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2024-08-11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篇1: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10年1月9日

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

12、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3、备课:是指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4、备课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

15、备课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6、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7、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18、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精读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抓住关键);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内容的增补,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19、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

19、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要求。

20、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学生对学生认识状况;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班集体情况。

2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和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反馈法;摸底测验法;资料分析法;阶段判别法;

22、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分为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进度计划。

2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25、“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过关键性目标,是途径。

26、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其表述要具有可测性;

27、教学进度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招待不能随意更改。

28、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29、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30、教案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

31、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可交互操作,可方便地改作课件。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32、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3、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包括: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反馈和强化,结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34、课堂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35、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3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37、课堂讲授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38、讲述包括叙述、描述;讲解包括解说式讲解,解析式讲解,解答式讲解(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简明性,教育性)。

39、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40、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1、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确定,把握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2、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43、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

44、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4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46、课堂对话的作用: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7、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49、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50、课堂板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51、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52、文字式板书包括: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53、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54、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作用。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56、结课作用: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作用。

57、结课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

58、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

59、作业分类: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实践作业;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

60、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61、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

62、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63、课堂观察的范围: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神态表情,学生活动。64、课堂观察的方法:目视法(扫视,巡视,注视,凝视),提问法。65、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

66、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67、作业分析的步骤:首先,确定作业分析的对象;其次,划分分析单位的类目;第三,进行评判记录;第四,列表分析。

68、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69、教学口语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育。

70、教学口语的分类:说明性,叙述性,描述性,论证式,抒情式,评价性,演示性和概述性语言。

71、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

72、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提高内在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进行训练。

73、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条例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74、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75、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 76、教态语言的类型:身姿变化,面目表情和外表修饰。

77、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身姿要稳重端庄,自信得体;表情要真实自然,适度适当;衣着要相实整洁,美观大方。

78、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79、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交流学习方法。

80、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明确学法指导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善于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应着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法指导要与学性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81、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

82、信息能力指导包括:信息获取能力指导;信息分析能力指导;信息加工能力指导;信息利用能力指导。

83、自主学习的特征:第一,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导;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做中学;第四,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五,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84、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

85、探究学习指导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要重视总结交流;

86、说课的作用:说课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说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自身素质;

87、说课与备课的区别: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88、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88、说课的类型:研究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检查性说课,评比性说课。89、说课的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90、说教学内容应包括的几个方面: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该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说教学内容的利用;

91、说课的基本要求:语言简明,重点突出;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说课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

92、听课的基本要求:听课前要先定计划,听课前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听课要听重点内容,听课要认真记录,听课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

93、如何进行评课:评课标准要多元化;要坚持评课之道,讲评课之德;评课要有激励性。94、教学反思具有以下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95、教学反思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有利于新影星听顺利实施。

96、教学反思的途径: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97、教学反思的要求:要对教学反思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出发,循序渐进提高反思水平。

篇2: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篇一】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所以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篇二】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

直接经验指的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

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教材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

1.俗语及名言

1)陶行知:接枝如接知

2)毛泽东: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只是都是间接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

3)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牛顿:假如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远一些,那是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2.有关理论

1)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赫尔巴特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杜威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对立

4)杜威:从做中学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熟练到可以运用就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发展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

1.俗语及名言

1)无知必无能,高分也低能(剪刀差)。

2)列宁: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2.有关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

1.俗语及名言

1)王夫之: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所说教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学生的学。

4)教师是舵手,学生是船

2.有关理论

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及杜威学生中心;

2)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如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篇三】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迷箱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先出现刺激后出现行为,是低级、被动的,操作性行为是先出现行为后出现强化,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狗进食实验就是应答性行为,而斯金纳的迷箱实验中老鼠的行为则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重点和核心考点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根据实验结果,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表扬,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增加。负强化使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老师撤销了对她迟到的惩罚,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发生频率增加。斯金纳将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比如,迟到罚站在门外。负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上课看小说,下课不能出去玩,这就是负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还有一个概念:消退,指不给予任何强化,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学生上课做鬼脸,学生和老师都不予理睬,最终做鬼脸的行为减少。这些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复习备课时只要借助例子进行理解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注意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主体是谁,即在判断是强化或者惩罚时,先看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是强化,减少的是惩罚和消退。

篇3: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一、普瑞克西斯考试对国家教师考试内容上的超越

到1996年,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有23个州采用它来选拔教师候选人, 超过了当时的普瑞克西斯系列I和系列II的运用范围, 但后来还是被普瑞克西斯体系所取代, 其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内容上的缺失。

(一) 国家教师考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当初的国家教师测试包括三个测试:一是交流技巧测试, 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三种能力, 即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是通识测试, 包括两个领域的知识, 即一方面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如人类学、文学、社会学、艺术等西方文化基础知识, 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和数学领域, 如生物学、化学、物理、环境科学等问题, 以及数学概念和公式、简单的几何等知识。三是专业知识测试。其基本依据是教师教育计划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中的全部内容, 试题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 但主要内容还是教学法、课堂管理、课程发展以及师生权益和教师专业责任等方面。 (2)

从内容来看, 国家教师测试以“书本知识”为重点, 包括通识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虽然考试范围比较广泛, 但总体深度不够, 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师范性, 也忽视了测试候选人的实际课堂教学能力, 因而有学者认为单凭这种考试不能科学评价候选人是否能胜任教师这种职业, 由此导致国家教师考试受到很多学校和专业教育机构的怀疑和否定。

(二) 普瑞克西斯考试:从考书本知识拓展到考课堂教学技能

普瑞克西斯考试由三个系列组成 (Praxis I~III) , 每个系列都对应着新任教师必备的不同知识和能力要求。通常, 候选人要想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 必须先后通过普瑞克西斯三个系列的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测试。

1. 职前技能测试 (Praxis I)

此测试用以测量候选人基本的学业技能, 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技能。据此初步判定候选人是否具备当教师的最基本素质。通过者可以进入教师教育计划接受教师专业培训。该测试有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当选择笔试时, 阅读和数学两项测试的题目都是40道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写作测试由38道选择题和1篇小论文两部分组成, 两者完成时间均为30分钟。以下具体介绍机试这种考试形式。

选择机试的候选人可以选择参加单项测试或者综合测试。单项测试一般需要2小时 (包括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 , 但是实际上每项测试时间要少一些 (详见表1) 。综合测试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部分组成, 测试时间为4.5小时, 其中也包含考前指导和收集考生信息时间。在综合测试时, 对阅读、数学、选择题写作和短文写作四个部分实行分段计时。在数学和阅读两项测试期间,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15分钟休息时间。在答题时, 考生使用一种专用文具, 可以不答题往前看, 也可以返回去, 或者对做过的题目做个标记, 或者返回去再修改。此外, 还有一个用于复查的屏幕:告诉考生哪些题目已做, 哪些没看见或哪些已做标记需要重做。为确保考出好成绩, 考生尤其要注意试题的序号、把握好考试时间。

2. 学科专业测试 (PraxisⅡ)

该测试由学科评价、教学原理测试和教学基本功测试三部分组成。考试合格者能获得初级教师资格证书 (有效期1年)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州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协会等都把该系列作为颁发职业证书的标准。各部分题型都是选择题和论述题, 考试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4小时三个时段。

(1) 学科评价用以对一般和特定学科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的测试, 包括农学、艺术、语言学、生物学、化学、商业教育、公民教育和沟通等26个科目。从题型来看, 选择题用来测试某个学科的主要知识;论述题则考查对某个学科领域内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科评价在美国各州使用频率很高, 当前有40多个州利用该项测试。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 也是教师职业学术性的要求;否则, 教师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 教与学原理测试用来测量幼儿、幼儿园到6年级、5~9年级和7~12年级四个学段所通用的教育教学知识。试题注重考查候选人对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有关授课的基础知识, 不关注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目前美国很多州也要求候选人通过教与学原理测试, 不过, 各州对不同年级候选人有不同级别的测试要求。如印第安那、俄亥俄、田纳西等州都要求初等教育1~5年级的候选人通过幼儿园到6年级的教与学原理测试, 中等教育4~8年级的候选人通过5~9年级的测试, 等等。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是候选人承担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职业师范性的要求;否则, 就会出现“满腹经纶”而教不好书的现象。

(3) 教学基本功测试用来测量中小学教师在 (小学) 多学科、英语、语言艺术、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五个领域的教育教学知识功底。这项测试是一种综合考试, 试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 试题难度也偏大, 应试者通过率较低。目前各州很少使用这种测试, 因此它并没有真正发挥选拔合格教师的作用。

3. 课堂行为评价 (Praxis III)

此系列测试是一种由课堂教学评估人员 (简称评估者) 对新任教师 (Beginning Teachers) 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的体系。它要求在教室环境中测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目前,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阿肯色州和卡罗来纳州等州已采用这种教学行为评价系统。 (3)

可见, 普瑞克西斯考试继承了国家教师考试重视考“书本知识”的特点, 即重视考查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和师范知识。但也开始转向考查新任教师实际课堂教学技能, 这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普瑞克西斯系列III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

随着美国对教师实际教学技能日渐重视, 系列III加强了对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该体系研发专家认为: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知识测验得出的成绩并不一定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能有关;判断教师效能最有效、最准确的方式, 就是他们在学生教室中以及在专业社会群体中的真实表现。如此, “以课堂观察为基础 (Observation-based) ”的评价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目前, 美国教育服务中心授权国内16个地区推广使用这种评价体系。以下就系列III的评价标准、评价规则和评价程序等方面, 做简单分析。

(一) 评价标准与方法

系列III设定的19项考核标准 (Criteria) , 包含在4个领域 (Domain) , 具体内容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 所有的标准没有详细规定教师的行为举止或教学模式, 也没有假定某个学校、教室或课程情境, 更无意为教师列出一个“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清单。它实质上只是一个设计框架或行为指南, 为评估者收集相关证据提供向导作用。为准确评价某个指标, 评估者先要参加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且在测试 (Assessor Proficiency Test) 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同时, 评估者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尽可能多地采集有效数据。

为采集充足、有效的数据, 评估者一般使用三种方法, 并辅之相应的调查工具:一是查看新任教师报送的书面材料, 以了解教室环境、班级学生和拟被观察的讲课等具体情况。这些材料主要是新任教师填报的《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两种表格。二是在课堂观察之前和之后进行半结构面谈。在课堂观察之前的面谈中,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讨论此前提交材料中的教学计划设计缘由及其合理性;在课堂观察之后的面谈中, 要考查新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 也会就评估者在课堂观察中存疑的或其它问题进一步交流。在两次面谈期间, 评估者要填写《课堂教学观察前访谈表》和《课堂教学观察后面谈表》两种表格。三是观察课堂教学现场。评估者要随时在《课堂观察记录表》中记录在课堂上所发现的一切有价值信息。 (5) 以上三种方法及其辅助工具的合理运用, 基本上能帮助评估者收集大量的有效证据。

(二) 评价规则

系列III中的教学行为等级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评语 (Summary) ;另一种是评分 (Scoring) 。评估者首先要依据每一项评价标准的证据写出相应的评语, 然后依据所写的评语在一套计分规则中选定一个最适合评语的评价等级。系列III中的每一个标准都有六个评分等级 (1.0~3.5分) , 并且其中三个等级 (1分、2分和3分) 都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如, 1分表示“明显地不合格的教学行为”;2分表示“合格的教学行为”;3分表示“很胜任的教学行为”;3.5分表示“示范性教学行为”。此外, 还有两个中间分1.5分和2.5分, 表示不太确定的行为水平。前者表示位于1~2分之间的“不太合格的教学行为”;后者表示位于2~3分之间的“比较胜任的教学行为”。 (6) 当然, 在具体涉及到每项标准的评分规则时, 都有更细致的等级界定, 供评估者选择。

(三) 评价的一般程序

整个课堂行为评价是由系列III区域协调员组织完成的。对于进入“新任教师计划” (Entry Year Teacher Program) 的教师, 区域协调员能为他们提供考试指南和指导教师, 指派评估者, 检查每次评价的证据记录以及发送信件告知其课堂评价结果等多种服务。具体来说,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程序有如下环节:第一, 新任教师呈报书面材料。具体要求是:认真、完整地填写《班级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基本情况表》;第二,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前面谈。面谈中, 评估者将对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与新任教师展开讨论。第三, 进行课堂教学现场观察。在课堂上, 评估者将对新任教师的语言、神态、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应等情况做详细记录。第四, 举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后面谈。讲课结束后, 评估者与新任教师将就刚刚结束的课程举行第二次面谈, 主要讨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适切、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利用、教师间合作以及与学生家庭沟通等情况。此外, 面谈结束后, 双方要共同填写《评价确认表》, 以确认本次课堂评价行为是按照系列III确定的程序进行的。第五, 评估者逐项填写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报告。填好后, 评估者要在规定时间内连同其它相关材料, 报送当地的区域协调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教育服务中心 (1993年) 规定:最终裁定一个新任教师是否通过系列III的测试至少要有两个评价周期 (Assessment Cycles) , 即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评估者对新任教师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才算是有效的。不言而喻, 那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进步快的新任教师, 一般有两次合格的教学评价即可顺利过关, 实习一年后就能获得长期教师资格证书;反之, 对于那些基础差、进步慢的新任教师来说, 可能需要两次以上课堂评价或更长时间才有望通过考试。

另需指出的是, 目前系列III体系还不够成熟, 执行难度较大, 使用范围也有待扩展, 处于进一步完善之中。因而, 有人对它提出非议:认为它的测试标准偏难, 评估者的素质要求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也难以裁定, 特别是它无法对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教学”进行合理地界定, 很难对教师的创造力、与学生互动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行有效评价。 (7) 但是, 总体来看, 对系列III的认可和支持者比较多, 因为它试图打破笔试的局限性, 尝试通过考查可感知的“教学行为”, 把学校所教授的各种教学理论知识同教师具体教育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此外, 教育服务中心也就该体系所设立标准的适切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做过大量调查, 其大部分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8)

三、普瑞克西斯考试对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几点启示

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之所以在当前美国多种教师资格考试方案的激烈竞争中成为一枝独秀, 其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化的考试体系, 丰富的考试内容、重视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以及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些对于诞生近10年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来说, 有这样的几点启示:一是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 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尽快建立国家级标准化教师资格考试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拓宽笔试内容。当前笔试中仅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的基础知识, 今后笔试中要增加对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教育政策法规等更多内容。三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考查。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面试和说课两种形式来评价候选人的课堂教学技能, 因缺乏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没有训练有术的评估者, 导致一些测评结论主观随意性大, 合理性、准确性偏低。对此, 今后可以尝试这些做法予以改善:一是要求候选人在试讲前必须在指定的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习1年以上, 并由所在实习学校负责人出具教育实习鉴定;二是测试时随机抽取预备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 让候选人现场分析, 填写分析材料, 然后由评估专家评分;三是让候选人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讲授一节完整的课, 由评估专家现场评分;四是对评估专家进行测评技术、方法与程序的培训, 以提升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摘要: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历经180多年, 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一。以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为代表的教师资格考试方案, 在汲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实现了从重视考书本知识到重视考课堂教学技能的历史性转变, 彪炳国际教师资格考试的新趋势。这为年轻的中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了某些启示。

注释

1朱欣欣, 陈凡.美国新任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体系的分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6) .

2Fox.David J.NTE.National Teacher Examinations.8thEdition.[M].New York:Arco Publishing.Inc, 1984:6~8.

3Charlotte D.Enhanc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ramework for Teaching[EB/OL].http://www.umatilla.k12.or.us/NCLB/Char_Danielson.htm.2008-03-15

4Dwyer C.A.Psychometrics of Praxis III:Classroom Perfor-mance Assessments.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998, 12 (2) :163~187

5PraxisIIIforms[EB/OL].http://www.ode.state.oh.us/GD/Templates/Pages/ODE/ODEDetail.aspxpage=3&TopicRelationID=1263&ContentID=4868&Content=44785)

6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5

7Rosenfeld, E.Misfire.Teacher Magazine, 2000, 11 (4) :16

篇4: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

3、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4、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5、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7、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A.教师的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计划

8、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A.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面,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D.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9、能说出一种物品的多种用途,属于()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意识 C.想象 D.复述

12、小鹏最近发愤图强,希望能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内驱力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多元学习

14、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7、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的是()

A.认知失调 B.学校教育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2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马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二、辨析题(4题)

1、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败归因理论。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4、只要运用正确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的方法。

三、简答题(4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简述人格的特征。

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材料:

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2、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 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并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育萃专家解析】D。题干描述中提高成绩属于好的影响(正向功能)、预期的影响(显性功能),相互猜忌属于不好的影响(负向功能)、非预期的影响(隐性功能)。

2、【育萃专家解析】A。2014年上半年统考。教育的领导权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者的权利。

3、【育萃专家解析】B。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4、【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上半年统考。

5、【育萃专家解析】A。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育萃专家解析】D。2015年上半年统考。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雄辩术原理》,又称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公元前后二百年间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

7、【育萃专家解析】A。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育萃专家解析】D。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9、【育萃专家解析】D。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

10、【育萃专家解析】C。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下半年统考。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题干中,晓阳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而事实表现不是如此,说明晓阳对自己的认知是不正确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合理的情绪。

11、【育萃专家解析】D。经过复述,短时记忆中存储的内容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12、【育萃专家解析】C。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13、【育萃专家解析】A。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4、【育萃专家解析】C。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15、【育萃专家解析】C。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

16、【育萃专家解析】D。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17、【育萃专家解析】B。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8、【育萃专家解析】B。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引申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9、【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下半年统考。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其中,处于惩罚与服从 定向阶段的人表现为避免惩罚和服从权威,题干中小辉害怕教师的批评是典型的避免惩罚的表现。

20、【育萃专家解析】D。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二、辨析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育萃专家解析】该观点是错误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要求为成就动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3、【育萃专家解析】2014年下半年统考。该观点是错误的。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4、【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简答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育萃专家解析】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第三,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3、【育萃专家解析】2013年上半年统考。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特点。(1)整体性 整体性即同一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是由这些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形成的一个有机组织。(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呈现异彩纷呈、千差万别,具有独特性。(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5)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中的人所特有的,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4、【育萃专家解析】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案例中,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即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这一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案例中的学生显然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对一些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他们有所改进,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受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2、【育萃专家解析】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小杨在“我”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道歉。

(2)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篇5: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冲刺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

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5.“壬戌学制”以()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美国

B.日本

C.欧洲

D.俄国

6.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7.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调查法

C.教育实验法

D.教育测量法

8.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混合制

D.分支型学制

10.最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学校组织

B.职能型学校组织

C.直线一职能型学校组织

D.矩阵型学校组织

1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13.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14.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9岁

B.10岁

C.11岁

D.12岁

15.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多动症的特征的是()

A.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

B.注意力不集中

C.活动过多

D.学习困难

16.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思维单一性的矛盾

D.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17.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是()

A.强调形成性评价

B.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C.考试方式的改革

D.让学生自主学习

18.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

A.直观认识

B.初步认识

C.认识

D.掌握

19.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A.识字与写字目标

B.阅读目标

C.写作目标

D.语法目标

20.小学生处于人生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诱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

A.在介绍外国文化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

B.只专注宣传英语国家的科学成就

C.侧重鼓励学生去追求到国外学习与生活

D.只专注介绍英美人民的生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2.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3.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 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l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 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

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 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 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 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2.班主任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卫生极差,给班级以严厉的批评。

第 二天有班会课,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 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 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 前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在班级中.重演。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 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这个班的班级卫生一直在学校保持先进,其他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1)结合案例谈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准是什么。(5分)

(2)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7分)

(3)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班级?(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 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 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请为上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l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这可算作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2.【解析】目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围绕课程功能的转变展开的。

3.A【解析】在古代社会,个别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如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4.B【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属性。

5.A【解析】l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而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都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

6.B【解析】l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7.C【解析】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8.C【解析】略。

9.D【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0.c【解析】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一职能型学校组织、矩阵型学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最常见的是直线一职能型学校组织。

11.B【解析】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2.C【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岁-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13.D【解析】D项属于计划策略。

14.B【解析】皮亚杰认为,l0岁是儿童从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15.A【解析】A项属于儿童过度焦虑反应的特征。

16.D【解析】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17.B【解析】略。

18.B【解析】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初步认识。

19.D【解析】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0.A【解析】在进行文化意识教学中既要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要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基础性;

(2)全民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5)活动性;

(6)趣味性;

(7)启蒙性。

2.(1)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3)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启发学生的教学思维;

(4)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严谨,无科学性错误;

(5)课堂教学要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境;

(6)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

3.(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 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 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 “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 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1)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如下:

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②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他们做好带头作用,使集体及其成员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姿态。

③ 建立了共同准则,形成了良好的舆论与班风。这次班级有了班训,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并建立了班级卫生责任制来给予保障。班委会成员也通过这次“扫屋**”,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更加相互配合,班委会具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使班级很快扭转了局面,成为学校“先进班集体”。

(2)从班会的内容上看,王老师紧紧抓住刚刚发生的“扫屋**”,并以此为主题,制定了班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力量,鼓舞他们奋发向上。

从班会的形式上看,班级墙上贴出了火红的班训,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班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3)①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 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 极面并加以指导。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班主任只有提高班级活动 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②班主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 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从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 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第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 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 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部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 与发展的档案。此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交流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上一篇:侵犯名誉权如何取证下一篇:天气降温暖心问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