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强的人

2024-08-16

审美能力强的人(通用6篇)

篇1:审美能力强的人

与比你强的人相处

时间不会等你每天多一点启发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真正的好工作:被某些方面比你强的人环绕,同时你的特点又非常吸引他们。这是一种强强结合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你的优势会被进一步发挥出来。所谓「英雄相惜」就是这个道理。我从上一期会员语音开始,用三期语音把「职业」这个问题讲清楚。有很多朋友听完第一期之后感叹道:「早听到就好了」。找恋人也好,找工作也罢,都是要去识别「谁比我(在某方面)厉害?」,然后再考虑「怎样让Ta在意我」。与比你厉害的人相处,应该成为一生的习惯。工作关系和恋人关系都一样,不是找靠山、饭票、摇钱树,而是找「伙伴」(Partner,合伙人或者队友)。特别好的关系是彼此都认可和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单纯的一方仰望另外一方很难成为很好的「伙伴」。理解这个,实践起来就不容易犯错。

以恋爱关系为例,如果认为必须是一方仰望另外一方,则会带来所谓「A女」和「D男」无人问津的困境。其实人是多维度的,在一方面你可能是A级,在另外一方面你可能是C级。所以一定能有一类表面看起来不如你的人能与你形成很好的互补。比如某男生可能事业不如女方,但却是很好的丈夫和父亲。这样的组合也是非常好的。所以你可以在选择时考虑「双轮驱动」,即选择你最在意的两个维度去审视对方。最好是你在一个维度吸引对方,而对方在另外一个维度欣赏自己。这样的话就会明白,所谓的「追求」,从来都是双向的。可能一开始不同步,但同频。你可以用自己的主动去唤起对方对自己的关注。

为什么不多不少,恰好是两个纬度?这是因为单纬度的判断一定是有偏差的,但是多纬度又不好把握。所以找两个你最在意的纬度去做判断,可以在正确和效率之间取得一种均衡。在「关系」(比如找工作或者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人容易犯两种典型错误,第一不自信,不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点;第二,不主动,碰到喜欢的不会主动出击(主动并不意味着「大张旗鼓」)。最差的人两种错误都犯。

有很多人总是抱怨「怀才不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还有很多女生抱怨自己综合条件不错,但是总是遇不到合适的人。一般碰到这种抱怨,我会问他们:你们平时不主动「宣传」自己,别人怎么能注意到你?

如果自己根本不发光,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你,更别提你钟意的那些人了。真相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举一个例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史书上说:「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注意,豫州在今天的安徽亳州,南阳卧龙岗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两个地方距离超过360公里,在交通和通信如此不发达的汉朝末年,如果诸葛亮没有高明的方式宣传自己,主动扩大影响力,远在700里之外的刘备怎么知道他?而且是通过至少两个人那里听到诸葛亮这个名字。

今天,怎么让比你厉害的人在意你?只有一个方法,你自己必须有特点并且不断的主动分享。最好是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分享。并且能给对方不断加深印象。这种接近的过程中,你本身也是在不断快速成长。

对于职场的人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微信朋友圈」更加合适的工具,能不断在「弱关系」的人那里慢慢的塑造自己的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好方式,就是更加严肃的写作,比如维护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写专栏文章甚至写书。大约7年前,我亲眼看到一个原本在国企工组的朋友因为自己的「博客」内容而获得了某互联网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并最终得到了那份工作。

当然,如果是其他的关系,还有相应的「宣传渠道」,即任何具备社区或者频道功能的 App,比如抖音、Keep或者 YouTube。

PS:如果你想找比你强的人,对方想找比他弱的人,那么很难有好结果。那种想找比自己弱的人往往和持同样观点的人在一起。所以这世界上很少有「强弱结合」,基本上只会有「强强结合」和「弱弱结合」。前者彼此都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后者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前者的结合基于「景仰和共识」,后者的结合基于「控制和苟且」。

PPS:其实买股票也是如此,那些产品做到你心服口服,自叹弗如的公司,是你要在意的;那些创始人在不断快速提升认知的公司,是你要在意的。当你所买的有限几支股票都是你特别服的公司,被你特别服的创始人或者管理者所率领,这样的投资不会错。

大道至简,始终去寻找比你强的人相处,这样的人生,经常会有好运气。

祝你好运!本文授权转载自张辉的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 huigeshow封面图 by Csaba Gyulai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不仅仅是支付面包和房租。职业发展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发端于大学,止于退休,我们必须好好对待,才不会在生命中留下太多遗憾。

如何才能在整个职业周期内获得最多的收入?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怎样才能确保自己在长期的职场生涯中不断上升?怎样让自己「越老越值钱」?

在我最近的三期会员语音中,我会集中讲一下有关职业发展的话题。分别是:(1)职业规划 —— 怎样选择行业和公司?;(2)职场秘籍 —— 什么样的习惯会帮你脱颖而出;(3)职业发展 —— 有关升职、加薪与跳槽和长期发展。本周末是第二期。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理念。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下面是有关上期语音「职业规划 —— 怎样选择行业和公司?」的精选会员反馈: @会员

sq10u 今天的语音对我而言简直是及时雨。从18岁开始,一直非常关注职业规划,也知道如果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对自己的每五年、十年需要有认真思考,至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效地前进。遗憾地是,这么多年来,更多是时间逼着我走,逼着我做选择,而完全失去了自我的主动性。先十分感谢辉哥这一期的干货、价值分享。接下来说说具体的感悟:第一,关于行业选择。从毕业开始我进入到零售行业,说实话那个年代看来是很普通、也刚发展起来、各种不同品牌参差不齐的行业。所幸自己以储备干部的身份进入到当时日本名气非常大的品牌公司,也有幸自己在2.5年的工作时间里确实做了实事、有成绩地参与到品牌从不是特别出名、到全国、全球现在名气很大的过程。但是在其中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得不温不热的行业,毕竟单纯从门店销售管理的角度而言,一切看起来还是有点不痛不痒,于是自己有非常坚定地离开,并且发誓不再从市零售行业。直到听完辉哥的语音,我突然意识到,并不是行业本身发展缓慢,而是当时的自己眼光实在太狭隘了,并没有从大势的角度意识到,原来行业本身蕴涵着为消费者消磨时间、过上更品质生活的价值意义,更遗憾地是,自己当时缺乏大局观去迎接2015年后爆炸性地销售增长。消费者变得更愿意花钱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原来看起来很贵不会有人懂得欣赏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火起来了。所以回过头来看,零售行业仍然是、或者至少现在看来,依然还是在持续增长的行业。只是说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并没有其它领先行业更让人期待而已。第二,关于公司的选择。从传统生活品牌离开后,我仍然是回到了零售行业,不过更换了自己的岗位,以零售管理视角出发转变成为一名时尚品牌公司的培训师。当时选择的理由非常简单,1、这里充满了朝气蓬勃和热情;

2、我有丰富也被认可的零售行业背景。2年多的时间,公司品牌不断地扩大,而随着各种媒体途径的传播,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而现在的自己却越来越恐惧。现在的理由跟之前一样非常简单:

1、销售的提升是因为时代行业背景好,公司拥有坚实的顾客基础,也随着越来越懂得造势,消费者对于稀有的产品越爱追捧;

2、企业文化越来越变得大公司一样不爱创新。验证过可以走的路基本不会思考怎么走可能会有更快捷、高效的路径,而是守着现有的一切,无论是人、事、物;

3、优秀的人才不断进来,也同样的不断离开,原因是圈里的限制越来越明显,而作为渴望创新和寻找新方向的人才而言,这里反而成为了束缚;更可怕的是,当所有人不再是为了顾客推出更好更匹配的产品,而是为了满足更好看的形式时,我愈发在思考,到底这个公司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始终还是认为零售行业新领域仍待挖掘,比方说阿里在做的盒马鲜生会不会就是一个很好地实践体现呢?在这个时代里面,机会到处都是,但灵光一动的商业机会还需要我们继续寻找。回到职业规划的点上,我尤其困惑的是:

1、假设要放弃现有所有的背景和资源,重新去到新的朝阳行业,其实是不大现实而且壁垒很大,但是找到让你每天期待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工作,不应该才是所谓职业而非工作本身的原意吗?

2、假设继续停留在现有的零售行业本身,(虽然我无法看到会有10倍或以上的增长,但是至少是符合另外几条标准的),那是否应该去到一个更加能接受创新和改变的地方呢?说实话,所有的困惑都源于内心的答案,提问的人总是期待有人认同想法吧,哈哈~再次谢谢辉哥这一期的及时雨,因为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了。最喜欢里面的一句,找到朝阳行业,进入他,踏实做事做出成果,总会有人看得见,也总会被认可的。所以还是那一句,在选择正确的道路上,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快速成长才是王道~ 现在就加入会员

篇2:敢用比自己强的人

摩根的成就举世公认, 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敢于起用强过自己的人。

萨缪尔·斯宾塞出生于乔治亚州,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 曾是南北战争时南方军的一个骑兵。战争结束后, 他在乔治亚大学攻读工程学。毕业后, 他进入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他凭借自己非凡的才能, 很快就升任为总裁室的特别助理。由于工作出色, 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副总裁。而就在此时, 这条铁路由于赤字濒临破产。萨缪尔·斯宾塞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 使这条铁路起死回生。在这个过程中, 他的卓越管理才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当债务人依赖摩根救济时, 摩根从斯宾塞的经营与管理中很快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告诉自己, 他要的人才就在眼前, 于是摩根就把斯宾塞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篇3:性能力强的人寿命更长吗

和这位老人一样,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性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等到60岁后,人们就不再需要性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适当的性行为可以增强活力、使人焕发朝气、克服老年抑郁症、防止脑老化、预防前列腺肥大等。因此,如果年龄大了还有旺盛的性欲,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最好的对待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压抑。

国内一篇科研文献指出,“性生活越旺盛,寿命越长”。研究人员对广东省九个不同地区80岁以上男寿星的调查显示,四成老寿星如今仍保持正常的性生活,仅仅有不到一成的老人在70岁前就终止了性生活。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如果到了老年,完全没有性生活,且没有这方面愿望,那么剩余寿命就可能较少了:男性平均剩余寿命可能只有10年,女性的平均剩余寿命只有13年。可见,性功能的强弱,是身体健康、寿命长短的晴雨表。

其实无论男女,性生活都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指出,一次热情奔放的性生活,与中速骑自行车1公里(约公共汽车的两站路)所消耗的热量差不多。所以性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健康长寿。

篇4:弱的人发现力量,强的人找到自由

中山公园鼓聚

两年多来一直在中山公园里做鼓聚的Jammala西非打击乐队,因为公园到了下午六点就要关门,可以玩鼓的时间太短,所以最近换了个地方,把“大部队”搬到了延安绿地的一个街边小公园里。

这是他们第三次转换战场了。最初是在复兴公园,但太晚了会吵到周围的居民。中山公园离两个创办者Kuli和Yuuko的住处近,把沉重的非洲鼓搬来搬去不是太辛苦,而且还免费,周末总是有很多人拉出音箱和话筒来唱歌跳舞,气氛十分平民化,Yuuko去了就爱上了,因为她认为非洲手鼓就是平民化的东西,是老百姓表达自己感受的乐器。

正是在中山公园,非洲手鼓慢慢地聚集了人气。

中山公园的鼓聚一般在下午两三点钟开始。最初的时候,不过四五个鼓手打鼓,一大帮人围观。但这种新颖而容易上手的音乐方式,以及Kuli等人亲切平易,喜欢与人交流的态度(他们的中文都非常好),很快让这帮围观者从单纯的好奇旁观变得“积极”起来:看了没几次,一些围观者就忍不住自己也要敲几下了。

时间长了,这里的鼓聚渐渐有了名气。到中山公园的一般是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人来此看看热闹的。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其他一些喜欢非洲手鼓的人也背着自己的鼓加入进来。周围的不少白领从网上看到消息,也会在周末的时候顺便来逛逛。

感兴趣的人多,但因为非洲手鼓在国内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结果常常出现来了30多个鼓手却只带来20多只鼓的情况,于是大家就轮流上阵。

在中山公园的鼓聚现场,气氛总是很轻松随意。有一个中年女人,常常随着鼓声起舞,有时鼓手们会专门给她做一点节奏,有时Kuli会跟她一起比划比划。

为了让更多初学者或第一次接触非洲手鼓的人也可以立刻上手,Yuuko和Kuli没有特意安排什么曲目,就是先打个节奏(专业术语叫“定调”),大家就跟着上。如果要配歌的话,通常会选一些节奏感强的曲目。

观众越来越多了,大人孩子围在一起看,男女老少、中国人、外国人,多的时候上百。感兴趣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前和鼓手们坐下一起敲敲试试。开始的时候有人可能害羞,但看了一会儿之后,就都大方了,因为,几乎没有人注意你,你不管打出什么声音来,基本上都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在中山公园的那种氛围下,自我表现一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不少人就这样从围观者最终变成了鼓者,变成了Jammala“打鼓基地”的学生或鼓手。

“耗”在打鼓基地的日子

所谓打鼓基地,就是Kuli和Yuuko特意为教学和练鼓租的一个居民小区里的地下室的两间房。外间是生活区,会客吃饭聊天都在这里。家具简陋,但很舒服,让人有坐下就可以一直聊下去的感觉。

有六七个鼓友索性就把日子“耗”在里面。Jammala的鼓手之一,在圈内被叫做“老鼓”的顾坚钢曾经是专门经营东南亚杂货的小店主。两年前,在复兴公园第一次见到Kuli他们打鼓,就迷上了。现在他每个星期有四五天的时间在这里,一待大半天,打鼓,聊天,然后几个人一起吃盒饭。他觉得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跟鼓声相伴,跟这几个人相伴,内向不善言谈的他觉得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目前为Jammala负责处理财务等事务的小袁从前曾经从事过各种职业,打鼓似乎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

他说,打鼓的时候,是在弄自己的音乐,但同时,打鼓也是一种说话的方式。在群体的节奏搭起的框架中,每个人可以打出自己的语言,说自己要说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击鼓者会越来越有信心,会越来越自然地通过鼓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喜欢某些时刻,忽然之间大家一起打出一个很好的节奏来,那种快乐非身处其中是难以理解和享受的。

“鼓聚仿佛是一种信念,弱的人在里面发现力量,强的人在里面发现自由。”他说。

在来中国之前,波兰人Rasa也曾见过不同国家的人们“鼓聚”。他一直觉得类似的活动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般只会吸引某一类人。这种人可能是带有嬉皮特质的,可能是貌似普通但却追求另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在政治上不会为右派、保守派、布什一类人投票的。这些人有在公园之类的公开场合集体鼓聚的,也有在某家的后院开完烧烤Party就地拉圈围在一起打鼓的。但在中国,他觉得非常奇妙,因为在这里参加鼓聚的人各式各样,几乎什么职业什么行业什么年龄和性别都有。中国人对这种乐器的迅速接受和热爱让他觉得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

他说自己很幸运找到了鼓聚这么一群人:“许多老外都只能跟其他的老外交往,可是我到中国才几个月,你看我交了多少朋友,而且还都是真正的中国人。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这里确实像个家。晚上7点左右,来练鼓的人陆陆续续到了。每个人进门的时候,都会高呼一声问好,然后两掌相击,来个Hi Five,不管在地面上、在办公的高楼里经历了什么样的一天,来到这里,每个人的情绪都马上亲热活泼起来。

Yuuko还在这里养了一只小鸡。我们谈话的时候,小鸡就在桌上自由地游走,不乱叫,也不乱拉屎。Yuuko也很愿意讲这只小鸡的故事:“我在路上走,忽然那么小那么小的一个小东西就向我跑来了,我张开手掌,她就直接跑到我手心里了。”

学鼓没有毕业的时候

今年年初,Jammala非洲鼓学习班开始招收学员。现在大概有20多个学生。在地下室的另一间小房间里,摆了近十只鼓,一个星期上课两次,分入门初级高级三个班。高级班毕业后,就意味着能够通过手鼓自由地表达自我了。

学习班采取的是开放办学的方式,每节课一个半小时,之前之后学员都可以在这里逗留。聊天、喝茶、打鼓,像一个小小的社交沙龙。同一拨人,一级级升上去,到最后都变成了朋友。

问谁是老师,Kuli指着Yuuko,Yuuko却不承认。她觉得,这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的分别,每个来这里打鼓的人都是Jammala的鼓手。大家一起打鼓,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乐趣。

据小袁介绍,一般打鼓爱好者可以从网上找到适合打鼓的曲目。但他的经验是,真正好的曲目,要么是到西非去一趟,跟当地的大师直接学习,要么就是到Jammala这里来,跟Yuuko学,因为她的鼓和歌,直接来自塞内加尔。

有鼓友在网上谈到打鼓的感受,觉得跟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全神贯注,都需要彻底地放弃自己,身处群体之中,在整齐划一的节奏里忘却自己,忘却身边的事物,是对日常生活的烦恼和庸俗的短暂解脱。杂志编辑Vivvi第一次打鼓是在中山公园,觉得是一种发泄的乐器。来参加这里的培训时,问她为什么,她直截了当地回答:减压。

现在,减压已经不再是Vivvi关心的话题,她慢慢地也开始去探索如何在鼓点中表达这些感受。而在跟这些人的相处中,她感觉自己彻底放松了,开心,是一个她时时挂在嘴边的词。

Vivvi现在已经学到提高班,在这里打了7个月的鼓了,问她什么时候毕业,她笑了:“无所谓毕业不毕业吧,打鼓可以是一生的事。喜欢就一直在这里打下去呗。每个周四到这里来打鼓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Yuuko认为非洲手鼓在白领中的流行,跟人们被物质普遍异化的现实有关。西非音乐的节奏感,手撞击鼓面感受到的震颤和力量感,让人在专注中回到自然,回到生命最初的状态。她自己被其深深吸引,就是觉得其中的动物求生般的勇猛精神,可以不断唤醒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跟她自己不服输勇往直前的气质和追求相契合。

来学鼓的人女多于男,而且几乎个个都时尚靓丽。主管小袁的解释是也许男人都忙于挣钱拼事业去了,女人则更多地关心自己的精神和心灵。

小贴士

Jammala乐队逸事

四年前,一个叫义夫(音)的法国人开始在上海打非洲手鼓,慢慢培养了一批爱好者出来,但因为语言的关系,主要局限在涉外人士中间。非洲鼓在此地的平民化,跟Jammala乐队的成立有关。

2006年2月22日,才到上海不久的日本女孩子Yuuko去看James Brown的演唱会。她跟旁边的Kuli借火。Kuli立刻听出来她的日本口音,两人一见如故。后来,两人一起相约去一个Party,舞台上有一只非洲鼓空落落地放在那里,Kuli跟她说:你要是会打鼓,那就是你的舞台。Yuuko上去了。一曲终了,原来在日本是打和太鼓的Kuli疯狂地叫道:我也要打非洲鼓!

9个月后,他们一起成立了Jammala乐队,开始共同训练和演出。同年11月23日和24日,他们正式演出。

原来,27岁的Yuuko已经有近10年的鼓龄。她的启蒙老师是大学时代一个来自非洲的同学。老师每年回非洲一次,有一年她跟着去了。在塞内加尔的一个叫做Goree的小岛上住了三个月,她每天打鼓、吃老师的母亲做的饭菜、反观自己的城市生活,非洲手鼓那种激动人心的力量从此入驻她的精神世界,成为她思维和生活的一部分。

怎样挑一只非洲手鼓?

非洲手鼓也叫做Djembe。整只鼓是用很硬的木头从中掏空做成,上面蒙以羊皮,再用绳子扎上。造型古朴,音色雄浑,有高、中、低三种音色。是西非人在聚会和典礼上使用的传统乐器。往往以集体形式出现,用手掌击打起来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每只Diembe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像小提琴,一定得达到某种音高或音质。选择手鼓的时候,重要的是一定要去打一打,看你自己是否喜欢。

手鼓主要由鼓面、鼓身、鼓聚(即将鼓面固定在鼓身上的环)、鼓带做成,挑选鼓的时候,要看整个鼓是否周正,鼓聚是否严丝合缝,皮是否绷得够紧,绷鼓皮的线是否有足够的弹性。

如果是上班族,需要早上把鼓扛到公司去,晚上再扛到学习班去的、或者你周末要骑车/走路去公园鼓聚的话,选择一个轻一点的更实际。

买了之后,注意照顾鼓的表面,打鼓时取下珠宝首饰,免得划伤皮面。梅雨季节需要注意防潮。

买一只好的鼓袋,保证靠近鼓面部分有厚的垫衬,可以很好地保护手鼓,同时携带也方便些。根据Yuuko的看法,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要有信心,因为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无论给他什么样的鼓,都是敲不响的。

在哪里可以买到?

目前国内很多网站或商店里销售的非洲手鼓一般都是从东南亚进的货。一些著名的乐器品牌比如Toca虽然是美国牌子,但其实产品可能来自印尼等国。这些鼓跟正宗非洲鼓的区别在于木质和工艺。同时非洲的羊皮质量也好一些。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专门收集非洲鼓的发烧友,使用起来区别也不大。一般根据鼓面的尺寸,价格在400-1200元之间。

最初Jammala的鼓是Yuuko通过在东京的非洲老师从非洲进口到日本再转道上海的。时间长,费用更是近于天价,而且非洲鼓很重,要随身携带,对很多女性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现在Yuuko和伙伴们在考虑自己做鼓。

篇5:如何和控制欲强的人相处

其次,对自己的内心需要和反应模式进行觉察。为什么明明不舒服,我们却一味退让是受控制者需要反思的问题。受控制者可能是内心有控制者能够满足的需要,为了害怕失去这种满足,而做出无原则的退让,比如害怕孤单,所以好不容易有一个交往对象时,因害怕失去而不敢说不;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孝顺,所以对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一味退让,所以当我们自己内心有清晰的原则时,懂得即便是满足重要需要也需要底线时,我们才可能真正保护好自己,而同时也能保护好控制者。因为我们的一味退让,会让控制者的欲望膨胀得越来越接近底线,没有自我控制和矫正的机会,而有一天TA他们会体会到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局面,就是曾经那么言听计从的人突然不听话了(到底线了,忍无可忍了),TA们会体验到极度的失落和痛苦,所以必要时的拒绝和清晰的态度是对控制者的保护,也是对健康关系的保护。

那么,有些人际关系会让我们不方便断然拒绝时,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比如说,我们年迈的父母所作所为让我们很痛苦,但是他们又曾经为我们付出很多,我们无法回避他们,甚至一旦回避他们还有可能引发法律上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我建议在这个关系中对不同问题灵活对待。对父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如让你多穿点,多吃点,经常给你建议,你可以给予适度的理解和语言上的积极回应,然后在行动上弹性的选择回应的尺度。也就是说,你看起来比较配合时,他们就可能就降低对你的关注,你的行动空间可能就会很大。如果你在语言上寸土不让,可能会引发他们更激烈的要求和关注,所以,与父母交往时,可以假装糊涂一些。但是对于原则性问题,比如父母干涉你的婚姻自由、对你的教养方式强加干预并且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这个时候需要你明确表示态度,并耐心解释你的考虑,如果父母仍然不能接受的话,我们就需要就此问题保持独立的看法,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其他人际关系和儿童发展问题,是需要有边界的,父母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承担责任。父母没有权力因为自己是父母,而颠倒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没有回应他人,我们不必为此内疚和羞愧,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人甚至原则来选择行为,而不是基于身份来选择行为。

总之,控制欲强的人本质上不是多坏的人,而是经受过创伤,内心有很多痛苦的人,所以我们在与他们接触过程中多了解他们行动的背景原因,就可能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即便我们不回应,也不会对这样的行为那么反感,让自己心里非常不适。如果需要与他们相处,我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不断觉察自己的底线,把底线清晰地告诉他们,不让他们费力气去探索,可以让双方都舒适一些。对于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我们可以包容一部分非原则性的,让亲密关系的价值得以体现,而对于原则性的,我们依然坚守最后的底线,让大家都来承担自己言行的责任。因此,与控制欲强的人我们既可以智慧地相处,也可以选择适当地分离,选择权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大家不必为此太烦恼啦。

关梅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心理学函授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评审专家。

篇6:如何与控制欲强的人相处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有能力让你感到:和TA在一起相处后,你越来越无法做你自己了。你要按照TA的意志行事,如果不遵从的话,你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这种惩罚有的非常直接,比如:直截了当的威胁(如,不听我的话,就别再来找我了);恶狠狠的预言(如,不听我的话,你就等着上当吧);赤裸裸的指责(如,百孝顺为先,你这个不孝顺的东西);还有的可能不那么直接,TA不会直接攻击你,但是TA让你看到TA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饭、不睡觉、哭哭啼啼、自残、甚至以死相逼,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做错了,非常内疚,最后只能顺从TA,但这顺从的选择会让自己非常痛苦,那么这些能够操控别人意志的人,我们就称之为控制欲非常强的人,TA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恋人、爱人,还可能是你的一个朋友,也可能是你的一位同事,甚至是你刚认识的某个人,总之,你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都有可能碰到这样的人。

为何ta会想控制别人

一般来说,我们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经很费心费力了,我们哪里有空去玩命的要求别人呢?但是,偏偏这些人就不怕麻烦,不嫌费事,拼命地努力控制别人的生活。俗话说:无利不起早,那么,他们能够通过操控获得什么利益呢?他们获得的最重要的利益是回避焦虑感、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一个因事事要求严格(过度控制)而使老公外逃打工,导致学生和她对立的女教师自己反思说:从小父母天天像仇人一样的吵闹,我只有做好自己,不让他们生气,才能换回爸爸和一点笑容,所以养成了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习惯,长大后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别人,比如为了不被领导骂,就严格的要求学生,结果学生就开始与我对立,我的心累极了。大家看到控制欲强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很痛苦的。一些在早期成长经历中没有获得内在安全感的人,会经常感到焦虑,比如,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会不会讨厌自己?会不会欺骗自己?会不会抛弃自己?在和别人相处时,TA会通过不断的通过操控并获得回应来确定自己的安全感,从而回避自己内在的焦虑感,比如要求对方言听计从、随时回电话,随时报告行踪,如果对方回应了,TA会略有满足,但可能很快地就升级要求,直到有一天对方受不了这样的操控跑掉了,这个游戏才可能真正结束,TA再继续寻找TA的猎物,但整个过程TA也是非常辛苦和痛苦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审美能力强的人】相关文章:

审美能力06-17

音乐审美能力05-13

幼儿审美能力05-18

学生审美能力07-06

数学审美能力05-08

提高审美能力05-14

审美鉴赏能力05-27

文学审美能力06-09

审美能力论文范文05-09

审美能力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假期安全心得体会作文900字下一篇:项目实施计划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