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2024-08-07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精选12篇)

篇1: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作者:刘希乾

••••

一、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量很大,领导和群众对办公室的工作要求标准很高,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不容出现一点差错。为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大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长工作能力和才干。要紧紧围绕本职工作进行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知识,又要注意学习文秘、业务知识;既要注重提高文化理论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工作能力水平。要结合自身工作多学,多想,多看,多总结,多应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学习,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为下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能力基础。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来的旧知识老经验如不注重更新,极短时间就会被淘汰掉。党委的各项工作都在不断发展创新,因而学习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显得更重要。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付出过程,需要付出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学习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因此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以坚强的毅力坚持下来,学习下去。

••••

二、纪律与自身修养的关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严明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加强纪律性,办公室才能有战斗力、凝聚力,才能步调一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树立全局意识,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言无异声,行动同步,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要严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值班、请销假、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要严守廉政纪律。要做勤政廉洁的表率,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特权意识,牢固树立起廉洁勤政、高效为民的思想。

••••在严明纪律的同时,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想真正把纪律落实到位,关键还在于每个人自觉地自我约束,在于每个人的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道德水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整个机关的整体形象。加强自身修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具有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一个人的官职再大,地位再高,再富有,活在世上,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也必须具备应有的道德水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身修养、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自律约已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一天不反省自己,就有可能私欲膨胀,可能滋生懈怠思想。办公室工作每天头绪繁多,任务重,但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应静下心来反思一天来的工作,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改正错误。这样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有新收获、新体会,办公室业务能力每天都会有新长进、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自觉地去执行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

三、领导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办公室工作人员是领导的外脑和助手,是领导视野的延伸。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站在为领导高度负责的立场上,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处处为领导着想,为大局着想,为工作着想。多想事,多谋事,多干事,以大局为重。在群众中,在部门中,树立和维护好领导的形象,为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多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从而接近领导工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做好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办公室工作是幕后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办公室工作人员之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珍惜在一起工作的情缘,搞好团结。在工作上要相互补台,拾遗补缺;在生活上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支持。真正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局面

篇2: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与个人发展相结合,解决好学习的动力问题。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说,不管是选择留村任职,还是考录公务员,抑或是自主创业,都是为了谋求好的出路,追求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希望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要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村官必须将自身的学习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缺什么补什么,想干什么就学什么,努力学深、学透、学全面。

与岗位职责相结合,解决好学习的重点问题。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学习是工作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才不会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才能在农村工作中游刃有余,取得理想成绩。可是在学习问题上,部分大学生村官有思想认识误区,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认为二者不可兼顾,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导致既没有统筹好工作,也没有规划好学习。实际上,学习不仅是岗位职责的要求,也是自身进步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村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习,丰富知识结构,为干好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不管你是今后选择什么样的出路,参加什么样的考试,都是有益的、并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篇3:班主任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 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 接触的是一个个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学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首先,班主任要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来影响学生并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使班主任在业务和做人上都有一个较高的层次,让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其次,班主任应对本班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学习状况及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应对班级的近期、中期、后期的奋斗目标胸有成竹,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一点小小的帮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上的满足。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要将真心、爱心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是真正为自己好并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塑造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灵魂, 这样, 教育的目的便也达到了。

二、 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科任教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他们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工作态度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他们在与学生的关系上也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应促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感情上的隔阂;班主任应经常性地和科任教师联系, 询问学生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班主任也应努力创造条件, 让科任教师多一些接触和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如班会课、自习课可让学生邀请一位或几位科任教师参加, 让科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比如讲学习方法,讲对班级的期望。这样不但能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还能改善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善关系,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觉得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一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也就会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科现象。因而,每位科任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行其事, 使每位科任教师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促进者。

三、 处理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篇4: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 人文素质 课程开发 三个关系

[作者简介]顾旭明(1959- ),男,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生学历。(浙江东阳3221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36-02

一、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涵义

“课程开发”是课程领域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指为使课程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持续不断地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过程。“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课程编订”及“课程建设”等词语发展及演进而来。1974年3月,日本文部省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合作,在东京召开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相当明确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概念及其基本方向,认为“‘课程开发’是表示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验、检验……这一连串作业过程的整体。”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教育学界常用“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些课程研究的书刊中开始使用“课程开发”这一说法。“课程开发”虽由“课程编订”发展而来,但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变化。课程开发除了包括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资源及媒介、环境、评价、时间、人员、权力、程序和参与等各种课程因素外,还包括了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包含了课程决策的互动和协商。因此,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一般说来,课程开发所关心的课程问题,主要是课程开发的层面、机构、人员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教育价值。我们所说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是指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人文素质课程进行的开发,包括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发。

二、目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及功能定位把握不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产学研结合等。因此,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第一位的任务。更有学者直接提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即就业力的观点。在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大旗下,学生的技能培养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则出现普遍轻视的现象,要么是作为选修课装点门面,要么是作为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略作强调。从客观上分析,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比起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来,学时学分比例小,规模小及学科系统性差,所以其培养目标比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也应有所降低,即要能养成学生必需的人文素质,以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不是像普通大学一样积累深厚的人文学养。基于这种差别,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功能层次上也应该有所调整。

2.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迟缓。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人文素质课程应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不久,由于学院自身发展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领导的主要精力还放在学院的基本建设和招生就业等源头性工作上。虽然也有不少院校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开发适合高职教育培养需要的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但主要也是在开发专业课程上下功夫,从而导致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难以形成体系,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随意性较大。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也编写出版了一些适合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但往往是在注重显性课程开发时,忽略了隐性课程的开发,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很好地纳入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范畴,仅仅把它当做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手段。

3.关于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专业课程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应自觉地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人文素质培养与技能强化的关系。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是一种主体内在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层面,体现在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层面,体现在人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如追求崇高的理想、崇尚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及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如果说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素质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或是人才还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之一。所以,不少学者认为“人文教育具有基础的地位”。

不同的人文素质会有不同的个性表现,可将其大体分为三个层次来比较,即基本层、发展层和高境界。基本层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乐于助人,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发展层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高境界层次的人文素养则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能优雅、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应用一门外语,思维敏捷、深刻,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还很多,还有许多交叉,例如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管理素质都与人文素质水乳交融。

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突出技能培养,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素质培养与技能强化必定会产生矛盾,如课时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实施及师生对课程教学的重视度等。作为高职院校边缘课程的人文素质课程,不可能与处于核心课程的专业技能培养有同等的地位,但应该看到,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一些非技能素质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重视,如流畅的语言表达、秀丽的文字书写,特别是恰如其分的交往态度。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在介绍他是如何在实习期满后被中央电视台留用的时候说,他全靠那张笑脸,并微笑着为央视的那些前辈们打了两个月的开水。这样的例子绝非个别。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素质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显性课程开发与隐性课程开发的关系。要注重人文素质显性课程的开发。具体地说,在培养目标上要使学生在以下三个层次上有所提高:一是知识层面。要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人文知识面,了解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及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二是能力层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由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认为这七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显而易见,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修养有关。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研究思考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行为组织能力及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三是修养层面。要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有高尚的精神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点;要使学生懂得学习专业技术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如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在掌握建筑施工与管理等方面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建筑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能自觉地为创造更美的建筑而奋斗。

人文素质类课程开发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当前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当代社会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要系统开发相关课程,介绍人文学科主要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掌握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力求在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有较大的发展。(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修养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开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内容的相关课程,介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和优秀思想,力求使学生对人生、社会等种种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3)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这一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关课程要引导学生赏析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学生学习有关艺术门类的基本技巧,从而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一般认为,“隐性课程”有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者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普遍不长,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还处在建设阶段,因此高职院校的隐性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发任务很重。高职院校必须处理好人文素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处理好主课堂的主导作用与校园文化大环境协调的关系。在抓好人文素质显性课程系统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等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开发。

3.人文素质培养与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的关系。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于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这一点。它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到应该怎样。虽然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但都主张自我修炼,陶冶灵魂,从根本上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人的言行仪态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是“严格管理”,比较注重纪律和法制教育,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都是具有刚性的。教育部部长周济于2004年7月20日视察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时,要求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院领导坚持从严治院表示高度肯定,并再三嘱咐要加强纪律性。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并不矛盾,二者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学出版社,2000.

[2]李勇.当代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5(3).

[3]刘伟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适应性教育[J].江苏高教,2001(2).

[4]鹿琳,宋桂珍.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12).

篇5:起草讲话稿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杨 庆

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是“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写出让领导认可的讲话稿。

一,正确处理“理论指导”和“工作安排”的关系,使讲话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作为党委的领导,如果讲话中没有实际的工作安排,光谈理论指导,重“虚”轻“实”,就会造成讲话不切实际、空洞无物,工作安排不明确,致使工作推进困难。而如果讲话中不作理论指导,只作具体工作安排,重“实”轻“虚”,就会造成工作安排过细,党委职责未尽,讲话内容和政府领导重复,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思想未通、思路不清,无法开展工作。可见,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虚”“实”结合,而且要做到“虚”“实”有度、言之有物。

一是理论指导要把握精髓、言简意赅,忌高谈阔论、言之无物。如:某县决定开展一项创优达标工作,但该县基础较差,要达到标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部分干部持否定、怀疑态度。在动员大会上,党委领导要通过讲话统一干部思想。讲话从中央精神到上级要求,从国际到国内,长篇大论,而工作安排则寥寥数语带过,草草收场。结果参会的同志听得头昏脑涨、“一头雾水”,开展工作时却无从下手。本想“以理服人”,结果却是“理不服人”,令人生厌。“文以载道”,党委领导的讲话要像一面旗帜,昭示真理、凝聚人心;要像一把钥匙,解疑释惑、启迪人心;要像一剂良药,让人警醒、催人奋进,应把握精髓、言简意赅,不能以文解文、空谈理论、连篇累牍。

二是工作安排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工作安排没能抓住重点,那讲话稿就成了“流水账”,主要工作完了还有重要工作,重要工作后面还有重点工作„„一项工作安排用十多页的稿子还没能写清楚,对工作的指导性也就体现不出来。

二,正确处理“场合变化”和“领导风格”的关系,使讲话切合时宜、个性鲜明。

每个领导的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平实婉转;有的善理论阐述,有的喜事例说明。领导风格的体现,是一篇讲话稿被领导认可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注重“领导风格”的体现,而没能很好地结合讲话场合的变化,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严重的可能“贻笑大方”。

一是要正确把握场合,找准讲话切入点。俗语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撰写讲话稿也要审时度势。如某革命老区向上级争取一个工业项目,在论证评审会上,县委领导不从项目获利收益讲起,而是另辟蹊径,把如何改变老区人民贫困生活作为讲话的切入点,风格迥异、效果良好,打动了评审领导,使该项目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要大胆创新,力求立意新颖。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提出一些新思想,给人以启迪;要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抓住听众,鼓舞人心。如: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数讲话稿都是从完成任务、加快发展、努力争先等方面来讲,而某地党委领导根据当地财政负债大的实际,提出“还账也是政绩”的新思路,得到一致认可。

三是要用心遣词造句,切合讲话场合。首先要根据领导讲话的角度选择词句。如对本级和下级讲话时多是使用“要怎样”,而对上级汇报时就应是“将怎样”。其次要根据参会者的情况选择词句。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的讲话,用词就要通俗易懂,可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句。第三要根据会议的性质选择词句。如党代会、党委会,就要体现严肃庄重,要用书面化的规范语言;而年终团拜会一类的场合,语言则要热情洋溢、轻松自然。

三,正确处理“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使讲话主题鲜明、系统严密。

党委会议需要议定的事项多,内容庞杂、差异较大。如果撰稿者不把握好“全面完整”和“突出中心”的关系,讲话稿就会主题不明、思路不清。

一是要准确把握会议主题。在撰写内容庞杂的会议讲话稿时,要从多个内容中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把“筋”提出来,明确讲话的主题。

二是要做好工作的分类整理。要使讲话稿全面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撰稿者就要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如,在讲党建工作时,就应把党建工作完整地体现出来,若把统战工作遗漏,就会让统战部门的同志认为党委领导不重视统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篇6: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推荐学习文章之二十六

(2008年9月29日)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和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写好领导讲话稿,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权威与平易的关系

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但如果一个领导在讲话中,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施生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危言耸听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就会拉远与听众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领导讲话坦率、诚挚,就能很快与听众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白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达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1

二、庄重与幽默的关系

领导讲话无疑要庄重,不能拉家常式地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领导讲话所必须把握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一个领导不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表现领导的思想意识。领导既不能无原则地去评价某些事、某些人,也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味地表现自己,或以自我为中心。起草领导讲话稿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以使领导讲话稿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达到预期目的。但如果在讲话稿中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是打动不了听众的。讲话作为一种鼓动、号召的手段,还必须讲求一些现场效应,努力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补充,以基本原则为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处理。幽默性是灵活性的绝妙体现。在讲话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会为领导的风度增添异彩。当然,讲话中使用幽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灵活运用,以使领导讲话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三、深入与浅出的关系

领导讲话,总是要通过阐明一定的道理来说服人、教育

人。“以理服人”可以说是讲话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根据,通篇都是名词、定义、概论,一味进行简单的“满堂灌”,就会使人觉得深奥难懂。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将说理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把高深的道理讲得明白通畅、简单透彻,才能使所要阐明的道理生动、明了,使听众易于接受,从而达到讲话应有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撰稿人首先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灵活运用语言的功力。要想使讲话稿事理严明而又深入浅出、明白通畅,撰稿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平时注意积累各学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悟性与灵感。其次是掌握语言的技巧。讲话稿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数字串连法、借题发挥法、引经据典法、数字说明法等,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并在起草中灵活应用,会使领导讲话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写好领导讲话稿,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避免雷同

领导参加会议应邀讲话,常常会遇到多位领导讲同一个问题的情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重复讲,势必会使听众失去兴趣,会场出现无人关注的局面。撰稿人应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在避免雷同上下工夫,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来讲,独辟蹊径会避免雷同现象,常常会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有些会议的主办单位分头请领导出席并讲话,所送的是相同的背景材料,缺乏总体设计,起草的讲话稿很可能会重复。避免雷同确实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般说来,撰稿人在起草讲话稿的过程中要避免雷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根据领导的特定身份就会议的主旨阐发观点,展开议论,这样可较为自然地成为“一家之言”。二是适当变换议题的角度,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阐发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三是选择那些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心理的需要,使听众开阔视野,回味无穷。四是会议组织者要有总体设计,撰稿人不仅要拥有会议背景材料,还应该和会议组织者研究讲话的内容、侧重点。

避免重要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撰稿人预先着手,多角度地展开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述,以使领导讲话独具特色且富有成效。

二、独树风格

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不同领导的讲话稿,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如大河滔滔,有的如小溪潺潺。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代伟人的讲话稿都有独特的风格。毛泽东的讲话稿深刻豪迈、洒脱精辟,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论述。邓小平的讲话稿实事求是、朴实无华,如“三个有利于”的论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让人一听就明白,朴素而富有哲理,影

响深远。领导讲话稿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讲话稿的内容、层次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在内容上,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在表达方式上,有的爱论理,有的喜欢谈事;有的爱讲得实一些,有的爱讲得虚一点。在句法上,有的喜欢长句式,有的喜欢简洁明快的短句;有的讲究章法,有的不拘小节等。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抓住听众。撰稿人要在把握领导的思维、语言、文法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使领导讲话讲出自己的风格来。每个人所具有的异于他人的品格,异于他人的创造特点,就是其风格的具体体现。领导讲话要有风格,这也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这样的讲话是过去也是现在的一种通病,即在内容的安排上成为上级领导讲话或有关文件的翻版。在篇章结构上,也常常是总结肯定前段工作、根据上级指示提出要求。长此以往,形成了许多“套路”。这种讲话四平八稳,毫无新意,使听众越听越没有耐心。其实,任何一篇成功的讲话稿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或文采飞扬。撰写领导讲话稿,要以传达、贯彻领导的思想、观点为主旨,不应拘于一章一法的限制的束缚。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的变化而随时变化,不仅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撰写领导讲话稿,应当潇洒一些,讲究一些文采。文采与形成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使讲话

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是语言表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由于领导的性格、职务特点、语言习惯不同,讲话风格也必然各具特色。

三、适当调剂

由于会议不同,领导的讲话有长有短,如果遇到长一些的讲话,一般来讲,任何人都会感到疲劳,精力往往不会像开始那样集中,特别是到会议最后,主要的东西已经讲完,听众的情绪开始松弛下来,台下有人开小会,有人收拾东西准备走,这样讲话就需要调剂情绪和气氛,即需要即兴调剂。对这一点,撰搞人也要预先考虑到,适当在较长的讲话中增加一些“调剂品”,激发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运用即时兴调剂要随领导讲话的内容而变化,随听众的不同而变化,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中间,有时用在结尾。讲话即兴调剂是领导机智灵活的表现,如能够很好地借鉴使用调剂艺术将使领导的讲话自始至终保持活力,富有吸引力。

篇7: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把握五个重点

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只有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树立一个正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才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工作实现健康发展。具体到工作中讲,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五个重点: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纪检监察工作与县委中 心工作的关系。纪检监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处理好这一关系,要克服三种不适应:一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不适应。即要克服守旧意识、小团体意识、本位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社会发展是一盘棋,反腐倡廉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棋子,所以要把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时刻不能淡化纪检监察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保驾护航意识,只有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二要克服工作机制上的不适应。目前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中科学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如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等工作缺乏有效的操作性,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在工作机制上不断探索,既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又要充分发挥纪委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

1作机制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反腐败整体合力。三要克服职能发挥上的不适应。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如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充分。不能准确把握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四项职能,做到全面履职,而是有时重“惩处”轻“教育”,有时重“监督”轻“保护”,那样工作起来就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所以要四项职能并用,视情况该教育的教育,该保护的保护,该监督的监督,该惩处的惩处。二是处理好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廉政建设要为经济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所以廉政建设要大力服务项目建设,抓手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以此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具体到工作中,一是要加强素质教育,转变服务观念。通过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放下官架子,掏出公仆心,真正做到想外商之所想、急外商之所急、解外商之所难、帮外商之所需。二是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推行进企审批、服务承诺、阳光公示、首问负责、限时审批等各项制度,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企业和经营业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审批项目进行再整顿、再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减少的一定减少,能实行低限收费的要执行低限,并进一步规范检查和收费行为。三是强化社会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充

分发挥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开展视频直评部门股室活动和加强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运行,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处理好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惩治与预防,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保护干部,防微杜渐。所以说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常鸣是在救人,社会上有人认为查案是整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如果纪委发现问题坐视不理,使违纪者积小错成大错,酿成严重后果,到时候后悔莫及。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执政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把握好五个重点:一是把握好上级的要求。就是说要牢牢把握好中央、省、市纪委的安排部署,对上面要求的各项工作逐项落实到对口科室,明确责任人。年初抓好安排部署,年中做好总结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年终要帐,兑现奖惩。二是把握好县里的中心工作。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要对县委、县政府年初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理的严肃处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项重点

篇8: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在为电视专题片配乐时, 一般的规律是音画统一和音画并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如果把音乐作为纯背景声音去处理, 实际上是放弃了音乐本身丰富的表现力, 这也是运用音乐目的性不明的一种倾向。所以, 我们应努力使音画并重, 和谐统一。

比如工业题材的专题片配乐, 多采用管弦乐曲。这是因为便于展示的场面。表现生产劳动等动感强的画面, 就应选择那些气氛热烈, 节奏鲜明的音乐。与现场高强度的劳动场面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以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奋斗的精神, 进而引起电视观众的共鸣。学习、研究、实验等相对宁静的一些场面, 配乐应以舒缓节奏型的乐曲为主, 如我台的人物专题片《黑土地上的旋律》, 描述的是一个作曲家的故事。全片对作曲家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了全面介绍, 对该片配乐我们采用了当地少数民族音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在表现作曲家为创作乐曲苦思冥想时, 音乐选用凝重舒缓的旋律;在表现作曲家创作之余的日常生活时, 音乐则用轻松舒展的曲调。而在表现作曲家创作成功的喜悦心情时, 音乐则用欢快明朗的曲调。当作曲家深入柯尔克孜族居住地体验生活与老人们坐在炕头上同唱少数民族歌曲、与妇女们挤奶、与兄弟民族共同起舞时, 音乐则采用明快、活泼、粗犷的少数民族乐曲。该片获2008年度全省好新闻二等奖。正确运用音乐是该片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注意音画统一的同时, 不能是遇到什么画面, 马上就改配什么音乐, 这样会把音乐搞得支离破碎。所以配乐要像绘画一样, 要抓住整体, 把握大局。必须抓住画面的主要情绪、主要情节去完整地发挥音乐的表现力。

二、处理好音乐和其它声音的关系

专题片中的其它声音是指:环境声音、背景声音、同期声和解说。在专题片配乐时, 首先要考虑音乐与这些声音的音量比例。要分清主次, 一定要使观众听清楚主体声音。因此, 音乐在有同期声和解说时, 决不能喧宾夺主, 同期声和解说要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一片中, 在作曲家与柯尔克孜族老人同唱少数民族歌曲时, 安排音乐退居二线, 使之只起辅助、衬托作用。而突出老人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声, 使观众为之心动。而在同期声和解说停顿的时候, 画面上出现草原、鲜花和羊群时则由音乐作为主角去渲染抒情。这时的音乐就像流水一样, 滋润着美丽的画面和观众的心田。在电视专题片的音乐处理上, 对于主题音乐, 应考虑给它以重要的地位, 使之发挥作用, 可以安排在几个地方重复出现, 以体现它作为主体的地位。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一片中, 有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曲子, 作者用这支曲子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始终。那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环境音响和背景人声, 不能像在电视剧里随时出现, 应选择在片中能强调真实性、强调特殊性的地方运用, 在《黑土地上的旋律》中, 在作曲家与少数民族兄弟同唱同跳时, 作者运用现场采录的无伴奏牧歌和众人的衬词, 在片中突出加以表现, 使欢乐融洽的氛围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期声在这里起到了感人的作用。在同期声和音乐交替运用或同时运用时, 还应注意音乐的完整性, 不要过多地打断音乐, 以免产生断条现象。使观众感到不连贯不流畅。在专题片中音乐和其它声音的运用要有一个统一的布局。要使几种声音各尽所能, 恰当发挥。因为音乐在电视专题片中不是独立的听觉艺术形式, 但又不能因为与其它声音共存的复杂关系, 而忽视音乐的作用。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音乐与其它声音的主次关系, 以发挥音乐在专题片中的作用。

三、处理好音乐和音乐的关系

音乐和音乐的关系, 包括相邻的两段音乐之间的关系, 如不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力的、不同情绪的、不同感情色彩的音乐的关系, 以及各段音乐与整体布局的关系。一般说来, 各段音乐之间强调对比, 而整体则强调统一。有对比才能丰富多彩, 有统一才能有完整性。

对比是避免同一种情绪或节奏、速度色彩的音乐, 不加变化的几段连续运用, 这会使人感到呆板、沉闷。即使是画面提供的对比性因素不鲜明, 在音乐的运用上也要突破镜头的限制。

电视专题片《黑土地上的旋律》, 是一部人物生活、学习、工作的写照, 而它的背景则是少数民族生活的一幅民族风情画。为此, 音乐的旋律在民族性、音乐家的个性和片中人物情绪的起伏上都注意予以恰当的变化。在段与段之间的起伏张弛上下了很大功夫。因而使电视片中的画面情绪、风格与音乐的情绪以及风格在变化中又不破坏统一。做到了错落有致, 性格鲜明。

在《黑土地上的旋律》的音乐处理上也遵循了全片主题音乐统一的原则。在开头、结尾和高潮时, 都采用了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同时还穿插了少数民族的牧歌, 使整个电视片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旋律上保持了风格的统一。还有音乐内在因素强调的统一, 一方面是指旋律风格上。配器形式上, 力求比较一致。另一方面是指两段音乐之间的衔接, 要注意调性不要太远, 最好是近关系调整式衔接, 使音乐交替转换之处自然而顺畅。例如《黑土地上的旋律》, 音乐的民族特色特别鲜明。整片音乐在旋律上力求一致, 表现出了一个水草肥美、生机盎然的少数民族生活场景。正是这种环境养育出了一个创作少数民族音乐的作曲家, 以至于谱写出了那些回荡在嫩水之滨, 乌裕尔河畔的悠扬乐曲。从某种程度上说专题片的配乐不但起到了烘托作用, 还深化了专题片的主题。因为在这部专题片中音乐也在揭示主题。当然, 在电视专题片中, 我们即使是采用组曲式配乐也要确定一段主题音乐重复使用, 或者首尾运用同一段音乐使之有所呼应。这样, 可使全片音乐加强印象, 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从而获得音乐上的统一。■

篇9: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2008年秋季,我省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本次新课程实验的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如下的三种关系。

一、“课表”和“教材”的关系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它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六方面对化学新课程实施进行了规定和建议,是评价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而教材是各位化学专家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课程思想体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研读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在头脑中应该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程度;二是学生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知识程度;三是了解在选修模块中还有哪些进一步的知识延伸。这样既可以做到和初中知识的很好衔接,又可以做到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

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验的中心。我们广大实验教师应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清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首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设计各种活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各种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比如可以利用“学案”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各种研究性学习课题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课标中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构想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来引导学生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揭示化学变化规律。

第三,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反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用好手头的同步练习册,重新整合其中的内容,减少课内外作业明显带有的过难的旧教材的痕迹。2.每一模块结束后,进行模块成绩认定的纸笔测验,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4.适时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记录。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三、学生“全面发展”和“张扬个性”的关系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学习化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必修模块是针对全体学生形成必备的科学素养进行设计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但知识很浅。其中精选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在教授化学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选修模块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突出STS的设计思想。其中所选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即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服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和必修模块之间的衔接,在呈现知识时重视注意启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引入,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充分进行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资料等,以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新知识。

篇10:做好文秘工作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学”与“研”的关系。学习是文秘人员的第一要务。文秘工作者应当把学习和研究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对写作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新时期行业工作的动向和指导实践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局关于推进行业改革的措施和言论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并高度关注和掌握,只有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文秘人员应利用参与会议、调研、考察等活动的机会了解和吸纳来自各方的知识和信息,做到广闻博览、广泛涉猎,促使自己具备广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并注意收集素材,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承”与“创”的关系。文秘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精通各项业务,扎实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努力做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坚持文字起草上“出新”。大到工作报告,小到会议通知,都应加强行文的思想创新、体裁创新和内容创新,力争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坚持工作方式上“求新”。对所负责的工作经常作全面性、前瞻性的思考,对具体的事务要善于出新点子、新办法,特别善于灵活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在服务领域上“拓新”。要努力克服文秘服务的被动局面,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力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为单位领导干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是“助”与“换”的关系。贯彻领导意图是文秘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作为文秘人员,应当努力适应领导要求,在当好参谋助手上下功夫。工作中,既要能够准确处理公文,认真办理事务,又要能够围绕中心工作,及时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既要能够从小处着手当好领导的“手脚”和“耳目”,又要能够从大处着眼当好领导的“外脑”和“智囊”。但服务领导也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参”到点子上,“助”到关键处,力求经常性地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要细心及时捕捉领导的思维亮点,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要努力接近领导的思路,力争思想上与领导接轨,才能扮演好领导满意的角色。

想做好秘书工作,要小两个方面入手。

1、去了解秘书。如果你连这个职业都不了解那肯定做不好。

这个相对比较容易些。可以去《职业信息库》里查找

2、再就是了解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秘书?自己的职业特制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篇11: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杨 光

文秘工作是办公室履行“参与政务、办理事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作为枢纽机构,办公室的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助手作用是否发挥、窗口效应是否体现,与文秘工作能否奋发有为关系极大。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必须强化与时俱进理念,把握行业工作特点,学会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学”与“研”的关系。学习是文秘人员的第一要务。文秘工作者应当把学习和研究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对写作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新时期行业工作的动向和指导实践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中央和省关于推进行业改革的措施和言论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并高度关注和掌握,只有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文秘人员应利用参与会议、调研、考察等活动的机会了解和吸纳来自各方的知识和信息,做到广闻博览、广泛涉猎,促使自己具备广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并注意收集素材,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承”与“创”的关系。文秘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精通各项业务,扎实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努力做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坚持文字起草上“出新”。大到工作报告,小到会议通知,都应加强行文的思想创新、体裁创新和内容创新,力争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坚持工作方式上“求新”。对所负责的工作经常作全面性、前瞻性的思考,对具体的事务要善于出新点子、新办法,特别善于灵活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在服务领域上“拓新”。要努力克服文秘服务的被动局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力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为单位领导干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篇12: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政协办公室是政协工作的桥梁、中枢、纽带、窗口,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枢纽作用,各种会议活动和具体工作都要通过办公室传达部署和落实;同时,办公室还负有为领导献计献策及协助领导处理机关日常事务的具体职能。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对政协机关整体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政协机关的日常工作,处理好六个关系,保证政协办公室工作有条不紊极为必要。

一、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说被动,是因为政协办公室相对政协领导而言处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具有参谋、协调、督导、落实等服务的职责,却没有决策的权力,要求办公室人员尽职尽责地搞好服务,站准自己的位臵,服务到位不越位。但是被动的位臵不等于就该被动地工作。要善于在被动中求主动,在被动中找主动,变被动为主动,是办公室永恒的主题。首先,要在时间上争主动,一项工作部署前,办公室及时拿出了可行的方案,想到了领导的前面,让领导腾出时间抓大事,我们就争取了主动;其次,要在参谋上争主动,领导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我们通过调查及时拿出了有价值的参谋意见,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我们就争取了主动;三是要在“补位”上求主动,有些工作不可能进入领导的视野,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及时报告给领导,并拿出可

行的意见和建议,领导一时没有想到,我们及时发现,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在工作上就占据了主动,就能促进政协工作的开展。

二、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为领导服务要讲究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从事物的本质上看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集中精力办大事,不能整日事务缠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也要牢固树立“服务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善于从小事微观抓起,比如一个电话、一次接待、一个文件的办理,都可能牵涉政协办公室的整体工作,影响政协办公室的形象,影响到政协领导对政协全局工作的决策。因此,政协办公室工作的每个细节、每个部位都要做到认真、细致、周密、谨慎,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无纰漏。

三、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政协的职能是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全县人民的利益问题,搞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就需要办公室摆正与县委和政协之间的关系,坚持对上负责就是与县委和政协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地、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对下负责,就是要认真周到地为委员搞好服务,从小的角度讲,就是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领导和委员、群众,而不能在领导和委员、群众面前摆出两副面孔,在领导面前当“仆人”,在委员和群众面前耍威风,在领导面前要不卑不

亢,在政协委员和群众面前更要热情周到。

四、处理好个人好恶与适应领导的关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人好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政协办公室人员工作在领导身边,与领导相处,职责是为领导和委员搞服务。要学会尊重领导,适应领导,在工作思路、处事方式、生活节奏上符合领导的工作节拍,而不能以自己好恶定取舍,更不能要领导来适应自己,不能在一些细节上同领导的工作方式搞磨擦、见高低,影响服务效果,影响上下级关系,影响政协的工作。

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长期的政协工作中,政协办公室在做好政协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办公室组织政协委员活动、组织视察调研工作中的好多做法,日常工作中许多好的管理制度,又如作风建设中的吃苦耐劳、甘守清贫、任劳任怨等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办公室工作的宝贵财富,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要充分运用过来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作风,做好政协办公室工作。同时,也要发扬创新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同其他行业和产业一样,政协办公室工作也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工作中不断追求新目标,拿出新举措,创出新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要求,从而,把政协机关办公室工作不断推向新水平。

六、处理好从严管理与爱护下属的关系。俗话说“用兵

上一篇:社区庆三八活动方案书下一篇:说说我这个人 初一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