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长篇文章

2024-08-18

英语长篇文章(精选6篇)

篇1:英语长篇文章

MEMS老师让我们读懂一篇长篇英语论文,这对我们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电子的英语不强是硬伤啊)。找好pdf论文后,接下来便开始尝试各种翻译,金山快译,有道翻译,谷歌翻译,bing翻译„„各种方法都是有长度限制,每次只能翻译一部分,文章长了后需要复制粘贴多次,很麻烦。而且文章里一般都配一些图,我希望翻译后文档图片仍然保留,只是英文部分换为译文。于是乎在百度,谷歌等各大引擎狂搜,翻了几十页网页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吐槽一下:百度提问许多人不是好好回答问题,人家说了谷歌翻译试过了,希望一次都翻译出来,他们还给人简单的回答个用谷歌翻译。鄙视一下!!)。接下来我把过程用图文详细写出来。

一、准备工作

首先你的电脑必须得有两个软件,一个是adobe acrobat,一个是谷歌浏览器。adobe acrobat是专业的pdf编辑软件,功能上完全秒杀adobe reader和福昕阅读器,如何你平时只是阅读pdf文档,那福昕阅读器就不错,小巧而且功能也不少,如果你经常编辑pdf文档,那adobe acrobat是必备了,软件有点大,安装完1G多。它有哪些强大的功能,以及下载安装和破解大家自行搜索吧,反正度娘很强大(记得安装成专业版的,标准版的少一些功能)。还有一点,pdf不能是扫描版的,扫描版不能使用这个方法(如何看是不是扫描版自己搜索),我个人很讨厌扫描版的,又模糊又体积大。第二个软件是谷歌浏览器,看介绍说全球用户量已经超过了IE,用了用感觉是简洁清爽。好了,废话不说了,接下来开始教程。

二、具体步骤

1.你需要把你的pdf文档另存为网页形式。用adobe acrobat专业版打开文件后点击“文件”-----“另存为其它”----“HTML网页”

选择存放路径和文件名称(我保存在桌面),你会看到多出这两个文件

2.接下来使用谷歌浏览器打开刚才保存的网页文件,选中文件单击右键,选择“打开方式”----谷歌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会显示此网页为英文网页,是否需要翻译,点击翻译

大中午的,我在这里写这个困死了,室友都在睡觉呢,羡慕嫉妒啊,不过本着为电脑技巧献身的精神,接着往下干。再看他们一眼,哇!那个×××睡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偷乐一下,精神倍增

点击翻译后,谷歌浏览器会重新架构你的论文,文章内容都在呢,放心吧。咦?我的论文翻译了一部分卡在那儿了,真是奇怪,大家看看

什么原因呢,难道是谷歌浏览器的原因?我看了看谷歌浏览器的版本,不是最新版的,下载一个最新版的试试,附上地址: http://download.pchome.net/internet/browser/browser/download-141810.html 结果还是一样,于是找了另外几篇英文论文试了试,都很顺畅地全部翻译完了,悲催呀,当时我怎么就选了这么一篇文章啊。可是还得想办法,看看从哪儿开始不翻译了,对应pdf文档里把那儿的单词删了几个,重新保存成网页,重新用谷歌浏览器打开,就是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次向下又翻译了一部分,但在另一处又卡住了,再删掉几个单词后,这下整篇一下都翻译完了,那个激动呀,哈哈,上图

大家看到没,原先里面的图片还都在呢,当然翻译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不过百分之八九十已经出来了,我仔细看了看,不少专业术语也翻译出来了,毕竟谷歌的翻译是大家公认的嘛!

3.如果你只是想看看意思,那到这步就可以停止了,如果你想把译文保存下来成pdf,接着往下看,直接复制粘贴效果不好。

首先得设置一下谷歌浏览器,点击右上角的功能按钮,选择“工具”----“扩展程序”

把adobe acrobat扩展项启用。其实装完adobe acrobat

后,如果你电脑里装了

office的话,office

功能区里就会多一个

acrobat

选项

文件里也会多一个”另存为adobe pdf”选项,可以直接把word文档转化为pdf文件,非常方便。我把所有的word资料都转为pdf了。

弄开软件就由不得扯废话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操作,返回文章空白处点右键,你会发现多了一项创建pdf的选项,选择“将网页转化为pdf”,但是我的论文这个选项没用成(发现只要右上角像pdf那个小选项变亮,这项功能就能用了),我等了五分钟也没亮,如果你的能用,那到这步保存文件就都结束了。

没办法,只能再试试网址能不能用,当然是选我最爱的NBA网站了,哈哈,结果能用了,上图

4.如果你的也和我的一样亮不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首先在谷歌浏览器右上角功能选项里选择“网页另存为”,把网页保存在桌面。

然后打开adobe acrobat软件,选择创建pdf,然后找到你刚才保存的网页,点打开,你的pdf就保存了。最后晒图,哈哈,挺爽吧。

到此,你的论文就完全转为漂亮的中文pdf了。

篇2:英语长篇文章

用小胡子先生的话说,他是在自己30岁生日那天,突然悟了。

悟,这个字,听起来就很谨慎。形容起来,更像是架构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一种天然直觉,在某种特定时刻,凝为利刃,轻易击中蒙昧者的软肋,瓦解过往种.种不甘与困惑。小胡子先生在这家4A公司呆了近十年,凭借笔头下的金戈铁马,总算摘得该行业战场上的标杆性旗帜。

成也笔头,败也笔头,撑到底还不过是个穷书生?大概在小胡子先生工作四五年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写作带给他的投入感和成就感逐渐磨损不堪,倒不是说他不热爱这个行当了,只是,在立足生存之上,一些不甘心的鲜活欲望总会来时不时骚动他。格子间、反复无常又有迹可追的热点新闻,从被气到跳脚的甲方到被虐麻木的提案,不知丢过多少飞机稿,掰碎过几片安眠药,电脑桌下的垃圾桶干净到只有熬夜用的速溶咖啡包装袋,小胡子先生早就受够了这样的日子。

写出再多动人的奢侈品广告词,还是给女朋友买不起爱马仕。

那个时候的小胡子先生年轻气盛,心比天高,一小撮山羊造型的胡子看起来个性鲜明。在公司里,大家背后都把他归为“不太好惹”的类型,藏得一副商业好头脑,偏又放不下文人那一股子高傲,能入他眼的合作项目,屈指可数。加之,他的脾性实在游离在群体外,有好点子不喜欢分享,明明缺钱还硬要逞强,做人待事间流露出的都是富有偏激色彩的危险信号。同事们自然是对他敬而远之,敬他的才,远他的怪。

第七年的关头,小胡子先生终于升上了部门经理。

但却算不上一件好事。

在他自恃清高的背后始终包裹着一颗畏惧心,畏惧人群流行,畏惧大众权名,畏惧商业涨停,然而,这些畏惧本身恰恰都是阻止飞行最大的障碍物。

职场人都是不停地摧毁和重塑的过程中成长的,停止热情,是很危险的事情。作为资深文案,他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套路,创意的匮乏和滞后的执行无不张显着他快被时代Out的事实。升为部门经理,看似光鲜,实则架空了小胡子先生的资源,这个大半青春都埋头供给写作的手艺人莫名其妙成为管理层——众多摆设里的一座钟表,滴滴答答,提示着企业仍旧继续向前的命运。

小胡子先生是那么爱折腾的人,自然不甘如此。

坐在偌大空旷的独立办公室里,千军万马奔腾涌来的想法从脑袋里跑出来,这些年里关于“想做而没去做”的零星思路逐渐串联成一副清晰卷轴,缓缓铺陈在现实前。留下来,就是舒服的混吃等死,离开呢,恐怕是一场没有筹码的枪林弹雨。小胡子先生有点期待,有点不知所措,毕竟在这家知名4A公司多年,倘若顺理成章留下来,就算是花瓶,也是被摆在时代最高贵柜台上的花瓶。

自我矛盾中,小胡子先生以观望的姿态,度过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年。因为心态小胡子先生是那么爱折腾的人,自然不甘如此。

坐在偌大空旷的独立办公室里,千军万马奔腾涌来的想法从脑袋里跑出来,这些年里关于“想做而没去做”的零星思路逐渐串联成一副清晰卷轴,缓缓铺陈在现实前。留下来,就是舒服的混吃等死,离开呢,恐怕是一场没有筹码的枪林弹雨。小胡子先生有点期待,有点不知所措,毕竟在这家知名4A公司多年,倘若顺理成章留下来,就算是花瓶,也是被摆在时代最高贵柜台上的花瓶。

自我矛盾中,小胡子先生以观望的姿态,度过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年。因为心态实在糟糕,他没有精力投入于工作本身,那些到处充斥在他周围的幻想、渴望,和对于组建新鲜事物的好奇,不断啃食着他生活的热情。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他30岁生日这天。

他从公司帮他置办的狂欢派对中悄然逃走,回到没有烛光和蛋糕的家里,掏出一支许久未动的笔,在白纸上开始顺着夜色漫无目的写字,只是单纯的写字。不像他年轻时代对于文学的过分迷恋和附加性判断,也剔除职场行为的企图心,在敏感的手指下,触觉拉动回忆,他想起故乡的云,初恋的吻,大学老师手里叶芝的诗,还有刚刚工作时,为一份比稿奋斗至通明的小激昂,那些在岁月里无足轻重的经历似乎在此刻汇聚成孔,为他,钻开了一个全新而熟悉的世界。而这,就是他本心就要去的地方。

真正的顿悟向来是自然之间发生的,用不着四处寻找,用不着刻意等待。

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灵魂会夹带着你来时的愿望和去向,灯火淋漓,白马惊蹄,锐不可挡冲破城市边境的虚无幻想。时间啊,终究会把人类带向应有的境地,或选择,我们在当下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种正念,一种发自肺腑无关神明的信仰。处理好同自身之间的关系,捋顺输出和收纳的观点,跟随着事物深处本身蕴含的教育性迂回前进,别试图抗拒它、堆砌它。因为,那样只会让你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悟了,一切就都对了。

小胡子先生很快做出了成年后最疯狂的决定,在别人眼里的“快要退休的年纪”里,辞掉了那份原本高枕无忧的工作,开始创业。

随着工作同时改变的,还有小胡子先生的脾气和做事方式,简直脱胎换骨。过去见人从来不打招呼的高冷大神,居然会主动帮同事带早餐。在之前的工作中,如果有员工或同事写的稿子不够满意,他肯定毫不留情,并用尽犀利之词的直接指出,现在却能心平气和给实习生讲半小时的解决思路。

告别旧时酸秀才故作的矫情,创业后的小胡子先生最喜欢对90后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想太多,别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到无用的揣测当中去,想做什么就去做,在专注中自然能能获得应该来的答案”。

所有的悲观都是事先概括而来,所有的成就都是逆流倒推而出。

年轻人们,别想太多,心态好,才是治愈迷茫的解药。正如记者采访张朝阳时,谈到年轻时候的他所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想太多了,很多精神病症患者都是因为想太多、钻牛角尖,负荷思考有时的确具有危害性。

想太多,不会悟,只会误入歧途。

最令人跌破眼镜的还有,从前看人只能看到缺点的`小胡子先生,如今竟懂得挖掘对方身上的闪光之处。圈子里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是他在创业第二年的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碰到一个直呼是他多年粉丝的检票员,男孩说:“我看过你写的博客,角度新颖,有深度,每次都能把乏味的广告写成有趣的评论”。若是放在过去,小胡子先生最多给个高傲的微笑,然后扬长而去。

自从顿悟之后的他,开始学着正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机缘。那天,他没有选择进去看电影,反倒是诚心诚意在检票口和男孩聊了整个下午。从严肃广告到娱乐八卦,从日常琐事到市场评估,从电影院最热的一部影片沿途扒过其商业模式、盈利范畴,直到男女主角各自的情路坎坷。男孩条理清晰的逻辑和过人口才,都令小胡子先生觉得可喜,离开之前,小胡子先生递上一张名片:“如果你不嫌弃我这个创业公司,就来试试吧”。一周后,男孩顺利入职。

三年后,这个男孩成为这家公司的市场总监。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在如今的闲聊当中,男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心存感动。小胡子先生宣布他入职的时候,公司里其实是有很多同事持反对票的,毕竟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从经历来讲,男孩都显得太没有竞争资格。尤其是当时他们的创业团队本身极其不稳定,这样的风险,哪个老板愿意担?可小胡子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什么是你在经历过程中就能够知晓对错的,甚至拿哲学的伪命题来讲,没有什么是对错。可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就是对的了。

好多年过去了,小胡子先生温文尔雅的口碑在广告界已是美谈。今年年初,他的公司挂上了新三板,多有谈资者乐意前去道贺寒暄,到了办公室,却认不出眼前那个穿衣普通、胡子拉碴和助理一起提上咖啡的中年男子就是传奇主角。

有人觉得小胡子先生真是太普通了,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看起来一样,有什么不好的?至于真的一样或不一样也没什么差……反正,日子是自己的。”,小胡子先生泯了口咖啡,推过菜单来,温柔示意我吃什么。我却突然有点恍神,关于“我们到底要和别人活得一样,还是不一样”这个话题,说大了是哲学,说巧了是心态。

心态支配一切。

看见美好,才能享受得起美妙。

正如《三个火枪手》中写道,忧郁是因为自己无能,烦恼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我们大多数人从混沌到顿悟的这个过程中,失去快乐的原因都是摇摆在不甘心和不努力中间,既然如此,不如先试着“放低自己”。

学会放低自己,并不是在教唆你与看不惯的一切同流合污。而是试着引导用更温和的同理心去对待事物,不要被太多形式感左右,努力靠近真相。

篇3:英语六级长篇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六级考试,长篇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 包括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阅读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考试中占较多分值的题型。自2006年以来, 大学英语六级阅读题型进行了较大革新。从2006年12月开始,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新增了快速阅读的题型。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15分钟以内阅读约1200词左右的文章, 并解答出10道阅读理解的题目。这一题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快速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意思, 并且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回答题目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同时要对有用信息进行理解和归纳, 从而能够准确地完成题目。面对这一全新的题型, 刚开始很多考生觉得难度太大, 对于他们来说15分钟之内完成文章的阅读很困难。经过这几年对于快速阅读题型的训练, 考生对于快速阅读题型已经适应, 答题的正确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开始,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要进行局部调整。快速阅读将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长篇阅读理解文章的长度和难度和以前快速阅读的文章一致, 但是文章后的题目改为段落信息匹配题。文章后附有10个句子, 每句一题。要求考生为文章的15个给定段落, 选择一个信息匹配的句子。也就是说15个段落对应10个句子, 有的段落是干扰信息。总的来说, 长篇阅读理解较之以前的快速阅读题型难度有所上升, 因此学生要掌握长篇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改变不良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由于以前习惯于做仔细阅读, 因此在英语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阅读不良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指读, 指在阅读时学生用手指指着一个一个单词地读。逐词阅读不仅严重影响阅读速度, 而且由于阅读者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每个单词上, 不容易掌握文章的主旨。第二, 声读, 指在阅读时学生把每个单词都读出来。在考试过程中声读通常表现为无声地动嘴唇, 或者只是舌、喉或声带在活动。声读容易造成阅读速度受阅读者说话速度的影响, 从而导致阅读速度太慢。要达到快速阅读的阅读要求必须眼睛和大脑对英文单词的意思做出及时反应, 要做到略过发音过程。第三, 默读, 指的是阅读者的任何一个发音器官包括嘴唇、舌头、声带和喉咙都没有活动, 而是阅读者在脑中一词一词地读。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与声读不一样, 但是由于阅读者有意识地在心中逐词地读, 也阻碍了阅读者的阅读速度。第四, 回读, 是指阅读者倒过来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 对于题目有关系的信息进行重复阅读, 是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的。但是对于长篇阅读理解类型的文章, 由于文章的信息量和单词量极大, 篇幅极长, 如果总是出现回读的情况, 那会极大地影响阅读速度, 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所以, 学生在做长篇阅读理解的题型时要有意识地克服指读、声读、默读、回读等不良阅读习惯, 从而做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二、提高阅读速度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中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普通的要求层次要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要达到每分钟100词, 对于较高层次要求120词。长篇阅读理解属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阅读长度最长的文章, 所以在做长篇阅读理解的题目时, 对于考生的阅读速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平时练习长篇阅读理解的文章时,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比较重视语篇理解的精准率。所以学生习惯于仔细阅读的模式, 即对文章中每句话进行仔细研读, 这样的阅读速度明显跟不上长篇阅读的要求。在阅读长篇阅读理解的文章时要做到略读与寻读两种阅读技巧共用, 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阅读的速度。略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快速阅读文章的题目、每一部分的小标题、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迅速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寻读是指从文章中快速寻找与特定题目相关的信息和内容, 从而快速地完成文章后面的相关题目。

三、掌握解题技巧

在做长篇阅读理解的题目时, 学生还应掌握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首先, 学生应当先阅读文章后面的十句话, 也就是十道题目。从这十句话中找出引导我们答题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人名、地名、年份、一些专有名词, 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接着就是运用寻读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到文章中去寻找关键词。把关键词前后的几句话仔细研读, 就能找到题目的答案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 2005.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英语文章的段落主题句

关键词:段落 主题句 中心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26-01

英语段落的中心思想常用主题句表达。所谓主题句就是概括说明某一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读懂文章段落的中心大意。阅读测试就成为作为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辨别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自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技巧,这一技巧同样在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主题句(topic sentence)是表达段落主题的句子。它用以概括段落大意,要求全段其他文字都围绕它展开。主题句通常放在段落的开端,其特点是开门见山地摆出问题,然后加以详细说明。其作用是使文章的结构更清晰,更具说服力,便于读者迅速地把握主题和想象全段的内容。主题句可以放在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或放在段尾起概括全段的作用。

那么如何获取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呢?本文就用一篇文章为例,分析一下该文章是如何表达其中心思想和段落主题句的。该篇文章题目是“What I hope to gain from a college education”。这篇文章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即三个目标。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分别就三个目标展开叙述。第五自然段又紧扣中心思想,做了该文的总结。全篇文章清晰明了,通顺易懂。

After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I plan to do several thing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plan to do is to go to college.Other than a degree,from a college education I plan to pursue higher learning,to begin a career,and to make history in my family.

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其主要内容是:中学毕业后,我计划要做几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是上大学,从大学教育中追求更高的学识。然后,开始一种职业生涯,并在我的家庭中创造历史。

文章一开始稍加介绍自己的情况,就直切主题。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他的三个目标。也就是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The first thing I hope to gain from a college education is higher learning. Learning goes far beyond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is very necessary in today’s society.It allows us to be…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希望从大学教育中得到第一样东西是更高深的知识。中学以上的教育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必要的……该段的第一句话中就出现这一段的主题句。在这个主题句的基础上展开叙述“上大学”的目的和必要性。

Secondly,I hope to begin to career as a result of my college education.As a college student,I plan to study chemical engineering.After taking all the classes necessary for this major and completing them successfully,…

第三自然段阐述了作者的第二个目标。作者还是把这段的主题句放在了段首。围绕这个目标,告诉读者:作者的职业选择是化学工程师。并希望自己能成功完成所有必要课程,以取得一个合格的化学工程师资格。

Making history in my family is yet another important thing I hope to gain from my college education.Neither of my parents graduated from college, nor did of my three brothers,but they did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第四自然段的主题句仍然是该段的第一句话。阐述了作者的第三个目标。同时作者也谈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希望成为第一个获得大学教育的人而在家庭中创造历史。

第五自然段第一句就又重复出现了:Pursuing higher learning,beginning a career,and making history in my family are things I hope to gain from college education.紧紧扣住了第一段作者的三个目标,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由此我们知道在有主题句的段落中,大多数情况下主题句是位于段首。用这种方法撰写的段落常遵照这种先概述后分述的写作程序,它常能给人清晰明了之感,使人马上就可以明白文之主题。

当然也有其他的撰写方式。根据文章的需要或者作者表达方法的不同也常将主题句放在段落的中间,结尾。有时,作者可以不直接写出主题句,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暗示给读者,从而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与判断力。

下面一段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结尾,用来总结前面所述的内容;若出现在记叙文中,主题用来对事物的评价和思考。

例文:Today the T-shirt can be seen everywhere and on everyone.Women and little children wear T-shirt as do teenagers,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en from all walks of life.T-shirts are worn on playground, at the beach or in town. They can also be worn for work.Yet T-shirts remain relatively inexpensive and longwearing, as well as easy to care for. Smart but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to wear,they have become one of America’s newest ideas on fashion。

主题句置于段落中间,可以用细节引起注意,随后再进一步分析与说明。

例文:In 1980,100,860 men were serving their first term as enlistees in the “Combat arms” of the Army. How many had degree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ny quality, any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Twenty-five.Not 25 percent, but twenty-five people.There are twice as many as graduates on any forty-five-man team in the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Of the 340,000 enlisted men in entire Army who in 1980 were serving their first term, a total of 276 had degrees.

总之,文章是由不同的段落构成,所以每段的构思、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而重中之重便是段落的主题句,它起到提纲挈领,引领段落灵魂的作用。识别和理解主题句,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把握全篇的主要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翟象俊,余建中,陈永捷.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翟象俊,余建中,陈永捷.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师用书[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篇5:长篇励志文章

有不少勇气,我们平时并没有重视,也未必能做到。

1、敢于说「不」的勇气

我受的教育告诉我,说「不」是不礼貌的,自私的,不受欢迎的。

后来我才明白,当我面对着过多的义务、被理解的责任或空洞的客套时,说「不」是我唯一的防御手段。

这一声「不」是对自己的肯定,把它说出口不见得就让我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它每天都给我带来益处。

2、忍耐并坚持的勇气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现代的英雄主义。把承诺的事情进行到底,即便发现实际情况要比设想的艰难得多,痛苦得多。

我认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料一个严重残疾的亲人,比冒着生命危险上战场需要更多的勇气。

无论发生了什么,持之以恒,这种勇气是我们最缺乏的。

因为在今天这个快速快捷的时代,我们的任何需求都能马上得到满足。

3、敢于变化的勇气

如今的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们祖父们经历过的那个无论单位住处还是婚姻都是一成不变的年代噎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想要找的参照系,找到根,这种需求变得难以满足。

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学会在变化中起舞,并在这舞步中逐渐找到新的自信。

4、作决定并保持自由的勇气

随变化而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我们永远要面临很多选择。

每作出一项决定,我们就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同时,我们对别人以及对自己的责任就要增大。

这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我们反覆感到紧张和压力的原因。只是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出路。

5、思考以及专注的勇气

如果说作决定令人不安,那么思考则很累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大脑比身体还要懒惰。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精神不能持续集中,专注的能力是断断续续的。有些时候,思考简直需要用上自身的勇气。

6、敢于放弃并简化生活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拥有的太多而不是太少。太多的任务,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请求等等。

过多的活动会把我分割成碎片。

我们每个人都缺乏喘息的机会。为了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健康,我们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责任、兴趣甚至人际关系进行清理。

为了简化生活而舍得放弃,这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每个人都会从生活中删除一些东西。

7、做错事和得罪人的勇气

「疑虑」是我们忠实的伙伴。多数情况下,我们以为是在作决定,其实仅仅是在打赌。

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如果犯了错误或者遭遇失败,我们就可能失去自信。

最困难的一点是,身为家长、伴侣,或不管什么领域的领导,或简单的一个证人,我们的决定往往让别人受到牵连。

有时候,得罪别人是无法避免的,应当接纳这个事实,这不一定就是软弱。

8、承诺和爱的勇气

自由就像金子一样,如果不使用,那还有什么必要拥有它?

在萨特的《理智年代》中,主人公为了保持自由,拒绝任何形式的人际交往,从不承诺任何事情,也不参加任何团体。

为了他的绝对自由,他付出的代价是觉得的空虚。

敢于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做出承诺,这是生命诞生的源泉。

承诺越强烈,关系破裂时的痛苦就越大。

当一个人走到生命的重点,回顾一生,痛感自己因为怯懦而放弃了生活给予的那么多机会,这难道不是最痛苦的自责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勇气,因为我们都敢于面对生命和死亡。

只不过有人勇气多,有人勇气少。

而我学会了培育自己的勇气,因为我明白,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取决于我应对困难的方式。

篇6:职场励志长篇文章

文/卢拉

进入单位,不仅包括你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包括你是一个有工作经历的人,无论是主动从以前的单位离职还是被炒鱿鱼,你都进入了新的工作单位,换了新的工作环境。

人们对新环境的感知能力往往比较强,在新环境的前三个月,无论是换个环境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敏感度最强的时候。敏感度最强,意味着你能快速的感觉到自己与新环境的人之间的差距,能快速捕捉到自己的业务能力存在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然后再学习弥补差距。

有句话说一个人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相应地,一个人在新单位新环境刚开始几个月给领导和同事留下的印象很重要。你积极上进,做事努力认真,勤勤恳恳,领导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那么,他就会给你更多做事的机会,让你接触更多的业务,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磨砺的机会。相反,如果你在新环境工作的前几个月,做事吊儿郎当,三心二意,领导交代的10件事有8件都问题重重,别人要在后面给你收拾烂摊子,那么,领导和同事可能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已经对你形成了“办事不怎么样”的印象。

昨天晚上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老朋友20xx年10月中旬从前工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离职,进入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国企工作。

朋友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做事能力很强,属于踏实能干型人才。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他的办事能力的话,“他办事,你放心”这句话很合适。他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大四的时候参加中国工商银行考试,考了全省第三名。在被称为“一代银行,代代银行”的银行就业环境里,他没有任何关系,凭借自己的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获得了这份工作机会。他家乡所在的地级市当年招了三个人,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靠关系靠背景被录用的,然后分在了一个小县城的工行工作。

进入工行,他先是在前台工作,处理对公的业务。之后,工行里新增了信贷业务,很多老员工都已经开始计算退休的日子了,没有人愿意再去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他是单位里面最年轻学历最高的人,信贷业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白天要上前台处理对公业务,下班后再到后台处理信贷业务,周末还要到市里参加培训学习。很少能按时下班,很少有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对他而言是一个件很奢侈的事,三天法定节假日,他通常也就休息一天回家看看父母,然后一头扎进工作里。

20xx年底,他因为出色的信贷业务能力,得到了市级银行的认可,然后又在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也没有“走后门走关系”的情况下,从县级分行调到了市级分行。

至于他为什么从工行离职,他是这样说的,工资低待遇差姑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工行带给他很多负能量,他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年轻人,他没有激情,没有活力,除了工作,就是加班,他也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因而,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行。

昨晚聊天,他说在新单位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干了几件比较漂亮的事情,但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还有长久以来养成的旧的工作习惯,这些都是他要在短期内尽快改掉的。他说要趁着领导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的时候,好好完善自己。

当然,也因为他自己干了几件比较漂亮的事,给领导留下了“可栽培”的印象,领导也会给予他更多的机会。现在,领导外出谈事情都喜欢叫着他,所以,他也见到了很多牛人大咖。因为接触了更多更厉害的人,从这些人身上也能学到更多。

他说进入新单位后,自己的几项工作成果就像一条连锁反应,因为领导交待的事情办得漂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因而,领导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带他见了更多优秀厉害的人,从这些人身上他又学到了更多,然后会更加努力,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其实想起来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刚参加工作时,领导需要一副某区域规划现状图。众所周知,规划现状图是通过软件CAD画出来的。对于CAD,我简直是白痴。只听过,没用过。

领导问,“这个你会画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领导扔下一句“不会就去学”,然后还把一个需要通过photoshop软件美化处理的图片同时交给了我,直接没问我会不会用photoshop,摆明了不管我会与不会,总之这两项任务都交给我了,不会就去学,就这样。

我一直都很抗拒学习各种软件和编程,自认为没有程序员的天赋,但这下没有退路了。我白天上班做别的工作,下班后抱着电脑上自学网看视频教程,对照着教程一个工具一个工具的练习。学习完了CAD,又学习Photoshop,差不多天天晚上两三点左右睡觉,熬了一段时间,终于完成了领导交待的任务。但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学会了两个软件。

或许是我任务做的还不错,从那以后,领导会将更多的工作教给我,也会给予我更多的锻炼机会。

单位要写一份某区域的绿化方案,领导安排我去写。是啊,那时我还是有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手,自认为新鲜出炉,直接是写方案的小白。但领导安排了我就要努力完成,去查找资料,参考以前别人写的方案,先模仿写出初稿,然后再一遍遍修改,慢慢摸索出了写绿化方案的套路。

有一家公司来我们单位参观学习,需要一个讲解员,而单位以前的讲解员那天正好有别的事情,领导直接安排我去讲解。我提前把要讲解的内容背熟,自己试着讲解了好几遍。当准备充分时,正式上场时反而不紧张,表现得还不错,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这些都是我工作前几个月之内发生的事。学软件不仅是领导要求,也是我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迟早都要学,那么,晚学不如早学,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抽时间去学,学会了后面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写方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刚开始就尽可能多得去写,起初模仿,后面再形成自己的书写模式和习惯。而因为有了第一次讲解的经历和尝试,后面需要有讲解的时候,领导都会安排我去讲解,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我对新鲜事物一直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能力。或许是因为这样,我一直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我都在不断的学习。初入职场,很多的“不会”,自己与周围同事之间的差距犹如一条鸿沟,领导交待的任务,很多都是第一次去尝试,但我并没有排斥尝试,而是积极学习,并且努力完成任务。或许领导觉得我值得栽培,也给予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如今,工作一年半,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他对我期望很大,我也一直很努力。

在新单位工作的前三个月,可以将这段时间成看做是“敏感期”,敏感期对一个人职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认知自我,对自我定位的三个月。因为对新环境充满未知和好奇,所以,你能快速的感知到新业务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人,而自己与这些能力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因而,你对自己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第二,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的三个月。刚进入单位的几个月,是你学习处理业务的时间段,尽量多的接触不同类型的业务。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也是你进步最快的时候,或许会很辛苦,但是坚持过这一段时间,把手头上的业务掌握了,那么,后期处理工作时就会容易很多,因为很多工作一旦上手,就会变成重复的过程。

第三,领导对你形成既定印象的三个月。你踏实能干,能优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领导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那么,你将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磨砺的机会,成长的速度也快。如果领导交代的任务,你推三阻四,不好好干,领导或许已经开始放弃你了。所以,一定要在新单位的前几个月,为自己贴上做事认真、办事得力、上进之类的标签,然后将自己的这些形象信息传递给领导,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和表现的机会,为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之路打好基础。

职场励志长篇文章: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文/张良计

年轻时如何避免走弯路?

问这个问题的人,从他们自己的描述来看大多都踌躇满志,准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一番。我猜他们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云。

而这样的问题我都拒绝回答。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踏实才是最快的方法。

没有走过弯路永远都不会知道直路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好像谈恋爱时,你不遇过几个渣男怎么知道好男人到底好在哪里。

互联网行业经常用一个词,叫“试错”。不断改进微小的错误,快速迭代更新,让产品不断趋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试错”,尤其是20多岁精力旺盛,有的是时间。Nothing to lose.

可很多人把这个时间都用在怀疑人生,困惑未来,把本该拿去大把体验不同人生经历的时光,耗费在无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犹豫不决中。

我曾经的老板是一位女强人,她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每次和她聊天我都获益良多。有一次一名年轻人问她: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么的呀?我今年20岁,第一份工作在书店实习,但是觉得没有什么价值,一直很害怕,对未来简直不敢提。给我一点建议吧!

她的回复如下:

20岁干嘛?20岁当然是念书之余,打工赚学费啊!我20岁在星巴克打工,这有意义吗?当然有啊,自己赋予它意义啊!餐厅里洗盘子有意义吗?有啊,你自己琢磨啊。难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义吗?等你想好决定什么有意义的时候,你的人生结束了也不必思考了。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

20多岁的黄金年龄,本应该去闯去浪去跌倒。考虑太多就像给自己无形中筑起一道道围墙,你还没有跨出去过就被死死禁锢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无缺的人生方案。到头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有风险,那个失败了怎么办……花大把时间做分析,听建议,可人生计划永远赶不上人生变化,而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这就像创业一样,等你把一切都想得周到缜密的时候,大势浪潮早已过去,你想好的一切最后都变成一堆废纸。

我20岁出头的时候,工作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

改变世界?我连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没完整看过。

活出自我?我连自己要什么都没想清楚。

职业生涯发展?我连初级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没有摸清楚,想那么远有用吗?

那时老板丢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去做,找图片,找新闻,搭PPT,跟访谈,旁听会议。我从来没想过这些对我未来的职业人生有什么帮助,因为我压根就想不出来。

直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熟练掌握了这些工作的套路和规则,懂得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行业趋势的分析等等。我的视野也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而更加广阔,眼光开始更上一层楼,去思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恰好那时的中国,社交媒体刚刚兴起。彼时微博的发展势头迅猛,各式新媒体平台遍地开花。

我深感这个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于是义无反顾地决定降薪转行,投入到更加红火的数字营销行业中来。

所谓经历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生活给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势”,如果你去花时间研究一下近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多涉猎相关的新闻、文章、书籍、观点,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发生着什么,这些并不难掌握。

在大势之下如何实现小我的能力增值,并融入到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去,这是年轻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经历足够多,你会发现“顺势而为”比“按计划走”更加明智。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很少说英雄造时势,就是这个道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试过的错足够多时,我们要学会“复盘”。

所谓复盘,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过去的作为和得失,错过的机会,做错的决定,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参考和指引。

《教父》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一定会对其中的枪杀,欺诈,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记忆深刻。

正是这些经历让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麦克科里昂,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最终成长为一代教父。

试错之后学会及时复盘,避免下次走同样的弯路,这是过了年轻之后需要考虑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被同学带去做过传销。

那时候我对这个一点概念都没有。只觉得被带去听了几次振奋人心的演讲,看着那些靠传销发家致富的人,惊叹着那些年纪轻轻就当上全国销售总监的人,我就觉得我也能行。

结果接下来两个月里我一个客户都没有找到,相反自己还倒贴了好几千块钱进去买“产品”。

幸好那时我警惕心起,及时止损,想办法“体面”地退出了团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这算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弯路”。事隔多年回忆起来,除了觉得当时自己年轻气盛,把成功想得太简单之外,我做出了几点分析:

1、我的个性和能力不适合做销售,完全不适合。

2、我非常不擅于八面玲珑的人际关系交往。

3、以金字塔模型建立起来的人际销售网络,利润都来自最底层的下家。因此为了保证这个模型的正常运转,需要不断拓展下家的数量。

其中第三点尤其重要,后来我发现任何形式的传销究其本质都可以归因到这个模型上来。并且,在如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还衍生出基于此的诸多变种,例如微商,例如新型的旁氏骗局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人生和职业选择都产生了诸多影响,我及时避免了许多我不擅长的工作和公司。

再往后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复盘,记录下自己犯过的错误,未考虑周全的细节等等,这些“弯路”带给我的教训和启示远比一帆风顺带来的成就要宝贵许多。

人生选择的质量永远是和你的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在年轻的时候能力有限,选择自然也有限,抓住一个选择不断试错是增加经验和能力的唯一途径。

到了30岁左右时,在行业内的人脉、经验都积累到一个量级,这时你会发现眼前的选择突然一下子变得很多,每条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

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再去试错,而对过去经验的复盘能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特性和愿望,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年轻时找工作都是去求职网站上一个一个投简历,过了五六年以后找工作都是猎头主动打电话联系我。这里买卖供求关系发生了颠倒,年轻时个人能力有限,供大于求,是买方市场(公司挑你);

后来个人能力增长了,供小于求,变成卖方市场(你挑公司,甚至可以自主创业)。

这个时候,选择才开始变得比努力重要。注意我说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选择比努力重要。在你没有资格去挑三拣四的时候,努力更重要。

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撑起你的野心时,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弯路,都要磨练,都要吃苦。

既然这样,不如趁年轻时去积极试错,积累经历,然后不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分析和复盘。这可比你听任何的规划建议道理都来得更切合实际。

我们谁都不是圣人,只有体验过“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确”的标准和意义。

共勉。

职场励志长篇文章:为什么我们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奋斗

过年前几天,我去洗车行保养车,接待我的是一个小妹妹,特别热情,看到我第一眼就大喊:哎呀,你好高啊,好像明星!结果,我还没说话,就引来周围人的围观,当时我真的有转头就走的冲动。

等车间隙,小妹又凑到我身边问东问西,说我肯定不在本地生活,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得意地说,我特别会看人,本地人没有你穿得这么潮啊。

得知我在北京做广告,她问,那你是不是能接触到很多明星?我点点头。她问,那你是不是工作很丰富?我点点头。

她仰着头看我,真好啊,如果我没有从北京离开,说不定也和你一样了呢。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有闪闪亮的光。

通过闲聊我才知道,小妹之前也在北京工作过,而且有明星梦,上了一段时间的培训班,就去北京做了群演,参演了一些电视剧。

我问她,那你都有演过什么角色?她笑得大大咧咧,宫女啊丫鬟啊侍卫啊,逮住什么演什么,一天200块,演了一个月,结果还把主演的头饰弄坏,赔了剧组1000块,哈哈哈哈哈!

小妹笑得没心没肺,我问她,那你怎么不在北京继续做呢?万一遇到更好的机会呢?

她摆摆手,不行,我不像你在外地那么奋斗,后来我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就回来了。

我说,怎么在外地工作就变成奋斗了?在家乡就不能努力吗?

她想了一下,话也不是那么说啦,但是大家都这么讲,一提到谁在外地工作,那都是为了什么梦奋斗努力,听起来就很热血。

那天晚上,我和几个老同学聚会吃饭,间隙我又和他们谈起这件事。有一个人赞同地说,就是如此,只要一提到奋斗,都是在外地;只要一提到养老,都是在老家。

我问他,那你就是在老家准备养老了?他笑笑,我没有你那么心大,也没什么能力,我过自己的小日子就挺好,养老也不错啊。

我看着同学一脸轻松的表情,但却感受到了他心里的那一声微微的叹息。同样的叹息,我在洗车行小妹身上也感受到了。

其实,为什么我们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奋斗这个问题,我在去年6月就发过豆瓣广播询问过,那时有很多朋友给了我各种答案。

网友柒说,因为要缴房租,这样就需要更加拼命了。网友贝西说,因为没有了熟悉感和安全感。网友炎心水禾说,因为孤身一人就少了陪伴,多了一分落寞和凄凉……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粗略有三个方向:

首先,你始终是一个人。

在外地工作,就表明你要独自飘零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默默习惯那里的一切,生病一个人去看,难过一个人忍着,快乐也无人分享,孤独成为家常便饭。

别人看到你的光鲜,无人知道你的心酸;别人明白你的欲望,无人知道你的隐忍;别人评价你的所得,无人惋惜你的失去。

你有你的选择,你有想做的事情,你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还有对欲求的渴望。你或许会改变,或许会坚守,但却不太甘心臣服于命运。

其次,远离家人,走出了舒适区。

人的习惯很难改变,而被迫接受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你租房坐地铁吃便餐,你加班出差讨生活,这些都是你之前在家不曾体会到的。而一旦走出了曾经的舒适区,远离了家人的关爱和庇佑,就难免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而在内心簇拥出的一团团梦又让你停不下脚步。

于是就把在外打拼镀上了一层奋斗的外衣,以有梦为理由寻找自我平衡的出口,让自己的窘迫看起来具有意义。

再次, 有梦就要追,走投无路也无法回退。

只要问起异乡人,都是心里有梦的人,他们大谈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渴望自己有更加富足的世界,不想过父辈的生活,不愿意回到偏僻的家乡。

而只要多问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可奈何的地方,房价昂贵,压力剧增,生活成本年年上涨,几乎人人都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但话锋一转,紧接着又会谈到哪怕再难都不能回家,身上有责任有担当,自己有梦想有不甘,所以现实哪怕再残酷,都要咬着牙撑下去。

有人分析得好:因为奋斗的奋字拆开来看,是大田。去外地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田可以分,家乡实在太小了。

但我不禁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家工作生活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奋斗吗?那些安稳过生活的人,就真的对生活不够期许吗?

奋斗与否和是否在家乡没有直接关系。未来是自己的,也是芸芸众生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

我出生在一座省会城市,从小过着和旁人无异的生活。我不是富二代,我也没有优渥的生活,我和这个世界的很多人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不帅,我没钱,我做不了明星,没办法一夜爆红,甚至连中彩票的运气都没有,我只是一个每天工作赚钱养活自己的平凡人。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我不精通乐器,我唱歌不好听,我记忆力很差,我脾气也不好,我没见过太多的世面,我只是一个庸庸碌碌渴望过好点生活的人。

可哪怕是丑小鸭,也有想成为天鹅的梦想;哪怕我再普通,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好的将来。

那我为什么不去奋斗呢?既然害怕这个世界放弃自己,那我首先不能自我放弃。当我愿意付出多一点力量并看到回报的时候,我就明白,所谓奋斗努力的意义,并非是要成为人上人的成功,而是不想放弃自己。

但是,不想放弃自己,不等于我回家工作就宣告失败,也不是我在外地打拼就证明了自我。地域和方式只是过程和手段,最终奋斗的意义要看的是结果。

或许我们都不会真的明白奋斗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奋斗之外别无选择。

人生不在于你手握多么好的牌,而在于你能否打好自己的牌,甚至是一手烂牌。

每个人都可能会被生活打败,接受生命的妥协,这毋庸质疑。而所谓的奋斗努力,只是让我们被打败的日子,来得再晚一些,我们再坚持看看,狠狠踹生活一脚,傲娇且执拗地活下去。而这种执着奋斗,与你在家乡还是在外地,没有关系。

上一篇:以走进初三为话题的作文650字下一篇:杭州鲁家工艺家具公司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