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2024-08-09

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精选11篇)

篇1: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市农林局:

我局接到中央、省、市林业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及时召开了局党组会和乡镇站长会,并进行了认真传达和工作安排。即日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木材流通领域的市场整顿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基本情况

尉氏县共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摊点、作坊)209家。其中:原木经营户56家;坑木经营户42家;板皮加工户82家;边角料加工户29家。年经营加工木材50000余立方。主要产品为原木、板皮、小木板。产品销售省内外。209家经营加工单位均有《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由于林木经营加工大部分是摊点、作坊式露天经营加工,安全生产措施一般,有一部分加工户配有消防器材。

二、“十一五”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根据尉氏县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能力,力争木材经营加工的总体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具体讲,在现有木材经营加工户的基础上,原则上木材经营加工的户数要适度压缩,鼓励扩大规模,经营加工的木材量与XX年基本持平。重点培育邢庄乡原木经营市场,经营户达50家,年经营木材XX0m3;培育大营乡、大马乡坑木经营市场,经营户达40家,年经营木材15000m3;培育张市镇板皮加工企业,加工户达80家,年经营木材10000m3。

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针对木材经营加工的现状,要求经营加工单位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同时一方面,加强对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配合县政府的安全生产部门、消防部门,每季度对经营加工单位检查一次,每年有两次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者,吊销其《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四、建立原材料和产品登记台帐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打击滥砍、滥伐,对经营加工单位原料来源和产品建立检查制度。台帐详细记载木材经营加工原料的来源和数量,每月组织林政稽查人员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登记台帐和原料来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无证木材,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吊销其《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篇2: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林资发〔2006〕109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依法强化对木材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依法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木材经营加工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设立缺乏应有的规划和控制,不顾森林资源的承受能力,乱批乱建的木材经营加工场点,不仅扰乱了正常林业生产流通秩序,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甚至有的木材经营加工场点已成为非法来源木材的销赃场所,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强化对木材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各级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要切实把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作为资源林政管理的重点工作加以强化和落实,建立健全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木材经营加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严格依法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审核审批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地方有关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为原则,依据森林资源状况和木材供应能力等情况,对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过多过滥、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

(一)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状况、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供给能力,抓紧制定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木材经营加工发展的布局、数量和规模,确保木材经营加工的总体发展与森林资源

保护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县级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报我局备案。国有重点林区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由所在森工(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我局审核。

(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审批。国有重点林区设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由所在森工(林业)主管部门报我局或我局委托单位审批。

(三)申请设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合法的木材来源渠道,并与其经营加工规模相匹配;

2、符合本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要求;

3、有与其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设施;

4、有与其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木材检尺人员;

5、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无违法经营加工的不良记录。

新建扩建以消耗林木资源5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业,须报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其中,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报我局备案。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审核批准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具体标准、权限、程序和申请材料要件等规定。

三、切实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木材经营加工监管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依法批准设立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进行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原批准机关应依法撤销其木材经营加工的资格。

(二)建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原料来源检查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经营加工木材原料来源的登记台账,详细记载木材经营加工原料的来源和数量;定期组织力量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登记台账和原料来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建立木材经营加工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每半年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本行政区域内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情况;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每年初向国家林业局报告上一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情况。

四、依法严厉查处木材经营加工违法行为

篇3: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负起责任, 加大查处力度, 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今后, 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 并严格按照预售方案申报价格, 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二是要求对已经取得预售许可, 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外公开销售或未将全部准售房源对外公开销售, 以及故意采取畸高价格销售或通过签订虚假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等方式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行为, 进行严肃查处。三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各种违禁行为, 包括炒卖房号, 在代理过程中赚取差价, 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违规交易, 发布虚假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 采取内部认购、雇人排队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等。四是要求各地健全房地产信息公开机制。政府要及时准确地将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及房源信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则要在销售现场明示预售许可情况、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等信息。五是明确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商品住房现售管理办法, 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售商品住房。

《通知》要求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一是要求各地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管理, 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和工程形象进度要求, 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 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二是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住房预售方案销售商品住房。预售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度安排、预售房屋套数、面积预测及分摊情况、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的具体范围、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等。预售方案中主要内容发生变更的, 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三是要求各地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 明确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 确保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四是明确商品住房要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 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

《通知》强调要加强预售商品住房交付和质量管理。强化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机制, 鼓励各地推行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金制度。

《通知》要求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各地要通过房地产信息网络公开等措施,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尤其对退房率高、价格异常以及消费者投诉集中的项目, 要重点核查。积极拓展房地产信用档案功能和覆盖面, 信用档案作为考核企业资质的依据。

篇4: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川办函〔2007〕25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四日

关于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意见

省林业厅

为依法规范木材经营加工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木材经营加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四川省绿化条例》、《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川委发[2003]28号)规定,现就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木材经营加工管理是搞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关口,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木材经营正常秩序的重要环节,是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和落实“严管林”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增添措施,完善监督,进一步做好木材经营加工管理的各项工作。

各级林业部门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状况、年森林采伐限额、森林资源管理状况,地理位置、交通和信息等现状,木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制订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的布局、数量和规模,确保木竹材经营加工的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好森林资源。

二、严格规范对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审核审批

(一)申请条件。

1.有合法的木竹材来源渠道并与其经营加工规模相匹配。

2.符合本地区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3.有与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设备、设施。

4.有与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木材检尺人员。

5.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无违法经营加工的不良记录。

(二)申报材料。

1.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申请书(载明申请人、地址、从业人员数量、技术人员数量、检尺人员数量、规模、产品品种、设备设施、年消耗木材数量等)和申请表(附件1)。

2.原料来源说明。

3.新建扩建年消耗林木资源5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业应提交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单位完成的商品林资源可行性研究报告。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文件及复印件。

6.土地、房屋使用证明。

(三)审批权限。

1.木材加工审批。根据《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在天然林保护范围内设立木材加工厂,必须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规定,加工木材的单位或个人和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单位或个人设立木材加工企业,由省林业厅审核批准并由省林业厅核发《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为方便当事人,实行分级审核批准,设立或扩建年消耗木材15000立方米以

下的木材加工企业,由市(州)林业局审核批准;设立或扩建年消耗木材15000立方米以上(含15000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业,由省林业厅审核批准。

2.木竹材经营和竹材加工审批。木竹材经营单位或个人和以竹材为原料的生产单位或个人设立经营、加工企业,由市(州)林业局按照《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对审批权限作出具体规定。

3.木材交易市场审批。根据《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凡木材交易市场的设立,由省林业厅审查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省林业厅的审查批准文件办理注册登记。

木材市场申请设立的条件、申请材料、申报程序参照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设立的相关规定办理。

设立或扩建木竹材经营加工企业必须符合当地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否则不予审批。

(四)审批程序。属省林业厅审批的,由申请人向当地县级林业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部门按照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的要求报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市(州)林业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报省林业厅(上报文件交省政务中心林业厅窗口),省林业厅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审批。

(五)审批方式。属省林业厅审批的,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林业厅制作发放《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制发不予批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六)核准期限。《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的有效期限为3年。

(七)检查制度。县级以上林业部门每年要对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后在《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上加盖检查专用章并签注时间。

三、切实加强对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一)坚持先证后照制度。根据《四川省绿化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无证经营、加工木竹材和收购无证木竹材。经营、加工木竹材的单位和个人或以木竹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单位和个人,必须凭县级以上林业部门发给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规定,凡设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必须取得林业部门核发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后方能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发营业执照。

(二)建立木竹材市场和经营加工单位监管制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木竹材市场和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进行经营加工木竹材的单位要及时依法予以处理。

(三)建立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原料来源检查制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指导,建立健全经营加工木竹材原料来源的登记和产品核销台帐制度。

县级以上林业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力量对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登记台帐和原料来源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建立木竹材经营加工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各市(州)林业局每半年要向省林业厅书面报告本行政区域内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情况,上报时间为当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前。

(五)建立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审批备案制度。市(州)、县(市、区)林业部门审批的木竹材经营加工单位在办结后15个工作日内报省林业厅备案,一是将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报省林业厅;二是按附件2的内容电子文档报省林业厅。

篇5: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炭经营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晋煤经发〔2010〕165号

2010年03月05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公司、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公司、山西统配煤炭经销总公司、省监狱管理局、省劳动教养局、省直计划单列单位、各煤炭经营企业:

2009年省政府机构改革对全省煤炭经营资格管理职责进行了调整,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9]174号文件明确“将原省经委承担的煤炭运销经营资格证等管理职责划入省煤炭厅,省煤炭厅负责煤炭经营资格证颁发管理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9]174号文件规定,落实各级煤炭主管部门经营监管职责,加强全省煤炭经营监管工作,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炭经营监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省政府规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煤炭主管部门煤炭经营监管职责。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

[2009]174号文件规定,省煤炭厅为全省煤炭经营资格的审批机

关,负责全省煤炭经营资格的审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依据《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国家发改委第25号令)规定,全省煤炭经营资格继续实行分级审查制度,各市煤炭局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方企业申请通过公路出省销售煤炭经营资格的申报工作,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申请煤炭经营资格和辖区内经营当地工业与民用煤企业经营资格的初审工作,负责本辖区煤炭经营日常监管工作;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各省级计划归口管理单位负责本系统内企业申请通过铁路、公路出省销售煤炭经营资格的申报工作;委托山西省煤炭安全纠察总队依法对煤炭经营进行监督检查。各市煤炭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各省级计划归口管理单位、省煤炭安全纠察总队要按照省煤炭厅的规定或委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煤炭经营监管工作,以促进全省煤炭市场经营秩序的进一步有序、规范。

二、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煤炭产业政策,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和鼓励符合政策的煤炭生产企业通过铁路运输经营煤炭。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政策,对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兼并重组整合地方煤矿在属地成立的全资或控股公司申请铁路运输煤炭经营资格的,仍继续按省现有规定予以政策支持。同时支持年煤炭生产能力在300万吨以上的地方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在确定计划归口渠道的基础上申请铁路运输煤炭经营资格,从政策上扶持大型煤炭企业做实、做强、做大。

三、按照国家发改委“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素质”的要求:

(一)合理提高设立煤炭经营企业的准入标准。从发文之日起,今后全省凡申请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煤炭洗选加工销售、省内工业与民用煤储售煤炭经营资格的,在继续执行省现有申请煤炭经营资应具备条件基础上,增加落实煤炭货源的准入条件。凡申请煤炭经营资格,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煤炭货源渠道,与合法煤矿生产企业(含经国家和省批准建设的合法基建、技改煤矿,下同)签订有效的煤源采购协议。

(二)规范煤炭经营企业从事铁路运输煤炭经营行为。在继续执行省现有规定基础上,今后煤炭经营企业在从事铁路运输煤炭经营的过程中,还应严格遵守关于煤炭铁路立户、变更、调整管理的规定:

1、符合就近运输和一户一站原则。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实行一矿一点的原则,其它煤炭经销贸易企业,依据所签订的煤源采购合同就近选择发煤站进行发运;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同一煤炭经销贸易企业不得在铁路线50公里范围内多处布点发运;国有大型煤炭集团下属公司在一县(市、区)境内只可在一个发煤站(集运站)上铁路立户;除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及省批准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得跨企业工商注册地的行政区域铁路立户(有铁路专用线的煤矿除外)发运煤炭;

2、煤炭经销贸易企业在原批准基础上再申请增加铁路发站立户的,以与合法煤炭生产企业签订的货源采购合同、与用户签订的煤炭购销合同及以往经营规模为依据;

3、煤炭经营企业的铁路户头、发煤站点要相对固定,除特殊必要情况外,原则上不得变更、调整户头及发运站点;

4、凡批准铁路立户的煤炭经营企业,只准在批准的发煤站点办理煤炭发运业务,不得在站内其他装车点上随意装车发运煤炭;

5、煤炭经营企业取得铁路运输煤炭经营资格后满一年未办理完铁路立户手续的,依法注消煤炭经营资格;

6、煤炭经营企业取得铁路运输煤炭经营资格并在铁路已立户但一年以上未发运煤炭的,取消其铁路发运户头。

(三)规范煤炭经营资格全面检查工作。我省煤炭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年检,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做到:

1、持有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必须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参加煤炭经营资格检查;

2、煤炭经销量必须达到省规定的经营规模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凡在整改限期内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消煤炭经营资格;

3、禁止煤炭经营企业经营非法、违法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及无煤炭销售票的煤炭产品。凡违反规定的,依法注消煤炭经营资格;

4、严格按省人民政府212号省长令的规定要求使用、回收、上缴煤炭销售票。参加全面检查时必须如实上报本企业内使用、回收、上缴煤炭销售票的情况。凡未按规定执行的,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凡在整改限期内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消煤炭经营资格;

5、其它需提交的煤炭经营资格全面检查资料仍按省现有规定执行。

(四)规范煤炭经营资格全面检查程序。通过铁路、公路经营企业由计划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及企业提交的资料汇总后统一上报省煤炭厅;通过公路经营、洗选加工、储售煤场的经营企业,由各市煤炭局负责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及企业提交的资料汇总后统一上报省煤炭厅。

四、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加强对煤炭经营的监管工作。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公正廉洁,秉公执法。煤炭经营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对煤炭经营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要求其依法改正。煤炭经营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煤炭行政执法证件。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各市煤炭局,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规定,切实把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本单位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对煤炭经营活动的管理,促进全省生产、建设、经营、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为实现全省煤炭工业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特此通知

篇6: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各乡镇林业站:

木材加工在满足生产、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加工厂点也不断增多。但近一时期,我县的木材加工出现无证加工、私收滥购、超范围经营等现象,扰乱了木材流通秩序。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规范木材加工行为,依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决定加强全县木材加工厂点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一、合理布局,严格控制数量

根据各乡镇森林资源现状,综合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确定我县木材加工厂点数量:山区每乡镇只批准一处木材加工厂,平原乡镇视木材来源渠道,可酌情适当增加。无县林业局核发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一律视为非法加工和私收滥购木材。

二、严格审批,规范批准程序

各乡镇林业站受理本辖区《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申请,初审合格后,上报县林业局资源林政办。具备下列条件,县林业局资源林政办依法核发《木材经营加工许可》:

1、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申请表;

2、有固定的木材经营(加工)场所;

3、有注册资金证明;

4、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身份证明

5、有合法来源的木材;需利用本地资源的,本地具有可供利用(合法采伐)的资源。

三、规范经营,合法加工销售

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木材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取得《木材经营加工许可》的企业必须遵守如下规定,规范经营,合法加工、销售木材及其产品。

1、严格履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规定的经营项目、经营范围,证照厂名、厂址、法人必须一致,实行一厂一证一照制。

2、《木材经营加工许可》不准串用,不准一证多用,不允许加工设备厂地转租、转借,无证挂靠等行为,严格遵守管理规范。

3、《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必须在规定时间年检, 逾期未年检的,不再年检, 《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属无效证件,不得再从事木材经营加工业务。

4、加工厂点收购的木材必须具有合法来源渠道,否则视为收“黑材”,依法追究责任。实行台帐管理制度,对进材、销售成品及时登记建帐。

5、加工厂点严禁买卖木材运输证件、出借木材申请单。

6、加工厂点销售成材,必须依法向县林业局林业基金征收站缴纳育林基金,办理《运输证明》和《检疫证明》。

四、各司其职,依法严格管理

木材加工厂点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护林员、林业站和县林业局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严格管理,确保我县木材加工厂点合法经营加工木材。

1、各乡镇护林员必须全部上岗到位,在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同时,加强木材流通的监督。发现非法加工和私收滥购木材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林业站。

2、各乡镇林业站要对本辖区木材加工厂点进行调查摸底,查清底数,大力宣传加强木材加工厂点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检查辖区内木材加工厂点,处理护林员上报的案件,积极配合县林业局加强木材流通管理。

3、县林业局建立由木材检查站负责,森林公安局、资源林政办、征收站配合的木材加工厂点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木材加工厂点整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清理木材加工厂点,发现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查封、整顿、和取缔处理。依法没收来源不合法木材,并给予行政处罚。

辽阳县林业局

篇7: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来源: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网站 日期: 2011-07-20

【字号 大 中 小】

京人社养发〔2011〕49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促进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规范职工退休资格认定及基本养老待遇核准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制止违规办理退休行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退休核准工作既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涉及到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既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职责重要的工作。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与正常工作秩序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切实杜绝工作中出现思想麻痹、得过且过、疏忽大意甚至玩忽职守、违法违纪等问题。

二、设置专人专岗,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

(一)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配置相应的人员进行退休核准工作;对于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的,应设置专人专岗进行核准。

(二)退休核准岗位工作人员完成核准后,作为具体核准事项的第一责任人应签字或加盖本人印章;凡经集体研究决定核准的,由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退休核准工作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在核准决定意见上签字。

三、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一)完善告知制度。全市制发退休核准工作“告知书”,将办理退休核准的依据、核准条件、核准程序、核准期限、需提交的材料目录以及监督电话等内容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具体样式见附件1)

对于经核准不符合条件的,也应向申报单位告知暂不予核准的理由及结果。(具体样式见附件2)

(二)建立健全一岗双核制度。核准特殊工种退休,应由两名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和复审,并分别签署核准意见,经初审与复审均认为符合条件的,方可办理退休。核准时要对职工原始档案记载与社保数据库及《缴费手册》中记载的职工缴费状况等进行比对审核。经比对审核,从事特殊工种的单位、时间等情况不符的,不予核准其特殊工种退休。

全市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台账,将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的申报单位、职工基本信息、工种名称、职工档案相关记载等情况,以及初审和复审的意见及理由进行登记备查。(具体样式见附件3)

(三)建立集体研案与联合审查机制。对于退休核准工作中遇到的存有较大异议、难以认定的疑难问题,要充分发挥民主和监督,采取集体决定的方式,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和联合审查机制进行办理。建立退休核准部门内部集体研究制度和法制、信访、基金监督、社保中心、职介(人才)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审查机制;纪检部门对联合审查进行全程监督。部门内集体研究仍无法决定的,由部门负责人提交联合审查组研究决定。

(四)实行分级管理和重点监控制度。对于申报单位的退休核准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申报特殊工种退休的数量、核准未通过的比例、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等指标进行评估,对申报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实行重点监控,并加大核准工作力度;对于问题特别严重的单位,经批准后可责令该单位对申报特殊工种退休工作进行整改,整改期内(不少于3个月)可暂停申报办理特殊工种退休。对于社会反映突出、群众举报较多的单位,市局相关部门可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各区县退休核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重点监控。

对于经查证核实确有弄虚作假、谎报瞒报情形的,经批准可通过退休核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将该申报职工予以锁定,并注明未通过核准的原因。对于被锁定的人员,其他退休核准部门不办理其退休手续,须经原退休核准部门核准。

四、规范退休申报手续,严格退休核准程序

(一)完善特殊工种退休公示制度。申报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的,必须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将职工的姓名、出生年月、从事特殊工种的岗位及时间、企业名称、特殊工种备案以及本人的退休申请等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一般应不少于10日。(具体样式见附件4)

职工所在单位进行申报的,应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涉及到职工曾在其他单位从事特殊工种的,应在从事过特殊工种工作的原单位进行公示;由街道(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和市、区(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申报的,上述机构须在其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同时应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原单位进行公示。原单位由于破产、关闭、撤销等原因不存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公示;无上级主管部门的,区县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可以通过《北京劳动就业报》或市人力资源保障网等媒体予以公示。

职工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应提交公示过程和内容的影像资料。公示结论须由申报单位及进行公示的单位负责人、工会组织负责人和劳资(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二)实行特殊工种退休核准申报备案制度。用人单位、负责职工档案管理的各类存档机构(含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社会保障事务所等,下同)应对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建立特殊工种管理档案。

1、用人单位应将本单位的特殊工种名称、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基本情况、从事特殊工种起止时间及岗位变动情况,及时做出完整记录予以存档,并将上述内容按第(一)项的要求公示后,每年定期以纸介和电子文档方式向负责其退休核准的部门申报备案(具体样式见附件5)。

未按要求申报备案的,退休核准行政部门对其申报的特殊工种退休不予核准。2、1999年8月《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63号)发布后,因用人单位未按文件要求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或档案记载不全,造成无法认定职工此间从事过特殊工种的,由原单位负责查找原始依据予以证明;仍无法查证的,上述期间不作为从事特殊工种的年限依据。

3、负责职工档案管理的各类存档机构应认真审查本机构存放管理的职工档案,对于职工原始档案中记载的职工工作经历情况(含招工或招收录用、调动、离职、失业等),以及职工曾从事特殊工种的单位名称、从事的工种名称、起止时间和岗位变动情况明确予以记录,经审核人与负责人共同确认签字并加盖本机构公章后,以纸介和电子文档方式报所在区县退休核准部门备案。未按要求申报备案的,退休核准部门对申报的职工特殊工种退休不予办理。

4、各区县退休核准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各类存档机构申报备案的情况汇总后报市退休核准部门,市退休核准部门建立专门的特殊工种数据库,在办理退休核准时依托退休核准系统予以核查比对,对于与备案情况不符或不在备案范围内的,不予办理特殊工种退休。

5、用人单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发生改制等涉及本单位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人员发生变化或分流情况的,应将有关情况报告退休核准部门。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应加强对职工上岗从事特殊工种情况的监督核查,并适时对重点单位实行核查。

(三)规范存档及失业人员退休申报手续。职工所在单位及负责职工档案管理的各类存档机构应认真按照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关于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劳力字[1992]33号)整理职工档案,做到分类正确,装订整齐;并应对照档案目录对档案材料进行逐页检查,严禁涂改、抽取、撤换档案材料,确保职工档案的真实、完整。对后续补充材料应注明补充时间、来源渠道并须归入“其他”类别,防止散乱丢失。对申报的档案未按规定整理装订的,退休核准部门不予受理。

为方便存档人员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应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存档机构办理个人委托存档手续,并由存档机构向本区县退休核准行政部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不得跨区县存档也不得跨区县办理退休核准手续。本通知发布之前已经跨区县办理委托存档手续的,可仍在原存档机构委托存档,并由该存档机构向本区县退休核准部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

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不得办理个人委托存档,也不得以灵活就业人员或个体工商户名义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应由企业依法按照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由企业为其申报办理退休核准手续。办理集体存档的单位,用人单位在出具相关手续后可以向存档机构提取本单位职工档案,到退休核准部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

(四)退休核准工作要以职工原始档案记载为准,并根据档案记载、其他佐证材料及相关公示、备案等材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合理性对核准内容做出认定。各区县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可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试行退休核准提前预审模式。

五、严肃工作纪律,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完善工作程序和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的基础上,狠抓落实,形成合力,创新监督制约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加大检查力度,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疏忽懈怠、责任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要调离工作岗位;对于违法违纪的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于违规办理退休的其他单位和个人,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曝光、惩处;对于采取弄虚作假、隐瞒真实、伪造变造相关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其他有关工作要求

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积极应对退休核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总结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新经验、新办法,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管理思路并提高管理手段,着力夯实工作基础,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

七、执行时间

本通知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此前相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按本通知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8: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颁布单位】公安部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建设部等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04-11-1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公报

【全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公安部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建设部等

公通字[2004]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综治办、民政厅(局)、建设厅(建委、房地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综治办、民政局、建设局、财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房屋租赁业发展迅速。由于一些地方管理措施未能有效落实,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出租房屋管理方法、方式和机制受到冲击,出租房屋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房屋租赁业的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出租房屋管理是社会管理和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及时全面掌握出租房屋的底数和有关情况,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房屋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公安、综合治理、民政、房地产管理、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地公安、综合治理、民政、房地产管理、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公安部门负责登记暂住户口,办理和查验暂住证,了解掌握房屋承租人变动情况。督促出租房主与公安部门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开展经常性的出租房屋治安检查,消除治安隐患,及时查处和依法打击出租房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居(村)民委员会、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协助开展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

综合治理部门负责指导各地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整合各种治安防范力量。组织、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对各部门开展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区建设。协助公安、司法部门抓好居(村)民委员会的治保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协助公安部门完善社区治安网络建设。

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掌握出租房屋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保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税务部门负责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具备条件的暂住人口管理机构或房地产管理部门代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利用出租房屋从事的违法经营活动,查处、取缔非法房屋中介机构。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交流制度。房地产管理部门为出租房屋办理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后,应定期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工商部门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户口登记及暂住证时,对于生产、经营、居住场所为出租房屋的,应查验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

明。对发现没有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的,应将有关情况定期通报给房地产管理部门。

三、依法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房屋租赁活动。对房主违反出租房屋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严肃查处:

(一)符合出租条件但未办理租赁登记备案手续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补办手续。

(二)不符合出租条件而出租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法给子处罚。

(三)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后未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经通知拒不改正的,由公安部门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人员的,由公安部门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明知承租人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利用出租房屋生产、销售、储存、使用危险物品,不及时制止、报告,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部门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六)明知是赃物而窝藏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七)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占用防火间距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出租房屋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部门通知不加改正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八)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九)不按照规定为暂住人员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介绍或者容留卖淫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为他人进行赌博活动提供出租房屋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为他人制作、贩卖淫秽图书、光盘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提供出租房屋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明知是有犯罪行为的人而为其提供出租房屋,帮助其逃避或者为其作假证明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有税收违法行为的,由税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四、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各地公安部门要会同综合治理、房地产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本地治安实际,适时组织开展出租房屋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依法取缔非法出租房屋,整治藏污纳垢场所,严厉打击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获犯罪嫌疑人和各类逃犯。要强化侦查手段,在出租房主中建立信息员,拓宽情报信息来源,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要认真梳理、研究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积极推行出租房屋社会化管理。各地要紧紧抓住加强基层政权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将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落实到乡(镇、街道)和社区。要依托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城乡治保组织、单位保卫组织、治安联防队、社区群众治安防范组织等作用,落实好出租房屋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协助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篇9: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闽劳社文[2007]1号)

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范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严格控制各类企业不合理支出。根据2006年10月11日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确实保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通知》(闽政[2000]17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各类企业加强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制度的通知》(闽劳社[2000]476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各类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企业工资总额管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各地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落实工资总额控制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下,保持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适度增长,促进企业逐步建立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制度。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要指导各类企业都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制度,建立各类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台帐、健全原始核定档案,做好统计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制度,如实反映工资总额的节余和使用情况;要加强与银行、财政、地税、审计、统计部门沟通和协调,认真执行2000年省劳动保障厅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各类企业加强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开户银行严格对未办《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和支取工资超过核定数的企业,银行柜台不得支付工资。各类企业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管理,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做好工资分配方案和工资发放原始记录工作,并将从事工资管理人员名单上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省直有关部门将组织对企业使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情况的专项检查。

三、规范受理审核工资总额计划的程序

(一)申请核定工资总额计划,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企业需上报如下材料:

1、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需持实施工效挂钩方案报告、前三年财务决算表、劳动工资统计年报、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上审计报告、上年12月份在册职工工资发放表原件和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企业隶属主管部门同意实行工效挂钩的批文。

2、新建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需持企业申请报告(注明企业职工人数、使用工资计划数、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案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企业章程或企业成立批文原件和复印件、申请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前2个月企业职工工资发放表原件和复印件。

3、新建的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企业,需持企业申请报告(注明企业职工人数、使用工资总额计划数、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案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董事会或企业主确定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决议和企业章程。

企业按规定提供材料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企业持《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到企业开户银行支取工资性现金。

(二)凡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更换《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企业,每年按当地统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联合通知的联审时间,持上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上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等,到指定地点进行联审,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换发新的《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每年七月底前企业应持如下材料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全年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1、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需持上财务决算报表、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上审计报告(注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职工人数、已进成本工资等情况)、上年劳动统计年报情况、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企业因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人员需要增加工资总额基数的,企业应提出申请,说明增加人数原因和核增工资基数的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增工资总额基数,同时,核增其经济效益基数。

2、中央属驻闽企业需持企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文件;企业将工资总额计划分解到下属分公司及企业的,需持申请函(注明下属分公司及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和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3、由国资委审核实行工效挂钩方案和工资包干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或更换《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应持国资委下达的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计划文件、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对需动用企业工资储备金的应持国资委批文和申请函以及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国资委下达的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计划文件应抄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便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4、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须持董事会或业主确定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决议或工资总额使用计划报告和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5、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国有企业(国资委监管企业例外),因生产规模扩大,人员增加,需增加工资总额使用计划的,应持申请报告,说明增加人员原因和核增工资总额计划理由,以及增加人员前后的工资发放表、新增人员劳动合同花名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办理核增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除上述类型以外的企业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需持上财务损益表、上劳动统计年报、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四、各类企业因不慎遗失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需补发的,应持企业申请报告说明遗失原因以及上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上财务损益表,上劳动统计年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补发当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五、各类企业在使用提取的工资总额进行内部分配时,应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和克扣。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工资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积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企业要制定内部工资分配方案,并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六、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要根据社会平均水平及本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参照本地区公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依法自主确定。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与职工谈判,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确定工资分配形式。

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为企业的工资增长提供指导和信息服务,促使企业的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同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的监控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明确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最低工资保障标准,并不是企业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要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一些企业以最低工资规定为借口故意压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做法,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篇10: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银监发[2009]17号)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针对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银行卡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对借记卡存款、取款、挂失申请等业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开放代办业务;5万元以上(含)取款、挂失申请,代理人提供双方身份证件即可办理。

对于因老弱病残、出国、意外事件等特殊原因,无法办理须由持卡人本人亲自办理业务的特殊客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开设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好柜台延伸服务,必要时可提供上门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关于上门核查等柜台延伸服务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各类业务建立具体的柜台延伸服务操作规程,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确保业务信息安全。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做好投诉服务,妥善解决持卡人用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卡人在柜台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出现柜台工作人员难以当场解决的问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派专人与持卡人协商,提出妥善处理的办法,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不得对持卡人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卡持卡人账户信息的保护,在2012年1月1日前按照各有关银行卡组织的屏蔽规则,完成对POS机打印凭条上银行卡号码相关数位的屏蔽工作。

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预防银行卡犯罪,方便和保护持卡人安全用卡。应当通过银行自助设备的电子屏幕显示必要的安全提示和24小时服务、挂失和投诉电话,不再采用其他方式张贴各类说明。

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改善对银行卡的密码服务和管理。

对于信用卡密码遗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严格核实确认持卡人身份后,及时为其办理密码重置服务。

对于借记卡密码遗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场可以核实确认持卡人本人身份的,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密码重置服务;当场不能核实确认持卡人本人身份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确认身份后7日内办理。

六、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卡的挂失管理,切实做好挂失服务工作,做到实时冻结挂失卡片。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持卡人本人或其代理人的挂失申请,应在接到挂失申请并核实挂失人的身份后,立即冻结挂失卡片。对持卡人本人提出的解冻申请,应在严格核实持卡人身份后及时办理解冻或补发新卡等挂失后续处理。

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风险管理,加强对商户的审查和培训,发展POS机业务的同时,培育良好的用卡环境。

八、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做好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的报告工作。案件的具体报告制度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统计制度》(银监办发〔2009〕1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管,做好金融教育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质量的监督力量,确保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质量的投诉渠道畅通。

十、《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4〕13号)中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之处,以本通知为准。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从事银行卡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本通知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报告。

篇11: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颁布机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9-04-21

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计外资[1999]438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委(计经委):

我委于1992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计划管理的通知》(计外资[1992]752号),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通知精神,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健康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三定”方案,针对当前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含外国政府混合贷款,不包括日本政府贷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现就计外资[1992]752号文件补充通知如下:

一、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规划与使用原则

网址:http://-1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四)外国政府贷款的偿还。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由项目业主或地方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偿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须落实偿还责任。

二、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计划管理程序

(一)项目的审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权限,按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办法执行。

1、限上项目由国家计委审批,重大项目经国家计委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限下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审批,同时抄送国家计委。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由国家计委或地方计委(计经委)核发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编号和计划编号。

2、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限上项目,需由国家计委审批项目利用外资方案:一是先作为内资项目已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又提网址:http://-3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单位做好外国政府贷款使用中的有关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转贷银行应在金融协议生效后1个月内将有关情况,如贷款总额、支付进度安排等报送国家计委。同时,应注意研究国际金融形势,做好外债风险防范工作。

2、项目后评价。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限上项目建成后1年内,各项目单位必须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公司进行项目后评价,并按原审批渠道向国家计委提交项目后评价报告,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为今后提高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水平提出建议。

三、各地计委(计经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本地区和部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规划和项目审批、审核上报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做好与对外窗口部门的工作衔接,保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如何当好班组长心得体会下一篇:小班美术活动《娃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