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常规

2024-08-07

如何培养小班常规(共8篇)

篇1:如何培养小班常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常规

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 王莉楠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在幼儿园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了良好的常规,幼儿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不要用太多的精力来维持秩序而感到十分的劳累,也促进了教学的质量,对老师组织的一日活动也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细,不能有一丝马虎。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进入小班改变了在家原有的生活习惯,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

1.常规的制定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2.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要教育幼儿玩活动区。我们有特定的时间去玩,不能想玩就玩,玩具玩完了要把它们送回家;排队有先来后到,不是说你想站哪就站哪,要有秩序;大家都是好朋友,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你总是打小朋友,以后你就没有好朋友了,就没有人和你玩了。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4.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它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培养时, 可以使用一些小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我们可以编一些常规儿歌有:《洗手歌》、《睡觉歌》、《吃饭歌》、《喝水歌》等等,让幼儿在进行各个活动时,边做边说儿歌,加深常规意识的培养。例如:我班编的《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

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指,洗手腕,再用清水冲一冲,抱起小手甩三下,看谁洗得最干净。儿歌把洗手的步骤都包括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操作,幼儿很快通过儿歌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5.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6.发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通过对他们的问题讨论加强幼儿对常规的巩固。

7.家园联手,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幼儿巩固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不要在园、在家两张皮。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一日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渗透的的:

一、早来园环节:

1.教师要用饱满的精神迎接幼儿,热情地和幼儿打招呼,并要求幼儿主动问好。

2.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创设早来园的主题墙饰。

3.利用晨间活动进行简单地晨间谈话,提示幼儿要有序做事。

4.安排一些操作方便的晨间活动。

二、进餐环节:

1.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2.让幼儿安静进餐。

3.教师应随时提醒幼儿的进餐习惯,如坐姿、饭菜搭配吃、对于个别幼儿的问题应蹲到他们旁边去说。

4.用照片或图式的形式提示幼儿餐后按顺序做事,如:进餐完,擦桌子、再插椅子、送餐具、擦嘴、漱口。

三、盥洗环节:

1.利用儿歌或步骤图提示幼儿洗手、入厕的要求。

2.教师要有检查,对于小班幼儿洗手、喝水、入厕还要有指导,逐渐养成好习惯。

3.对于小班幼儿要创设情景来进行,让幼儿感觉到洗手、喝水既有意思又很必要。

四、午睡环节:

1. 让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找拖鞋―换鞋―脱裤子―脱上衣)并叠整齐,小班可用短小的儿歌进行。

2.教师可以放轻音乐或讲故事,使幼儿尽快进入梦乡。

3.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要巡视(给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良的睡姿)。

4.对于不爱睡觉的幼儿,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如:把自己快快藏起来;或给惊喜:当谁睡着了,就悄悄的在枕头下放个小贴画或贴脑门上。

五、起床环节:

1.教师拉开窗帘,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做起床操。

2.幼儿按顺序穿衣服和鞋。

3.通过激励措施,让幼儿抓紧时间做事。

4.教师检查,幼儿鞋是否穿反,扣子是否系错等等。

六、吃加餐环节:

1.教师可以根据加餐水果的特征,来让幼儿边吃边讲解它的形状、味道。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水果吃完。

2.吃完加餐后插椅凳,把果皮倒到垃圾桶,把加餐盘放好后去盥洗室洗手。

3.洗完手后,要安安静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七、离园环节:

1.开展”赞美时刻”:表扬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

2.可以组织幼儿看电视或看书。

3.为第二天做计划。

4.教师要检查幼儿的衣服,看看幼儿的脸是否干净,有鼻涕及时擦干净。为幼儿抹油。

5.要求幼儿在家长来接时,没有被叫到的幼儿不能随便下座位。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像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当然,良好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更加努力!

篇2:如何培养小班常规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具有爱 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举例:教师的语言或行为“困死”/“累死”)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三、建立合理常规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二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三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四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小、中、大三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

四、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

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

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班级博客和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七、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把幼儿分成三个阶段——小班I期、小班Ⅱ期和小班Ⅲ期。

在小班Ⅰ期(刚入园1—2个月)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就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挽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四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和衣服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到了小班Ⅱ期(入园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大公鸡》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到了小班Ⅲ期(入园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落的玩具、谁会送玩具宝宝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积极更遵守各项生活常规。

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重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回想我们班在开展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领会《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实践《纲要》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及行为上的调整,我们班的常规培养更加成熟,孩子们就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从观念到行为上是如何转变的来介绍一下我们班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

转变一:由看到幼儿现有的问题急于指导见到成效,转变为,发现幼儿现有的自身优点,帮助其建立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

孩子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要求来说,提高了一大块儿。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新技能增加了许多。按以往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上的“你能行”,“你会做好”及一些游戏上的反复练习来进行指导,我们的教育目的还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很好,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快,能马上看到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多虑,内向的孩子对于新技能的尝试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过多的关注,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爱来幼儿园的情绪,使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暂时忽视孩子们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更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害怕,抵触的情绪。那么,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这时老师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及肯定、支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也才能帮助孩子敢于去面对困难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班王婷小朋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她早晨来园总有哭闹现象,但一天下来情绪都较稳定。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她要老师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总觉得老师不拉着她的手陪她一起坐在位置上就是不爱她们。在平日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同样是新的技能,陈菲菲、黄译仪等几个日托班的幼儿园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却相当感兴趣。如:擦桌子,摆碗勺,收碗这些活动。根据孩子表现出的这个特点,我们就特意让幼儿分组观察并学习她们的这一良好表现,并将她的优点进行稍夸张地宣传,既讲给小朋友们听,更重要的是讲给她听,用老师肯定的表扬,榜样的形象使她对于自己能够面对新技能不害怕,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相互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转变二:由提醒、监督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为,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感知的材料,促进幼儿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动饮水这一问题,一直是班级常规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上也是通过正面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孩子们对于这些认知也掌握的很清楚,在平时,我们的鼓励、提醒、监督也都用上了,但主动饮水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可操作,感知的材料激发幼儿要饮水的兴趣。于是,我们运用控制线,让幼儿根据控制线的进饮水区接水,然后按控制线出来排着队喝完,比比看谁喝得多,而且没有搞湿地面,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贴。且每天都按饮水量够的幼儿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带奖励的形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变得爱饮水了。

一、注重营造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

在开学初,我们在班级环境上创设了主题氛围,通过我喜欢”“美丽的春天”“动物王国防大学”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找到幼儿园生活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大家在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孩子们在这种尊重、平等、理解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自信,从而增强幼儿的勇气。

二、注重教师指导语的正确运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给幼儿的正确行为指导造成一个错误的影响。比如说,在洗手这一环节上,孩子们有时会在盥洗室边洗手边说话。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说吧!说完了再出来。”这时,当老师再离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孩子真的就又说了起来,这就是老师“反语”带来的负面效果,没有解决掉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指导语:“老师听到哗啦啦用水洗手的声音了,小朋友都能安静洗手对吗?”,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提示,一个指导,孩子们能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会按老师的暗示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在晨间接待及放学时间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就较为主动了。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较其他孩子有区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个别指导,对他的要求较他人来说降下一格。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家长太溺爱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尽量多抽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已孩子的优点及弱点,让孩子在家时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让孩子形成习惯成自然。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小班幼儿适应及常规培养心得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篇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一、边看边做, 自主学习

初入园的幼儿, 大多数是在小椅子上坐不住的, 小椅子也被东倒西歪地放着, 尽管我多次告诉幼儿要好好坐在小椅子上, 看好自己的小椅子, 效果仍不佳。于是, 我就用一个游戏引导幼儿, 出示一张桌子, 3-4把小椅子 (其中有倒着的) , 并且发出哭的声音, 我就问了, 小椅子为什么哭啊?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它不伤心?让幼儿边看边做, 让幼儿懂得小椅子该怎么放。最后教师还要做一下总结, 以便日后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坐在小椅子上。

二、关爱幼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好幼儿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刚进入幼儿园, 有些幼儿不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 教师要帮他们脱裤子、提裤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 教师还要喂他吃。新学期开始时, 还会有些情绪很不稳定的幼儿, 教师要想办法哄。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和体贴, 让幼儿得到安全感, 让幼儿不怕教师, 爱上教师, 爱上幼儿园。幼儿自然而然地会听教师的话, 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慢慢引导他们自己做每一件事, 并且都很有规律, 形成良好的常规。

三、耐心说服, 正面引导

我班有几个幼儿很任性, 每天的吃饭对于他们来说, 是件痛苦的事。有的幼儿不爱吃幼儿园的饭和菜, 他还会说自己在家吃饭了, 早上说这话我还可以相信, 可是到了中午, 他还是这样说, 这时, 我先是告诉他在家吃的是早饭, 现在已经是中午, 你不吃饭身体会饿坏的。我们班的张新宁小朋友很有个性, 你怎么说他就是不吃。这时,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用小奖贴鼓励他, 告诉他吃完饭我就会给他小奖贴。这个办法很有效, 不一会, 他就把饭吃完了。自己吃饭吃得好的幼儿, 我也会给他奖励。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奖贴, 带给幼儿的是多么大的力量啊!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幼儿会更努力地做好其他的事。

四、教师要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完美的, 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幼儿。在吃饭的时候, 教师会要求幼儿盛饭排队, 倒饭排队。多数幼儿都能按教师说的去做。有一次, 有个幼儿吃完饭忘了倒剩饭, 我就端着盘子去倒, 正好有一个幼儿在倒饭, 他很认真地低着头蹲着倒。我没有排队, 直接往垃圾桶里倒饭, 正在倒饭的幼儿也没抬头, 很严肃地说了一句:排队。两个字铿锵有力。很显然, 这是我错了。我有些惭愧, 马上承认错误。我们在要求幼儿的时候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

五、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实际上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每天午睡的时候, 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 脱了鞋子就上床, 鞋子东一只西一只, 没有把鞋子摆整齐的习惯, 而且, 有的幼儿睡醒以后还忘了自己的鞋子放哪了, 找不到了。面对这个问题, 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鞋子应该怎么放?其中, 史浩晨说, 两只鞋子要摆在一起, 摆在床边, 摆整齐。我说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喜欢在一起。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 上床之前要把鞋子摆整齐, 好朋友才会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把鞋子摆整齐了, 第二天, 有的幼儿忘记了。我一说两个好朋友要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时, 他马上就想到了, 做到了, 把鞋子摆整齐了, 休息室也变得整齐了, 再也没有醒来之后找不到鞋子的现象了。

六、家园共育

特别是小班, 培养幼儿的常规更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 还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能在家一个样儿, 在幼儿园是另一个样儿。做好家园共育, 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教师, 我们要付出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多鼓励幼儿,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生兰, 《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2].刘新学、唐雪梅, 《学前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幼儿文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一、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卢梦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她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她,刚开始给她喂饭、喝水,后来慢慢引导她自己吃饭、喝水。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她,经常提问她。渐渐地,她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她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善于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三、要坚持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講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重视家园配合

篇5:如何培养小班常规

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背景与目标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便是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教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等等。这些正是开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最根本的保证。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一)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 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

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常乐天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看书时,他故意挤、推别的小朋友,影响的旁边的幼儿。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认真的看自己的书了。

(三)用故事、儿歌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说《小猪变干净了》,起初有些孩子并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因故事里小猪因为不爱干净而失去了许多的好朋友让孩子们有所感触,从而有了饭前洗手做个爱干净的宝宝的意识。

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和儿歌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设立小老师职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可以在班里设立小老师的职务,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也可以全班幼儿轮流担任,首先要分工明确,比如有的小老师负责来检查孩子们饭后洗手、漱口的情况;有的小老师负责验收午休后孩子们叠被子的情况,这样的话就能调动起孩子们认真、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天被选为小组长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先做好,这样才能去检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

(五)及时制止、善于肯定

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错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如:有一次,XX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并且玩具被他散落一地,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善于肯定,这不单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幼儿,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篇6:小班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常规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会很费劲。本学期我们依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共同制定出以下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

2、知道爱护公物,用两手轻拿轻放椅子。

3、在成人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安静进餐,不东张西望,不玩餐具。

4、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5、在成人帮助下,能把玩具、图书等放回原处。

6、不独占玩具,玩玩具时,能做到轻拿轻放。

7、洗手时不玩水,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拥挤,有秩序地洗。

8、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9、乐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培养方法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用多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5、要及时评估、表扬,用多种方式表扬,引导。

6、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久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评估、引导。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剪纸课程计划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其特有的剪纸手法和趣味性,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剪纸对孩子们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右脑,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细致的态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语言的发展,萌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思维。所以我们将我国独特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特制定出以下方案,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艺术活动。

一、总体目标

1、增强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欣赏剪纸作品,引导幼儿从剪纸作品中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

3、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教育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使用剪刀。

4、能在老师画好的样稿上剪出纹样。

5、按轮廓线剪纸,保持边缘光滑不毛躁。

6、学习剪左右对称的花样,巩固对折方法。

篇7:小班一个月常规培养反思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一班的孩子们园生活已经有一个月了,常规培养成效初见端倪。从刚到幼儿园的哭哭闹闹,不会自己做事情到会整理图书、举手回答问题,一系列的转变记录着孩子们常规形成的轨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常规会伴随他们升入中班、大班、小学……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呢?

首先,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孩子会对老师的话、手中的玩具感兴趣,自然不会再哭闹,不会让自己变得无聊。而此时,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刚开学时,我们播放欢快的音乐,在老师的带动下游戏、活动,每一个孩子都被音乐、老师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能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我坐好”。

其次,不厌其烦,时刻提醒。

常规养成的初级阶段,孩子们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对于老师的话孩子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必须要老师时刻提醒,帮助幼儿记忆,形成一种习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与鼓励是两种不同的常规养成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鼓励”,在班上有的孩子听到老师的指令,便能很快的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每天的排队散步,动作较快的宝宝,我就会让他当小队长.第三,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喜欢模仿教师的各种动作形态,老师说话的语气,动作 表情等等,可见榜样作用多么重要。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够安安静静的讲话,可是我们自己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老师和孩子们总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孩子进入幼儿园在一个新的集体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声音,用优美的声音与孩子对话,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一个月过后,我们会很欣慰的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喜欢参与各项活动,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

篇8:谈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一、注重爱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 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 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 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 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要想办法哄。 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 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 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 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基础, 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 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培养良好的常规。 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 脾气很怪, 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 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 而且不说话。 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经常耐心地帮助他, 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 经常关心他, 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 起床时帮他穿衣服。 渐渐地, 他对我不再害怕, 还把我当成朋友, 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 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 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 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因此, 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 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 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 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 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 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 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 幼儿不能理解。 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 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 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 所以, 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 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 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 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 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 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 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 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 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 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 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 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 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 拿出笔娃娃时, 要用劲取出。 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 开始时, 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 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 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 幼儿画好作品后,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 把作品放回家。 这样便于教师管理, 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对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就容易接受, 并且接受很快, 反之, 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影响教学常规, 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 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 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 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 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 让幼儿学习单词。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 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 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 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是小班, 初入园时, 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 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 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 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 做好了家园配合, 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 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 并同个别家长联系, 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平时加强检查, 坚持不懈, 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摘要: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 培养常规的方法, 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 2009 (2) .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9 (16) .

[3]朱细文.新《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一只蚯蚓的启示800字作文下一篇:抽奖活动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