研交流中心,深入开展片区教研活动,构建区域教育科研共同体。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应用导向,坚持前瞻导向,做好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和过程性管理。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县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教书育人责任制与教育管理精细化研究》、重点课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规划、推进等工作。以中小学课堂教学新形态研究为核心,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组织申报2015“十二五”规划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力争有1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继续做好《教育前沿》编辑工作。

6.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市。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落实《XX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切实做好“河南省网络学习空间整体应用试点县(市)”项目研究,突出应用,提升能力,建设智慧教育。进一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完成区域网络中心和视频中心建设,建成“XX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好“沁教云”人人通空间。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平台建设,建成7个市级录播教室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视频互动教室,实现网络“推门听课”、在线离线评课。编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教学指南》。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度实施与东北师大、河大、河师大等高校的战略合作,切实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7.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实验活动。落实《XX市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专家委员会,规划指导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创建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实施单科培训和重点培养工程,全面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开发编写艺术校本教材,普及课堂乐器。利用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创新艺术节内容。建立“李商隐文化”、“朱载堉文化”、“唢呐文化”、“高跷文化”、“黑陶艺术”等XX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实践基地。开展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巡展活动,评选艺术教育实验县研究工作先进学校和艺术骨干教师、名师。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和“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评选50名校园小书法家,力争创建2—3所“河南省书法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8.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化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永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5.推动民办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托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开展年检和星级评定活动,制定并实施黄牌警告办法。支持永威学校早日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学校。支持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建设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示范院(校)和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办学。

四、优化管理,注重培养,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16.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学习落实《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学校管理、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及省市政策,建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完善校长业绩档案,加强校长考核和奖惩。校长应主动任课,担本专业课、教好课。除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校(园)长、书记提倡担课外,其他校(园)长、书记及班子成员等必须担课。满教学工作量的,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50节;未满教学工作量的,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0节。继续组织中小学校级干部跟随蔡林森校长进行影子培训。选派优秀校长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或考察学习,培育“有思想、会管理、能坚守、出成绩”的教育家式校长群体。

17.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修订《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完善教师业绩档案,科学实施绩效工资,推进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国培、省培等常规培训;根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加强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假期集中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到永威学校和省内外名校培训学习。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提高名师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送教下乡质量,积极创建网络名师空间。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评选50名XX市名师,50名“最具成长力青年教师”和10名优秀老教师,努力培养“有理想、爱学生、钻业务、出成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18.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交流,倾听教师心声,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丰富教师文化生活。提高工作标准,促进提质增效,不断增强教育成就感。认真落实新教师入职宣誓和退休教师典礼制度。选树先进典型,学习先进事迹,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五、强基固本,持之以恒,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9.拓宽礼仪教育途径。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教育信息化。制定教师礼仪规则和学生礼仪规则,用礼仪规则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将“三爱”教育、“孝亲敬老”教育、“诚信档案”建设、“志愿公益”活动分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抓手,以新“三好学生”为标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美德少年”。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德育系列活动。建好常平阻击战、宋学义英雄事迹展厅。

30.强化财务监管。全面开展财务规范化管理,提升全市学校依法理财能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监督审核责任制。严格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实行预警防范机制,化解财务风险。加强财务内审工作,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31.落实帮扶政策。做好各类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做好生源地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访贫问寒送温暖等活动。

32.提升舆论宣传水平。加强外宣工作,确保在市级以上电视媒体发稿量达到40篇,在省级以上平面媒体发稿突破40篇。做好教育重点工作的集中宣传,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XX教育管理在线”“XX教育电视台”“微XX”“沁教云”等网络平台,提升教育宣传品质,全方位服务XX教育发展。

33.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成立创建机构,做好“河南省文明单位”和“河南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强机关信息化管理和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团结意识、廉洁意识、节俭意识、卫生意识,积极开展文明科室创建和服务质量评定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

上一篇: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下一篇:武大法硕考研复试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