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2024-08-17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精选11篇)

篇1: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

十四、如有输血反应,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

篇2: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所有输血工作中的检验,均须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检验后,应复核结果。

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检查取血人签名是否正确。

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置2-8℃冰箱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检验科(输血)报告请示制度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科室主任报告,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1、仪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2、急诊输血RH血型为阴性时;

3、血型鉴定不明确时;

4、交叉配血试验异常时;

5、一次性输血超过2000毫升以上时;

6、严重输血反应时;

二、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处置或指示有关人员做好相关处理,若不能解决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严重输血反应时科主任必须到现场,同时向分管院长报告,并做好相应记录。

检验科(输血)计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为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德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性,维护国家、医院、科室、病人的利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特制定本制度:

1、工作中科室人员严格按照计量法要求,认真检查本科室执行、落实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整改。

2、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一律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做到检验报告、结果登记、患者申请单、报表等书写正规,文字清晰,计量单位填写准确无误。

3、科室坚决不采购不符合计量法的相关计量器具及试剂。

4、国家规定强检的计量器具,如“加样枪”、“冰箱”、“水箱”、等,实行定期与计量的单位联系,进行周期性检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维修人员对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器具要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篇3: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检验科做手术前检查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 共4709例。手术前患者4508例 (95.7%) , 输血前患者201例 (4.3%) ;年龄3天至86岁。

1.2 方法

1.2.1 H B s A g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M E I A) , 试剂由美国A B B O T T公司出品, A X S Y M H B s A g测定试剂盒测定。检测结果是与cut-off值相关的, 且经标准化了的信号经过自动计算得出, 结果=试验样品的信号/cut-off值, 结果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1.99判断为阳性, 单位S/N。

1.2.2 H C V-I g M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诊断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 经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 以S/C O≥1为阳性。

1.2.3 R P R

先由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 (T R U S T) 作初筛试验,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结果阳性再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 (凝集法) 测定, 以滴度≥1∶80报阳性。阳性患者未再做进一步的梅毒确诊检查。

1.2.4 HIV抗体

万泰生物药业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抗体诊断试剂盒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 经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 以S/C O≥1为阳性。如结果阳性再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重复测定, 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都阳性或一阴一阳, 则样本都送杭州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

2 结果

术前和输血前患者H B s A g、H C V、R P R、H I V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H B s A g阳性率达7.9%, 比例仍然较高。据我们初步统计, 其定量结果在2.24~372.42S/N之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H B s A g定量结果<1 0 S/N的患者有1 3人, 占3.5%, 这部分人用ELISA检测容易造成假阴性, 应引起注意。

3.2 梅毒阳性患者中大于70岁的占34.8% (8/23) , 较文献[1]中71~80岁组患者阳性者占27.7%~27.9%略高。这些人也否认有婚外性生活史, 否认有梅毒病史, 现在也无梅毒的任何症状与体征, 除血清学实验阳性外, 无其他任何依据。这可能与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有关[2]。

3.3 HIV初筛试验有4例阳性, 其中2例由杭州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这2例均合并H C V感染, 而且无典型的艾滋病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在H C V/H I V合并感染中C C R 5表达水平下调, 破坏了H I V感染需要的协同受体, 有可能延迟艾滋病毒在H C V/H I V合并感染者体内的病程进展[3]。

综上, 笔者认为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HBV、HCV、H I V和梅毒螺旋体的相关血清学检验是完全必要的,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而且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同时, 我们也应做好阳性样本的保存工作, 为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芸, 李保全.11799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6) :605.

[2]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4) :241-243.

篇4: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如缺患者和家属签名、签字人与患者的关系、输血前各项检查结果、输血知情告知内容等。输血治疗同意书是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说明输血治疗的利弊,要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1.3输血前实验室检查有漏缺现象

输血前血常规、ALT、乙肝五项、Anti—HCV、Anti—HIV、梅毒抗体五项检验有漏检项目,输血始终存在着风险,对输血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判断患者输血前血液有无传染性的指标、是否有输血适应证的重要依据。如果输血前未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必然处于被动地位。1.4输血适应征的把握不严 输血的适应症、目的在病程记录中未反应出来,或把握不严,输血品种选择不当,有滥用现象。 输血仅根据实验室指标机械地评价,欠缺结合病程中患者症状、体征的综合分析。

1.5 病程记录中缺乏输血过程记录 输血成分、血型及血袋编码、输入量、输血过程有无输血反应及其处理1.6 输血后疗效评估不及时 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未对输血治疗的疗效作出评价,有重治疗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象。1.7 麻醉记录和术后小结记录不详细 患者术中病情叙述、输血目的、出血量、输入成分、输入量记录不详细,个别记录的用血量与病人术中实际用血量不符。1.8 输血护理记录不完整 输血执行者对整个输血过程的记录过于简单、描述不准确。存在未对执行医嘱记录的检查、输血执行者未签名,具体开始输血时间、输血结束时间未填,缺少及输血过程中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 2问题的存在原因2.1 对输血医疗文书的意义认识不足 输血始终存在风险,极易发生医疗纠纷。部分医务工作者法律意识淡薄 ,对原始输血各项记录在法律纠纷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据我国《责任侵权法》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能以反证的方式证明医疗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没有过错,医疗机构则不承担责任侵权赔偿”。输血病历是是临床输血过程的客观记录和文字见证,一旦当发生法律纠纷时,输血病历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是一份客观的法律文书。做为法律纠纷的举证依据对医护人员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2.2 对输血规范、病历书写规范理解不够 临床工作存在重临床行医,轻文书书写质量的现象,认为治好病就行,记录病历质量无关重要。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输血规范理解不够,在输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文书存在不同程度缺陷。部份病案没有在病程中对输血指征把握不严格,要是临床医师是对输血规范理解不够;输血护理记录不完整,反应出护士对对输血反应知识欠缺,对病历书写规范的理解不够。 2.3 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到位 医院对输血安全问题存在只重血液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而不重临床输血的标准化管理心态,从而导致监管不到位。临床输血病历的缺陷也反应了当前临床输血质量体系的缺失或不健全,表现出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不清、临床输血委员监管不严、人员缺乏系统培训、风险意识低、输血相关记录缺乏溯源性等问题。3 防范对策3.1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增加,人们对整个医疗过程的知情权要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行医疗责任举证倒置的今天。临床输血病案文书是输血过程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稽查凭证属性,可为输血医疗事故或纠纷的是非认定、责任判定以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提供依据[1]。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有效学习,使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完整规范的输血病历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重要作用。3.2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

篇5: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源,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工作质量问题: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是保障用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等现象都会影响输血的工作质量,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

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合理用血包括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以及输血治疗不及时和无钱不给输血等,另外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也容易造成一旦有了医疗纠纷,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处于败诉的可能。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对策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对用血工作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血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显得极为重要。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惟一基础,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浆制品)。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前:根据医嘱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知情同意: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必须让病人了解输血存在的已知危险和好处,以及(或者)替代性治疗。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输血。在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注给病人。

输血中:①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②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④在输注时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必要时在输注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防止红细胞叠连而越输越慢。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

输血后:①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若有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②护士还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做永久保存。③输血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

谈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 对病人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的自身 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降低医疗纠纷都有重要的作用。现 就山西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加强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 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为加强输血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院长、医务科、输血 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 长担任主任,输血科主任为秘书.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2 加强血源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献血法》,本院一直使用太原市中心血站提 供的血液,并对其血液进行抽检,加大了输血安全系数。3 极其完善的档案资料及输血登记、统计制度 对中心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严格验收。对新入库的血液

及其制品合格后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姓名、血型、编 号、血液制品种类、献血量、采血日期等。对于受血人资料也逐

一登记,包括姓名、科室、住院号、用血量等。出入库资料一目

了然。对血液及成份血做到每月统计汇总。对各科使用成份 血情况进行总结评比。4 加强查对制度

从接收标本后进行登记,标明病人姓名、床号、科室、用血 量、送检人、检查人等。对配血单、标本管、血型单。逐一查对,再由护士进行复查后方能发血。5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我们对实验室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各项操作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以患者住院床边的血型登记卡与护士抽取病人标 本血型相吻合才能进行配血。所有病人除AB0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D)的检测。配血试验除进行传统的盐水配血法 外.还全部进行聚凝胺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大大增加了输 血的安全系数。提高输血水平.推广成份输血

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到输血治疗 的效果。为了提高成份输血比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曾组

织成份输血的学术讲座,发放成份输血的优点的宣传小册子,使成份输血得到进一步的推广。7 提倡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避免输血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同 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发热、过敏等副作用。还减少了 异体输血前一系列准备环节,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及抢救治疗时 间,同时也节约了血源。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是一项综合的管理,需要由中心血站、输血科、临床用血科室及医务科协同完成,医 院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完善输血工作的主要环节.应予充 分重视。

[作者简介】许大巍(1970一).男,山西洪洞人,主管技师,1998年毕业 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医疗本科。

(收稿日期:2002—07—22;修回__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实践

杨 燕(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医医院 665000)我院开设病床150张,是一个地区级中医医院。年出院 病人约2200人次,年手术量260台次,年用血量约1万毫升。

虽然如此,我们本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从事临床输血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将我院安全 输血管理工作介绍如下。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自《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施行 以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安全输血工作。取消院内采血,临 床用血由地区中心血库供给。院内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 会,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控感办、医教科、检验科人员任组 员,负责检查和监督临床用血。建立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 查用血情况,可输可不输的不准输,坚决不允许“营养血”或 “安慰血”出现。检查血液来源渠道是否符合,检查输血物品 的使用和处理,杜绝不符合规范的临床用血现象出现,以减 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血。2 全员教育、常抓不懈

虽然输血是一种抢救行为或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如 管理不严,血液将是一种潜在传染源。已知某些病毒、细菌 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症疾、巨细胞病毒、菌血症等可以通过输血 途经传播⋯。象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检测中存在“窗口期”现 象,如果在采血、储血、供血、用血过程中那一个环节管理不

慎,将给患者健康或生命以及社会、医院和医务人员、家庭造

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及输血相关知识,用墙报和 查房机会向病人宣传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无偿献血、家属献 血或自身储血重要性。责任医生和护士要承担向需要输血 的患者进行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以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输 血有潜在危险的意识。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3 严格执行安全输血措施

自从实行“三统一”后。本地区制定了加强对献血人员 管理措施和相应输血管理措施,我们也制定了安全输血的具 体措施。

3.1 严格掌握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指征。

3.2 在决定输血前,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所患疾病需 要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说明输血有潜在危险性。征得患 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3.3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签字,连同受血

者血样送血库交叉配血后备血。

3.4 到血库取血时必须仔细检查献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期、有效期,并严格检查血袋的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及血 液颜色,以判断是否有变质和细菌污染。

3.5 为确保受血者和操作者身体健康,在整个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使用物品必须一人一 用一消毒。输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必须消毒毁 型并登记,以备核查。被血液污染的区域要立即消毒。3.6 严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并作记录,以便随访。要真正落实临床安全输血,除严格遵守《献血法》及有关 配套文件要求外。医务人员还要转变输血观念,建立科学的 输血新观念,明白合理用血的道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 上做好,医务人员同时还要承担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参考文献

4.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 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O00.674(收稿日期;2002—10—17__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防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是保证临床输 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蓝。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 液管理办法》及《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我 院输血科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输血 质量管理体系。近3年来,保证了受血者和供血 者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岗位责

任、人员素质与培训、试剂、仪器、环境与制度、操作指导、质量控制、质量制度等方面。1.科内设质量管理组:质量管理组由科主 任、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检验师及相应人员 组成,负责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2.人员素质与培训一全科l7人,专业技术 人员占8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占

23.5%I从事输血工作5年以上者占82.3 ; 所有工作人员均持有沈阳市卫生事业管理局考 核合格后发给的《采供血单位检验人员上岗

证》。

3.岗位责任t从血源管理到血液I晦床应用 全过程,有8个重要环节涉及输血安全问题:①

供血员无冒名顶替、无重复献血,坚持核对身份

证、献血证、献血卡;②体检化验结果准确无误{ ③不符合献血标准者不许供血;④采血无污染、血袋血与二次复检血样管相符,⑤坚持二次复 检,不合格的血液不许投放临床使用;⑥按规程 贮存血液,在有效期内输用I⑦坚持盐水介质和

酶介质交叉配血|⑧发血时与取血的医务人员 共同检查血液质量、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将此

8个环节的责任分别落实到供血员管理岗、体 检岗、化验岗、采血岗、质控岗、贮血岗、配血岗、发血岗的工作人员,按规程完成操作后做记录

作者单位:110003 冼用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 院输血科(张秀慢 刘显智 郭兑山);中国医科大学医务处(张

岚)坚持经常。

4.仪器和试剂质量管理:计量仪器均经计 量局检测合格。所购试剂均有卫生部批准生产 文号、生物检定所批批检合格证。购入试剂均经 质检组检测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自配试剂 均做对照试验合格。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 剂、代血浆、输血器等需随机抽样进行热原检查 和细菌培养,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5.加强质量控制: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关 键环节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为此,从血样本采 集到化验结果发出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① 确保检验标本正确无误I②选用卫生部临床检 验中心推荐的化验方法I③使用卫生部批准生 产并有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证明的试剂盒;

④检验人员有上岗证;⑤谷丙转氨酶(ALT)测

定前每次均进行波长、比血皿、试剂质量检测I ⑥坚持室内质控,每批化验均用临界值血清做 质控物,测定常规条件下变异(RcV)。使各值为 允许误差范围,每批测定的质控结果在允许误 差范围内,结果可以报告。如质控结果失控,则

结果不予报出,待查明失控原因并纠正后全部

标本重作。坚持室内质控,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 差及其它可追查性误差}⑦积极参加临床检验 中心组织的ALT、I-IBsAg、抗HCV检测室问 质评,了解本实验室这些项目的准确度,并不断 改进工作,提高检测水平。

6.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各种记 录保存完整,做到随时可以查到每袋血液质量 检测的原始记录。主要的记录有;①供血者档案(含32项内容)I②消毒灭菌操作记录及培养报 告单I③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 热原检查、细菌培养报告单|④血液保存记录} ⑤交叉配血记录I⑥发血记录|@试剂、仪器质 量检查记录及采购、运输、保存记录,⑧初筛及 二次复检的各种原始记录I⑨试剂盒的批准文 号、批批擅报告及其说明书I⑩抗凝剂、输血器、.

1r,2陀.

1,1≯/

{ 0 . . ; f . __ __l,一次性注射器等的批准文号及许可证等。

7.视特殊情况增加必要的检测:如骨髓移 植输血时,必须检测供血者血清巨细胞、病毒 IgM抗体。

二、结果与讨论

1.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任务:国内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7.6 ~ 19.7 叫,输进口第Ⅶ 因子发生艾滋病抗体(HⅣ)感染已有4倒跚,输血传染疟疾也有报 告啪。我院从1991年与1994年起分另0将抗丙 型肝炎抗体(HCV)检测、抗HIV检测列入供 血员筛选项目。1 993年实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体系,1994~1996年输血量680万毫升,成分 输血占57 ~69,至今未发现输血感染。调 查了输血2~56次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输

血量超过3 000毫升者3o例,辖血超过7次住

院观察60~546天者27例,上述受血者输血后 均未发生输血后肝炎及其它输血感染。国内徐 氏报告90饲有输血史住院病人,患丙型肝炎 46例,其中输血量超过l 000毫升的60蒯受血 者,血清抗HCV阳性率达95.々%“]。林氏报告 输血7次以上的9例受血者,输血后血清抗

HCV阳性达7倒[。我科30倒输血量超过3 000毫升、输血超过7次的27例,均未发生输 血后肝炎,说明临床输血质擘管理体系确实发

挥了作用。

(1)做好血液入库前的二次复检是保证输 血安全的重要环节:我科从1995年1月至 1996年l0月共采血10 876单位,二次复检不 合格率0.21。通过二次复查,阻断了23例可

能发生输血传播肝炎的途径。

(2)加强室间质评:通过参加化验检测项目 的室闻质评,寻找本室工作的差距.加以改进,提高检测准确度 几年来,沈阳市卫生防疫站和 沈阳市性病防治所抽检我科的供血者标本,全

部准确无误。

(3)严格热原检查和细菌培养工作t对购入 的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随机抽

样进行热原检查和细苗培养.对于保证输血安

全是必需的。

2.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环节:文献报导,输血不良反应率为O.94,其中发热反应率0.29。过敏反应率0-53%,溶血反应约1/百万[|]。十几年来,我院投有发 生溶血反应。调查2O 000人次输血记录,过敏

反应率为0.18,发热反应事O.30%。坚持用 合格的血銎试剂、ABO血型检测的正反定基、用盐水介质和酶介质交叉配血.对瑗防溶血反 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年来我科用酶介质交

叉配血19 333人次,发现有15啻lI盐水介质配

血相合,而木瓜酶介质配血不合,其中有1倒为 4O天的小儿,经进一步检查为免疫性抗D抗 体。分析可能是Rb阴性母亲血液中的免疫性 抗体lgG通过胎盘到胎儿血中所致(xeG的半 寿期为z4天)J。

3.认真对供血者进行体检和化验t对体检

不合格者不许献血。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巡回

观察供血者的反应。采血后1小时内供血者不 得离去,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与安全。4.健全输血管理体系:实行临床输血管理 体系是维护血站和医院利益、保护输血工作者 的需要。目前筛选供血者化验HBsAg、抗 HCV、抗HIV、梅毒血清凝集试验(RPR)的方 法还有缺陷,加之存在 窗日期,还不能完全阻 断输血传播疾病,因此血站和输血科应严格选

用供血员,以使所输用的血液、血液成分完全符

合法定标准。

5.实行无偿献血: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关键 是全面实行无偿献血,根除有偿献血的弊病。

参考文慧 肖星甫,主绾.■血拉术手册.虚 市t四川并技出版社,1992I9“t6. 栖天t.*成民,田兆膏.主霸.瞄床■直学.北京睡并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艨社,1993I400~416. 3 陈怦录,用盛请·蠢t.暮.t直与■●后蹇丧虎行的■壹

夏防治.中茸输^杂春,1995,8(‘)一191~193. 徐艳云,李壤毫,尊书,尊.输.I(泉)病人中意橐HCV状况 的谓壹.^民军压,l9口3,7.18. 林靛肾.邹蠼摄.糟■后丙壅肝炎的循壹丹折.中华医黄囊

囊掌囊毒,1995-5‘2){78~”79. 康椿善.主鞠.临床生暂化学.戈京 ^民卫生出版牡,1989,36.

(收瞢t1996-__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河北省沧卅『市中心医院(061001)于彦居柳国良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挽救生命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血液的输注及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的疾病日益 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我院在加强用血瞥理,提高成分输 血比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加强用血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面贯 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1 医院顿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主 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台,定期与临床科室、血库取得 联系,了解我院用血情况。

1.2 严格执行血源管理的“三统一”原则,我院一律使用规定 的采血机构一沧州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及血渣成分。主动及时

与其联系,保证用血安全。1.3 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输血的各种成分,并担负着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输血及 无偿献血的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清输注血液的治疗目的,可 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的可能性。

1.4 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科主任签字核对。在保证临辟乏急救用血.严格控制<600毫升 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O0毫升原则上是不能输血,申请输血 量在2000毫升必须经有关人员核对,这样也就减少了用血的

总量

1.5 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由我院输血管理委员台拟定 的输血适应症、禁忌症,每科发放两份,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采取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 的原则 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新鲜血。减少 了我院的用血总量,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1.6 临床医师重视并提倡成分输血:根据病情不同,选择相应 的血液制品。我院主要使用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 小板、少浆血、新鲜血浆。既减少了临床用血 量,还大大提高 成分输血的比例。真正让患者得到缺什幺成分就补什么成分,减少丁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搞好血库建设

2.1 接受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不断完善血库的各项 工作制度。

2.2 严格把好血液质量关: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定好血 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为血液质量监督员。每天检查血液质量、确 保临床用血安全。若发现血液有质量同题,及时与采血机构一 中心血站取得联系,进行调查。

2.3 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核对、签名制度:患者需要输血时. 要与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查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的血标本。包括病人的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联号、血量、用血时问、医 师及标本采集者签字。血型鉴定要正反定型,结果无误后才能 出报告,每次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肉眼观察无凝集和溶血,还

要结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尽量输入同型血,特殊情况下可输 合成血。(O型红细胞、AB血浆)发血时检验人员与取血人员 共同查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献血员的姓名、采 血量、采血日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取走 血液 离开血库不能退回。

· 283 ·

2.4 输血反应反馈,临床用血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输血反应的 不同情况,提出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同

时给予治疗及补救措施。

通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采用合理科 学用血措施,使我院的输血安全有了保障 成分输血,一血多 用,节约用血提高成分输血的比例,而减少患者与家属的经 济负担。

篇6: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尊敬的院职能领导:

【建设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2012年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国家、地方颁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4.19.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 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之4.19.4.2 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 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必要性】

一、计算机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化在临床科、护理单元、输血科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临床输血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作为医院输血科管理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了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高效共享相关数据,包含的信息数据涉及范围极广,可以延伸涉及到医生、护士等人员。建立输血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流程与信息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血液输注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输血科的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质控工作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原始手工工作模式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输血医疗工作的需求,尤其是我们医院在创“三级医院”,医院的业务规模逐步壮大,临床用血量也在逐年增加,对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三、输血质量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的建立不仅是临床输血质量工作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更是临床输血诊疗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求。输血科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乃当务之急,输血科全体员工恳请院职能部门领导酌情调研,予以批准为盼。呈送:

篇7:输血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篇8: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关键词】 输血科;安全管理;临床输血;纠纷;措施防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7-01

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如果输血不能产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就失去了作为治疗措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样,如果尽管通过输血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缓解了病情,但是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输注的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1]。自2002年9月1日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纷越来越多,而输血科的安全规范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首要条件。现笔者分析近几年临床输血纠纷的实例及预防纠纷的几点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临床输血,减少临床输血纠纷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组织实施各项制度等并确保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组织学习本科所有人员并确保每人均能理解,带领全科人员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使输血科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

2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及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预防医患纠纷

2.1 临床方面应该严格管理,堵塞漏洞 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全體医护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2 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交叉配血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配血双签字制度。交叉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采用聚凝胺法。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同时输血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满足临床不断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各种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思想,每个星期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巩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每年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及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3 对于血站工作人员来说。目前血站检测血液技术都比较成熟和安全,但是有极少用于临床输血之后患者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国内均报道经输血传播艾滋病、丙肝、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窗口期”因素。(2)目前的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3)检测方法本身的误差可造成漏检。(4)由于献血员自身情况造成[2]。由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存在,就造成血液污染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构成输血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患者严重的损害和后果,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大大折扣,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血站应该强化管理,规范健全创建机制始终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质量意识作为工作重点,严格按《质量工作手册》进行考核,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牢牢把住了血液的检测质量利用。

2.4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血液制品进行怀疑、抱怨甚至纠纷。笔者曾值班时遇到一位肿瘤病人输注一袋血浆后发生荨麻疹、皮肤潮红等输血反应症状,患者家属要求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人员予以解释,笔者亲自向病人家属解释,根据患者症状属于正常的血浆过敏反应,荨麻疹反应较常见,发生率可达1%-3%[3],但病人家属一直认为就是血浆质量有问题,并且患者家属在输血科情绪激动,任何解释都是无法听进去,从而引进一次临床输血纠纷。笔者认为,在输血前让患者家属认真阅读输血治疗同意书,以做好输血时发生的任何输血反应。

3 共同努力,提高输血技术,把输血医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临床科室,输血科,血站等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整个医疗诊治过程,避免出现医患纠纷,更要加强输血科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引进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更放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总之,现代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输血科认为规范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峰.输血与输血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2] 安万新.输血技术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7-210

篇9:科室输血管理制度

血液科患者常合并严重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紊乱,是输血较多的科室,为提高合理用血、安全用血,做到输血零失误,现制定血液科输血管理制度。

1.科室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和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

输血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执行输血;

2.将输血管理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将输

血质控常态化;

3.科室非急诊用血患者应在申请输血前已完善输血前常规检查,包括免疫

十项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

4.申请用血前最少有主治及以上医师评估患者是否有输血指征,如有指

征,告知患者患者输血的必要性及相关风险,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红细胞申请量<800ml的,主治填写输血评估表,副主任医师审核,800-1600ml之间的,主治医师填写申请输血单,科主任审核,>1600ml的,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科主任签字,报医务部审批;

5.标本采集应严格按照血液科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制定,提高标本采集安全

性;

6.从输血科取血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减少血制品放置时间;输血前应

双人在患者床边执行核对,采用至少2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完毕后填写输血安全护理单;

7.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无不良反应,病程记录

应完整记录输血过程,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按照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实施细则处理不良反应,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不良反应调查表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表,并上报输血科;

8.科室质控小组每个月抽查输血病历,及时发现问题,如发现有不合理输

血和缺少输血相关表格的,给予全科通报批评;

9.本输血管理制度归血液科负责解释说明。

血液内科

篇10: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

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9.3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性检验。

9.4尽早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10输血完毕2h后,患者无输血反应发生,按要求将输血袋保存24h后放入医用垃圾袋中再送焚烧。

11凡发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还输血科保存。

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护理文书是指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由护士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等内容的相关资料,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特制定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1各项护理文书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书写内容应当与其他病历资料有机结合,相互统一,避免重复和矛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和病重(病危)患者

护理记录。

3护理文书均可使用表格式。书写时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h制记录。4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一页中应使用同一种颜色笔书写。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5实习、进修与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件,应当经过本科室的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确认。

6修改:原则上不能修改。若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请使用本色笔,错字处画双横线,字改在侧面,签全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7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8护理文书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书写,并由相应护理人员签名。

9护士长应经常检查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及时纠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10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及法律要求的培训,并定期对运行中的护理文件进行检查,保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完整。

11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文书的,当班护士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注明补记时间。

12各班护士必须认真查对医嘱,确保归档医嘱记录准确无误。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前必须审阅全部护理文书,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和签名。

13病历柜加锁,尤其是夜间要妥善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质控体系。各级组织职责明确,并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工作。

2护理部组织制定和修订病区管理、护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急救管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及ICU、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门诊、产房等重点部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制定护士长、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标准。

3护理部和科室经常组织护士进行质量方针、质量标准、质控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实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病区的护理质量,建立反映质量的数据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做到数据化、科学化。

5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周对本科护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每月全面督查;护士长每天对本科护理工作及当班护士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每月按“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标准”对护士进行全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6各质控组每月按照“专项护理质量标准”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考核。

7护理部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对各科室护理质量每月重点抽查,每季度全面督查,每半年对护士长按“护士长综合素质考核标准”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8护理部及各质控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现场反馈科室,及时整改,并列为下次检查的重点内容。各质控组对本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商榷的问题进行汇总,于每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

9护理部每月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于科室进行整改,同时上报质控科,与科室考核挂钩。

篇11:输血科管理制度

(一)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9.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14.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认真处理,并记录。

15.规范书写输血病历和“三单一书”,“三单”指:《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书”指:《输血治疗同意书》。16.做好配血后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配血后标本2~6C至少保留7d,输血后血袋至少保留1d。

17.输血相关资料年终移交档案室妥善保存,至少十年。

(二)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为了使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制度。

1.输血科(血库)以“安全第一、服务临床”为宗旨,为临床各科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坚持24h值班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和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3.做好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工作。

4.做好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5.积极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6.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使用仪器设备符合计量标准,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档案。7.认真做好标本收集、处理、检测、保留工作。

8.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ABO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至少使用2种方法(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09.认真做好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领取、发放、运送工作,以及配血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

10.认真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登记工作。11.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1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撰写科研学术论文,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3.做好实验室消毒灭菌,清洁卫生工作,按规定做好生物垃圾的消毒处理、运输消毁工作。14.做好实验室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15.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三)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2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1.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12.有专人负责到血站领取血液,领血时必须认真核对。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13.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输血科(血库)。《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有执业医师签字和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血样标签粘贴牢固,标签上正规书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已知时填写)等。14.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逐项认真核对,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接收登记。

15.凡是《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有任何一项不符要求或有疑问时,均不能接收血标本。请临床科室重新验证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必要时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到床旁确认血型。

16.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复核制度。对多次输血者,要查对前几次血型,一致后才可接收血标本或配血。对于新入院病人,一定要两次抽血确认血型。交叉配血前一定要再次复查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17.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ABO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要用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18.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认真调查和处理。

19.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有书面记录,在工作中有疑难问题应及时与科室其他同志协商,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

(四)输血科(血库)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明显。血液储存室、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臵室设在污染区。

2.清洁区必须每天三氧或紫外线密闭消毒30~60min,专人负责,有消毒记录。

3.接受医院“院感”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积极配合定期抽样检查。清洁区达到Ⅱ类环境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200cfu/m,物表菌落数<5cfu/m,医务人员手指菌落数<5cfu/m。随时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用高效消毒剂及时处理。4.各个岗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须按规定从合法血站取血,确保用血安全。2

326.科学合理使用成分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7.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8.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达到有关标准。

9.工作人员上岗时,应随时警惕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作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按规定处理。10.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洁一次,每月对冰箱内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随时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11.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须分类收集,贴生物危害标记,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空针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数交回供应室并签字,盛血试管每天送医院焚化炉毁型焚烧处理,血液洗涤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进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12.各种消毒处理资料档案保存至少3年。

(五)输血科(血库)安全制度

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六)输血申请和血样采集送检制度

1.输血前,经治执业医师应向受血者或家属告知与输血有关的风险,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方可申请输血。

2.输血申请。由经治执业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试验报告单》(或输血记录单),由主治执业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不超过3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3.标本采集。医务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入病房当面核对(对神志不清或小孩由直系亲属证实)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等,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血液采集后立即放入有惟一标识的试管中,加盖。4.标本交接。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血库),交接时,双方逐项核对,一切无误后双方签字接收。并在《标本接收登记本》上及时记录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申请医师、抽血者、送血者及标本送达时间等。5.标本收到后,立即对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ABO血型应用试管法作正反定型,并记录。如果是急诊输血应立即配血,如果是择期手术者,将配血单与标本一起及时放入2~6C冰箱保存,备用。

6.患者输血后需再次输血时,重新采集血标本再配血。

(七)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臵,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04.红细胞类制品2~6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臵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4次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30

0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八)交叉配血制度

1.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内采集的,无溶血、无重脂、无细菌生长。

2.送标本时,《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标本二者不分离。3.交接标本时,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所记录内容与受血者标本是否一致。

4.凡输注红细胞类成分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血小板一般情况下同型相输(特殊情况除外),输注血浆和冷沉淀可不做交叉配血试验,但必须同型或相容。

5.配血前,按标准操作规程再次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D)血型,ABO血型作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最好用两个厂家试剂,供血者为Rh阴性者应进一步作D鉴定,如鉴定结果为D,该血只能作为Rh阳性血输给患者。如果受血者为Rh阴性可不作D鉴定,因为受血者无论Rh阴性或D都输Rh阴性血液。

6.配血时,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认真观察结果、先肉眼观察后,再用显微镜观察,主侧和次侧应无凝集或无溶血。如果受血者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每个献血者之间血液作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不相合时,该血液不得输入受血者体内,查找原因后,作进一步处理。

U

UU

U7.配血时应有一人(一人值班除外)专门负责监督和复核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是否准确,配血结果是否可靠,《配血试验报告单》字迹是否工整,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决不允许张冠李戴,出任何错误。

8.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2)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9.严格临床输血核对制度,输血前病人至少作两次血型鉴定,且前后相符。交叉配血过程必须做3次核对,即配血前、配血中、配血后核对。

10.严格血样保留制度,标本及配血管保存至少7d,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箱保存。

(九)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输血科(血库)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

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十)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

1.输血科(血库)在发血时,同时发出《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临床科室用血后,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每天上午9:00以前由输血科(血库)派专人到各用血科室收取,保证24h内返回输血科(血库),返回率要求达到100%。

3.输血科(血库)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给医务处,并同时反馈给血站,让血站及时了解血液在临床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液质量隐患。

4.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如果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找原因,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血库)。5.输血科(血库)接到通知后作如下处理:

(1)立即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是否出错;

(2)立即鉴定受血者与供血者保留血样的ABO、Rh血型,与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结果比较是否一致;(3)重新作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验证配血结果是否准确;

(4)抽取受血者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现象,判断有无急性溶血反应发生;(5)有条件的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排除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6)用无菌瓶抽取受血者抗凝血2份,1份作细菌培养;1份先轻离心分离血浆,然后,再取血浆重离心,取血浆离心后的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查细菌,排除急性细菌污染反应;(7)有条件的可作白细胞抗体试验或过敏原试验,判断是否是过敏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引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输血管理06-21

输血科会诊制度04-11

输血科管理细则04-18

手术中输血制度04-23

临床输血会诊制度04-28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05-16

安全输血制度临床05-30

输血质量控制制度06-04

无效输血管理措施08-25

输血技术管理制度05-05

上一篇:《狼图腾》读后感精选500字下一篇:微型党课-党的科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