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2024-08-07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通用6篇)

篇1: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鞍山市、海城市及海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建制镇、台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台安县行政区域内其它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其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城市规划工作在鞍山市(以下简称市)、县(含海城市,下同)、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

市规划管理局是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管理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七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监察制度。城市规划监察人员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规划监察。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有权对城市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和总体规划批准机关报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十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本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五)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合理扩大城市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七)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市区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含独立工矿区规划,下同)。

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分区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相应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专业规划,在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二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城市规划地区地形、地貌、地物、地质的测绘图纸、勘察资料和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

各有关单位应当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资料。

编制城市规划,应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论证。

第十三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属于城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城市规划编制任务,其费用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各种规划,其费用由委托单位支付。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市城市总体规划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海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批。台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建制镇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人民政府在向上级报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分区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市区中心地域、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区、技术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区、科研教育区、五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以及市人民政府指定地区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地区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城市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建制镇、台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其行政区域内其它建制镇的详细规划审批权限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单独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须经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用地规模、用地功能、道路系统、工程设施配置等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调整,由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

(一)城市性质中首位职能变更的;

(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有较大变更的;

(三)城市市区主要对外交通枢纽改变位置或重大工业项目布局调整,造成城市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

(四)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变更的。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七条城市规划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八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依据城市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十九条城市新区开发应具备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并应避开地下矿藏、文物古迹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宜修建的地区。

第二十条城市新开发居住区应当安排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地段,适当配置无危害劳动场所。

城市居住区相邻地段的土地利用不得妨碍居住区的安全、卫生与安宁。

第二十一条新建铁路编组站、铁路货运干线、过境公路、机场和重要军事设施等,应避开市区。

第二十二条城市管线综合改造和建设集中供热工程时,建设单位和有关单位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

第二十三条城市旧区改建应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改善生活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环境。重点改建危房区及设施简陋、交通阻塞、污染严重地区,限制零星分散插建。

第二十四条城市旧区改建应当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综合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和市容景观。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各项建设不得危害居住区环境。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持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审核:

(一)认定建设用地定点申请;

(二)征询并协调有关部门意见;

(三)核定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

(四)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五)审查建设用地总平面布置;

(六)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用地位置、界限和性质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第三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拟定方案。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在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前,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挖取砂石、土方及围填水面、设置废渣、垃圾堆放场等改变地形地貌活动,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在有关部门批准前,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二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临时建设使用土地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其它手续。

临时建设使用土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必须重新办理手续。

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涵、管线或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建设项目的计划文件及有关图纸、资料,向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十四条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按下列程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认定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

(二)征询和协调有关部门的意见;

(三)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发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单》;

(四)审查初步设计方案;

(五)审查施工图。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按规定缴纳规划管理费。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开工前各项批准手续。

第三十五条下列建设工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占用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河道、风景名胜区、公共体育场或其它重要公共设施用地的;

(二)压占地下管线、堤岸、防洪沟渠、地下文物古迹的;

(三)在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的或水源保护区内影响水源保护的;

(四)危及相邻建筑物、军事设施及地下人防工程安全的;

(五)影响航空飞行安全或重要无线电通道的;

(六)损害重点文物建筑、代表城市风貌的街区及主要街道景观的;

(七)违反规定,影响周围建筑物采光、通风、消防的。

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内容进行建设。

建设单位或个人如需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时,必须经原发证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七条对未取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单》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得予以设计;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施工单位不得予以施工。

第三十八条建设工程开工时,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单位放线,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准动工。

敷设地下管线,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准回填土。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验线申请后,须在三日内到现场验线。

第三十九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加城市规划区内重要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凡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注明“验收”字样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须在接到验收申请七日内进行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后六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竣工档案资料。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向城市建设档案馆交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对注有“验收”字样的建设工程,还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交规划验收保证金。

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经审查合格后,退还全部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

建设工程竣工经规划验收合格后,退还全部竣工验收保证金。

第四十一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须向市、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其它手续。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

第四十二条旧堡区行政区域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和各项临时建设,在主要干道中心线两侧各70米以内的,由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市城市规划行政[1][2]下一页

篇2: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00725

【实施日期】 19900725

1990年6月29日大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0年7月25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章名】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进行城市 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大连市行政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 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情和市情,依据国民经济、社会发 展计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并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沿海水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城市风 貌,体现沿海城市特点,坚持科学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大连 市中心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 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必须纳入城市所在地国民经济、社会发

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大连市及县(市)、区规划局是同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章名】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规定的原则,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使 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 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七条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大连市 及瓦房店市可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分区规划。

大连市及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应包括市或县(市)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第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分别由市及县(市)和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编制;市、各县(市)和镇的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及县(市)和镇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编制。

旅顺口区、金州区的详细规划,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委托各该区人民政 府负责组织编制。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

第九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一)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 批;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大连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镇的总体规划,由 大连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各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 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二)城市分区规划,分别由大连市及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城市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及县(市)、镇人民政府审批;旅顺 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详细规划,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审批。编 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须经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分别由市及县(市)、旅顺口区、金州

区和镇人民政府公布。

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局部调整时,应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 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一条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城市规划档案管理 制度,及时收集、整理有关城市规划建设文件、图纸及各种资料,准确掌 握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服务。

【章名】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二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各项建 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 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

第十三条 城市新区开发应具备相应的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 建设条件,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四条 新建铁路编组站、铁路货运干线、过境公路、机场和重要 军事设施等要避开市区。

港口建设要兼顾城市岸线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城市生活岸线用地。

第十五条 城市旧区改建应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 步改善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改善居 住、交通条件和加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重 点改建集中成片的房屋质量低劣、设施简陋、交通不畅、环境污染严重的 地区。

第十六条 城市旧区改建应同改善工业布局和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调整用地结构,迁出并治理好难以治理的有污染的项目。

第十七条 城市旧区改建必须对划定的保护区和有历史、文化、科学 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加强维护修缮,保持原有的建筑造型和格调,逐步 完善配套设施。

【章名】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需要编报设计任务书的建设工程项目,须凭项目建议书和其他文件,向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办理建设用地手续,依照下列程序:

(一)建设单位和个人,须持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建设计划、可行 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地形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国家规定的用地标 准,确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提出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

(三)建设单位和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应在六个月 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未办理用地手续的,不得占地施工。

第二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 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责令退回。

第二十一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临时用地的单位和个人,须持有关部 门的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禁止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临时用地不得擅自变更其用地性质 和界限。如需变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逾期未使用土地的,由城市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用地单位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 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 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 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挖取砂石、土方等活动,须经有关主管 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在城市规划区内围 填沿海水域和充填谷壑,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章名】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

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按下列程序办理手续:

(一)建设单位和个人应持年度建设计划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 许可证》、用地批准文件和详细规划设计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 出建设申请。

各单位、驻连部队在院区内和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的,办理申请时 应附经批准的院区规划。

(二)建设单位和个人应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和报送设计方案,经审查同意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四)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开工前应委托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的勘测单位到施工现场放线,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超过六个月不施工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行失效。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和其他设施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在使用期限内城市建设需要时应无条件拆除。

第二十九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 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检 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条 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建筑物外形和色调。

第三十一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规划要求对城市规划区 内重要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在 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章名】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条例,在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及县(市)、区人 民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视情节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无偿拆除或没收新建的建筑 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或违反规定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责令限 期无偿拆除或没收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 取改正措施的,责令补办手续、限期改正,并处违章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 下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未按规定报送有关竣工验收文件资料的,责令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对直接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各处二百元 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 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 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 院起诉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章名】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大连市人民政府可依照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篇3: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交流日益密切, 如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和价值观的全球流动, 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这种文化的刺激在国内城市规划建设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导致我国多数城市盲目的全盘西化, 拆除大量的传统民居和历史建筑的地域文化遗产, 使得我们城市独有的特色消失。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文化, 而且在今天的传播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基础, 失去了地域文化, 城市已经失去了特色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见, 城市的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是城市的记忆, 是城市的体现, 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不可替代的, 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要保留城市特色, 发扬地域文化, 就要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 只有这样将城市文化遗产管理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中, 实现城市遗产和现代规划和谐共存, 才能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现象发生。

1 文化遗产的价值

展示城市的美在于城市独有的特性, 文化是特性的基础。所谓的特性就是城市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个性。城市特色的内涵, 它是指一个城市和其他城市在内在和表面都明显不同的个性。没有特色, 趋于同化是目前多数城市的危机所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焦点。它可以显示出独特的城市民俗, 传统文化, 和城市的特性。它是超越国界和种族, 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 把对维护城市的历史, 文化遗产的保护, 不仅已成为共识, 更上升为法律。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 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 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现在去看涅瓦大街, 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 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像;德国也有相似的法律要求, 凡近一个世纪或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回头看我们的一些城市和地区, 相比之下,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远远不够。

文化被称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动力”, 它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发展, 也有多方面资源的作用, 在城市的形象宣传, 历史和文化教育, 乡土情结的维系, 文化认同, 生态环境建设, 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事实上, 文化遗产的保护业务绝对不是一个负担, 是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切入口, 利在当代, 润及后世。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 由文化遗产相关的行业带动的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2 城市文化遗产纳入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

遗产是指从历史, 美学, 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价值的人类工程学或人类与自然联合工程和考古地址等内容, 是人类活动的遗迹, 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并流传到现在, 是古老的国家和民族的遗产, 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需要特别的立法保护的对象。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 城市规划区内的历史古迹和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在风格上不是特别统一, 因而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就不可避免的会对遗址及遗址赖以存在的历史、人文环境有负面影响。如何促进两者相辅相成, 和谐是每个城市规划者需要探索的关键。

2.1 良好的古城风貌保护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硬件

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城市,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 无一不是特别看重对历史传统的保护, 保护并不是一个“保守”和“落后”, 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对自己的历史一种肯定的行为, 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文明的具体的体现。现代化建设的城市没有建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难以可持续发展。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帕金森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一个大的危机, 我们的城市是一样的”。一个城市的特点通过现代高层建筑是难以反映的, 而是通过城市从诞生之日起的时间和沉淀的洗礼后, 通过悠久的历史演变为我们宝贵的遗产以此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古城风貌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难得的无价之宝, 它的社会价值不仅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 而应该是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 它的价值越得到体现。

2.2 城市现代化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历史风貌的保护

现代城市是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和舒适性, 主要体现在城市功能的现代化, 基础设施现代化, 城市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等。

历史街区的保护也需要历史建筑的振兴的功能, 使其适应现代的使用要求;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设的同时, 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也需要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城市不断发展, 保护才会更有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保障资金和技术支持, 文化素质的提高, 才会对城市的历史环境改善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要求。总之, 现代的发展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从而促进更好的保护工作。

2.3 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文化遗产和所映射的历史文化

今天的城市是一个长期的沉积形成的历史, 是一个传统的变迁和创新的过程。城市的现状是一个悠久历史的一个方面, 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破坏或拆除原有的固化的文化遗迹和它们所包含的地域文化环境特征, 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如意大利的米兰, 法国的巴黎等, 他们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充分结合现代文明与古老的文明, 最终使它成为一个世界模型, 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 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 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生存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1)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可借助于制定、实施城市规划相得益彰.城市发展的现代文明和文化传承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它们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需要设计者在事前统筹的安排, 实施过程中及时修正并且完成后不断地加强保护。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非常好的满足这个要求, 是对城市空间与实体的发展预测。规划不仅意味着所指的对象, 当然, 规划的范围不仅仅只有城市的物质形态, 如涉及产业区域布局, 城市地区建筑物的整体布局, 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设置, 在城市建设工程的布置等, 还涉及到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通过城市规划, 将一座城市传承的人类文明史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

3 结束语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由特有的文化形成, 与该市的商业和文化活动紧密相连, 它的特有性成为城市吸引外国投资和旅游进行其他的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国际上发展中国家重视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评估、申遗等手段, 使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的对历史文化进行建设和保护。城市也因此成为一个文化遗产有名的城市, 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了经济和文化更好地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遗产管理的概念, 提出了城市文化遗产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并且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城市建设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逐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遗留反映的是不同时间的独有地域文化。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历史遗留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管理,城市规划,管理路径

参考文献

[1]陈蔚, 胡斌;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以“互补方法论”的观点[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 (05) .

[2]周俭, 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城市规划管理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

一、动态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我国实行“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制度,即项目建设应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然而一个建设项目在其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属性的变化,例如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位置和界限的变更,建设工程的扩建、改建、翻建及道路改造,项目产权变更等等。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断变更原有规划审批的结果,而从项目的成套性出发,在对规划管理审批档案(以下简称审批档案)的管理中,就要始终保持动态跟踪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审批档案内容的完整、准确。因此,动态管理是审批档案管理的基本方式。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指为保证审批档案内容始终与其记录的规划审批业务的一致性,档案内容应根据其记录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其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档案内容不断变化的要求,随时反映规划审批管理的最新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

二、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实现

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1、实体完全撤并卷方式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所谓“实体撤并卷”是撤卷与并卷的统称。在传统的档案整理原则指导下,审批档案以建设项目为保管单位进行立卷。“撤”指当原有审批结果被撤销时,将内容已被废止的档案从原案卷中撤出,进行单独保管或定期销毁;“并卷”指当不改变原有审批结果时,原档案内容及顺序不变,只是将新形成的反映变更内容的档案插入相应案卷。

实体完全撤并卷是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原始方式,即项目规划审批结果的所有变更都是通过档案实体排列方式的变化来完成的。其特点是项目成套和符合经办人员的利用习惯。规划审批的经办人员在受理一个项目的变更申请时,必须调阅该项目以往的审批结果。档案实体的撤并卷方式正好将项目全部档案集中,在提供利用上信息完整的优势非常明显。

但是,实体完全撤并卷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档案实体整编工作量大。不仅档案实体有频繁的“撤”、“并卷”操作,当原有案卷内容改变后,与之相关的各种登记、目录、备考等信息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二是难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档案实体的撤并卷是以许可证为核心进行的,而如果一个项目的变更未通过许可,其文件材料的归属就成为了问题。这部分未通过许可的文件被称为过程资料,习惯上由经办人负责保存,因此遗失比较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方式已逐步被淘汰。

2、“半撤并卷”方式

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规划审批业务量越来越大,规划审批变更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档案部门为了缓解频繁的“撤并卷”压力,在计算机辅助管理条件下,对前一时期实体完全撤并卷的方式进行了改良,根据是否有行政许可结果的变更(即是否核发新的许可证)来区分是否进行并卷。如果项目或土地情况的变更经过行政审批颁发了新证书,过程完整,则新产生的文件单独立卷,不进行前期有关文件实体的并卷,只在原有证书上作注销标记,同时利用计算机建立新旧案卷间的信息关联;如果审批结果未获通过,即未核发新的许可证,则办理过程中新形成的各种函复、复函文件还必须与原项目的档案案卷进行并卷保管。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也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案卷,但在项目内保持了许可证的相对独立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档案实体的相对稳定,同时又减少了档案整编的工作量,也基本能满足现实的利用需求。与完全撤并卷不同的是,这一方式的实施需要依赖计算机辅助管理。

3、按规划审批阶段管理方式

按规划审批阶段管理(以下简称阶段管理)方式,是2000年以后普遍采用的一种动态管理方式。它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不再以档案实体的变动来反映一个项目规划审批的历史变更,而是完全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一个项目全部规划审批信息的动态关联。

阶段管理方式的特点是:1)简化整编工作。按照这种管理方式,档案部门无需再进行组卷和档案文件的撤并卷操作,实体管理稳定,避免了卷内文件目录等各种档案登记内容的频繁变更和调整。2)档案完整性得以保证。按阶段管理后,由于不再需要以许可证为核心进行案卷的组织,从源头上解决了过程资料的问题。

当然,阶段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档案实体利用过程比较麻烦,需要在几个阶段文件中分别调取。如果实体档案利用率居高不下的话,将增加档案部门的工作压力。二是项目之间的信息关联完全靠计算机实现,一旦出现数据错误或实体排列错误,死档将难以避免。三是库房压力明显增加。按阶段管理方式将各阶段内的文件按时间流水排列,各阶段档案又不能摆放在一起,必须预留保管空间,增大了档案库房的压力。

三、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撤并卷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无论是半撤并卷方式还是阶段管理方式,动态管理的实现都仅局限于档案管理环节,缺乏过程控制是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控制档案完整、准确的措施

当前,审批档案的管理普遍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形成并移交档案,由城建档案馆负责保管和提供服务的。这种形成、管理与利用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显示档案部门的工作是以被动接收档案为开端的,缺乏对文件形成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也就导致了档案质量缺乏保障。

2、档案管理基础数据的重复采集

目前,审批档案管理系统存储与检索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依然是由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以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不能有效利用规划审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由于著录数据错误而导致档案无法利用的风险。

3、审批档案分散管理,难以实现规划审批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当前,各地审批档案的搜集范围基本局限在规划审批业务环节,但实际上在规划编制、公文流转和行政审批环节中还有一部分文件和规划审批业务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规划审批的依据性文件。由于档案类别的划分问题,这部分以公文形式存在的文件被作为机关的文书档案或其他类别的档案,与审批档案实行分别管理,而且没有与相关项目审批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一个项目完整的历史联系被人为地割裂。这种分散管理导致经办人在经办案件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来源查询信息,难以得到“一站式”的高效服务。

四、深化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思考

解决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动态管理要从前端控制和过程控制入手,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1、实行前端控制,确保审批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如前所述,审批档案形成与管理和提供利用相分离的体制是难以有效保证档案完整、准确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档案部门整编工作中大量重复劳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前端控制,如制定科学的归档制度,统一数据格式,将档案管理的要求纳入规划审批业务系统,在文件形成的同时采集档案管理所需数据等。实际上,这些前端控制措施的实行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档案部门应努力沟通,尽早落实,这样才能使审批档案这种重要的政府信息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对结果的控制延伸到对过程的控制。

目前,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大都是在档案管理环节实现的,即在城建档案馆的检索系统,通过数据库方式实现项目信息的关联,以此提供利用服务。这种方式是造成档案数据错误和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大多数工程项目在申请立项时首先都要进入收件窗口。如果在窗口收件过程中自动生成条形码,并对其信息归属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既能准确揭示档案内容的历史联系,又有助于对项目审批过程的动态跟踪。但是在项目审批环节利用条形码建立的项目信息需包括:1)着眼于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揭示项目不同规划审批过程的信息;2)反映项目内容交叉或包含、撤销等关系的信息,如工程分期建设、地上和地下建设、建设主体加层、建设主体变更等相关信息;3)与其他类别相关档案信息的关联信息。在完整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审批档案信息关联的过程中,将分散在办文和公文管理中的审批档案信息包含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完整地实现全部审批档案的完整揭示和便捷利用。

*该文是北京市档案科技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08-02。

篇5: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正)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鞍山市、海城市及海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建制镇,台安县、岫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台安县、岫岩县行政区域内其它建制镇。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城市规划工作在鞍山市(以下简称市)、县(含海城市,下同)、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工作。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七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监察制度。城市规划监察人员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规划监察。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有权对城市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和总体规划批准机关报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十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城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本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五)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合理扩大城市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七)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市区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含独立工矿区规划,下同)。

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分区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相应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专业规划,在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二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城市规划地区地形、地貌、地物、地质的测绘图纸、勘察资料和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

各有关单位应当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资料。

编制城市规划,应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论证。

第十三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属于城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城市规划编制任务,其费用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各种规划,其费用由委托单位支付。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市城市总体规划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海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由鞍山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批。台安县、岫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在向上级报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分区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城市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市区中心地域、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区、技术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区、科研教育区、五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以及市人民政府指定地区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地区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城市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建制镇由海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台安县、岫岩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其行政区域内其它建制镇的详细规划审批权限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单独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须经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用地规模、用地功能、道路系统、工程设施配置等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调整,由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

(一)城市性质中首位职能变更的;

(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有较大变更的;

(三)城市市区主要对外交通枢纽改变位置或重大工业项目布局调整,造成城市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

(四)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变更的。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七条城市规划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八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依据城市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十九条城市新区开发应具备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并应避开地下矿藏、文物古迹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宜修建的地区。

第二十条城市新开发居住区应当安排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地段,适当配置无危害劳动场所。

城市居住区相邻地段的土地利用不得妨碍居住区的安全、卫生与安宁。

第二十一条新建铁路编组站、铁路货运干线、过境公路、机场和重要军事设施等,应避开市区。

第二十二条城市管线综合改造和建设集中供热工程时,建设单位和有关单位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

第二十三条城市旧区改建应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改善生活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环境。重点改建危房区及设施简陋、交通阻塞、污染严重地区,限制零星分散插建。

第二十四条城市旧区改建应当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综合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和市容景观。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各项建设不得危害居住区环境。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持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审核:

(一)认定建设用地定点申请;

(二)征询并协调有关部门意见;

(三)核定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

(四)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五)审查建设用地总平面布置;

(六)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用地位置、界限和性质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第三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拟定方案。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在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前,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挖取砂石、土方及围填水面、设置废渣、垃圾堆放场等改变地形地貌活动,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在有关部门批准前,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二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临时建设使用土地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其它手续。

临时建设使用土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必须重新办理手续。

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涵、管线或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建设项目的计划文件及有关图纸、资料,向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按下列程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认定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

(二)征询和协调有关部门的意见;

(三)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发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单》;

(四)审查初步设计方案;

(五)审查施工图。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按规定缴纳规划管理费。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开工前各项批准手续。

第三十五条下列建设工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占用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河道、风景名胜区、公共体育场或其它重要公共设施用地的;

(二)压占地下管线、堤岸、防洪沟渠、地下文物古迹的;

(三)在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的或水源保护区内影响水源保护的;

(四)危及相邻建筑物、军事设施及地下人防工程安全的;

(五)影响航空飞行安全或重要无线电通道的;

(六)损害重点文物建筑、代表城市风貌的街区及主要街道景观的;

(七)违反规定,影响周围建筑物采光、通风、消防的。

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内容进行建设。

建设单位或个人如需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时,必须经原发证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七条对未取得《规划设计条件通知单》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得予以设计;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施工单位不得予以施工。

第三十八条建设工程开工时,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单位放线,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准动工。

敷设地下管线,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准回填土。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验线申请后,须在三日内到现场验线。第三十九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加城市规划区内重要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凡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注明“验收”字样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须在接到验收申请七日内进行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后六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竣工档案资料。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向城市建设档案馆交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对注有“验收”字样的建设工程,还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交规划验收保证金。

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经审查合格后,退还全部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

建设工程竣工经规划验收合格后,退还全部竣工验收保证金。

第四十一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须向市、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其它手续。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

第四十二条千山区行政区域内的私人住宅建设和各项临时建设,在主要干道中心线两侧各70米以内的,由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其它地区的,由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十三条在鞍钢中心厂区内和齐大山、东鞍山、眼前山、大孤山矿集中生产区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工程,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鞍山钢铁公司按本条例有关规定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述地区的边缘地带涉及城市环境、居民生活、交通景观的建设工程须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篇6: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细则。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市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具体行使下列职责:

(一)负责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管理。

(二)负责市域范围内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名城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和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

(三)负责市域内省级以上公路、铁路、水利工程、35KV以上高压输配电工程以及列入市以上审批计划的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市域内与主城区联网的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四)负责审查县级市总体规划纲要并转报审批机关,审批县、矿区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纲要。

(五)法律授予的其他权力。

第四条规划分局是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对辖区内建设工程实施规划监督检查。县(市)、矿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但本细则第三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坚持科学、适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或者修订。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采取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方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订完成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分区规划编制或调整、修订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和公众的意见,编制或修订完成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城市重要区域、重要地段、重大项目

规划编制前应编制城市设计,其详细规划的编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经专家评审确定。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取得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准确的基础资料。勘查、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应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九条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供电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供热工程规划、环卫设施规划等应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共同编制。环境保护规划、防洪规划、防震减灾规划、人防规划、风景名胜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第十条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在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须报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第三章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制定建设用地统征计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和旧区拆迁改造计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报请建设项目核准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第十二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以下材料

1、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和建设用地选址申请表;

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简介;

3、有效的批准文件及必需的前置审批意见;

4、建设项目选址方案;

5、用地范围地形图;

6、其他必要图件。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大型重点项目及特殊区域建设项目选址,应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方案比选,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三)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限为3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建设项目立项手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天内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未办理建设项目立项手续又未申请延期的以及延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动失效。第十三条严格限制以下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

(一)在洪水淹没区及灾害性、不良地质区选址项目。

(二)在城市水源保护区内可能污染水环境的项目。

(三)在城市隔离空间内进行的经营性开发项目。

(四)在规划绿线、红线、蓝线、紫线、黄线内与该类用地性质无关的选址项目。

(五)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禁建项目。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新征建设用地选址:

(一)有闲置地可利用的;

(二)通过改造可满足用地需要的;

(三)国家或省、市限制的重复建设项目或扩建项目;

(四)不符合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规定的。

第十五条鼓励现有村庄根据城市规划实行迁村并点,集中建设;限制新建村民住宅大量占用耕地;旧村改造应结合城市功能更新和环境改善,逐步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绿地、广场和公共设施用地。

第十六条独立选址的项目应具备水源、交通、市政、用地等建设条件。第十七条工业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根据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城区内现有污染严重、耗水量大、附加值低的工业项目应限制扩建并逐步搬迁。市、区级工业项目应安排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各城市组团、工业园区应根据产业定位合理选择工业项目,逐步形成产业特色。乡(镇)工业项目应集中安排在规划工业小区。

第十八条旧城区内的批发市场,应根据城市规划逐步升级改造;新建大型专业市场或物流园区选址应在主城区边缘或外围城市组团。

第十九条高等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搬迁应符合城市规划,原址用地应服从城市规划调整,优先预留公益设施用地。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征收、征用、占用、划拨、出让、转让土地或需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定点或申请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建设项目申请及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 ②有效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③用地范围地形图;

④土地权属证明、土地征用或合作开发协议、公开出让土地的出让合同; ⑤涉及环保、水利、消防、卫生防疫等公共安全或者涉及空域、通讯、文物、教育等设施保护以及涉及经营性土地、经济适用住房、职工集资建房、成品油经营许可等特殊政策的,需出具主管部门的意见书。⑥其他必要图件。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或下达建设用地定线通知书。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技术论证。

3、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有效期为3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当在期满前20日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项目规

划设计条件的延期期限不超过3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自行失效。

(二)申请批复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②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成果或规划总平面图;

③涉及环保、水利、消防、卫生防疫、空域、通讯、文物、教育等的,附有关部门意见;高层建筑附日照分析结果;大型项目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涉及他人利益的,附利害关系人意见;公示项目附公示、公证意见书; ④会议纪要或专家评审意见; ⑤其他必要图件;

2、特殊地段及大型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评审(建设单位须提供2个以上规划方案);住宅、加油站等涉及他人利益或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规划方案须进行公示。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材料齐备、程序完整、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批复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同时下达建设用地定线通知书。

4、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批复有效期为2年。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单体审批手续。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延期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总平面图批复的延期期限不超过2年。逾期未办理又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后未获批准的,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批复自行失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调整规划或安排其他建设项目。

(三)申请核发建设用地拆迁规划许可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经批复的总平面图复印件; ②用地范围地形图;

③涉及回迁安置的需附回迁安置方案或被拆迁人意见;

④其他必要图件;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报建材料齐备、符合程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字)。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字)有效期限为6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该在有效期内向拆迁管理部门申请拆迁,并反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字)的延期期限不超过6个月。逾期6个月未反馈拆迁部门的书面意见又未申请延期以及延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字)自动失效。

(四)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定线测量成果表; ②用地界线图; ③拆迁清场验收证明;

④拆迁红线图及拆迁许可证复印件; ⑤其他必要图件;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报建材料齐备、测量数据准确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该在有效期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并反馈土地管理部门受理的书面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延期期限不超过6个月。逾期6个月未反馈土地部门受理意见又未申请延期以及延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二十二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得出让土地。公开出让土地,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或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地块界线图。协议出让土地,须符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的要求,土地出让合同必须附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

第二十三条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当抄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因建设工程施工堆料、安全防护等需要临时用地的,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按第二十一条

(三)款程序办理。临时用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需延期使用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临时用地延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用地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收回时,临时用地单位必须停止使用,并自行清理场地,恢复原貌。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需预留发展用地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预留期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六条已建成或者规划的绿地、广场、运动场、影剧院、停车场以及其他公共空间或公共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范围,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插建建设项目。

第二十七条建设项目用地性质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无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执行。确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或附表一的规定。在规定要求外为社会提供开放空间或增加公益设施的,可给予适当容积率奖励。

第二十九条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按以下规定执行:旧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新城区不得低于30%;公园、风景旅游区绿地率(含水面)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70%;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0%。市政、公益设施项目绿地率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经专家论证后可采取立体绿化方式弥补;因放射、环保、通讯、卫生等特殊要求需设置防护隔离带的,防护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征用。第三十条住宅建设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公建设施用地面积依据详细规划按比例分摊。严格控制住宅插建,确需建设的,按每住宅单元0.3-0.5亩代征(拆)公建地,同期配套有困难的,必须缴纳代征(拆)费用。第三十一条旧区改造项目的拆迁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的建筑间距以及代征拆道路、绿化和公建配套范围等综合确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应按附表二的规定配建停车场(库),且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停车场(库)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和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发改委核准、备案或批准文件; ②土地使用权属法定文件;

③地形图(1:1000或1:500)并标出土地使用权界限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和新建及原有建筑位置关系及地下管线; ④房屋权属证明(翻建、扩建时); ⑤拟建地域规划总平面图及电子图

⑥凡涉及环保、消防、卫生防疫、空域、通讯、文物、市政等方面的,出具主管部门的意见书。涉及相邻单位(或住户)的协商意见(签字、盖章)。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材料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的有效期为3个月,建设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自行失效,建设单位应当重新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二)申请审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1、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必须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并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上阶段报批的资料; ②建设工程设计要求;

③日影分析成果; ④公示资料; ⑤会议纪要; ⑥相关协议合同; ⑦有关承诺及证明材料;

⑧拟报方案图(重要建设项目及高层建筑报2个以上方案并附模型或透视图及电子图);

⑨有关事项及说明。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4、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有效期为6个月,建设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自行失效。

(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方案审查报批阶段的资料 ②建设工程审批表

③建筑施工图{应包括平、立、剖、基础(平、剖)、人防工程、地下储藏室等施工图纸}2套及电子图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6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

3、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之日起的6个月内,应当开工建设。确需延迟开工日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延期期限不得超过

3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可由原发证部门公告失效。第三十五条禁止下列建设行为:

(一)在规划道路红线或绿线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

(二)在城市广场或道路红线内,插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

(三)在规划及现有的高压供电走廊控制范围内,建设影响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压占地下管线建设影响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五)遮挡城市空中微波通道、传输通道的建筑物、构筑物;

(六)在城市绿地或河道保护范围内建设与绿化、河道工程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七)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建设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

第三十六条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同步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居住区内公共建筑使用性质、缩减建筑面积。住宅楼房应建设半地下仓储室。

第三十七条城市道路两侧公共建筑应同时完成室外环境设计和夜景灯光照明设计,并与主体建筑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道路两侧围墙应以绿篱或空透围墙为主;确需建设实体墙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

第三十八条铁路管理部门应按照城市规划建设与铁路客、货运输站场配套的各类辅助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设置相应的交通广场和停车场。

第三十九条建筑间距应符合《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附件1)的有关规定。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1.55倍的间距系数确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计算机日照分析结果确定,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其中旧城区新建项目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1小时。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非居住建筑间距按照视距卫生、消防、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综合确定。

第四十条热交换站、煤气调压站、独立公厕、垃圾站与四周居住建筑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0米。

第四十一条建筑物退让红线、绿线、蓝线和地界应符合《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附件一)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与农田毗邻的围墙,应自北侧地界后退1.5米,自东、南、西侧地界后退1米。

第四十三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及建筑间距在用地特别局促的地段,在保证日照、消防等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相邻单位协议确定。

第四十四条山区城镇建筑物的建筑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限确定。

第四十五条建筑物室外地面绝对标高,应符合所在区域详细规划的要求;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设计规范推算确定。第四十六条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应采用简易结构或组装构件,一般不高于二层。第四十七条实行整体设计、分期建设的建设工程,应具备整体建筑设计说明和分期施工措施图纸。

第四十八条建设单位扩建或改建建筑物,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对原建筑结构的安全鉴定书和新旧建筑形式、立面协调设计图纸。

第四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计单位越级承接的建筑设计文件无效。

第五十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确需变更建筑物位置、立面、面积、层数、高度或平面使用功能等涉及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建设前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他局部修改,应在报送建设工程竣工图时备案。第五十一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按城市规划建成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建设单位应持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并附原设计单位意见,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五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须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并持宅基地使用证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新开发的村民住宅区,应由乡(镇)政府统一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经验收合格后,方予办理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和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第五十三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设置规划公示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妨碍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施工。

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十四条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桥涵、隧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轨道交通、停车场、广场、公交站(场)和机动车出入口等交通工程,人防工程,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各类管线:给水、再生水、人工河渠、排水、燃气、供热、电力、电讯、有线电视及配套设施工程,城市道路红线内的交通管理设施、夜景照明、广告牌匾等,因进行各项建设工程需配套建设的临时市政设施的,均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五条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申请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建设工程项目申请;

②专业管线主管单位拟实施的方案图或意见; 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④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总平面图; ⑤管线综合图;

⑥凡占用未征土地或其他单位土地的出具土地权属单位意见;涉及相邻单位(或住户)的出具相邻单位(或住户)意见;

⑦凡申请办理水、电、气、暖等配套手续的建设项目或建筑物,需提供该项目或建筑物的合法证明;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发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有效期为3个月,建设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规划设计方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自行失效,建设单位应当重新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

(二)设计图纸审批

1、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必须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并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上阶段申报资料及市政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表; ②法人委托书复印件; ③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一套;

④建设单位申请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之前须向城市规划行政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现状地下管线资料。⑤有关协议、承诺及证明材料; ⑥特殊地段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⑦有关部门对施工设计图的审核意见;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图审查意见。

4、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图审查意见的有效期为6个月,建设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图审查意见的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图审查意见自行失效。

(三)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1、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上阶段申报资料及工程设计图规划审查意见; ②工程设计4号图纸三套,设计电子图一套;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图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申请文件齐备,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在6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

3、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之日起的6个月内,应当开工建设。确需延迟开工日期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期满前20日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延期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由原发证部门公告失效。

(四)市政工程定线、验线测量管理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均需办理市政工程定线测量、槽线测量、规划竣工验收手续。

第五十六条 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下工程建设预备计划。

第五十七条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路网走向、路幅宽度、坐标、标高进行建设。

第五十八条需要利用街道、城市广场作为临时停车场地,须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十九条快速路两侧不应开设机动车出入口,主干路中央隔离带不宜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确需开设的,应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次干路上机动车开口距主干路交口红线交点应不小于70米;支路上机动车开口宜远离交叉口。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通向城市道路设置时,坡道起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宜小于7米,不得利用城市道路组织内部交通。

第六十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第六十一条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新建、改建各类交通附属设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施工前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规划手续。

第六十二条城市道路绿化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行车净空、人行要求,施工前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规划手续。并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位置栽植,已有绿化不得随意取消。

第六十三条在高压走廊控制范围内进行绿化,应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第六十四条主城区城市道路及广场内原则不得新设架空线路,确需架空建设的,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已有的架空线路,应逐步改建埋入地下。第六十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建筑配套市政工程,应作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第六十六条各类市政管线工程应按城市规划要求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地下管线穿越现状城市道路,应采用非开挖技术。

第六十七条建设单位在现有和规划道路下埋设管线,应当按照管线规划综合的断面进行安排。通信管线工程应当按照共同管沟进行规划设计,其管线埋设必须进入共同管沟。对因条件限制暂不能按规划位置敷设而又急需施工的管线工程,规划部门可以发给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城市建设需要必须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无条件迁移。

第六十八条新建道路内的各种管线应当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预留支管或者接口,支管或者接口应当预留至城市道路红线1米范围以外。各种管线的附属设施以及单位的专用管线,应当设置在距城市道路红线1米以外。

第六十九条新建桥梁需敷设管线的,应当与桥梁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同步建设的,应当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第七十条在城市道路红线内除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各类管线、过街天桥和必要的交通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七十一条各种管线的附属设施、单位专用管线及附属设施,应设置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以外,管线应埋地敷设,并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要求。建设时,不得影响交通。

第七十二条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或迁移已设置的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建设单位应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及时拆除或迁移。

第七十三条新建建设工程项目办理施工用水、用电规划手续须提供该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新建建设工程项目办理正式水、电、气、暖等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手续,须提供该项目基础线规划验收合格证明。改建、扩建项目应重新办理水、电、气、暖等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手续。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省、市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县(市)、矿区规划行政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实施监督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建设行为均有权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七十五条凡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在开工前须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建筑工程定线通知书》进行定放线测量。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定的总平面图、施工图、开工许可证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验灰线并制作规划公示牌。建设工程基础或其他地下工程施工到室外地坪时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验基础或其他地下工程,经核验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七十六条小区内各类管线的施工建设在覆土前应及时通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槽,凡未经验槽即覆土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电、暖、气、通信等部门不得办理接户手续。

第七十七条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各类建筑工程在工程完毕交付使用前拆除建筑工地内的临时设施,并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总平面图、经审定的施工图纸、竣工测量图件到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手续。对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有关部门不得供应水、电、气、暖,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第七十八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划区内组织巡回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建设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妨碍检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进行调查取证,对正在实施的违法建设应责令停止施工。对拒不停止施工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貌,对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员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承接违法建设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违法建设工程办理招投标开工手续。

第七十九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规划审批事项的监督制度。对本部门的规划审批事项的合法性实施监督。建立公示、听证制度,对涉及公共利益以及建筑退距、日照、安全、视觉卫生等可能影响他人重大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当公示,征求厉害关系人的意见。对涉及公共利益或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建设项目应依法组织听证,充分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八十条违反城市规划或超越职责权限审批建设工程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撤消其批准文件;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审批机关负责组织拆除,并依法赔偿当事人经济损失。

第八十一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规划行政职权过程中,有违反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未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或国家财产公民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予以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第八章 罚则

第八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每平方米用地面积5至15元处以罚款;逾期仍不改正的,吊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擅自改变用地位置,扩大用地范围的;

(二)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擅自变更土地权属的;

(三)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

(四)临时用地逾期不停止使用的。

第八十三条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违反本《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管线或其他设施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并限期拆除,并按《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规定予以罚款。

第八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措施补救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相当于其土建工程费用总额10%以下的罚款(市政工程按工程费用总额计算),责令补交各种费用;对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处以500至1000元的罚款,同时由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放线、验线擅自开工建设的;

(二)擅自改变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的;

(三)擅自改变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性质的;

(四)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的;

(五)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

(六)持非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证件施工的;

(七)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使用的;

(八)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工程。

第九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本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市域:即石家庄市的行政区域。

(二)石家庄市规划区:市区和正定县、藁城市、栾城县、鹿泉市、井陉县、平山县及地表水一、二、三级保护区,沙磁河保护区。

(三)主城区:长安区、桥东区、新华区、桥西区、裕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丘头工业区、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正定县、栾城县、鹿泉市、藁城市的部分地域。

(四)主城区周边区域: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由市政府划定。

(五)旧城区:城市二环路以内地区。

(六)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七)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多层建筑外墙突出部分超过其总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八)建筑高度平屋面建筑:自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屋面坡度大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脊顶线的距离。

(九)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及7层及以上居住建筑。

(十)多层建筑:建筑高度为24米(含24米)以下非居住建筑、6层及以下居住建筑。

(十一)市政工程:

(1)道路: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及交通性绿地、交通附属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路、支线、专用线、地方铁路及场站;(3)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专用停车场;(4)广场;

(5)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6)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7)燃气、热力管道;

(8)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9)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及照明线路;

(10)电讯线路:通信线路、专用广播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算传输线路;(11)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12)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13)其他管线: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管线;(14)上列城市道路管线的附属设施;

(15)凿井。

(16)交通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防护设施、公共电、汽车停靠站。

第八十六条本细则解释权归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县(市)、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细则制定适用于本辖区的实施规定。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技术规定。

上一篇:初一语文每课知识点下一篇:创新创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