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原因

2024-08-09

中学生网瘾原因(通用9篇)

篇1:中学生网瘾原因

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简称l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患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关网络传播的快速性、虚拟性、匿名性等使它比现实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儿童青少年网瘾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

2、与社会现状相关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

3、与青少年成长环境有密切关心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如果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是放任自流,都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等于相互抵消。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时,网络世界更是逃避现实的好去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网络成瘾原因认为,儿童青少年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儿童青少年网瘾需要到专业的心理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篇2:中学生网瘾原因

外因

1、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

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

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瘾怎么办?

适当减少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改变对学习的态度,让孩子尝到学习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如今社会,作为年轻人,不可能离开网络,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掌握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使孩子不孤单、寂寞,还可以增进感情,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同时,鼓励孩子做家务,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游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分散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

合理疏导孩子生理、心理变化大的几个时期。这时即便是非常称职的家长,孩子都有逆反的时候,家长要懂得避让,尽量不与孩子正面冲突,事后在说明理由,讲明道理。

至于治疗网瘾的方法,还没有十分理想的方法,如今有机构采取强制戒瘾的方法,但笔者认为这样治标不治本,离开特定的环境会很快复发,不能根除。

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方法还是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从改变家庭环境开始,治瘾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如果盲目采取强硬的方法,势必事与愿违。

如何预防?

1、家长与孩子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切忌不要摆出“家长的架子”。

强硬的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孩子的压抑。家长本身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并且要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人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从而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

2、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过于严格要求自己的孩了,反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适得其反。

对于内向、好胜的孩子,还会引发孩子的强迫倾向。要避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一蹶不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产生逃避现实世界、对网络容易形成成瘾的倾向。

3、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鼓励是对其发展的促进。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的后盾,而及时的赞扬是对每一阶段成绩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对未来现实生活的追求。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起,从而分散孩子对网络的单一兴趣。

篇3:中学生网瘾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酒瘾、烟瘾、赌瘾、毒瘾等等, 这已广为人们所熟知。凡上“瘾”者, 都不可遏制地对成瘾物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且越陷越深。随着互联网在我国渐渐普及, “瘾”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 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瘾) 。数据统计表明:网瘾患者在国内外已经大量存在。染瘾者, 不仅伤害了自己, 而且也伤害着家人、亲友;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痛苦, 而且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最终, 成瘾者本身也极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网络游戏成为产业, 覆盖从5-70岁人群, 情感交友产业、娱乐等等, 缺乏内容分级和控制。这些因素导致网络成瘾在我国的形式更加严峻, 特别是青少年成瘾人数日益剧增。对孩子的前程、对家庭、对社会造成非常巨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害。和酒瘾、毒瘾不同, 作为一种不依赖于实体物质的“瘾”, 网瘾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学方面

弗罗依德认为, “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仅在于发现心灵内的无意识”, 而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各种本能是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包括性本能、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由于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常容易得到的色情文字、图片、影视等非法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充满了好奇与诱惑, 以至于一些青少年经常浏览一些色情网站。此外, 绝大多数网络游戏以打、杀、抢、犯罪等刺激性内容为卖点。比如枪战游戏反恐精英, 在游戏中只有两个选择, 杀人或者被杀。比如侠盗车手, 以粗口、暴力、黑帮、西方底层生活方式为卖点, 游戏中充满了暴力、色情和血腥。这些内容无一不强烈吸引着青少年。在这样的游戏中, 他们的攻击本能以及死亡的本能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

2、行为学方面

行为学用刺激和反应的连接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青少年通过上网、游戏获得的情绪上的愉悦感强化了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比如网络游戏中, 玩家每完成一个任务、每升上一级, 每次得分, 每次击败对手等, 都会给青少年带来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 就会强化上网这个行为。又比如, 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 你根本无法确认对方的年龄、性别、个性。正是这个特点, 可以让青少年摆脱现实中紧张的人际交往, 摆脱内向的情绪、自卑感、束缚感。进而唤起成瘾青少年的交往欲。也起到缓和现实中的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这些方面, 也会强化上网这个行为。这也是导致成瘾的重要原因。

3、人本主义方面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的需要可以分5个层次, 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受到保护、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现实环境中学业的挫折、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危机往往会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环境的依赖。事实上也的确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由于无力应付现实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威胁。

社交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加入某种团体等。如今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 特别是城市里的人际关系较冷漠的现实环境,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而网络里存在的具有高度社交性的项目 (如论坛、QQ、群聊等) 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使其在生活中更有能力和创造力;反之, 就使人产生自卑感。网络游戏中可以廉价地仿真扮演英雄、国王、老板等角色, 可以通过打斗升级等手段来强化角色, 进而在游戏中独占鳌头, 获得其他玩家的羡慕与称赞。即获得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方面, 社会学家研究表明, 许多青少年儿童和大学毕业生痴迷于网络世界中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实现综合症。他们可以一连几天不吃不喝, 极限地压缩最低生活层次基本需求, 吃得是Q Q币, 喝得是超级装备能量汤。他们不上学, 不出门找工作, 不洗脸, 不刷牙, 不吃饭, 丧失基本生活需求的动力, 渴望超越性挑战性的工作——成为恶魔法师, 成为商界亿万富翁, 成为世界诺贝尔顶尖级科学家, 成为万能的上帝。”

二、青少年网瘾的危害

据公安部门统计, 青少年犯罪中80%以上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这些年因网瘾毁了孩子的报道不胜枚举。《半月谈》上曾经报道过一幕荒诞而真实的惨剧:一名沉溺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 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 双臂平伸, 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 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 去追寻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当时目睹这一惨剧的一位清洁工事后感叹:“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一种奇怪的自杀, 设计好那么标准的飞天姿势, 而且带着笑脸, 毫无痛苦。”17岁的李聪聪, 在父母阻止他去网吧之后, 往白菜汤里倒入杀虫剂。午饭几个小时后, 他的父母双双死去。网瘾少年对学校、家庭、自身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触目惊心。

1、损伤智力

有专家研究表明, 网游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是极其不利的。沉迷于网游半年以上, 智商会有明显的下降;若是沉迷网游3年, 智商将下降10%, 也就是说, 智力正常的孩子其中90%玩网游3年, 就会变成弱智。

2、损害身体

网瘾造成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 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此外, 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偏头痛等病症。

3、荒废学业

目前大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相当高, 不少人每天60%左右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上。大学生经历了高考之后突然放松, 被网络世界诱惑。一开始只是把网络当作一种调节工具, 从偶尔旷课渐渐发展为整天“足不出户”。一些学生白天睡觉晚上上网, 终日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考试挂红灯、留级甚至还会被迫退学, 耽误了学业;毕业后不出去找工作, 逃避现实。

4、影响品行

网瘾诱发逃学、说谎等不良品性, 产生不屑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暴躁、甚至辱骂、攻击他人等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恶劣行为。

5、扭曲性格

网瘾导致青少年情绪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 为人冷漠, 情绪低落, 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反应能力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应对能力。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长时间的上网还会使他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 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心理吸食者”。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 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 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

6、伤害家庭

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较差, 情绪不稳定、没有自控力、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 家长伤透脑筋, 但又无计可施, 于是隔阂加深, 双方心力交瘁, 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岌岌可危。

7、诱发犯罪

网络游戏良莠不齐, 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 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 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 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网瘾者常常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去上网游戏、聊天, 一些青少年甚至利用网络搞敲诈、赌博、色情、黑客等活动, 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三、预防网瘾的对策

对于青少年网瘾仅仅依靠简单地禁闭、粗暴地打骂等方式,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必须要社会、学校、家庭这些方面共同治理, 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效果。

1、净化青少年用网环境

在青少年网瘾问题形成过程中, 地下“黑网吧”等曾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们也是网瘾形成的源头之一。净化用网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 净化用网环境不能只是一场运动, 一次口号, 更应该使其成为常态, 有关部门矢志不渝的将其作为一项本职工作来做。实名制上网, 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如此, 才能帮助青少年正确用网, 预防网瘾。

2、源头预防

对于有了网瘾的青少年, 学校和家长往往是束手无策。有的听之任之, 放任不管;有的居高临下, 怒斥惩罚。结果当然无济于事。也有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但效果也不明显。学校和家庭的网瘾教育往往充满挫折感, 网瘾就成为青少年教育久治不愈的重大难题。原因就在于学校和家庭没有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网瘾的症状及其危害, 对学生和子女上网初期, 缺乏对他们进行网瘾症状及其危害性的深刻教育和细致剖析, 一旦发现他们已经成瘾却是为时已晚。因此, 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瘾教育必须重在预防, 必须未雨绸缪, 必须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未上网或未成瘾之前, 家长、学校、社会必须多管齐下, 积极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 开展有效的网络“双刃剑”教育, 侧重点要加强网瘾的危害性教育, 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瘾必将带来的危害, 从而加强他们对网络的自身免疫力和对网络危害的预防力, 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不断健全他们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 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

对刚入校的大学生加强教育, 帮助其制定科学的生活学习规划, 同时利用各种方式丰富第二课堂, 引导他们正确健康支配业余时间。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应采取严控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 一方面严格早点名晚检查制度, 及时了解网络成瘾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 开展结对帮扶, 通过班干部、党团员青年与网络成瘾学生结对, 一起上自习、帮助补习功课以及聊天谈心的方式, 引导网络成瘾学生逐步摆脱网瘾。针对个别严重的网络心理障碍者, 学校还应加强心理辅导, 进行个别矫治。”一些高校还把消除学生“沉迷网吧”现象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纳入到各学院学生工作考评中。

3、家庭关爱

当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时, 戒除网瘾便成了父母和公众热议的话题。作为孩子的父母, 当孩子出现网瘾时, 更为焦虑。对于孩子出现的网瘾问题不能堵, 最好的办法就是疏导。面对网瘾, 家长们应该认真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80%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 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放任自流或期望值过高, 以及过分的指责、打骂、溺爱等, 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 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促使他们借助于沉溺网络来满足他们心理的空虚和寂寞, 从网络中寻求自信、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 家长们应该及时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予以纠正, 用爱去关怀感动孩子。同时, 让孩子正确了解网瘾的危害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网络作为一项工具和帮手, 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 而不是因为染上网瘾便抛弃在一边, 这只是一种盲目和愚昧的做法。

总之, 尽快出台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网络监管, 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违法行为;分级管理游戏, 加大网吧规范管理和黑网吧打击力度, 规范网瘾矫治机构, 建立未成年人绿色网吧;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网络教育, 重视学校素质教育和团队工作, 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 免费开放公益场馆。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青少年网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其长, 网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康复策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04-30

[2]、陈丽容, 网瘾青少年逐年增加 三大诱因直指问题核心, 通信信息报2009-06-10, 报纸

[3]、黄明健, 加强网游监管 消除网瘾毒害[N].人民公安报, 2009

[4]、余默林, 防青少年染网瘾 家长言传身教最关键[N], 通信信息报, 2009

篇4: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原因与对策

关键词:网瘾 对策

近些年来,青少年网瘾成了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且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病。何为“网瘾”,由于长时间地使用计算机和进行网络互动,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将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理疾病和心理依赖,而这些刺激往往只有在上网后才感觉得到了缓解,导致进一步的网络依赖,最终成瘾。网瘾一般表现为上网时精神兴奋而且欲罢不能,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成瘾”有着不完全一样的判定准则,有些研究以上网时间为标准,网络成瘾者每星期用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非成瘾者的2-3倍。

一、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原因

从个体来讲,青少年身心发育并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投有明确的人生且标,但是对外界事物又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认识能力有限,面对周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到诱惑而失去自我。

从家庭来讲,家庭的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使得孩子难以形成健全、良好的性格。当今社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就成为家里所有大人的生活重心,在他享受了过多过分的爱与保护的同时。也承受了过高的期望和过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离身心健康的行为现象。

从社会环境来讲,社会上价值观的多元化.如物质至上、暴力文化的出现、流行文化的媚俗及网吧管理不规范等.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外部因素。

从学校来讲,应试教育仍在继续,它在慢慢地侵蚀着青少年那颗纯真浪漫而又鲜活灵动的心。因为升学率的压力,教师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教学进度就高不就低,致使初中学生一半跟不上班,上课如坐针毡,他们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从政府监管方面来讲,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够。在监管方面,并没有实施有效的行政干预,对网络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关注不够,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法律办事,致使一些黑网吧还堂而皇之的开在大街上。

二、戒除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1、提高自制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青少年自身来讲,要培养顽强的意志力,但提高意志力本身就是一硬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这里所谓不同方面,不仅指外在的各个方面.比如大到社会,小到学校、家庭等,更主要的是患者本身主观心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理性认识、情感、情绪、修养等等.

2、家长要提升自身的素质,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朋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正确有效的解决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因此,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准确地了解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能够理解他的,是可以信任的。这样,孩子就町以及时得到帮助,不至于在有问题后处于失控的状态。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建立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是一门学问。需要学习才能掌握。在上网成瘾的孩子中,有很多家长对网络是不了解的,缺乏对孩子正确上网的引导能力。常常是一开始由着孩子上网,发现情况不妙了,再严厉禁止。简单地反对孩子上网不是完全之策,孩子上网,宜疏不宜堵。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地查阅资料,更快地接收信息,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上网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上网和上网做什么。因此,当孩子学习上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做好恰当的引导。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做孩子做事的楷模,而有的家长自身却是做事容易成瘾的人。见得最多的就是的家长打牌成瘾。言行示范胜于说教,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没有说服力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因此要提升自己的素养,用良好的言行品质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如果孩子上网成瘾,家长也不要恐慌失措或轻易言弃,对孩子采取强硬的暴力措施或放任自流,而要自我反省、放松心态、及时寻求有效的治疗的方法。在戒网瘾的过程中,家长要求全程参与,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改变孩子同样重要。

3、学校要关心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

学校和老师要关心这类学生,不能因为学生上网成瘾而放弃他们,还要好好的和他们交流。学校还可以让好的学生一对一的帮助上网成瘾的学生,我想孩子和孩子之间更能比老师好好地交流,让他们一起学习玩耍进步,让好的学生慢慢的改变上网成瘾的学生,使上网成瘾的学生能向好的学生学习。慢慢的使他从网路里走出来。学校在硬件上,校园应整洁优美,具有必要的文体娱乐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资建设微机室、语音室、书库、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设置宣传橱窗、广播站,建文化广场、学术报告厅等文化设施。尤其是兴建校园绿色网吧并提供相关服务,会极大程度地遏止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发生。而更为关键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物质载体进行软件建设。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带动学生日常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以兴趣为基础建立各种社团、俱乐部,尤其可以利用青少年对网络的好奇和兴趣,组建计算机兴趣活动小组。使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有正常的宣泄渠道。通过宣传栏、讲座、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网络知识的教育,网瘾的表现及其危害,使青少年群体认识到计算机是工具不是高级玩具,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介绍一些健康向上的知名教育网站,抵制网络的过分娱乐化,一起探讨怎样构建校目的网络和网络文化。学校可以利用社会招标的形式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全校师生平等、民主沟通的网络平台。

4、社会要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

许多的青少年是在网吧上网的,这就应该对网吧的经营加以规范。在这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在网吧安装了除黄软件。另外还应该要求网吧经营者加装类似于上述的提醒软件,这不仅可以强制的缩短青少年的上网时间,还可以帮助他们增强理性的自控能力。社会还要规定青少年上网的时间,一天只能上那么多时间,政府要不定期的抽查网吧,网吧是否遵守规定。开发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软件。目前,青少年之所以沉湎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主要是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迷惑了青少年的眼睛,应该大力提倡有关部门多开发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软件,弘扬民族精神,把青少年从游戏和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认识到网络中不仅仅只有游戏和一些光怪陆离的信息,更有一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和提高的信息,这不仅可以发挥网络的对青少年的有利作用,还可以增强其民族精神,并使这种精神生生不息的流传。

总之,青少年网瘾的预防和戒除是一十家庭、学校、杜会共同协作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打骂孩子,应耐心的和孩子沟通,交朋友使孩子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使他觉得现实世界比网络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洪.致命的同络食人魔[J].知识窗,2007,3.

[2]卫亚莉.让孩子从心远离网瘾[M].山西教育出版社.

篇5:网瘾戒除学校-沉迷网瘾的中学生

阿斌是个中学生,他在上初二之前学习成绩很出色,只是性格内向一点罢了。上初二之后,他由原来的全年级前50名下滑到全年级第400名,还经常花钱请人写请假条,不去上课。他的妈妈李太太带他到我的心理咨询室,李太太伤心地向我哭述孩子的情况。但身边的阿斌对母亲的伤心落泪竟无任何反应,只是不断地拧自己的衣袖,还不断地东张西望。

看到阿斌的这种表现,我头脑里不由得迅速冒出一句话―――“冷漠而不专注,他莫非是一个大脑前额叶有问题的孩子。”我突然冒出的这一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和美国的一些同行们通过SPECT(脑部扫描的一种)技术已经证明,大脑前额叶有毛病的孩子不仅不喜欢流泪,不懂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往往会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是注意力分散症的高发人群。

李太太说:“前几天他催着要我当天就给他买手提电脑,我没有答应,他就挥起拳头打我,还扑过来掐住我的脖子说要杀掉我。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李太太心有余悸。

“他过去从来没有打过你吧?”我问。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没有,从来没有。但他经常扬言说要杀掉某某,某某对他不好。”李太太说。

“你了解他到底都玩什么游戏吗?”我问。

“听他一个同学说他最爱玩《魔兽世界》、《反恐精英》、《传奇世界》等游戏。”李太太说。

听了李太太的话,我在想,人的大脑就好比是一个复杂的容器,你要么将美好的积极的东西装进去,要么将消极的丑恶的东西装进去。而电脑是什么呢,它是观念、知识、人性、欲望的载体,这个载体最可怕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展示你的意志―――无论是好意志还是坏意志。

诊断

在我和李太太多次的谈话中,了解到如下信息:

一、李太太夫妻感情不好,两人经常争吵,现在她的丈夫去了另一座城市,造成了阿斌与父亲空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疏离。

二、李太太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的呵护、要求、管束都比一般母亲要多得多,这样必然造成儿子的个性不能独立。

三、李太太在生阿斌时曾出现难产,医生用产钳为她助产。(这一点非常重要,大脑扫描技术已经证明,胎吸与产钳助产百分之百能造成脑功能改变。)

我在与阿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发现,阿斌的学习动机十分模糊不清,他的思想显得十分幼稚,好像和六七岁的孩子一样。

在我和阿斌又约见三次后,他不仅继续逃学上网吧,还在家里胡闹,强迫母亲给他买手提电脑,并扬言说,如果不买,他就要逃到广州打工去。我决定将阿斌的父亲从外地叫回来,并希望他能帮助儿子。

“他纯粹就是一个孽种、人渣,我管不了他,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你就让他玩吧,玩到他毁灭的那一天!”阿斌的父亲一见我便说了一大堆气愤和绝望的话,但我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他是多么地爱儿子。

篇6:如何面对中学生网瘾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另一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要求严格,不为学生理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差。鉴于这种状况,如果教师想要对学生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就提出要求,有时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学生的行为并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教师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但是学生却抱有抵触情绪,效果很差。采用强压的方法也许能使得学生表面上服从,但是背地里却是另外一种做法。如果只是顺着学生的习惯去做,则班主任这一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以上网为例,网瘾少年已成为社会所重视的一个话题,在学校中已成为学校头号问题。一我所带的班级为例,我中途接班从高二带起,开学之初,我就和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因为是新班主任,学生也愿意坦诚的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是班级中的所有男生都在在校期间去过网吧消磨时间,并且有十几名男生,已经形成网瘾,每个星期固定要去几次。于是我把减少上网问题,作为新班主任的第一件任务来抓。

我知道,对于上网这样的问题不能靠严管去治理,我校,以前曾制定过这样的制度,学生夜不归宿视为上网,三次以上,劝其退学。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能彻底制止学生上网。当班主任了解情况的时候,当事人不愿意承认上网,其他的同学也不敢向老师说明谁去上网,甚至有的班主任为了捉住上网的学生,曾在学生宿舍呆了一宿,只为了抓住学生上网。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公开说明,你们上网我能理解,只要你们做到诚信,不欺骗我,我不会惩罚上网行为。于是在我和学生了解情况的时候,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掌握到十几个经常上网的学生的情况,在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能说出自己上网的频率,说出为什么上网。当我问到,如果我告诉你们上网对学习危害很大,你们能做到不去上网吗,当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可以减少上网的次数,但是做不到,不去上网。

再一次和学生谈话的时候,有我问她,你认为上网对学习危害大吗,她说很大,我当时听了,感觉精神一镇,有这妹深的认识很难得啊,她说了一个实例,她有个表哥,中考时候的成绩是全县钱50 名的,但是高一的时候迷上了上网,到高三的时候,只考了专科学校。我问她,你上过网吗,我从没有进过网吧的大门,因为我知道网吧不是个好地方,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还有一个同学,当我谈到他的家庭情况时,她说道自己的弟弟,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在家也不愿意做事,经常问家人要钱去上网,如果不给钱,就会和父母发生争执,对弟弟很失望。我问她你愿意把这样的事情说同学们听么,我认为这样的实例应该能很好的教育学生,她说行。

这样下去,学生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很多学生都下定决心不再斤网吧,情况大为好转,两个星期后,我了解到,只有四五个学生去网吧,其他学生都一直没有去过。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诚信。只有学生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上网行为,教师才有可能对学生采取教育行为,从别的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往往会受到起本人的抵触,拒不承认。

第二,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班主任的关心,愿意谈心,只有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到上网的危害,从意识上主动远离网吧,注意反复。

第四,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追求,减弱网吧对自己的吸引力

篇7:中学生网瘾的心理疏导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而网瘾则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学生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呢?原因有:

1、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具体表现在: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具体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如何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以下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例如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平时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教师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篇8:农村中学生网瘾形成心理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以来,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至全球, 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 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 对网络“一往情深”, 甚至难以自拔。我国现有的资料对网瘾的形成原因虽有很多研究, 而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 较少进行实地调查, 特别是针对农村中学生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我们于2006年下半年在我校高中部学生中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 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原因及解决方案。

二、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所有在校学生为总体,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根据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情况, 决定在高一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 高二年级抽取4个班, 高三年级抽取2个班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样共抽取了11班, 共732人作为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 问卷共26个问题构成, 主要询问了学生接触网的情况和心理, 被调查对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均由研究小组成员深入各被抽中班级实施和完成的。实际发放问卷732份, 收回660份, 回收率90.2%。

3. 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本次调查中, 采取多阶段筛选分析。首先分离出“上过网”与“没有上过网”的学生。然后以目前采用较多的美国IAD评估网瘾九大标准为基准,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经过本组讨论及网上收集的资料, 小组对IAD评估标准做了些改动。新的网瘾评估标准以问题的形式在问卷中写出, 只要被调查者在这问卷中选中 (7~11题) 四个或四个以上“是”, 则被视为上网成瘾者。在调查中, 小组还统计了回答三个“是”的被调查者的数据信息, 这些被调查者我们视为有网瘾倾向, 而回答两个或两个以下“是”的学生被视为无网瘾者。

4. 资料收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进行手工进行收集, 然后由小组进行手工统计分析, 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 网瘾的性别差异

为了了解性别与网瘾的关系, 笔者对接受调查的636位学生进行了统计, 其中有效问卷607份, 结果见表1

从而肯定性别与网络成瘾二者之间存在关系, 这就是男生较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这一点从成瘾男生比例20%明显大于女生成瘾比例9.5%可以看出。

再来看看男女生在上网内容上的差异, 见表2

表2表明, 在上网内容选择方面, 男女学生之间的百分比相差较大:在玩游戏方面, 男生的比例明显大于女生, 而在聊天、看电影、小说方面, 女生的比例明显大于男生, 在查资料方面差异不大。这说明, 男生在上网时, 玩游戏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他们把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玩游戏,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守武等人指出, 网络游戏是“像鸦片一样有毒的东西”。陶宏开教授则认为, 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毒品相比, 更便宜、更便捷, 影响面更广, 危害也更大。和男生相比上网聊天对女生有更大的吸引力。综合表1和表2结果表明, 男女不但在上网成瘾上存在差异, 而且在上网内容上也存在了明显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而且更喜欢玩网络游戏呢?相反女生就不那么容易沉迷于网络, 并且大部分成瘾女生沉迷于聊天呢?一般认为基于生理差异及传统社会文化的规范以及行为差异。

(1) 男性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女生更为稳健保守。因此, 面对网络游戏这一新事物时, 男生往往更易于被网络游戏所吸引。

(2) 男生较为独立, 女生依赖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文化的规范下, 男生往往是有泪不轻弹, 与其他社会成员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女生则大可向他人宣泄负面情绪, 所以当网络媒体出现时, 在现实生活中比女生拥有更少宣泄渠道的男生便会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宣泄负面情绪。而且因为男女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 导致了他们宣泄的渠道也就不一样, 男生更喜欢游戏的刺激式的宣泄, 而女生更喜欢温和式的交流方式。

(3) 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男生往往思维较为活跃, 自制能力较差, 好动, 视为“顽皮”;女生则自控能力较好, 好静, 视为“乖顺”。

2、年级与网瘾程度的关系

X2=19.973 df=6 p<0.01

根据x2分布表的数据可知, 当df=6、p取0.01时, x2=19.973>16.812, 说明年级的不同对网瘾的形成是有影响的。我们对表中数据进行百分比换算可以得出:高一成瘾率为16.85﹪, 高二为14.52﹪, 高三为14.41﹪。有网瘾倾向者的比率亦为高一最高, 高二次之, 高三最低。

篇9:创造合力,挽救网瘾学生

1 背景资料

李强(化名),男,16岁。重点中学高一学生,身体健康。父母是国家公务员,亲子关系融洽。

2 班主任介绍

刚上高一时,李强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人际关系正常。高二刚开学,他在课堂上要么发呆,要么睡觉,慢慢地索性连作业也不交了。老师询问“为什么”,他总是支支吾吾,好象有什么隐情不便直接表白。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反映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不太好,有时夜里胸闷、憋气,睡眠质量较差”。于是老师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不要过于劳累,等身体恢复后再抓学习不迟。可是期中考试后,孩子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各科老师都反映他经常在课堂上犯困,总成绩很快落到全班倒数第一。

3 家长叙述

暑期期间,我们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孩子,他几乎天天玩游戏,一个月的电话费能达到二千多元!提醒、批评全不管用。开学后,因为家长坚决不允许在家上网,他就在放学后约初中同学泡网吧。父母非常焦虑,经常是下班后,到一个个网吧去找他,生拉硬拽地一起回家。现在把家长已拖得精疲力尽。

二、原因分析

尽管媒体报道中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例子很多,但当这种现象出现在我的学生身上时,我并没有把它简单化处理,而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寻找理论依据,以便为他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一)理论支点——生态系统理论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其中儿童最为熟悉的是“微系统”,这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最典型的微系统是由父母和儿童组成的家庭,以及由教师和同伴组成的学校。

儿童生态的另一个水平是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例如,家庭环境质量可能会影响到儿童在学校中的自信心和同伴关系。

儿童生态环境的第三个水平是外层系统。它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会影响他们在家中的行为,并因此影响到父母对儿童的抚养质量。

儿童生态系统的最后一个水平是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

生态学模型启发我们: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或称问题)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微系统上,而应从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

(二)针对本个案的原因分析

1 内因

作为一名高中生,李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外界的认可。这种需要暂时不能从学业成绩上得到满足,他需要在学业之外找到信心的支点。而设计精巧的网络游戏恰恰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每过一关,他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尽管是虚幻的,但也总能带来暂时的快乐。加之李强本身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

2 外因

首先是家庭微系统的教育缺失。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敏感的捕捉和关注,亲子交流缺乏,家长没有拓展孩子的余暇生活,造成孩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把上网当成唯一的娱乐手段。在得知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采取了简单的压制、批评等方法,显然都没有奏效。

其次是中间系统沟通不畅。在孩子暑期上网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家长碍于情面,没有及时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而是帮孩子隐瞒,谎称身体不适,使孩子上网行为愈演愈烈。等到家长也无法容忍、不允许孩子在家里上网时,仍然没有主动跟老师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而宁愿每天奔波于网吧之间,重复着“寻找——苦劝——强硬带回家——第二天再找……”的恶性循环。

第三,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不良影响。比如,受网瘾较大的同龄人影响、社区缺少青少年活动的空间、缺乏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活动等。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辅导过程

(一)认知疏导

为了帮助他,班主任与他分析网瘾的危害,希望他在思想认识上首先戒除网瘾。这种平心静气的交流效果不错,有一段时间他主动请班主任收藏网线,帮助他强行克制上网的念头。但是到了寒假他又天天吵着上网,甚至拿补课的钱去网吧。

李强的家长向戒网瘾专家求助,但孩子不愿配合。

(二)间接书信交流,沟通亲子感情

在一次题为“面对一次生命,你想说些什么?”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上,李强的父亲以家长的身份给全班同学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在信里,父亲把许多想对李强说的话用对待全班同学的语气说了出来,使李强受到很大触动。在发表感言时,他激动地表达了自己渴望珍惜生命、提高自我控制力的愿望。

(三)以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加以感化

在他生病住院时,班主任亲自去看望他,给他带好吃的,为他补课;同时动员同学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与他沟通,用积极、正向的言语关心他、鼓励他,让他体会集体的温暖,并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出于对老师同学的感激,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去网吧。

(四)转换环境,重塑心灵

通过上述努力,李强上网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跟家长的冲突也少了。这种种可喜的变化令老师、家长和同学振奋不已。但是,初中的网友见他上网少了,干脆追到现实生活中来找他。每次跟网友接触后,李强的思想总会产生较大的波动,给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措施带来很大的障碍。

要想控制这些孩子不接触李强是很难的。彻底的解决办法只有——换环境。于是父母借工作变动的机会在高二结束后带孩子去了国外。

(五)持续地付出,等待孩子转变

父母出国后,整日为他操劳,从生活、语言、学习等各个方面全身心地帮助他。最明显的是父亲,出国前还是黑黑的头发,一副中年人的模样。可是出国后,由于自己工作上需要适应,再加上照顾李强,他的头发、眉毛都白了!一次,父亲开车带他外出,他无意中注意到了父亲的满头白发。这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就是自己尚在中年的父亲吗?怎么头发全白了?好像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那一刻,他从心底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为自己糊涂的行为懊悔不已,终于自发地摆脱了网瘾的困扰。

四、辅导效果与反思

李强出国逐渐适应后,还给全班同学发来邮件,祝愿同学考上理想的大学,告诫大家远离网络游戏,一定不要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父母也打电话告诉班主任,李强已经成功地戒除了网瘾,现在正在努力补习英文和文化课。

这个学生的转化过程给了我很多启示。

第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家长、学生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三角,三方只有坦率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及时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科学及时的帮助。

第二,在信息社会,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上网,对于孩子查阅资料、偶尔聊天等行为,横加指责往往并不能奏效。应跟孩子约定时间,引导其自我管理,并及时奖励孩子的进步。

第三,如果由于家庭关怀缺失、学业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依靠网络游戏排解不良情绪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科学的矫正策略,必要时请专家予以指导。尤其是家长,需要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要以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换取自己事业的成功,应该倾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情感不要挪作他用。

上一篇:部门岗位责任制下一篇:发展对象个人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