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24-08-06

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共14篇)

篇1: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按照市农委关于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增收致富”的宗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民现实需要,以农业产业带头人、种养业大户和村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生产技能为培训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培训,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我们坚持以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培训重点,设置了粮食、蔬菜、果树、花卉苗木、农机、生猪(家禽)饲养等培训课题,采用“六个结合”,稳步推进农民培训工作。一是市级讲师团与镇级讲师团相结合;二是集中面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是课堂学习和入户指导相结合;四是传统授课与远程教育相结合;五是专业讲师与专业能手相结合;六是明白纸与电视滚动字幕及板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课时和指导次数。今年共培训农民3期,计2400余人,并组织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花卉苗木专家丁荣汉、生猪养殖专家汪鸿等担任技术指导员,从而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民。

2.针对性培训。根据农作物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新技术、新农资的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培训。如邀请市级水稻专业家进行水稻专业培训,培训农民500余人次,培训内容有机插稻栽培技术、优劣农资的识别等;邀请农机局的专家进行农机专业培训,培训农机手100余人次,培训涉及内容有机插秧育苗细则、新农机的介绍、使用、维护等;蔬菜专业培训2个村100余人次,培训涉及内容有蔬菜安全监管、新农药品种介绍等;果树专业培训3各村200余人次,培训内容有果树管理技术、双增双减政策宣传、生物农药新品种介绍等;畜禽专业培训300余人次,培训内容畜禽疫病防控措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等;以及在农村信息化、农产品安全知识、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知识方面培训了500余人次;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700余人次。

二、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培训网络。

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1

实施农村稳定,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举措。新年伊始,我镇就清醒的认识到,要搞好今年的培训工作,必须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加上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有序的高效率的开展培训工作,我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首先领导重视,专门成立以分管镇长为组长,财政所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等相关人员为 成员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这样一个结构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可算是一个高素质的团体。为我镇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的有效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策划,积极完善培训内容。

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快宣传,快发动,快落实的三快措施把培训任务分解到村,根据我镇当前农业结构具体情况,制定了全年的培训方案,同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与各村分别商定了到村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为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确定了可靠依据。

(1)、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明确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根据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求,制定了各期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今年我镇改变以往培训方式,根据各村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培训形式有所改变,深入到村、到户,到田头,指导农民生产。

(2)、认真做好台帐记录工作和培训场所图片收集工作。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注重台帐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3)、高度重视培训质量,注重实效。增添机械、推广技术,全面实施北部平原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农业园区工程是我镇今年的重点工作。增加农业机械动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全面实行秸秆禁烧是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我镇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抓机械落实、抓机插秧推广、抓秸秆禁烧,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新增高速插秧机11台,步走式插秧机4台,大功力拖拉机8台,使全镇的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了全面实施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动力要求。农民培训光有方案,内容、计划还不行,关键是提高培训质量,真正能起到看得见,有得着,学得懂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做到在学与用相结合,教与做相结合。

三、抓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我镇多次召开农业主任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年终的考核细则,各村的农业主任都是我们的宣传报道员,每年每村提供或报道信息不少于12篇;另外,我镇通过电视滚动字幕、报纸、电视、政府网、农业网等发布信息100多条。通过宣传,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2: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扎实有效的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止6月,学校先后开展了会计、幼师、计算机、维修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电工上岗证等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304人,开设各类专业7期,发放各类证书289本,转移就业280人。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最现实、最直接、见效最快、风险最小的途径。年初,我们认真分析了2010年龙湾区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专门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培训处、招生办、就业处、总务处、财务室相关骨干人员为成员的农民培训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分配培训的总体策划、宣传招生、教材准备、集体备课、组织培训、转移就业等具体负责部门,有效地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事事有人做,项项有落实,并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实行“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通过科学安排培训指标,为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由于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大多数农民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因此,我们通过宣传单、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把“农民学技术,政府给补助”的惠农惠民政策送入千家万户。上半年,我们印发宣传资料50000份,配备5名宣传人员深入全区各街道、农村进行挨家挨户投递;利用学校自身网址,不定期发布培训招生信息,吸引及带动更多的年轻劳动力投入到培训中来;采取“流动摊点”模式,每月在人流密集地区设立摊点,宣传农培工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疑虑,扩大农培政策的影响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方式

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的重要保证。曙光高中作为省级重点综合高中,我们本着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位在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市场结合农民需要为导向”,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如幼儿教师、维修电工等专业,学员考证合格率达96%以上,就业率达93%,有力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使之就地培训,尽快实现就业创收,增加农民收入,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在培训方式上,我们采取的集中培训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理论性问题,集中到学校参加培训,对于一些分散性的个案,特别电工学员工作实际问题,我们组织专家深入现场,认真分析调研,做好个案辅导,有效带动了技术与带头人的辐射,深受该农民欢迎,取得良好成效。培训形势呈现从初期的适应性培训向战略性培训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低技能向高技能转变。

四、多方联手,搭建平台

学校把农民就业需求作为衡量培训质量和效果的主要依据。今年,我们继续采用“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开展随时随到的培训,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协作,互相调剂、互补合作,缓解“就业难”、“招工难”的矛盾,该类专业培训学员就业率达到100%。学校就业处则建立就业服务网,负责培训学员的就业介绍、劳动职业信息咨询、劳动政策法规咨询、劳动就业中介、职业就业指导、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等。同时,学校配备专人负责对学员进行就业跟踪服务,不定期到学员就业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以帮助解决其工作中存在的技能问题等。通过多方渠道搭建平台推荐农民就业上岗,切实做到培训、转移、推介、就业一条龙服务。

篇3: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辅助农民培训 增强致富能力 倡导乡风文明 建设绿色家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

◎国家一级农业科普期刊

◎农家书屋重点推荐期刊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期刊

本刊依托农业部系统科研、教育、培训、推广和信息资源优势,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者撰稿并指导采编工作。栏目涉及农业政策解读、农民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合作经营、农家生活等。自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推荐期刊以来, 以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声誉再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79种重点推荐期刊之一。

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48页每期3.50元全年定价42.00元

国内刊号:CN11-4719/S国际刊号:ISSN1671-3346

邮发代号:82-774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培训》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228室

邮编:100125

联系电话:010-59194427 (兼传真)

电子邮箱:zazhi@ngx.net.cn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朝阳路北支行

账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篇4: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一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问题的治理。治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费、修建通村通乡公路向农民或村集体摊派集资、农民建房乱收费和农村公费订阅报刊摊派。

二是继续实施重点地区农民负担问题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农民负担项目多且负担任务重、涉农负担信访多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承担特殊负担项目且涉及面广量大、减负惠农政策不落实且久拖不决、忽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且有可能引发或已发生涉农负担案(事)件等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指导和监管工作。积极引导農民出资出劳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示范区建设;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推动扩大试点范围。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

四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相关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作为保障重点。积极稳妥地化解乡村债务。研究国有农(林)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的政策措施,尽快配套完善现有灌区工程设施,加强价格管理。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五是加大督促检查和违规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坚决纠正截留、抵扣和挪用补贴补助资金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继续加大对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度,进一步清理涉农收费和集资摊派项目,向社会公布清理后保留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乡镇政府和涉农收费单位应及时公示或更新。坚持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将减负惠农政策的相关内容纳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加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篇5: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新型农民工培训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为切实抓好我县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运用相应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提高技能和稳定就业,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三个结合,突出砀山特色.坚持与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定向培训、劳务合作、对口扶贫、劳务代理等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合格的劳动力供给.坚持与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相结合.加快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坚持与创新培训模式相结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两方面的优势,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二)坚持二个导向.在培训计划上坚持以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在培训实施上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三)坚持一个创新.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导向、社

会参与、个人努力的联动机制.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人次):800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人次):600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训人数(人次):1000

其他类型培训人数(人次):600

四、工作措施

(一)开展用工检查摸底,全面把握农民工情况.从2010年2月开始,协调县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一次对农民工就业情况检查摸底,依托乡镇,采用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自报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办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开展用工登记和就业登记,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以备今后建立农民工信息库.(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在用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定期自报和公开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数据库.要结合砀山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工培训规划和计划,按计划制订分期培训的具体方案,确定每期重点培训工种,编发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布,统筹组织农民工培训.(三)规范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培训学时上,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或专项能力资格培训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参加本省新开发工种技能培训的,由省统一学时标准.在培训内容上,应包括公共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以实操培训为主,公共课程教材统一使用.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协调提供技能鉴定和发证服务,适当降低收费.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篇6: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桥头镇人民政府

2010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及农民培训工程的第五年。而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教育是基础,培训是关键。省、市各级政府已把农民培训列入为民所办10件实事之一,作为提升农民素质的工程来进行实施。结合本镇的具体情况,现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培训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为主题,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2、培训目标

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会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

骨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示范户、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一村一品、一村一企、一品一社”的专业农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培训任务和培训内容

1、培训任务

2010年将继续围绕“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培训计划和任务要求,在我镇继续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0人、创业培训61人、致富工程培训26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发放技术资料2万份。

2、培训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受训农民能够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培训内容以高效农业发展以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着重把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棚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双低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弱筋小麦生产技术、种草养鹅技术、科学养猪技术、蛋鸡高产饲养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意杨银杏栽培技术,全镇拟举办镇、村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2100人次,镇村培训不少于3期。

三、培训方式

继续在“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民培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围绕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法,并结合各村自己的生产实际,自选培训内容,由市农干校组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到镇村讲课。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就采取什么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集中与分散(进村入户)相结合,室内与田间相结合,请进来与派下去相结合,老师授课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培训相结合,典型示范与辐射相结合带动相结合。让参训人员学得进、看得到、做得起,真正起到培训作用。同时我们还将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入户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户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四、保障措施

1、抓宣传引导,提高认识。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上面有要求,基层有呼声,客观有需要。它涉及到千家万户,工作面广量大,仅仅依靠培训机构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加之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觉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村要从全局和战略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光荣而艰苦的政治任

务,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途径,上下要形成共识,将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考核。

2、抓资金投入,建立正常经费渠道。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工作面广量大,经费难以为继,市镇两级政府应依法加大投入。为提好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上下联动,实现全市农民培训的协同动作。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各行各业,专业性、技术性都特别强。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基层广大农民的生产需求,不仅各村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好农民培训,而且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好各自的培训资源,市政府做好协调工作,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培训任务,交流培训经验,以确保今年农民培训工程能圆满完成。

2010年3月18日

资中县陈家镇人民政府2011实用

技术培训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宏伟目标,着眼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镇得以落实,现将我镇本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镇政府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镇政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政府的统筹和社会各届共同参与。各村委会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技、畜牧、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强有力的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氛围。各村委会要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保证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切实做到投入、检查、指导三到位。

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以及农业局主管部门的要求,我镇2011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是5500人次。

三、因地制宜,精心安排,确保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完成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农闲和农时季节,镇政府、村委会将根据实际需求向县农业局、畜牧食品局等部门联系农业专家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村组干部负责召集农民按时到场参加培训,确保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500人次任务的完成。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服务。

资中县陈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供

篇7: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包头农牧民工建筑业就业现状和特点:

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自治区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我市大力实施了“收缩、转移、集中”战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体系等,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进入城镇的农牧业人口达到21.69万人,转移就业达到20.26万人,农牧民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加,外出劳动力人均务工收入达到7772元,比上年增长19%。

近年来包头市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在建筑业就业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建筑业仍然是我市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渠道。

通过对2010年转移就业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固阳县在建筑业及相关附属行业就业人数占到了当地转移就业总数的41.9%,达茂旗也占到了当地转移就业总数的25%。就全市而言,有41%的农牧民工在我市第二产业实现就业,而在建筑业及相关附属行业就业的占到第二产业就业总数的67%,同时占到全市转移就业总数的27%。也就是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牧民工在建筑业及相关附属行业实现了转移就业。这与建筑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技能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农牧民工就业特点等有很大关系。

2、在建筑业就业的我市农牧民工所属地域较集中。

调研显示,在建筑业及相关附属行业就业的农牧民工主要集中在固阳县、土右旗和达茂旗,这三个旗县从事建筑业的农牧民工人数达到5.06万人,占全市建筑业转移就业总数

5.47万人的92.5%。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固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人均收入少,特别是北部乡镇,农民转移愿望强烈,而建筑业又是比较容易就业的行业,因此从业人员较多;土右旗改革开放以来就有从事建筑业的传统,自有建筑施工企业较多,本地从业人员较多,形成了一定的专业队伍;达茂旗离市区较远,建筑市场相对独立封闭,本地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占有一定优势。

3、我市农牧民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生产的人数较少。

调研显示,我市在建筑业就业的农牧民工,直接在本地施工企业一线打工的不多,就业主要集中在采石、采沙、运输和工地服务等辅助性行业。如:中国二冶2008年企业施工高峰时劳务用工达到1万人,其中自治区籍人员占30%,而包头籍人员仅占自治区籍的35%;市一建2008年使用农民工1834人,本市户籍的仅占10%;固阳县建筑施工一线人员中本市户籍的约3900人,仅占全县建筑业就业人数的12.9%;土右旗建筑施工一线人员中本市户籍的约1400人,仅占全旗建筑业就业人数的9.1%。

4、建筑施工企业以“包工头”带队零散用工为主。

由于本市的劳务分包市场尚处于培育建立之初,因此“包工头”带队零散用工方式仍是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主要形式。施工企业与“包工头”签订承包合同或协议,分包劳务工程,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一般不发生关系,“包工头”负责招用工,凭完成的劳务工作量结算工资。

包头农牧民工建筑业就业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劳务公司发展缓慢,农牧民工就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总包,轻劳务”现象。施工企业部分岗位就业门槛较低,农牧民放下锄头,不经培训,通过工作中的“传、帮、带”即可成为普通工人。多数农牧民工通过自发和亲友介绍,就能在建筑行业实现转移就业,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务公司的作用发挥有限。

2、建筑业劳务用工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

一些施工企业对用工缺乏应有的管理,多数委托“包工头”进行管理,基本不与劳务人

员签订劳动合同或以内部劳务承包协议取代。“包工头”带队的零散用工,缺乏严密的组织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各项社会保障欠缺。

3、施工企业主动承担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多数施工企业委托“包工头”对用工进行管理,主要考核工作量,不关心农牧民工培训;二是企业和农牧民工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用工关系,企业更看中短期收益,不愿意组织用工培训;三是目前农牧民工总体仍属廉价用工,很大程度削弱了企业培训意愿,形成了对农牧民工“重用轻养”现象。

4、农牧民工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农牧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打工时间和工作岗位不稳定,短期行为严重,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一些未持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农牧民工仍可以自由在建筑行业就业,并与持证工人获得几乎相同的酬劳;三是农牧民工担心丧失技能培训期间寻找就业岗位的潜在机会,觉得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

5、培训机构主动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牧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频繁变化,培训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培训补贴申领资料和手续要求严,补贴审核部门多,审核程序繁杂,等等,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机构的培训积极性,培训工作不能按照实际需要和进度进行。

6、农牧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经费政策不完善。

篇8: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国家一级农业科普期刊 ★农家书屋重点推荐期刊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期刊

辅助农民培训 增强致富能力 倡导乡风文明 建设绿色家园

解读涉农政策 推广主推技术 发布市场信息 介绍致富经验

本刊依托农业部系统科研、教育、培训、推广和信息资源优势,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者撰稿并指导采编工作。栏目涉及农业政策解读、农民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合作经营、农家生活等。自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推荐期刊以来, 以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声誉再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79种重点推荐期刊之一。

读者对象

☆寄希望于依靠科学技术富裕起来的农民朋友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体系的干部职工

☆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 ☆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

◎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48页 ◎每期3.50元全年定价42.00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1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3346 ◎邮发代号:82-774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培训》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228室 邮编:100125

联系电话:010-59194427 (兼传真) 电子邮箱:zazhi@ngx.net.cn 全国各地邮局 (所) 均可订阅

篇9: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民文化结构低,培养任务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遍,导致了我县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瞳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2.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培养难度大

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收入不高,就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农民难觅踪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政府重视不够,缺乏专职农业教师

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偏重于见效快、政绩明显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对见效慢而又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支持,存有表面应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的现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投资,没有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4.培训内容、方式简单落后,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

目前的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有的也是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并且以集中讲授或发放资料为主,针对眭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5.农民投资农业教育培训受到限制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除保证子女上学及正常消费外,留给自己参加学习的资金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小农意识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比较着重当前生产和实用技术缺乏应有的学习欲望;三是交费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及时往往热情很高,但谈到费用时,就不愿惨叫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多措并举,积极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将农民教育培训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

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农民培训计划,配置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好培训基地,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库,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并统一颁发聘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3.制定合理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制定培训内容,确保符合实际。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

4.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自主进行,各级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加强督促、扶持、鼓励和表彰;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节目专栏,可播放名师讲座,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通过村级的“广播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7.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篇10:2010年新型农民工程工作总结

农广校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2010年承担三里镇5个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按照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培训方案,及时同培训村联系,进村入户调查当地的种植情况和农民的实际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培训教师,编写培训教材,认真安排好新型农民培训各个阶段的工作,精心讲好每一堂课,扎实做好每一次现场指导,普及了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民素质,为产业调整做好了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一、认真制订培训方案,精心实施科技培训

农广校在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后,农广校成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班,按照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省市有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文件精神,提高培训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明确培训原则和培训目标。及时同培训村取得联系,进村入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意义、内容,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了解各培训村的农业生产情况、种植水平、产业规模;了解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个教师的特点,确定各村的培训教师。根据各村的生产特点,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结合农时确定培训时间。建立班主任管理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及时总结培训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同培训学员交流培训效果,精心组织

培训,确保培训的成效。

二、依靠村党支部,搞好培训组织工作

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我们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他们请进来,虚心倾听他们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把我们的工作安排向他们汇报。村干部认真向我们介绍各村的生产情况、农户的种植水平、文化程度,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等基本情况。村党支部书记任班主任,同培训教师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要求,一起制订培训课程,安排培训时间。村党支部和培训教师一起确定培训学员,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和学员学习制度,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制度保证。按照培训计划,精心组织每一次培训。村委会领导带头参加培训,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行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了产业化发展。邓畈村党支部书记梅金平种植西瓜20亩,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培训教师讲课,结合生产实际同培训教师交流种植技术,培训教师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对西瓜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轮换使用杀菌剂,西瓜苗生长健壮,全村产业规模扩大了25%。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留下务农的“3860”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培训困难大。我们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培训要求,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开门编写教材和讲座,请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农民代表,以及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一起,主动征求农户意见,了解农户需求,并根据各示范村的主导产业,通过广泛调查,围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培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效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培训教材通俗易懂,系统实用。法律课对与农民有关的多写多讲;发展产业的专业内容、关键点反复讲,讲懂讲透,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有收获、有提高。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辅导相结合,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三是采取互动交流和跟踪回访相结合。培训时让学员把自己的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集中授课结束后,让学员自由提问,对能现场解决的,由授课老师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留下学员电话,以后进行跟踪回访,使学员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去”,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农时,发放各种技术资料4500份。请科研院校教授、市区有关专家讲课5次。课堂上,同农民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互相讨论,结合典型户、典型田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解,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老师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农技推广经验,同三里镇培训农民非常熟悉。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寻找各种资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编写教材和讲义,法律知识结合实际

案例讲透,专业知识结合农时讲懂。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民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教师在搞好学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户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让他们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梅书礼学员,通过培训学习,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种植西瓜25亩,长势喜人,每亩比去年降低成本50元。还帮助村里的其他农户采购种子、农药、肥料,进行田间管理,带动了培训村产业的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11: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县农监委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三考核组一行四人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对九店乡、饭坡乡、纸房乡、城关镇等四个乡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我们每到一个乡镇进3个村、一所中(小)学校,每个村走访10户农户,每所学校了解5-10名学生。考核工作已经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通过走访农户及看农户的“一卡通”,四个乡镇大多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很熟悉,补贴资金也及时足额通过信用社打到农户“一卡通”上,没有截留、挪用现象。村级经费均按每月结算一次,实行报账制。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都能落实到位,彻底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群众很满意。

存在问题:普遍存在强制初中生参加城镇合作医疗保险。县政府要求全部初中学生、城镇户口的小学学生必须参加城镇合作医疗保险。虽然这项政策是好事,但农村户口的初中生已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再强制参加城镇医疗保险,部分群众有意见。应做好宣传,让学生自愿参加。另外个别乡镇玉米良种补贴发放比较晚,如九店乡10月底才发。

二、专项治理工作落实情况

四个乡镇均能认真落实专项治理责任,实行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没有截留,挪用教育经费 及“两免一补”资金。每个学校都安排有教辅,但均能按照自愿原则,事先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同意,并由书店统一收取教辅款。没有发现向村级卫生所、农民经营户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存在问题:普遍存在报刊征订超限额,每个村均在3000元左右,九店乡九店村去年报刊费达6000元。纸房乡龙头小学违规由学校统一收取教辅款,违规向违反校纪的学生乱罚款。

三、村内公益事业筹资酬劳情况

我们抽查的各村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都能够按时公布村级账目。新农村建设中,都能按照量力而行及群众自愿原则,没有增加或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现象。向上级争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能够专款专用,没有被截留、挪用、挤占、浪费等行为。

存在问题:个别村财务公开不及时,目前公布的内容还有7月份没有更换的。还有的村虽然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机构,但没有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四、农民负担信访案件查处情况

各乡镇都能认真受理农民负担信访和举报案件,并做到及时查处,没有无故拖延积压现象。

存在问题:各乡镇农监办均没有专用电话,举报电话是乡镇办公室电话。

五、乡村债务及收费情况

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各村集体均有数额不同的债务,但都是以前老债务。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能根据资金额确定工程量,没有新增集体债务,个别村还化解了部分老债务。没有发现乡镇及村组违规向农民收费。

存在问题:通过了解发现,个别村2010年新农村建设及其他需要资金的工作中,存在资金短缺、新增集体债务现象。

六、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

从走访情况看,群众对当前国家的各项减负惠农政策非常满意,这得益于各乡镇宣传贯彻减负惠农政策工作做的到位。大多群众都收到农民负担监督卡,城关镇几个村还将监督卡粘贴在自家院内,随时都能看到。乡村都能在显眼位置设置涉农收费公示栏,农民对收费标准一看便知。

存在问题:个别乡镇减负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不到位,还有个别村监督卡填写不规范等。如纸房乡石坡村没见到一张监督卡,九店乡郭岭村监督卡没有填写内容等。

七、党委政府对农民负担工作重视情况

各乡镇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都很重视,均设有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项制度健全,办公经费实报实销。党委、政府都能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乡镇农监委有关人员,年初有工作意见,年终有工作总结,能及时上报每年两次的乡镇长述职报告。

存在问题:个别乡镇对减负工作重视不够。

八、考核结果

根据几天走访了解掌握的情况,我们对照考核指标及记分办法,按照公正、公平原则给四个乡镇打了分,不当之处,由县农监委指正。四个乡镇排序为:城关镇、饭坡乡、九店乡、纸房乡。

篇12: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自 查 报 告

按照2010年仁怀市委宣传部“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根据年初制定的《茅台镇2010年“四在农家”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茅台镇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点选址到“四在农家”创建点的上坪村新华村民组。该创建点幅员1.23平方公里,现有农户205户,843人,距茅台城区3.5公里,现有入驻企业16家。年酿酒量可达1600吨。

工 作 完 成 情 况

今年3月份以来,茅台镇以统筹城乡实验试点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模式,采取捆绑资金,多种组合形式,着力打造茅台“四在农家”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程。其中:遵义市投入资金5万元,仁怀市协调解决资金10余万元,茅台镇匹配资金10余万元,拉动企业、群众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主要完成以下工程建设项目:

1、新建村民篮球场一个,占地650平方米,投入资金5万元;

2、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娱乐园一个,占地8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万元;

3、新建“四在农家”宣传文化长廊3个,投入资金3.6万元;

4、硬化“四在农家”创建点停车场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2.5万元;

5、修建观景台灌溉池一个,投入资金22万元;

6、“四在农家”书屋图书室创建投入资金5000元。

具 体 做 法

一是科学规划,认真选址。在前期完成突出调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选取了上坪村新华村民组为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区重点打造。镇国土、城建、规划执法和农办等部门提前介入,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治、集中征地,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具体开展创建工作,并层层签订创建工作责任状。

三是责任单位和挂帮干部经常到创建点深入农户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妥善协调好用地纠纷和矛盾,及时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四是坚持“党政引导、村民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上下联动、投资拉动、群众行动”的工作促进机制,结合创建区域的经济、人口、文化、地理优势等实际,以人为本,注重创建实效。有效促进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和和谐新农村建设。

取 得 成 效

茅台镇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四在农家乡村旅游、基层组织建设、酿造技能培训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变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除远程教育站点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开展“强化四保障、推进三二一”计生模式等活动外,该村示范点还新建了健身园、标准篮球场、图书室、观景台、文化宣传长廊等建设项目,文化家园内设有以廉政文化、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八荣八耻、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廊,初步建成了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大大提高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

二是农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每半年都要组织当地农民和企业员工举办篮球赛、游园、酿造行业生产、整脏治乱和各类文艺节目等项目的竞赛和表演活动,同时还充分发挥“观茅台全景”的地理优势,邀请各级诗、书、画、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作画,聆听赤水河涛声,感受“赤河天风”的大自然景观。既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极大的增强了当地农民群众健身意识。

三是农民健康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充分发挥镇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农民文化家园资源共享优势,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生活方式的学习培训。除陋习、树新风,把“整脏治乱”纳入“四在农家”创建的重要工作内容,让广大群众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是邻里之间团结和睦,农民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2010年,茅台镇投入四在农家和农民文化家园创建资金200余万元,拉动企业、群众投入500余万元,按照黔北民居风貌靓化房屋85户,美化企业17家,新改圈、改厕30余户。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变,人的观念也跟着变,农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在文化家园浓郁的宣传氛围中获取新的知识,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政策法规,使农民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企群互助、男女平等、增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已蔚然成风。

存 在 问 题

一是投入的经费不够,创建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功能运用整体协调性较差;

二是部分农户整脏治乱意识较差,在户外院坝内和公共建设场所任意晒晾粮食、衣物和堆放杂物,影响村容村貌和创建点形象;

三是文化娱乐设备短缺,配置档次不高,无论是农村书屋图书存量还是体育健身器材都不能满足需要;

四是开展“四在农家”乡村旅游活动缺乏和缺少资金投入,乡村旅游还不能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篇13: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

国际标准大16开月刊52页;每期5元, 全年定价60元;邮发代号:82-774。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19/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3346。

读者对象:希望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朋友、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体系的干部职工、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教职员工和学员、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

《农民科技培训》杂志以“培养新农民, 服务新农村”为己任, 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及时解读涉农新政;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人、新事、新风尚, 提供科技致富的新经验、新做法;介绍种养新品种, 推广农业新技术, 培训务工新技能;交流科技培训经验, 研究农民教育理论;发布市场资讯, 传播经济信息。自2007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农家书屋推荐期刊以来, 于2008年、2009年, 连续两年被列入“农家书屋重点报纸期刊推荐目录”。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228室

邮编:100125

联系电话:010-59194427 (兼传真)

电子邮箱:ngxzzs@163.com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朝阳路北支行

账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篇14:2010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的迅速发展,从事海上航行的船员供不应求。由于对海员的培训、发证和值班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不少海上事故由人为因素造成。部分海员素质不高,对船舶的技术状况缺乏应有的了解,难以全面掌握新技术,或对复杂的海上环境不能完全适应,缺乏应变能力。因此,提高海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培训和发证规定,明确船上值班要求,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此,国际海事组织于1978年6月14日―7月7日在伦敦召开海员培训与发证国际会议,讨论通过《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及有关推动海员培训工作的23项决议。该公约包括17条法律条款和25条技术规则。法律条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义务、定义、适用范围、船员证书、监督程序、等效措施、修正程序等。技术规则对船员的值班职责和发证标准及证书格式等作出详尽的规定。这是国际上首部关于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基本要求的国际公约。该公约于1984年4月28日生效。我国于1981年6月8日核准该公约。

1995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缔约国大会,通过对该公约的1995年修正案。该修正案将相关规则分为强制性规则和建议性规则2个部分。所有规则都定有最低要求,并建立资料交流和质量评估制度。按公约规定的默认接受程序,该修正案于1997年2月1日生效。

2 主要内容

该公约的技术条款在公约的附则中,附则共分6章。

第1章为总则,涉及定义、证书的内容和签证的格式、有关近岸航行的原则和监督程序等方面内容。

第2章为船长―甲板部。该章主要规定航行值班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该章还规定对2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船长和大副以及负责航行值班的驾驶员的强制性最低要求。另外还规定对200总吨以下船舶的船长和负责航行值班驾驶员以及200总吨及以上船舶参与航行值班的普通船员的强制性最低要求。该章还包括旨在确保船长和甲板部高级船员精通业务和不断掌握最新知识的要求。在附录中对此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第3章为轮机部。该章主要规定轮机值班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还规定对主推进动力装置为 kW或以上和主推进动力装置在750~ kW之间的船舶的轮机长和大管轮发证的强制性最低要求。该章还规定对传统的有人看守机舱负责值班的轮机员或周期性无人看守机舱的值班轮机员发证的强制性最低要求,以及对参与机舱值班的普通船员的强制性要求。

第4章为无线电部。该章第1条是对于无线电值班和维修的规定。该章对无线电报员发证的强制性最低要求,以及确保其不断精通业务和掌握最新知识的要求作出规定。该章还对无线电话务员发证作出强制性最低要求。

第5章为对液货船的特别要求。该章规定对油船、化学品液货船和液化气体船船长、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的培训和资格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第6章为救生艇业务。该章规定颁发精通救生艇业务证书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1978年制定该公约的外交大会,除了通过该公约外,还通过23个决议,这些决议进一步细化该公约的要求。

该公约于1991年、1994年进行修正,又于1995年进行全面修正,1995年修正后的公约替代1978年的公约。

3 修改情况

3.1 1991年修正案

通过日期:1991年5月22日(海安会21号决议);生效日期:1992年12月1日。该修正案主要增加执行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所必需的要求。

3.2 1994年修正案

通过日期:1994年5月25日(海安会33号决议);生效日期:1996年1月1日。该修正案取代原公约关于液货船船员特殊培训的第5章。

3.3 1995年修正案

此次修改公约主要通过《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规则》(简称《STCW规则》)。该规则包括许多原公约中的技术性条款。该规则的A部分是强制性要求,B部分为建议性要求。将技术条款分成两部分的目的是便于管理、修改和更新。考虑到程序和法律方面的因素,对规则的修改不需召开外交大会。

原1978年公约曾在许多方面受到批评。有批评意见指出该公约有不少词句含义不清,导致实际执行公约时各主管机关有不同的解释,因而执行弹性过大。还有批评意见认为公约的执行从未一致过,公约也未严格规定缔约国有执行该公约的责任。

外交大会通过的最重要的修正案是关于第1章(总则)的。修正内容主要包括:

(1)公约缔约国须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详细的关于保证实施公约的管理性措施的资料。该资料将由国际海事组织的高级技术机构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用来确定缔约国是否有能力表明他们能够完全有效地实施该公约。其他缔约国应接受被确认完全履约的国家颁发的证书。此项要求十分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政府必须确保具备执行公约的必要行政管理、培训和发证机制和资源。原公约中无此项要求,因此有观点认为主管机关颁发的证书标准各异,并不可靠。对于资料交流,《STCW规则》A部分(强制要求)中还有更详细的要求。

(2)规定港口国监督的加强程序,允许在发现可能对人员、财产或环境构成危险的情况时进行干预。

(3)规定防止值班人员疲劳的措施。

《STCW规则》B部分的内容为建议性指南,旨在帮助各缔约国实施公约,其中列举的事例也只是说明怎样可以满足公约的要求。虽然是建议性的规定,但它仍然代表国际海事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经过磋商达成的一致意见。直至2002年2月1日,缔约国仍可继续为已于1998年8月1日前开始培训或海上服务,并在2002年2月1日之前提出申请的海员签发、认可和签证证书。

3.4 1997年修正案

通过日期:1997年6月(海安会67号决议);生效日期:1999年1月1日(默认接受)。

该修正案主要涉及客船人员的培训,在第5章里新增第3条:客船人员的培训和资质。对《STCW规则》也进行相关修正,包括大规模操作训练、熟知训练、为客船乘客提供服务的人员的安全培训、应急操作和人类行为培训等。

3.5 1998年修正案

通过日期:1998年12月9日(海安会78号决议);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默认接受)。

对《STCW规则》进行修正的目的在于提高船员最低适任标准,特别是那些在散货船上涉及货物系固、货物积载的人员,因为这些操作容易对船体结构造成不适当的应力效应。修正案主要对A-II/1节及A-II/2节进行修正。

3.6 2006年修正案

通过日期:2006年5月9日;生效日期:2008年1月1日(默认接受)。

该修正案增加有关船舶保安员和快速救生艇操作员培训和发证的新的最低强制性要求,并对培训公约和培训规则的A部分和B部分作出相应修改。

3.7 2010年修正案

2010年6月21―25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外交大会,对《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进行全面修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海员素质,包括海员的船舶驾驶能力和对海上恶劣环境及海盗等各种风险的应变能力。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海员的重视。

在马尼拉召开的外交大会对《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作出第2次全面修改。此次修改是在1995年修正案基础上进行的,并形成《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的综合文本。公约每个章节都有重要变化,主要包括:理顺船员证书管理体系,提高证书签发、签证和认可的审查要求,防止伪造船员适任证书和强化对缔约国履约评估的改进措施;明确并细化独立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人员资格要求及质量体系审核要求,明确海员健康标准及健康证书签发要求,增加电子员和电子技工及高级值班水手与高级值班技工的适任要求以及消除疲劳、确保船员有足够休息时间的要求等。这次修改体现当今航海业和航海技术的最新发展,对我国的影响相当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输出船员的竞争力,同时关系到船舶和船员的安全,尤其在提高船员素质和抵御海盗袭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4 与我国的关系

我国于1981年6月8日交存加入文件,故该公约自1984年4月28日起对我国生效。公约及其各项修正案对我国均有约束力。该公约同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我国既是拥有逾万总吨商船队和万海员的航运大国,又是拥有1.8万km陆地海岸线和1.4万km岛屿海岸线并有众多对外开放港口的沿海大国,同时还是船员输出国。为确保我国船舶的航行安全并保护我国的海域和港口环境,国内海运院校、海事主管机关和航运企业有必要全面了解《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和《STCW规则》的详细内容并切实采取行动。

5 缔约国现状

上一篇:8月8日爸爸节祝福语下一篇:党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