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2024-08-15

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精选6篇)

篇1: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第十章 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分析及规划原则

(一)现状分析

本规划区跨度较大,景观类型丰富,涉及到山、水、村、城,景观绿地资源还没有形成系统,各种绿化资源之间呈零散、无序的分布状态,景观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自然资源和人文有待整合、完善、提升,为休闲旅游服务

规划拟通过山体植被规划、道路及河流岸线绿化、景点及建筑群周边绿化,将现有的绿化体系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为将定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的、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提供保障。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原则

景观设计要在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优美、和谐的景观空间。

2.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原则

景观的总体设计要服从于区域的总体规划,从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大多数的植物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种植设计要兼顾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或特色景观。

3.远近结合,经济实用原则

植物的生长周期有长有短,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近期功能与远期目标,以及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规划区域的开发也有缓有急,景观设计应根据开发的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发掘更多的乡土树种,包括原生树种或长期栽培适生的地带性树种,以及外来的归化树种,作为栽植的基本树种。为了提高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节制地引进纬度相仿、海拔相近、土壤性质又类似地区的植物。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构成

1.绿化景观

整个景区的绿化以现有的山体为基础,尽量保护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山体、水系、绿带、建筑群落绿化、田园风光等共同形成旅游区的生态绿色网络,且在各景点的植物配置上注重可观赏性。

2.水景观

规划区内有河流、温泉和湿地三类水景观。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环境,通过河流的水上游线游客可以游览各个功能区的特色景观。

3.建筑风貌

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度假区的景观环境质量,扩大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的内涵和层次,规划区内的建筑设施和景点建设都必须文化背景及整体环境相协调,以汉唐风格为主,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以及色彩材料等都要和整体环境相协调。

(二)景观结构

1.景观结构

整体构筑“一核、两带、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一核由武侯墓和以开发的定军山景区组成,两带分别为滨水城市休闲带和漾河风光带,三廊由从天荡山——勉县城区——定军山——虎头山景观主轴,两大主题廊道:三国文化景观廊道和山水文化廊道构成。

图10-1 定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结构图

2.四大景观组团

根据景观结构,结合分区功能分为四大景观组团。

天荡山郊野区——规划任务主要是生态景观和乡村整合和改造。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形成各种采摘园。城市休闲区——规划任务是古城区和一江两岸。

古城区主要是建筑风貌的控制和街道改造。一江两岸要根据规划建设,同时控制区域的生态景观建设。

定军山景区——规划任务是武侯墓及定军山。

武侯墓主要是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生态景观的培育。定军山现状植被主要以矮小灌木为主,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应培育一些观赏性强树种,如杜鹃属、荚迷属、凤仙花属和铁线莲属的乔灌木,以及各种彩叶林,供游客观赏。此外应大力栽植竹子。景观处理手法上要注意虚实结合将度假区与大众游客分离,保证康体养生度假区的高度私密性。

虎头山西北自驾车区——规划任务是营地、旅游服务中心景观美化。此区域建筑形式多样,标志性建筑酒店以汉式风格为主。因此景观塑造上不能过于呆板,用多样的植物色彩来装点建筑,更会让此处呈现一片异域、别样的风情。多样的色彩通过紫色来统一,选用紫色系树种(紫叶李、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紫荆)为基调树种。同时栽植金桂、香樟、元宝枫、火炬等香、色树种。同时建议引种和驯化世界同纬度地区或海拔相近区域的一些彩色花卉和树种,并用时令花卉配合,共同营造花海田园的人居环境。

三、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景观系统,以创造重要景观节点为核心,加强道路绿化和水畔绿化,强化园地、林地的绿化美化工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善的绿化系统。在树种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的原则。

(一)节点绿化

根据每个景观组团的规划意境,对各个景点周围植被作重点梳理。与山林野趣相得益彰,同时在绿化景观创造上要注意绿化林相的变换和树种配搭,使其呈现出自然美景观。主要节点有:

1.定军山西门入口区域

定军山西门入口区域现状有大块山体破坏和滑坡,需通过护坡绿化,用生态护坡,通过植物色彩和种类的搭配形成大地景观。

2.黄家沟区域

由于山体的坡度较大以及石材的开采,山体遭到很大的破坏,同时加上周边一些农家乐的开发使得本区域的景观尤其是绿地,需要通过乡土树种的栽种,绿地和绿植培育,优化节点绿化。

3.定军山十二山系之卧牛山区域

卧牛山区域因主要是石材开采和道路开通山体破坏也非常大,急需生态修复,现状主要是农田和矮小的灌木层为主,通过高大树种和花卉的培育,丰富林相和色彩打造适宜休闲度假的环境。

4.月亮湾凤凰山区域

现状凤凰山上因山上有些工业工程设施,影响了未来温泉休闲度假的品质开发,结合温泉,建设温泉园林景观。

(二)绿线规划 1.道路绿化

沿重要的主次干道、支路和游步道两侧种植遮荫的乔木,形成林荫路的景观,或有序,或壮观。选择香樟、水杉、黄杉、银杏、桦木、鹅耳枥、槭树、光叶水青冈、盐肤木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种植上乔、灌、草相结合,形成规划区内西汉高速引道、108国道、武侯大道、定军大道、南环路、汉江北路、汉江南路等几条重要的景观带。

2.河流岸线绿化

汉江和漾河两侧或者周边是水陆交界点,本身已具有较好的景观基础,绿化上结合岸上分区的功能特点与地形进行种植。特别对因采石和道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地段重点进行绿化建设。

(三)绿面规划

水田、园地和林地是度假区绿地系统的基础。山地带的田园风光,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是大地景观的组成部分。在保护现有树林植被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乡土树种并引进新的植物品种,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多色彩搭配,来丰富林相层次和季相景观。重点规划区域为定军山十二连山系。

定军山十二连山景区的绿地系统结构是以最具自然、生态特点的定军山十二连山为景观核,并以发散状的方式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绿地渗透,逐渐的过渡到各个主题绿地结构。

定军山十二连山的植物配置:春季景观以观花为主,所以多采用春季开花植物,并配植开花的地被植物搭配;夏季景观以观叶为主,不同的绿色,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植物多选用彩叶植物,并协调搭配;秋季景观以观色为主,此时大部分的乔木叶子都逐渐变色,可以营造层林浸尽染的效果,植物种类色相变化差异较大的树种。冬季的植物景观以常绿为主,如松柏类植物和冬季开花类植物。

篇2: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张林 20101543006 摘要: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城市处于人工环境的生态系

统中,更应该善待环境,尽可能增加绿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大气和水的质量,并可营造景观,美化城市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城市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往往会陷入就绿地论绿化的泥沼。

关键字: 绿地系统 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

1.城市绿地规划与环境

城市、社会、空间以及城市中的人,具有一种的不可分割性。城市是人创造的取代了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由于没有注意吸收自然景观 的一些成分,造成很多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为解决城市中自然成分过少的问题,最早是在城市中建设广场,广场上保留绿地。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

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城市处于人工环境的生态系统中,更应该善待环境,尽可能增加绿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大气和水的质量,并可营造景观,美化城市、必须珍惜在城市中的山林、海滩和湖泊、湿地等这些仅存下来的自然资源,切不可随意破坏,使城市生态恶化。

2.城市绿地系统

2.1城市绿地

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地的土地,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民居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环环境较好的区域。

2.2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

西方最早对城市的构思和设计大多处于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维模式。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处于河流和泉水充足的、风和日丽的地方,以保证居民饮水的方便和环境的优美。希腊人把荷马时期产生的果蔬园加以改造,栽培观赏花木,建成装饰性庭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需要和科学家对植物研究兴趣的基础上,以往的蔬菜园以及城堡小绿地地很快演变成为大规模的庄园园林。18世纪法国人维腊斯,提出了环境绿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欧文的劳动公社则集中了城市和农村的主要优点,提出了集城市的便利生活设施和农村的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新和谐村”。这个时期的城市中出现的林园绿地,从布局上看,没有统一的空间规划,完全依附于城市设计的需要;从内容上看,主要依据设计者和所有

审美观和爱好而定,缺少科学的依据;从功能上看,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赏的愿望,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感性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前,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人美比较容易接触自然,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程度较低,许多理想城市内没有出现大量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城市中生态问题和游憩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在两千多年前得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虽然包容了许多自然环境因素,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毕竟与大自然有一定的隔离,尤其是难以欣赏到名山大川那优美而壮丽的景色,于是,以浓缩了山水景色的“人造自然”——城市园林的产生。但这些园林的目的和用途都是以游憩为目的的,绿地的功能单一。

2.3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自然景观得到的回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自然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供游憩活动的场所,营造城市景观风貌和城市景观文化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系统系统规划

3.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定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整个城市发展的综合布局。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目的是保证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途径、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在人类选址建造城市之初,大多将城市选择在山、川、将、湖相毗邻的地方,它给予城市形态、功能布局及城市景观以很大的影响。先有自然,后有城市,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的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形成阶段

随着西方18世纪末工业革命形成的开始,城市性质和功能及其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加剧,大工业城市外围的森林和林间空地逐渐消失,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城市发展和城市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相继出现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城市绿地规划的思想或理论,其中著名的有美国“造园之父”欧姆斯特德倡导的“城市公园运动”;源于19世纪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929年美国人C·A·佩里提出的“淋漓单位理论”。

3.3“ 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具体的规划编制中,由于工作阶段的前后划分、行政主管部 门的分置等原因,往往造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专业规划 的“各自为政”之嫌,或因受制于空问上的分隔导致的“先天不足”。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间的“前与后”、“上与下”的单向服从关系,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中常常感到被动无力。

3.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矛盾,都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

4.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渡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西方文豪歌德说:“建筑是石头的书”。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注入人类家园的每一条细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其实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在创造文化。如果城市的建造仅是出于经济目的,那么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

5.景观设计学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6.小结

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城市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往往会陷入就绿地论绿化的泥沼。只有将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很好地沟通、融合,才能有效地协调不同专项之间的矛盾。但由于专项规划的进行往往在总体规划完成后才开始,这样的协调就变得难度非常大,若能尽早提出城市绿地的战略或构想,并形成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互动的机制,就可以增加总体规划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吴晓·城市社会规划学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3版]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曹型荣·城市规划实用指南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4]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王恩涌·文化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6]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篇3: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的分类要达到上述要求, 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1 以主要功能为分类的根本依据

城市绿地的分类应以其主要功能做为根本的依据, 同时也应兼顾其管理的特点。城市绿地通常具有生态、景观、游憩、防护、减炎等多种功能, 以其主要功能为分类依据, 使其名副其实, 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可以正确地把握工作重点, 引导绿地建设。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绿地的投资主体及管理的权属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绿地分类兼顾其管理特点, 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理顺绿地建设与使用的责、权、利关系。

1.2 应包含城市范围内所有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的分类应包含城市范围内的所有绿化用地。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中, 只有公共绿地 (G1) 和生产防护绿地 (髓) 参与总惨层次上的城市用地平衡, 这种统计方法很不全面, 因为在其他几类城市用地中。尚有总量两倍于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的绿地未单独计入城市的绿化用地中。这些用地同样承载着绿色植物, 同样起着改善环境, 塑造城市景观等功能。由此可见, 城市绿地分类中的绿地应包含城市中所有的绿化用地, 这样将有助于各类绿地充分发挥其功能, 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

1.3 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延续性

现在许多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及建设都是在原有绿地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新的分类应体现对原有分类标准的延续性, 这样才能达到平稳过渡的效果, 否则, 会因为新旧标准的脱节造成混乱的局面, 这将对城市绿地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1.4 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可比性

新的分类标准应有利于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新的城市绿地分类应有利于与原有的城市建设、管理及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横向比较是指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有利于各城市之间以及与同时期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进行比较。

1.5 城市绿地分类应具有前瞻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认识已从原来狭义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拓展到广义的城市周边地区“大绿化”的广度。另外, 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认识, 也由原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后进行“见缝插绿”发展到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同步进行, 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的布局结构相融合, 使整个城市的绿地形成‘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更有利于城市生态的建设。因此,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应体现人们对绿地及对绿地系统规划意识上的进步, 使新的分类具有前瞻性。

1.6 新的分类应具有可操作性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应注意从宏观至微观的系统性, 在具体的类、项等划分中作科学的处理, 即可用分级代码的形式进行各个层次如类、牛类、小类的划分, 使分类概念及编码方法统一, 并同新颁法律法规接轨, 这样将有助于把所有城市绿地纳入有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 使城市绿地得到更好的发展, 保证绿地分类的可操作性。

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根据新形势下绿地建设的需要, 建设部颁布了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 批准为行业标准, 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将城市绿地分为5个大类、13个中类、11个小类。具体分类及内容见表。

该表中设有“小计、“中计”、“合计”项是为了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其中“小计”项中扣除?小区游园”后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中的“绿地”一致;“中计”项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相对应:”合计”项可以得出绿地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比例。这样的统计格式便于协调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上的不一致, 可以清楚地反映不同空间层次的绿化水平。’另外, 城市绿化覆盖率虽不再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三犬指标之一, 但在城市绿地的建设中仍应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3 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

绿地在城市中有不同的分布形式,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八种基本模式, 即: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就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现状来看, 城市绿地系统形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种:

图1绿地布局的几种基本模式

(1) 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

块状绿地是指绿地以大小不等的地块形式, 分布于城市之中。这种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形式在较早的城市绿地建设中出现较多。

(2) 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

带状绿地是指绿地与城市中的河湖水系、山脊、谷地、道路、旧城墙等组合, 形成的纵向、横向、放射状、环状等绿带, 另外在城市周围及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也需要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 起防护隔离的作用。带状绿地的布局对一个城市来讲非常重要, 因为它不仅可以联系城市中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 还可以创建生态廊道, 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迁移路线, 从而保护了城市中生物的多样性。另外, 带状绿地对于引入外界新鲜空气、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以及提升整个城市的景观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216-01

1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一种是以自然景观要素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壤、植物;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文生态系统,类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亚系统。根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性,目前所用规划的一般程序为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程序。

2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1)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2)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是景观生态规划及管理的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结果,概括地反映规划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就是景观生态图。3)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性、多样性、功效性、宜人性或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分析的方法有整体法、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因子分析法。4)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据景观规划目标和课题研究对策,综合各种各样的设想和方案,拟订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这是规划设计工作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阶段。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生态敏感区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滨河地区、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和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指城市中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可能发生的洪涝区、地质不稳定区和空气严重污染区等,在城市中首先保護环境敏感区,对不得已的破坏加以补偿。②绿地规划。保持绿化环境,这对城市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被掠夺、被消灭,那么城市也随之衰退。城市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和风景区绿地等。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考虑,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均匀。根据景观的集中与分散格局规划,生态绿地的空间配置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集中使用土地,在建成区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植被和廊道,同时在人类活动区沿自然植被和廊道周围地带设计一些小的人为斑块,如居住区和农业小斑块等。另外,城市中的绿地廊道最好与道路廊道结合起来,即在道路两边规划一定宽度与不同形态的植被带。③建筑景观规划。一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因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要考虑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就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对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总体构思,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体现城市美学要求。美有自然美与人工美之分。起伏的地势山丘、弯曲多变的江河湖海,富有生息的树木花草之美为自然美;建筑、道路、立交桥、雕塑之美为人土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才是城市总体之美。5)规划方案评价、实施和调整规划方案初步拟订后,请当地政府负责人、业务主管部门和各方面的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和评审。规划工作者要根据评估、论证和评审意见认真研究,作必要修改,最后形成规划文件(包括图件和报告)。在实施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际效益,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对原规划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或修改,使它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

3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系统规划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尤其重要。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应规划建设生态绿地系统,使城乡绿地与城市结构有机结合。要因地制宜的开展空间、大气、水体、土地、生物于一体的综合建设,形成“城市-绿地-乡野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景观。通过构筑多层次的城市生态绿地,疏通城乡自然系统的能流、物流、基因流,改善生态要素间的功能和网络关系,从而扩大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能力和承载容量。

在生态城市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苗木的种类、规格、外形、栽植与后期管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混杂其中;要么贫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件,奢谈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想回填好土,却突然发现,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无土”可用的地步。

3.1城市绿地指标的拟定

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是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有: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等。

在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拟定出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在拟定指标是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的绿地指标很高,我们只能参考不能照搬,中国的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绿地指标拟定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

3.2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

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又是绿地系统规划中一项重要工作。在绿地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布局,使其生态作用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保持绿地的连接度。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城市是由基质、斑块、廊道构成的。一般城市绿地的斑块之间的连接比较松散,廊道本身的宽度以及厚度不够,不能很好地连接板块形成良好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绿地的连接性不好,造成城市动植物的流动受阻,使城市生态群落的稳定性降低,生命力减弱。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绿地系统规划中,要适当加宽带状绿地的宽度,注意其群落厚度的建设,同时注意系统之间要很好地连接,强化生态廊道的作用,尽可能使整个城市的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3加大块状绿地,减小分散的零碎绿地

根据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中,绿地的面积越大,生长在上面的植物群落越容易达到丰富的程度,种群的稳定性越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绿地一般都布局的比较分散,而城市开放空间的绿地面积偏小,不能很好发挥其生态作用。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应从整个城市的层面上统一规划其绿地。

居住区35%绿地是否合理也值得商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把更多的绿地放到城市开放空间中,把更得多的居民吸引到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去,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各阶层人的相互交流。

3.4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

树种的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树种的规划对整个城市良好生态系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须认真研究。

树种规划的原则树种要丰富。从生态的角度看,树种越丰富,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种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气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种的选择应该考虑树种的丰富性,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增强其整个群落的生命力。

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苗源多,易成活,有地方特色,应作为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乡土植物易于临近区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换,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的原生生境,这是生态学所极力推崇的。

关于城市中大草坪的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草坪风”席卷中国大地,各大城市争先恐后的在城中广建大草坪。

随后,一些学者对这种大规模建设草坪活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从生态学角度看,树木的生态作用远远大于草坪。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草坪的综合成本远远大于树木。③从适宜性上看,有些城市不顾具体情况,到处建设大草坪。生态的环境应该是自然环境与人和谐共存,生物与人共同健康生长,为了自然和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不因为生态的原因就完全否定草坪,但是也不能到处乱建大草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禁止大树移植;大树进城是很常见的事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许多省市的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树移植威胁到移出地区的生态环境。从长远的利益考虑,也不利于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大树经过断根剪枝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恢复后的生命力也不够旺盛,相应的生态能力也会降低,寿命减短,这些都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设。

4结语

篇5: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

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

1.2 校园区位分析

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

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将科技园区及游泳馆、网球场、校医院、招待所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设于临街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便于资源共享,使校园环境免于干扰。防护林区、生产实验区、农田试验区分布于校园周围,既不影响校园内部格局,便于师生教学实习之用,同时为校园创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

2.1.2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但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尽管东农校园整体为南北朝向,但学校的大门(南门)与校园南北轴线并不在同一侧上。新艺术楼前的停车场,在下课人流高峰期,竟成为只能过学生的人行道。此外,校园入口处没有形成集散作用,人车在该处流量较大,易造成事故。

2.2广场规划

2.2.1核心教学区位于校园中部,是校园的主要功能区,绿地设计以规则式为主,设计开敞的草坪、花坛等,体现校园的开放、典雅和庄重。设计主题寓意深刻的文化广场——五谷园,展现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并作为全校师生的凝聚中心。规则式的“主楼前广场”,大气、庄重的氛围突出主楼中心的地位。在主楼前,主轴线上设有农大标志性景观,中心雕塑喷泉。北区大门入口广场(近长江路)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到残疾师生的困难,为其设置了盲道。接近家属区的秀园以自然式为主,利用微地形造亭子,从山顶可以俯视整个秀园广场的景色;自然曲折的小路使广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

2.2.2广场规划存在的问题

“五谷园”广场设计并未体现其“躬耕五谷”之特色,园内设计简单规则,地被植物也未体现农业特色;而且广场除了人流集散作用外并未给下课的师生提供休息、停留的空间。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校园的公共广场绿地以及附属建筑绿地,很适于随意的课间学习或进行在图书馆中容易于干扰别人的讨论,这样可以缓解图书馆和自习楼中人满为患的压力

2.3校园树种规划

2.3.1树种规划特色分析

东农校园绿化树种凸显了北方园林特色,大量采用杨、柳、榆、槭等乡土树种,并多搭配以哈尔滨市花丁香作为灌木;校园以红皮云杉作为主路上的行道树,绿地内多以常绿搭配速生的落叶树,如白桦树种作为植物景观,全园分布赏花、赏果及赏绿叶的树种,全力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两季有果的植物景观。

2.3.2树种规划存在的问题

校园植物景观营造千篇一律,缺少统一规划,植物种类单一,树种选择上就是依照传统大量采用杨树、柳树、榆树这样的“老三样”和糖槭、紫丁香等常见品种,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仍然固守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传统观念。植物景观形式雷同,植物景观营造仍然停留在栽花种草的简单绿化层面,手法单调、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校园景观特色不明显,此外,过多的常绿植物使环境氛围过于沉寂、单调。

三、对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3.1对校园道路规划

校园南门入口处应设计成人车分流、集散作用明显的入口小广场;新艺术楼前,与停车场相向区域,应利用环境心理与行为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使用方便性,为其开辟自己的人行路。

3.2对校园广场规划

既然享有“五谷园”的美誉,就应体现其“躬耕五谷”的农业特色,园内地被种植可采用适合学校环境条件的农业植物,如小麦等农作物利用地形的起伏,使师生漫步于其间,打造出“麦田漫步”景观。场内应考虑为师生提供休憩、娱乐的场地,也可设计活泼的小面积水体,富有青春朝气的特点。

3.3对校园树种规划

放眼国外,几乎每所著名的高校都有吸引人瞩目的植物景观,例如由平坦的草坪、高大的树木以及其间的步行道构成的西方传统校园景观。在我国,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武汉大学的樱花等,都让这些学校声名远播。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东农今后的植物景观营造中,可以以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指导,结合黑龙江省地域植被景观特色,尝试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道路,塑造具有自身植物景观特色的校园。此外,校园应更具有朝气蓬勃和青春的气息,因此我建议主路两侧的红皮云杉应换为一种树姿优美舒展的树种。配置常绿植物也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不要盲目种植,只图数量不重质量,使环境氛围过于沉寂、单调而缺少美感。

结语

我认为东农校园整体体现出庄重、严肃甚至单调的感觉,缺乏景观;而校园里应该多一些活泼的元素及供师生观赏停留的景观特色,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级道路绿化设计,形成富于东农特色的线性景观空间,贯穿着各个点状空间和校园绿地环境中的各个景区。以庭院绿地和校园局部的小景点如花坛,置石、座椅、景墙等作为散落在校园绿地系统中的点;游园、广场作为“面”,成为校园的主要景点,是校园个性景观的集中体现。以上是我针对于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在道路规划、广场规划及树种规划三方面提出的自己的评价及意见和建议,希望东农校园绿地景观能打造出其独特的风格,提高其影响力,从而向国内一流大学迈进!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陶洪波 刘荣 王钊 王崑,《高等学校校园绿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陈永生,《高校新区景观环境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6 杜立柱,《.论北方城市校园规划设计》,2004

篇6: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期末考查题目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期末考查题目 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1、、2、、3、、4、、5、、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的浅析 园林广场的植物造景的浅析 街道小游园的植物造景的研究 现代别墅小庭院的植物造景的研究 儿童公园的植物造景的研究

请大家任选一题,按照毕业论文(请大家任选一题,数字不少于 2000 字,按照毕业论文(正式发 表论文的格式)上交时间: 周周五。上交时间 表论文的格式)上交时间:17 周周五,上交纸质 A4 文稿和电。子稿。子稿。参考文献不少于 5 篇。


上一篇:《贵州省情 》期末复习练习题下一篇:2019八一建军节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