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2024-08-08

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0篇)

篇1: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的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了分析。

一、考试概况

本次生物期中考试主要查学生基础知识、识图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难易适中,知识点突出重点,很好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题量比较适宜,知识点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帮助。

二、试题分析

选择、填空题得分相对较高,但还是不理想,识图、分析题失分太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平时学习的知识零碎,没有经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生物学只要记忆就可以,造成平时训练不够;实验分析题一种是学生学习的薄弱部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也结合生活实际。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存在的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第二大题,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失分也较多。

第三大题,判断题。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失分率较低。

第四大题,识图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对这样的题型较感兴趣。但平时训练不够,得分也不高。

三、提高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中尽量与实际相联系,突出重点,加强训练。具体措施:

1.抓基础,重应用。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对需要识记的知识,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与探究。

2.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知识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去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寻求解答途径。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促进了今后的教学工作,对提高自己,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许志环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篇2: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生物成绩不太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我就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作以下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识图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没有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涉及的不全面,选择题的难度有点大,非选择题没能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考察的原则,试卷的质量不太理想,识图题的图不清晰,学生看不清也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二、反思及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等,当然这和学生的年龄小有关,但我们老师必须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再如,对做过的熟题学生也没做好,这说明我在前面评讲练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巩固情况,有时只对对答案,有时只顾自己讲,以后我必须改变方法,尽量多让学生自己讲评,老师点拨。另外,我还要在今后注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落实,不能满足于我讲过了、强调过了,忽略了学生。所以在今后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向45分钟要成绩,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加强理解。

2、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要求。

3、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训练多做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

邢云晓

篇3: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有的学者认为, 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 是由数学而产生的认知性恐惧情绪;数学焦虑是某些人遇到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惊惶失措、无助、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数学焦虑是对数学情境产生的一种特殊焦虑体验;数学焦虑是由数学问题和情境而引起的病态恐惧症, 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急躁感等不良的情绪反应.还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数学焦虑是考试焦虑在数学中的特殊表现.他们将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理论移植到数学焦虑的研究中来.

个人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 是一种过度焦虑数学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心理体验.它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

适度的数学焦虑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数学学习, 如何积极化解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长期实践, 总结出以下七法, 仅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家庭的环境气氛和父母的文化素质、行为态度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次调查和访谈发现, 学习成绩差或纪律散漫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父母不和、父母文化素质低或缺乏父母关爱、父母教育不当等家庭.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建立一套提高家长文化素质的公共教育制度和设施.同时,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联系, 互相沟通, 互相监督, 共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气氛.

二、帮助学生剖析焦虑根源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 如果学生能把他心理潜意识的威胁清楚地暴露到意识层上去, 那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不仅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是有害的.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数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转换.这样, 学生才能自由地、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不仅可以预防焦虑产生, 而且可以阻止焦虑的扩散.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信

先将导致过度焦虑的原因、消极的自我意识或紧张、自卑心理状态用书面语言表示出来, 而不至使这些原因留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保护性抑制, 然后想办法找出各种原因的不合理成分、不现实性、不必要性、对个人的危害、消除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态度.这样对导致过度焦虑的各种原因加以消除, 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技术, 当然这里的暗示并非直接对学生说“你不要怕”、“不要紧张”、“你能行”之类的话语, 而是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充分信心, 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 在个别辅导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时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多鼓励, 少指责;多帮助, 少埋怨.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这类学生回答或解决与他们水平相适应的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 并在同学面前证实自己的实力.

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首先为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始终如一地向学生传授这样的观念: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学习数学出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学习数学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误的.其次教师要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 对学生抱有充分信心, 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 多表扬多鼓励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 多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成功.

五、有效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课外作业, 使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不过重也不过轻.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后, 应转移目标, 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转移对原学习目标的注意, 在轻松活动的调节下, 焦虑水平会下降.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在1991年建议“应把数学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 就是指在这样的共同体里, 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依赖, 共同享有学习资源,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这和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数学方式相吻合.事实证明,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创设人人参与的环境,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激发人人善求知识的欲望, 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由原来个人的竞争变成团体合作, 大大缓解学习的压力.

六、建立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 校风与班风是大气候与小气候的关系, 校风不正, 班风难正.因此, 治理校风, 摆正校风是基本前提;其次,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注意培养班干部, 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外,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应做到多表扬, 少批评, 以鼓励为主, 当然少批评并不等于放松要求, 放松又不等于放纵.许多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是少批评引起, 而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制度.最后, 应注意缓和班集体的激烈竞争气氛, 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紧张适度、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篇4: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学;小学;数学;过渡

学生进入中学后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教材内容的衔接点。现从中学教师的角度考虑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我认为浙江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重点应抓住以下几方面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有机过渡的探究。

一、进行“算术数”到“有理数”过渡的探究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从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并要准确理解,就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特别要上好第一章第一节,尽可能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后,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幂的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二、进行“有理数”到“实数”过渡的探究

学生在学习“实数”一章时有下以几个因难:(1)学生在小学六年才学习了一种算术数,中学三章要学习这么多的数(有理数、无理数)有一定难度;(2)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学生只是一知半解、认识模糊;(3)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及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对于涉及用字母表示数,对符号感并不强的七年级同学来说理解更是十分困难和勉强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要到下一章才学习,所以对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因难。为此我们在进行“有理数”过渡到“实数”教学中,要重视从有理数到实数的发展过程的教学,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数的发展历史,像历史上“无理数”由来的故事等,要充分利用实际例子克服数的扩展过程中的抽象性,如在平方根概念教学中可引入以下折纸问题:“有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图1),(1)用它折成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图2)?(2)用它折成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图3)?(3)这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在立方根教学中可创设以下情境:“一个体积为8的立方体魔方,它的边长为多少?”使学生体验到平方根、无理数、实数等概念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着。教师还可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并让他们学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它们。

三、进行“数”到“式”过渡的探究

初一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还要理解字母可以与数一起参与运算,要建立“代数”的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飞跃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意义。例如,用-a表示a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除法法则等。这样做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同时,前面学过的数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四、进行列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过渡的探究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顺利地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过渡到列方程方法解应用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①让学生弄清算术解法和列方程解应题两种方法的异同和优劣

在算术解法中,未知数像个“养尊处优”的“贵族老爷”,自已不但不参与算式的四则运算,而且还驾驶着已知数按照它的需要来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在解题过程中,一般要有已知数作先导,一步步向前探索,直到解题基本结束才建立起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因而是比较费力、费时的。而在列方程的解法中,未知数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它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共同参与了建立方程的劳动,全面地反映了相等关系。因而,我们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将题中的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这也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比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优越的主要原因。

总之,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两种方法在思路上不相同,方程的解法思路更为简捷,思想更为深刻,具有普遍性,能够解决许多算术解法不易解出的实际问题,是我们探索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更为有效的武器。

②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应用题分析是解题的关键,不会分析就不会解题。有些同学认为,应用题分析是浪费时间,拿到应用题动手就做,结果事倍功半。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人们常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时间,才会醒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是浪费了时间。”解应用题进行题意分析犹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分析清题意,才能合理地选择未知数和正确地布列方程。故分析题意是解应用题的前奏曲,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篇5: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试题总体评价

1、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难度适中,基础题、能力题、难题的比例合理。

2、试题覆盖面广,对知识的考查全面具体,重点、难点突出。

3、试题设计先易后难,难易结合,这符合考生的答题的心理特点。

4、试题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适当地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5、试题遵循了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相结合的原则。此次试题更加注重了对主观性试题的考查,并且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这样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总的来说,本次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面广,能考查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试题分类剖析

1.听力

听力部分,10%的同学是满分,10分以下的同学有10%,大多数学生的分数都在13—16分之间,其中第四题失分较严重,个别学生信息捕捉到了,但把单词写错而失分。

2.单项选择

总体而言,单项选择做得较好,基本-上考查的固定搭配和习语。此题是一个综合运用较强的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读懂语境,而且还要通过分析语境判断时态和连词。

3、完形填空

该大题除了考查学生的词义辨析,还;考查了学生对上下文浯境的理解,其它的选项基本上属于语境题,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该题学生做题差距较大,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差距。

4、阅读技能

该大题共四节中,理解文中具体信息,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这四道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根据问题答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对短文的理解不够透彻和全面,没有认真去分析问题,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混为一谈。1

还有部分学生读不懂问题或分不清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句式,导致答题失分较多。

5、写作技能

本题不仅考查了词汇的记忆和运用,而且还考查了语法的运用。部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是对单词记忆不牢或不能灵活运用,该题还主要考查了句子翻译,要求学生背记单词和短语。

6.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主要问题有: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不正确,大小写不分;单词拼写错误多,就连常用词也写错;审题不清,句型表达不当,汉语式的表达方式比比皆是。

三、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两极分化较大。从低分率的统计数据看,学生两极分化的观象相当严重,已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本放弃了英语学习,这给我们以后的教学会带来极大的难度,教师的教学将会非常的被动。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两极分化,如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我来说,依然是目前十分艰巨的任务。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运用能力更差。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

(3)对教材的重视不够。在考试题中有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书中找到原型,但考生的得分率并不高。在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大量的口语操练相当必要,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语言素材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运用语言。

(4)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逐步培养。本次试卷中设计了少量的试题要 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从答题情况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语言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上失分比较严重。因此语言应用的能力应从初一平时教学中抓起,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知识。

(5)起始年级的教学任务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训练。在书面表达中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单词记忆不准不牢,词形变换能力差,拼写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式的英语非常普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增

强课堂的实效性仍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需要注意的问题。综上所述,题虽简单,但学生得分率偏低。

四、教学措施

1.词汇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利用联想来记忆同类单词,通过阅读等多形式的练习巩固单词,养成每天积累词汇的习惯。

2.强化阅读。多“阅”者得天下,平时应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级抓起,教师应多选一些内容健康、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强的短文。文章浅显易懂,句子短小精干,语言要地道,难易适度,长短适宜。即不过易,也不过难,要有梯度,要有针对性。阅读理解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进行限时限量的阅读训练,最好坚持每天阅读—片英语短文。

3.循序渐进,加强写作技巧训练。写作要从初—抓起,从平时抓起,建议从背诵、仿写入手,每周有1-2次写作训练;比如:仿写基本句型,仿写应用文的结构形式,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又如:看图作文、图表作文、一题多练等,还应引导学生:熟悉背诵一定量的警句、范文,要有—个系统的安排。加强学习态度的教育,杜绝作文出现空白卷。

4。翻译题型的训练要求每天5道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思维,积累必要的表达,指导学生不要机械记忆翻译。

篇6:小学四年级英语试卷分析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代表五年级组就上学期四年级抽样性质量检测进行汇报总结。

一、关于试卷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是70分钟,试题难度是:7:2:1,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占80分;主观题为辅,占20分。2.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兼顾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题型中有对语音、词汇、句型结构的考查,又有对日常交际用语及初步语法知识的考查。阅读题的题量加大了,在大阅读的趋势下,以后会逐渐加大阅读篇幅,3.结构合理,考查目标明确。不同的题型结构有不同的考查目标,各题型的比重适度,赋分合理,保证了在整体上体现考查目标突出语境,照顾知识覆盖面。

4.选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

二、考试情况统计.本次调考罗湖区的区平均分是73.53分,而我们景贝小学的年级平均分是_________,比上一届四年级的年级平均分提高了________。学生能取得进步,我们倍感欣慰,但与我们的目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调考也反映出了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的改进。.三、学生试卷分析

较好的方面:

.学生的听力练习的得分率较高,且单词的掌握情况也很好。可以看出全镇英语教师的课堂听说的训练以及单词基础的训练也是扎实而高效的。写话方面,大多数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使用语法,显示出较好的英语素养。

失分较多的方面:

1、音标辨音题的错误率较高,尤其以四五年级为突出。部分学生的音标概念较模糊。

.2、语法环节仍很薄弱,单项选择得分率也不高,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是太扎实,熟练程度不够。

3、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加强。

阅读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防止学生出现掉队情况的突破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根本。.(四)今后教学建议

1、用英语教英语,且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型,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教学中创设更多而且符合西方文化生活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悟、理解、模仿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加强课内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重视音标教学,但切勿生硬地教授音标,可通过单词学习把音标融入其中,利用自然拼读法等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3、重视基本语法教学。有必要对语法进行梳理学习,或通过改错、单选等形式进一步巩固,一定要把基本语法结合所精选的练习讲深讲透,不要让学生似懂非懂。

4、理性分析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缺陷与不足,引导学生走出错误的怪圈。

篇7:七年级预科语文试卷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质量(zhǐ)

渲染(xuàn)

沏茶(qī)

滂沱大雨(pāng)B.拙劣(zhuó)

菁华(jīng)

蒙骗(méng)

韦编三绝(wěi)C.蝙蝠(biǎn)

纤手(qiàn)

气氛(fēn)

万马齐喑(yīn)D.炽热(chì)

瞋目(chēn)

应届(yīng)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

B.安详

C.伎俩

D.照像

蜂拥 讴歌 凋敝 经典

合盘托出 和颜悦色 计日程功 直截了当

轻歌曼舞 首屈一指 墨守陈规 忧柔寡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前两年,他还到四川谷地 一天内攀登了500米高的山岭。

②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治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③他把分散在各处的资料卡片 在一起,加以分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④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时间。

A、考查

牟取

收集

固然

B、考察

谋取

搜集

虽然 C、考查

谋取

搜集

虽然 D、考察

牟取

收集

固然 4.填入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②.我们相信,大多数失足青年经过教育和感化,会走上悔过自新的道路。

③.昨天刮了一夜大风,天亮以后,没有停,越刮越大。A 难免

终究

不但

反而 B难免

终于

不仅

而且 C 未免

终于

不但

反而 D未免

终究

不仅

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B.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有如坐春风之感。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试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词语能否在考试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B.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患者,这样就可以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C.我国有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尽一切力量解决免除农村小学、初中的学杂费。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该成为每一个有事业心的人的座右铭。

B.上海的越剧、泸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C.本报自去年开始的《集报花,中大奖》活动即将圆满结束。D.我实在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跟下面的话衔接最顺当的一句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修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木。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嶙峋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嶙峋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0.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通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B.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C.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祝福》选自《呐喊》。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依次是《套中人》、《麦琪的礼物》、《项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郑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11、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问于群臣

因:于是

B.遂不备郑

备:责备

C.武公怒而戮之

戮:杀

D.郑人袭胡,取之 取:夺取,占领

1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3下列各句句式与“胡,兄弟之国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人非生而知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4、对郑武公性格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虚伪、奸诈

B.自私、残暴 C.奸诈、自负

D.自负、武断

二.综合题

15、翻译上面短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译文:

16、默写(5分)

①、,谁主沉浮? 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④此中有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

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7.第一自然段中的“秘密”具体指的是()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种种报复和惩罚。

D.人类能登月球造核武,为什么没能揭开人与自然的奥秘。

18.对第三段“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C.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1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的认知。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战胜自然灾害、有效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地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叫几声又缩脚退回。返回后又回头叫着,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叫声,直到深更半夜。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脚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③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睛算是打招呼,他回身举起的钓竿把他的成果向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小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又再次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一看,水桶里已经有半桶小鱼。

④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小鱼都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钓起的那一大堆小鱼,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⑤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⑥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⑦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了,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黑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⑧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对吗?”

⑨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相

互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⑩确实,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看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看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两个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20、分析第四段的文字,依据上下文回答“根本是在糟蹋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各指什么?(4分)1.“取舍标准”指

2.“堂皇形象” 指

21、第十段“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22、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烘托了两位钓者的形象,胖老人随和活泼,瘦老人执着倔强。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只想钓大鱼。

C、作者没有否认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篇8: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9: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出错的分析

【关键词】数学解题;出错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01-01

作者简介:郭顺宏(1973-),男,湖北房县人,大学本科,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八年级年级副组长。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

1 对待七年级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为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以计算为主,感觉内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教法的灵活调整和学法的有效指导,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费时费事,会得出错误或不是教师预期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七年级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七年级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理解模糊的干扰。

2.1 小学数学的干扰:在七年级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教材77页第九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数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另外,“+”、“-”号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3-5+4-6,习惯上看作3减5加4减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负5正4负6之和。对习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牢固树立。

再有,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就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 48x+72x=360 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方法) 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初始 阶段的错误。

2.2 是对七年级数学知识理解模糊的干扰。

初一知识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其深度较大,学生容易理解模糊而不能正确运用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中-24与(-2)4计算,学生对乘方意义理解模糊,分不清底数导致符号出错或拿底数与指数相乘而错,特别在混合运算中常因此干扰解答错误。近似数中精确度与有效数字的理解学生容易出错,特别如:我国人口13亿,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1.1×105等类型的,不能牢固掌握前者要还原、后者不还原,从而解答错误。

教学中对算理依据、目的和注意的问题引导不到位,就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干扰。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掌握解题步骤并按程序化解答方程0.3x+0.10.2-2=3x-210-2x+35。然而,若学生对每一步地目的不明确,对每一步的依据不清楚,对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不牢记,就会在解答中出以下错误:

分数性质与等式性质混淆3x+12-20=(3x-2)-2(5x+3);

去分母漏乘5(3x+1)-2=(3x-2)-2(2x+3);

去括号漏项或符号错误15x+1-20=3x-2-4x+6;

受移项变号干扰,挪项也变号15x-3x+4x=2+6-5+20;

系数化为1分子与分母颠倒16x=7,x=167等。

3 应对策略

一是做好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教育。如小学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适用,可做好相应复习,螺环式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小学方程的一致性等等。二是善于区分和比较,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扩展与方法上的不同。三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规范的运用知识。四是错题交流。把错题摆出来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错误原因,在纠错中加深掌握防止错误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方式。

篇10:小学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一、主要成绩:

1.本册基础知识掌握好。

从学生答卷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像基础知识部分,涉及到本学期所学的概念内容学生正确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在计算部分的口算、估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出错较少。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本次试卷的应用题虽然是在本册内容基础上进行的测查,但是有的题目都拐了一点弯,这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运用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这部分试题基本上都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这部分试题中除最后一两道题较难外,其他基本上是教材上本学期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反映出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90%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二、存在问题:

1、有些学生审题不仔细、计算粗心。

例如,在混合运算子中“46+19×(156-89),这道题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分析,就直接进行同级运算,算成65×67得4355,这一问题在四个班级中都出现;还出现以上错误,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平日中做题速度较慢,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检查习惯,缺乏做事专一认真的态度,有的学生作业都是做完后家长检查,自己不会差错找原因,学习依赖性太强。

2、个别知识理解不透,概念模糊

在本次试卷中有一共同的错误之处:在整数数位顺序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但是有很多学生写成10进率。还有对前期知识的考察如三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学生对进率生疏,填的五花八门。

这些错误与上课我们授课教师没有讲知识讲透讲扎实有直接关系,还有因为有的知识是以前所学,本学期没有牵扯练习到,学生生疏了,所以出错较多。

3.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本次测试,有的练习超出四年级所学范围,学生解决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混乱学生的答题心理上的稳定,尤其是在应用题和选择题上,有的题目学生分析难度较大,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区分哪是多余条件而导致错误。

学生现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增强了,但是感觉许多问题上孩子无法可依,只是凭着感觉走,平日碰到新类型题依赖性较强,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有待培养。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对比,使学生明确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加强计算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在具体的计算中逐渐让学生牢记算法,形成计算的技能、技巧。要坚持长期的口算训练,通过强化口算训练来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计算训练也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平时错得多的要加强指导,反复训练。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青岛市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重点,未能使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得到提高,我们将将应用题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放之首位,常抓不懈,平日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生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4.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本次考试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有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但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做后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这需要老师的经常指导和提醒。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对优生要提高要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学习、发展。对差生要有更多的关怀,尽可能做到作业面批面改,及时指导,使及时他们掌握当天学习的内容,并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王德艳

上一篇: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下一篇:幼儿园交通安全演练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