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2024-08-06

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一、重点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环节: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安全管理、患者转运等环节。

2.重点患者:疑难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有安全隐患的患者。

3.重点员工:实习护士、新毕业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4.薄弱时段:交接班时段、午间、夜间、工作繁忙时、人力不足时、节假日。

二、重点环节管理

1.科室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科主任和护士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科室在治疗用药、输血核对、执行治疗操作、标本采集、护理安全等重点环节的应急情况进行管理。

2.护理人员在执行重点环节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3.护理人员应对重点患者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士长应每天巡视病房,了解病区患者动态。

4.科室应对重点员工加强管理,及时了解思想动向和心理状态。对于实习护士、新毕业护士做好带教安排,选择责任心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带教;对近期遭受生活事件的护士,护士长或科主任应主动了解当事人心理状态,必要时安排休息,调整状况后再安排工作。

5.护士长在排班时应注意重点时段人力资源安排,并安排有二线、三线值班人员,确保薄弱时段人力资源调配。

6.对于护理工作中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应当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7.科室应制定出各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及应急流程,并进行演练。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训练,安全意识的教育。

发生用药错误时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应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持静脉通道,更换输液器及生理盐水维持。

(2)通知医生,协助采取补救措施,情况严重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

(3)对口服给药者,可采取洗胃清除药物;其他途径给药者,应根据医嘱采取利尿、解毒等治疗。

(4)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

(5)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封存药物、输液器、治疗单等相关用物。

(6)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抢救过程、治疗护理情况。(7)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应急流程】

发现用药错误→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并协助处理→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封存用物→记录→向护理部报不良事件。

标本采集错误时应急预案

(1)如标本还未送至检验科,立即找出并毁弃。(2)如标本已送至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检验科,并由护士到检验科取回错误标本并毁弃。

(3)及时采集正确血标本送检,向患者解释、道歉。

篇2: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一.重点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环节: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压疮预防、病人跌倒、有创护理操作、医护衔接。

2.重点时段:晚班、夜班、连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3.重点病人:颖难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4.重点员工:护理骨干、新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二、落实组织管理

护士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重点时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员管理,根据病房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人力,对重点时段的工作、人员、工作衔接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排班中体现。

三、落实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

四、落实措施

病房针对重点环节,结合本病房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

五、落实人力

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病人的护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评价护理效果,加强对重点病人的交接、查对和病情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六、控制重点员工

工作职责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安排专人管理。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内容

一、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1.危重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患者必须给予严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评估病情变化的治疗护理的效果,提供有效护理。

2.危重患者初诊或病情变化时,如医师未到场,接诊护士应做到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开辟静脉通道等,待医师赶到后密切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1次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之,事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并签署全名。每1-2小时巡视,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3.危重护理记录应正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至分钟,并签署全名。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大小便及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做好各种导管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识应明确、醒目、清洁、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种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6.及时正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引流液等标本,及时送检。

7.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患者主要治疗、护理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做好预防性护理。

8.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酌情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使用保护具必须告知)。

9.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必要时两人配合进行,严防误伤、烫伤、咬伤、抓伤、撞伤、坠床等情况发生。

10.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解、支持,对创伤性检查和护理操作必须取得患者或家人知情同意,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隐私和自主权。

11.护理中遇到疑难问题,护士长应及时组织讨论,酌情申请院内护理会诊,解决护理难题。

12.因病情需要转院、转科、手术时,须严格执行转交接制度。

二、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

1.值班护士应严格遵照执行交接班制度。

2.危重病人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并做好口头书面交接。

3.危重病人必须认真交接病情(包括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压疮)、治疗、护理措施、护理记录等。

4.交接班护士必须做到交不清不接,接不清不交。

5.危重病人转科必须有医嘱及病人家属签署转科同意书方可转科,必须有专人护送。

6.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病人,交接起止时间、约束部位、局部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

7.各种引流管通畅情况、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颜色,引流袋(瓶)更换时间等。

8.护士长必须检查危重病人交接班情况。

9.病房护士长对本病房的危重、特殊病人进行访视,必须时上报护理部,实行三级访视,并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指导,有记录。

三、病房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药品分类

⑴药品种类: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 ⑵管理分类:贵重药、抢救药、毒麻药

2.药品分类管理

⑴贵重药:设有用药登记本,护士发给病人后由病人签名。

⑵抢救药:设有专用清点本,每班清点有签名,护士长每周检查签名。抢救病人完毕后及时补充。要经常检查,严禁有过期药品。

⑶毒麻药:设专人、专柜、专锁,并清点登记,每班交接并有两人签名。遵医嘱给病人使用,用后有登记,并保留空安瓿,专人持医生处方及空安瓿到药房请假。

3.药物领取方法

⑴病人用药由医生开具处方,并进行登记。

⑵口服药:从病房取回后,由药班护士摆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4.发药及用药

⑴按医嘱规定时间发药,提前或推后不得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药效。

⑵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物名称,必要时让病人自己说出名字。

⑶口服药做到发药到口,及时收回空药瓶。⑷用药后应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毒等么应,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做好记录、封存及保存样品准备检验等。

⑸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人应知道使用的药物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4.病房药品的使用及保管 5.⑴药柜随时保持清洁整齐。

⑵内用与外用药品分开放置,静脉与肌注药分开放置。并按有效时限的先后有计划使用,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和浪费。

⑶口服药存放于原装药瓶。

⑷静脉用药现配现有。皮试液配制后注明日期、时期,限2小时内使用。溶媒使用要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⑸胰岛素、肝素、疫苗、干扰素等放置冰箱内保存,定期检查,避免过期。

⑹易被光线破坏的药物应避光保存,如维生素C、氨茶碱、硝普钠、肾上腺素等。

⑺抢救药放在抢救车内,每日清点有签名,用后补齐,便于急救时使用。⑻易燃、易爆的药品放置阴凉处,远离明火,如过氧乙酸、乙醇、甲醇等。

6.毒麻药管理补充细则 ⑴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住院病人按医嘱使用,其他护士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⑵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数,每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字签全名。

⑶见医生开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该病人使用,使用后留下空安瓿。

⑷设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注明病人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及时间,护士用正楷字签名。

⑸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避免过期。

四、危重、老年、小儿、肥胖等病人发生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制度

1.执行“首护”负责制,护士对病人的入院介绍要详细,对危重、意识不清、老年、小儿等病人一定要详细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以防发生意外,并请陪护家属以签字为据。

2.如家属不陪伴,又未请陪护者,医生应记录在病程录上,请家属签字,当班护士也应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并请家属签字。

3.每天护士长带领管床护士、当班护士一起到床旁交接病人病情,并督促、检查、指导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以便及时改进。每班必须严格执行床旁交接。

4.防跌倒:帮助病人熟悉环境,加深对床、布局和设施的记忆;地面滑,告知病人走动时,应穿耐滑的鞋子,尽量不穿拖鞋,以防滑倒。护士长随时检查房间及走廊地灯是否有损坏,及时修理,保证晚夜间有足够的采光。告知老年、病情重、有体位性低血压、服用降压药、安眠药的病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在床旁备好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者,一定要陪伴入厕。配餐员发完餐后,即时请保洁工人或护工将地面拖干净,以免地面沾油渍致病人摔倒。

5.防坠床:危重、年高、小儿、肥胖病人加护栏,对意识不清、嗜睡、烦躁不安、肥胖、身体高大的老年病人加上双侧护栏,并加用椅子防护。

6.防呛防噎: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营养,进食时,体位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吃干食发噎者,进食准备水,每日食物不宜过多。

7.肥胖、有睡眠综合症者,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平卧时,以防舌后坠引起呼吸暂停,应给予肩部垫枕,保持气道通畅。

8.注意给药安全:发药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在给病人服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医护护士应注意其延迟反应。当静脉、肌注给药时,初次给有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时,虽然过敏试验无反应,静脉滴注速度也应缓慢,发现病人有不适立即停止用药,让病人平卧,同时报告医生。夜间或睡眠中给口服药,护士应将病人叫醒后再服以防似醒非醒服药造成呛咳,使药物误入气管。

9.防抓伤: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剪短指甲,去除发夹,移开床头柜上的水杯等危险物品。

五、皮肤压力伤管理制度

1.凡新入院病人要作全身皮肤检查,如发现压疮要及时作好详细记录向护士长汇报,并交班。记录的内容包括:压疮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处理措施等,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2.病区护士长每天要带领护士检查危重病人及瘫痪病人皮肤情况及各种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根据病情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如:确定翻身时间,皮肤清洁、营养及预防、治疗方案等,必要时设置翻身卡,并保证措施落实。

3.加强质控检查:

⑴护士长随时抽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⑵对上报的压疮由护理部、护士长及皮肤压力伤管理小组护士及时进行检查及指导。

⑶护理部每季度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4.奖惩办法:

⑴新入院病人带来压疮,如接诊护士无检查、无发现、无及时记录,按一般不良事件处理。

⑵由于交接班不清楚而未发现压疮,由接班者负责,按差错处理。

⑶因护理不当导致发生院内压疮,护士长应负责,如隐瞒不报,护士长负全责。⑷凡院外带来三期以上压疮,视面积大小,若在本片区治愈者,经皮肤压力伤护理小组检查核实后由护理部酌情给予奖励。

六、皮肤压力伤防范措施、1.对危重、年老、消瘦、长期卧床等可能发生压疮的病人入院时,要对病人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放置气垫床或建立定期翻身卡。翻身卡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

2.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随时更换脏床单元。

3.大手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对病情不允许搬动的病人或不可避免的压疮应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填写压易患病人评估表上交护理部)。5.对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

6.对转院、转科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双方交接清病人的病情及皮肤情况。7.交接班时,必须班班床前交接病人病情及皮肤情况,如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七、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一、手术前护理

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病人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面对现实,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康复。

3.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病人应剪指(趾)甲、洗澡,手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备皮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4.胃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按要求为病人放置胃管,导尿,病人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术后用物,如: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二、手术后护理

1.妥善搬运病人

2.保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病人麻醉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术后病人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按一级护理要求测量BP、P、R至平稳。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⑷准确记录出入量。⑸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②保证引流管通畅。

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

⑴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及时通知医生。

⑵切口感染:注意床铺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病人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严密观察体温如超过38℃每4小时测量一次。

⑶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产中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阳性,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⑷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

⑸营养支持:术后维持病人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病人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维持正常的输液速度,并做好入量记录。

⑹疼痛护理:护士应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维持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须时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八、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手术、治疗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健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及记录(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名称等)。

⑴急诊科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转送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及记录; ⑵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之间患者转送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⑶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⑴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⑵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九、各类导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进行各种管道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准确、及时。

2.保持管道引流通畅,引流管的管腔必须通畅无阻,避免引流管拆叠、扭曲、受压;防止血凝块阻塞,可定时挤压管子,若是负压引流,应6小时抽吸负压一次。

3.防止引流管脱出,应牢固、妥善固定,必要时可采取多方位的固定。4.长期引流的管道,应定期更换引流管。

5.引流的管道周围敷料应及时更换,保证引流管周围清洁干燥,以防细菌感染。6.对带管病人加强宣教工作,减少恐惧心理.7.如发生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8.护士不得擅自拔管,必须根据医嘱,达到拔管指征方可拔管。

十、各种医技检查护理制度

1.病人病情需要作CT检查、放射检查、核磁共振、B超及送人入院时,严格执行“首护”负责制,护士对病人做各种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

2.危、急、重病人给予上氧、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建立双通道。做检查时护士要全程陪护,途中注意氧气是否脱落,输液是否通畅、外漏。根据病人情况,必要时给予约束带固定,预防病人坠落。

3.对外伤、骨折病人妥善固定,送检途中,要保护骨折端,防止骨折加重。4.对病情危重、血压不正常者,不能随意搬动,但病人又必须检查才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时,必须告之家属在送检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家属必须在《运送病人协议书》签字。同时,在护送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携带必须的抢救药品及设备。5.凡急诊病人检查后需住院或立即手术时,由急诊护士电话通知病房或手术室作好准备,病人送入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十一、病人有自杀倾向或自杀后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1.风险预案:

⑴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值班医生、护理部、医务处。

⑵检查病人病室内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⑶告知家属24h监护,不得离开。

⑷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⑸查找病人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作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影响。

⑹发现病人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立即抢救。

⑺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

⑻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护理部、医务处。

⑼作好家属的安慰工作。2.应急程序:

十二、病人坠床/跌倒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1.风险预案:

⑴告知病人及家属预防坠床/跌倒的相关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坠床/跌倒。

⑵完善病房设施,对危重、年高、小儿、肥胖等病人加护栏,极度躁动的病人,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病人造成损伤。杜绝不安全隐患。

⑶当病人突然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到病人身边,检查病人摔伤情况,立即判断病人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同时通知医生。

⑷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病人,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病人的方法,必要时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⑸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机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病人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⑹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病人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病人,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根据病情做出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⑺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可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清洗消毒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皮肤裂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药物。

⑻准确、及时书记处写护理记录,认真交接班。2.应急程序:

患者突然坠床/跌倒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写护理记录

十三、病人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断电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1.风险预案:

⑴值班医师应熟知病房使用呼吸机病人的病情。

⑵住院病人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护士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病人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⑶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合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然情况时能够正常运行。护理护士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并备简易呼吸器。

⑷突然断电时,应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同时通知值班医师,严密观察病人面色、呼吸、意识等情况。

⑸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如:总务科、医务处、护理部、行政值班,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⑹停电期间,医护护士不得离开病人,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⑺应将停电经过及病人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2.应急程序:

突然停电

十四、有创护理操作

(一)静脉留置针技术

1.穿刺好注明日期、时间、签名

2.封管用5-10ml肝素盐水正医封管,推注缓慢。

3.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剧烈运动和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告之患者留置针处避免污染,穿刺处切勿沾水,敷料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不能自行拔出留置针。

5.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6.更换透明贴膜后,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二)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注意事项:

1.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2.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3.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清楚。4.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

(三)经外圈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1.注意事项(穿刺后)

⑴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黏性较大的液体后,应当以等诊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⑵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⑶严禁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否则如遇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⑷护士为PICC置等患者进行操作时,应当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⑸尽量避免在置置管侧肢体测量血血。

(四)输液泵使用技术 1.掌握输液泵使用技术 2.注意事项:

⑴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⑵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拔警、故障,防止液体失控。

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十五、医护衔接

1.护士严格执行医嘱;

2.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必须一致; 3.处理医嘱时发现疑问及时报告医生; 4.病人有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

《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

1.科室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科室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科室在治疗用药、输血核对、执行治疗操作、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等重点环节的应急情况进行管理。

2.科室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管理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抢救流程,在突发重点环节应急处理中,科室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责任追究。

3.科室应急领导小组应该由科室相关负责人组成,进行责任分管,组织应急梯队。科室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4.对于护理工作中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应当遵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5.科室应建立重点环节日常监测,做好各个班次的交接班工作。科室应该加强护士抢救能力的训练,加强对护士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护士的培训及演练,采取护士考核达标上岗的管理方法,做到人人知晓科室应急上报流程及应急预案,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6.任何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7.科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报告调查情况并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8.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科室人员必须及时到达规定的岗位,服从统一指挥、调动。

篇3:抓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理

1 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1 每季度组织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扩大会议, 即委员会成员及其余科室主任、护士长均要求参加, 最大程度发挥每次召开会议的作用和效率。

1.2 感染管理科负责会议组织工作, 确定例会议程, 筹备相关资料。

1.3 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监测、质量控制及对临床指导工作。通报当季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分析监控结果、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具体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实际问题。

1.4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 及时健全、修订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 上报委员会讨论、通过。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期间, 修订和健全了我院发热门 (急) 诊、甲型H1N1流感隔离留观室与隔离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病区物品传递流程, 隔离病区区域工作细则, 隔离病区内影像科、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急救车消毒隔离制度, 为隔离病区各区制作、张贴防护用品穿戴、脱卸流程。为全院各科及隔离病区每人下发《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方便大家学习掌握。

1.5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 参与新建、改建部门的布局、流程等审核工作。如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等建筑布局进行不同程度调整, 逐步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2 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培训

2.1 每年至少2次的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 在执行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时间和课题。

如去年疫情流行, 先后进行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每次培训后均要通过相关知识考试, 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医院感染、从我做起抓医院感染。

2.2 针对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 要进行"小讲课"。

如新来院人员的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急救车队人员的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知识培训;卫生工勤人员不同病区清洁消毒知识及防护技术的培训;深入隔离病区指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3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各科院感监控小组组织全科人员, 每月一次,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

感染科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进度, 要求各科按时保质完成并做好记录。季度考核抽查提问工作人员。

2.3 注重学习、掌握国家新规范。

作为专职人员, 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而参加卫生部、省厅等举办的相关医院感染培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3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3.1 我院为省厅医院感染网络直报单位之一, 在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实际发病率调查基础上, 每年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我院住院患者结构中肝硬化及恶性肿瘤等高危人群占较大比重, 在相关科室开展肝硬化及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监测, 重点监测放疗、化疗及白细胞减少患者和置管术后患者。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严防多重耐药菌扩散。每检出一例多重耐药菌, 要求检验科同时报院感科和相关临床科室。感染科均及时督促、检查相关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情况。

3.2 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 结合我院诊疗工作, 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控工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项目, 由院感科负责采样、送检;环境卫生学监测, 在科室按规定周期常规进行监测的基础上, 医院感染科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监测。所有检验结果, 检验科均首先报告院感科。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 院感科及时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进行反馈监测、直至合格,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3.3 定期发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医院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向全院发

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将全院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发生部位分布状况, 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要求采取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及药敏结果等反馈给广大医务人员。并利用委员会例会 (扩大会议) 等平台进行广泛交流、互动提高, 使我院的感管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更具实效性。

4 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近期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相继颁布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对照标准, 结合医院实际, 逐步规范各个重点部门的工作。

4.1 消毒供应室对照医院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规范, 逐步改进我院供应室工作。

4.1.1 进一步完善各区各室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1.2 建筑要求: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 检查、包装、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 检查、包装、灭菌区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其洁具间均封闭式设计。

4.1.3 外来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由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4.1.4 完善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要求每个灭菌包外注明完善的6项信息。

4.1.5 灭菌物品包装, 在原硬质容器外加包布, 两层两次分别包装。不用布袋包装, 不捆扎包装。

4.1.6 停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植入性物质。

4.1.7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执行每周一次。

启用快速生物监测仪, 对灭菌植入性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放行。

4.2 手术室

4.2.1 进一步规范入室转身换鞋流程及更衣流程。

4.2.2 术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拖鞋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清洁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重点放在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执行不严格这一薄弱环节。

4.2.3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设备、仪器, 检查、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4.2.4 规范连台手术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4.3 血液透析室

4.3.1 严格划分三区, 规范了清洁库房、污物处理间、配液间的设置。

4.3.2 重新修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等。

4.3.3 开展规范的水处理系统监测:

4.3.3. 1 应用标准试纸每周进行水的硬度检测。

4.3.3. 2 应用残余氯测试纸每周进行活性炭检测、每天消毒水处理系统后进行残余氯测定。

4.3.3. 3 每季度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检测。每月对透析用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

4.3.3. 4 每年一次对透析用水进行化学污染物监测。

4.3.4 规范了水处理系统维护检测及记录。

4.3.5 配备了配液自动搅拌桶, 减少微生物污染。

4.3.6 透析机的消毒剂 (次氯酸钠) 和除钙剂 (冰醋酸) 使用新规范要求的医用制剂。

4.4 其它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对口腔门诊、口腔修复、妇科门诊、人流室、新生儿病房进行改造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使其布局、流程更趋于合理、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隔离病区严格划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 各区间设立缓冲间, 污物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不交叉。

5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在我院的医疗废物三级管理体系中, 院感科作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督导部门, 严格履行职责。考核、检查、指导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暂时储存、清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落实和日常执行情况。

6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管理

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购入、存放、使用、回收、处理环节的监督检查职责。购前对产品证件进行审核, 合格有效方准购入, 即采供科与院感科先后互达"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通知单"、"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意见单"。使用中, 在证件到期前3个月即向相关采供科室报送"索证通知单", 要求及时索证。日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采供科室库房及使用科室检查、督促各个环节的管理。

7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及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每季度对照《质量考评标准》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奖罚兑现、一对一书面反馈、提出整改要求;要求科室定出措施、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要追踪落实,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全院考核情况汇总分析》通报并下发至各科。

每月对手术室、分娩室、ICU、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内窥镜室、供应室、各科治疗室等重点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 对有关项目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重点检查, 如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灭菌前清洗质量的检查;医师无菌技术操作检查;手卫生规范的执行;隔离防护措施的执行等项目。督促改进与落实。检查情况每周在护士长例会、科主任例会上通报。

参考文献

[1]赵春兰, 李素英, 黄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1.

篇4: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如何强化常规管理呢?

一、科学计划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巾的一个必须和必要的环节,是对学期教学工作的规划和设计。制订教学计划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据,从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着眼校情、班情、学情。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应作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熟悉和领会《课程标准》实质,以《课程课标》为依据制订各项目标和要求。二是钻研学段教材,注意其纵横联系,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三三是从学期时长、学生学习水平、班级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进度。四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着眼于全班,要有明确的分类要求和指导的方式方法。五是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造能力。六是体现教育、教养和教学统一,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七是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八是定期检查,分析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但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也要避免三方面的因素出现。一是教学计划不规范。也就是说,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要避免内容空泛,重点不突出,无具体措施,操作性不强,凭经验办事,今年抄去年的情况。二是教学计划无前瞻性。学期教学计划制订者想当然,考虑不周密,时段性不强,连考试时间也安排了新授内容,这些都不宜教学计划的制订。三是教学计划流于形式。教师把教学计划交给教导处审核,教导处束之高阁;检查也只是查有和无,不管质与量,至于教学进度与计划是否一致、教学检测是否进行则是一概不知。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应根据《考评细则》,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的规范。计划一式两份,教师一份教导处一份,常规检查时查计划、查进度、查落实。

二、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而精心备课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这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并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及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要工整、清晰。为此,应要求全体中小学教师课前做到“五备”,即备课标(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理解课改理念)、备教材(分析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备教法(结合班情学情,选择恰当的教法)、备教具(选用适当的教学用具和教学媒体)。

三、认真上课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师必须处理好学、教、练的关系。要构建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在师生平等和谐的基础上,应强调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校要求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与活动,努力践行我校的“233”教学模式和大花岭小学的“30+10”教学模式,并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同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过程,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特别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或自制的教具、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

为践行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引领课、示范课,以及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以学促进、以训促研。在“比教学”活动中,我们大力推行“推门听课”和“教学比武”,有序开展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展示和竞赛活动,评选出大桥中学“十佳教学能手”、大花岭小学“花岭教坛新秀”等名优教师。

四、注重培补

一节课上完以后,学生学得如何要看学生的练习反馈,教师应视学生练习的好坏及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每期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中,要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做到六优先:一是心理咨询优先;二是课堂提问优先;三是作业批改优先;四是集体活动优先;五是有了进步表扬优先;六是教师家访优先。“六优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了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

五、强化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学前的反思,即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二是教学中的反思,即指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种反思是指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即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某种理念的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一般的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即教师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要及时撰写教学随感(后记),字数不作规定,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映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要求写得真是具体。教导处在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应将此作为检查重点,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篇5: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一、为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医疗风险预警工作,从总体上降低医疗风险,加强医疗服务安全,针对性对重要岗位、重点项目、重点人员进行预警,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的重要岗位是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

重要环节是指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环节。

重点人员是指住院医师,见习期医师、进修生、实习生等无独立执业资格的人员。

三、本制度包括预警信息报告、分析、处理等程序。

四、预警信息包括重点科室预警信息、重点环节预警信息和重点人员预警信息。

五、重点科室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室发生三级以上医疗事故;

(二)每年出现4份以上丙级病历或9份以上乙级病历;

(三)有两次以上严重差错;

(四)完不成医院分配的指令性任务;

(五)推诿病人或私自介绍病人在外治疗;

(六)私自外出会诊、教学严重不负责任、违反医保规定等造成不良后果等。

六、重点环节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一)严重违反相应环节的管理制度;

(二)不执行相应环节的质量标准或执行有严重缺陷;

七、重点人员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务人员超范围执业;

(二)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连续三个月出现乙级病历;

(四)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争议。

八、当出现以上预警信息时,相关人员应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在检查病历等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予以纠正整改,对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上报分管院领导。

九、医务科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情况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对于情节较轻的,科室内部可以解决的问题,由科室负责人组织科内人员讨论,拿出解决方案或整改意见;对于科室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医务科联系相关人员联合办公,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争议,按有关程序办理;对于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后果者,立即上报分管院领导,由院领导主持解决。所有处理意见由医务科汇总后每月上报给分管院领导。

篇6: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2.工作人员管理:

2.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2.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专用的隔离衣、裤、拖鞋、一次性口罩、帽子。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2.3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许可,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使用。

2.4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见习学生和参观者,需有老师带领或经医务处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进入其他的手术间。然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2.5手术室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由护理人员陪伴,保证患者安全。

2.6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向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3.环境管理:

3.1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严禁吸烟和喧哗,值班人员需要就餐者应在指定地点就餐。

3.2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有接台手术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两台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

3.3手术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如果超过标准,应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如有特殊感染应及时上报感管理科。

3.4感染性手术应放置感染手术间,术毕严格按消毒程序处置房间及物品。感染性手术未做细菌培养,手术后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

3.5接送手术病人的推车应严格区分内用和外用,不得混用。

4.手术室的药品、各科手术仪器、急症器械物品及特殊手术用品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补充,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5.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持手术通知单,核对病房、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询问是否禁食、是否注射术前用药,带好病历及X光片等。

6.手术室应对患者做详细登记,按各科手术统计并上报有关科室。

篇7: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鞋帽,穿隔离衣戴口罩,严禁佩戴各种饰物,化浓妆。

3、手术人员离开手术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手术完毕后,衣裤鞋帽口罩要交还,保持更衣室环境卫生。

4、手术室内保持安静,不可大声说笑。禁止带私人通讯工具入内,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般不传私人电话。

5、患呼吸道感染、皮肤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原则上不可入室。若必须入室须戴双层口罩,感染部位要严密封闭。

6、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和药物等。

7、手术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护士应清点台上每一件物品两遍,并准确记录。

8、手术室各种物品应定位放置,用后及时归还。手术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领导允许,一律不得外借,以确保手术所需,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9、手术室对手术病人要做好详细登记,按月统计,定期上报领导。

篇8:儿科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重点环节管理)患者:某医院2012年3月~2012年6月入院患者1020例(包括新生儿),年龄0~82岁,平均42.3岁。其中221例为首次妊娠,283例接受分娩手术,516例接受其他手术及治疗。对入院患者全部进行常规生化检查。B组(常规管理)患者:某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2月入院患者1020例(包括新生儿),年龄0~78岁,平均43.8岁。其中222例为首次妊娠,297例接受分娩手术,501例接受其他手术及治疗。对入院患者全部进行常规生化检查。

1.2 方法

1.2.1 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易感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因而最容易发生感染。应实行全天候的严格无菌操作,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同时由专门的考核部门对部门及医务人员实行严格卫生、操作考核和监测,对考核不合格的个人及科室予以相应处罚[2]。

1.2.2 产房感染预防管理

产房中分娩无菌操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主要有无菌断脐、宫腔探查、会阴缝合等操作过程,对这些关键易感环节应重点监控,严格消毒灭菌[3]。

1.2.3 新生儿感染预防管理

新生儿所用的所有哺乳用具应进行高压消毒灭菌并注意妥善保管。新生儿的奶粉应在使用前认真核对使用日期,开启后应一次用完。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前要洗净双手并进行消毒。

1.3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1020例,总感染率1.57%;B组1020例,总感染率24.71%。A组采用重点环节感染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采用的常规感染管理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重点环节感染预防控制阶段,院内感染的整体管控水平和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得到提升,院内感染率大大降低。手术室、产房等科室是易感人群最集中的科室,重点针对这些科室的重点环节进行整改,注意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注意日常操作的规范性,对这些科室应实行全天候的严格无菌操作,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重点科室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清洁用具如拖把、抹布等应区分使用,并在使用后彻底清洁、晾晒、消毒。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产房等重点科室应穿戴专用帽子、衣、裤、鞋,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操作;既要防止外源性感染,又要控制内源性病原菌的增长繁殖。定时对重点科室进行通风和紫外线照射,通风和紫外线照射的时间根据产房的湿度及空气质量决定。完善医院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及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的考核,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防控技术是有效管控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摘要:目的 分析如何加强医院重点环节感染管理, 探索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环节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某医院分为常规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两个阶段, 将两个阶段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 在重点环节管理阶段通过宣传教育及完善规章制度及考核方式, 紧抓医院重点部门和环节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针对医院特殊时期、特殊事件、重点人群关键预防和处理。进行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3个月后, 分别对A、B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A组孕产妇感染4例, 新生儿感染6例, 手术感染6例, 其他治疗感染0例, 总感染率1.57%;B组孕产妇感染63例, 新生儿感染75例, 手术感染56例, 其他治疗感染58例, 总感染率24.71%。A组采用重点环节感染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完善医院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及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的考核, 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防控技术是有效管控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医院感染,环节,感染管理,控制,预防

参考文献

[1]杨梅.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1) :2287-2288.

[2]于晓牧.门诊医院感染规范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20-1121.

上一篇:鱼我所欲也默写题下一篇:第十三届全国英语创新大赛作文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