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2024-08-11

毛泽东的重要论述(精选8篇)

篇1: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一、主要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主人,共产党干部是勤务员。

一是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哪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三是又红又专,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一般号召和个人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六)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要对人民群众负责

(七)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

(八)坚持两个原则,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九)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二、重大决策与活动

(一)从两个历史时期来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从不同领域来看

1.经济领域

发展经济,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保证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不可与民争利。

2.政治领域

旧中国社会缺少的东西主要是“独立和民主”。

3.文化领域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社会领域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毛泽东特别强调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

5.军事领域人民战争

6.统一战线

篇2: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二、毛泽东重要论述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页

2、“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3、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4、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毛泽东:《为<七大纪念册>的题词》,《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

5、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篇3: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一、陈云对毛泽东军事路线正确性的逐步认识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出现重创, 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转移革命阵地, 开始了漫长的长征。长征过程中, 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红军在突围过程中, 损失十分严重。面对着敌人前堵后截的形势, 毛泽东向党中央建议, 改变前往湘西会合计划, 把红军势力转向贵州。1934年, 陈云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受中央指示, 负责转移时的协助工作。在红军转移的过程中, 陈云配合红军突破转移工作, 在陈云的指挥和领导协助下, 中央红军连续三次成功冲破敌人设置的封锁, 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在反封锁过程中, 作为后卫掩护的陈云, 又成功利用一切力量, 顺利完成保护红军过江任务。后来在红军渡湘江和乌江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 陈云逐步了解了毛泽东及其思想。早在中央苏区的时候, 陈云和毛泽东就已经结识。当时毛泽东还不是中央苏区红军领导成员。作为中央核心领导之一的陈云,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红军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 开始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路线。陈云坦率、尖锐地提出批“左”、纠“左”的主张, 指出“左”倾实质上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另一面, 呼吁“丝毫不放松”纠正“左”的倾向, 这在当时苏区党政、舆论界是振聋发聩、语惊四座的, 充分表现了陈云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识和胆魄[3]。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 由于博古等领导错误, 使红军遭受沉重打击, 此时毛泽东就建议采取“诱敌深入”、“集中精力打运动战”、“对外作战”等政策, 虽未被采纳, 但事实证明这些建议是正确的。后来陈云在谈论毛泽东时, 也强调红军重创过程中, 对现实条件调查不够, 没有了解红军的现状, 毛泽东很多建议都是正确的, 均是其经过实践研究得出的, 适合当时情况的正确建议。

长征过程中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红军损失十分惨重。国民党在红军长征中, 设立重重障碍, 围剿中央红军, 湘江战役中大约一半多的红军牺牲。此时党中央也开始反思领导路线的错误, 陈云同志在协助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 认识到中央领导此时出现了错误决策, 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 应该得到重视, 特别是第四次反“围剿”中, 毛泽东灵活多变的领导路线, 中央红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甚至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时刻, 毛泽东建议转向敌人力量十分薄弱的贵州, 以保存中央红军实力, 这是十分有成效的。

二、遵义会议中陈云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确立的拥护

1935年, 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陈云等人积极倡议召开遵义会议。博古和李德认为, 红军的重创来源于帝国主义的强大。而毛泽东则认为损失源于“左倾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 陈云深刻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及其给红军造成的严重后果, 将其与危机时刻毛泽东的正确建议进行对比, 下定了召开遵义会议、批判左倾教条主义、肯定毛泽东领导思想的决心。

遵义会议召开过程中, 与会者之间分歧很大。首先博古作第五次反围剿的报告, 在报告过程中, 博古一直回避自己的左倾错误, 把问题归根于外因, 这种观点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例如青年团中央书记何克全;其次, 周恩来对左倾主义的错误进行补充说明, 并指出错误的根本原因, 对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军事战术和领导路线作自我批评, 周恩来在会议中积极支持和肯定毛泽东的领导思想, 此种观点和陈云的观点相互吻合;毛泽东在会议中也作出重要发言, 指出左倾主义的错误, 批评博古和李德回避责任的态度, 张闻天、朱德、刘少奇等给予支持;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处于中间态度, 像林彪在会中虽然支持毛泽东, 但是会后则反对毛泽东的领导。

在遵义会议后的一段时间,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层愈来愈具有影响地位, 这是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和毛泽东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拥有的政治资源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在战争状态下发生的变化, 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114。在1941年10月2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陈云特别谈到对毛泽东的认识过程。他说:“进入苏区前, 对毛主席是不熟悉的, 且听说是‘机会主义’, 见面后认识上有变化, 感觉他‘经验多’。”在以后的党内斗争中, 陈云都坚定不移地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5]7。到了1935年遵义会议前后, 陈云对毛泽东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他对毛泽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费尽心血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非常佩服, 认为毛泽东“非但聪敏, 且有才能”, “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才”[6]49。

三、陈云对毛泽东军事领导思想的贯彻和宣传

虽然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但是当时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还不稳固。陈云认识到, 要保证红军的发展, 必须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开展红军工作。红军战略转移途中, 陈云就积极编纂遵义会议传达提纲, 传达遵义会议精神。陈云多次提出“要反对左的错误”, “要打破关门主义”, “要同关门主义作斗争”。他在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上发表了《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 “着重分析了在领导工人经济斗争中存在着的‘左’的错误倾向”。先后撰写《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的倾向中我们所犯的错误》、《怎样订立劳动合同》、《这个巡视员的领导方式好不好》等文章[7]14。陈云根据遵义会议的内容, 对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进行深刻的剖析, 让红军了解会议对军事错误路线的批判, 对毛泽东领导思想进行概述, 指出其正确性, 促进毛泽东正确思想在红军中的传播。陈云还根据自己对会议精神的了解, 传播会议精神, 积极以自身实践证明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正确性。传达提纲中陈云十分明确, 他对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正确性十分有把握。

陈云历来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并将它置于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非常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 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经验, 同时也是我们党的建设中的一项根本建设[8]40。会议结束后, 陈云兼任红军重要部门部长一职, 他的工作的重要核心之一是利用实际行动证明毛泽东军事领导思想的正确性, 不断巩固会议的成果, 协助红军的战略转移。陈云与刘伯承一起闯关隘, 克服艰难险阻, 积极贯彻毛泽东军事领导方针和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四渡赤水时, 在后卫工作、指挥架桥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陈云还把毛泽东思想积极推向共产国际。在共产国际会议中, 陈云高度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 把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和长征过程中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政策方针, 向共产国际传播。陈云是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策参与者之一。会议结束, 向长征中党和红军干部传达遵义会议的精神和成果, 陈云是主要传达者之一。后来, 陈云绕道白区到达苏联, 向共产国际报告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 对共产国际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及其领袖毛泽东, 起了重要的、关键的作用[9]。陈云根据事实报道红军长征的目的, 分析长征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等。由于陈云的报道, 共产国际全面了解了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 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积极肯定, 改变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问题的态度。

综上所述, 因为陈云的报告, 才使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中共代表团自红军长征以后第一次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共产国际对于遵义会议的决议大力支持, 也承认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地位。陈云同志不仅仅参加了红军长征, 而且他还向全世界宣传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已经过去了77年, 陈云同志逝世也有17年了。他不仅向世界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 而且对于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 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他的这种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孙青.陈云对毛泽东的廉政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 (哲社) , 2010, 25 (1增) .

[2]刘启芳.新时期陈云主张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原因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 (2) .

[3]俞春兴.论陈云在中央苏区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及其意义[D].南昌大学, 2007.

[4]李丽忠.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4) .

[5]张凤翱.陈云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 , 2006 (2) .

[6]江泰然.陈云如何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

[7]童庆平.陈云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J].党史纵横, 2005 (3) .

[8]金正一.陈云对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的贡献[J].延边党校学报, 1995 (3) .

篇4:理解论述文重要句子的含意

那么,我们如何来答题呢?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词语。

一般情况下,重要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含意。比如,2014年湖北高考《艺术与中国社会》第7小题的D项中,“担负具体功能”错,原文说礼乐分别构成秩序条理、和谐与团结力,可见其意义是抽象的。“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也有误,原文说礼乐是社会的柱石,涉及的范围广,只有“人生里面的礼乐”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我们抓住了“秩序、条理、和谐、团结力”这些抽象的词语,稍加分析,即可发现“担负具体功能”是错的。

二、分析句子结构。

针对结构复杂而含意(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子,我们可先分析其结构,将句子划分为若干层次,逐层理解其含意,然后辨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的意图;如果各层次间属于并列关系,则可以综合其内容,形成答题要点。如《西施亡吴之谜》一文对“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句理解的四个选项:A.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美人计的宠儿。B.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皇帝的宠妃。C.吴国之亡,安史之乱,皆缘于女祸。D.西施和杨贵妃都在历史上留名。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前后是类比关系,意思是“唐明皇的出奔”是因为杨贵妃,“吴国之亡”是因为西施,两个王朝的衰亡,皆因为女人,所以,答案只能选C。

三、分析句子位置。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还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有一点必须牢记,那就是面对高考设置的理解统领句或总结句,必须慎而又慎地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范围,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如2013年湖北高考《乡土本色》的第6题: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要理解“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含意必须分析这句话的位置,它位于文章开头,属于总起句,因而答题区间应是全文。B项中“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原文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D中说“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而原文第三段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则把被动变为主动,都与“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背道而驰。

四、分析句子修辞。

针对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必须要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受论述文本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制约,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意图、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如果是比喻句,一定要理解喻体的含义并找到比喻的对象(本体);如果是引用,必须要清楚引用句子本身的含义,然后找到作者引用此句话的论证目的。

比如2011年湖北高考《中国建筑的“文法”》第7题的D项: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这句话把“彩画作做法”比作“文法”,显然,“彩画作做法”所使用的“漆料”肯定是构成建筑“文章”的“语汇”,所以,通过分析修辞,能准确无误地把握句子含意。

五、分析表达意图。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句子,带有明显的鉴赏性质,在答题的时候要切记从多角度鉴赏,起码是从正反、你我或褒贬等几个角度来思考。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为:首先利用题干本身的指定和暗示语,确定答题区域,或是利用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向下或向上延伸确定答题区域。然后根据命题材料和问题的不同,提炼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措辞方法:一是“照抄式”,原文有完全合适的语句,把它抄过来就可以了;二是“选组式”,把文中词句略加组接即成答案;三是“自撰式”,即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这个题目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但湖北卷多年没有再考,这里恕不赘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中国传统社会,因采取中央集权制,事无大小,悉听朝廷号令。所有法律辞章,必须划一。此在工业革命之前,交通通讯诸技术未曾发达之际,实有多数不合实际之处。因此皇室威权,虽广泛无涯,但其行政技术低劣。政治之安定,并非经常在法律及经济上求改革;而有赖于支持儒家思想,由家族社会之安定性所促成。此种措施,实与西洋诸国近世纪保障人权、支持私人财产、允许市民自治种种措施大相径庭。因此“重农抑商”纵非中国朝廷能经常维持之政策,亦必为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西洋诸国资本主义之发展,有赖于尊重私人财产之绝对性,并认为此绝对性高于皇权,甚至高于传统之道德观念。其司法权之独立,即由法庭保障此绝对性。

明代统治中国跨14世纪至17世纪,此为西欧诸国近代国家社会形成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则在此时期巩固其中央集权明代集权,例如洪武之税收政策,全以谷物为基干,各衙门所用人役,在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即收代役钱,在明初又全部改为现身服役。永乐虽派遣郑和下西洋,但对民间海舶,则极力取缔。1404年则令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以防止泛海,《明律例》亦定民间私造二桅以上大船,私自泛海者处斩(见《大明会典》),凡此多端,其重点在保持全国经济之平衡,以维持政治之统一。

(黄仁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纵非中国朝廷能经常维持之政策,亦必为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工业革命之前,交通通讯诸技术未曾发达之际,实有多数不合实际之处,因此中央政府采取了集权制。

B. 明代中国法律的重点在保持全国经济之平衡,以维持政治之统一,恰恰说明了“重农抑商”纵非中国朝廷能经常维持之政策,亦必为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

C. 明代政府在14世纪至17世纪时期之所以能巩固其中央集权,是因为“重农抑商”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永乐皇帝1404年令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以防止泛海,《明律例》亦定民间私造二桅以上大船,私自泛海者处斩。

A(因果颠倒且与题干句意无关,原文意思是中央政府采取集权制,在工业革命之前有多数不合实际之处。解答本题可以抓重点词语“纵非……亦必”、“维持政策” 和“发展趋势”,BCD三项均体现了这一点)

篇5: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编者按:近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向总书记报送了毛泽东同志有关做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论述和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有关对党要忠诚老实的两篇文章,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学深学透经典文献的精神实质。为此,我们将分两期刊载以上学习材料,供各单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学习。

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

(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

(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

以上五个条件完备的人,才能够介绍他进党。

——《中国共产党红军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员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只有向民众学习,向环境学习,向友党友军学习,了解了他们,才能对于工作实事求是,对于前途有远见卓识。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2-523页

提高党支部及党员作用。支部不但是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的学校,而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不仅是模范战士,而同时是非党群众的领导者。

——《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1939年12月6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501页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0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0页

从同盟会中留下到今天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始终为革命奋斗,无论如何不变其革命节操的更没有几个人了。要这样做,不但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然就不能抵抗各种恶势力恶风浪,例如死的威胁,饿饭的威胁,革命失败的威胁等等,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经过这样无数的风浪而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他的各方面的好处,但特别要学习他对于革命的坚持性。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件事,这是我们党的光荣,这是中国革命的光荣。

——《吴玉章寿辰祝词》(1940年1月l5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62页

粗技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1941年8月l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61页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9页

要提倡顾全大局。每一个党员,每一种局部工作,每一项言论或行动,都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许可违反这个原则。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1页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要使我们全党的步调整齐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2页 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这是上了书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上就有。

——《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6页

我们要使落后分子、平常分子向积极前进分子看齐,要使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比较差的、不正确的同志向正确的积极的同志看齐,使平常状态的同志向积极的同志看齐。

——《关于整顿三风》(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9页

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因此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是纯结的,但是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页

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

——《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2页

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

——《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69页

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妄自尊大。我们看同志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有无谦逊的态度。——《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O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74页

我们要不要胜利,药不要在全国胜利?如果要的话,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

——《时局问题及其他》(1945年2月15 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6l页

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97-298页

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

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5页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

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送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

党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大家是自觉地愿意受约束,就是承认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案,愿意自我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37页 我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今天再说这祥一点,就是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49页

关于要讲真话,我们现在发一个通令,要各地打仗缴枪,缴一支讲一支,不报虚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支为一支,两支为两支,是知也。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党的作风就可以更切实了。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51页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那些地方的工作是很艰苦的。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

——《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O月17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1-1162页

犯了错误的干部,多数可以教育好,少数教育不好的清除出去,有利无害。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相信西北局的同志可以实现这个任务。

——《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269页

我们有些高级干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语言,原因是学习还不够。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l3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1页

整党,应以三年时间实现之。其步骤,应是以一年时间(一九五一年)普遍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并训练组织工作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1951年2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45-146页

在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强调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多数服从少数,这个少数是代表多数的)。有意见请提,破环党的团结是最没有脸的。只有靠集体的政治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保证党的队伍的不可动摇的团结一致。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8月12日)

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不做。

——《对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修改》(I954年1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435页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1957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笫285页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每一个人有一条生命,或者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九十岁,看你有多长的命。只要你还能工作就多多少少应当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就要有一种拼命精神。有些同志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精神,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不好,应当对这些同志进行教育。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1957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5-286页

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恚,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客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有一些丧失朝气、丧失革命意志和坚持错误的人,在累戒不改酌情况下,党委应当予以正当处理,重者绳之以纪律。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7-548页

不论在老的和新的党员里面,特别是在新党员里面,都有一些品质不纯和作风不纯的人。他们是个人主义者、官僚主义者、主观主义者,甚至是变了质的分子。还有些人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党内并不纯粹,这一点必须看到,否则我们是要吃亏的。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6页

我们的同志和人民,永远不要骄傲,不要固步自封,不要自以为是,永远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对彭真在国庆十五周年典礼上的讲话稿的批语和修改》(1964年9月29 日、30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l册第175页

从马克思以来,从来不讲什么计较功劳大小。你是共产党员,是整个人民群众中间比较更觉悟的一部分人,是无产阶级里面比较更觉悟的一部分人。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不赞成那样的口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篇6:毛泽东思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自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为提高全体党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我校党支部实行轮班领学办法进行集中学习。我领学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一书中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部分。为了保证领学质量和效果,我认真学习了书本上的重要论述,并上网学习了有关论述的背景和讲解,加深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这是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群众路线对我们党的重要性,也理解了党中央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次学习不仅是次“充电”,更是一次提醒,让我们平时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并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全部论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论述,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有力的教材;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各项任务,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工作路线。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 1

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好、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加大力度对计生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尤其是要加强对村、企业员工和学校未成年学生的宣传,要通过取用广播、计生宣传栏、挂图片、上辅课等多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引导他们改变循旧思想,落实晚婚晚育政策;积极做好查环、查孕、查病工作,狠抓落实预防未婚先孕和计划外生育的现象,营造一个“人人懂计生政策、人人识计生知识”的良好氛围。做到有诺必践,绝不信口雌黄,从而让服务对象有信赖感。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那样:“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就一事无成。”“从群众中来”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制定出符合人民需要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领导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了解情况、发现真理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和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再回到群众中去,使它变为群众意见,从而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掌握计生服务技

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领导和群众的需求,适应新时期计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对于我镇计生服务所的工作,不仅要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好、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加大力度对计生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要落实晚婚晚育政策,要做好查环、查孕、查病工作,狠抓落实预防未婚先孕和计划外生育的现象,营造一个“人人懂计生政策、人人识计生知识”的良好氛围;还要更新思想观念,思想进行大解放,才能推动计生服务所的各项工作大进展。

篇7: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关于党史学习的论述摘编

学习研究党史的目的意义:“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创造些新的东西”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开宗明义,“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当然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个工作我们过去没有做过,现在正在开始做”“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学习研究党史的根本方法:“古今中外法”

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但对于什么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毛泽东有着自己独特见解,而且创造了专属术语——“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毛泽东说“辛亥革命以来,五四运动、大革命、内战、抗战,这是‘古今’”。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他说:“谈到中国的反帝斗争,就要讲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如何凶恶地侵略中国”,借用这个意思,辛亥革命是“中”,清朝政府是“外”;五四运动是“中”,段祺瑞、曹汝霖是“外”;北伐是“中”,北洋军阀是外”;内战时期,共产党是“中”,国民党是“外”。中国的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地主,工人、资本家和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等,这就是“中外”。为了有系统地研究中共党史,需要编两种材料:一种是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是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这就叫做‘古今中外法’,也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

学习研究党史的基本思路:历史分期

毛泽东在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的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来考虑我们过去所走的路和经验,要有系统地去考虑,“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他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了三个阶段划分: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日时期。毛泽东作出这三个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革命的任务”“联合的群众”“革命所打击的目标”和“我们的路线”。毛泽东在报告中说过,“这个分法是否妥当,大家可以讨论”。不仅如此,对于“革命的准备”阶段的研究,报告有大量篇幅。毛泽东说:说到革命的准备,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学习研究党史的重要问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报告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此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当然只看客观原因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领导者的作用,“但是领导人物也是客观的存在,搞‘左’了,搞右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都是有客观原因的,找到客观原因才能解释”。报告中,他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进行了研究,谈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对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估价,需要研究”。关于辛亥革命,毛泽东说:“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发生的。十月革命对世界的觉醒,对中国的觉醒,影响是很大的。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一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产生在“五四”之后,五四运动又是产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毛泽东这些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要走进历史,把问题还原到产生问题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去研究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把握,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卓越智慧。

邓小平谈学习党史

用全面科学的观点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邓小平在许多场合经常讲党史,讲完之后他曾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邓小平提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他领导和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过17次重要谈话,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智慧。

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该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科学地分析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初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邓小平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邓小平熟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在回顾党史时,他常说,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致开幕词,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特别重视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开创新事业的精神动力。他说:“中国革命,没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吗?不可能的。不要小视我们的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他说,我们党同样“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

改革开放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会见外宾时,他常常谈到改革、开放、搞活方方面面的理论与实践。关于中国道路,他说:“我们相信会成功的。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

青年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学习党史可以铸魂补钙,保持理论清醒和政治坚定。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年轻人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有一些不解和误会。邓小平认为这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党的历史,我们是怎样奋斗的,怎样成功的,他们不清楚。他后来强调: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他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

回顾亲历的党史人物和重大事件

1963年,他为广西军区政治部编辑的《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韦拔群是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也是邓小平特别怀念的革命先烈之一。

八七会议是党史上的重大事件,23岁的邓小平担任会议记录,并第一次见到毛泽东。50多年后,1980年7月,邓小平到武汉视察工作,特地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故地重游,他给随行人员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景。当纪念馆的同志请他讲讲八七会议与百色起义的关系时,邓小平强调说:“首先要讲八一南昌起义。会议是号召举行全国武装起义,会后在全国各地相继组织武装起义,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在八七会议之前,但八一南昌起义也是体现八七会议方针的。”

篇8:论述德育教育对中学语文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

1.德育教育的定义及意义。

首先,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依据社会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教学,注重对其思想、道德、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认识到、感受到,并能很好地实践,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单方面的从德育教育概念上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高尚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其次,中学生各个方面全部处于发展阶段,道德品质也处于逐渐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思想积极活跃,喜欢探索学习,追求上进,但是所知知识量少,判断是非能力弱,非常容易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为此,必须采用积极向上的、正确正面的思想道德对他们进行教育,为他们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加强对错误思想道德的抵御能力。

2.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不再让学生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生活、劳动、健心、健体,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采用一切可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生德育教育由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组成,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将德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同时也达到育好人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对中学语文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将社会道德品质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是贯串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过程,保证德育教育连贯性,才能保障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在课堂中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提升道德判断能力。中学语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端正自身的行为举止,及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让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新的道德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此适应现代社会对德才兼备人才的需求。中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责任重大,在注重文化知识传输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育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仅是国家的需求,民族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德育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三、语文教师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根本

语文教师是学生的人格教科书,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一种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创造、会生存、会求知、会做人、会健身。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停留在升学率上的目光,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对民族的命运负责。其次,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文化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财富,提升其主体性,成为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文化知识,形成独立自主地主体。

四、语文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

语文教学是用语言构造的精神世界,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塑造,构造了生命本身,因此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必须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首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光辉事迹,都是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好教材,教师要对这些正面人格素材,进行深入阐述,让其成为学生理想的人格目标。其次,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以人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理解作品储备知识,享受艺术的同时,展示个性潜质。

上一篇: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下一篇:初一数学应用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