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24-08-18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导入时,要突破教材,要有所创新。

在进行圆柱的体积的导入时,课本上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乘高来计算”,那么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猜想计算方法固然有好处,但要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教学引入,学生的思维跳跃得太快,不妨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联系旧知,思维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

二、新课时,要实现人人参与,主动学习,效果才佳。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用自备的胡萝卜进行切割拼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空前高涨,人人参与,主动学习,效果佳。然后教师用PPT动画示范演示推导过程: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还可以再多一些),然后把圆柱切开,照课本上的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记得牢,不易忘。

三、练习时,要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例题“练一练”中的题目都比较浅显,学生还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转几个弯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在巩固练习中,只要从这五种类型去考虑,做到面面俱到,逐层深入,由易到难,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练习方式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看图计算、应用题等。达到掌握。

篇2: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填空。

1、一个圆柱体,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6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体积是84立方厘米,底面积21平方厘米,高是()。

3、已知圆柱谷桶里底面半径是3米,高4米,它的底面积是(),容积是()立方米。

二、求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2)底面半径4厘米,高12厘米

篇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挖掘原型,解释应用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油桶、水杯、油瓶、茶叶桶、热水瓶等,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都做成了圆柱体?”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数学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方法研究总结出:在同样面积的材料做成的容器中,圆柱体的容积最大。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学生学习了如何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事物(现象),巩固并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逐步积累了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出示了一个百事可乐饮料罐,“看看它你会想到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议一议这个饮料罐隐含着哪些数学问题,然后结合刚学的内容归纳出:做这样一个百事可乐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学生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求做饮料罐的用料就是求圆柱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表面积)。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呢?一位同学用一张白纸剪成长方形围在饮料罐的侧面,然后将其展开……这一做法启发了同学们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上高。最后学生达成共识,不管是求圆柱的侧面积还是表面积,只要测量出物体的底面直径(或半径)和高就可以了。接着是测量必要的数据、计算。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原型,比较应用

把数学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之后,有的学生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混淆起来。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利用活动课把学生带到校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校园中与圆柱有关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观察发现“教学楼走廊共有圆形柱子8根,底面周长约1.5米,高约4米”。观察后学生纷纷提问:粉刷一根柱子大约要多少涂料?每根柱子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每根柱子的体积是多少?教师抓住契机提问:这些问题可以用哪些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进一步区分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与体积,并分别说明了计算的方法。于是同学们用卷尺测量出每根柱子底面周长大约1.7米,高3米等计算需要的数据。经调查,校园内有20根同样的柱子,如果在每根柱子的表面贴上条形瓷砖(瓷砖长19厘米,宽4厘米),这些柱子大约要贴多少块瓷砖。这一活动能使学生看到有关实物就能准确地判断是求圆柱的表面积还是求圆柱的体积,教学效果非常好。

篇4: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关键词]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借助画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学校将对教学楼前的一个长方形花圃进行改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自主审题

师:有一块长为8米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产生需要,尝试画图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学生把“长增加3米”画出来,如图1;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如图2;其他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示意图。)

3.汇报交流,理清关系

师(幻灯片同时出现题目和示意图):你是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愿意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师: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4. 自主解答,回顾反思

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画图不仅能反映出文字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了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理解“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2.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通过想象把这两个问题的示意图在你的头脑中画出来吗?请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出第一幅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第(1)个问题后再解决第(2)个问题。

教师组织反馈时,幻灯片出示对应的图片。

3. 梅岭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1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出示:

(1)长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5,列式解答)

(2)宽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6,列式解答)

(3)长和宽同时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画图验证图7)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师: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总结全课,适当介绍并呈现数学、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总评】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仅凭文字叙述有时很难直接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问题也为学生学习通过画图整理信息,体验示意图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教学分成了六个步骤。①审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到“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引发画图的需要;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③看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④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⑥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画图”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画图”和“用图”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并获得对画图策略的深刻体验。在解决问题时,通过不同方法的解答,让学生联系示意图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示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策略意识。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再一次明确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凸显了示意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篇5: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一个圆柱木桶,底面直径16厘米,高2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段圆柱形的钢材。长60厘米。横截面直径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一个圆柱水桶,从里面量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1.5分米,它大约可装水多少千克?(1升水重1千克)

4、有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木块,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应削多少体积的木头?

5、一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0.2米,高0.5米,装了桶水,问桶中有水多少升?

篇6: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核心提示:学生进行圆柱体积公式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个别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学生进行圆柱体积公式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个别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非常遗憾的是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但我使用了课件-----把圆柱体沿着它的直径切成诺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展示切拼过程.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也一目了然.

上一篇:【精华】大自然作文汇总下一篇:叶子经历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