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08

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5篇)

篇1: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4日)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次会议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既是一次工作总结部署会议,更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会议。刚才,**局长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简单谈三点意见。

一、纵观“十一五”,全县质监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挑战,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困难,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5年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人均GDP从**美元增加到**美元;工业总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财政总收入从**亿元增加到**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质监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结果。

五年来,质监局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局党委的带领下,注重服务大局、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抢抓机遇、注重统筹兼顾、注重队伍建设,有力地推进 1

了全县质监工作的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品牌创建成效明显。二是标准化工作有新突破。三是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四是质量强县工作全面启动。形成“市县统筹、部门指导、乡镇为主、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质量安全工作新机制。五年来,全局先后获得省级专项先进单位6次,连续8年被市局评为先进单位,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产品质量仍然不高,企业主对质量提升的意识还待加强,“质量强县”建设的措施还需更加具体,全县经济提质扩量的任务还很艰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的诉求还很强烈。继三聚氰胺奶粉被取缔后,网络、媒体又疯狂报道了“皮革奶”问题,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群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奶制品安全问题。虽然后来问题得到澄清,原来是2009年的金华“晨园乳业”公司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案件,这起案件早在2009年就被立案调查,“晨园乳业”法定代表人、副总经理、车间主任3人也已被判刑。但是,受“毒奶”事件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用进口婴儿奶粉,部分群众分赴香港、澳门疯狂购买奶粉,导致当地货源紧缺。所有这些,对我们质监部门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要求都提出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增强信心,坚持不懈地推进质监各项工作。

二、紧扣大局,科学谋划“十二五”质监工作

(一)坚持战略引领。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出现新趋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新兴经济体抢占国际战略制高点的机遇增多。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制约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因素增多,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我们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个老二是不好当的,老大美国要制约你,老

三、老四要限制你,通过贸易壁垒,制造摩擦,是想方设法要制约我们的发展,但是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趋势是任何国家都阻止不了的。

从全国全省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全省处于人均GDP6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跨越不过去,各种社会矛盾就会凸显出来。目前,我们省里对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将为促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也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我国受外部冲击和内部周期性、结构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民生任务依然艰巨。

从我县实际看,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突出的一些问题,如:全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要素空间制约加剧、大项目支撑缺乏、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

(二)明确战略定位。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质监工作要树立三大理念,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转变,向质量要资源、用质量保环境、靠质量实现全面发展。二是要树立全程的质量观,从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转变,真正构建从源头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三是要树立全民的质量观,从产品制造向品牌质量转变,全民共建共享质量提升的成果。“十二五”时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好“三大转变”战略定位,关键是要落实大质量的要求,质监部门要当好质量“总管”和质量“卫士”,把握主动、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质量工作的主力军作用,通过牵头协调,发挥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质量工作的整体合力。我们已经有牵头开展“十小”整规工作的经验,在质量强县建设中应当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融入全县发展。

质监工作关系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和谐稳定。质监部门要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找准工作切入点,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县长质量奖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和服务品牌。特别是今年,我省进一步优化品牌战略导向,重点培育11个转型升级产业和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的新增名牌比例。要以战略导向为着力点,为我县的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建设,为全县经济提质扩量培育更多的名牌。要不断提高主导产业技术、质量、节能减排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企业、产品竞争力。要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主动参与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三、积极行动,全面落实2011年质监工作任务

关于今年的工作,**同志刚才在报告中作了全面详细的部署。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严监管。必须“严”字当头,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过程监督,严格监督抽查检验,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臵突发事件。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对质量工作实行动态监管。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一线工作法”,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发挥技术优势,找准质量安全隐患,强化风险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全力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二要强考核。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结合质监部门工作实际,对每项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今年考核跟以前有变化,侧重抓项目、抓重点,抓核心,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对每项工作任务实行定岗、定责,把目标任务与考核奖金相挂钩,切实提高抓执行、抓落实的工作积极性。要以深化目标考核为契机,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各项工作。

三要善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时代,伴随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相互联系更加密切,要有做一而知十的能力,就是说要做好一项工作,可能需要方方面面10项专业知识,才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更要学习现代经济学,切实增强“立足**、放眼世界”的发展意识,切实提高全局思维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

四要抓队伍。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弘扬迎难而上、敢于攻坚的进取精神。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等各项规定,切实抓好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及时解决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聚民心的事情办实办好。

篇2: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财政局局长

****(2011年2月22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调整安排,今天上午先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下午,再召开全县财税审计国资工作会议。下午的财税审计国资工作会将由周光副县长主持,县委常委、世权常务副县长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无论下午的会议还是上午的会议,无论是县领导的讲话还是财政局局领导的讲话,都希望大家专心听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全县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财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全市财税、财政工作会议于1月25日至26日在****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出席财税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财政局局长主持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就今年财政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导的讲话之中。

(一)市长讲话主要内容

****市长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金融效益、财政税收良性互动、持续协调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和最大亮点,特别是财税工作成绩显著。一是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排全国前列,绝对值翻了两番。二是公共财政框架不断完善。五年累计投入

2政府基金收入,一手争取中央支持,全市财政支出从625亿元增加到2750亿元,五年累计支出792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三是优先保障民生,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之本,民生支出从226亿元增加到917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近2700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四是实行分类扶持,区县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坚持全市一般预算财力75%以上用于区县,缩小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重点支持远郊区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同时指出财政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偏低,仅占61%;二是完成“十二五”末缩小“三大差距”目标,财政支出压力大,资金平衡困难;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局长还就2011年财政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积极稳妥安排预算。区县在安排收入目标上要积极稳妥、支出安排要留有余地,不宜定过高的增幅目标,要确保法定、民生和重点支出。二是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准确把握“一松一稳”的财政货币政策,正确处理好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实施联动服务,统筹调度资金,防止资金断链。三是寻求破解“三大差距”。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完善财税政策,扶持微型企业、支持农户万元增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落实公务员津补贴等方面入手,制定有效措施推动缩小贫富、城乡和区域“三大差距”,区县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作为。四是积极参与推进改革。支持启动住房、户籍、要素市场等重大改革,推进财政体制、部门预算、政务公开等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五是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上级已下达的指标要全额列入预算,并分解到单位和具体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的转移支付资金,要尽早申报和审核,力争早日批复执行;加大结余结转金管理力度,把部分历年结余资金收回用于平衡预算;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格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不得过度举债、不得违规担保、不得逃废债务。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上,****局长着重强调六个方面:一是做好2010年决算。要保证数据真实可信,严禁虚假收入、土地出让“零”收益等行为;要注重工作的联运协作,明确决算工作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准确列报,严把政策审核关,真实反映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要加强决算数据分析利用,提炼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二是编好2011年预算。要按照“积极稳妥,留有余地;重点突出,有保有压;统筹兼顾,注重绩效”方针,提早编制时间,细化预算项目,提高预算编制到位率,增强预算内容的完整性,确保预算执行均衡。三是提高资金绩效。第一,从政策的设计上提高绩效,推行重大专项资金“先审后补”,实行部门预算基本支出财政代编,完善定员定额预算标准体系,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资产与预算相互衔接,适时调整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完善财政分配制度;第二,从改革的推进上提高绩效,重点通过市场、资源、政策手段,加大土地流转、地票、土地出让等环节的改革力度,实现区域间土地资源的有效配臵和收益分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从资金使用上提高绩效,积极引入资金整合、竞争立项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追踪问效,重点加大微型企业、6补助及转贷收入151743万元,比上年净增18819万元,其中财力性补助68510万元,同比增长22.4%,增幅居全市前列;二是积极落实争资工作考核办法,筹集并兑现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工作奖补资金2073万元,有效调动了部门争资工作积极性;三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安排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200万元,筹集兑现园区建设资金6300万元,牵头引进3个总部经济企业入驻****,推动全县招商签约项目75个,协议引资1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亿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做到“四个保障”。全年财政支出突破20亿元、完成243547万元,同比增长37.5%,是2005年45553万元的5.4倍,连续三年分别净增5亿元以上,有效保障了社会民生支出、扶持经济所需和决策部署落实。一是重点保障人员经费和机关运转。完成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802万元,同比增长7.7%,有力保障了职工工资和机关运转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企业离退休职工待遇提标等支出需求。二是切实保障社会民生支出。完成民生支出12075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1.8%,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落实8177万元推进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安排20078万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扶贫连片开发及整村脱贫,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筹措21263万元完善城市建设“几大件”,实施县城街道“白改黑”、郁江二桥等重点建设工程;筹资30645万元推进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城乡饮水安全、中低产田土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兑现10402万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7.8”洪灾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落实38280万元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支持校舍维修改造,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安排2490万元支持“校园安保”工程、交巡警合一改革和政法保障体系建设;筹措11036万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安排3700万元助推全民创业和促进就业,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三是有效保障经济建设所需。筹措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3710万元,兑现园区建设财税优惠政策资金2596万元,支持县域工业发展平台打造;筹集资金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安排5110万元推进县城防洪河堤工程;落实百万吨水泥厂资源综合利用退税948万元,拨付1046万元支持马峰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安排538万元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和景区建设,筹集2137万元支持高危行业“四小”企业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兑现出口、免抵和福利企业退税128万元,安排102万元支持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助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兑现2560万元落实家电、汽摩下乡补贴,活跃城乡消费;安排科学技术支出724万元,重点支持魔芋、生猪、土鸡等特色种养产业和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四是有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筹措安排资金7.3亿元推进“五个****”建设,整合涉农资金2.6亿元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通道经济”建设,有效保障了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同时安排资金617万元支持农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和人口普查等重点工作。

(四)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监管凸显“八大亮点”。实施乡镇

三、抢抓机遇,明确任务,锐意进取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发展正处于乘风破浪、开拓前行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关于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在全县经济工作会和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已作了精辟的阐述和概括,很好地统一了全县认识,凝聚了全县力量,协调了全县行动;世权常务副县长将在下午的讲话中再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进一步鼓舞大家的干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全县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化挑战为机遇,变谋划为行动,千方百计推进财政经济互促互进、加快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竭力涵养财源,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0年县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财政目标任务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财政收支规模突破20亿元。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全市财税工作会议要求,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全年力争完成辖区财政收入14.4亿元、增长36.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39.5%。

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是在充分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深入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只要大家统一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积极扶持经济发展,涵养财源促增收。要准确把握“一松一稳”财政、货币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做大经济发展蛋糕,夯实财源经济基础。一要支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灵活运用市场、资源、政策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经费保障工作,推动靛水新城、工业园区、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进度、如期竣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对财源经济发展的第一拖头作用。二要扶持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巩固对烤烟、建材、能矿、金融等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特色轻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民俗旅游、商贸流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特色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要全面兑现财税优惠政策,健全财政奖补机制,全力支持重点税源企业、微型企业稳步发展,努力做到稳定骨干财源、壮大新兴财源,确保财源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要活跃城乡消费。坚持发展民生导向型经济,围绕促进农户万元增收,提速实施商贸“五大行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权”改革、314会民生,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教师绩效工资和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实施校安工程、校园安保和营养促进工程,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健全普通高中、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助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落实城乡低保、低收入群体等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积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人群充分就业。四是有效保障重点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调动各种资源要素,加快推进靛水新城、旧城改造和乡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和道路维修养护,继续助推“畅通****”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支持创建市级卫生、文明县城和市级环保模范县;实施整村脱贫、片区扶贫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农村沼气能源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支持打造安全保障型示范县;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五)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监管增绩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努力增强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深化财政改革。今年要在扎实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国资监管等改革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三项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并轨运行,力争国库直接支付额达30%以上;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严把财政投资项目预(结)算评审质量关,进一步拓宽评审范围,加大对财政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力度;狠抓财政“两基”建设,深化乡镇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改善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推进乡镇财政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加强财政监管。要围绕“全市财政监督年”活动,扎实开展财税政策执行、财政资金使用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强农惠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检查活动;切实加强会计基础管理,继续坚持涉农资金竞争立项,健全资金管理内控机制,推进财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化乡镇债务,严格控制部门债务,逐步优化融资债务,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监管,增强融资实力,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六)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开展培训强素质。要在继续推进“四型机关”建设的同时,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年”的统一部署,着力抓好财政业务培训工作。一要明确培训责任。局属各单位、各科室要注意查找清理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培训重点内容和培训具体对象,同时积极参加市财政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乡镇财政所要梳理业务工作难点,提出培训建议,统筹好各项财政工作,主动参加各级财政业务培训活动。二要搞好结合工作。各种业务培训活动要与财政重点工作、廉政

篇3: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 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组建后, 以部名义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既是年度工作例会, 也是动员部署会。开好这个会议, 对于深入贯彻落实部党组的决策部署,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动监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意义十分重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 但效率高, 成效大, 主题突出, 内容丰富。通过这次会议,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与会代表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下面, 我对会议情况作个小结, 并就几个关注的问题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基本情况

大家认为, 陈晓华副部长的讲话,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明确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和措施, 全面部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讲话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集中体现了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 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充分地讨论, 沟通了情况, 交流了思想, 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认清了形势, 统一了思想。会议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 既看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隐患和制约因素;既看到了面临的严峻挑战, 也看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监管难度大的情况下, 大家一致表示, 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 把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的部署上来,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理清了思路, 明确了任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大家一致认为, 要重点“把握1条主线、坚持2个原则、提升3种能力、推进7项工作”, 即在总体要求上,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 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 依法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工作布局上, 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原则, 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开展专项整治为总的抓手, 坚决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清除隐患;一手抓农业标准化实施,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加强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工作目标上, 着力提升三个方面能力;一是提升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强化全程监管,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少出问题、不出大的问题。二是提升监管能力,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验检测、质量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夯实基础, 健全队伍, 强化手段, 全面提高监管能力。三是提升服务能力, 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推进农业投入品安全合理使用, 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技能, 提高农业标准化种养比重, 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工作措施上, 依法科学、有力有序推进执法监管、专项整治、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工作。

三是交流了经验, 增强了信心。北京、山东、河南、广东、湖南、浙江6个省 (市) 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和特点, 做了大会发言, 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各地在座谈讨论中, 也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功做法和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提炼, 加以推广, 长期坚持, 并逐步形成制度层面的长效机制。大家认为, 随着各地工作的深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政策环境、发展基础、工作保障等各个方面看, 都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大家表示, 有信心、有决心能够抓好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之,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 很成功,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几个关注的问题

㈠关于监管职能问题按照国务院分工和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认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 农口的同志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从总体上看, 食品安全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体制, 是符合目前我国实际的。关键是要针对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 强化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在这种大的背景下,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到底该如何界定, 我想结合实际, 谈一点认识。

第一, 要准确把握。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授权, 在职能界定上, 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第三十四条、三十九条等相关条款规定, 农业部门可以对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弹琵琶, 是通过市场检测来发现问题,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和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食品安全法》也即将出台, 该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经做了充分衔接, 实行两法并行的模式;只是在具体的法律条款中, 对标准的修定、信息发布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规定, 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大的变化。

去年9月, 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其职能归纳起来, 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法规、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12个方面。在“三定”基础上,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部内职责分工, 形成统分结合、各有侧重、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因此, 从总体上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个不断加强的态势, 对农业部门的主要职能定位也是清晰和明确的,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

第二, 要抓好衔接。实施分段管理的体制安排, 客观讲, 无论是在部内还是在部外, 都有一个如何按照各部门职能界定做好衔接配合的问题, 特别是在边缘地带和结合部容易出现监管的缺失和空白。因此, 做好工作衔接、加强工作协调与合作, 是十分必要的。要从实际出发,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能分工, 强化与各部门在监督管理、监测抽查、执法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衔接, 对于属于我们职责范围的, 要坚决管好;属于其他部门的, 要积极配合, 采取多种形式, 移交处置, 切实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到位而不缺位”。

第三, 要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 规范工作程序, 落实工作措施, 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特别规定的要求, 健全责任制度, 坚持和完善责任落实、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等制度,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切实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 切实履行好监管工作责任。

㈡关于专项整治问题用1年的时间集中实施专项整治是今年最为重要、紧迫的工作, 第一位的任务是防范和遏制重大事件的发生, 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总的考虑是以专项整治为总的抓手,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从生产环节入手, 以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投入品为整治重点,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整治, 推动制度建设, 促进综合执法, 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管的长效机制。对抓好整治活动, 我想再强调三点。

第一, 在工作摆布上。要把专项整治作为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此为契机,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围绕整治活动确定目标任务, 统筹兼顾, 整合资源, 有所侧重, 形成强势。风险评估、标准制订、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以整治为中心展开, 要为整治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支撑。

第二, 在工作着力点上。要围绕专项整治方案确定的3个目标和7项任务, 突出工作重点, 特别是要针对非法使用禁限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等突出问题, 重点查找本地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 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整合力量, 着力开展集中整治, 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整治工作要突出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监管与服务、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这三个环节,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添加有害化学物质行为, 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

第三, 在健全制度机制上。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要切实按照规定和要求, 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同时, 要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法规和规章,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通过专项整治, 不断总结摸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㈢关于体系建设问题健全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 是全面加强监管工作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 没有健全的体系和队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

第一, 要强化监管体系建设。从各地情况看, 有近10个左右的省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处室, 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延伸到县一级, 大部分省份也在酝酿之中。从现有条件看,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要从省级抓起, 通过加强省级监管机构建设, 带动和推进地、县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 强化沟通协调, 积极争取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支持, 力争年内有较大的突破。乡镇机构建设, 一定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等现有的体系,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其中, 强化职能, 充实人员, 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体系, 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和职能。

第二, 要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这是重要的工作手段和技术支撑, 当前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落实好去年四季度5亿元资金项目的落实, 保证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保证资金安全。同时我们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 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争取加大资金投入, 力争提前完成质检规划建设;并积极筹划争取二期项目规划, 在整体设计上, 突出两个重点:在能力和综合水平提升上要突出省级以上检测机构, 在布局安排上要突出地市、县级以及批发市场, 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这里, 我再强调一下强化检验检测工作问题。要适应形势变化, 调整工作思路, 明确工作定位, 提高检验检测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要完善工作计划,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划和年度计划, 进一步加大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力度。要加强结果研判, 充分利用监测数据、监测结果, 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准确把握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和范围。要强化结果利用, 完善内部通报制度, 坚持和完善抽检合格率排名制度;健全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 强化协调配合,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指导科学生产。

第三, 要健全标准体系。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将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有机结合起来。部里正在编制《2009-2012年农业标准体系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技术研究, 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 建立健全以农药、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的标准体系。各地要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化繁为简, 把复杂、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

第四, 要强化认证体系建设。总的要求是, 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加强监管, 既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要规避行业性风险。在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 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同时, 要强化品牌培育和证后管理, 切实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加快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的建立。

㈣关于农业标准化问题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出路在于推进标准化生产, 在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这是治本之策, 是长远的方向。当前, 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对此, 下一步要探索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新路子, 重点是从最有条件的地方抓起, 核心是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一是从基地入手, 以已有的和即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场) 、示范基地为重点,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强化督促、验收和检查, 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示范效果, 以此带动县域整建制的推进。二是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 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和利益联结机制, 切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有效促进农业标准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通过“三品”的品牌效益, 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带动标准化发展。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加大农业标准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标准化补贴机制, 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发展农业标准化, 提高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 不断巩固成果, 形成机制, 养成习惯, 走向规范。与此同时, 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真正形成优质优价和市场激励机制, 让实施农业标准化得到效益和实惠, 以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标准化发展。在这方面, 我们还将做深入调研, 待研究成熟后积极推动。

三、贯彻会议的几点要求

一是及时汇报传达会议精神。会后,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口厅局的同志, 尽快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会议精神, 认真组织好本系统本单位的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尽快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 统一到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 统一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部署和要求上来, 形成共识, 凝聚力量。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 把此次会议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结合本地实际, 深入分析当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进一步明确下步工作思路, 认真细致安排好各项工作措施。要加强基础建设, 健全体制机制, 提升监管能力, 深入推进执法监管和指导服务等工作,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当前, 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灾, 春耕生产又即将全面展开, 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越是紧张的时候, 越不能丝毫放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抓紧制定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具体方案, 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进度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具体方案要在月底前报农业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方案要求, 迅速行动, 抓好落实, 切实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坚决遏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全面强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 大力开展农资市场整顿, 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重要农资的监管, 确保农资质量合格、供应充足, 为全年农业生产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有力保障。2月17日, 农业部将会同九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 对农资打假进行统一部署。要扎实做好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工作, 去年底中央为扩大内需, 新增5亿元用于质检项目建设, 各有关项目省和单位要严格落实中央要求, 确保在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同志们,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4: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志红副县长)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十一五”交通运输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任务,安排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刚才,康和平局长作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一五”内黄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交通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了“十二五”和2011年的交通工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思路清晰,主题突出,措施务实,令我们深受振奋和鼓舞。同时,大会还表彰了交通系统工作的先进单位、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康局长也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2011年的目标责任书,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完成2011年工作的重要性。刚才,几位部门的负责同志又先后作了表态发言,我感觉讲得都非常求真务实,科学性、可行性都很强。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讲几点意见:

一是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县、乡两级组建有管理、养护机构,真正使养护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农村公路提高了建设道路的网络化程度,完善了新城区框架,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二是安南高速公路工程,交通运输局作为工程建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保证了工程于08年12月15日全程竣工通车,协调工作多次受到市政府的表彰。三是物流业发展成为新亮点。通过重点培育海元物流和田氏益民能源物流两个物流企业,来拉动内黄物流企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海元物流的投资规模和效益,得到省交通运输厅的充分肯定,被省厅在全省树立为重点物流企业先进榜样。

(三)用亮点说话,亮点展现工作水平。

交通运输局党组一班人团结坚强,干事创业,在公路建设上打了很多硬仗和漂亮仗,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10年,南羊坞大桥引线工程圆满完成,42公里长的15个村道项目全部完工,新引进货运车辆88部,“创先争优”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等等,其他工作成绩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了。

(四)用口碑说话,口碑反映民心民意

五年来,交通运输局认真履行交通的社会责任,坚持交通为了民生、交通服务民生,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面貌。在富民、便民、惠民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全县班

交通能干成什么,科学制定并实施“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努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坚持目标导向,以科学目标凝聚力量。一是目标要集中,要有突破性。交通系统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面广量大。必须善于统筹兼顾,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条件、有限的精力下,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目标,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集中火力,聚精会神干大事。二是目标要清晰,要有有效性。要把大事想实,要事抓实,实事办实。三是目标要坚定,要有持续性。“十二五”目标是一个五年的中长期目标。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首先就要在目标上一以贯之。对于科学的目标、认准的目标,必须执着坚定、持之以恒。只有咬定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创造业绩。问题是着力点。讲成绩是为了鼓舞信心、增强信心;讲问题是为了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处在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今年将是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一年,尤其需要形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风气。首先要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成绩和问题始终相伴相随,充分肯定成绩,同时认真对待问题,把不足当作工作重点,把差距当作发展潜力。其次是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研究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最终在工作效果上

台。总结推广物流园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园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统一标准、形成规范,加强服务指导。三是要探索推进龙头企业培育整合平台。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培育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建立物流龙头企业发展的融资保障体系,引导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合作、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服务要更加舒畅。要把交通运输业打造成为人民群众体验更加满意、心情更加舒畅的现代服务业。一是要提升路网运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二是要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严格落实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和制度,切实加强乡镇养护管理站建设。三是要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安全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确保突发事件条件下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运输。

2010年,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局的工作是满意的。但辉煌已经过去,我们不能有丝亳松懈的思想。殷切希望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把县委、县政府和市、县交通运输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2011年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永安

(2011年1月26日)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我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分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二五”工作思路,部署2011年全省交通质量监督重点工作。这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推动我省交通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的重要会议,希望大家高度重视。上午,姜竹生局长的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各市质监站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特色鲜明、措施有力、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扎实有效,我深受启发。我对2010年全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对2010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争取来年再交满意答卷。结合“十二五”的工作要求,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应该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82亿元,为“十五”期间的2.2倍。公路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水平、通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全国领先;高速公路在全国率先实现联网畅通,密度全国第一;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000公里,实现了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三大突破;全省等级航道与四级以上航道里程位居全国第一;港口通过能力、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级以上泊位数、亿吨大港数等四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在此期间建成投产的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优良率达100%,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工程和国家示范工程,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不仅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同行的充分肯定,更成为代表江苏形象的品牌和江苏人民的骄傲。回顾总结“十一五”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成绩,我认为关键是牢牢把握住了“四个创新”和“五个坚持”。

坚持理念创新,丰富质量内涵。全省交通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保持全国领先,力争全国第一,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质量目标定位,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不断实践“一个优质工程=科学的设计+优质的材料+精细的施工+严格的监管+科技创新”的质量公式,着力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推动了全省交通工程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年来,我们以质量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比精细、比环保、比节约,深入开展“两创三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引领、理念创新、环境营造和措施落实,建设“工程质量优良、规划设计优秀、生态环境优美、项目管理科学、造价经济合理、运营安全舒适”的精品工程和国家示范工程,树立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江苏交通工程质量“品牌”,已成为全省交通行业的共同追求与自觉行动。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专门发文在全国大力推广我省的“两创三比”活动经验。

高度重视质量通病的治理活动。结合各地各工程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质量责任,以树立典型为抓手,针对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结构物裂缝以及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等常见问题,在工程管理、施工工艺、实体质量等方面进行质量通病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得到了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

深化体制创新,凝聚质监合力。“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质监队伍得到较快发展,按照“统一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交通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做到了质量监管不留死角。各市交通运输(港口)局高度重视市、县质监机构建设,全省75%的市级质监站实现了财政预算管理,南通、盐城、扬州、苏州、无锡五市所辖县(区)均成立了质监机构。五年来,全省质监网络的不断完善是各级质监机构准确定位、谋求发展的职责所在,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备加关注、大力支持的必然结果,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跨越发展的大势所趋。

全省交通质监系统普遍树立大局意识、民本意识、廉政意识,逐级加强业务指导与目标考核,大力开展专业学习和经验交流,培养了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质监人才,有效提升了全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交通质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是质量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正是因为大家在工作中准确把握、严格执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才使得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过程没有盲点;全省交通质监队伍更是一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执法队伍,正是因为大家始终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决查处质量隐患、纠正事故苗头,才保障了工程质量优良,安全形势平稳。

加强管理创新,提升监管水平。加强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四化”建设,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为抓手,进一步树立质监机构权威,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认真贯彻落实部颁各项管理办法,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着重在认识提高、队伍建设、设计质量提高、原材料产品质量提高、质量问题查处、质量鉴定等方面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实施程序》、《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责任制度》、《江苏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现场监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现场材料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交通建设质量保障金管理办法》、《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用表》等规范性文件,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管理环节严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技术法规执行体系。

加强专项工程、特殊工程质量规范和标准补充制定工作。在部标国标的统领下建立了具有江苏特色、符合法律规定、体系完善的工程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省厅质监局编写的《公路桥钢箱梁制造规范》、《公路桥梁钢结构焊接质量检验规程》、《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江苏省公路声屏障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江苏省公路服务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江苏省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江苏省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先后通过审查,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江苏省地方标准。

注重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和重点工程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定期发布质量监督工作分析报告,分阶段提出质量控制要点、难点及针对性要求,定期对全省质量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扎实推进重点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进程,提升了工作成效,树立了工作威信,顺应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形势的需求。

推动科技创新,确保领先优势。围绕质量主题,我们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重点突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切实增强科技强交的能力。开展特大型桥梁建设研究,努力建造经久耐用的大跨径桥梁,在跨江大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成果。苏通大桥建设中针对复杂建设条件和超大跨径斜拉桥的工程技术问题,实施的网络化、单元化、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的质量动态巡查体系,推行的足尺试件制、首件认可制等质量管理制度,取得了集成施工技术、建设管理和安全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重大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干线公路建设重点进行了沥青路面冷热再生技术、水泥砼路面碎石化技术、新老路拼接技术以及软基处理、橡胶沥青、大型桥梁移动模架施工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运用,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外海深水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南通港洋口港区人工岛工程克服了施工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不仅刷新了国内人工筑岛纪录,而且形成了《人工岛岛堤建造的定位抛石方法》、《人工岛抛石堤岛壁内侧倒滤层的建造方法》、《人工岛钢板桩和软体排复合护底的建造方法》等6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我省沿海开发的水运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年间,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捷报频传。有2项工程获鲁班奖、8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7项工程获詹天佑奖,7项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13项工法列入省级工法。最近,苏通大桥的“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喜获2010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们之所以能够保证全省工程质量稳步走在全国前列,高速公路质量名列全国第一,安全形势始终保持全国稳定,除了“四个创新”,还因为做到了“五个坚持”。

坚持“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始终坚持“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事不做,不利于工程质量的规范不出,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人不用”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大力营造浓厚的质量氛围,为全省交通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江苏特有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一是坚持建设、监理单位一体化。“十一五”期间,我们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由各市交通局局长、副局长担任总监,各标段设监理组的总监负责制。事实证明,总监负责制在交通工程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初期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坚持专业化业主的管理办法。我们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持续充实发展的管理团队,成为江苏顺利实现跨江大桥、高速公路建设“世界领先、全国第一”目标的坚强后盾。江阴大桥中培养、吸纳的人才通过后续的大桥建设,都已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江苏省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局在成立之初调集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精英,成为保障我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全国领先的核心力量。

坚持建设市场的充分开放和公平竞争。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和设计单位,大力拓展建设市场空间,率先开放的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建设市场源源不断地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建设人才。经过江苏工程建设锻炼的优秀施工、监理队伍不仅基本满足了全省交通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也得到全国同行的充分认可,并使我省在当今工程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重头流转至中西部的新形势中承受住了人才外流的压力。

坚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坚持淘汰落后工艺和陈旧设备,积极试点推广新工艺、新材料,在工程建设中专门设臵机械费推进机械化施工。当前江苏交通工程施工机械化水平已完全与国际接轨,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

坚持发挥各级质监机构的政府职能。江苏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市级交通质监机构,起步早,发展快,成果高,目前已进展到第三阶段,县级质监机构蓬勃发展。三级质监体系的架构全国领先。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交通质监队伍的全体同志尽心尽责、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省交通质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应该准确分析和把握“十二五”期间全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交通运输建设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其间全省交通运输事业主要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大交通的格局将逐步推进和完善。二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处在大规模、大发展阶段,保持平均每年1000亿的建设总量。三是江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产出结构随之更新。“十二五”将迎来铁路的大发展时期,到2015年左右,临海高等级公路、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带动苏北客货运量、公路客运量的结构性调整。四是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将带动整个交通行业在低碳、低能耗生产等方面的产业革命。五是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动力,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重大革新。信息化是整个管理水平的提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工作,当前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交通行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寻求信息管理的突破。

全省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大发展形势要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应该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在质量监督的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全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回顾“十一五”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照“十二五”质量监督工作的形势、目标和要求,当前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的工作是:

1、质量安全的忧患意识不够强,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镇江港口站在经验交流中提出要防止质监工作成为“橡皮警察”,防范质监人员面临的渎职风险。虽然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要正视当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人手少、管理跨度大的问题,防止质监工作威慑不足,成为摆设。

2、全省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质监体系,全系统的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交通质监系统“一盘棋、一股绳、上下协调联动、工作目标一致”的氛围不浓,各级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各地质量数据上报工作缺乏主动性。各市的总结材料没有紧密围绕全省统一部署展开,呈现各自为政、中心涣散的状况。这样的局面是由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也有待寻找突破口解决。客观上,一直以来,省、市、县质监机构实行点对点的工作方式,项目之间缺少交叉联系。市级质监站的人、财、物不归省厅管辖,系统向心力不强。主观上,没有转制之前,各级质监机构存在利益纷争,缺少沟通。省、市的工作重心在实体工程的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上,未能腾出足够精力谋划整个系统的发展壮大,上级对下级指导、要求的连续性不够。现实条件上,市级质监站在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专业设施配备、经费落实上差距较大。

3、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有待夯实,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信息的互通和交流,工程项目、单体质量的动态状况都要通过数据汇报。当前全省还没有形成完全通畅的信息渠道,没有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系,对应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标准化体系及管理所需的信息化体系没有得到健全,不能同步把握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动态形势,工程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有限。

4、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从业能力和劳动者的技能有待提高。工程质量安全与一线工人的施工水平紧密关联,当前亟待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整体提升和推进工程建设一线的劳动者技能。只有推进劳务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工人持证上岗制,才能真正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才能根本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在省厅着手研究江苏交通建设劳务市场培育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苏州市质监站有关加快劳务分包市场的建设和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5、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2010年8月,冯正霖部长在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全国公路建设的质量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仍存在隐忧之处,特别是在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导致建设项目风险加大。从部质量监督总站的抽查情况看,2010年上半年高速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8%,安全生产事故总数同比下降28.8%,但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发生事故23起,死亡48人。血的教训面前,我们要做到质量安全警钟长鸣,也要正视我省交通工程建设主要存在的两大质量安全隐患:第一,我省工程建设中检测数据造假现象未能完全杜绝。第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盲点或死区,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放任问题的存在。

6、监理、检测行业的诚信体系仍需完善,考核标准尚待严格。监理、试验检测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不够透明,监理、检测人员不负责任、质量水平低、过程造价等问题依然存在。

7、工程定额造价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8、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督工作需要提速。

同志们,一步一个脚印是最终胜利的前提,只有不断查漏补缺、精益求精才能确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要科学谋划“十二五”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根据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五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六项重点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现代化;加快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深化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系统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坚持“四个发展”,把握“四项载体”,实现“四化要求”,达到“四零目标”,确保我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树立“四个理念”:树立依法理念。质量监督费取消后,质监机构应按照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坚持依法监督、依法行政。树立诚信理念。政府工作者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代表政府行为,无论是交通质监机构还是质监人员都要拥有诚信理念,维护诚信政府形象。树立服务理念。政府工作重在服务于民,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树立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态度和蔼的工作形象。树立信息理念。要加快完成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的总体水平。

坚持“四个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根据江苏交通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所处阶段,始终把安全发展、“平安工程”建设摆在工程管理的突出位臵。坚持优质发展,打造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全国领先的品牌工程是江苏一贯追求的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在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坚持低碳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创新发展,要深入研究探索设计、监理的衔接机制,强化工程监理、代建模式的融合,促进监理行业水平的提升,树立政府监督的权威性。

把握“四项载体”:全面实施“品牌工程”载体。探索创立“苏通杯”或“苏通优质工程奖”,作为工程建设争先创优的载体,作为“扬子杯”评选的基础,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助推器。

牢牢把握标准化施工载体。必须结合交通运输部现代工程管理理念的具体要求,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升我省的标准化施工水平,在主体工程、附属工程、文明施工的环境等诸方面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标准化道路。

以“平安工地”的建设为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把“每一个工程都是平安工程”作为终极追求目标。

以坚持不懈地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为载体。实施依法、依规分包,建立健全交通工程建设劳务市场,开展劳动者专业培训,严格资质、资信审核,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专业化分包路子。

实施“四化”要求:坚持程序化的管理,规范化的监督,信息化的提升,国际化的标准,与同时代管理标准接轨,实现国际先进的质量目标。

达到“四零目标”: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质量零缺陷、监督工作零盲点、廉政建设零腐败。

“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工程建设要确保实现以下质量安全具体目标: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项目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干线公路新(改、扩)建工程和地方重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航道、港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其他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杜绝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四、扎实推进2011年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一要继续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特别是市交通局要继续高度重和支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推动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体制机制的建设,在人员配备、经费落实上给予倾斜和支持,确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适应新时期交通大发展、工程建设大变化的需求。要进一步加强省、市、县质监机构的上下联动和市站之间的横向互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加强研究、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江苏交通质监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以优质工程评选为载体,严格把关交通工程质保体系建设、过程管理规定、交(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突出工程质量的理论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工程质量水平。要以“品牌战略”为主线,全力打造交通建设精品优质工程,树立交通质监系统形象。在质量监督过程中,要加大从业单位质量行为和现场实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以项目法人为主要对象,坚持工程实体、项目管理责任主体行为并重管理。积极探索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监管工作,拓展质量监督的外延,从设计源头抓好质量管理,保证施工的有效周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认真探索地方铁路、民航机场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

三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平安工程”的建设活动。通过抓典型工程推动面上工作,把临海高等级公路作为“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的载体,试点推行标准化施工,切实推动“十二五”江苏品牌战略工程建设。各市质监站要按照“平安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和优质工程评选的要求,汇报材料目标明确,中心统一。

要强化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切实落实工程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各个环节、各个条块的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严格执行“一岗双责”,推动工程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管理格局的形成,继续深入推进“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保持公路水运建设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督导各项目严格遵守规范,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措施,细化施工环节控制,严格工序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严把人员、设备、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工序关,现场管理关和检测验收关,加强技术创新研究,狠抓薄弱环节和细部质量,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标准化、专业化,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四是加强安全监督。督导各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巩固去年“示范创建年”工作成果,进一步抓好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长效体制机制和安全应急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一岗双责”,确保安全生产人员、资金、措施、效果“四到位”,保持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

四要加快全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衡量管理工作是否走在时代前列的考量指标,是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综合体现。全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要针对工作对象形成单元划分,建立健全数据库并逐步开发管理软件。要探索推进工程建设过程、安全生产动态的信息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数据统计制度,研究优化质量状况统计指标,通过科学分析,把握工程质量发展态势,指导质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标准体系和评价规则,实现信用管理信息化,将信用结果与市场准入和招投标直接挂钩。

五要按照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强力推进工程标准化施工。按照交通运输部即将下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公路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工程内涵的理解、内容的解读,加快转变工程建设发展方式,规范建设市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

六要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项技能,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工程质量优良、安全形势稳定”为最终目标,着力提升“三个关键人”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一个资源充足、管理规范的全省交通工程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为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共同财产分割协议下一篇:准备期末考试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