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2024-08-09

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精选10篇)

篇1: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语文→ 七年级语文教案 →狼教案示例二 狼教案示例二细节

狼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3.掌握小说主题。(二)能力谰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4.熟读、背诵课文。(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 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全文 2.解决课后练习二、三

篇2: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 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 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去:离开。暇:空闲。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盖:原来。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篇3: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一)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学习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二) 结合画面, 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想象。

(三) 有效提高考生的叙事和描写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一) 激学情———渲染氛围。

今天这节课, 我扮演的角色是中韩跨国旅游公司的导游, 将和你———XXX小朋友一同进行一次有趣的跨国之旅, 去采集异域风情。

(二) 播风光———诱发兴趣。

现在是“作文在线”时间, 我们乘坐“龙文号”快乐作文专轮, 一同来到世人称之为“神秘的东方之光”的韩国。这里风景引人入胜, 人民诚挚坦率, 是个理想的度假胜地。韩国风景优美而且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包括山岳、湖泊、温泉、海滨、皇宫、寺庙、宝塔、古迹、民俗村及博物馆等, 除了美景外, 韩国还有时尚的美女明星、很炫的时尚设计。它新旧并存、古今融合;举办过1988年夏季奥运会、有着现代文明的风采;它具有5000年文化传统, 至今仍保留着古代东方文明的精髓。

我们从这幅画面上可以感受到韩国美丽的自然景观, 的确不同凡响, 不愧为“神秘的东方之光”。然而, 它的神秘不仅仅是表现在自然景观上, 更值得韩国人骄傲的是这里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吧。

(三) 展人文———采撷珍珠 (词语积累) 。

这里盛产莲藕。每逢宾客来访, 热情好客的韩国朋友总是将他们的土特产———莲制产品拿出来招待贵客。

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争艳竞俏各吐芬芳婀娜多姿风姿妩媚轻摇曼舞玉洁冰清仪态万千含笑迎风凌波仙子竞相开放怒放争艳碧叶亭亭争奇斗妍

(这里除了莲制产品以外, 还有什么特色产品呢?请你跟随导游一起, 到韩国最大的一家百货超市去瞧瞧。)

(四) 逛超市———选择精品。

(这里除了莲制产品以外, 还有在我们中国引进的古代莲籽, 现在居然成了他们的“拳头产品”了。)

1. 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 成语

莲开并蒂、出水芙蓉、碧水荷花。

(莲藕不仅在种植上超出了其他国家之上, 而且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荷塘文学”的氛围,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闻名遐迩的时尚魅力之都, 并把它珍藏在我们的智慧袋里吧。)

3. 优美语段

(1) 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 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 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的。

(2) 那片片荷叶, 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 有的轻浮于湖面, 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 似层层绿浪, 如片片翠玉。

(3) 翠绿的荷叶丛中, 亭亭玉立的荷花, 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 含笑伫立;像娇羞的少女, 满脸绯红, 微微含笑。

(4) 一朵朵荷花, 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 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 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极了。

(5) 月光下, 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 连成一片, 是那样亲密无间。

(五) 进乐园———欣赏美景。

我们在这异国的领土上, 饱览了一顿荷塘文学的大餐, 品尝了碧如翡翠的荷叶, 娇羞欲语的荷花, 感受了月光下亲密无间的朦胧和雨丝沐浴下的媚态, 下面我们一起去进行实地考察, 亲眼目睹韩国的享有盛誉的“荷塘美景”, 领略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

(播放韩国动画《醉色荷塘》)

初播———看: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

再播———说: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场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重播———写:具体要求:

1. 以“荷塘美景”为话题, 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按一定顺序进行记叙, 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想象。

2. 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

3. 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教师巡视学生写作, 适时点拨)

(六) 结束语———拓展思维。

篇4: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新教材来看,它更加注重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要求则略显模糊。如标点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训练等等。就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等等,才能在预设教材时,有一个正确的预测,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

课堂是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终身受益。但是,学生刚由小学转到初中,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课堂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强学生,导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挑战自我,不断成长

篇5: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学生能从文中总结出狼的本性

学习重点:

1、通过诵读,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古文句式。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学生能从文中总结出狼的本性

学习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课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的第二则。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并且把文下的注音及重点字词的注释搬到文中去,同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

3、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4、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一起探讨,在此基础上翻译全文。

5、全班再读课文

四、重点的字词汇总

1、一词多义: 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两狼,可译作其中)之:

复投之。(代词,代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译。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盖以诱敌。(连词,用来)意 :

意暇甚。(名词,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方)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向前)

2、词性活用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其一/犬坐于前)笑:动词作名词,笑料。止增笑耳。

3、重点实词

缀行甚远:紧跟。一狼仍从:跟随。

恐前后受其敌:恐怕,担心。顾野有麦场:转头看,看见。屠暴起: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屠自后断其股:大腿。盖以诱敌:原来。狼亦黠矣:狡猾。

4、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例句: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重要加点字,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1、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文章层次。

(l)开端:遇狼。(2)发展:惧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2、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思考:文章哪些刻画了屠户的形象?

(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解释:

起初,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由此悟出狼的“贪婪”。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屠户趁有利时机,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获全胜。总结:屠户有勇有谋,警惕性高、心思细腻。

4、理解文末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这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布置作业

巩固文中涉及的重点字词和古文知识。

课后拓展阅读: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篇6: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3.复述故事大意。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订正练习二、三。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

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布置作业』

篇7: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课题:狼 班级:初一(3)班 参赛教师:宁红秋 科目:语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作斗争。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方法: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中的:“屠夫”和“狼”应该是两个非常有味道的形象,如果现在要你变成其中一个形象,你是怎么想的,就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请根据相应语气谈谈你的看法如何?

1.屠夫自述:我是屠夫。当时,我… … 2.狼的自述:我是狼。当时,我… …

三:合作探究,创作提升

1、合作探究: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②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讨论明确:a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B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③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④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讨论明确:A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B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C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⑤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明确: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课堂练习:

A:文言知识的练习(见PPT)B:交流与 “狼”有关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狈: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狈:畸形的狼.狼奔豕 shǐ 突----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如狼似虎------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声名狼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使羊将狼-------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豺狼之吻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比喻凶残害人的恶人 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豺狼成性-------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六、作业:

1、请同学们把“杀狼”的段落改写成白话文,要求增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2、背诵课文。

《狼》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顷刻两毙”。最后作者不禁发出感叹:“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故事部分文字生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议论部分既诙谐风趣又耐人寻味,点明题旨。

新课标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作斗争。

(2)说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换位、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拔,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两个课时,在这以第二课时为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见教案: 环节一:朗读课文

环节二:换角度复述课文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环节三: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突破重难点:

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们认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为下一问题分析屠户心理做铺垫。

问题2:文章中如何来刻画屠户这一形象的?(从人物描写方法上,并以课文例句来分析)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们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屠户由俱狼、御狼到杀狼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过程和善于斗争的精神。问题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在问题1、2理解的基础上的升华,通过合作、讨论揭示文章主题:狼虽贪婪凶狠、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同时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问题4:“只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在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会保护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环节四:探究合作,互动质疑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展示探究结果。环节五:课堂练习环节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课文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突出文章的两种描写方法。

狼 蒲松龄

贪婪凶恶

心理描写

屠户

狡诈阴险

动作描写

篇8: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 但又怕危险, 既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又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 不喜欢单调的课,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要力求场地新颖、器材颜色亮丽、练习方式变化多样, 技能学习循序渐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以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 该教材在整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小学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延伸和中学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惧怕心理。另外, 针对初中生喜欢竞争的特点, 结合主材进行素质练习比赛, 营造有序、活跃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 (喊数抱团) →自编垫上操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蹲撑运动→蹬撑运动→低头望月 (直腿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动作练习 (高向低练习及规定手远撑距离的一组练习) →检测 (学生展示) →拓展练习 (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练习) →“课课练” (尝试蹲撑跳、蹲撑跳接力) →放松→讲评、回收器材。

点评: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七年级的远撑前滚翻,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材内容, 如果掌握得好, 就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的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从教学设计来看, 严格按照《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也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紧紧抓住了“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整个课堂教学较好体现了江干区域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体质与心理和谐发展, 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要求。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课堂主线条明确清晰。本节课的难点是“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衔接”。教师从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蹲撑、蹬撑运动、直腿前滚翻, 到基本部分安排了从高向低滚翻的一组单个动作的练习策略, 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发展了学生“蹬摆结合”能力和滚翻能力。同时, 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结束部分还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练习和比赛等, 都在围绕难点这个主线条展开, 教学思路清晰。

二是课的流程安排比较合理, 有复习教材的练习, 复习有重点、有具体要求, 有新授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还有检测环节和拓展练习, 最后还为学生讲解、示范了生活应用, 不仅体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 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三是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上课, 改变与丰富学练形式, 在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以及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是体育课程教育人、发展人的价值所在, 也是体育课教学呈现生命的活力。

建议: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 对常态体育课提出“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3个1 (1个动作学习、1个组合练习、1个围绕该动作的游戏或比赛) 、精讲且多练、复习成环型、放松系列化和安全组织佳”的“7个1”要求。按这个常态课的标准来看,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 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 可以在喊数抱团游戏前加入四列队形变两列, 再到一列的练习会更好;再如, 在基本部分中, “教材3个1”中单个动作的学习策略比较丰富, 但“围绕单个动作的组合练习”稍缺乏, 如可以“远撑前滚翻+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燕式平衡、远撑前滚翻+蹲跳起”等选择1~2个组合练习,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自觉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 并提高课的运动负荷, 在不同条件下复习远撑前滚翻的同时, 发展体能与滚翻能力, 提升课的教学效益。

在“围绕该动作的1个游戏或比赛”环节, 可以结合素质练习, 如, 学生做完远撑前滚翻后, 可以在返回时采用双脚跳、单脚跳、快速跑等进行接力游戏或比赛。当然无论在“组合练习”, 还是“游戏或比赛”环节, 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都应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与主教材内容的学习。

点评人:莫豪庆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20)

执教感受:

巧用技能迁移, 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 (七年级) 《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 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 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 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 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 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 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 “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滚动像圆球”, 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 低头、滚动、团身快”, 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 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 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并且由于易于掌握, 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 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 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 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 这四种练习, 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 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 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 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 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 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 变换练习方法, 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 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 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 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 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 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 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 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 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分层教学, 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 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 如, “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 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 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 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 实行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 囿于时间关系, 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 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 尤其是几点建议, 更是班门弄斧, 一家之言, 权且抛砖引玉, 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9:浅谈七年级语文教学

一、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如果不充分或是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教师应踏踏实实备课,认认真真钻研教材与教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讲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沉闷和无聊。如果备课充分,讲课时就会胸有成竹,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特别认真,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二、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训练需要一个较长而反复的过程。为此,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为了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每位学生都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周要求学生读一篇课外文章并写出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哪怕写几个字也要坚持;还要经常举行一些知识性的比赛,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增加了乐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合理分配每天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如文言文的背诵,诗歌的听写,默写等等,都应要求他们必须当天完成。

其次,教会他们必须要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什么时候做其他事情,什么时候要看语文,教会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另外,要懂得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有成效,应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考试的时候尤其要跟他们强调这一点。

还有,教会学生懂得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现薄弱环节的好方法。

当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人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要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篇10: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一、汉字书写基础知识

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写技法上讲,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好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结底是要写好结构。这就好比画一个人的头像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五官合理地安排在脸的轮廓当中。这也好比盖房子一样,准备好砖瓦、木料固然重要,但要把房子盖好,最重要的是设计好房屋的结构样式。因此有人也把结构叫做“间架”。

从结构上讲,汉字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种。独体字也叫单体字,它是由基本笔画、部件组成的字。从外形看,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形状。一个字是什么形状,就要写成什么形状;尤其是独体字,明确其大致形状十分必要,因为这是行楷字书写端庄、美观的基础。

1.正方形。这样的字形状方正,没有明显的主笔(一个字中最主要的一笔)。如:用、正、门、习等字。正方形的字不要写得太大。

2.长方形。相对于正方形来说,横短竖长,没有其他伸展的笔画,体态瘦长。这样的字要顺其自然,横向笔画宜短而轻快,竖向笔画宜长而挺拔,切忌写成正方形。如:耳、目、月、自等字。

3.扁方形。横长竖短,没有撇捺等伸展的笔画,形态扁。不要写成正方形。如:皿、血、四、二等字。

4.正三角。形态上尖下平,构图像金字塔,很稳重。如:上、土、久、止、人等字。

5.倒三角。形态上平下尖,书写时不要偏坠、斜向一方。如:丁、了、甲、下等字。

6.梯形。主笔在字的下面,上窄下宽,书写时下部笔画要舒展。如:丘、反、无、兄、益等字。

7.倒梯形。主笔在字的上面,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的笔画要拉开,下面的笔画要对正。如:言、万、贾、田等字。

8.圆形。主笔在字的中间,中间部分伸展,笔画四周形成向心内聚之势。如:面、要、头、赤等字。

9.棱形。中间宽、上下尖。如:中、申、个、十等字。

10.左斜形。字的支撑点在右下角,有自左上向右下取势之感。如:戈、气、飞等字。

11.右斜形。字的形态自右上往左下取势,有向右倾斜之感,书写时应斜中求正。如:夕、少、户、万、力等字。

在书写独体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相对来说,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字的份量的中心点,重心平稳,字才能立得住,才能斜中求正,字自然也会端正平稳。

二、很多独体字两边都有撇捺斜形笔画,书写时要注意两边的笔画搭配起支撑作用,整个字才显得端正舒展、美观大方。

三、尽管硬笔字的书写笔画粗细反差不是很大,但一个字的笔画也要有轻有重,有细有粗,尤其是个别笔画在折处、捺处、钩处、起笔和收笔处都宜粗重,这样字才显得富有弹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楷书与行楷书的差别基础上,对行楷书独体字进行书写训练。大多数独体字都可以做合体字的组成部件,成为偏旁部首,独体字的书写训练也是在为书写偏旁及组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合体字打基础。

1.学习重点

在把握行楷书自然连带的笔画组合规律基础上,体会笔画之间由于连带而出现的牵丝痕迹,增加行笔的速度。

2.教学内容设置

例举常见的独体字,尤其是能作为合体字偏旁的独体字进行书写训练,并结合课文的抄写,使学生体会独体字在实际书写中与其他字的搭配组合关系;同时在书写中逐渐感知一个字的外形大体是什么样的形状。

3.范字提示

上一篇:2022年半年思想汇报下一篇: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渴盼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