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2024-08-17

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精选9篇)

篇1: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问题日趋显性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对构建保障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运行中,失业无法避免。在我国,失业会日益加剧。新的世纪里,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将不断深入,既是社会“安全阀”,又是改革“减震器”的失业保险制度将走向何方?毫无疑问,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面临的挑战均会影响失业保障制度未来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就业保障将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取向。

一、建立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1.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越来越大的供需差距、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弹性逐渐降低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2.下岗职工向失业并轨带来的挑战。到2003年底,所有下岗职工都要出中心,转换身份进入市场,寻求再就业,到那时,目前这种过渡性“双轨制”保护机制将告结束,企业排出的富余人员将依国际惯例,直接表现为裁员或失业,其保障也相应地由失业保险承担。下岗职工并人失业保险后,如果继续按照现行制度,失业保险将难以应付如此沉重的压力。

3.就业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或重组,曾使大批职工失去工作岗位。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人们生活理念、就业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所有这些定会带来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临时就业、弹性就业、劳务式工作将大量出现。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我国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解决严重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实现灵活的就业形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择业。因此,新的就业方式定会带来新的劳动力需求,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可能,但不是必然。

4.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也是在向提供就业保障转变。近些年来,各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促进再就业,以实现积极的就业保障。许多国家不仅工作重心逐步向这方面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支

出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并轨”压力巨大、新的就业方式大量出现都将导致失业人数骤增和失业现象的复杂。而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便意味着社会保险基金不仅丧失了1%的劳动者的缴费,而且必须为每一个新增的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唯有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保险,才能减缓失业保险制度的压力,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行政本科班101204,学生:邓秀娟

篇2: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保障在维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反思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1.建立阶段

1986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 实行劳动合同制,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暂行规定》虽然对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实施范围、对象、资金来源、支付标准、管理机构都作了说明,但正如它的名称一样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其实施范围狭窄,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保障能力有限,失业救济性质明显。

2.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浮出水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1993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以代替1986 年的《暂行规定》,但是《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并没有对《暂行规定》有大的突破和超越,失业保险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新的形势下有些问题甚至更加尖锐和突出, 从而导致了失业保险在经济改革中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改革的进程。

3.巩固阶段

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强调失业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对应、体现失业保险的性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无疑有很大的进步。确立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基本宗旨。将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了国家、单位、职工三方负担的筹资机制。在支出项目安排上,强调了失业保险金及其相关支出, 增加了职业介绍补贴的开支项目,取消了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制定。提高了统筹层次,实行了市级统筹。加强了基金管理,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人银行的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窄,多数失业者享受不到失业保险金待遇

自《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过去大,但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就业岗位有限的实际情况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比较窄。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虽然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已把农民合同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规定对工龄满1 年以上、雇用单位已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农民合同工,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但是,这不能覆盖大量进城从事短时间打工的农民和每年从大中专院校毕业走向社会,短期内难以就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失业保险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2.失业保险金来源渠道狭窄

失业保险金主要来源于征收的失业保险费,而各地的失业保险金以县(市)统筹,在当地使用。可见,失业保险金来源渠道单一,统筹层次低,防范和分散失业风险的能力不高、调剂能力差。

3.失业保险仅限于生活救助

《失业保险条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但是实际上,我国失业保险仅围绕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展开,在如何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面对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就业激励机制和再就业培训措施,单靠给予生活救助是不够的,最终会导致保险基金不足,无法保障众多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1.调整失业保险制度理念,充分认识就业保障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应该具有就业保障的功能,其基金的支出,构成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扩张和收缩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运动的内在联系。在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社会消费需求具有扩张倾向性时,社会保障金支出就会减少;反之,社会保障金支出就会增加。因此,只有达到充分的就业,才会从根本上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因此,应把失业保险制度与积极劳动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就业导向型的失业保障制度,以实现扩大就业的总目标。

2.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

由于失业本身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让所有非自愿而处于失业状态的人都能够享受一定的失业保障并获得就业的机会,使失业保障进一步社会化,做到应保尽保。当前,要尽快将刚毕业暂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被精减下来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农民合同工,农村潜在的失业者等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同时,要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建立基金来源多元化的失业保障体系,以满足基金不断增长的要求。

3.将失业保险与促进再就业工作联系起来,营造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宽松环境

推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本身就是失业保险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失业保险除了对失业

人员进行救济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因此,要将失业保险与促进再就业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做到失业培训工作经常化、有针对性,着力于全面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另外,要营造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宽松环境,做到一要适当降低创业的门槛,减少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资金限额和各种限制条件;二要为创业者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包括实施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息等举措;三要对失业人员创办企业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降低创业的负担;四要鼓励创办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缓解就业的压力。整理:。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篇3: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68万人, 年末, 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摩根大通的测算认为这一数字至少是10%, 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机构的数据都表明, 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失业问题不可小觑。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一样, 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成员生活需要的功能, 但失业保险最突出的功能是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本文将对促进就业作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未来改革和完善的方向加以讨论。

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不足

失业保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或自愿实施的, 由社会集中筹集基金, 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 给予一定物质帮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使其再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机理在于社会集中筹集失业保险基金, 通过基金来分散劳动失业风险, 使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并促使他们再就业。由此可知, 这种制度有两大功能, 一是保障生活, 二是促进就业。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初始, 虽然明确了保障生活和就业促进同时并重的制度方向, 然而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来看, 其最初建立的目的以及其后的发展演变都是为了顺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该制度的定位一直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出台的, 因此缺乏对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系统制度设计;对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相关津贴种类很少, 通常只有职业培训补贴费和职业介绍补贴费, 而且待遇也不高。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推动再就业、帮助失业者迅速找到工作。同时失业保险对引导就业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对失业者寻求就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定位于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措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具体设计无法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从而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根本要求相去甚远, 很大程度上既不能减少广大劳动者的失业风险又不能促进劳动力的再就业。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强化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 将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紧密衔接, 相互配合联动,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取向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近几年的失业保险运作来看,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力度不够, 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3.1 我国失业保险覆盖面狭窄

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 只将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覆盖在参保范围内, 覆盖范围仍然太窄。未将非公有制企业完全纳入失业保险, 大部分大学生、农民工失业群体仍被排除在失业保险制度之外。2009年年底, 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27亿人, 仅约为城镇就业人员3.13亿人的40%;参保的农民工人数为1643万人, 仅约占2.3亿农民工的7%。这意味着我国城镇仍有很大比例的从业人员在遇到失业风险时得不到失业保险的保护和帮助。

3.2 我国失业保险筹资机制存在缺陷

失业保险金偏重于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使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有些企业以各种方式拖欠, 抵制失业保险费的缴纳, 除了当事人认识上存在偏差外, 也因为统一费率制无法体现企业失业率和其保险费缴纳之间的关系, 效益好、失业率低的企业常把失业保险费看做是对效益差、失业率高的企业的无偿补贴。

3.3 我国失业保险金给付设计不科学、支出结构不合理

申领资格审核较宽松, 待遇标准仅与已缴费期限有关。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 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 领取期限最长为18个月;10年以上的, 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这样会提高失业者保留工资水平, 降低工作搜寻强度, 失业持续时间延长, 缺乏对失业者积极求职的激励, 使得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促进功能脆弱。此外, 我国失业保险偏重生活保障, 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不能为有效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3.4 资金统筹层次较低

多年来, 我国的失业保险金一直采取市 (县) 级统筹管理的方式, 全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运行机制, 不能体现社会互济、风险共担的社会保险原则。截至2009年6月,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近1400亿元。但由于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 各地区、部门间难以调剂和集中运营, 造成基金使用效益低下, 妨碍了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

3.5 我国失业保险立法层次较低

我国失业保险立法还不是很完善, 《失业保险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 权威性还不够, 还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或常务立法的高度, 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相对完善的法律责任。失业保险工作所依据的多是行政规章, 这就很难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 无法确保失业保险有效实施, 从而直接影响其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

4 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措施

4.1 积极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

失业保险应覆盖所有的劳动者, 因为他们都有被暂时排出就业行列的可能。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正面临着城镇失业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应该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尽可能涵盖多种新的就业方式, 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体, 尽管目前的制度规定已经将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了覆盖范围, 但实际参保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 应加大落实工作力度, 尽快将尚未参保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此外, 把完成职业培训或学业、服完义务兵役的青年求职者纳入覆盖范围。当前, 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我国促进就业的重点。尽管这部分人员未曾就业, 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失业者, 但对于他们, 失业保险可实行“先赋予权利, 再履行义务”的政策。

4.2 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失业保险制度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 特别是基金的筹集和给付环节。

基金筹集问题, 其实就是由谁承担分散失业风险的成本。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主体, 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必然要求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作为潜在受益方, 企业负担一部分是理所当然的。然而, 企业负担的失业保险费用实则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 不应损害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所以在一个国家内部, 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并调动劳动者个人积极参与保险, 合理分配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的负担比例, 并不断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筹措的其他社会渠道。

失业保险金给付包括给付种类、给付标准、给付期限等方面。在给付种类和给付标准上, 以适度为原则, 把资金发放同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紧密联系起来, 适当增加能够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支出项目, 如设立青年就业困难补贴和创业资助项目;给付期限会影响失业者的就业心理, 一般来说, 期限越长, 失业者就业动力就越弱,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最长期限为2年,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失业保险金的承受力都不相适应, 应该适当缩短。此外, 实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 鼓励雇主尽量减少解雇行为, 保持企业工作岗位的稳定, 以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4.3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完善失业保险、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生产自救统一共享的信息网络, 确定各自具体的服务内容, 为失业者及时提供信息, 帮助失业者再就业。二是建立失业证、就业训练合格证、生产自救基地工作证相互结合的制度, 促进再就业。三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超前服务, 尽可能减少失业。

4.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失业观

失业在劳动者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 大部分劳动者是可以顺利实现再就业, 重新回归劳动力队伍的。然而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失业成为劳动能力低下、个人素质较差等评价的贬义词, 也使之成为多数劳动者恐惧并排斥的事物。为此, 必须首先转变对失业的负面评价, 转变劳动者对失业的错误观念, 使劳动者认识到失业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而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经历的特殊时期, 才能更好地普及失业保险, 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4.5 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制化

政府作为失业保险的责任主体, 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失业保险法》, 并对各项职能划分、财务管理、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以明确, 通过加强失业保险的人大立法, 以高位阶的立法统筹失业保险和与其相关的就业促进、失业救济等功能领域, 形成较为完善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当然, 整体立法不可一蹴而就, 可以先建设一些有关失业保险的单项法规, 为失业保险体系形成创造条件, 并加强失业保险法的促进就业功能。建立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就业促进型失业保险制度。

摘要: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制定之初,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从而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更偏重于对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 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本文在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就业促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大松.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2]陈新, 郑雪瑶.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界, 2008 (7) :247-248.

[3]邓小英, 伍学兵.对扩大我国失业保险覆盖面问题的探析[J].特区经济, 2010 (3) :113-114.

篇4: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28-02

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失业保险是五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保险作为社会安全网的重要保护屏障,能够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进而维持社会稳定。失业保险的战略地位异常重要,但这一制度却在我国遭到了忽视。具体来看,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面临以下困境。

1.1 覆盖范围较小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只覆盖稳定就业人员,没有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但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失业风险是最大的,他们是最需要失业保险的群体;

1.2 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失业保险费率制度,这一制度缺乏差异性和激励性,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失业风险迥异,承担的失业风险成本不同,受益机会也不同,但却要承担同样的失业保险费率,继而损害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

1.3 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

由于较高的失业保险缴费率,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相对较大,但由于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较低,导致失业保险用于保障失业群体权益力度不足,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剩,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失业保险基金之所以结余过多,根本症结在于政府的管理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政府直接管理,第二种是政府间接管理,第三种是民营化管理。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间接管理和民营化管理为主,与之相比,我国主要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政府直接管理缺乏竞争,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由此导致失业保险基金利用率不高,效率低下。

值得关注的是,智利的失业保险管理采取民营化管理模式,国家委托专业的私营公司(AFC)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而政府只负责监督审查。这种民营化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失业保险基金的智利经验值得我们关注。

2 智利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

智利失业保险制度始建于1937年,具体来看,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雇主或雇员缴费的失业保险制度,第二个阶段为依靠政府出资的失业救助制度,第三个阶段即现行的制度是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 智利此前实行的传统失业保险制度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存在引发道德风险问题,而且为劳动力提供的有效保护有限。2002年起,新型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 (UISAs)开始在智利运行,智利在新制度中为失业保险建立了个人账户。

此外,以团结基金(Solidarity Fund),即统筹账户作为补充。团结基金的提取是有限制的,雇员只有在个人账户基金不足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申请进行提取。由此可见,智利的失业保险制度与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一个相似点,即都实行统账结合模式。但我国养老保险以社会统筹为主,个人账户为辅;而智利失业保险制度则是以个人账户为主,统筹部分只起补充作用。

2.1 在基金筹资来源方面

团结基金相当一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除此之外,大部分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缴费和雇员缴费,缴费比例随着雇员差异而不同。

根据期限对雇员进行划分,可以将雇员划分为无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两类,从比例来看,大约60%的雇员是无固定期限雇员,无固定期限雇员缴费占上一年度月均工资的0.6%,雇主缴费为职工上一年月均工资的2.4%,其中1.6%进入个人账户,0.8%存入团结基金。另一方面,固定期限雇员无需缴费,雇主缴费占职工上一年度月均工资的3%,其中2.8%进入个人账户,0.2%进入团结基金。

智利失业保险制度根据雇员劳动合同性质的不同,对雇主设置不同的缴费比例,这种制度设计主要还是为了鼓励企业与雇员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除了雇主、雇员的缴费外,还包括政府每年向团结基金投入的1200万美元左右的财政转移支付。

2.2 在基金管理机构方面

失业基金管理人(AFC)统管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运营和支付事宜,而失业基金管理人管理权主要通过政府的公开竞标形式获得。

从管理内容来看,失业基金管理人主要管理个人账户和团结基金缴费征收、投资运营和待遇发放。智利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有所差异,虽然管理机构同样是7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s),但这7家公司内部的管理关系是不一样的,养老金管理时,7家公司是竞争关系,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7家公司之间是共同和合作管理的关系,从而减少了为争夺客户付出的营销宣传费用,降低了运营成本。

2.3 在基金投资运营方面

智利失业保险基金分为个人账户基金和团结基金,这两者的投资组合并不相同。由于失业保险待遇给付以个人账户为主,因此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以安全稳妥为原则,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组合;而团结基金作为补充,更重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它的投资渠道更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具体来说,个人账户基金允许用于国内固定收益资产投资、国内金融中介投资和国外固定收益资产投资;而团结基金还被允许投资于国内外的股票。

根据AFC2014年的年报,2014年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为4.89%,团结基金投资收益率为7.12%,两者平均投资收益率为6.30%,而与之相比,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多年不足2%。可见在智利失业保险基金民营化管理模式下,基金投资渠道多样化,实行高效率运作,投资收益率往往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2.4 在失业待遇的给付方面

智利的失业保险设置了1个月的等待期。雇员对账户缴费累计额以及持续缴费时间决定了他可以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但失业保险金待遇领取期限最长为5个月,待遇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当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失业保险待遇即停止发放。在雇员退休时,可以提取个人账户基金全部余额;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雇员如果在退休前就死亡,其个账基金让能由其继承人继承。

在特别规定方面,智利失业保险制度对团结基金的给付条件设置了严苛的要求:对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只有失业前连续缴费满足12个月及以上且被企业以非正当原因辞退者,在个人账户基金给付不足时才有申请领取团结基金的资格。团结基金的领取期限也有5个月的上限限制。

3 智利失业保险金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对我国 的启示

3.1 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具有的优点

第一,采取缴费形式筹集失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有强制储蓄性质。

第二,再就业激励强。个人享有的失业保险待遇即失业金的工资替代率随失业期延长而递减,且设置最高失业保险待遇和最长失业保险领取期限,从而激励员工积极寻找工作,再次就业。

第三,实行个人账户为主的待遇给付模式,减少道德风险。由于个人账户基金为个人私有,失业后首先从个人账户提取基金进行失业保险待遇给付,只有在个人账户不足时才能申领团结基金,从而将雇员的失业成本内化于个人,即失业保险待遇率先从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里出,是用雇员在职时工资的缴费来解决其失业时的生活来源问题,带有自我保障的性质,更强调雇员个人的责任,减少雇员为获取失业保险金待遇而故意辞职的道德风险。

第四,统账结合,当雇员个人账户基金不足时,通过团结基金的补充作用,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收入保护。

第五,失业保险基金由失业基金管理人一家公司集中统一管理,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其运营成本会降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效应。

3.2 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具有的缺点

第一,失业保险待遇递减机制,可能导致后期失业金替代率过低,无法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水准。

第二,失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多样化,在提高了投资收益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基金投资运营面临的风险,使得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在遇到经济危机或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团结基金收益率甚至可能为负。

第三,失业保险待遇给付以个人账户为主,团结基金为辅,作为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和互助共济作用减弱。

第四,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权由失业基金管理人垄断,缺乏竞争,可能造成基金流失。

3.3 改进措施

笔者认为,我们应在借鉴智利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经验基础上,充分汲取其教训,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

第一,缩短失业保险一般待遇期限。我国失业保险领取期限过长,领取资格太严苛。因此我国应该适当放松领取资格,同时缩短失业保险一般领取期限,并学习智利,将失业保险领取期限和失业率挂钩。

第二,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储蓄制度。学习智利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当员工失业时,失业金的发放先从个人账户中提取,个人账户不足再用统筹基金作补充,从而对雇员行为形成约束,减少雇员故意辞职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行为。此外,如果雇员没有失业过,退休时失业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一次性提取返还或计入该雇员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如雇员在退休前去世,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也允许继承。

第三,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拓宽投资渠道。针对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基金只准许存于国有商业银行或者购买国债,投资收益率低,保值增值困难的问题,学习智利民营化管理模式,将失业保险的投资运营交给专业基金投资机构,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范围,拓展失业保险基金投资领域。从而实现投资渠道多样化,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 张占力.智利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运行与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

2011,(5).

[2] 陶建武.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与过程[J].重庆社会科学,2015,(9).

[3] 王云.“智利模式”——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典范[J].天津社会保险,

篇5: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 失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府无不以解决失业问题为己任。失业保险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具体制度上保证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缓解经济改革中遇到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本文拟就我国目前失业的现状及出现的新特点,对作为社会“安全阀”、“减震器”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略陈管见。

关键词:失业保险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调查情况: 我们组在6月18日一行五人(修震,邵利芳,朴紫萍,李依璇,张圣)来到沈阳市于洪区迎宾花园社区进行为期一天的调查工作。我们组还了解的从2002-2008年我国失业保险水平每月人均250元-450元之间,以后几年多次进行调整,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获悉,我国今年失业保险调整到每人880元。

我们还对4050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国家认为应推迟退休年龄,但进行民调统计不同意的占总人数的94.5%(约220000人反对),但有一部分教授,公务员,医生站同此观点,认为所学的的知识没有充分的发挥,是一种浪费。保险基本框架存在问题,需加以完善。

一、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功能

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生活保障功能是失业保险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反失业功能的强化则是全球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1]。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单纯强调失业保险的生活保障功能已很难解决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必须探寻更积极的失业保险机制,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失业保险政策。从1986年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暂行规定》,到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规定》,再到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在保障失业工人的权益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总体来说,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更注重事后的补偿,其抑制失业及促进就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

《失业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面临失业风险、或已成为失业者的劳动者都应该享有失业保险制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国民待遇”均等原则。然而我国目前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主要限于城镇经济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失业者,不涉及农村经济领域;在城镇经济范围内,又主要侧重于公有制经济,私营、三资企业还未完全纳入。这种保障现状,使得失业保险的社会性名不副实,实际上成为少数人的保障。当然,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失业保险也不可能覆盖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但失业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就业格局及就业方式的重大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现阶段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事实上已经成为许多劳动者的选择。如果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能跟上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就会造成劳动者享受社会福利机会的新的不平等。

(二)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偏低

按现行制度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统筹层次仅在市县两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失业保险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基金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基金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互济。而且,这种在市、县两级分级统筹管理为主的方式,造成各地在使用和统筹失业保险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失业保险基金过于分散且各自为政,不利于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使用资金。统筹层次偏低造成的条块分割,使我国失业保险机构与职工培训机构、职工介绍机构各自为政的状态长期存在,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就极大限制了失业保险反失业功效的充分发挥,使得失业职工不能按照市场需求接受职工培训,不能及时得到用人信息和就业指导咨询,造成失业职工再就业率很低。

(三)失业保险水平的设计不合理

失业保险水平的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失业保险金的给付额度,即失业者在失业期内所收到的失业保险金的多少;二是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即失业者最多可享受多长时间的保险待遇。我国在失业保险水平的设计上不合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过低。依照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目前我国的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为各省、市最低工资的70%-80%,大致在150到450元之间。如果将失业保险金与国有企业年平均职工工资做个比较,我国的失业保险金只能替代25%左右的工资。而大多数国家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为失业前工资的40%-7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过低,不能满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也不足以支付求职成本,不能促进转岗就业,使得失业保险应有的保障功能和反失业功能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过长。现行制度的具体规定为: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这样的规定,与失业状况较为严重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给付期限显得过长了。过长的失业救济期限可能使失业者丧失迅速就业的动机,延长失业者的职业搜寻期限,不利于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四)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现行制度规定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从以上支出的项目中可以反映出,现行失业保险虽然也规定了失业保险待遇中还包括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费用,但是费用的多少并不明确的,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这一“自行规定”的结果就是从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以来,提供给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支付占了绝对的比重。以2001年为例,当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为111.8亿元,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在内的非生活保障金支出为23.5亿元,仅占总支出的21%[2]。这说明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过于侧重生活保障功能,促进就业方面投入不足。

(五)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审查还不够规范

按国际通例,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是:处在劳动年龄,非自愿性失业,失业前有一定时期的连续工作并交纳失业保险费,及时申请失业登记的失业者。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也做了类似规定,但还不够具体完善,且缺少相应的审核机构。由于缺乏具体详细的资格审查条例和相应的资格审核机构,导致有些人一边拥有就业收入,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

三、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增强失业保险的反失业功能,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当以保障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及抑制失业为目标,制定有效的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保障和稳定作用。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逐步地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

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目标。我国可以适当地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以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来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当然,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要考虑失业保险水平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一旦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超过了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那就会出现西方福利国家的“失业陷阱”。再有,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提高还要考虑企业的缴费能力,因为给付标准的提高也意味着保险费率的提高,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因此,给付标准的确立需特别慎重,在现阶段应是适当地、逐步地提高,使我国的失业保险既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失业者,又能确保水平的适度性,以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

(二)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

要实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就需要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在现阶段可以对基金的支出作以下的调整:

第一,在生活保障方面,可适当拉大失业保险待遇差距,使失业保险待遇与领取时间挂钩,随着领取时间的推移,失业保险金额呈逐渐下降趋势。

第二,在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方面,加大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就业保障型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可以考虑灵活发放失业保险金,对于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失业者考虑一次性发放多月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其创业的资金。

第三,在其他方面,可运用失业保险机制来抑制企业的解雇行为。比如根据相关产业政策的需要对企业进行就业补贴和培训补贴,帮助其改善就业环境,实行内部转岗培训,内部消化过剩人员,减少解雇员工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对失业人员最有效的直接帮助是使他们重新就业,因此,通过调整失业保险金中用于技术培训、转岗训练的费用比例的办法,从以往简单的生活保障转化为促进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由消极保险转化为积极就业保障,应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

(三)加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审查并细化资格审查条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保险政策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领取失业保险资格的审查,并把失业保险和就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我国目前应当在失业登记的资格条件与程序办法、失业统计的方式和指标等方面,加强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把失业者是否履行求职登记、是否参加求职指导和技能培训、是否积极寻找工作,作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审查条件。如果消极等待就业和拒绝介绍工作,就应通过缩短失业保险金期限等惩罚手段,来刺激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应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来加强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布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及时便利的就业服务。优化现有的各项传统就业服务活动,如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及就业规划等等,切实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篇6: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在立法层次、覆盖范围、基金筹集、资格审查以及再就业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而需要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业保险制度。【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 存在问题;对策失业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致使工资收入中断而失去维持生计来源,并在重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可以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再就业服务,把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对分担失业风险,解决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失业保险立法现状

1986年,为配合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 保险暂行规定》,开始探索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93年,按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对原有制度进行了局部调整。1999年,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制度作了重大调整,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按照条例规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都在参加失业保险的范围之内,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抵御失业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上述立法之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先后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部门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我国失业保险存在问题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失业保险法律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失业保险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予以完善。

首先,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小,实施范围过窄。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关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尽管比过去有所扩大,但根据我国规定,失业保障对象仅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 工,私营、三资企业还未完全纳入,在农村除了少数合同制工人享受有限的失业保险待遇外,大量农民工也被排斥在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之外,至于乡镇企业职工也不在涵盖范围内,真

正失业风险大的人群,如灵活就业,暂时就业的人员反而没有参加保险,所以说失业保险覆

盖范围依然过窄,既不能体现失业保险的社会性特点,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吸纳就业的

主要渠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他们同样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如果不将他们纳入到失

业保险范围,这些职工失业后将面临着基本生活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

覆盖范围,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之内。

第二,失业保险标准过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

目前我国对失业人员的配套措施并不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

养生问题

母婴保健

养生小常识

完善,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所提供的保障能力是有限的。

失业保险的标准存在着地区上的不

平等,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失业保险金相对充裕,发放资金较多且相对公平

;

而经济

落后地区,失业基金征缴不到位,保险金的发放差距较大。

在失业保险的缴纳和领取标准上,目前我国规定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偏低。我国的失业保险金是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

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

金的标准确定为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使失业者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后难

以满足最低基本生活的需要,大大削弱了失业保险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失业保险的最初作

用。

从目前失业保险所发挥的作用看,很多地方仅停留在生活保障上,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

业方面发挥的功能还不够。

针对失业人员实施的职业培训、转业培训等配套工作也是不够的,这些配套措施要么基本上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要么就形同虚设,没有发

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我国失业保险立法层次低,立法滞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相对完善的法律

责任。

迄今为止,我国还未颁布社会保险的专门法律,改革的依据多是以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

名义颁发的行政法规及一般性文件。虽然《失业保险条例》提供了依据,但其权威性强制性

不够,削弱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造成中央政府调度不灵 ,统放不分,中央政府

和地方政府以及官方与民间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

《失业保险条例》仅仅是国务院颁布的一

个行政法规,还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高度,它仅仅是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的一

个基本规范,不是失业保险的基本法,这无疑影响它的法律效力。

与此同时,《失业保险条

例》

由于欠缺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导致它的实施机制较弱

: 一方面失业保险基金筹资困难,大部分城镇事业单位不按时上缴失业保险费,出现失业保险费

“ 不缴

” 或

“ 欠缴

” 行为,《社会

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条虽然规定加收

% 的滞纳金 ,并且在

条规定拒不交纳社会保

险费及滞纳金的可以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但整个罚则并未规定对强制征缴未果的

法律制裁,使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义务人存有侥幸心理,使这种拖欠缴费的行为得不到强有

力的惩处。

第四,现行失业保险制度难以解决大量的青年失业问题。

2011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

660

余万,所以

2011

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介绍,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 岁以

下的青年人比例为

70%。世纪

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

300 万至

400

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08

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 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2011 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

758 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未来几年内,失业可能性最大的是这

些人,而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一般都有一定的家庭负担,失业的影响会严重波及其家人生

活。一旦失业后失去了基本收入来源,仅靠微薄的失业保险金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是很困难的。

但是现行的统一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制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难以解决

我国特有的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

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隐性失业现象较为严重。隐性失业者通常因为工作不稳定或者收入不高而隐瞒其就业事实, 他们在取得较低工资收入的同时也领取部分失业保险金。

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核监督机制使得

这部分人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也造成本来微薄的失业保险基金流失,使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困难,且缺乏公平与效率。

最后,失业保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资

格审核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部分人在就业的过程还领取失业保险金。

业人员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按规定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但其重新就

业后却没有办理相应的就业手续,也未缴纳劳动保险,使管理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人员就业情况无法真实的掌握,使得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群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就业”

问题,失业保险金发放有失公正公平。由于监管不力,保险基金在管理上也存在混乱现象。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不统一,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各地保障标准不一致,无法对其

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使基金管理在制度运行上出现不协调现象。

我国缺乏相应的失业保险

法律、法规,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营运等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解决 机制,事后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失业保险基金被挪用、挤占和贪污的现象屡屡发生。

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也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流失,使失业

保险制度运行更加困难,缺乏效率与公平。

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

效率。

三、解决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逐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

种形式,应当是覆盖全社会的,涵盖所有劳动者,而无论其居住地和职业如何,都应纳入失

业保险的范围之内。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较晚,覆盖面过窄,应当考虑将各种社会团体工

作人员、目前尚未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的各种企业职工,包括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乡

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等,都纳入到国家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中,使失业保险制

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对于

《条例》

规定应该参加失业保险而没

有参加的单位和个人,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失业保险费征缴措施上下功夫,强制其参加失业保

险。同时,在修改《失业保险条例》或制定《失业保险法》时,应对失业保险对象作进一步 的补充规定,细化国家公务员参保及其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的具体规定,把农民合同工纳

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我们还要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和配套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失业人数上升,企

业对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会有所提高。

我国的

失业人员主要是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工作层次较低,劳动力价

值不高,而且面临着更容易失业的风险。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应当强化其就业促进的功能,将 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广开就业门路,积极促进就业上来,更多重视促进再就业在

失业保险制度中的功能。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建立起规范的职业培训、专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为失

业人员提供及时便利的就业服务。

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就业培训,既能提高他们抵御风险的能

力,又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和技能。因而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再就业服务的比重应当加大。

这种由政府直接出面,为失业者直接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指导,以提高失业者的素质和

技能水平、帮助失业者尽快就业为目的的计划,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基金资源,提高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在完善强制性政策措施的同时,有必要考虑采取激励用人单位参

保缴费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失业保险与养老、医疗保险等比较,具有自身特点,更突出共济

性,并非人人受益。有必要对连续参保缴费且未规模裁员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费率优惠,比如对具有

年缴费良好记录且累计裁员不超过

10% 的,给予

年的零费率优惠。

我们要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和各项制度的监管。

对于失业保险基金,国家应当加强失业

保险基金的监督和核查。可以考虑建立起国家统一的监督机构,实行不定期监督,对失业保

险基金进行审计,及时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支状况,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建

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监督体系。

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作用,还要切实加强与就

业服务机构的衔接和协作,防止一些人员在就业后,还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况的发生。

笔者建

议,可以考虑建立起失业保险人员信用管理体制,对于故意冒领、采用欺诈等方式领取失业

保险金的人员,收回已经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同时还可以考虑将失业保险的各项管理工作、资金的收支使用等行为,实行计算机全国联网管理,推广应用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以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透明度和失业保险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我们要建立失业保险与就业联动机制。

从鼓励和引导失业人员尽快就业出发,制定相应 的政策措施。

一是将待遇期限从

个月缩短为 个月。

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减少失业人员对失

业保险的依赖。

二是从积极的方面鼓励、支持失业人员尽快就业,使其就业后所得利益大于

享受失业保险的待遇,通过利益引导调动其就业积极性。有两项措施:其一,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将其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既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其资金问

题,也可解除其担心以后领不到这笔钱的顾虑。

还可考虑在此基础上,再加发一部分,比如,加发尚未领取金额的一半。其二,对其他提前就业的,保留尚未领取的期限,继续参保的,合并计算。就业后但按规定不在参保范围的,比如,灵活就业,办理失业登记并经认定,可

篇7: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政策

(一)扩大覆盖范围,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失业保障 ;

(二)建立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三方负担的筹资机制 ;

(三)合理界定支出范围,确保基金使用效益;

(四)调整基金统筹层次,强化基金调剂功能 ;

(五)规范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和申领程序,切实维护失业人员权益;

篇8: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保险业得到恢复,但中国保险市场的成长却并不迅速。 但在进入21世纪,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公司数量明显增加,而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数量也稳步提升。 以下是今年来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数量的增长过程。

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 由于国家政策, 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原因, 2004年至2005年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数量急剧上升,之后几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市场规模趋于稳定,并不断提高。 财产保险公司从2000年的17家扩展到2010年的53家数量上的变化十分明显。

二、市场格局

随着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中国保险市场的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核心市场业务,侧重多元化,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优势,这才是保险机构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的最佳方法。

目前,保险企业集团化经营共有三种模式,以下是保险企业集团化经营三种模式的比较:(表2)

三种集团化经营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才能使自己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三、保费规模

以下是2005年以及2010年中国各大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表: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5年来,财产保险的保费规模变化还是很大的,人保股份不再一家独大。 目前,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仍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大部分保费收入还是牢牢掌握在国内几大保险公司手中,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虽然成长很快,但不足以对几个巨头构成威胁。

四、覆盖地域

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保险,在中西部地区,除各地一些龙头城市以外,许多中小城市的保险市场仍然刚刚起步,保险覆盖率较低,市场机制并不完善,还有许多漏洞,当地居民也普遍并不接受保险。 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

五、偿付能力

随着财产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和保险产品的不断创新, 财产保险公司大都隐含着准备金不足的风险,而财产保险市场的过快发展,也使各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

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大保险公司的积极配合下,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行业的系统风险,使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更加完善,在财产保险公司集团的趋势下,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偿付能力的问题也将逐渐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绪瑾.论我国保险市场模式的选择[J].保险研究.2007(12)

篇9:谈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字:降低失业保险费,优化设计,差异性

从连云港市人社部门了解到,为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调整时间从2013年11月1日起到2015年12月31日。

按照连云港市区制定出台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调整方案,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均由单位缴纳;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其中单位为1.5%、个人为0.5%。据了解,之前全省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统一为3%,其中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分阶段降低的目的是考虑为企业减负,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虽然只降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但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却十分明显。据了解,如果是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降低两年就可让企业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已保存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招聘等的款项的余款,将产生更为可观的好处。如果换算成劳动成本,可以解决就业多的人的问题。此外,如果保存在岗培训工人的钱,让企业职工接受技能培训更多的就业机会。即使是雇主,而不是大型民营企业,已连续两年下降的收费政策也使公司能够感觉很多负担较轻。

据市人社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失业保险参保单位数为5992家,全市每个月失业保险正常收缴2400万元左右,降低缴费比例一个百分点后每月将减少800万元收入,全年大概为企业减负9600万元。其中,市区每月失业保险收入大概为1900万元,降低缴费比例一个百分点,每月减少630余万元,一年可为企业减负7600万元。

据悉,企业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这笔费用专门用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的同时,还将积极实施失业保险扩大支出试点工作,加大对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从以上举措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失业保险的设计

此方法是在改善,改革失业保险设计的前提下,依据失业保险的时间,缩小失业保险的差额,来进行赔付的。数额期间较高,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在次领域的改革是非常先进的,而且甚至有的国家还在法律层面上做了规定,这样使得失业保险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种对失业保险的改革不仅合理,而且较为完善。如果失业人士寻找工作,失业人员可以得到未付保险费的一部分。还有些国家失业保障制度的投入是非常高的,比如日本和英国。当国民失业时,他们会享受高额的失业保险和求职津贴。实行统一管理紧密结合。

2.政策向预防失业方面倾斜

许多国家不仅提高了在预防失业上的财政补贴,还在政策上给予不同程度上的照顾,并且培养部分专业工作人员,来探究该如何预防和降低失业人群的数量。所以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相关职能部门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保险费率,最多的工人的工资,日本,韩国稳定就业的10%,为经济衰退而被迫浮动利率比例尺的行业和企业,予以资助,并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的情况下不裁员,世界每个国家都在最大限度提高就业比率,减少失业人群的压力,所以在对国民的技能和专业培训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并且作为政府职能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加强了对失业人员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其生产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3.把就业数量和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在就业困难严重的地区,政府应给与额外补助,以提高就业,减少和缓解失业人群,取得适当延长失业保险待遇,,保险福利60 % , 40%作为就业保证金,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虽然只降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但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却十分明显。据了解,如果是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降低两年就可让企业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已保存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招聘等的款项的余款,将产生更为可观的好处。如果换算成劳动成本,可以解决就业多的人的问题。此外,如果保存在岗培训工人的钱,让企业职工接受技能培训更多的就业机会。即使是雇主,而不是大型民营企业,已连续两年下降的收费政策也使公司能够感觉很多负担较轻。

4.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尽相同

地方财政比重结构不相同,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失业保险的投入上也各有不同,应该达到的标准是:其中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分阶段降低的目的是考虑为企业减负,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

因此,为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必将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郭伟和 迈向社会构建性的专业化方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王思斌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上一篇:两人的距离9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双联户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