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024-08-06

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精选9篇)

篇1: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我们学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自从去年以来,我校已对全部教师进行了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学校还花费20多万元组建了的学校电脑室,并和江山广电网连接。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我校教师100%都会上网,其中不少人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2、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小学生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三至五年级选拔出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3、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组织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的欢迎。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篇2: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自律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

值观错位等。如何网络道德自律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2.53亿人,其中尤其以18—24岁的年轻人居多,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我国大学生大部分是处于18—24岁年龄段的青年人,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后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待世界、人生能够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于善与恶等道德问题作出的判断和抉择并不稳定,会因外力或某些内部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西方多元价值观、道德观,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对大学生正确地进行道德选择、判断就有很大的干扰作用。多元的价值观、道德观可能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道德的个性化,使个体误以为道德选择可以多元化,从而动摇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信念,使之陷入持久的迷惘、失落之中。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

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

网络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现实生活当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应该是高度一致的,有些最基本的价值,网络和现实应该是一致的,比如公正、进步、正义、诚实等等,网络的诚实和现实的诚实有不同的表达。任何网络终端肯定是现实的,现实当中的道德,最基本的价值是不能逾越的。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篇3: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1 大学生网络素质存在的问题

1.1 道德情感冷漠

网络能为人们提供超越地域、时空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成长压力的途径。然而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能直观的呈现,而是成为了符号化、数字化的存在。日常的沟通由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数字化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关键,人际间情感的关联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来保持和实现。在网络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固然没有间断,但网络已经转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用数字化符号代替了话语和动作。一些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减少了与人们之间交往的意愿。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挫折往往诉诸网络,寻找自我安慰,寻找自信。其结果是逐渐与现实脱离,与老师同学,与家人朋友的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失去了对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的意识,人情冷漠,甚至发展到实现情感的麻木甚至道德感的缺失。

1.2 价值取向紊乱

网络具有开放性,能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但其中既有健康、积极的信息,又有虚假信息、色情暴力、异端邪说等不良信息。大学生是最容易沉溺于网络的群体,原因在于这一群体长期在校园的保护下,缺少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三观也还不成熟,加之好奇心的驱使,很容易就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造成价值观的紊乱。此外网络世界是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包涵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人们在进行网上交往时容易造成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上的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垄断了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信息资源。这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形成巨大冲击,部分大学生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逐渐淡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不稳定,导致个体行为陷入冲突和迷惘的困境。

1.3 法制观念淡薄

法制观念,作为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具有极强的作用。网络社会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融合的意识形态,都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融合。正因为网络虚拟性这个特点,进行网络活动的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匿,其中不合理的网络行为将直接导致网络秩序的混乱和网络道德的泯灭。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约束太多,“自由的生活”难以实现,生活学习上的压力难以释放,情感上的情绪难以表达。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法律法规还不完全成熟,难以正确的规范网络行为,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在网络社会中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轻松的逃避责任。这就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淡薄,对于合法和违法的认识不清,进而放纵自身不合理的网络行为。

2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途径

2.1 社会加强网络管理

法律是化解和解决网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网络素质教育环境的有力保障。政府加强法治,完善法律法规,管理网络,用法律来规范约束网络行为,从而增加社交网络文明程度。依法治网是网络文明的保障,用法律来严格规范网络运行,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依靠法律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不做网络违法活动,提高其网络素质,另一方面,加强网络监管,形成完善成熟的网络监管体系,从而净化社会网络文化环境。此外,国家要绿色文明网站建设,坚决打击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应大力加强各种绿色网站的建设,丰富绿色文明网站的内容,使大学生获取积极健康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2 学校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者要掌握网络知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外来腐朽文化,提高信息的识别能力。关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弱化的问题,学校要加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老师应介绍适合大学生浏览的健康网站,应组织相关的网络问题讲座,让大学生深刻了解沉溺网络的危害。同时学校要组织具有民族优秀文化的信息上网,使大学生能接受健康的网络信息。学校要加强网络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分辨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另外,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行为存在不合法现象,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和法规的宣传,在校园里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2.3 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建设

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大学生应努力学习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技能,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大学生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析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吸收应用网络信息中合理有益的资源,自觉摒弃那些传播色情暴力,异端思想等的不良信息。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要明确哪些是道德、合法的行为,哪些是不道德、非法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网络法制观念。来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

3 结束语

网络素质是指运用网络的技能、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素质。大学生在国家未来信息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实现我国的信息化,使我国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强竞争力,大学生网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素质建设,学习网络技能,增强网络信息辨析力,约束网络行为,做合格的网络文明公民。

摘要: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广泛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空前,其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重大的改变。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就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尹继佐.2002上海社会报告书[J].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2,4:368.

篇4: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种网络不良文化开始蔓延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诞产生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的网络思政治教育, 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一网络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作为一种以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不仅迅速成为一种新生的技术力量、经济力量,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和文化力量。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传输速度的快捷性与及时性使其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网络社会”主体。

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有益信息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促进社会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又成为干扰大学生的“噪音”。特别是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使大学生能轻易看到不健康的东西,沉醉其中,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犯罪等问题;使他们缺乏直接的人际互动,不关心现实世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孤独感,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低俗的信息畅行无阻,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也通过网络大量宣传西方文化和思想,企图扭曲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十分必要,这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文化,正视目前网络文化的冲击,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网络条件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虚拟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的措施

正确认识网络文化,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应对虚拟条件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更新旧有的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1、更新观念,创新学生德育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将“学生”视为灌输的对象,内容单一化、方法僵硬化、工作表层化、方式简单化的老路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情况,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条件下德育工作的新机制,首要的前提就是思政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树立“信息网络空间有多大,德育的空间就有多大”的网络德育新观念。 网络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也不是靠上几次党课、几个讲座和简单的促膝谈心就能奏效的。我们一定要针对互联网传播信息快捷、广泛、开放等特点,并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德育,让德育渗透到每个角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的作用。

2、加强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德育教师要高度重视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网络社会中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网站,掌握各种网络交流手段,以便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只有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其次要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信息存储、传递,提高网络使用效率,而不至于被信息淹没。再次,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理论与操作实践,懂得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技能以及信息下载和网上通讯、交流的技巧,学会多媒体、网页的制作技巧,特别要学会网上监控的方法和阻挡有害信息的技巧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认真整合互联网网络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网络德育创设不可替代的宣传教育平台,使广大青年学生切实收到强心启智、淘冶情操的作用。开设“新闻热点”和“政务公开”专栏,通过专栏向学生展示社会热点和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政務、社会公共事物信息等,并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网民对民主政治、物质利益、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并激发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开设“学生网上论坛”,充分开发校园网络的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社会上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论坛上引导到学生自己的论坛上来;将学生从社会失范话题与活动,引导到切合学生自身利益的有益话题和健康内容上来。开设“素质教育”“学习园地”“就业指南”“桃李芬芳”等教育专栏,适时对学生进行成长成才教育、感恩立志教育和创业守成教育。

4、加强网络管理与监控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知法、守法意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确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地吸收,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控体系,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通过建章立制,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而维护网络秩序。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网络监控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沉迷网络, 防止网络犯罪;通过设置网络过滤平台,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滤除不健康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5.开设“网络心理咨询”

要及时掌握和化解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迷惘和困惑,对有效消除网络情结、网络孤独症、上网综合症等不良漏习,塑造阳光心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占领网上阵地,占领学校德育时空。网络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手抓、齐步走。 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这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网上网下合力,使学生德育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展开。近年来,我们开展“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竞赛”和“动漫制作大赛”等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为创业谋生的能力,同时我们还不定期举办“校园网络游戏大赛”等活动,以健康的娱乐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也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争取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篇5: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作为连接信息化社会的主要介质,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转与使用特征,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当前,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等网络犯罪盛行。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中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恨都有强烈的表现。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导致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扭曲,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甚至身处的社会都移入到网络中。长期上网往往造成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和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冲击与种种负面影响,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

1.学校道德教育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信息课和班队会,集中开展对小学生的网络的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向全体学生播放。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重点培养小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鼓励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遇到不良网站链接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时,及时举报给学校。

(3)加强安全上网教育。利用专题讲座,教育小学生熟记上网安全规则:一是明确每次上网的目的,要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二是只与网上有礼貌的人交流;三是不告诉网上的人关于你自己和家里的事情;四是不与在网上结识的人约见;五是不打开陌生的邮件;六是密码只属于您一个人;七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人讲的话;八是要有公德心,在公共场所、学校或家庭上网,不要改变计算机的设置,未征得别人同意,不要删除别人的邮件,以免影响别人的工作和使用计算机;九是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切不可沉迷上网(或玩电子游戏)把它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十是在学校、公共场所上网后要关闭浏览器。2.家庭教育:

我们采用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家长明白:家庭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开发亲子互动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家庭培训项目,发挥在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一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他们合格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不要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表现为理想目标追求的短期庸俗性,急功进利,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3.小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能进行自醒,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只有那些在人类财富中找到自己榜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这个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网络道德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最终必须落实到小学生自身的道德发展和自我教育上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4.社会教育

营造社会文明环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的重要条件。构筑以小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和学生相结合的预防小学生网络犯罪的“四位一体”防治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不仅是小学生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在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各方的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6: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内 容 摘要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网络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办法。本文认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探讨网络道德方法

浅谈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

引言: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底,国际互联网已连接了100多万个各类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左右的用户。中国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异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890万,为上年的424%,其中18----24岁,25----30岁用户人数分别占42.8%,32.8%,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16.4%跃升至21%,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去年我们对北大附小学生家庭电脑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约有78%学生家庭拥有电脑,家庭已经联网的占50%以上。而且,随着中关村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个数字

还在增加。因此,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时代和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问题的提出

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 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参考文献:朱刘平·《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编辑部·2007年4月[1])

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条件下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若干方法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我认为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1、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我们可对全部教师进行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同时为每个办公室和每个班级配备电脑,可以自己学校为单位组建局域网,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教师90%以上都会学会上网,其中不少人还能动学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可制订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参考文献:董志伟·《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成长环境》·《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7年9月[2])

1.2、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各年级选拔出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为此,我们可以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专门给学生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我们还可以开展网上文明修身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

1.3、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一位家长曾指出:“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参考文献:林立芬·《实施自我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编辑部·2007年12 月[3])

1.4、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儿童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

开拓人人有信箱,班班有网页,全校各个教室互通网络的新局面。它是网络技术在初等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动起来,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03年面向全国九大城市的青少年开展的一次调查中,问及上网目的时,47.9%的孩子选择了聊天。统计表明,学生利用互联网聊天、玩游戏、观看不健康内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网上学习的时间。由于网络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学生以字符为中介进行网上交流,所表现出的是难以控制的虚拟人格,容易使其忘记现实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要求;而网上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参考文献:汤卫红·《是补充,还是回避》·《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8年1月20日[4])

孙中山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网络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潮流,上网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同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参考文献:程科·《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8年1月5日[5])

参考文献:[1]朱刘平·《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编辑部·2007年4月

[2]董志伟·《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成长环境》·《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7年9月

[3]林立芬·《实施自我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编辑部·2007年12 月

[4]汤卫红·《是补充,还是回避》·《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8年1月20日

[5]程科·《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河北教育》·河北教育报刊社·2008年1月5日

浅谈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

篇7: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导读::网络环境下加强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互联网高中。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网络社会中青年一代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问题。仓禀实,而需礼仪,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寻找我们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它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道德教育现状及面临互联网的严重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新问题.网络社会有许多新的特征,虚拟性、无限性、流动性、平面性等。人在网络社会的行为样态也多样,形成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的人际关系。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对新时期高中德育提出挑战。

(二)互联网使相当数量的青少年产生了道德失衡令人担忧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道德”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深入掌握高中生对传统道德的了解及思想道德状况,我对我校300名学生进行了一些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数据表明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高中,已成为学习、联络外面世界的方便途径。但是许多学生出于聊天、打游戏的目的,还有的学生进入过色情网页。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使许多腐朽资讯传播给青年学生;网络的虚拟环境扩大了青年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使缺乏辨别能力的他们来说,网络的虚拟环境成为了陷阱,在这里可以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有的学生在网上搞网恋。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吧抢劫低年级同学,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应当是积极的,但也产生了消极因素,“网络道德”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给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

(三)时代呼吁对青年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面对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道德建设遇到许多新的挑战。仓禀实,而需礼仪。德育应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础,它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它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着每个中国人。中国传统道德演变的历史是中国人形成自己的人格,并成为中国人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在东南亚各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道德建设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如在现代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新加坡,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德治与法治并举,政府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种美德做为治国之纲。

100余年来,我们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遗产,重批判、轻继承;剔除了糟粕也淹没了精华;“破”字当头、未能“立”在其中。有人试图抛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去构建新的文化,如同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土地一样不明智。然而,对于自己民族文化越是无知的人,越是胆大妄为,越是敢于“全盘否定互联网高中,彻底砸烂”。失却了自己民族的精华又没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就必然生成一种东西方文化糟粕相混合的劣质文化。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到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智慧当中,去开发德育的新资源。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实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构起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国家伦理、社会伦理、个人伦理,从内在的修养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要对传统美德也要进行历史分析,从中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部分,进行整理后形成新的德目,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正本清源”的作用。

(一)传统公德在当今公共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公共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进行交往所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中华民族的某些传统美德今天依然具有社会公德意义。譬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高层次的社会圣德规范,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社会美德规范等等,都应大力褒扬和肯定。这类崇高圣德和社会美德,不仅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制尊严有积极功能,而且其崇高和美好形象自身的道德感召力,对于强化社会公德也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职业美德在当今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职业美德与当今社会职业道德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对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价值。我国传统的“义利观”主张“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对“利”要有一定的理性制约,不苟取,不妄得。我国搞市场经济,应当借鉴古人的义利观,不能为了个人蝇头小利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以诚为内在的道德信念,是一种求真务实的道德品质,诚而无欺、诚而有信,诚则灵;以信表现人与人之间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的关系,它是兑现所有“契约”、“合同”的道德基础。“利在义中”、“利在信中”、“利在诚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互联网高中,应成为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价值观。除此之外,传统职业美德中还有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惠民利民、救死扶伤、“心存救世”、童叟无欺等对今天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传统家庭美德在当今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弟子规”集中表现家庭美德,当今成为青年积极崇尚的传统家庭美德。虽然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崇尚并愿意实施家庭美德,有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表示,父母老了以后,愿意与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他们。良好的家庭美德氛围有利于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四)传统的修身美德在当前公民道德修养中的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对当前公民道德修养具有现实价值。例如,“慎独”是我国古代君子所要求的最高境界。是儒家创造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当个人独居、独处时,由于公众舆论的压力暂时不存在,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往往容易偏离道德规范的约束,作出平时不敢作出的事情来。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独处之际,仍能保持道德操守,独善其身,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一个作到“慎独”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受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原则转换所出现的道德“空场”,增加了当代青年道德选择的难度,使得一些青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精神失落、是非观念混淆、公德意识薄弱的现象。网络社会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增强自省意识,培养自律精神,是提高当代青年的道德修养、培育道德人格的关键环节。

三、当代青年传统美德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丰富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本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西方教育家斯泰洛齐说过:“儿童的道德感首先是从他们富有生气的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的;然而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互联网高中,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和善良的东西;最后,他们必须通过思考和比较,自己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观念。”他阐明了青少年的德育水平通过自我意志的锻炼才能促进其提高。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总结了“自省自克”、“改过迁善”等一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努力。

(二)较强的道德辨别能力

道德辨别能力即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趋势应当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促进学生提高道德

认识的过程,就是授之以知,晓之以理的过程。

(三)顽强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向道德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于行动、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集中地体现了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具有坚强的道德意志才能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四、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设置中华传统美德课程,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以学校为主阵地,可使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主要形式有:开设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素质课、用各科教学渗透、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进行等。

建立校园德育网。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利用信息高速度、大容量的优势,使网络为我们所用。德育工作必须占领这一新阵地。学校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网”,在网上开设德育聊天室,使互联网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信息库、宣传站、广大师生的谈心屋,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德育功能,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互联网“大有作为”。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承传的道德成果的总和。目前,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不约而同的在研究儒家思想,如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在“东方传统与今后的新加坡”的演讲中甚至提出互联网高中,要在“借西风”使新加坡经济、科技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需要“借东风”,要发扬东方文明,吸取儒家的伦理观,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这实际上就是主张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都要求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必须是既能创造物质文明,又能建设精神文明的新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世代,是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

参考文献:

篇8: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新技术的运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网络的数字化传播为手段,以特有技术平台为载体,以平等、自主、交互为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网络信息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①。以往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座谈会、课堂讲授、谈话谈心、讲座报告、个别辅导等形式来开展。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径,是对以往教育手段的丰富、提高和创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一系列网络交流平台,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加入到互动和交流中来,从而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效果性。比如,通过QQ、飞信、微博、微信平台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学生们关注的话题、动态、资源、信息等正确地传达给学生,并且能够在网络中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了解到学生更多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健康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化的网络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形当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加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能避免或减少大学生走进网络误区

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作为科技发展最迅速、最显著的元素,已融入了几乎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论是互联网办公、搜索资源、关注时事、娱乐休闲,还是手机通讯、视频对话、下载软件、媒体宣传,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网络,感受着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性和新鲜感。网络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传播更新快速,信息资源丰富,沟通互动便捷等,但也有着自身的弊端,比如各种资源良莠并存,负面信息屡见不鲜,沉迷网游层出不穷等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们享受它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糟粕。大学生处于成长、成熟的重要时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和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或负面资源的干扰,或者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长期过度依赖于网络,把网络的虚幻世界当作现实空间,当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求助于网络,容易养成网络惰性,而自己不主动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久而久之造成了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者,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擦亮眼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固有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优化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利用好网络的优势,把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网络作为一种载体和工具,以教育传播手段的方式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避免或减少大学生走进网络误区。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典型问题

(一)教育者、管理者自身教育水平和网络技能不足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作为教育者、管理者,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起着行为主体和引导的作用。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把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意义重大。但部分教育者、管理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系,开展的教育内容以及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切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或者仅仅局限于追求、贴合名义和表层上的看似关联,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加之教育者、管理者自身没有很好地掌握、运用网络技能,或运用得不够熟练、专业,也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网络建设的重点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偏离

当前,高校网络建设更多地侧重于系统升级、网络维护、数字化建设、网络平台打造等方面,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网络办公、管理与服务方面,甚至有时过多地追求数量和种类的规模。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步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新颖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探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系列,也没有系统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而导致网络建设的重点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偏离。

(三)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兴趣不足

教育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大学生是教育环节中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反馈者和评价者。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态度、接受程度、兴趣喜好,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有些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机制还不完善,有些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网络形式表达出来”、“是书本教育内容的复制与粘贴”或者“讲的仅仅是一些偏于生硬的端正思想态度的道理”等。因此,有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仅仅停留于感性认知层面,对于范畴和要点把握不清,只知道思想规范和政治理论教育,不知道教育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到底有哪些。由于认识不全面、不准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兴趣不足。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并强化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方向

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多样性、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辨别是非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冲击,也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通过网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社会主义道德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未来方向,认清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不断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做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育者、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和网络技能

处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自身教育水平和网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被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接受教育成果的好坏。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但要求教育者、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理论和业务能力,而且要了解教育、心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要熟练掌握网络技能来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规律,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和文化建设。因此,教育者、管理者要多了解网络的特点和文化,并且善于运用网络用语与学生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要具备分析、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积极健康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办公已然成为高校数字化、网络建设的一个趋势和重点,网络建设更多地体现在系统维护、提升服务、强化管理、平台升级等行政功能方面,有时甚至单纯地追求数量、种类、风格的多样化。那么,以网络建设为后盾和依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的有效实施,重在探讨教育本身的科学性、实效性、新颖性、趣味性和针对性。旨在通过有效形式的开展,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服务人的目标和效果。比如,通过网页、博客、QQ群、微信平台、论坛、公共邮箱等形式开辟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版块和专栏,分主题、分系列、分期次地针对社会热点、专业学习、党建工作、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评奖评优、帮扶助贷、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加以开展。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搭建和大学生对话、讨论、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传播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及时、有效地解决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种种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做到了立德树人、筑梦成才。

(四)激发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兴趣

有些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理解、不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关注、关心的目标和范畴相违背造成的。因此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首先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其所想、急其所需,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兴趣。比如,深入了解大学生平时的网络交往方式、生活购物方式、在线学习方式、就业求职方式等,在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用发生在他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案例教育感染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创建一些学生普遍关注和喜爱的专栏,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情和兴趣。比如,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问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一个“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流程图示”进行生动直观的解析;针对考研、出国等热点话题,可以通过QQ群、网络座谈会等形式,将相关的政策以及成功的典型邀请进来,在网络中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佺芳(导师:董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有效运行的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4

[2]王雪.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吴余渝.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高等教育科学,2007(12)

[4]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篇9:如何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化的兴起与发展,既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更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者提供了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冲击,尤其是随之带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等现象。网络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这块阵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教育观念,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网络时代的发展,改变的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简单资讯来源,而且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本身,包括其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内容甚至其思维方式以及思维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网络时代的状况,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认同,取得学生的信任,达到教育的成果。

(二)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生活的网络化,其生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网络中实现,例如,学习、资讯、娱乐、购物等都越来越多的实现网络化。大学生活的网络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必然要网络化,只有更好的利用网络,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

(三)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创新性

时代的发展,各种新鲜的事务层出不穷,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更加喜欢接受新的事务,向往新的生活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同时,这种创新是连续性,而不是一时的创新,要随着学生的关注点不断的变化,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方式。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特色理论培养

改革开放使很多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认识不全面,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大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用丰富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影视导读、文艺汇演等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正本清源,净化信息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切实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从而给高校开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同时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加大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的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学校要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还应该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此外,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其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整合起来,使思政课程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既要有网络意识、网络规范、网络行为准则的灌输,也要有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既要有对理论的传授、讨论,也要有对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评价。学生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做到“内省”,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和灵魂的拷问,而且要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按照道德原则、规范去行动;同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差异,认清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必须生存在现实世界之中,只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学习、实践,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成绩。

(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触角的延伸,网络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所谓的“网络生存”,而在现实中却较少与他人联系,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仅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探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随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大高校开设了相应的咨询机构,但由于大学生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为害怕周围同学的误解,而羞于启齿。而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道,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青年大学生们提供各方面信息,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青年大学生们能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参考文献】

[1]王晓斌.刍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山东青年政治学报,2014(05):99-100

[2]刘景林.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集宁师专学报,2010(03):15-16

[3]苏伟.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黑河学刊,2002(03):54-55

[4]董立刚 郭丽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刍议,2006(02):158-159

[5]李平.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青年与社会.2013(07):214-215

[6]王刚,周希贤.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8(05):157-158

[7]顾文婷.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失范分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11(01):130-131

上一篇:学校火灾逃生演练简报下一篇:五年级数学计算题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