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2024-08-14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通用6篇)

篇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单选题、判断题复习内容

1、整个社会复杂的道德现象分为三类,即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思想关系,它植根于经济关系之中。

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但道德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有有着自己的特点。到的不同于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5、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P15

6、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7、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8、原始社会最高道德原则是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原始社会最重要的规范是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P219、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人身依附(问题)。P2210、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1、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1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4、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5、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职业的出现)

17、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19、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0、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

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3、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简答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

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则不然,它并不是颁布、制定出来的规范,而是出于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规则。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非强制性)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性)

2、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成分说明了道德内容的职业性。

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职业道德是用来指导工作与劳动行为的,因此,他的一些原则、规范大都表现在具体可行的行为守则,始用于指导人们在工作、劳动中的行为。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爱岗敬业;第二,诚实守信;第三,办事公道;第四,服务群众;第五,奉献社会。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因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依赖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依赖自己的职业生涯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基本途径。比如,我们教师如果自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和道德水平。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能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职业理想、职业热情,促进一个企业单位和社会主业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比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激发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起到推动或者阻碍作用。切实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利于从根本上

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

因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己不仅能身体力行,还能带动我们的学生,众人拾柴比焰高。这样,必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也就维护了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国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的,同时职业道德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利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单选、判断题

1、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活动的承担者。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3、春秋时期的孔丘,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古代第一个有名的教师。他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这其实是教育民主、平等的起源。

4、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的孔子为最盛(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墨家私学的墨子为首。(墨子教育似乎有些灌输之痕,墨子有侠士之称,他也培养侠士)。

5、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人民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是教师的楷模,1946年去世。

7、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以下几点:A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B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发智力资源。C培育新型劳动者。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传播者、开发者、培育者、创造者)

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10、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表现在: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1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老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2、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简答题:

1、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市场经济内含着道德化,具有道德性。

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在现在社会,国力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较量还是科学技术的、思想文化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第二,开拓创新观念。

第三,增强平等观念。作为道德要求的社会平等实质上是人们的权利平等,平等原则实际上就是权利平等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是教育平等的真正含义。

2、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第一,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

第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权利得到尊重和保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所在,个人权利不是个别人的权利,而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的权利。论述题

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A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自身角度)

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会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变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极少数青年教师身上,政治思想虚无化、物质生活享受华、价值取向惟我化、人际关系庸俗化的倾向较严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B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角度)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教师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

C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未来角度)

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好的要求,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化挑战为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我国教育的进步。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做事时的果断性、自觉性、坚毅性、自制性,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

2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4向师性,就是说,大凡学生都有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5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对象。

6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即教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简答题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第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第二,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第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第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道德判断和评价是高水准的,其次,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体现在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中。

第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第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所谓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第二,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催化剂。通过学生影响;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林立;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教师道德的价值与首要突出的表现在他能激励教师忠于职守、认真执教。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试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调节可以借助于法律、法规、制度,也可以借助于物质刺激因素和精神刺激因素,还可以借助于思想道德的因素。思想道德调节方式与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是最有效的,是其他调节手段不可取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

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制约力量,教师运用专长力量、吸引力量、权威力量、奖赏力量等方式方法,体现了教师道德的水平。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利于建立起亲密型的师生关系,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

第二,对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

教师道德要求学校教师之间应团结一致,共同为培养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A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如何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从而百家争鸣。b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号召向他们学习。c正确对待新老教师的关系(关心爱护)e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比如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不能单纯作“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教师,要求教师开阔视野,不能在固守单一的教育观念不放。

第三,对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

在教室方面,应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服从领导,支持领导,体谅领导;从学校领导者来说,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严于律己,尊重和相信教师。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单选、判断题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教师自始到终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应该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居于较低的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

3、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4、在一定意义上说,人道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5、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社会职责。

6、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7、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8、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9、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但在现实情况下,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就成为可能理想,是教育的中期目标。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是现实理想,近斯目标。

10、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 监督是教育法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其中,教育法的制定是教育法的实施和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依法治教,首先要有法可依。教育法制定的目的在于实施,在于运用教育法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调整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法的实施使书面的教育法得以在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和落实。同样,教育法的监督是教育法制定和实施的保障。

名词解释

1、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2、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

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根植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就性质而言,他与社会职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维护社会的经济关系服务。首先,尊重人。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对阶级敌人我们不能崇敬,不能爱,但给及最起码的尊重,承认他在人格上的尊严,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要求的。其次,关心人。对根到底就是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和生活,既关心人的需要。再次,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都应当享有的权利。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原则的要求。

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论述题

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须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米那发展提出来的,特别强调“人的自由发展”“人的成分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与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成为对教师的一项职业道德来要求。所谓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a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一方面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把每个学生都装在心里,要一视同仁的施教于学生每个学生。另一方面,要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针对高等学校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了人的新的片面发展,即知识狭窄化,能力片面化,情趣单一化,必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全面教育。

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它是指所有大学生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全面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第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追求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用各学科的个性去反映素质教育的共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第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发展学生智力素质,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师自己必须首先人品过硬;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具备审美素质等等。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单选、判断题

1、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3、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泛性;三是科学性。

4、“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

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6、所谓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才能。

7、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治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进修过程,也是备课过程。治学也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活动。

8、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所谓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9、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三是教育科研能力。

10、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教育劳动既是教师个体的劳动,又是教师集体的劳动。教师集体中的人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师集体中的人际矛盾的调节,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

11、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所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他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

13、爱岗敬业、依法治教在教室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处于基础地位,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14、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15、教育与受教育这一关系是师生关系区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根本特点。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的指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名词解释

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的关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1、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e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次简答)

一是教育劳动独立性、个体性特点,会使教师有忽视统一步调和各环节协作的倾向。二是教师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三是学生评价的差异,会引起教师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四是学校管理中采取的某些措施,会引起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五是“文人相轻”习气的影响也会使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3、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使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的风度仪表具有强烈的职业示范性,它本身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风度仪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威信和魅力,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4、教育法律责任含义?

教育法律责任是由教育法律主体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依法由违法主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依法追究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时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证。

教育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法律责任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如法律规定政府对管理和发展教育应尽的义务,学习、教师以及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等等。二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本节所讲教育法律则分属于后一种情况,既狭义上的教育法律责任。

5、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教育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时指行为人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一)学校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的侵权责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学校权力行使不当,如滥用权力或是越权行为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学校未能很好地履行法律上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形: 1.学校环境、学校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 2.学校提供饮食、药品、饮用水等导致学生伤害 3.学校侵权学生人身权利 4.学生之间的伤害事故 5.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

(二)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和多样性。(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

(3)与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学校相比,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7、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及种类?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程序裁决社会活动中的有关纠纷,从而使权益受损害的相对人得到法律上的补救。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使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8、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首先,教育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

其次,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行,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再次,教育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9、教育法律救济的种类?

1.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2.司法救济和公法救济 3.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

10、教师权益救济制度?

一般来说,解决教师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11、教师申诉制度的主要环节和程序?(1)提出申诉(2)受理申诉(3)处理申诉

(二)教师行政复议制度

(三)教师行政诉讼制度

(四)教师行政赔偿

三、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学生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出现纠纷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学生申诉制度

(三)学生行政诉讼制度 结束语

教育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根据违法中提到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行政和危害程度,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伴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频发,高校民事责任承担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已引起高校的关注。

根据不同标准,教育法律就可分为不同种类;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救济和公法救济。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

论述题

1、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P154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而且它还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使教育规律的要求。

第一、师爱的教育意义。

师爱寓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寓于科学的学生管理中。第二、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

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都全面的深入了解,就为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热爱所有学生。教师要做到“爱无差等”,热爱全体学生,首先注意那些存在着各种缺点的后进生,不能嫌弃和歧视,而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给他们真诚的爱,引导他们上进。再次,严格要求学生。老是热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致的。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要做到做到①严而有爱,要让学生从教师的严格要求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心,这样严格要求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②严而有格,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标准要适度。③严而有方,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善于找出最适合他们个性的方法。④严而有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持之以恒,不该时严时松。

第六章 教师道德范畴

单选、判断题

1、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鹏最早提出,义务并非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使自己“心安”。

2、基本义务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自然义务(自然人)。第二类是社会义务(社会人)。

3、良心做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的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A内在性B综合性C稳定性D广泛性

良心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4、荣誉,一方面是客观评价,另一方面是主观感受。

5、教师职业荣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

6、对幸福范畴的解释,归结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禁欲主义,一类是纵欲主义。

1、教师道德范畴和教师道

德原则、规范共同构建起教师道德的规范体系,教师道德原则和教师道德规范制约着教师道德范畴,教师道德范畴则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借以把握教师道德本质的重要手段。

2、义务或道德义务,完全是 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3、在教师诸种工作中,居于

核心地位的工作就是贯彻教育方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书育人活动的基础,也是激励学生学生奋发向上、朝着教育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教师为社会负责的关键,就是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10、《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

11、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2、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志中的有机统一。P195

3、教师职业荣誉――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含的自尊、自爱。

职业荣誉和职业义务是紧密联系的,不履行职业义务,也就谈不上职业荣誉。4、教师职业幸福范畴――它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5、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绉缎使命。

6、受教育者:一般是指通过学习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就广义而言,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切人;就狭义而言,受教育者仅指在正规学校接受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并取得一定学历的人。

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简答

1、教师道德义务在调节教师的行为和道德选择中的特点有哪些?(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

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

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2、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教师良心的判断其实是自我解剖或自我审判,他深藏于内心,集主、客体为一身,表现出内心的平静或不安。教师良心是教师到的自我完善所需要的重要内省力量,没有它,人们就不能认识和评价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也不能从道义上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教师职业道德良心是教师行为的隐藏的却最有力量的调节器,它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精神潜力,重视的守护着教师人格。3、教师职业幸福的内容。

A、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B、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C、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创造与享受的统一。4、教师职业荣誉的内容。

A、教师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B、教师的“春蚕”自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C、教师以“人梯”、“红烛”自喻。

5、我国教育的性质及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教育必须遵循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国教育的方针

教育的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分向,是教育基本指导的总概况。它主要解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两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规定着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的教育方针确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6、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

2、教育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

3、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4、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5、教育终身化原则

6、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7、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8、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只要包括以下内容: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其他教育制度

7、我国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是什么?

答:国家举办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并逐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结束语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其法律地位是由其制定机关、性质、特点及其特定作用等各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章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

单选、判断题

1、所谓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也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的行为。其不具有道德意义。

3、道德行为依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善行和恶行。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选择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叫做恶行,也叫不道德行为。

4、道德容许行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行为,其善恶性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道德容许行为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独立的道德行为。

6、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

7、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8、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内心信念可分为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哲学信念、宗教信念。

9、所有的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只有通过教师道德行为的才起作用,而一切教师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也只有立足于教师道德行为而生效。

10、价值冲突表现在:一种是同一价值体系内部的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大善到小善,另一种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对立。

1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名词解释

1、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P226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志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自愿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简答

1、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P231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要必须面对多种可能性,而且在加之冲突中进行,在不同的价值准则之间作出取舍,非此即彼。价值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

(2)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

(3)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

2、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1)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我们说教师道德评价在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理论到实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其这中介和杠杆作用。

(2)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教师道德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3)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的裁决作用。首先,教师道德评价是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行性质的裁决;其次,教师道德评价也包括对教师道德行为量的分析;最后,教师道德评价中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定性、定量分析,都必须坚持裁决的审美原则。(4)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3、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有那些?

1、高等教育的法律形态

2、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

3、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继续教育制度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非学历教育。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

4、设立高等学校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条件

符合以下原则: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基本条件:有组织结果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5、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

(1)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也是高校在校生的核心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受教育过程平等两方面的权利。

(2)学习保障权,指高等学校学生的人身权和物质财产权依法获得保护的一种权利。(3)获得物质帮助权,指学生享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的权利。

(4)获得公正评价权,重视受教育结果平等的体现,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老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成绩档案中,在完成相应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民主管理权,指高校学生作为主体对学校行政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公共据测工作享有的民主平等的参与权。

(6)社团组织活动权,指高雄县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可以自主组织学生团体并开展有关活动的权利。

(7)课外生活方式选择权,是指高校学生在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8)救济权,这是对学生程序性权利的一种规定,是指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有权通过正当的途径请求保护。

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义务包括以下几方面: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努力学习,完成规定作业;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论述

1、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P251

一个完整的教师道德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教师道德行为评价首先是对行为的动机、效果和过程的考察和判断,只有在对行为的动机、效果和过程的性质、价值有准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师道德行为整体进行完整的道德评价。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自觉追求的一定的目的愿望或意图。效果是指行为主体的个别的或一系列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1)动机效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a、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B、动机和效果的差异和矛盾。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的善的效果;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2)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考察和判断

既然动机和效果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的统一,那么在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和判断时,既不能看动机,也不能只看效果。必须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立足于动机看效果,通过效果看动机。

a注重行为动机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

重视行为的动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在道德评价中把行为的动机当做重要的依据,是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显著区别。善良的动机表现在行为全过程中。善的动机表现在教师对动机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上慎重和认真;表现在行为进行中的积极态度;表现在在对待已经发生的坏效果的态度上。在判明行动的动机时,不仅要考察行动者一时一地的行动及效果,而且要考察行动者一系列的行动表现及行动的个性特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等。

b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切善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善的效果。是否有善的效果,是判断行为善恶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动机善恶的重要依据。第一,效果是客观的,其善恶性质对于动机而言更明确、更直接。第二,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动机和效果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只有弄清了效果的好坏,才能进一步考察动机的善恶。第三,马克思主义重视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用发展的、全面地、联系的观点,考察与行为效果相关的各种因素。

C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

因为,动机和效果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检验行为的善恶。

2、论述高等学校的自主权?

从《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规定看,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有七个方面;(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自主权是高等学校享有独立自治权的一个基本表

现。

(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3)教学自主权。

(4)(5)(6)(7)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机构设置和人事权。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第八章教师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

单选、判断题

1、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3、教师道德内化的三阶段(一般经历):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4、教师道德认识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a认识教师道德关系b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c认识教育教学的规律。

5、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6、道德品质一方面,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另一方面,道德品质实质上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意志和行动中的具体体现。名词解释

1、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 的师德境界。

2、教师道德品质――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位置也得到的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行动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道德觉悟水平、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修养境界。简答:

1、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1)理论学习的方法(2)实践锻炼的方法(3)“慎独”的方法

2、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次简答)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

(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3、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道德 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论述题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P272-27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第二,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三,人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最充分、最科学的注释,正因为人性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道德修养。A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只有到的主体通过自我锻炼和改造,才能提高自身的道的能力,认识社会历史必要性及道德必然性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促进社会的发展。b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提出一系列的道德原则、规范,教师道德修养提高才能使自己得行动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C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并且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品质,就要不断地进行修养

(2)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A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具备辨别善恶、以善抑恶的能力,这就为道德修养提供了可能。b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C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23、《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教师法》的立法目的。《教师法》的立法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2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资格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教师资格的构成要件包括国籍、品德、业务、学历和认定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篇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第一、二章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6)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挑战包括: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1)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理想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五、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自己的经验)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同上)

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八、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九、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十、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7)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十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2)

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

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生目的人生态度

3、生目的觉得人生价值标准

(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头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直线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事费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头自身条件出发

②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 立足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④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情绪

4、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人生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

一、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P90

道德的功能找,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与效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及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其他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敬礼让,强调克矫防矜。

(4)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5)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

同形式表现出来......)

2、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影响。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敦化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

项基本要求…。

2、大学生与诚信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3、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鼓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方法:其一,学思并重。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

一、巩固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巩固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己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五、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第六章

一、职业道德的起本要求(147)

(一)爱岗建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二)诚实守信

(三)办事公道

(四)服务群众

(五)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157)

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59-161)

择业观:树立从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四、爱情与人生(164-167)

五、家庭美德(168)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六、婚姻家庭法律规范(170)

第七章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175-177)

(一)法律的一半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大律师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

2、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3、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77)(选)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79)(选)

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四个环节:大绿岸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187)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五、公平正义观念(190)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六、权利义务观念(190)(多选)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文明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七、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197)(多选、概述,选)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八、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200)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204)(多选)

(一)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率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2)

(一)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生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述、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二)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三、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一)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原测(多选)(218)

(二)民事主体制度(多选)

(三)民事行为制度

(四)民事权利制度

(五)民事责任制度

(四)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多选)

四、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226)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原则(多选)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三)行政行为(多选):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四)行政责任

(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五、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二)犯罪概述

1、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2、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

3、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4、共同犯罪

(三)刑罚制度

1、刑法的体系

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2、刑罚的裁量

篇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它是与教师劳动、教师职业相适应的。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国家教育机关制定的《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了它的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校学生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受到良好教育是他们发挥祖国栋梁作用的前提。所以,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尤其要学会做人,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这一责任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的道德水准不高,怎能带出优秀品质的学生呢?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是强调“以人为本”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

在面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和机遇的形势下,党和国家特别强调“以德治国”的方略。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强盛,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基本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社会主义学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教育具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和教学生学会做人,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教育。为完成“以人为本”的教育任务,需要广大素质高的第一线教师努力工作。因此,首先就是要强调提高教师道德修养。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2.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对如何迅速发展我国教育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采用创新的多种形式,依靠道德修养水平高的广大教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总之,就是要求我们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是构建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重视道德修养的教育,古代一直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教育人的宗旨。近代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要培养“四有”新人。当前,胡锦涛同志特别重视“两个务必”和“八荣八耻”的问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上述精神,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中都十分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并要突出德育,各职业技术学校必须积极地坚持德育为先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有效衔接的教育整体体系。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文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大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性化的教育;必须使受教育的人有自我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实现感;必须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教师要做到彻底摒弃封建家长式作风,要提倡民主、平等,注重师生亲近和心理沟通,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

2. 要坚持立足本质,实现终身贡献教育事业的使命。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平凡与清贫,但教育事业是伟大的,是一项高尚艰巨的事业。做教师工作不容易,把教师工作做好就更不容易。要想真正地扎根教育事业,首先要有一颗平凡心。在社会大讲实惠、讲现实的思潮中,教师只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现实,不为各种诱惑所动,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工作量更大,教育任务更繁杂,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应坚定地树立起立足本职,终身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决心。这就要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为教育事业而奋斗。

3. 要坚持创新理念。

社会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前进的,离开了创新就没有了前途,就要落后。要推动社会前进,就要坚持理念的不断创新。研究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方面的经验证明,必须坚持“求智”、“求新”、“求实”。

第一,求智。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长智慧以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作为教师应具有较系统的政治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及较广博的现代科技、人文和美学知识等。一个没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是不会有多少道德影响力的,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定是无力的。教师作为人类科学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必须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做终身学习的楷模,以适应新世纪教育的更高要求。

第二,“求新”。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当代教师不能机械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该善于积极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理论提出疑问,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的知识、观念和方法代替旧的知识、观念和方法。敢于改革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不断应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能动地学习,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求实”。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实践。学校教育绝非简单抽象的说教,而是贯穿于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实践过程中。知识要服务于实践,并被实践检验。把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运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去教育学生,才能够吸引学生。利用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价值去感染学生,道德影响力才会更深刻。

摘要: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 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极为重要。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职业道德,以人为本,为人师表,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篇4:论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申,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乃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1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二、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評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四、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任者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5: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校: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XX 学号:183 很荣幸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在读了韩愈的《师说》后,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足够了。但当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后,才深刻的意识道,一名教师应将职业道德作为法律准绳来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情操,做一名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培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专业基础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的研究者。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自己具有较高的德行,你才会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才算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培育人。

一、职业道德定义及重要性

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成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系统的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路德修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四门科目,从中,使我们增加很多新理论知识和思想素养,对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眼界,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二、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总结

1、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孟子说“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就是说父子之间要做的父慈子孝;君臣之间要做到君仁臣忠;夫妇之间要做到夫和妻贤;长幼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朋友之间要做到汝诚吾信。这样就会是我们的社会和谐,人人守道。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教育伦理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对己要求也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为师之道”源于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为教之理”,我们只有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真正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教师的良好德性与品行。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一是因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劳动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对象,一般职业的劳动对象针对的是“物”而不是“人”,而教师的劳动对象针对的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二是教师劳动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因素。教师为人师表的劳动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职业人格定位。正如我们常说“教师的形象是人类道德人格的楷模:,教师的”师道尊严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力量“,教师是依靠其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来赢得自尊,并依靠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来赢得学生和社会尊敬、敬重和爱戴的。教师要在社会上树立地位:一要树立”涡的职业就是涡的事业“的职业意识,二要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三要树立”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是在这一“根”上面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原则;二是教育诚信原则;三是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那么以上原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又是通过那些方面来进一步指导了。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做到的。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要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必须懂得教师从教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然而对于我们每个高校教师而言,仅仅懂得这些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内化为我们自身内在的职业品质。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就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得道化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职业品质的培育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他律阶段;二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形成自觉意识的阶段;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确立阶段;四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自由境界”的获得阶段。

三、教学过程中职业道德素养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篇6:《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要点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完成)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及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过程的活动,简单来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两个方面:(1)职业道德意识修养(2)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内容: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1)职业正义感(2)职业责任感(3)职业义务感(4)职业良心感(5)职业幸福感(他是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磨练坚强的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坚定地职业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问题)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最终目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行统一

2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4坚持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努力 学习教师道德修养理论,树立人民教师的道德理论人格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根本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加强学习(必要途径)

2勤于磨炼实践,增强情感体验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5学会反思

6努力做到慎独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功能 1 指挥定向 2 教育发展

3督促激励与诊断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 客观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法 1 自我评价法 2 学生评价法 3社会评价法 4 加减分评价法 5 模糊综合评价法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 教书育人原则 2 为人师表原则 3 依法从教原则 4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3)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养

(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1教师义务 2 教师良心 3教师公正 4教师荣誉 5教师幸福 6 教师人格

上一篇:践行先进办学理念,精雕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给女儿生日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