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iyao-学术英语

2024-08-06

zhaiyao-学术英语(共10篇)

篇1:zhaiyao-学术英语

Abstract: Graphite-filled poly-vinyl alcohol(CG-PVA)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ution blend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FTIR, SEM and XRD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phite wa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membrane matrix, there was stronger interaction between PVA and graphite particle,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membranes decreased after the incorporation of graphite.The swelling and sorption properties of CG-PVA membranes in benzene/cyclohexane mixtures were investigated.The free volume properties of CG-PVA membrane were analyzed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 and apparent fractional free volume was calculated, which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of charge as permeation flux.Finally, the effect of graphite content and particle size on pervaporation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The pervapor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G-PVA membranes exhibited good separation properties for benzene/cyclohexane mixtures, and the benzene flux and separation factor could reach 90.7 g·m-2·h-1 and 100.1, respectively, for benzene/cyclohexane [50/50,%(mass)] mixtures.摘要:采用液相共混法制备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采用FTIR, SEM, XRD等对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的物理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石墨与聚乙烯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石墨在聚乙烯醇中分散均匀,且具有一定的取向性.考察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在苯和环己烷溶液中的溶胀和吸附行为.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表征了石墨聚乙烯醇膜的自由体积特性,计算得到石墨聚乙烯醇膜的表观自由体积分数,并且与渗透通量进行关联性对比.最后,研究了石墨含量和粒径对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的引入有利于苯的优先透过,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对苯和环己烷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苯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可达90.7 g·m-2·h-1和100.1.

篇2:zhaiyao-学术英语

西台小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树师表形象,创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活动主题,开创了教师形象有提高、教学管理见成效、教研教改有特色、家长社会能认可的良好局面。

创优工作机制,全员参与争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爱岗敬业,争做教育兴新先锋”,成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各项活动制度,召开创优工程实施动员大会。把争创活动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实施“四比三全”创优机制,倡导全员参与、全面学习、全方位争先,督促全体教职工比学习、比奉献、比实践、比创新,倡导广大教师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干出样子。落实《教职工量化考评细则》、《安全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实行考核机制,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周督察、月考核、年表彰,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创活载体平台,多形式设岗定责。实施“四联工作生活法”,倡导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生活与工作相联系,工作与成长相联系,成长与生命相联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设立多种形式先锋岗位,在各党支部设立共产党员责任区、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值日岗、共产党员责任岗以及青年教师突击岗、名师岗、英才岗、能手岗、新秀岗等。实施“科教兴新先锋”争创活动,通过开展“我为教育做奉献”活动、“我工作、我奉献、我快乐”演讲比赛,“元旦”师生才艺比赛、学校艺术节、作业备课展,以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创新课评选,引导他们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能创新、处处讲成绩。

创新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水平。实施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亲情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的容帮教、助教、导教为一体的“青蓝捆绑助推”工程,以及由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互动互爱共进”工程。落实“四级教研网络”规划,坚持“三层三步”、“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研原则,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领会并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观、创新观。开展学科课程研读实验、地方与校本课程研修、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分别与英国芳草菇社区小学、美国康州中学、韩国教育协会建立了友好互访关系,并结成姊妹学校。

篇3:学术英语课程设置

一、学术英语内涵及教学特点

学术英语教学属于专业用途英语教学,是与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习人员对英语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学术英语教学,能够加强学生英语学术讨论能力,强化学生对专业学术文献的阅读能力。学术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相关特定职业之间的联系,学术英语教学与通用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随着学术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等众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国学术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相关教育人员积极的找寻有效措施对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改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优化措施

(一)建立英语课程免修与选修制度

学术英语专业学员数量不断增多,学员的英语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学员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已经超过了研究生的水准,但是也存在一些学员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创建英语课程免修制度,能够满足多层次学术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英语基础较为良好的学生,可以不用在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的进入到高层次学术英语学习阶段,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能将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一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在我国众多高校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英语基础的考核,可以应用学生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学生雅思等英语成绩作为参照,教育工作人员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避免“拔高”教学存在,保障学术英语教学成效。

(二)创建多元化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

高校在对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可以对国外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深入调查,找寻其课程设置体系中存在的众多优点,并且结合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设置的精髓,创建多元化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借鉴其中的精髓,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拿来主义”,而是需要考虑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术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提升课程体系的可行性。高校对学术英语课程设置可以应用模块化:基础英语教学模块、通用学术英语模块、专业英语教学模块,有层次地进行学术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的阐述就是完成基础英语教学模块学习的学生,或者是英语基础较好获得课程免修资格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到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模块,英语教学的层次递进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模块与基础教学模块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面向相关专业的需求,要求学生具备英语基础素质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外语领域的前沿内容,加强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

(三)开设第二学术英语教学课堂

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高校需要积极地开设第二学术英语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如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相关教育人员可以借用互联网络平台具有的优势,扩展学术英语教学阵地。也可以积极地组织多种学术英语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竞赛、英语话剧表演等众多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

学术英语教学属于高层次外语语言教学,对其教学成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高校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高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精髓,以本院校学术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改良,促进我国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积极地扩展学术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应用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篇4:zhaiyao-学术英语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 学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学术素养与学术英语课程建设

目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在中学不断推广与深入,英语教学在中国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英语作为传播学术知识语言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教育部早在2007年的《大學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规定:较高要求的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尖端报告和论文”。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各高校必须努力培养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用英语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研究、有效地和国际同行交流的高端人才,为提升中国高校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鉴于此,本文旨在讨论为了提升学术素养而为大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读写课程。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对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自实施以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模式和条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多数高校的英语改革还仅限于基础阶段的英语课程改革层面上,未能将改革深化,忽略了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导致教学重心一直固定在基础英语上。而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突破了常规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将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体系和学术阅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探究“以写带读”的创新教学模式,对更新全国大学英语学术读写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面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另外,如果将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有机结合起来,即可以提高学生为专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提高其通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很大程度上覆盖着通用英语学习,同时又可看作通用英语学习的更高阶段,对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学术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层出不穷。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认为,学术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罗娜 2006), 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衔接公共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桥梁(韩金龙 2007;蔡基刚,廖雷朝 2010)。在实践方面,2011年清华对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尤其是英语产出能力,旨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提供支撑。而上海的复旦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以便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

同时,学术英语也是国际大环境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已有国外学者(如Flowerdew 1999)指出,书面学术交流能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实际上,在英美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国际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一般都要进行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日本、香港、台湾等英语为外语的国家或地区,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例如英国的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就开设了学术英语系列课程,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特别针对那些在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以及撰写学术论文方面有困难的国际留学生。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西方学术规范,提高学生在学术领域内的英语语言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针对提升基础思辨能力的英语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该部分教学将在学术语篇的阅读与写作中突出讲解学术文体中的举例、比较、对照、分类、定义、因果等学术英语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篇章中的逻辑思维方式,为后期的更深入的学术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针对提升学生学术理解与表述能力的通用性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EGAP)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通用性学术英语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通用于各个专业的学术规范和相应的英语知识技能,即帮助学生普及共性语言知识。在这个阶段的学术英语学习主要以人文、社科、理工三方面的科普文章或政论文章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分析这类文章的文体结构来发掘出学术英语的共性特点,而且初步掌握学术英语的基本表述技巧,如图表描述技巧、衔接技巧、口头表述技巧、论文综述技巧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语篇组织能力、引用他人成果能力、运用适合学术文体的语言能力等,以便为后期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是实践阶段。本阶段将以学生为主导,让专业相同或相通的学生自动结成小组,就他们专业领域最前沿或他们自身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合作研读和讨论,最后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撰写相关的英语小论文,要求其论文严格按照规范的学术论文进行写作,即包括前言、引用、结论、综述和文献引用等。并在英语小论文完成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就论文主要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并引导听讲的学生进行学术问题的提问和讨论。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就是检验学生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学术英语的口头与笔头输出能力,给日后的双语学习课程或专业英语学习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材料

该课程在阅读语篇选材方面以体裁选材(genres)和题材选材(topics)为原则,主要是

应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从人文、社科及理工等学科领域筛选通识类型的文章,在帮助学生分析其语篇特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术语言理解力和写作表述能力。而文章的题材(topics)会以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主,不论大学生主修什么专业,都是必须了解、思考和需要触类旁通、学科交叉的通识内容。选文的体裁包括讲座、论文、研讨等学术界基本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 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篇5:zhaiyao-学术英语

根据以往Hutchinson和Waters的观点,英语教学主要分为通用英语(EGP)及专门用途英语(ESP)。在ESP下面,又可分行业英语(E OP)和学术英语(EAP)。通用英语以多学科英语中的共性内容为主,教材以知识的系统性、通用性为主;学术英语作为一种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法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侧重于特定专业(如工程、法律、医学等)的专业学习所需及工作场的英语交流能力,教材主要与专业内容配套,适合具体专业的英语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工作以及学术活动提供便利。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仍以通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尽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所进步,但在各自专业领域运用英语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日益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实现教育部该要求的最佳途径是学术英语,显然通用英语并不能代替学术英语在此的重要性。

学术英语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习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具备用英语查阅文献,听懂外籍专家讲座的能力[1,2]。学术英语是以专业需求为,以内容为载体,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核心和以实际专业应用为目的的教学。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以充分了解国际前沿进展,同时可以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而以上各项能力必须通过学术英语的学习才能得以培养。作为医学院校教育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学术英语应作为大学生的核心课程,进而提升学生语言交流技能,因为通用英语远无法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外语能力要求。学术英语侧重于训练以下3种技能:1.用英语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了解本专业最新进展;2.熟练应用英文撰写符合规范和格式要求的学术文章;3.用英语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演示,参加专业学术讨论。

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自身的阻力和困难,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观念的转变。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背景以语言学和英美文学为主,并且长期从事着基础英语教学工作。要让他们转而进行学术英语教学,从以往熟悉的教学内容转而到较为陌生的内容一时难以适应。“教师的知识,尤其是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及其来源方式是影响教师心理并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因此,首先加强教师的培训,转变其以往观念,进一步使他们了解学术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其主要教学方式,并强调学术英语教学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并无要求。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取得在其专业领域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文字交流的能力,而特指专业知识。2.配套教材的编写。目前学术英语教学在中国仍处于初始阶段,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英语教材。国际上通用的学术英语教材,主要围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般话题进行编写,或大致分文理科进行听说读写学术技能训练为主,显然不适用与我国大学。因此,编写与各专业配套使用的学术英语系列教材更显得日益迫切[4,5]。

从1980年制定的首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至今,以通用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育已实行有30余年。现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似乎停滞不前,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术英语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推进,日益强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个体需求。由此,学术英语的推广更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尽管近些年所实施的通用英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持续推行的教育改革又提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课程改革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设定多层次目标,根据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出不同要求,从而体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进而服务于专业学科发展对外语的需求。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更是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更多的重视。尽管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困难与阻力,但我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定将会在学术英语教学中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道路,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的综合型人才[6]。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学术英语在中国大学的实施和发展前景。就当前中国学生英语课程通用英语或学术英语的并存关系做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学术英语,通用英语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2):4-20.

[2]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5):4-10.

[3]夏洋,赵永青,邓耀臣.CBI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知识与教师心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2(4):423-425.

[4]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5]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5):1-6.

篇6:zhaiyao-学术英语

数字文化项目规定了数字文化的定义,即数字文化是使用数字工具和设施识别、访问、管理、集成、评估、分析和合成数字资源,以及构建新知识、创建媒体表达、与他人沟通时表现出来的意识、态度和个人能力。此能力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有建设性的社会行动,同时进行反馈(Martin & Grudziecki, 2006)。同时,比瑟姆(Beetham)认为数字文化的定义涵盖了独立个体在数字社会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种行为。普通的分类法将会出现时间过于具体、清单长到难以接受、太多与个人不相关的内容等问题。而数字文化作为一种解决办法更具有针对性,不会完全统一或过于一般化。

学术的数字文化并非铁板一块,但取决于研究规定,相同学位、模式的研究,时间等因素,发现和理解这些仍需要详细的调查。其中,映射和跟踪是有效的方法。视觉方法也可以用来进行小规模研究,不管什么方法都应以多练习为基础。数字化是学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一过程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选择和管理数字文本,学习技术性写作,学会如何在数字环境中处理作业和避免剽窃。

作者简介:莱斯利·古尔(Lesley Gourlay),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文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编辑部郝星培编译

篇7:zhaiyao-学术英语

《英语广场〉〉是全国重点知名品牌刊物,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刊物, 湖北省优秀期刊。该杂志创办于1999年, 其系列刊物及图书音像制品在全国发行数千万册, 惠及一批又一批大、中、小学生及其他英语爱好者。该刊现为旬刊, 分为《英语广场》、《英语广场》 (美文)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主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6167, 国内统一刊号:CN42-1617/G4�全国公开发行。«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主要刊登外语科研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外语语言研究、教学理论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翻译理论与研究、书刊评价等.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惠赐佳作, 就新理论、新研究、新科技动态及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发表真知灼见。来稿组成和体例要求1) 论文中文标题、英文标题2) 中文提要 (200字以内) 、英文提要、中英文关键词 (3—5个) 3) 论文正文 (3000—8000字) 4) 注释 (1) 文中引文或引用观点采用文中夹注。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中文作者用其姓名, 英文作者用其姓) , 并在"参考文献"项列出详尽信息。例如, (作者姓/名, 年代:原文页码) (王佐良, 1982:138) 4 (Newmark�1988:26-33) (作者姓/名, 年代) 研究表明, 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 (Wen, 1993;文秋芳、王海啸, 1996) (年代) Hidliday (1985) 认为, 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2) 说明性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 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 在正文之后写明"注释”字样。例如: (1) 英文例句后的括号有两个信息, 前者表示场译版《红楼梦》册数, 后者是该册页码5) 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不混排, 先外文后中文, 按作者姓氏 (中文姓氏按其拼音) 字母序排, 外文作者姓名的格式为:先姓后名, 中间用逗号隔开。参考文献序号用[11、[2]、[3]……表示, 序号之后依次为作者姓名、文献题名、书/刊名、版次、文献类别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 (或期数) 及起止页码。外文书/刊名以斜体书写, 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 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文献类别标识分别为:专著[M��论文集[C��论文集内文章[A]�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 未出版之会议论文[P1�博士论文[D]�硕士论文[MA], 报告[Rj�其他[Z1�网上参考文献应注明相关网址。例:[1]British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Recommendations on goo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http://www.baal.org.uk7index.html, 1994.[2]Halliday, M.A.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L 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 1 973.|3|Jackendoft:Ray.Review of Fodor's.The mind doesn't work that way[J], Lcmguage, 2 002 (1) :164-170.[4|Lakot T, G.C ognitive semantics[A].In Eco, U..et al. (eds) .Meaning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Bloomington, Ind.:University of Indiana Press, 1988.[5]黄子东.评价Pinker的《语言本能》⑴·现代外语, 1"8 (丨) : () 3-1 () 7|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33.6)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鱼位、学位、职称及研究方向等快捷联系方式电邮地址和电话c7) 基金项目 (如有〉:资助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8) 作者亦可直接从杂志官方网站www.e steachers.c om上下载“作者联系表”填好以上两项信息:1) 本刊为月刊, 按国际惯例实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 根据匿名评审意见决定来稿是否录用2) 论文请用word格式排版, 正文使用5号宋体字, 发送邮件至esteachers@163.c om3) 作者来稿时, 请遵守著作W法等相关法规稿件文责自负, 编辑部可对拟采用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节, 不同意者请在来稿中声明4)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因抄袭或一稿多投而引起的法律纠纷, 本刊不负责任:来稿恕不退还, 请自留底稿:凡3个月内未得采用通知者, 稿件可自行处理-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湖北教育报刊社309室《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50738381 (编辑部) 投稿邮箱:esteachers@163.com邮政编码:430079

篇8:学术英语教学效果分析

关键词:学术英语;思辨;写作;阅读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YYJG067。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电力专业和动力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两大王牌专业,均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要求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或参加国际会议。因此,很多导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用英文发表学术成果。除继续深造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各大电厂工作。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步发展,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很多机会与外方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因此,对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能够学会用英语阅读学术文献、撰写学术论文、与外方进行技术交流,是他们完成学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我校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工作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研究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表示,在本科期间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增加词汇量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英文文献的阅读速度仍然很慢,抓不住框架结构,找不出论文中的逻辑线索;撰写英文论文更是困难重重,不熟悉英文学术论文的文体特征,未掌握典型的英文句型表达,驾驭不了文章的篇章结构。

针对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我校英语系决定对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由以前的以教授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术英语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为主。为了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行,电力系和动力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被选为试点对象,学生总数共计305人,分为五个班,五位教师每人教一个班。一学期的总课时量为96学时,其中64学时为读写课,32学时为听说课。

教材方面,主要选择以西方学术写作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经过对学术英语教材的调研之后,选取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研究论文读写教程》为学生的读写课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4》为听说课教材。辅助材料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英语文献综述读写教程》、《英语说明文读写教程》、《英语议论文读写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学术英语 理工》。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在课上及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三至五人,每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回答问题、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语言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学术阅读技巧,理清学术写作的篇章结构为出发点。

考试方面,打破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模式,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例。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各占5%,一篇文献综述加口头报告占15%,一篇学术论文加口头报告占15%,期末试卷占60%。期末试卷不再单纯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而是加进了对学术文章结构模式的考查。

二、調查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在我校是首次开设,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借鉴的其他学校的经验在我校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本次访谈调查的目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进,找出学生欢迎的方面以便精益求精。

具体来讲,本次访谈调查主要想弄清五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

2.学生的收获有哪些;

3.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4.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

5.考试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

三、调查方法

访谈的时间定在学生完成期末考试并已上交全部作业之后,具体时间是2015年1月8日,周五的晚上,因为这个时间学生比较空闲。地点选在华北电力大学一校区西门对面的碰碰凉冷饮点,环境比较放松。调查对象是从五个班中每班抽取二至四名学生,一般包括至少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调查对象的总人数为14人。

访谈提纲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提纲共分为两大部分,前8题为个人访谈部分,后5题为小组讨论部分。先是单个学生完成前8题的个人访谈,然后分成三个小组,完成后5题的小组讨论。在访谈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事后整理成文字稿。

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1题考查学生对学术英语的作用的认识,2、12题考查学生的收获,3、7、8、9、13题考查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4、6、11题考查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5、10题考查考试内容是否合理。

为了对访谈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参与进了学生的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遵守三项原则:一是不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进行评价;二是只在学生的回答离主题较远时给予提示,并引导学生返回主题;三是在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歧义或语义模糊时,引导学生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访谈反映的问题

从访谈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仍然比较表面化。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承认,学术英语的确让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结构模式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再对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充满恐惧,阅读英语的学术论文也比以前更加顺畅,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最新的学术动态。如果将来出国、继续读博或是从事研究工作的话,掌握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技能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此外,个别访谈对象提出,学术英语对他们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有一定用途,能够帮助他们与外方的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学术英语表面上的作用。从深层次来讲,学术英语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清晰、有逻辑、有说服力。这种能力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是深层次的基本素质的训练,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个访谈对象认识到这一层次。

在学习收获方面,绝大多数的访谈对象表示,他们对西方学术论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首先,他们对西方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格式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本科阶段虽然有的导师也对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格式规范的问题进行过指导,但仅限于说教。学生并不十分明确论文中的哪些表述可能涉嫌抄袭,也不十分清楚为什么要有严格的学术格式规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掌握了如何在表述上避免抄袭,在书写参考文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其次,绝大多数访谈对象表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的最大收获是了解了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他们已经比较清楚论文应包括哪几大部分,每个部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最后,虽然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但在自己撰写英语论文时,仍感觉有一定困难。有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虽然了解了总体框架,但是遇到具体词句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花些时间做知识方面的分类总结。这样,他们在遇到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时,可以随时查询,有的放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材中的文章的选材偏文科,与学生的专业差距较大;二是写作技巧的讲授不够系统化。访谈对象普遍表示,教材前两个单元的主题与如何避免抄袭有关,他们比较感兴趣,也学到了很多明确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避免抄袭的方法。但是其他单元的主题均与二语习得有关,属文科类,而他们的专业是工科,因此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普遍兴趣不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科类文章中的词汇,工科类的学生基本都用不到,很多术语的含义也不太熟悉。为了读懂这些术语查阅了很多词典,但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二是文科类文章的论证方式与工科类的有一定差别,一些典型的文科论证方法无法直接套用在工科类的文章里。写作技巧方面,访谈对象表示教师只是在分析具体文章时把相应的写作技巧讲授给学生,有关写作技巧的知识点比较分散,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并未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得到系统训练。他们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一些理工科的内容。另外,因为本科的写作训练非常少,他们也希望教师在学术写作技巧方面能够从比较基础的语言表述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逻辑推理性较强的论述与论证。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普遍喜欢较灵活的互动模式,但希望教师能够采取更加细化的方式提高互动活动的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学术英语的授课教师增加了课堂互动的比例,采取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访谈对象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与话题的设计有紧密的联系。有些问题,小组讨论时热情高涨,时间到了也意犹未尽,而有些问题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二是教师在布置课堂任务时,缺少必要的、细化的过程引导。教师的布置课堂任务时往往只提出了完成任务的要求,而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会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或者是小组完成的任务并不符合教师预想的要求,甚至是小组内只有个别同学参与了任务,其他人坐享其成。

在考试方面,访谈者更倾向于摆脱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试卷的成绩(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四部分:出勤率、课堂表现、论文和口头报告。由于是实验班,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仍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考试方式,特别是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部分,与传统的四六级考查方式基本一致。与学术英语教学联系较紧密的是在考试中增加了与IMRD结构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考核。多数访谈对象表示希望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试卷部分应缩减传统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听力题型,加大学术写作的考核比重。在学术英语课堂上,教师并未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过训练,绝大多数被考查的词汇也与他们的工科专业无关,聽力理解的题型也与四六级无太大差异。他们认为,这三部分的考查与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有较大差距,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学术英语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努力程度。访谈对象表示希望能够采用多种题型考查学术英语的写作水平。

五、结论

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用途的认识多限于写学术论文或在未来工作中与外方交流,并未认识到学术英语对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作用。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除讲授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与外方的交流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环节,创设有针对性的任务,增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学术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西方学术论文的结构模式,但学术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接受的写作训练是四六级的应试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一套较系统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的设计还应考虑思辨能力包含的要素,例如:下定义、比较与对比、因果关系、过程描写、分类等等。

学生对教材的选材意见较大,需补充英语教师能驾驭得了,又能贴近学生专业方向的辅助材料。现在选用的教材直接选材于国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但类别偏文科类,甚至可以说很多文章的主题是英语教师较熟悉的二语习得。而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现用教材虽然展示了完整的论文结构,但选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教师可把现用教材当作讲解论文结构模式的范本,此外,还应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适当添加文科、社科、理工科类的科普材料,并以这些补充材料为范例,讲解学术语言的表达。

虽然现有的课堂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了保证互动活动的效果,教师仍需对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在小组合作方面,教师可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任务的分解与协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奖惩措施,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强调任务完成的结果。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可把任务作相应的分解,并提出详细、可行的任务完成标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互动活动。

在考试内容方面可逐渐摆脱四六级的应试模式。阅读理解、听力、词汇三种类型的题目与学术英语的授课内容差距较大,且挤占了考查学术英语能力的分值。以后可以加大论文结构、学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题目。即使仍然保留阅读理解的题型,但问题可以由选择题转换成分析文章结构、评价逻辑关系等与学术英语较贴近的分析型题目。

本次访谈调查暴露了教师在学术英语用途方面的讲解、学生的收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五大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下一年在全校研究生中推广学术英语课程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仍需针对以上五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案,以期在下一年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2): 30-35.

[2]都建颖.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整合型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教育,2011 (2): 31-38.

[3]林易,等.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研究生英语教改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 184-187.

[4]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 (2): 104-108.

[5]叶云屏,闫鹏飞.通用学术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探索[J].外语界,2011 (5): 40-47.

[6]张为民,等.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 (5): 11-14.

作者简介:

篇9:学术英语写作语言特点的探讨

绝大多数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必须用英语撰写;即使是在国内一些期刊发表汉语论文也要提交英语论文题目, 关键词和论文摘要.这种要求对于初写论文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论文由于英语表述部分未能达到期刊要求而需反复修改, 甚至被退稿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人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好就可以写出好的论文, 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已经学过数年通用英语是我们写作的基础, 而学术英语写作还有其明显的语言特点, 也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领域中特殊要求.一个人是否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具有进入学术领域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要求, 就没有资格来著书论道.因此我们的教师, 研究生和本科生都要投入一些时间学习英语学术论文表达显得非常必要, 也是紧迫的一件任务.本文从论文写作中的英语词汇, 语法, 修辞和篇章来分析英语论文写作的语言特点, 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 词汇特点:

来自多种外来语的英语词汇丰富, 数量非常庞大, 由于这种原因在表达一种观点和想法的时候会有多种表达形式。因此, 如何选词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是听到口语化的表达形式, 而学术语言则要求正式, 庄重, 表达力强的词语, 在写论文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口语表达方式, 更不要使用俚语, 行话。因为这种词汇会给不同地域的人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容易引起歧义。

在英语中我们选择动词往往有两种形式:一个是动词词组:动词+介词或动词+副词;另外一种是单个动词, 后者往往是拉丁语系词。在我们日常口语表达中, 常常使用动词短语;而在学术写作中倾向于使用单个动词。这是区别于英语口语与学术用语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起源于古希腊, 因此源于拉丁语、希腊语是科技文献种常使用的词汇。这种使用倾向一直沿用到今还保持这种语言的特点。

2 语法特点

2.1 英语一般情况下有四种形式即陈述句, 祈使句, 疑问句和感叹句。

日常生活英语中根据不同的目的, 我们可能选择不同的句型。拉姆斯威慈对他的抽样材料分析后统计出:“在剧本材料中, 三分之二为陈述句, 其余的为疑问句和祈使句”, 而“在科技英语文体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在学术论文中主要使用陈述句。巴伯对他的一篇有关天文学的抽样材料进行分析后统计出:在350个句子中, 345句为陈述句。而在用户手册、实验报告、实验指导书中则经常使用祈使句。

2.2 英语时态

在论文写作中, 最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 其次是过去时和将来时。如果我们翻开英语科技文献, 就会发现用得最多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在谓语动词中占89%”, 这个比例足以说明一般现在时态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在英语语法规定一般现在时态除了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和现在的特征和状态之外, 还可以用来表示普遍的真理。写论文的人想要表明的是他们所说的、所写的都是真理性的, 即使是叙述一个已完成的实验, 或者是叙述一个将要做的实验, 也大都使用一般现在时, 意在表明其他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复这样的实验而得到同样的结果。其它两种时态主要用于:在表达假设条件时, 用到将来时态。在叙述科技发展史时, 使用过去时态。

2.3 语态

为了表明科学研究的公证性和客观性, 论文写作中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因此使用被动语态多也是论文写作中的主要特点之一。论文中常常用“物”作主语或者使用“It”作主语, 谓语使用被动语态。在陈述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时, 在介绍分析、推理、总结的过程时, 在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用途、工作原理时, 常使用被动语态, 或使用第三人称单数来表示。拉姆斯威慈的统计表明:在科技文献中, 26%的谓语动词为被动语态, 74%为主动语态;在抽样剧本中, 3%为被动语态, 97%为主动语态。

3 语篇的特点

3.1 论文篇章的主要特点是格式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权威人士估计, 全世界每天约有1万篇科学论文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论文都是按相同的格式写成。这种格式不是我们任何人可以随意改动的。论文中对论文的题目, 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参考书目几部分都有明确的要求

3.2 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是论文写作中又一个重要语篇特征。

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很紧, 连贯性明显.在论述过程中常常使用从个别到一般安排细节材料的方法.这种方式是把细节安排在前面, 把结论性的东西放在最后。另外一种是从一般到个别安排细节材料.这种方式把结论性的材料放在前面而把细节材料放在最后。还有一种是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安排材料.把已知信息放在前部, 把新信息放在后面, 这样安排符合认知规律, 也增加了可读性.

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英语语言无论在英语词汇, 语法还是在语篇均有其明显的特征.词汇上要求正式, 规范和准确, 不可使用容易引起读者理解上的起义;语法表达上要客观公正, 通过无主人称和语态论述, 不能过多地参杂个人主观上得猜测;语篇逻辑性要强, 直线性的思维是英语语言的主要特点, 表达上要或是使用演绎式或是归纳式.不要迂回和绕弯子.正确地掌握论文写作方法需要我们经过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自如.

摘要:本文作者从词汇, 语法, 语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学术英语论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了普通英语与学术英语之间的区别.对写出符合学术标准英语论文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Jone M.Swales and Christine B.Feak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2]ESP的理论语实践程世禄张国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英文科技论文郑福裕, 徐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科技论文写作快速入门比约.古斯塔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学术用途英语写作课程设计刘兵中国ESP研究2010

[6]论文写作规范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2003, 7外语与外语教学朱源

篇10:zhaiyao-学术英语

【关键词】二语论文写作  短语序列  语篇行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江西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国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用词错误的实证分析——基于短语序列的语篇功能视角》,编号为:13YB126 部分成果之一。并受201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YY1411经费资助。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7-02

1.引言

学术论文是研究者呈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本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域,学术文本绝不是大量成果信息的简单堆砌,事实上它有其独特的语篇结构。这就使得研究者常常会用一些特殊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来有效地组织语篇。因此,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存在着大量复现的习语、搭配、固定或半固定的词组及不完整的句式等短语序列式的表达。目前,少有关于短语序列的学术语篇行为方面的研究,且针对中国学生学术论文进行的相关研究则更少。本文将从语料库视角通过对比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者的学术论文,探究两者在运用短语序列实施语篇行为上的差异及其使用的典型特征,以期从另一角度找到进一步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2.语料库与研究步骤

本研究所用语料来自两个自建的语料库。一是我们从全国七大地区14所不同类别的高校收集的28篇英语专业学生的硕士论文组成的中国学生硕士论文语料库(Chinese Student Corpus,下文简称CSC)。二是从7家国际知名的英语类期刊收集的28篇学术论文建成的本族语学者学术论文语料库(Native Researcher Corpus, 下文简称NRC)。采集语料全部经过人工及相应软件的整理和赋码,最终建成的CSC语料库形符数为444,438,类符数为19,906;NRC语料库形符数为211,889,类符数为14,320。

然后,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对所需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第一步,参照前期研究成果,确定短语序列实施具体的语篇行为其典型的序列型式;第二步,运用检索软件从两语料库中分别提取典型序列型式使用的索引数据;第三步,依据数据中的文本语境整理数据;最后, 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3.结果与分析

因学科领域不同,学术语篇行为也会略有差异,但3类语篇行为是各个学科所共有的,分别是:报道、篇章指示和陈述结果。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类语篇行为进行讨论。

3.1报道

报道是指作者通过使用短语序列引出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证明其观点的合理性,也可以凸显其研究的创新性(Gilbert, 1977)。其典型的序列型式为:Author (Year) + V + (that)和It + Be + V?鄄ed + (that)。两种型式分别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同行对话完成知识建构。

我们从两库中提取的索引行发现,两类研究者在该序列搭配词的类别选择上比较一致, 主要有两类:一是认知类的心理动词,大多使用一般现在时,用于提出观点或推论,如suggest, argue和 consider等。二是行为类动词,一般使用过去式,描述已完成的研究事实和过程,如find, conclude和show 等。但在具体搭配词的选择上,中国学生用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及本族语学者。

进一步从两种序列型式的使用频数分析,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者都较多的使用Author (Year)这一序列,使用频数分别为514和173次,而It序列的使用频次仅为168和24次,表明两类研究者都十分尊重前人学者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It序列的使用上中国学生明显要比本族语学者使用得多,表明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英文中无明显主语的被动语态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3.2 篇章指示

篇章指示指的是作者通过短语序列的使用来指向文本中的其他部分,或用于表明该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典型的序列型式为:as+(Modal)+V?鄄ed+Adv.。下图是as序列在两库中的部分索引行。

CSC中的as序列

NRC中的as序列

从as序列索引行我们可发现两类研究者在使用这一序列的差异:第一,从as搭配的动词看,中国学生仍然存在使用词语多样性和丰富性不足的问题;第二,从as序列中搭配的状语看,中国学生选择单一,几乎都是表示“图表”类、“章节”或是“篇章内大致方向”的副词短语,而本族语学者在此基础上,还用于搭配表示前文本中已有的研究行为和结果的副词短语。

3.3陈述结果

陈述结果是指作者对文本某个部分或最后的研究发现进行传递的语篇行为。它主要通过两种序列型式来实现:Subject+V_tense+that和It+(Be)+V(?鄄ed)+that。第一型式中的Subject指代的是和研究发现相关的相对固定的名词,高频词为result和finding。第二型式中的V(?鄄ed)也是成果呈现类的动词,高频的有found和turn out.

通过对两库中这几类高频短语序列的使用进行检索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从Subject序列中搭配的谓语动词看,两类研究者搭配的都是“呈现”类的动词,高频的有indicate,show与suggest。但本族语学者比中国学生使用了一些更为丰富的词,如underscore,trigger和highlight等。第二,中国学生在It序列的使用上明显多于本族语学者,使用频数分别为61和9次,表明学生在陈述研究结果时仍然倾向于使用无明显主语的序列来凸显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学者的学术论文,分析了两类研究者在运用短语序列实施学术语篇行为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序列型式的选择上有所偏差,较多的使用无明显主语的It序列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客观性;在序列型式搭配词的使用上多样性和丰富性不足本族语学者。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教学带来启示。首先,我们应该有目的地扩大学生对具有学术论文语域特点词汇的知识储备,其次,进一步培养学生短语序列在文本中使用的意识和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实施学术语篇行为。

参考文献:

[1]Austin, J.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Gilbert, G. 1977. Referencing as Persuasion [J].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7: 113?鄄122.

[3]Hyland, K. 2008. Academic clusters: Text patterning in published and postgraduate wr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8: 41-62.

作者简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zhaiyao-学术英语】相关文章:

英语学术09-06

英语学术常用04-14

英语学术介绍07-02

学术医学英语08-16

学术英语教师09-08

学术英语总结范文06-03

学术英语写作教案07-21

学术英语标题翻译05-17

学术英语1200论文06-10

学术英语作文模板07-09

上一篇:集团公司加强班组建设的意见下一篇:测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