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论文

2024-08-15

客家文化论文(精选6篇)

篇1:客家文化论文

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的物质文化是高酬,包括基本工资与股权 薪酬激励: 海尔提供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薪酬激励,以短期、中期和长期激励组合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并通过人单合一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基础福利: 海尔提供社会统筹的五项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构成的法定福利,同时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除此之外,海尔还为员工提供丰富的企业福利和弹性福利。乐活计划: 为保证员工在海尔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除竞争力的薪酬之外,海尔还为员工提供由丰富的特色项目组成的“乐活计划”,如:员工健康管理、子女教育讲座、个人成长讲座、流行时尚讲座、图书阅览室等。

员工关怀: 包括新员工关怀和在职员工关怀。

生活平衡计划: 为平衡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集团除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外,还为员工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培训、以及丰富生活沙龙项目。

海尔的制度文化是创新

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

没有创新只靠速度赢得的市场难以为继。在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还要和速度结合起来。另外,组织结构不好也会窒息速度。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使市场上用户有什么需求、员工有什么反映,很难传递到决策层来,决策过程非常慢,因而不能把所有创新的想法都变成现实。现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等于是把企业与市场合在一起,流程全部围绕着用户来转,这样就可以实现创新的需求。

如何靠创新创造用户价值

如果说速度争取到了用户资源,创新就是要留住这个资源,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在网络时代,用户的价值体现在“两个化”: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全球化。为什么突出体现这“两个化”呢?因为现在市场供大于求,顾客选择的余地很大,谁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顾客就选择谁。

创新的目标

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要实现这个创新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两点:第一就是创新的本质——创造性地破坏;第二就是创新的途径——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即借力。全球化是因为在全球网络上,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且用户需求的是全球质量最好的、价格最便宜的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本土化满足个性化,以竞合实现全球化。

SBU定义:SBU即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的缩写Strategical 战略的Business 事业的Unit 单位(单元)

SBU即战略事业单位,如果不仅每个事业部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SBU,那么集团总的战略就会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而每一个员工的战略创新又会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为什么要成为SBU

如果员工不能成为SBU,我们就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说SBU具体的体现就是速度和创新,或者说把海尔集团速度和创新的目标量化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去创新,都以速度去争取用户,那么他就应该成为一个SBU。对外“一站到位”的服务和对内“一票到底”的流程,就是为了最快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成为SBU

如何成为SBU?成为SBU的四个要素是: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这实际是企业的四个目标,现在要转化到每个人身上去。

市场目标:以速度体现的市场竞争力,创造用户资源

市场定单:以创新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实现市场目标

市场效果:以定单执行到位创造出用户满意度的量化数据,并由企业信息化系统显示市场报酬:自己创造的市场增值部分在收入中的体现,并能对市场目标的再提高产生作用力

SBU的目标

SBU的目标对企业对员工、对用户意味着什么?对员工意味着要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经营自我;对企业来说,如果每个人都成为SBU,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竞争对手不能模仿和复制的;对用户来说,意味着在网络时代,对企业和品牌的忠诚度。如果每个员工都在创新,用户的需求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能抓得住。

海尔的行为文化是创造感动,创造感动就是用心做事,增强凝聚

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

就这样被你感动

2002年6月22日,国际培训中心在接待山东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副所长金锋给青岛市学习型组织研习班学员讲课的工作中,服务员刘瑞标在帮助客人上网时,发现金先生的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污渍。小刘找来酒精和软棉,给客人送到房间,但客人刚好出去了。因服务员未经客人允许是不可以随便动客人东西的,小刘便把酒精和软棉放到电脑旁边并留言:“先生您好!刚才帮您调电脑的时候发现屏幕上有点污渍,想到您可能是外出没带擦拭的用具,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酒精和软棉,您先用软棉醮酒精擦一遍,然后用干软棉擦干……”

整个过程非常详细。客人回到房间看到留言,既惊喜又感动,忙打开随身携带的录像机把这一切记录了下来。客人次日找到经理说:“我到过全国各地讲学,第一次遇到像海尔这样的超值服务。我会把这件事列入我的教材。”

用户永远是对的三次上门心不烦 海尔社区服务美名传

家住重庆市竞地城市花园的祖文霞女士最近听说海尔社区服务站在小区落户

了,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小区物业打了个电话,要对家中1999年买的两套空调进行维护保养。哪知刚放下电话不到十分钟,服务人员就上门了,令祖女士惊讶不已。然而就在工作人员刚把空调部件打开时,祖女士家的门铃就响了。原来是祖女士的一位好友带着一家人来做客。看着满满一屋子人,祖女士面露难色,犹豫再三小心翼翼地对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暂且停止下次再来?”服务人员二话没说,带着微笑收拾工具退了出来。

第二天,当祖女士再次打电话时,和上次一样,服务人员又在十分钟内就登门了,然而这次正当保养工作接近尾声时,祖女士家的电话突响,接起一听,是公司电话,上司要求祖女士立即回公司处理事情。怎么办?当祖女士再次为难地表达歉意时,服务人员像上次一样,依然面带微笑悄然退出。

一周后,当祖女士第三次打电话时,服务人员再次登门,这一次进行得顺顺当当,而且服务人员的热情不减,工作仔细周到。当祖女士送走服务人员,回头看着焕然一新的空调时,禁不住感慨万千。而海尔服务人员保养空调三次登门的事迹也在竞地城市花园以及周边居民小区流传开来。

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孙悟空”的一碗长寿面

2001年,一位加拿大设计师为海尔山庄二期的别墅设计造型,因此住在了山庄内。每天他都会到餐厅来用餐,时间久了,我们都知道他有一个有趣的中国名字“孙悟空”(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学《西游记》并崇拜孙悟空)。

“孙悟空”每天都来用餐,他总是彬彬有礼,并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我们致谢。这天,他和往常一样,与妻子以及朋友来餐厅用餐,无意中,他的妻子说出今天是他四十五岁生日,服务员立即把这一信息反馈给了主管,并通知后灶为他煮了一碗长寿面。当服务员把这碗面端到“孙悟空”面前时,他惊讶地看着服务员,满脸的茫然。服务员看出了他的心思,忙解释道:“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过生日要吃一碗长寿面,因为这面是长长的,祝您长寿;同时这面是热气腾腾的,祝您事业蒸蒸日上;里面的荷包蛋是圆圆的,祝您全家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最后祝您一生平安,生日快乐!”服务员一口气说了一堆祝福的话,这时他的翻译解释了中国这一传统面的含义,“孙悟空”这才明白了,他看着服务员,眼神中有惊、有喜,笑中含着泪,他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深深地说了一句“谢谢”!作为主人,我们从他那满含热泪的双眼中,读到了一位在异乡的朋友在中国感到的温暖与关爱!

篇2:客家文化论文

弘扬客家精神

近年来,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一贯以“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为已任,广泛开展联谊活动,诚交四海客家乡贤,举办客家祭祖大典,扩大海内外影响,重塑“世界客家人的朝拜圣地”,并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将客家文化载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广泛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客家文化传统,弘扬客家精神,让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圣火永远燃烧下去。

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开展联谊,培育海外客家爱国家园

1、走出去,上门拜访,恳亲联谊

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各种客家联谊活动,访问考察闽、粤、赣数十个县、市的客家社团及客家文化。通过散发宣传资料、举办乡情报告会等,进一步宣传了宁化,提高了石壁客家祖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恳亲团的亲切座谈交流,海外客属人士认识到“回乡、祭祖”是对客家后裔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办法,能激发起客属后裔“回乡”寻根谒祖的热情,使客家文化世代相传、永续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寻根谒祖为主要内容的新客家运动。

2、请进来,热情接待,待人以诚

经常邀请海内外客属团体和个人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增多。从199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有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19个省市区的30万余客家人前来石壁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考察调研。

(二)大力宣传造势,扩大宁化石壁四海影响

依托大众传媒及活动开展宣传。中央电视台一、四套播放宁化石壁祭祖大黄盛况七、八次之多,累计长达40多分钟。中央广播电台播发宁化客家信息50多篇。福建、三明、广东、浙江等电视台均播发了不少有关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客家公祠方面的信息和报道。台湾电视传媒多次前来石壁摄录电视专题片。大型电视专题片《客家人》、《百家姓》都有不少宁化、石壁的内容。6月21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大型采访活动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央视国际等49家知名网站80多名采编人员参加了这项大型活动。

(三)结合素质教育,培育青少年爱家乡基地

近年来,管理处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落实“五有”(有场所、有教员、有教材、有计划、有制度),搞好基地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建设针对海内外客家寻根及客家文化特色,侧重客家文化寻根谒祖文化的探求;教材建设方面,主要是乡土教材内容的补充及删简;制度建设内容注重健全、规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制度、游览制度,环保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若干规定等各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近几年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了“爱我家乡风光游”,“客家文化接力”、“我心目中的客家精神”征文和旅游活动,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配合市、县编篡市、县中小学乡土教材,与县教育局合作,将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内容载入福建省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教材《福建三明市乡土教材》,同时编辑出版了客家文化系列丛书。

(四)增强优惠政策执行,强化未成年人教育作用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实行门票减免政策的通知》规定,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我处对小学生集体(20人及以上)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凭学生证实行半票优惠;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严格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购票优惠政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下步打算

1、突出一个重点群体。即全市中小学生群体。结合学校素质教育,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便利和服务。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对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编写宣教材料,调整展示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将客家文化融入其中,不断增强石壁客家祖地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热爱家乡的“精神家园”。

2、完善一套内部机制。为有效发挥石壁客家祖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关键在于提高教育基地的服务质量。我基地今后将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一流的管理,确保为海内外客家宗亲和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一流的服务。组织开展一次工作自查,广泛征求来基地的海内外客家宗亲、全市中小学生、游客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切实解决与克服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内部管理,在教育内容安排、接待办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积极征询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寻求社会的监督,根据广大客家宗亲和市民的教育需求,不断提升教育基地的宣教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3、建设一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基地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讲解、接待、管理、研究人员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落实。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和良好的环境氛围,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遇留人,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4、建立一个双向渠道。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进一步增强主动出击意识,努力建立一个与海内外客家宗亲之间、全市中小学生之间“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渠道,广泛开展客属社团联谊活动。同时,我基地将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渠道,将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篇3:客家文化论文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其东北、西北面与福建、江西省相邻, 东南比邻潮汕地区, 西、西南与河源、惠州市相接,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地处五岭山脉以南, 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山多地少, 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梅州境内绝大部分为客家人, 作为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繁衍地和聚居地, 被誉为“客都”, 客家人也有“中国吉卜赛人”、“东方犹太人”之称。

2 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文化是历史上各类不同族群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以及互相交汇、碰撞、融合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文化或民系文化。其构成成分既有中原文化的遗存, 又有百越文化的影响, 还有其它外来文化的渗透与交融, 以及当地现代文化的创造、发展[1]。

客家人作为迁徙民族, 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客家人在不断的迁徙中, 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 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植物文化也成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梅州园林植物与客家文化

梅州地区的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文化, 如风水林就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说山脉如肌体, 那么风水林如毛发, 维持着一方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也使客家建筑“隐匿”在深山中。风水林种植的植物一般有龙眼、荔枝、山杜英、木荷等。

4 梅州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例释

梅州园林植物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梅州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等因素影响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现将部分梅州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分析如下:

4.1 梅花

梅花是梅州的市花, 梅花抗寒傲雪、坚强不屈、超脱凡俗的特质正与客家人的品质相符。梅州人爱梅自古而来, 许多山水地名也是因梅而起的地名, 如梅县、梅塘、月梅、梅江等, 宋代文人也写道:“一路谁栽十里梅, 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 只为梅花也合来。”

4.2 蒲葵

在梅州客家地区的村落中, 可偶尔发现种有几株蒲葵, 因为相传蝙蝠夜间喜爱栖息蒲葵, 认为葵树招蝠 (福) 。

4.3 龙眼

龙眼是华南四大珍果 (龙眼、荔枝、香蕉、菠萝) 之一。在梅州客家村落前后左右都栽有龙眼, 栽植龙眼即可食用也可观赏, 龙眼树也被视为“风水树”, 在村落屋前都栽种成片龙眼树。

4.4 榕树

榕树含“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之意, 《广东新语》木语提到榕树有“广人多植作风水。墟落间榕树多者地必兴。[2]”客家村落中的风水树多为小叶榕, 冠幅大, 枝繁叶茂, 寓意祖上福荫、家族延绵。

4.5 石榴

石榴的树姿美观, 有“六月榴花红似火”之说, 在客家祠堂中多种植有石榴, 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 石榴多籽, 象征着多子多孙。

4.6 桂花

客家地区自古以来读书人多, 种植桂花的习俗也非常普遍, 凡仕途得志称为“折桂”。

4.7 竹子

客家围龙屋前后种植的竹子, 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小气候的效果, 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软化了建筑线条。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 其弯而不折、柔中有刚代表客家人的做人原则, 生而有节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4.8 芭蕉

在客家地区的屋旁屋后, 常有芭蕉的身影, 因为其叶大枝大, 象征大业 (谐音“叶”) 有成, 家业茂盛。

5 结语

以上对客家文化与客家地区园林植物寓意的进行论述, 探讨了地域性和民族风格的植物在造景中的应用。而目前对地域性的园林植物造景研究较少, 理论研究尚待深入, 如何合理发扬地方植物造景风格和民族性植物造景风格正是园林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赖雨桐.试论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的多元因素[J].岭南文史, 1997, 4:002.

[2]屈大均.广东新语[M].中华书局, 1997.

[3]丘波, 丘莹莹, 钟德仁.梅州梅花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07, 7:003.

[4]乔还田.天下客家一家亲——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J].人民论坛, 2005 (1) :93-95.

[5]杨期和, 杨和生, 赖万年, 等.梅州客家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初探和价值浅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 (1) :56-59.

[6]古德泉, 古炎坤.梅州客家村落民居, 风水林及其文化[J].广东林业科技, 2009, 25 (5) :59-62.

[7]叶政平, 关文灵.岭南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J].山西建筑, 2013, 39 (14) :190-191.

[8]丘波, 谢永昌.梅州梅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园林, 2001, 1:028.

篇4:客家民居里的客家文化

关键词:客家建筑; 客家文化 ;永定土楼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3-03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们为了解决生存所需建造了大量的民居,但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不同,加之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民居的丰富多彩。北方地区纬度高,温差大,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大多建造土木结构的房子,如北京的四合院,陕西延安的窑洞等。南方地区因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山区丘陵等地的少数民族则大多采用干栏式建筑,房屋悬空而建,大体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以傣族竹楼和苗族吊脚楼为代表。任何一种民居都是在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既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产物,客家土楼就是以汉民族为主的客家民系在世代迁徙中仿照中原民居建造模式以及借鉴当地土著民居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1]

查阅相关资料历来学术界对土楼文化颇为青睐,学者文献等大都略有论述,客家学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但作者统观之现今论述大多偏向于理论化,甚至化简为繁,读起来未免佶屈聱牙,如何把客家文化以简洁形象的语言介绍给世人不仅引起后世学者深思。作者以福建永定土楼建筑为切入点,根据个人的田野调查以及结合相关的资料记载,从土楼的由来、择址、奇巧曼妙的布局以及精雕细刻的檐下回廊入手阐释千百年来客家人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理念。

一、土楼的由来

谈起客家土楼,人们首先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位于福建省龙岩市的永定土楼群。在苍茫的崇山峻岭中数以千计的土楼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其独特的造型在60年代初还曾被美国间谍卫星误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疑作“隐匿的核力量”,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本计也称赞其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冒出来的蘑菇”。

据史料旧县志和客家族谱记载客家先民最早在唐末五代就到达永定,为了防风避雨,躲避严寒,他们利用附近的树皮、泥土、石块按照中原的房屋样式堆砌成简陋的泥墙土屋。后来又吸收借鉴当地人的民居建造模式,进一步取当地之材,用三合土(石灰、砂、红壤土)加以特殊配料(红糖、蛋清、糯米)自制砖块,并加上竹木片夯筑成墙,来增加墙身的抗震性,从而也增强了房屋的整体弹向性和向心力,造屋居住,世代繁衍,这便是永定出现的最早的民居。后来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加之朝廷的管理不力,盗贼流窜横行乡里,分散的独门独院不利于生存与发展,于是客家人开始团结起来,以族为单位建造大型土楼,夯实围墙,筑楼而居,打造属于自己的秘密城堡。客家人漂泊异乡,思念故土,便把自己建造的新的家园取名“土楼”来遥寄乡思,于是客家土楼如雨后春笋般盛开在闽西大地上。[2]

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活化石,被打上了客家的人文地标。正如佛教《无常经》有云:“相由心生,境随心现。”土楼的建造也是一种族群记忆,如方形围楼五凤楼等就在传统四合院构造基础上形成的,以四合院为基础,加上后堂和护厝连接而成。它代表了客家人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铭记,安土重迁和背井离乡的矛盾埋藏在客家族群的内心深处,他们仿照家乡的模式打造新家园而内心深处的宗族观念使他们聚族而居,期翼在自己打造的桃花源里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

二、土楼的选址—堪舆风水学

文化是一种借由符号在历史中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祖祖辈辈的观念隐藏在象征形式中,大致等同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逻辑定理。[3]我国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的借代符号,也以其情景交融的建筑理念向后世子孙传递着祖祖祖辈的心理变化轨迹。纵观历史长河,我国民居大致经历了利用天然空间和人造居住空间两个阶段。以古文献为例,如《庄子·盗跖篇》云:“古时禽兽多而百姓少,于是人们大多筑巢而居,白天以橡栗为食,晚上则栖于木上,来躲避禽兽虫害侵扰,故后人称为‘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亦说:“上古之世,百姓少而禽兽多,老百姓战胜不了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教给百姓在树上居住,构木为巢来躲辟风雨。”《太平寰宇记》载,唐宋时期岭南一带,即朱吾县以南的地区,环境恶劣,野兽和人杂居,人们又没有能力建造房屋,只能白天以动物野兽的生肉来充饥,晚上住在树上,而且采集香料用于谋生。”《易·系辞传》载:“上古初民住在野外的洞穴里,后世人们开始建造房屋,上栋下宇,以躲避风雨。”晋张华《博物志》:“我国南方百姓多喜欢住在树上,北方的人则多栖居在洞穴里,不同地区的人根据不同喜好和地理环境差异选择不同的居住方式来躲避严寒酷暑。”[4] ……追溯古人的建房理念莫过于:一满足生存所需,二是求吉纳福,趋利辟害,祈求平安、稳定、祥和。即在保存自我族群世代生存繁衍的前提下又希冀有所发展,因此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因地制宜的选址,这也是我国建筑民俗所讲究的风水学,而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在土楼选址上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永定土楼目前现存4000多座,它们散落在闽西的苍山绿水间,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前山后水的地理方位,极好地满足了生命的所需。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才能生存发展,因此充足的水源是民居选址时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而客家土楼不仅屋外水源充足,屋内的天井也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灵动,山之沉稳,土楼背靠青山,坐北朝南的择址也是充分运用了地理学常识。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季风风向不同,这样土楼夏日不仅能够接受南方阳光的普照,冬日还能躲避西伯利亚高压的侵袭。

客家土楼的选址可谓是阴阳五行与堪舆风水学理论的完美契合,古人云:“山本称阳,水则为阴;而就山而言,南为阳,北为阴;就水而言,北为阳,南为阴。[5]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描述的:“万物背阴而向阳,冲气则起到调节阴阳作用,使事物得以平衡相处。土楼依山傍水,山因水而青,水因山而秀,山灵水秀,郁郁葱葱,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而所谓建筑则是一种客体化的人生,客家土楼选址在继承中原风水学的基础上过多的寄予着客家人希望子孙后代平平安安,远离战争,远离硝烟,独守着自己简单的幸福,守护着土楼下的一片天地。

nlc202309011600

三、土楼的布局—情与理的契合

如果说土楼的选址体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土楼布局之美,造型之独特则无不令世人所倾倒。登上闽西的苍山峻岭,俯视永定客家土楼,它们如地下蘑菇般散落在山间丘陵中,而在这片神秘的地方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圆形土楼。

永定现存圆形土楼360座,它们像从天而降的飞碟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引人遐思,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其高大宏伟的圆形造型是我国传统建筑天圆地方理念的完美契合,宙合方圆,融汇传统建筑之精髓,客家人用智慧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远观圆形土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宽大而高耸的屋顶、朴实而粗犷的土墙、神秘而高耸的窗洞、古老而厚重的门楼,土楼择高而设基并在上面铺满了高低起伏的鹅卵石。这是因为闽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而屋顶设计3、4米的屋檐不仅可以直接把水排出土楼从而减少雨水对地基的渗漏,而且其人性化的设计也满足了路人避雨所需。正如《庄子·天道》云:“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人合一其乐融融,也从侧面诉说着客家人讲究和谐共荣的处世风格。至于土楼的围墙则采用古老的生土夯实技术,简单而朴素,单一的土黄色没有北方建筑的富丽堂皇,甚至少了几许南方的空灵毓秀,却独守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其质朴和稳重耸立在世人眼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那个远古的年代一群群客家人背井离乡,行走在迁徙的旅途中,面朝黄土,露宿街头,因此客家儿女大多缺乏一种安全感。而黄土的坚毅与朴实不仅寄托着客家人对故土的思念,也代表着一种百折不挠,顽强进取,永远不服输的客家精神,且土墙的坚固也让客家人免受外敌入侵,世代栖居在闽西大地上。但是也许围墙只能被动接受敌人的入侵,因此聪明的客家人在仿照中原建造防御城墙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土楼上挖了许多窗洞,一二层不设窗,窗洞设在高高的土楼上,一来可以防止敌人爬窗而入,二来敌人入侵土墙时从窗洞投掷木石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加强土楼的防御体系。因此进出土楼的唯一渠道便是大门,其实大门更是一处防御工序,结实的门板可以抵御火烧斧砍,而插在土墙里的门栓更是十分牢固,但其最精细的设计便是门顶的水槽来应对敌人的火攻,大门顶层还上设窗洞用来投掷砖石,倾倒泡有石灰的开水等拒敌于门外,远古的客家人如泰山般沉稳、冷静、自如的应对外敌的入侵。

古老的土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的站立在落日的余晖中,其奇巧曼妙的布局,固若金汤的围墙,威严而紧闭的大门给客家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每一个目睹土楼的人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走进土楼便立即置身于被屋顶围成的天空之下,如有“土楼之王”之称的承启楼,它是圈数和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6]按照常理推测,我们会认为楼内会显得拥挤和黑暗,可是踏进土楼大门却让人有一种宽敞明朗的感觉。土楼内一层层,一间间的住房设计布置的整齐而富有层次感,中间设有祖堂,以祖堂为中心,楼内楼的设计则按照同心圆层层展开,结构外高内低,环环相扣。至于功能布局则一楼作为厨房,二楼作为粮仓,三楼以上才用于住人,而且土楼内人口多而不杂,因为土楼设计从底楼到顶层一般连成一套,只为一家所使有。楼内的水井、磨房、浴室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井然有序,因此聚族而居的土楼,关闭大门犹如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即使外敌入侵,被困数月,客家人仍旧能够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在土楼下的一片天地里。外观是土墙,内视则为楼宇,土楼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来自于客家人千百年来对生存的体验,而深层次则可追溯到我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世理念。正如《三字经》云:“三才者,天地人。”土楼的天圆地方,人畜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传达着客家人同舟共济,海纳百川的胸怀。他们以中原文化为支撑,在峰峦叠嶂里艰苦奋斗,不断进取,诗意的栖居在自己构筑的城堡里。

巡视客家土楼其内部之大,房屋之多,结构之复杂,无不令人惊讶,它像一座座迷宫呈现在世人面前。即使外敌入侵,攻破城门也很难对土楼进行地毯式搜索,因为看似是一个整体的土楼,其实却另藏玄机。神秘的客家人依照太极八卦把土楼分成八个独立的单元,每一单元又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筑有防火墙,不仅可以满足客家人的自我隐私,也起到防御、防火的功能,而且其包含的阴阳调和的理念也有利于族群的繁衍与生息。永定客家土楼布局之精细,心思之巧妙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楼内的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聚族而居,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水井的和睦相处也体现了客家人以和为贵的处世风格。

高高的土楼隔绝了客家人与外面的世界,紧闭的大门断绝了一切往来,大多数人会认为客家人是保守的、孤僻的,可是只有真正到过土楼的人就会发现客家人的质朴与善良,而土楼的内部布局则是无言的证明。客家人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土楼最中央单独建造了住房,以客为尊,设施齐全,甚至土楼中一家的客人被当成全楼的客人。楼外是灰暗的土墙,楼内则是笑脸迎人的客家人,土楼用无言的建筑像世人诉说着客家族群含蓄内敛外的热情与奔放。

四、土楼的装饰—民俗博物馆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享有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因此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里遗留了许多传统古俗,而土楼作为见证客家人迁徙发展的活化石,其内部的装饰自然也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土楼像一座客家人的民俗博物馆,诉说着老一代客家人的心理历程。

统观我国传统民居大多以诗、书、画等装饰贯穿全局,而土楼作为我国古典建筑的代表则更是汇聚了丰富的艺术人文之美。透过外面厚厚的土墙,土楼内部则大多以木质材料为主体,文人墨客的题字、精雕细刻的檐下回廊以及楼内的花草盆栽则更为土楼增添了几许客家风情,而提到土楼的装饰则也不得不提及客家门楼。客家门楼不仅是整个民居的外观,也是进入土楼的必经之地和客家礼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大门大多以石雕和木雕为装饰,两侧题以楹联,朱漆的铁皮大门,门顶上方则雕刻鎏金大字,书写譬如“书香门第”、“安仁之宅”之类的吉祥语,而富贵之家则在门梁上雕以龙凤、麒麟、仙鹤等飞禽鸟兽,体现了客家人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

nlc202309011601

但最具有客家气息的装饰莫过于门旁两侧的楹联,如承启楼正门的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因此门楼不仅是客家人防御的屏障,大抵也寄托了客家人的一种处世风格和人生态度。而穿过门楼正中央的部分便是客家祠堂,“宅祠合一”的设计理念以及祖堂内的多神崇拜现象则体现了客家人的神灵崇拜信仰。每逢初一、十五客家的老年人便围坐在祠堂里祈福,然而与别族祈愿不同的是,客家人更多的是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期盼客家子孙生生不息、世代繁衍昌盛。客家民系崇宗敬祖的民俗理念在岁月的轮回里融汇成族群的集体无意识,一方面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起到凝聚人心,敬宗睦族、一致对外的效果。而且祖祠除了年节祭祖,平日也是族人婚丧嫁娶的集聚场所,因此,祠堂的多功能性也体现了客家人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礼俗观念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族群心理。

再者,客家厅堂的装饰在土楼中也极为重视,且无论土楼大小如何,厅堂装饰都颇为讲究。客家厅堂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厅堂追求宽敞明亮,堂内建筑以木雕为主,柱与柱之间则饰以雕花的镂空,平时悬挂名人字画,婚丧嫁娶时则悬挂祖宗神像,雕梁画栋,极具客家风韵。如承启楼的楠木寿屏,据文献记载为乾隆时期雕刻而成。“寿屏由12扇柿木板拼接而成,雕刻面积为15.03平方米,中间为《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侧则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共187个人物,栩栩如生,灵气逼人”。[7]土楼内的厅堂铭刻着客家人的酸甜苦辣,厅中的装饰、石刻上的楹联、精雕细刻的木柱、门窗上的彩绘等穿越时间的轨道在土楼里熠熠生辉。土楼厅堂雕刻装饰之精细以及其所承载的各种民俗文化需要每一个土楼寻访者去慢慢品味。

客家人带着固有的中原文化,融汇当地土著民居建筑之精华,用勤劳与智慧撑起了土楼下的天地,其木雕、石雕、壁画以及门板上的楹联等装饰不仅充满艺术气息也充斥着浓浓的人情之美。一个伟大的建筑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族群,

客家族群的超稳定性以及建筑在客家文化之上的土楼群所传承的客家民俗事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探访者。

五、结语

客家文化是我国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永定客家土楼作为客家民居之代表千百年来也见证着客家人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轨迹。建筑是生命的源泉,是客体化的人生,它的背后蕴藏着人们的生活哲学,生命智慧及自我族群繁衍发展的价值观,相由心生,因此土楼建筑的存在,往往在满足客家人居住、防御等基本功能以外,也表达着客家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特定的精神理念,蕴含着客家人艰苦朴素、勤劳勇敢、尊师重道、耕读传家、团结奋进等特质。土楼用它无言的建筑向世人展示着古老的客家文化,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根脉。而我观土楼则是羡慕客家人代代聚族而居,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的纷争,远离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文化传承了我国华夏文化之精髓,正如土楼中也蕴藏着道不尽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以和为贵的处世理念。总之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客家人在土楼下打造的桃花源,需要我们后世子孙一起传承下去,共同守候祖辈为我们遗留下的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赵丙祥.民居习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45.

[2]李汉槐.永定土楼[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1-10.

[3]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5-20.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92-94.

[5]王玉德.堪舆术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10.

[6]张定雄、江文野.永定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7-69.

[7]林嘉. 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35-63.

[8]罗林香.客家史料汇编[M]. 中国学社, 1965.03.

[9]谭元亨.客家文化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0]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林境贤.“土楼”与“土楼文化”的几点浅见[J].龙岩师专学报,1991,9 (2):119-124.

[12]廖文.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J]. 韶关学院学报,2001,5 (1):85-89.

作者简介:黄丽(1989—)女,汉族,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民间文化。

篇5: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之关系

一、从妈祖信仰说起

妈祖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妈祖,原不是神,上确有其人。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载:姓林,名黩,也叫黩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的一个渔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去世,时年28岁(实岁27岁)。妈祖,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千古传颂:“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墙一信风。”--这是宋代黄公度的诗句;“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这是宋代刘克庄的诗句;“桅樯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险艰。”--这是元代洪希文的诗句;“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这是明成祖朱棣的诗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疑是妈祖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诚然,妈祖本身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历史留下的只有一大堆神话传说。但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人类的某种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它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应当承认,也必须承认,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而妈祖神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海外评价的角度来说,它是中国的“土特产”,她自然也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妈祖,同神州版图的许许多多地名关联在一起,成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一条精神纽带。传说香港的香炉峰是由于妈祖庙的流入港而得名。澳门之所以被西方人称为“妈阁”(MACAU),就是由于葡萄牙人初登岸见到妈祖庙殿阁即以之为名。澎湖列岛则由于“屿中曰娘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其首府马公市也是由“妈宫”间转而来。总之,从祖国东北的丹东至南海群岛的许多地名,都与“妈祖”有关。此外,以天妃宫或天后宫为乡、村、寮、街、巷、澳、路命名的则不能悉计。

妈祖,在中国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靠的是祖妈精神统率数万人的意志,才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日友好关系的厉史更是同妈祖密切相关。自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的使船和琉球的学者、商人都是以妈祖为护佑而频频往来于两国之间,而长崎的自然航标野间岳(娘妈山的日译),则堪称历史上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门户。

妈祖,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纪录。

妈祖,对推动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重的作用。由于中国海运贸易与妈祖信仰息息相关,所以中国沿海沿江的.许多港口、商埠的开发,也是以妈祖信仰在当地的开始传播为标志的。各地天后宫保存的清代以来的碑刻,都记载着极为丰富的有关海运贸易和商港开发的珍贵资料。

妈祖,这一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瞻拜妈祖,已成为许多华裔、华桥和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美好寄托,因此有了今天的“妈祖热”。

妈祖文化不仅是上述所提及的思想文化,妈祖文化的全部还应包括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等等。可以从各个领域去探索、研究。

二、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

客家人是汉族一个系统分明的支派。

客家民系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它继承着中华民族众多优秀传统品质,又是最具开放性和最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汉族民系。客家先民来到闽粤边区和当地土著民族杂居在一起,一方面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吸收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海洋文化,一方面面又顽强地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卓越贡献。

客家人所居的地方属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条件极为恶劣,交通极为闭塞,因而受外界的冲击和影响较小。千百年来,他们虽然也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前进,但在客家人的这个文化圈内却始终保留着一些古代的文化特征,诸如信仰习俗等。他们一方面保留中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吸收新鲜的东西,使之互相渗透、融合。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任长汀县令,为缩短运盐路程,沟通汀潮经贸往来,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接受了沿海一带崇祀盛行的妈祖信仰,从此妈祖信仰就融入了汀州民众民俗信仰的大潮,成为民间十分崇敬和信仰的“妈祖女 哩”。( 哩即母亲,把妈祖喻为母亲以上的祖辈之意)。妈祖是民众对这位海上女神的俗称呢称,天后则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的封号。在客家地区,妈祖信仰和福建沿海及广东潮汕地区一样,十分普遍。可以说,几乎每县都有妈祖庙(宫)。在长汀城区就达6座之多。此外,庵杰(龙门)、古城、策武、馆前、水口、濯口、铁长、羊牯等乡镇也在汀江或其它河边建有妈祖庙(天后宫),尽管规模不一,但建筑风格却大同小异,妈祖信仰还启遍及城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作为载体,对于了解客家人外传、海交、商贸、民间信仰、居民迁徙、会馆组织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可以认为,研究妈祖文化是研究客家大文化圈中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从广义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去探究,应该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去发掘。 三、汀江与妈祖

汀州天后宫,是汀州群众为纪念聪慧、善良的海上女神林黩娘而建的庙宇,它寄托着汀州民众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妈祖“升天化仙”的祖籍地湄州岛,后人建祠奉祀,这是陆地上最早的妈祖庙。妈祖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神,为什么会成为远近闻名至高无上的海上女神?以历史观点考察。总的来说应与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也与科学不发达,民众有迷信思想以及历朝皇帝出自统治的需要不断给妈祖加封有关。

“客家母亲河”汀江,是福建省四大水系之一,是福建省第三条大江,是唯一通往外省的航道。汀江发源于宁化治平赖家山将军凹,流入长汀境内大屋背、赤凹背、上廖、上赤、庵杰,穿过龙门,流经新桥、大同、汀州镇、策武、河田、水口,左纳南山河,右纳濯田河、再纳武平县桃兰河,经武平县店下,再经羊牯的回龙,直通上杭,经永定县峰市入广东,在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 福建境内285.5公里,长汀境内153.7公里。“汀江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一度号称“上河三千,下河八百”。到了宋代,汀州已建成相当繁荣的城市。

古代,汀州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汀州各县市和外界经贸往来的通道主要是靠汀江航运。汀江沿岸居住的客家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汀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信仰和汀江航运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出任长汀县令,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使汀州与广东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但汀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有险滩27处,“三百滩头风浪恶”。州县吏和商贩们在潮州了解到妈祖作为海上航运保护神有祷必应的传说,很自然的接受了妈祖信仰,并按潮州“三圣妃”宫的样式在长汀自建一“三圣妃宫”以求得妈祖庇护。

四、研究妈祖要有正确的导向

信仰是对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宗教或某一个人物的崇拜、信奉。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对美好操行德性的崇仰。而迷信则是人们在对自然力无能为力时,用想象或者借助想象造出一种神力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当今,世界经过工业时代,已经进

篇6:客家文化调研

客家文化调研

——河源龙川

学院:人文学院班级:11数教(1)班

姓名:刘莉学号:2011123462

龙川简介:

河源市龙川县是客家地区最古老的县,古龙川县治所在地即为今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龙川县始设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22年,为秦时36个县之一,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至今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佗城是广东首批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邻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356个行政村,总人口87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2.7万人。

饮食文化:

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是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客家酿豆腐”、“东江盐焗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等,都是河源客家人所创造。红焖猪肉、肉丸、焖香菇、炒仔鸭、全猪汤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这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首先因为他们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其次,客家人因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

加体内盐份;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诚然,社会在不断变革,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而客家菜的变化又反过来说明社会的文明,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锅头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河源龙川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所谓可口可心,是指清淡的口感、实惠的价格和调和的作用。其调和作用类似现代术语“饮食疗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壮腰补肾、养颜益气等功效。目前,河源龙川的客家菜除有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这些“老三篇”外,比较特色的有: 水蒸鸡选用家养或在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整只放在锅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块趁热吃,十分鲜甜滑嫩。另据人们介绍,这种用土方法饲养的鸡比用精饲料养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余倍,可见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

全猪套餐主要有选用猪最“精华”的八个部位的肉堡成全猪汤,蒸猪红、猪杂,红烧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这种吃法类似往时,客家人一年到头在春节杀猪时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则是吃牛肚岗、牛柏叶、牛心顶和牛栓肉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这里吃的牛柏叶没有去掉上面的黑膜,主要是为了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

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所谓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野生的桂花鱼、鳝鱼和石鲶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可口。在饮食店里几乎都能品尝到这些风味各异的湖鲜。

五指毛桃汤是用山上野生的一种叶似五指的树根与猪排骨熬成的汤,有诱人的椰奶香味、具平肝明目、滋阴降火之功效。

客家的饮食不仅注重美味,而且每一道菜都是为人们身心健康精心调理的。

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艺术:

河源人能歌善舞,有着呤诗作对的习惯。客家民间艺术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戏、舞龙、舞狮、舞春牛、舞纸马、打功夫、杂技等。现在,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

建筑文化:

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皆以宗族、家族为单位建筑的住宅群,屋形多为围龙屋、四角楼、四合院和吊脚楼等客家屋式。其中龙川地区的围龙屋是以半月形为主体,四角楼是以炮楼式为主体,四合院是以天井采光为主体,吊脚楼是以走马楼为主体。除吊脚楼属山寨人居住,有着明显的山民建筑特征外,四角楼、四合院建筑内部设计都与半月形围龙屋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人文精神:

龙川儿女发扬客家人刻苦耐劳、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生生不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辛勤耕耘,演绎了一幕幕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新中国成立后,勤劳的龙川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地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努力保护好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全县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3.1%,江河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一级水平。

上一篇:中专事迹材料下一篇:初中教师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