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2024-08-19

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共11篇)

篇1: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韩国杰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系,甘肃 天水 741025)

摘要:阐述了职业素质的内涵及重要性,在分析测绘行业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测绘工程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测绘工程专业;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Discussion on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N guo-jie

(Department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Tianshui 741025,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mployees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of the ways and means.Key words: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quality;Ways of Training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信息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确定,测绘学产业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测绘学专业已经从间断产业效益转向直接产业效益,而这一转变为高职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测绘学也不断的进步。新兴的前沿技术层出不穷,与卫星定位相结合以及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趋势已不可阻挡,这标志着测绘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测绘阶段。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学校教育要能够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测绘学发展步伐,培养出具有技术型、应用型及生产第一线型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学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测绘专业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是至关重要的。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及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是否具备进入职业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其包括有能胜任职业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1]。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面对不同职业岗位,能适应工作转移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才、成功,而且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至对整个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收稿日期:2009-04-26

作者简介:韩国杰(1973-),男,汉族,河南滑县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学生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

把职业素质教育比作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充分显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以培养较高职业素质人才为核心的。

二、测绘行业或企业一线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根据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的相关信息,可以将测绘行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体现为高职院校对测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终身学习的理念、自我学习的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测绘行业或企业一线岗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悉测量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数字测图能力、控制测量能力、GPS测量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地籍与房产测量能力、摄影与遥感技术能力、测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测绘管理能力,适应测绘工程一线技术或管理岗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2]。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树立严格的纪律、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

测绘工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安全责任极大。在工程建设中,测量人员的疏忽、麻痹;或编造假数据、假资料、撰写假报告等;或为了省时省力而敷衍了事;或在检查验收中蒙混过关;或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方便等等,无论用心何在,均会给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后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把德育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德育课堂上,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通过情景教学,来模拟职业环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从而更直观、有效地让学生接受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时,思想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测绘大队或测绘企业去进行专业实习。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日常的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行为,使其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负责、守时和团队精神以及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进一步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二)注重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

信息化阶段的测绘学要求未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在熟练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测绘仪器设备、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测量问题的基础上,将经典测绘方法和先进技术、传统仪器和现代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全站仪、测绘机器人或自动测量系统等新型设备,进行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逐步推行数字一体化作业方式[3]。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而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及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培养要素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对测绘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课程建设可弥补现有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不足,极大程序上满足对测绘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另外,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的设置以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要求为核心,配合理论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实训周、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承担所在单位的测绘生产任务[4]。与此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注重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线岗位的测绘工作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因此测绘工作人员要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安心工作的精神;要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等问题,而健康的心理对于人的生存、发展、成才、成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测绘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设置心

理咨询机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调适心理、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应对挫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提高老师素质、做好就业指导是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创业人才,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学校可重点做好教师业务进修、学历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改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利条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举办名人讲座;组织参加生产实践等。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则为毕业生们打开了一条成功的就业之路。学校应将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测绘专业的各科教学与实训课中。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道德、求职常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同时,可在校内模拟人才市场或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应聘程序及实验性应聘;另外,利用实训时间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实地培训、学习和实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帮助了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应建立就业协作网络,为毕业生积极联系适合的工作,及时进行就业咨询帮助,实现人才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4):13-17.[2] 王银安.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检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8(29):585.[3] 陈伟清.谈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森林工程,2003,19(3):29-30.[4] 刘娟, 景世维.浅谈在测量实习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J].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6-107.

篇2: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模块化和实践教学特色化两个方面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析.

作 者:陈佑 侯德文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 “”(5)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3: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中, 要求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 导游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不要受各种不良思想和思潮的影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爱心、有耐心, 帮助游客解决各种难题, 成为游客的知心人和好朋友;这要求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2) 娴熟的职业技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 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行业, 每个行业中各自分工又不一样, 对于服务技能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 熟练掌握多种职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3) 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 在职业生涯中难免不会遇到一些素质低下、无理取闹的游客, 在加上其他方面的影响, 旅游从业人员通常要承受较多的压力, 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也需要灵活处理旅游途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发问题, 从容面对各种形色游客的要求, 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

(4) 语言表达能力:旅游行业是需要和各色游客打交道的行业, 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旅游从业人员, 要求能够熟练的说流利的普通话, 能够利用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特点组织语言解说景点。形象的说:景点美不美, 全靠导游的一张嘴。如果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 也就无法有效完成旅游中的各项任务。

(5) 良好的沟通素质:从事旅游行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沟通, 需要有效良好的沟通, 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有效、机智的进行各类沟通, 顺利完成旅游途中的各类工作。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偏颇: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对课本内容以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职业素养中的心理健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

(2)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将偏理论的教学进行了调整, 边学习边实践, 但总体说, 旅游专业的教学依然偏重理论部分, 未能很好的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不能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设置;在教学模式方面, 师资力量较为单一, 大多数老师缺乏实际企业实践的经历, 在教学过程中, 过多的, 一味的依赖教材, 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变化和市场要求相脱节, 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不适应。

(3) 培养模式陈旧, 考核方式不能保证职业素质的实现:当前高职院校将培养方式逐渐走向了实习实践, 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教师讲解, 然后集中组织学生实习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实习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具体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较少, 致使学和用在实际操练中相互脱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基本上以课程考核为主, 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途径

(一) 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 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而职业素质的养成要以就业工作为指导, 围绕当今的就业形式和就业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必拘泥于课内、课外、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教学, 只要能完成课程目标, 能够让学生掌握到相关理论知识和必备的职业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能力即可。

(二) 在校内进行旅游职业意识养成的教育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或者企业家来校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 或者请优秀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 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同时让带领学生走出去, 让学生到知名的企业或者景点进行认识性实习, 增强旅游专业学生对将来工作的直观认识, 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实际指导和修正。

(三) 引进企业的最新技术手段, 改进课程培养方法

引进当今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最新手段, 如酒店的预定和退房系统, 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的学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能最大限度的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高职学院与企业达成合作项目。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最新技术, 而学校向企业输送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这样省去了企业培养实习生的一部分费用, 学生在实习完毕后到企业能够直接上手工作。

(四) 以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为前提,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实训

(1) 实习实训单位的基本情况:学院要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实训单位进行选择, 还要对企业的规模、信誉、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行考察, 看其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 从而可以保证学生职业素质的实现, 还要多了解该企业是否会对在其单位实习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等。

(2) 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学生实习前的培训必不可少,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规章和制度, 其要从事的岗位工作要求, 通过这样的针对性培训, 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职场, 同时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的实习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更好的在实习岗位上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3) 为实训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教师:学院为实习的学生安排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教师, 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能够将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跟实践相结合, 帮助学生尽快从实习历练中获得成长, 以便其毕业后可快速融入职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 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缺乏,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认真研究旅游职业素质的构成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旅游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找到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篇4: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监理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6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发展,工程监理技术人员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紧缺人才。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特别是水利、建筑类的院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办了工程监理专业,肩负起为社会输送建设工程管理第一线工程监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工程监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开设工程监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一些探讨。

一、工程监理岗位及其对工程监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监理定位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就是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因此,工程监理人、员必须要掌握全面的工程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还要熟悉一定的法律法规,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对承建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规定,工程监理人员应具备质量与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以说,一名合格的工程监理人员必定是一个既熟悉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建设工程领域,无论是房屋建筑工程、水利建筑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其工作环境都是十分艰苦的。简陋的工作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工程监理职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工程监理人员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职业精神: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强烈的责任心;三是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四是乐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基于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把工程监理人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作为在校生能力训练的重要项目。对监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技能,应作为重点职业能力加以强化训练。

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从行业介绍入手,通过对工程监理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行业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工程监理行业,立志在工程监理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和自豪感。

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要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树立对工程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理念。

二、工程监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工程监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要把该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合到整体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科学、有机的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一)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工程监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课堂外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实施。一是以实际工程项目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教学。在教学中将工程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具体可感的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读工程图纸、如何按质完成任务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热情。三是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体验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工程现场,让学生扮演监理员、资料员、施工员等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性教学。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归纳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五是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接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工程现场图片展示、监理工作视频播放、施工视频短片、FLASH等。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实训真实感,使他们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工作实境。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程监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得到锻炼提高。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合作项目。一是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遵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原则、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的原则,集中财力,高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熟练和提高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二是实行校企联合,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三是“走出去”和“请进来”,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去进行参观考察,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把相关专业的专家请到学校来,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学到最直接、最实际操作性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

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这就意味着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任务,也是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在专业课的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分析工程监理行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传达工程监理行业改革发展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监理行业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例如,适时向学生分析本地区监理企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广西区内涉及水利水电、火电、输变电、市政、工民建、道路桥梁建筑等行业的工程监理企业有171家,其中,水利水电行业的监理企业20家。经广西建设监理协会评选出的广西优秀监理企业有广西建筑综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18家。再者,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为此,可把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等行业发展利好的信息及时向学生传播、与学生分享。毫无疑问,这些就业时势信息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看到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树立热爱监理行业的思想,坚定做好监理工作的信念。

专业课的课堂之外,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例如,通过调查与学习“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2010中国魅力人物”钟吉章工程师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前,顶住诸多方面的压力大胆揭露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工程验收报告作假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辨别社会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公正公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建设工程领域对工程监理人才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需要,把全面提高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教学重点,通过不断探索,改革实践,强化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才能为社会输送符合工程监理岗位需要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篇5: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提出了提升高职专业教师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初步设想.

作 者:王口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专业教师   培养学生   职业心理   初探  

篇6: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2.1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辨别和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责任与诚信意识等。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适应就业岗位群的能力,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运动与竟技场所、运动休闲俱乐部、体育主题公园、温泉度假酒店、星级酒店康乐部、旅游咨询公司的技术培训、技术教练、营销策划、接待服务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休闲运动指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休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2.3核心能力

篇7: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摘要]秘书工作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仅有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是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的开设、课堂教学的渗透、课外活动的开展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文秘

[DOI]1013939/jcnkizgsc1717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秘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秘书必须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熟练掌握速录、打印、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术。另一方面,还要求秘书能够具有诸如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然而,要想胜任这样高要求、快节奏的工作,秘书还应当具有重要的职业素质。秘书职业素质指秘书的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它既包括明确的角色认知,面对领导、同事有正确、健康的心态,做到不卑不亢。也包括自己在面对成功与挫折,表扬与批评时,能够自我调节,达到自我平衡。经研究,多数成功的秘书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必备的能力,其职业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重视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文秘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文秘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拟结合我院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如何推进高职文秘专业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1开设文秘专业职业素质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课程的建设是核心,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很多文秘专业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客观知识、轻视内在品质;重视技术掌握,轻视素质培养等问题。而秘书工作恰恰是一种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仅从专业技能的单一角度去培养高职学生,是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这就要求,文秘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需加强职业素质课程开设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可以开设以下课程。

11“秘书心理学”课程

让学生了解秘书这个岗位的`角色特点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环境,掌握适应角色的方法与程序。了解秘书的气质与性格,深入地认识自身的气质与性格,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定位,比如胆汁质、多血质的可以做一些外在的接待、事务的处理等工作;粘液质和抑郁质可以做一些内务或者文字工作,这样根据自己的优势,容易发挥自身长处,使秘书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了解秘书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之后迅速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有效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顺畅。了解秘书人际关系的环境特点,掌握处理好业缘关系和首属关系的方法,给自己创设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环境。了解秘书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让秘书学习调节身心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的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人际交往”课程

秘书工作开展得是否顺利,很大程度是由秘书的人际关系决定的。秘书的人际关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领导的人际关系。另一部分是和业务相关的其他人际关系,比如同事、客户、上级单位、同级部门、下属等。其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人际关系的核心。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3《公共关系》课程

“公共关系”课程是一门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并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社会形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秘书要配合领导进行企业公共关系的建设。因此,秘书应当熟悉公共关系主体、客体、中介各要素,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策划、危机管理等技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公共关系规律让秘书具备处理一定危机事件的能力。

14“商务礼仪”课程

礼仪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合乎规范的方式进行商务交往。同时,礼仪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优化自身形象,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克服人际交往的自我为中心、自卑、偏执等心理问题。有利于养成严格自律、宽以待人的品格;有利于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技巧,并愉快地进行人际交往。

总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端正秘书角色位置,培养秘书职业道德,提高秘书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改进秘书工作方法,增强秘书工作适应性,增强秘书心理素质。可以促进秘书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高效统一,让秘书的行为趋于职业化,使秘书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可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等公共课程,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职业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业素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培养情感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正确

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心智机能得到发展。

21情境表演法

秘书职业素质的培养要给予特殊的情境,而不是强制的灌输。教师在教学时,多会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表演法是教师由课堂讲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设计场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扮演秘书角色,对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模拟表演,从而深刻领会秘书学理论。比如在讲解秘书协调能力时,教师给学生提供秘书工作的典型场景,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摩并指出短剧中秘书行为的得失,并让学生思考协调问题的更好办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演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通过模拟职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场理念及工作氛围,正确地面对职场当中的问题,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以生动、感性的典型案例为载体, 通过正面和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抽象的秘书学理论,需要通过丰富的工作案例才能深刻解析。特别是秘书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但工作中却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比如:在分析秘书角色的时候,以“秘书的接待工作”为正案例,再以“秘书接待越位”为反案例,分析了秘书工作的辅助性和从属性地位,让学生认识到秘书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特征,摆正自己工作位置,才能提高为领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3讨论研究法

讨论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讲解秘书的气质时,请学生对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优劣展开讨论评价,通过讨论研究,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并且能正确理解自己气质的优势,找到自己在秘书工作中的擅长之处。

3丰富文秘专业学生文化生活

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育,还要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可以结合秘书专业的学习进度, 组织“秘书演讲比赛”“秘书会议接待方案设计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秘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带有单项或综合训练性质的主题活动。同时,尽量让这些活动和课程教学计划密切配合。一方面让学生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秘书工作期间需要的互相配合与协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职业素质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学习的高效结合,让文秘专业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秘书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杨琳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4).

[2]许亚琼职业素养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J].职教论坛,2010(25).

篇8: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一、酒店行业职业素养要求的相关概述

(一) 酒店行业中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在要求

酒店行业的职业素养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超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每位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成为各个酒店共同追求的目标。除了专业技能外,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执行能力、高效的执行力等都成为业务能力的重要展示。另一方面是综合的管理能力。酒店管理专业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在于“管理”上。学生作为酒店行业的储备人才, 要加强对其进行的管理能力教育。组织、计划、控制等能力是今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 高职酒店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 仍旧面临一些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方法相对陈旧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仍沿用传统培养方法。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法时, 未能积极创新思想, 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模式。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 缺少系统、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 直接利用理论知识的“灌输法”, 以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帮助学生感受酒店行业的工作氛围与服务行业的工作思想, 进而消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部分学生重专业轻素质

在以往的酒店管理专业中, 更多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 而忽视了对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 这也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仅重视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学习, 片面的认为靠一张文凭和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就能敲开企业的大门, 失去了正确思想的引导, 职业观念淡薄, 缺少学习动力, 往往应付教学要求, 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对酒店工作量不满意

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很难适应酒店的高强度的工作。酒店处于人力成本考虑, 精细的时间管理增加了学生适应工作的难度。酒店会根据客源情况调整调整员工上下班时间, 这种综合计时制度要求要求员工临时加班, 导致很多实习学生上班时间过长。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措施

(一) 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素养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环节和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建立长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 将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体系中, 贯穿到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应构建校企文化融合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与市场的衔接。借鉴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设计, 实现做中学, 学中作的教学体系。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应加强企业沟通, 切实保障学生酒店实习期间的切身利益。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实现学生管理主动化, 即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引导其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 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习期间, 指导教师和企业应当依据实习方案和大纲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现场教学。

(三) 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专业教学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平台和有效途径, 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方法, 又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

在校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学校应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相关岗位规范和流程标准, 从而有目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帮助学生在准职业生涯中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提高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敬业精神。

(四) 采用校企共管分段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校方与酒店单均应设置了管理机构, 分工协作, 共同参与管理。酒店与学校资源共享, 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团队深入研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特征,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职业素养培养工作贯穿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中, 将职业素养理念落实到课程体系中, 高度融合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 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蓉倩, 王宇.探究培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J].才智, 2015, 27:19.

[2]魏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21:118.

篇9: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质 物流职业 课堂教学

伴随着当代经济与贸易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迅速崛起,社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等都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也迅速发展,并不断加大对实训教学的投入,注重学生的知识、行为和技能等显性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除拥有学历证书之外,努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者通过专业考试。但却忽视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物流专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直接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不受市场欢迎、择业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先期培养和持续提高的基础,要更加重视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

一、物流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顺利完成其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既包括企业对毕业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包括各种行业对成熟的从业者心理素质的一般要求,这些心理素质将在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过程中直接与其职业发展有关。[1]

基本职业心理素质主要有:①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②勇于承担工作的自信心;③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④面对失败与压力的承受力;⑤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坚毅力;⑥行为决择的自我控制能力;⑦对待批评的分辨力等。

而不同职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有所侧重的。目前尚没有对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明确定论。为此,本研究就社会对物流高技能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和在校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物流从业人员除应具备以上基本职业心理素质外,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项行业相关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用户第一的服务意识

物流活动是一种服务性活动,是为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策划、物流活动的开展以及物流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控制都必须以货主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因此,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意义,并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良好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与货主企业默契的配合,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和效益,同时也为社会生产和流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在一个综合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少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增大企业的运作成本,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引起法律纠纷,造成大数额的索赔。所以在这个链状服务中的业务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模式。

(三)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受到物流企业的广泛重视,并已经应用在定单处理、仓库管理、货物跟踪等各个环节。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四)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

由于物流作业涉及环节较多,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同时,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物流企业作为供需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对信息的采集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可利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既能保证正常物流任务的执行,又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突如其来的附加任务的执行,就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处理异常事故的能力,具备随时准备应急作业的意识以及对资源、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充分使用的能力。

(五)勇于接受环境挑战

物流操作大多是在现场,有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离城市中心较远工作条件比较简陋艰苦,到物流一线工作首先就要战胜自我,从想象的那种白领境界中摆脱出来,而对现实,勇敢地接受条件和环境的挑战,克服困难,脚踏实地,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

综合以上的分析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塑造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利用课堂教育、实训教育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培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二、物流专业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转移到注重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上,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作起步比较晚,物流专业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很不完善,缺乏实质性和系统性,教育效果欠佳。

(一)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轻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这也是就业主导下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各院校皆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仅仅是象征性地开设课程,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其实,职业心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职业心理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态度,职业心理素质的缺失也必然导致仅以技术维系的人格缺陷,进而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缺乏趣味性和系统性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平时也随机选择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但教育形式非常单一、单调,缺乏趣味性,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職业心理教育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心理教育缺少全程性服务,全方位切入。将职业心理教育作为一个高职教育的子系统的意识和行动远远不够。

(三)缺乏职业心理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目前,许多高校职业心理教育专职人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职业心理教育工作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负责,他们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缺乏既能跑市场,又能上讲台的双栖型人才,更缺乏既能进行政策阐释,又能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心理辅导的专家型人才。

三、物流专业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一)开设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和讲座

我校自办学之初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职业心理课程,建立大学生职业心理培育体系,系统讲授相关职业心理素质的基本知识,使在校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从业人员职业心理特点的要求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还经常邀请各专业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或者业内知名成功人士来做讲座、访谈等,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分析作为成功者的职业心理素质特点,用现实中鲜活的例子引导他们实现未来自我形象的塑造,培养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

(二)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除开设专门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及讲座之外,还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性质与需求,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构建了系统、多维及生动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训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为走向社会迈向企业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专业职业心理素质要求。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深入思考和广泛的讨论,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工作理念、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崛起、发展、壮大的历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发展环境和发展脉络,使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希望,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和对本专业和职业的热爱。

2.通过角色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情境后,把全体学生分成几组,由他们自行设定工作场景和内容,自行设计动作、编写台词,进行角色分配,最后结合道具在课堂上模拟表演。例如,物流业务拓展、紧急订单处理、客户需求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协调等课程内容都可以用舞台剧、小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交换不同的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模拟活动通过情境任务的协作完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对学生在处理业务的方法、處理问题的灵活应变性以及严密的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加深了学生对物流职业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等职业心理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

(三)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训教学在物流专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各院校的物流实训课程都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作业能努力,往往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上,在模拟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进入岗位角色,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心理素质的需求和重要性,对日后能够适应社会各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紧扣专业特色,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内化为实训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心理意识的内容,提高或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和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等项职业心理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不能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视为一门孤立的课程。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形成良性互动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机制和体系,确保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质量,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同步提高。最终使学生在掌握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心理素质,迅速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海涛,苏苓.浅析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塑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2]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篇10: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与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健康的德育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以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还包括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

2.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班集体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人际交流的技能等。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新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师其他专业的长处,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师的传统优势,注重学生“三字一话”等职业技能的训练。从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系统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专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此,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解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当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

适应小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相关类课程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素养,培养学生的学识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的“中文专业”,形成了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的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要相对宽厚一些,因此需要对相关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的学识素养。

3.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技术水平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反映了学生运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学会做小学教师。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的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和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教育能力。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应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要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得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4.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变得日趋明显。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要使学生成为有专长的小学教育“行家”。首先,要使其精通“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方面的专门知识,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其次,从一入学起,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训练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使之掌握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试行“导师制”,由学有专长的导师带领他们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篇11: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我国职业教育由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趋势,目前职业教育规模已跃居教育行列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为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用工荒,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身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原因是部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无法迎合当代行业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

一、国外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情况

国外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1年,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John Flanagan)在研究美国飞行员绩效问题时曾提出,工作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描述这些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素质,开启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素质问题研究的崭新领域。1969年,美国学者Chickering发表了高校学生七个发展范畴的研究,认为高校影响了学生在七个方面的发展,即发展能力、管理情绪、通过自主迈向互相依赖、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确立身份、发展目的、发展整合。1999年,Jones&Kwan在一项香港高校学生经验评估研究中将学生对高校教育的期望总结为四方面,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装备为将来职业做准备、开阔视野、成熟及个人发展、在竞争环境下可以成功。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众多的职业素质理论派别,职业素质理论趋于系统化和多样化。在各国不同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职业素质元素有不同的体现。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形式,也被称为德国经济发达长久不衰的根本。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徒工制度,主要特征就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并举。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培训、职业进修、职业改行等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培训主要指职前培训,分成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进修和职业改行属于职后培训,一般称为职业继续教育。

我们探讨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界被称之为“关键能力”培养。20世纪80年代,德国就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概念并写入了德国职业培训条例中。要求学生具有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时间进行企业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关键能力,即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日本发达的职业培训

自1989年起,日本教育部门就宣布开始教育改革,鼓励学生提问,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日本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注重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弹性化的学制,注重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一致和开放,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日本企业聘用员工时,不十分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其基本思路是: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培训,胜任所有工作。所以日本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是企业内职业培训,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都有完备的培训体系。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制基础上的日本企业内职业培训,日本企业内职业培训坚持“以车间教育为主”,培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职业教育;坚持“终身职业教育”,从职工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进行各种教育;把职业教育当做是“经营的工具”,进行职业培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加强职工的忠诚和荣誉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006年日本又建立了新的职业技能培养制度,即“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写进了新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为了配合这一新型培养模式的推广,日本在2006年还修订了《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确定国家对实施“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的中小企业及事业团体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他们致力于扩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劳动就业机会。

多年来,日本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注重素质,注重长期的培训学习。

3、美国的“社区学院”

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美国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培养各种人才,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综合中学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里实施。美国的社区学院有许多职能,包括职业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和大学转学教育职能等,其中职业教育是其最主要的职能。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社区学院来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和知识,为社区工业、商业 以及其他行业培养人才,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生活,发展社区经济。而社区学院的办学也非常灵活,实行“开放招生”,专业设置包罗万象,学杂费用也很低。

4、新西兰的教育体制

新西兰拥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和一流的教育质量。其承袭英国教育体制,被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新西兰政府确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是:“获得最高水准的成就,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新西兰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现工作的良好机制。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帮助政府解决部分失业问题、缓解和调节就业压力等方面成绩巨大,对新西兰经济和社会发展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研究

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国内的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战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007年,国内学者王晓洁提出要把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切实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2008年,国内学者王希旗提出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2009年,国内学者李永萍则探讨了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机制,提出了以各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因素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大平台、以不同行业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因素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的观点,此外,她认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满足学生职业素质需求,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根据有关部门关于高校大学生“两课”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法改革,“两课”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文素质同样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院校通过设置人文选修课模块,鼓励学生选修各种人文课程,如大学语文、美育、艺术欣赏等;开展诸如人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网页设计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文学、艺术特长,为人文素质拓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针对性和就业率的要求,实现 “三个零距离”,使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部分学校,强化实践性教学,实施“双证书”制度,也是职业院校的特色保证,达到满足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的要求。

上一篇:大型晚会申报政府范文下一篇:关于春节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