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2024-08-10

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通用9篇)

篇1: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想和教学体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觉得非常紧张,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因为深知由于自己自身能力和经验认识所限这些感想体会可能会很肤浅甚至幼稚,还希望老师们能对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将我的教学感想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一年来,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比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在平时,我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总是弯下腰去捡起来,因为我发现,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之后,也在地上搜索是否有纸屑了。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学生们慢慢地懂得了爱护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上课其间能敢说、能积极说、也乐意去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在工作中,自己要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以自己的真心换得了学生的诚意。

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努力开创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新局面,使学生真正愿意把心里话给你说,当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你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询问老师学习不懂得地方。总之,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

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这个感悟我在考驾照的过程中有切身体会。因为学车主要是考察人的手、眼、脑、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应变能力,但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在学员中我可以称为是学困生。所以我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学困生的心里困扰,因为他们也非常想像优等生那样优秀、聪明、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他们由于自身智商或是基础差等原因,总是达不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从而内心在向往着优等生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害怕而又急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如果老师不加以关爱和指导的话,他们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针对学困生,我的做法是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对待学困生最深的体会。

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四、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于是我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我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阅读教学刊物,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所以我积极地听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特别幸运的是,这里有许多优秀的前辈可以作为我学习的榜样并且他们也很乐意帮助我,例如和我教过同轨班的何希妍老师和张宝锋老师,他们给我提了很多可行性意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然选择了做老师,我就会争取做个好老师,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最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而且我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身正方能为人范,这样才会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行为引导学生。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之一。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我们的学生还是有许多愿意去学,愿意下苦功夫去学,有这样一批好学生。作为老师更应该打起精神去干,真真实实的做到问心无愧。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再辛苦教师也让自己身上充满朝气,工作上绝不疲疲沓沓。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学生也会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老师板书一笔一划,学生的笔记、作业也力求工工整整„„由此说明,是教师就要求具有奉献精神,要拿出一颗赤诚的心来对待自已的学生和本职工作,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楷模,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

时刻牢记自己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上课其间能敢说、能积极说、也乐意去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在工作中,自己要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以自己的真心换得了学生的诚意。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努力开创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新局面,使学生真正愿意把心里话给你说,当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你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询问老师学习不懂得地方。总之,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意学。

我所任教的是小学语文,就以小学语文学习汉字为例来说一下: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课堂效率是关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所以我积极地听老教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这些日子以来,我督促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特别幸运的是这里有许多优秀的前辈可以作为我学习的榜样并且他们也很乐意帮助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然选择了做老师,我就会争取做个好老师,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

篇3: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然而, 通过听——评——思的形式, 所衍生出我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很多很多。目前, 整个教育领域都在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 每位教师都付以很高的热情以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课堂教学中去, 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教育教学变革中来, 用新课标的新理念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青年教师的我, 也愈发得感到急切, 迫不及待地自觉深入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念, 从而在反思中提炼自己, 在发展中完善自我。反思, 他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合理有效手段。而对于反思, 不应仅仅停留在某些时候某些事物特定界面上的反思, 更应扩展、渗透到与事物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下面本人就通过本次活动, 粗略地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强化“能力培养”反思意识

学习新课改教学目标后使我认识到:现阶段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教育思想也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眼下, 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能力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是太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重智轻能”的现象还较常态化。比如:启发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教后使我反思到: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用的启发式一般有正向启发、反向启发亦或是观察启发、对比启发等等, 总之, 启发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但是, 无论哪种启发式, 其“启”须启到点子上、启得恰到好处, 这样才有可能“发”。其原则只有一个, 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创设自我、发挥自我、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逐步达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的初衷。

二、强化“效益”反思意识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要讲效率、效果。作为教育, 固然更要遵循这样的规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优先、质量至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那么, 我们评价“效益”的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 说到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无论怎样, 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俗话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只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无数次的事例验证了这一点, 那就是教师必须用心上好每一课。向课堂教学的高效果要质量, 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及教学规律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节课。

三、强化“教后”与“学后”反思意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效果, 往往是通过另一层面映射出来的, 那就是借助于学生反馈的渠道体现出来。同样, 教师的“教后反思”也是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回答、作业信息的反馈等途径来验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这一过程中辩证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教师通过“教后反思”, 及时了解对知识传授正确与否、教法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是否达标等一系列问题, 便于改进完善教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 还应引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验证、自我评价。鉴于此, 我认为, 主张让学生谈谈或回顾某章节、某节课的学习经过和结果以及感受、体会, 从中感悟出学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实际, 学习效果是否理想, 最终做出自我评价反思。另外, 也可评价老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当然, 老师要做到虚心接受, 善于纳谏。进而, 教师又可对某些学生的“学”提出评价, 让其悔悟, 继续改进“学法”。如此, 师生间的互动反思, 彼此间会感悟出“教后”和“学后”的得失, 达到“教”与“学”最佳平衡点和结合点, 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改进, 推进教改进程, 从而利于优化课堂效率。

篇4: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当2014年会泽县“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拉下帷幕的时候,我的感触颇多,这次大赛给予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一个很大的锻炼机会,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感觉当下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不是对个体而言,而对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当一名教师已经不仅仅把课教好,也不仅仅是利用课程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那么简单。作为小学教师,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要博览全书,不断锤炼内功、丰富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次基本功竞赛是会泽县前所未有的一次竞赛,它不单单从某一方面来考察一位教师,而是全方位的教师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大比武”,参加本次比赛的教师都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语文科目的比赛,语文比赛内容包括说课、语文知识素养答题、钢笔听写粉笔板书、朗诵、才艺展示五个环节。回顾整个比赛过程,老师们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能力等方面都有精彩的展示,让我获益颇多:让我了解了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而更多的则是自己在今后一定要努力提高,重要的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一、准备在比赛中,每一项比赛都要多用脑、善用脑。在各个项目的比赛中,要思考怎样才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掩饰”自己的不足。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很明确,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要想收获硕果,就必须把一个个小的胜利果实聚集起来。在我们参加的各种基本功比赛中个,我们决不能因为某项比赛的分值很小,我忽略它,不关注的,不去精心准备它。二、正式比赛这次比赛可谓是层层选拔,首先得从学校脱颖而出,再进入一类校选拔,得到一等奖的进入镇的比赛,经过这一环一环的比赛才进入会泽县“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可以说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但在会泽的比赛让我感触最深。说课环节给我最多的感受还是几位说课教师的从容和自信,从课件的制作到说课稿的组织,从说课时的语言到姿态,都是那么的自然。说课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不经历风雨哪能得彩虹”,要想成功不付出辛勤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书写环节让我印象很深,说实话,看到他们的粉笔字,我自愧不如:有的线条流畅,笔画之间呼应连贯;有的遒劲有力;有的布局美观,疏密有致;而大多数选手的作品是集几个优点于一身。我们中国的字,写好了就像一幅画。而在这次比赛中大多数选手都是女教师,但却能把粉笔字写得那么刚劲有力,确实让我感到佩服。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要有意识地练习,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字写好。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朗诵和才艺展示环节,各位参赛教师朗读的精彩之及、感受颇多啊! 朗读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我们平常可能只注意到了断和连、轻和重、缓和急、抑和扬等等基本的技巧,从篇章的整体着眼,逻辑顺序着眼,对于“篇章的段落、层次”,也应予以考虑到。不仅关注篇章的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角色意识等角度,也应关注到主题、层次等的分析。朗读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气质,深入作品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气韵、节奏,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我选择的诵读是《孩子,来生还要一起走》,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效果非常好,在场的评委、参赛者和所有观摩教师没有不流泪的。才艺是一位老师综合能力的展示,是兴趣爱好的体现。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人才,而我们自己却“先天不足,后天不补”,怎么能够为人师表呢?又怎么理直气壮的对学生评头论足呢?才艺展示环节各位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在台上,老师们或引吭高歌,或挥笔泼墨,或弹奏吟诵,这“十八般武艺”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参赛的我深切体会到了“技不压身”,同时也让原本自信满满的我渐渐有了些许自卑。在被老师们各种才艺所吸引的同时,心里酸酸的,那是因为相形见绌,自感自身才疏学浅。三、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不得不相信团队的力量,在我们的比赛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想不到或想到做不到的,担心比赛成绩等,可张老师说:“你们不是一个人来比赛,你们背后站着我们者海镇400多名教师,我们会支持你们。”这真是让我们感动,我们比赛时缺什么,张老师就及时帮我们准备好了,有了团队的力量,虽然我们辛苦、紧张,但更多的是幸福。四、赛后反思比赛完以后,我又对比赛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比赛的心得与体会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我觉得这种比赛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一种考验。诚然,比赛就要注重结果,,比赛当然重要,关乎个人成长得失,关乎个人颜面。,一位有心的语文教师,一位真正关心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老师,比赛的真正重要的意义不是结果,而是用心去感受这些基本功比赛,感受比赛为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次比赛,让我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又成长了一步,我不再惧怕任何来自业务上的考验,因为他们的来临只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只会让我离优秀教师的标准更近一步。我不再惧怕,我敢于迎接任何挑战。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原来一切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从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做一个老师不易,做一个语文老师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不易! 我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多么不简单的事,我和前辈师友们相比的差距和不足又有多大。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都会牢牢记住这些点评和感悟,不断思索、诚惶诚恐地认真准备我的课程,不敢有一丝懈怠。我将在身边这个给我力量的集体中潜心学习前辈师友们的长处、和大家积极互动交流,争取更大的进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次比赛,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能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篇5: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光阴荏苒,似乎昨天还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似乎还在努力地思考新学期第一节课该怎么上,蓦然回首,我来到农五师小学却已是将近一年。这一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在此,我有几点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一、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从千湖之省九省通衢的中原腹地来到这戈壁草场之上的边境小城,心里难免会有落差感。同时我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虽然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事实上选择教师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清贫”、“繁忙”与“劳累”。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要求我们不再把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而我们要做平凡的教师,创不平凡的事业。

二、乐观向上、保持良好心态

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好的心态会能让我们淡然面对一切;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笑口常开;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正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并很好的将其一一打尽;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每天活在快乐幸福的阳光中。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看周围的一切都将会是非常的美妙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里,你的一切将会更加的灿烂。刚开始遇上学校活动或者其他老师外出培训调课,我们这些带两个班的数学老师有时需要一天上五节甚至六节课,连续一个星期如此,刚开始时,每天下班后我想着第二天还有五六节课,成堆的试卷练习册在等着我,心情真是十分灰暗,但抱怨与忧虑事实上都是无济于事的,我慢慢学会了自我调剂:下班后打打羽毛球,听听音乐,调整身心,积极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三、平等的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孩子们在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方面会存在着不同和差异。作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待孩子特别是后进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多一些关爱。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一味地训斥,刺伤孩子的心。老师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并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孩子的需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初登讲台之时,我很是羡慕老教师的威严,也努力在学生面前端着一副严肃的“老学究”架势,试图用严厉的话语,严肃的表情赢得学生的敬畏,却发现孩子们并不买账,也许在他们眼里故作的老成的我甚至有些可笑吧。我本身性格十分活泼开朗,虽然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严肃镇定,却时常被孩子们的童真可爱所感染,不自觉的上扬嘴角。在与孩子们的不断相处中,我渐渐发现,微笑时我说的话比正经严肃时更有力度,孩子们更愿意听。我发现,原来我真的错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去刻意模仿谁,而是要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不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的老师,而是要低下身,与他们站在同样的高度上,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对话。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单纯可爱,年轻教师能让他们产生独特的亲切感,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种亲切感,善于引导,培养出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特有的默契。

四、不断反思,终身学习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加以改进。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第二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当然具体细分还可以分为好多方面,但基本可以归为这两方面,作为新老师,我一直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下苦功夫,但不管怎样,必须承认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那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第二点,而这也正是为大多数老师所熟知却没有或疏于实践的,其实数学老师是最应该做到这点的。数学是“由知至情”的,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参考融入语文、科学等其他科目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情”的感召下,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数学。通过兴趣的引导而有了一定理

解和感悟,就逐渐能克服困难解决一些问题,然后有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又促使他们不断寻求更大更多的成就感,这便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功用、奇妙和魅力。比如在本学期学习《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等内容时,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天文知识入手,带领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情境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五、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平凡而又辛劳的职业,默默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就注定远离了金钱与名利。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有一颗淡薄名利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积极进行教学教研活动。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我们青年教师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学校教学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在学校推广电化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老教师对于电脑并不是很精通,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主动承担这部分工作内容,或是热情耐心的为他们讲解。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以上是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篇6: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走向尾声,而我来到这个学校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感到了工作方面的压力,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领导的关怀。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班、(7)班的语文教学,由于是第一次从事高中教学,对高中教学模式不是十分熟悉,对高中教材没有系统的了解,为此,虽有9年多的初中教学经验,但我不敢有任何怠慢。一学期来,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尤其是在学校的十六字教学方针的规范下,我圆满完成了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这半年来,欢乐与艰辛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为此,作为高中教学的新手,我积极参加组内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听考评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教研“三小时”规定,每周进阅览借阅杂志、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按计划完成了读书笔记的学习任务,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认真学习研讨了《语文高考大纲》,每月坚持做一套高考卷,对高考新题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及时了解

掌握教学新理念,很好的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比活动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字词改错题、修改病句题、古诗名句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

四、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

另外结合作文教学,经常给学生们朗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还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作为范文朗读。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五、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向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阅读《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另外,还要求每周一篇练字,建立了《成语积累本》,每天5个成语,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开展语文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本学期参加作文比赛两次,截至目前获奖学生14人。

篇7: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三年成长的感受,感到非常荣幸。

从2004年开始,学校实施教师三年成长计划。这三年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历程。虽然我们年轻,没有经验,没有很多理论支撑,但我们投入的工作、深入的学习、努力的反思、快乐的成长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感受一: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这是成长的方向。目标就像是一盏指明灯,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在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为自己树立一个工作的目标,奋斗的目标。我的奋斗目标是: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教研并重、积极创新的科研型教师。现在,仍然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感受二: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关键。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上,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和总结的提练总结能力不强。因此,我努力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有时候,我文章的一些灵感思绪就来源于阅读。感受三:钻研业务、勤思考,擅积累,做个反思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核心。刚开始,我觉得,钻研挖掘教材的能力不够,缺乏创新思想。为使自己在教学当中能够灵活把握、处理。我不断研磨课例,审视课堂。记得有位教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能成为名师。当然,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反思中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经历了三年的努力和锻炼,我们已经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在参加省市级的各个比赛中频繁获奖,成长是一种幸福,成长更是一个过程。我们很清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继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们很幸运,进入了一所高起点的学校,遇到了高水平的各级领导,赶上了一个奋起的时代,为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感受四: 爱生活,爱自己,做个品味型教师。

这是享受成长的过程。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在给予教育、给予孩子爱之前,是否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我们首先学会爱自己,爱生活,我想在此基础上的爱才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真诚的爱,一种无负担的爱。教师在此基础上的个人成长才是出于真正的内心需要,内在的趋动,也可以在自己成长的路上捡拾很多乐趣了。

在我们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也不是只字片语可以说清,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勇往直前,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篇8: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简介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认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 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速和本科院校的大量涌现, 以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讨论的主题, 成为高教研究关注的热点。潘懋元教授在研究和探讨中国高等院校的分类与定位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就是主要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 将高新科技转换为生产力 (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 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等。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即人才培养类型指向定位;二是明确这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是应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 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系统的职业训练, 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才。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应以市场为主导, 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 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是本科教育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要将教学内容综合起来, 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手段要多样, 都需要教师对课程精心设计, 即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因为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 不管是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都有不懂或不会之处, 所以教师应该是指导者或示范者;不管是理论课堂上还是实践操作中, 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不遵守实践教学的操作规则, 那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或实践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学生能严格按照规则去操作;还有就学生而言,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或实践的操作, 结果怎么样呢?那就需要老师作为公正的评价者, 去评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操作技能的掌握。

那么教师就必须有着宽厚的理论知识、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育教学的几点感悟

1师德

温总理曾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 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句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为确切的一种表达。在师德这点上, 不仅要求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而且还要求教师有着一颗全心全意“传道、授业、解惑”的心。

2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校, 教学是最具学问的一门科学, 是难度最大的科学, 任何高校教师不管在何时都应该认识到教学是高校的第一科学, 她的难度至少比自然科学研究课题难十倍, 并且永远不会结题;高校教师应重视其科学价值与地位, 潜心研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具备学识能力;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为本科生授课是一种责任, 不认真上课就会具有负罪感,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 应敬畏之、践行之。教学的目的是育人, 教学本身就是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3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 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这主要是把握课程的精髓———“活”。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即图例讲解法、复现法、问题叙述法、局部探求法和研究法。高校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一种方法或照搬多媒体教材上的来讲课, 而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灵活应用表情、语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金发教授能把课程中一小节内容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用四种不同的简图讲述, 这才真正把握住了讲课的精髓。

4创新之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高校教学更应该去改变, 去创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艺术的增强, 这些无不是创新的。1994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金发教授在国内率先探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后, 又创立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不管在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还是在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上都更符合应用型目标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高校教师不仅必须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师德之悟、教学理念之悟、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悟、创新之悟, 这样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9) :109-110.

[2]杨春生.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定位[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71-73

[3]王根顺, 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2 (9) .

[4]周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研究[J].引进与咨询, 2006 (7) .

[5]姜毅.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2) .

[6]安云初, 荆光辉, 谢志钊, 欧阳斐.依托与依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思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

[7]荆光辉, 张润泽, 安云初, 欧阳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4) .

[8]戴林富, 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 .

[9]李庆军.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06 (1) .

篇9: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 内容体系 自主学习 科学素养 创造性

我是个刚走上讲台的青年化学教师,使用新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近一年,结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品味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再次全面认识新课程教材。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0~84.

[4]魏冰.关于化学课程中“能力培养”[J].化学教育.2004.7.

上一篇:广告学与广告设计下一篇: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