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24-08-11

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精选9篇)

篇1: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以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预防和控制为核心,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实行绩效考核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促进攸县疾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继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强对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行业职业风险、健康危害因素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分析、报告等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沟通机制和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流程,做好应急值班、预警信息处理记录。确保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0.7,事件报告及时率100%,预案体系完整率100%,应急物资齐全率100%,模拟演练指数≥0.9。

(二)继续加强网络直报工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按时完成疾控基本信息系统填报工作,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谎报和瞒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规范各项登记和疫情审核,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网络直报覆盖率100%,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0.9,死亡报告率>30%(其中县及以上医院100%,乡镇卫生院>50%),死因编码正确率≥95%,不明原因死因比例3%—5%,传染病监测任务完成率100%。

(三)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以“消除麻疹”为重点,巩固和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完成20xx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和重点乡镇强化免疫工作,保证8月龄儿童麻风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麻疹类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95%以上。扎实做好麻疹病例监测报告、实验室检测和麻疹院内感染控制等消除麻疹基础性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免疫水平监测,逐步实现消除麻疹。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以乡为单位五苗合格接种率≥95%,建证建卡率≥95%,卡证相符率≥95%,流脑、乙脑、甲肝等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95%。继续做好AFP病例监测工作,保持无脊灰状态,按照安全注射新概念的要求规范疫苗接种,安全注射率达100%,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100%。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设备的管理,加快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按要求组织开展接种率调查工作。

(四)扎实做好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做好霍乱、鼠疫、手足口病、狂犬病、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监测,规范监测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落实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规范化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和晨检工作制度,强化医院内感染控制,密切关注、及时处置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五)切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防治: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落实辖区内管理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CD4 检测、抗病毒治疗、配偶/固定性伴HIV检测工作,加强健康教育、100%安全套推广项目、针具交换、HIV初筛实验室管理等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确保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率、自愿咨询检测率等指标至少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做好迎接艾滋病“”防治规划中期督导评估的准备。结核病防治:贯彻落实《湖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全面推行结核病防治一体化模式,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落实与推广“肺结核辅助诊疗单病种付费”与难治性(耐药性)结核病救助政策,确保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涂阳肺结核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比率≤4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任务完成率达到100%,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85%,非结防机构肺结核疫情总体到位率≥87%(到位排除率≤40%),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100%,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到位信息反馈率达到100%。麻风病防治:认真落实《株洲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xx—20xx年)》,做好麻风病防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加强麻风病可疑线索主动搜索,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残”的措施,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建立麻风病存活病人档案,建档率100%,随访率100%,防疫专干培训率100%。

(六)全面推进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

寄生虫病防治:按照《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xx—20xx年)》要求,继续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驱治工作,并做好驱蛔后感染率调查。认真实施《株洲市20xx—20xx年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将疟疾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落实疟疾病例诊断、报告、治疗、调查和疫点处置等工作,完成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任务,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率、24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规范治疗率、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地方病防治:做好以碘盐监测为重点的地方病防治工作,以普及防治知识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地方病防治工作进程,确保监测样本量、监测点达标率100%,监测样本现场半定量和实验室定量检测率100%,非碘盐追踪率和追踪及时率达到100%。慢性病防治: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长效机制,借鉴市芦淞区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创慢病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加大居民慢性病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慢病规范管理率≥60%,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90%。

(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基层单位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指导,以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按照《湖南省实施20xx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工作方案》,全面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核心知识,巩固卫生城市和创建无烟单位,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行动,公众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进一步完收集、整理和完善资料,做好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准备。

(八)努力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合理配备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要求实验室县级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85%,县级A类检验设备配备达标率≥90%,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95%,实验室质控覆盖率≥85%,确保全年无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测、水质检测、结核、麻疹、风疹检测,以及疟疾、钩体等项目检测工作。

(九)兼顾做好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重性精神病防治:加强《精神卫生法》宣传,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精卫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防治能力。按照国家卫生部、卫生厅的工作要求,扩大重性精神病管理质量网络覆盖面,加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登记力度,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和治疗。职业病防治: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技术标准、规范,加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指导重点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网络,开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积极应对各类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食品风险评估:根据省市工作要求,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污染及有害物质监测率100%。试点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上报率100%。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科学管理。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促创新,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模式,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二)实行督导考核。制定和下发《20xx年攸县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控部分)考核细则》,定期组织开展督导考核,并将每次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范畴。按照《株洲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株洲市20xx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20xx﹞4号)文件精神,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继续开展“牵手帮扶、联点共建”活动,重点落实帮扶点帮扶工作任务。

篇2: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一、深化改革,理顺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理顺运行机制,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骨干,树形象,抓服务,求发展,形成高效率、低消耗、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富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努力拓宽疾控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疾控服务需求。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抓目标责任书的制定和任务目标的落实。制定好《平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xx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使全中心上下乃至每个科室每个职工都有责任、有任务、有目标,同时制定好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根据考核情况奖优罚劣。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用人制度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即以事设岗,以岗定人,逐级聘用,分级管理,人员优化组合。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项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心内对各项疾控工作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弱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我中心建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卫生防病中心。

二、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平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要求,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方针,努力做好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制定好预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等项组织机构和灵敏的监测预防控制系统,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预防、早处置,切实把危害减少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三、认真做好疾病控制、计划免疫工作

(一)疾病控制工作

1、霍乱防治。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霍乱防治领导小组,加强腹泻病监测和疫源检索工作,突出抓好对流动人口、建筑工地、水源和街头食品的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成立防病机动队,做到人员、药品、器械和物资的及时到位。一旦发现疫情立即上报,并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处理好疫点、疫区,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2、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要继续抓好以阻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抓好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在进一步提高接种率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努力降低发病,严格控制疫情爆发流行。

3、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建设,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要研究制定防制规划,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要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强化行为干预,把高危人群当作主要的监测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高危人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同时要逐步扩大监测范围,最大限度地主动的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促进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流行性出血热。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要求,狠抓以科学灭鼠、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妥地控制疫情,减少发病,降低死亡率。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建立起大面积的有效的免疫屏障,进一步控制出血热的爆发和流行。

5、碘缺乏病防治。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重视、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常抓不懈,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在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疟疾、伤寒、乙脑、百日咳、猩红热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注意疫情动态,杜绝疫情爆发。

6、狂犬病防治。狂犬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狂犬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举办狂犬病防治培训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对暴露伤口的有效处理,有效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7、疫情管理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疾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做到疫情报告准确、及时,杜绝漏报、瞒报和人为不报现象的发生,认真做好各项常规性管理工作,搞好疫情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疫情管理水平。

(二)计划免疫工作

要以抓常规免疫为基础,以消灭脊灰和加速麻疹控制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落实各项计划免疫措施,提高计划免疫接种质量。全面推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以乡镇为单位的标准化示范门诊建设工作,加强生物制品管理,实行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保证疫苗质量。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接种任务,做好各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坚持实行预防接种卡、证制度,建证、建卡率要达到100%。同时做好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技术水平,严格接种程序,提高接种质量。

四、强化公共卫生工作

(一)食品卫生采样监测工作

要以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各项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扩大监督监测覆盖面,提高监督监测频率,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要结合《食品卫生法》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卫生水平。

(二)劳动卫生工作

要认真贯彻《尘肺病防治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开展劳动卫生和放射卫生工作,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监督监测覆盖面,按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职业病防治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好地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好全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科学制定全县职业病防治规划,并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并做好从事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查体工作和职业病人的诊断、鉴定、康复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增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四)消杀工作

要深入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做好对医疗单位、托幼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消毒监测工作。对县、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率要达到100%,同时做好《消毒合格证》的发放工作,规范工作程序,注重技术指导,提高监测质量。继续搞好对医学消毒人员、托幼人员、卫生用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卫生知识水平。积极开展社会消杀服务工作,做好媒介昆虫抗药性调查和指导合理使用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和环境卫生质量。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卫生宣教要紧紧围绕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对县城的居民、工厂、学校、公共场所及农村的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力度,强化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人群的整体卫生知识水平。要广泛深入认真做好各种大型宣传活动,如:4.7世界卫生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5碘缺乏宣传日、健康教育宣传周、世界无烟日、12.1艾滋病宣传日,《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活动内容,印制宣传材料,广泛发放,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与此同时要密切与新闻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使健康教育更好地为防疫工作服务。要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预防医学科研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卫生防疫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更新知识,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全县疾病预防工作的总体水平和科技含量。

六、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篇3: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系统以及历年来大冶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自查评估报告。 按区域绩效和机构绩效对历年来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对失分较大的指标和项目进行分析, 对2011—2012 年疾控机构履职情况进行探讨。

2 结果

2.1 区域绩效情况

2008—2012年大冶市区域绩效考核得分分别为678.60分、762.80分、830.98分、845.91分和734.77分, 2008—2010年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长了7.62%, 2012年稍有下降。失分较多的类别主要集中在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和运行保障等方面。2008—2010年评价指标中未开展的指标有4个, 占23.53% (4/17) , 这些指标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和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2011—2012年评价指标中未开展的指标有3个, 占16.67% (3/18) , 这些指标包括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和疾控机构建设达标单位比例 (表1) 。2012年实现目标值的指标数有12个, 占指标总数的66.67% (12/18) , 平均完成度为81.90%

2.2 疾控机构绩效情况

2008—2012 年大冶市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得分分别为789.20 分、 804.90 分、 869.00 分、 898.94分和908.44 分, 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长了3.58%。 得分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方面 (表2) 。 2012 年实现目标值的指标数有83 个, 占指标总数的82.18% (83/101) , 平均完成度为90.90%。2011—1012 年疾控机构履职情况见表3。

3 讨论

区域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区域政府加强公共服务, 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 政策规划, 加强辖区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实现国家规划目标, 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1]。 从大冶市近5 年来区域绩效考核结果来看, 除2012 年出现了下滑外, 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 说明本地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当重视, 加强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 如儿童免疫接种每年财政预算近百万元专项费用, 出现传染病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都会根据工作开展情况, 及时列支专项经费。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进展加快。

2012 年出现得分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的投入未能与地方支出增长比例保持一致;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面积未能达到35.00%~42.00%的标准; 另外, 由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人均1 元的经费未落实, 影响了本工作的开展, 加之无政策支持, 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未能开展。

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是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贯彻执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和规划方案, 加部内部管理, 提升能力, 履行基本职责,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促进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健康的情况[1]。 从机构绩效考核总的完成情况来看, 基本令人满意, 2012 年突破了900 分大关。 但在体现一些能力方面的瓶颈问题上, 仍然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况。 主要原因: 一是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覆盖率不够; 二是在专业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及成果上, 2012 年大冶市疾控中心仅发表论文3 篇, 无科研项目成果; 三是在一些内涵建设工作上滞后。

大冶市开展绩效考核工作5 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同时, 绩效考核工作中也长期存在一些问题: (1) 财政投入不足仍是制约疾控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3) 部分工作始终未能开展, 如新建改 (扩) 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等。 (4) 部门合作需要加强, 改水改厕需要农业、水利部门合作[2]。

%

*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2012 版 )新 内容 , 适用于 2011—2012 年数据, “-” 表示未统计。

%

鉴于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政府投入, 将疾病控制工作经费及增长列入政府规划和年度预算, 确保工作良性运转, 同时对未能开展的项目也要争取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2) 加强绩效考核内涵建设, 对一些可开展和可完成的目标指标, 在痕迹管理和数据收集分析方面要强调逻辑性、条理性, 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完整化。 (3) 加强工作人员能力提升, 除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外, 还需要通过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和评选重点学科等方法, 提高工作人员钻研业务的兴趣, 鼓励专业人员多写论文和开展科研项目工作, 加大奖励力度, 如根据论文发表层次, 可进行适当奖励。 (4) 加强个人绩效考核管理, 如将个人绩效工资与区域和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奖罚机制。 (5)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 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保持疾控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2012年版) 的通知.2013-01-15.

篇4:原发性高血压预防和控制要点分析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预防;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27-01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常因服用某些药物或是妊娠引起,也可能是某些病的部分症状,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阐明。人群中高血压的比例,继发性高血压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5%左右,而原发性高血压则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95%。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为3%~9%之间,高血压常发生在军队中,亦是一种多发病症。

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安静休息期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90mmHg,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血压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为正常血压,如果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则为高血压。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我国在1979年决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要求分别计算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其发展和发生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具体包括有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种。

1.1 宿主因素

1.1.1遗传

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尚未阐明其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在欧美为70.9%,在日本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为67.4%,而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为29.8%和21.9%,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日本居民的资料中发现,血压相关系数,夫妻之间0.08,同胞之间0.26,亲子之间0.23,同胞与亲子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明显比夫妻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大。

1.1.2 体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与体重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比较了正常体重与超重舒张压升高的患病率,舒张压≥90mmHg,发现男性超重组为41%,正常体重组为15%,(P<0.05)。女性超重组为16%,正常体重组为4%,(P<0.05)。这一研究表明超重程度的增加,使得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1.1.3 性格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的性格与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组女学生(血压>140/90mmHg和血压<120/80mmHg)为研究对象,经精神表演法(Psych dram)证明,血压>140/90mmHg组的抑制冲动和适应性能力差,而且经过随访,发现该组女学生血压呈上升趋势。因此有人认为内向性格,抑郁以及急躁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神经类型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高血压与A型性格关系较密切。

1.2 环境因素

1.2.1 饮食

当前认为,影响血压较大的是饮水、饮酒中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钠的摄入量。盐的摄入量同样也对血压有影响作用,食盐摄入量大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食盐摄入量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低。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饮水硬度与心血管患病率有联系,在软水中钠和镉的含量较高,因此容易引起高血压。血压与血液中锌的含量呈正相关,高血压与锌的摄入量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调查流行病学中,饮酒与血压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以上的高血压各年龄组患病率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而且饮酒的剂量也影响着高血压患病率。

1.2.2 工作环境因素

相关调查证明高血压与工作环境的噪音有关系,如车间工人處在噪音高的工作环境,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低于国家标准车间工人的患病率。因此可以得出,噪音有慢性升压作用。

2、原发性高血压预防

2.1 控制体重

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当以适宜的方式减轻高血压病人体重后,患者血压亦随体重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当前高血压预防措施中,长期控制体重可作为其预防措施之一。控制体重主要从热量摄入控制、节制饮食、正常生理需要维持等方面着手。同时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加强体育锻炼。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的限制可降低患者的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可减少患者尿钠排出量,随之血压亦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在食盐摄入量的规范中,建议每天摄入量保持在3g~5g。高血压病人无使用利尿剂者每天食盐5g~7g,使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8g~10g。增加钾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限钠可使患者体重减轻,血压降低。

2.3 合理的膳食

高血压治疗和预防中,合理膳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应适当限制胆固醇、钠、热量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无肾脏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P、烟草酸以及柠檬酸能够减低血管脆性,可预防脑溢血。维生素C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血液的胆固醇含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食用水果、青菜、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这些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2.4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上很有积极意义,运动要适当,并持之以恒。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防止发怒和急躁情绪的产生,并注意防止有害精神刺激。对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因此要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彭辉,刘奥博,邹明凯. 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03:205-209.

[2]赵风春,崔丽平,李秀芳.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1970-1971.

[3]董寿祺,王崇行,庞庆祥,黄静芳,张伟忠,袁晓源,赵光胜. 高血压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现场试验及其数据处理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06:27-29.

[4]杨利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3:3.

[5]李俊,曹卫华,胡永华,詹思延,李芃,李晓晖,吴涛,王砚英,王峙,孙艳梅,李立明. 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03:25-29.

[6]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詹思延,李俊,吴涛,胡润华,任涛.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05:519-524.

篇5: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整体水平,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做好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1、继续抓好常规免疫,实施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2、贯彻《条例》和执行《规范》,推进依法实施预防接种进程;

3、认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确保查验效果;

4、做好疫苗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

5、规范资料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6、加强疫苗冷链管理,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管理帐目;

7、加强培训,努力专业队伍人员素质低,适应扩大国家免疫规范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8、重视预防接种接种场所建设,抓好规范化免疫门诊的运行;

9、开展依法监管,规范狂犬病预防接种工作;

10、适应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形势,继续推广二类疫苗接种和应用新疫苗;

11、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12、加强督导,狠抓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促进工作平衡发展。

二、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1、加强旗、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事件网络直报质量及疫情分析利用水平。旗级传染病年漏报率≤2%,乡级≤3%,村级≤5%。

2、、做好对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布病等传染病的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有效控制疫情,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加强各级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好处理突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处理率达100%。

4、继续以全民宣传教育为中心,重点人群监测、高危人群干预为重点,全面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完成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5、大力加强野外和家屋灭鼠工作。强化鼠疫监测工作,稳定控

制鼠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确保不发生人间鼠疫。

三、继续做好慢病防治工作

1、加大对各地区慢病预防和控制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旗、乡、村级防保人员对开展慢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

2、完善旗、乡、村三级慢病死因报告系统,提高死亡报告率和及时率,完成辖区内死因报告数年内达当地人口6‰指标。

3、完成死因监测的统计报告工作,加大实施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和未实施网络直报单位的死亡报告管理。

4、完成对各地区一年至少一次的慢病防治工作漏报调查及检查指导工作。

四、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

1、依法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管理盐业市场,严厉打击非碘盐的销售,净化盐业市场,确保全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5%以上。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碘缺乏病的防治、监测工作。

2、改造、维修改水降氟工作设施,确保氟区人民饮用安全水。做好地氟病监测点的防治效果监测工作和重点氟病区现状调查工作。对全旗未改水的地区进行全面的采样及检验工作。

3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和自觉参与意识。

4、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5.加强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及配合其它的地方病相关项目工作。

七、加强职业病防治,全面掌握全旗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提高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现场监测覆盖率和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

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水平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应急状态下的检验能力。

篇6: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部署,根据委党组“补短板、抓重点、出亮点”工作要求,结合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提出2018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一、规范引导免疫规划示范县创建

以免疫规划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以预防接种单位资质滚动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程度和服务能力。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措施,第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重点环节、薄弱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评估和督导,建立完善定期通报机制。加强疫苗针对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进一步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础保险补偿办法(试行)》,加强对各地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异常反应个案及时有效处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积极推动结核病标准化门诊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推动全省各地加强县(市)级结核病标准化门诊建设,确保80%的县(市)结核病防治机构达标,增强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学校等重点人群结核病疫情;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有力规范结核病诊断、治疗、报告和转诊等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结合“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做好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做好在校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安排部署,加强对南阳市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鼓励其他省辖市开展试点工作。

三、科学防控其他法定传染性疾病

(一)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提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能力,尤其是提高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治能力。

(二)认真做好手足口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定期进行疫情分析和趋势预测,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暴发疫情的监测和处置工作,围绕新发传染病、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适时组织对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加强对基层防控人员的技 术培训,全面加强防治工作。

(三)认真落实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疟疾监测、病例管理等各项措施,逐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完成省辖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积极申报省级消除疟疾考评。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监测,认真做好消毒质量监测,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推进消除麻风病危害进程。

四、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河南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充分发挥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治体系作用。健全脑卒中防治网络,在全省开展县级卒中中心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肿瘤防治网络,在各省辖市逐步建立市级癌症中心。推动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深入发展,强化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业务培训,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水平。

(二)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建设。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活动,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质量,落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要求,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大力推动“三减三健”和“五进”等专项活动深入开展,提高我省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水平。

(三)规范做好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转移支付慢性病监测项目,加强死因监测、肿瘤登记、重点地区癌症早诊早治等工作,继续开展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 干预,推动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做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

五、积极做好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一)强化精神卫生工作领导。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要求,协调综治、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街道(乡镇)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定期交换信息。

(二)规范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诊疗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开展随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对基层精神卫生技术支持和指导;配合综治部门开展督导检查,逐步提高我省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能力;积极对接省慈善总会,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物援助项目。

(三)建立省辖市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疏导队伍;督促各地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四)开展全省精神卫生服务资源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我省精神卫生资源现状。

六、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拟定“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发布《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二)继续做好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强化健康教育,落实防治措施。

(三)加强基层防治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地方病实验室外质控工作,强化培训,提高地方病防治综合实力和水平。

七、做好学校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一)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和学生常见病监测,做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

(二)按照国家项目要求,继续做好饮用水、环境卫生、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掌握我省水和环境卫生现状及变化趋势。

(三)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河南省“十三五”职业病防治规划》,规范开展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批管理,逐步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开展职业病诊断医师和相关技能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职业病防治监测网络,继续做好重点职业病、职业性放射病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健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与安监、人社等部门作好职业病防治信息共享。

八、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按照国家标准,推动出台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 编制标准、人员准入制度和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协调推动疾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升疾控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疾控人才培养。继续实施疾控人才培训培养项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提高疾控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力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积极探索并推动实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弥补人才缺乏短板,举办全省第五届岗位练兵和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疾控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医疗机构疾控工作管理。按照《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科人员培训、综合业务评比等活动,提升医疗机构疾控工作水平和力度。

(四)加强疾控机构管理,探索开展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综合评价,促进疾控机构规范管理、平稳运行、争先创优。

篇7: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履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公共职责,提高科学规范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发展模式和全额预算管理工作,规范技术服务。进一步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发布进程。进一步强化和规范转移支付项目执行力度,以转移支付项目带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实现均等化。加强各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重点提高民族边远和基层地区人员的工作能力。

组织开展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完成系统升级与改造工作;优化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专报系统;加速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和地方病防治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慢病信息管理系统。

二、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充分发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总结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契入点,倡导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传染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组织做好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和卫生保障工作总结及表彰,部署后三峡阶段人群健康监测工作。调整和完善现有重点疾病国家级监测点的规模和布局,建立工作机制。组织起草流感、霍乱、布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白皮书,进一步完善全国手足口病、布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支持国家流感中心能力建设;开展对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的评估。

三、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措施。会同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和药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督导检查,促进地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进程。

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在西部省份对15岁以下少年儿童开展乙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实行分类指导,保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较高的接种率,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继续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提供更好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进一步推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程,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协助教育部门深化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

四、继续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推动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干预措施的覆盖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重点开展对疫情严重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启动新一轮综合防治示范区,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召开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和推广最佳实践,表彰先进。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推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规范结核病防治措施,抓住发现和治疗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维持DOTS覆盖率在100%,完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治愈率分别达到70%和85%以上的目标。做好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筹备工 作。逐步推进结核病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工作的开展。总结耐药结核病、流动人口、TB/HIV双重感染三个领域的试点情况,改进工作方案。加大国际项目管理和协调力度,改进运行机制,促进项目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麻风病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积极培训基层和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升诊断水平。按照规划完成麻风院村建设项目,确保麻风院村保障措施落实。相关部委相互配合,落实救助措施,宣传麻风防治政策和知识,消除歧视和偏见。

六、继续贯彻落实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免费救治政策,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通知》的执行力度,全面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制定《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继续探索省部联动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模式;认真做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防治项目和其他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七、全面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研究、制定《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逐步开展以县为单位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考核评估;编制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建立和完善重点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组织开展有关地方病防治政策措施调查研究;加强地方病防治 健康宣传教育;做好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

八、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一批示范社区、示范餐厅/食堂和示范单位。进一步推动各省(区、市)慢病信息管理工作,在慢病管理工具使用覆盖面广的省(区、市)探索建立慢病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病防控技能师资培训。开展部分县慢病防控考核工作。继续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综合防控工作。继续做好营养工作,开展营养监测,推进面粉强化微量营养素工作。

九、推进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专项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启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各地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精神卫生政策培训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工作。

继续开展伤害信息监测和伤害控制干预试点工作;促进在健康城市(镇)建设中纳入伤害预防控制指标,推动基层伤害控制工作。

十、探索社区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开展“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加强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

结合全国“爱牙日”深入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研究建立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十一、以爱国卫生月为抓手,以“清洁城乡、保护健康”为主题,组织各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修订《国家卫生城市(区)标准》,组织专家对申报城市、区进行评审;对2005年命名的国家卫生城市、区进行复审;对其他国家卫生城市、区进行抽查。充实评审专家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评审工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展20周年,总结交流经验。编印建设健康城市教材,制订健康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开展建设健康市场试点工作。加快病媒生物防制法制化进程,研究制定有关标准,编印工作指南。

篇8:202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市18个区 (县) , 每个区 (县) 抽查1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调查部门:感染性疾病科、内科、急诊、儿科和化验室等。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内容:

2006年相关科室组织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预检分诊、疫情处置及院内感染控制情况。

1.2.2 评价指标:

传染病报告率、诊断至报告的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报一致率以及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统计分析, 检验水准为0.05。

2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抽查73所综合性医院, 其中三级11所 (15.12%) , 二级25所 (34.25%) , 一级37所 (50.73%) 。

2.2 组织管理

2.2.1 组织体系

71所医院 (97.34%) 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仅有19所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 占本次调查二级及以上医院总数的52.82%;62所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2.2 制度宣贯与培训

46所医院建立了预检分诊、传染病登记报告、传染病转诊、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理等管理制度, 其中三级8所, 二级18所和一级20所;建立预检分诊、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并宣贯到位的医院比率分别为71.23%和76.74%。81.26%的三级医院开展了传染病知识与防治工作培训, 低于一级医院 (91.90%) 和二级医院 (100.00%) 。

2.3 传染病报告

2.3.1 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使用

调查显示, 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项目登记不齐全, 三级医院登记完整率为54.52%, 二级、一级医院分别占64.04%和70.29%。

2.3.2 报告质量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2.58%, 低于其它各项指标;一级医院报告完整率、准确率、一致率分别为96.41%、99.10%和95.94%, 均优于三级医院 (81.02%、92.29%和94.6%) , 见表1。

2.3.3 疫情报告规定知晓情况

现场共对415名各级医院的医生进行疫情报告规定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总知晓率约为93.13%, 三个级别医院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χ2=1.896, P=0.388) 。同时发现接受过培训的医生知晓率为92.94%, 未接受过培训者知晓率为68.18%, 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χ2=17.731, P=0.000) 。

2.4 预检分诊

2.4.1 设置

50.00%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布局合理;其它医院中, 49.32%设立了预检分诊点, 其中有隔离条件的仅占46.61%。

2.4.2 现场处置能力

现场调查显示, 43.84%的医院备有采集病例标本所需用品;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总体合格率为76.71%, 一级医院合格率67.57%;49.32%的医院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三级至一级医院分别为63.6%、52.0%和43.2%;60.27%的医院具备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单独隔离治疗的条件。

2.4.3 预检分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现场对29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预检分诊设置以及对发热病人的处置知识和规定。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正确回答率约为94.32%, 三个级别医院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χ2=2.115, P=0.347) ;接受过培训者正确回答率为94.42%, 未接受过培训者正确率为78.87%, 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χ2=6.438, P= 0.011) 。

2.5 院内感染控制

2.5.1 消毒工作

各级医院消毒剂、消毒器械在有效期内使用的达98.62%, 定期开展微生物监测的为75.28%, 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监测的为79.50%, 且三级医院合格率均高于一级和二级医院。

2.5.2 医疗废物处理

52.13%的医院建立了污水处理效果监测制度, 此外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合格、有利器盒、感染性医疗废物袋有标识、医疗废物在院内的转运合理、转运人员的个人防护正确、医疗废物储存地合理、有防护装置、定期进行消毒处理调查合格率均在70.00%以上。

2.5.3 隔离和个人防护

89.02%的医院建立隔离和个人防护制度, 72.61%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3讨论

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 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1], 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目前全市调查结果显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仅有52.8%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 设立预检分诊点的单位也仅占49.32%;二级以上医院对于呼吸道发热病人现场处置情况不理想, 且医护人员防护规范合格率仅76.71%, 说明医疗机构未能真正履行传染病防制职责。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因就诊量和治疗病种繁多决定其在传染病传播流行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调查现场抽取部分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有关防治知识问答, 虽然知晓率较高达到90%以上, 由于问题均为基础性知识且存在调查员偏倚, 因此结果不能说明真正培训情况。而调查中发现三级医院培训率低于一级和二级, 表明既往培训存在一定误区:一是认为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医疗水平高而忽视对其培训, 将重点转向基层单位;二是培训只重视短期效应, 不连续;三是信息不对称, 由于缺乏交流不了解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需求;四是培训流于形式, 没有贯彻到位。因此, 应做好培训前后的考核及评价, 不断尝试和建立新的培训方法。

本次调查显示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最低, 低于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和一致率 (均在90.00%以上) , 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其余指标均优于赵国华等报道的数据[2]。

调查结果显示预检分诊点和门诊医务人员, 其个人防护达标率均低于80%。而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随时暴露在锐器刺伤、传染性病原体等危险因素下, 因此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3]。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职业防护的宣传教育, 使医务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医务人员防护体系, 将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纳入医院感染常规监测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感染监测、登记报告、控制制度, 一旦医务人员被感染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治疗。

总之,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对于医院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来减少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长期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Z], 2005, 2.

[2]赵国华, 李晓光, 胡艳.2002年信阳市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 2005;21 (3) :318~320.

篇9:疾病预防控制二〇一〇年工作要点

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的开展甲型H1N1流感、霍乱、伤寒、结核病、流脑、麻疹、黑热病和碘缺乏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置,及时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测预警、为维护喀什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就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要点计划。

一、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甲型H1N1流感防控

为科学、有效、及时防范和应对我区2010年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处置”的原则,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对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此项工作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全区开展,具体措施一是做好哨点医院的监测工作,二是各县市做好发热门诊发热 1

病人的主动监测工作。

(二)、黑热病防治工作

根据喀什地区2008年、2009年黑热病流行状况,为掌握喀什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黑热病流行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黑热病病人,便于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和保证生命安全,主动和自治区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技术、药物和经费支持,于2010年5—6月在伽师县和喀什市的重点区域开展药物灭蛉工作,于8—9月在伽师县和喀什市开展对3岁以下幼儿的黑热病普查、治疗工作。

(三)、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

为掌握喀什地区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时识别和控制新发和突发疫情,参照新疆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结合喀什地区实际,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0日在全区启动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工作要求:

1、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部分私立机构)对腹泻病人100%登记。根据辖区疾控机构的要求,对病人有针对性的采便、送检。

2、全区疾控机构按照地区要求,开展外环境、食品、昆虫媒介样品监测。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

根据《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防治项目》要求,积极组织做好病人发现、痰检、诊断、病人资料管理等工作,努力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地区结防所完成每季度的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考核工作,各县市于2010年6月前完成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整合工作,并在此日期前使用完项目下拨资金。

(五)、鼠疫防治工作

根据自治区2010年鼠疫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我区2009年鼠疫防治工作,以继续加大对塔县瓦恰乡鼠疫疑似疫源地的监测,认真做好人间鼠疫防治工作。根据鼠疫防治工作规范,每一个监测点三年换一次,塔县瓦恰鼠疫疑似区域监测点于2006年开始监测,至今已有4年,所以2010年计划逐渐扩大监测范围,或者选择新的监测点进行监测。具体实施时间:2010年4月份(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派工作组到塔县牧区进行宣传教育,动员牧民到所辖区寻找自毙旱獭或者其他不明原因死亡野生动物,教育牧民做好自我保护和“三报、三不”知识普及教育,向当地政府、卫生院干部讲明白鼠疫三级网络建设和发现疑似鼠疫病例、自毙野生动物上报程序。2010年7—9月,鼠疫工作组进驻塔县进行常规监测,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采集牧犬血清任务和宣传教育任务。

二、免疫规划工作

(一)、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于2010年3月完成第三批甲流疫苗接种工作。(预计60万人)

(二)、根据国家安排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于2010年3月、4月完成两轮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预计70万人)

(三)、2010年3月30日前完成各地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第三针次接种工作。

(四)、各县市完成每月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

(五)、2010年秋季完成自治区部署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三、慢性病监测工作

(一)、重性精神病监测

根据卫生部安排,结合自治区部署在地区民政、残联、公安、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完成1500人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治疗任务,此项工作地区卫生局牵头,地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组织实施。(时限为2010年12月30日前)

(二)、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一是完成四种特需人群的应急补碘工作(具体时间依自治区部署为准),预计两次补碘20万人。

二是根据国家要求,2010年对我区碘缺乏病进行达标验收,各县市要在2009年县市、地区自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迎接国家验收。

上一篇:沉淀的记忆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亲子义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