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2024-08-15

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通用8篇)

篇1: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税务机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我认为税务机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要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把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始终。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先进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大力开展宗旨观、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正确的政绩观同正确的权力观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人民谨慎用权、公正用权、廉洁用权;大力开展改革观、发展观教育,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开展民主观、法制观教育,牢固树立行政必须依法、用权必须监督的理念,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到诚信理政。

二、规范税务行政行为。切实把规范执法置于税收工作的核心置,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结合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税务行政规章,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修订的要抓紧修订,该加强管理的要加强管理。

三、提高税务行政效率。完善征收、管理、评估、稽查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提高运转效率;将全程办税服务与“一窗式”管理模式有机融合,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及时审批、限时完成”;合理调整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设置,切实解决以往分工过细、忙闲不均、难以考核的问题;进一步取消、下放审批权限,重点是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提高涉税事项的即办率;整顿学风、文风、会风、事风,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快办文办会速度,精简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

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正确处理优质服务与规范执法的关系,以创优质服务为主题,一是建立健全集纳税申报、信息咨询、政策发布、业务辅导、工作交流于一体的12366税收服务热线和外网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人、失职追究制、无缺位制、以限时办结率和纳税人满意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等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一窗式”服务、全程服务、延时服务等办税窗口纳税服务制度。

五、强化督促落实机制。设立督查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切实履行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监督职能,对机关效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督查督办。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使不讲效能、不廉政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和及时的揭露、查处。

六、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利用国税部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制定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并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公务员考核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等多种方式,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税务干部形象建设。按照市局明确规定: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禁止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度假和违反规定参与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对违反禁令者,分别给予告诫、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岗位、辞退等处理,努力提升税务干部形象。

为确保以上七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从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高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深刻认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局的要求上来,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营造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浓厚气氛。突出工作重点,选准机关效能建设切入点和突破口,把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税务系统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基层尤其是经济薄弱地区税务部门和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上,放到研究解决党风和干部作风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并把效能建设与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相结合,坚持“重过程、重教育、重整改、重实效”的原则,把集中一段时间抓效能建设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认真总结和查找在效能建设上存在的不足,一条一条抓整改,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纳税人对税务工作的满意度。

篇2: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缺乏创造性;还有的人主观能动性差,消极依赖思想严重,工作缺少发展动力和冲劲,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阻碍发展的角色。

要纠正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我们首先应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在效能建设中,必须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换位思考。比如说你现在的角色是一位纳税人,由于刚刚开业,生产经营需要地税发票,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办理,这时你会怎么样?首先一定是十分着急,因为你投入很多,急需生产经营带来回报。其次是希望立刻得到一位税务人员的指点,快速办理好手续,领回发票,让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试想假如这时我们税务人员能及时出现在纳税人最需要的时候,方便快捷帮助他们办好一切手续,你想纳税人将会是一种怎样感觉?一定是两个字“感谢”。而像这样融洽税企关系的时机不是在等待和观望中而来,不是在因循守旧和不思进取中而来,也不是想象中的不可触摸,而是真真切切天天发生在我们的周围,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一颗为纳税人服务的心去发现。

效能建设其二就是要落实宣传。税务人员不仅要认真把工作干好,还要及时把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因为宣传税务工作本身也是落实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真正了解税收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这也许与税收工作的政策性强有关,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扩大宣传面。让普通群众都能了解税收,就能及时消除一些对税收工作的错误认识,比如税务部门一有政策调整,有人就开始抱怨税务部门乱收费;或者说错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当作税务部门的行为等等。

在落实宣传时我们要恰如其分,也要讲求实效。一是要想方设法把我们的政策宣传出去,宣传到位。多搭建沟通平台,让人们有一个稳定了解和掌握税收的信息渠道。比如开通税收网站,开展“税法进校园”、“税法进农村”、“税法进社区”活动,努力将“税收工作平民化”,让那些不理解税收的人认识税收,让那些想了解税收政策的人看到政策,看懂政策。及时把我们的工作宣传报道出去,那么支持和了解我们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有一则新闻很感人,一位70多岁的税务退休老人在山村义务宣传税收几十年,自己的印资料,自己走家串户的宣传,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效能建设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意识,提速增效。税务部门一直都在为解决纳税服务提速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让纳税人满意,贴心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纳税人新户开业办理上,税务登记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在纳税申报环节,我们实行了“一窗式”征收,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纳税人办理减、免、缓行政审批等方面也全面提速,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取消了一些税前审批项目,只要纳税人手续齐全,证据充足,就无需再报请税务机关审批,直接进行自行处理。

篇3: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 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 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 (包括提供的服务)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作业成本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作业成本管理, 即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 以达到不断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并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下面具体论述一下如何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中引入作业成本法。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 作业成本法关注的重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 而是作业。这里所说的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 也可能泛指一类的活动。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把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几个环节等同于一项作业来看待, 并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了。

上面提到, 作业成本管理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 因此, 在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需要进行作业认定, 也就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进行认定, 即识别每项环节在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与其他环节的区别, 以及每项环节与耗费资源的联系。这里有两种认定形式:一种是根据整体工作总的流程, 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每位工作人员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作的工作, 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环节认定后, 就进入到作业分析即环节分析这项工作, 并可将各项工作环节区别为必要环节或非必要环节。为何要这样区分?在作业成本法中, 作业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增值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用三条标准进行衡量:首先, 该作业能够带来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其次, 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 只能由该作业实现, 而不能由前一项作业实现;最后, 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同时符合以上三条标准的作业为增值作业, 否则为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需要保留的, 而非增值作业是那些不应保留而应逐步消除的作业。因此, 机关事业单位就可以利用这个理念对日常工作中的各项环节进行分析管理, 符合标准定义的为必要环节, 反之为非必要环节。

例如, 某机关在下发红头文件这项工作中, 我们首先来认定有几个环节。经领导签署后需要打印, 打印完毕后, 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已经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取件通知, 然后又致电各个下属单位查收。这里一共出现了文件打印、发布消息和电话通知查收三个工作环节,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三条标准对后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来确定必要环节与非必要环节: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消息这个环节, 相关单位查收后便可得知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 发放文件工作已经开展, 与第一条标准相符;而这项环节不能由文件打印即前一项环节来实现, 即与第二条标准相符;发布消息后, 相关单位才能得到通知并来取件, 使得文件发放工作得以完成。因此, 发布消息环节可以断定是一项必要环节。而电话通知查收虽然也可以使得相关单位得知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 即符合第一条标准, 但是这是重复性的工作, 前一项环节即发布消息完全可以完成, 因而它不符合第二条标准。因此, 电话通知就是一项非必要环节。而由于这个环节的出现, 增加了通讯费用, 还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该项环节应该消除或者通过持续改善 (如要求各直属单位设专人定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收上级通知) 逐步消除。这样一来, 就可以消除一部分工作中不必要的支出, 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的工作当中。

我们已经对工作环节进行了认定, 保留下来必要环节, 下面, 就需要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 也就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项环节的耗费进行分析。在作业成本法中, 大量地使用着成本动因这一概念, 即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成本动因又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例如, 检验人员的工资, 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检验这项作业的成本, 因此检验人员的工资就是产品质量检验这项作业的资源动因;而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例如, 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等于该种产品的批次乘以每次检验发生的成本, 产品完成的批次越多, 则需要进行检验的次数越多, 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越多;反之亦然。

还是结合上面列举的例子, 在红头文件发放这项工作中, 文件打印消耗纸张和油墨, 按照上述成本动因来说, 每次打印所耗费的纸张和油墨就是打印文件这个环节的资源动因, 直接影响了打印工作对资源的耗用。而文件内容即字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打印纸的张数, 因此, 在文件撰写过程中, 应该开门见山, 少一些空话套话, 就可以减少每份文件的篇幅;在文件打印中, 应合理安排版面, 合理利用纸张, 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用纸、减少消耗的目的。另外, 在文件打印过程中, 可以将打印机打印设置为快速打印而不要使用精细打印, 以减少对油墨的消耗;或者还可以打印出一份原稿, 其余的文件由复印机完成而不是全部由打印机打印 (一般复印机的复印成本和时间比打印机打印要少一些) 。这样一来, 就应该可以减少文件打印工作这个环节一部分不易察觉的额外消耗。

以上, 就是我对作业成本法有关理念在事业单位机关实际工作当中应用的一点探索。

参考文献

篇4:加强企业机关党支部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企业机关;党支部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87-02

一、目前企业机关党支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张皮”现象严重。在企业一些同志认为机关党支部无职无权,工作务虚,很难有地位,因此,党支部工作在少数单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机关支部书记多为专兼职,在履行职责时,存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表现的很明显。

(二)工学矛盾突出。由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人员十分精简,业务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支部活动学习等存在着时间难安排、人员难集中的问题,有的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不规范,有的支部组织生活会例行公事,质量不高。

(三)对党员教育管理要求不严。机关支部对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在工作上要求多、在思想政治上关心少,抓普遍性教育管理多、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教育管理少,工作呈现“一般化”状态,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贯彻执行党支部工作制度不力。随着企业责任制的建立,企业机关党支部也健全了相应的制度。但是部分企业机关党支部在落实制度建设方面往往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这与落实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很不适应。

(五)党的组织生活不规范。没有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长时间不过组织生活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党员中存在的问题一个人随便说几句了事;即使是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但常常是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缺乏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六)支部委员不熟悉党务工作。企业机关党支部委员多为兼职,对支部业务不熟,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能力比较弱;以致在业务工作中听不到支部的声音、看不到支部的踪影,党支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机关党支部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目前企业机关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普遍存在的“虚实症”。这种现象,从宏观上看,主要是机关党支部工作与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结合的不够紧密所造成的;从微观上看,部分党员存在组织意识、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现象,没有真确认识“虚实”关系所造成。

机关党建工作的这种“虚实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在具体工作中,支部委员对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做好党支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支部委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不牢固,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以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支部委员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双责”认识不模糊,误认为支部书记是“实职”、委员是“虚职”,没有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经常忘了自己是支部委员,从而导致一些工作不落实。

(二)党支部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部分支部委员贯彻执行党建工作制度的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按制度办事,狠抓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现有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支部委员和书记的工作职责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分析、党建工作的绩效没有与业务工作考核挂钩、以及合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等。

(三)党支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企业机关党支部在工作中还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缺乏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认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党支部工作无创意,方法简单,学习活动形式单一,依然停留在发几本书、组织党员念几篇文章上,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缺少足够的动力和活力,没有解决好工学矛盾,满足不了广大党员的需求,难以吸引广大党员参与。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机关党支部建设的建议

(一)应把解决好“摆到位”的问题作为支部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一是结合党的知识培训、理论学习、党课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学习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加强支部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支部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把党支部建设主要工作纳入到企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中,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一起筹划、一起部署、一起考评。三是进一步完善“一岗双责”责任制,除支部书记兼任部门副职外,还应按部门设立党小组,指定机关科室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党务。并将所在科室开展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用制度化促规范化,用规范化促经常化。一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年党支部建设提出总体目标,明确主要任务,进行责任分解,细化考评标准。二是组织生活制度。要求支部无论本部门工作多忙,都要按规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具体安排上,明确完成时限;在组织方式上,由支部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各小组分别组织实施,支部书记巡回督促落实,支部每季度或半年集中开展一次组织生活。

(三)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抓好机关党支部工作。机关科室工作实行首长负责制,党支部要摆正位置,注重监督配合但不领导部门业务,要经常向部门行政领导反映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紧紧围绕科室业务抓党建,以赢得行政领导的帮助与支持。

(四)在综合考察科室主要负责同志时,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纳入考察范围,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对科长进行集中培训时,把党建理论和党务工作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他们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能力。

(五)围绕机关中心工作,加强党建知识培训,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组织开展一些为广大党员所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以增强党支部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突出党建业务的培训,帮助支部委员掌握党建工作的基础知识,明确支部工作职责、具体任务和程序步骤,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和做好党建工作的能力。

(六)积极推行党支部“公推直选”。让全体党员参加直接选举,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最信任的人选出来。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支部委员,他们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会明显增强,更增强了他们的压力和动力,使他们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不断提高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篇5: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税务机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查摆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税务机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查摆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作风、队伍管理、行政效能、税收执法、为基层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机关税务干部不深入基层、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强,对基层单位的一些请示批复办理不及时;

二是个别税务干部仍然存在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纪律散漫等问题,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不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三是个别单位和个别税务人员还

存在执法行为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监督不力等问题;

四是存在个别的对上级工作布置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五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办税服务厅仍然存在纳税人排长队的现象;个别税务干部对工作缺乏热情,对事业缺乏激情,对服务对象缺乏真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还在个别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六是有些同志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不勤于思考,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上习惯于老思路、旧经验,特别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仍然存在。

为此,必须从六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完善相应的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内容,增强行政管理透明度;强化内外监督,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二是要加强宣传动员,在全系统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在媒体上公开宣传报道我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措施和做法。

三是全面开展自查和整改活动,检查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检查为纳税人服务的情况,对纳税人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自查,检查工作纪律是否严格执行,税务检查的程序是否合法,税法宣传是否到位等。

四是要在办公大楼的公共场所、各办税服务厅设置群众投诉意见箱,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开通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诚恳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务系统作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方面的投诉、监督。

五是进一步完善税务人员文明服务准则,规范办税大厅工作人员的身份标识牌,设定统一、终身的识别号;规范办税大厅的环境布置,尽快解决部分县局办税厅面积太小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将有关办税程序和税收政

策向社会进行公布;

六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办事规程,提高办事效率。采取措施,着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

一是下发促进作风转变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明确把行政效能建设作为今年全系统必须突出抓好的10项主要工作之一。

二是成立“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形成党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每个人、每个环节的具体职责;自觉接受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以及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的监督。

四是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存在问题,特别是对社会舆论

和纳税人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五是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优化办税厅服务功能,加强税务网站建设和管理,发挥税务网站在税法宣传、政策咨询辅导、办税服务、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作用。在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

六是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和机制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以及作风、效能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严格责任追究,依法惩处在税收执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七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外深入推进税收执法权公开,对内稳步推行行政管理权公开。八是做到严格依法治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财力保

篇6: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来宾市和忻城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

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机关为目标,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和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以及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化、依章办事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我县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年内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必须坚持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必须围绕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营造我县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大局,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仅要解决当前影响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而且要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的原则。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以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工作的展开。

四是坚持依法办事、规范运行的原则。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依法规范办事程序和工作流程。

五是坚持求真务实、高效便民的原则。要把“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使基层和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次活动目标定位高,涉及内容广,工作任务重,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来组织实施,从2007年2月下旬开始至2008年2月底结束。我县教育系统将此次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思想动员,学习提高。时间为2007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主要任务是召开大会进行工作部署和思想发动,组织局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开展专题大讨论,引导机关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突出活动效果。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时间为2007年3月下旬。主要任务是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摆本局本系统近年来在干部作风、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

第三阶段:集中整改,解决问题。时间为2007年4月至11月。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改,着力解决阻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基层和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

第四阶段:考核总结,健全机制。时间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主要任务是根据这次活动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情况指导和督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推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工作重点,务必在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一)端正执政理念,在转变干部作风方面取得突破

要实现忻城经济的大发展,必须实现干部作风的大转变和机关效能的大提速。全体干部职工要通过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认真反思和查找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变的保守思想,着力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充分调动

和激发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干事创业的精神,在干部中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切实做到“五个不让”,促使各级机关干部处处以发展大局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使执政为民成为全体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五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二是牢固树立机遇意识。三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四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五是牢固树立求真务实意识。要按照“言必责

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要求,大力提倡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五个不让”,即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二)深化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突破

一要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依法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努力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监督机制。二要继续深化政务公开,以用权为民、服务便民、取信于民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公开机关职能设置、管理服务范围和责任主体,以及办事的政策依据、运行程序、承诺时限和办事结果,为基层和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三要进一步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更加科学地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进一步理顺关系,把各股室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情况清理出来,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股室职责交叉,做到主体明确,责权一致,从根本上杜绝一件事多家管、出了事都不管和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等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规范行政行为,在依法行使权力上取得突破

局属各股室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一要实行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度,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审批事项,要确定一个牵头主办单位。对拒绝参与或不接受牵头单位协调的单位,实行“缺席默认制”,一切后果由缺席单位承担。二要加强对审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县本级将确定一批重点岗位由监察部门直接进行监督检查。三要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和各种乱收费的整治。行政收费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一律予以取消;事业性收费严格按国家及上级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执行,并严格实行收费项目公布制度,明确告知收费依据、标准和时限,决不允许有各种名目的连带收费、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的现象发生。四要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所有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一律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服务窗口要公开办事职责、承办事项、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限,切实规范办事程序。五要积极推进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力度,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约束,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坚决克服执法不公、多头执法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做到行政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链接无缝化。

(四)搞好制度建设,在提高服务效率上取得突破

要适应新的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依法行政规范化和依章办事标准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节奏,使机关行政行为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规范运行,实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关键是加快建立起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核心制度。首问负责制规定机关服务窗口首问责任人必须对办事的人热情接待,认真办理,负责到底;限时办结制规定对属于本局、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必须在规定或者承诺的时间内办结或者给予答复;责任追究制规定对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行为要予以责任追究。这三项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建立和严格执行这三项制度及行政效能建设的其他配套制度,将形成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严格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确保政令畅通,在提高行政执行力上取得突破

广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对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策和部署,一定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抓好落实,自觉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避免决策在执行中走样,更不能搞部门利益至上、阳奉阴违、中梗阻塞、推诿扯皮。对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要坚决抓好落实,逐项进行深入研究和谋划,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有考核,有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纪检室要把“维护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作为一项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对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必须根据有关规定,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问题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六)加强信用建设,在树立港南良好形象上取得突破

加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忻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个讲诚信的良好环境、一个重发展的良好形象。每位同志都要自觉树立和强化诚信意识,对外来投资者的承诺,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必须认真兑现,切实做到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行必见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职责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局成立了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对教育系统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学校也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方面良好风气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八个方面的突出作风问题进行自我检查,事事处处从严要求、防微杜渐。要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本单位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这项工作,确保组织领导、参与人员、活动时间、经费投入、活动成效“五落实”。这次动员大会结束后,各股室要立即行动起来,结合本股室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二)坚持开门评议,边查边整边该改突出问题

开展这次活动的全过程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和评议,真正把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监督评判权交给老百姓。要通过采取下访征询、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评议。要通过边查找问题、边整改,体现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成效,增强群众对开展这项活动的信心。

(三)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做细各项工作

局纪检、人事等股室,要充分发挥督促检查职能作用。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要着重加强对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在督促检查中,发现有局属股室不按县委、县政府要求认真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不认真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的,要追究责任,责成主要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并公开通报批评。全体干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督促检查工作。

(四)认真考核总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各股室和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考核办法,着重对组织领导、减少审批事项、理顺部门职能、规范行政行为、规章制度建设和效能监察等方面和动员部署、查摆问题、集中整改三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要把考核落实到具体股室、具体岗位和个人。对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后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补课。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完善各项制度,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五)坚持统筹兼顾,确保行政效能建设与完成目标任务“两不误、双促进”

要把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与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以各项工作的实绩来检验这次活动的成果,确保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和完成任务“两不误、双促进”。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使行政效率更高,执行力更强,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今年的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篇7: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思考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又好又快地贯彻落实。如何内提效能,外树形象,打造干部全面参与、素质全面提升、工作全面覆盖的“全面效能”,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走上常态化,笔者觉得应该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三种意识,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

机关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只有从思想深处入手,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才能做到“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用人格去影响”,推进工作优质、高效落实。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局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为民众办好事实事、解决民众困难上来。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脚踏实地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其位、谋其政”,说的是一种本分、一种责任。自古以来,受人俸禄,为人谋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责任。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爱岗敬业,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在责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勇于干事,敢于担当,不能不谋其政、不在状态、敷衍塞责、逃避责任;要责权统一,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在岗一日,尽责一天,不能在位时不尽责、离任后乱指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对待自己的职责,要一日三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三是强化效率意识。机关工作的效率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单位的运转速度。机关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本身就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事不隔夜、案无积卷”的工作作风。有句古训叫“今日事今日毕。”机关干部应该且必须努力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步伐,在和谐、规范、创新、落实、互动中求效率。

二、增强三种能力,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效能建设,“效”是“能”的推进力量,“能”是“效”的基础条件,抓“效”必先提

“能”。

一是增强执行能力。执政之道,关键在于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决策再好、思路再新、制度再严,工作也难以高效率完成。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是增强服务能力。增强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对于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要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公民的权利实现为要务,为公民参与、诉愿和救济提供必要的途径,推进有心服务、有能力服务和有效服务三者的统一。

三是增强监督能力。监督是一剂良药。行为的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予以制约和规范。实践证明,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增强监督能力,是促进机关工作效能提高的有效措施。

三、突出三大主题,注重建设成果上下功夫。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是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要坚持以绩效为本,突出转变作风、改善民生、推进发展三大主题,注重建设成果,机关行政建设才具有不竭的动力。

一是大力转变作风。机关作风是机关效能的外在表现,机关效能的提高必须体现在作风转变上。目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推进作风转变已成为行政效能的一大重点。加强作风转变,机关是关键,干部是重点,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自律并重,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国土部门“保资源,保发展、惠民生”的中心工作,抓好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

二是大力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坚持改善民生主题,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

三是大力推进发展。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发展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才有保障。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在于推进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机关行政效能已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在机关行政效能上狠下功夫,那个地方就能提供一流的服

务,营造一流的环境,就能在区域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四、创新三大机制,构筑长效保障上下功夫。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可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只有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才能常态化。

一是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机关干部是机关行政效能的直接体现者,机关工作能不能高效地运转,关键看有没有高效的干部队伍。创新“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是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是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机关行政效能的高低、干部工作成效的好坏、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是通过绩效考评来反映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是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打造高效政府的现实需要。

篇8:税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环太湖;行政效能;长效机制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问题与核心内容,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推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太湖地区在全国是经济、政治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区域,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更加重视研究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效能建设,使政府机关牢固树立率先争先意识,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加快创新、加快富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大局,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提升。

一、行政效能及效能建设的内涵

何为“效能”?从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及目前各地的“效能”建设的实践来看,有的将“效能”与“效率”等同,有的认为“效能”包含“效率”,有的将两者并列但又没给出“效能”的确切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何为“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的涵义非常宽泛,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目前对行政效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行政管理中的效能就是指效率,即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产出)同其所耗的人财物力及花费的时间(总投入)之间的比率”;2.郭泽保教授认为政府效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3.“行政效能是行政组织及其人员按照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要求,通过积极、忠实地履行工作职责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效应,是以实现最佳的行政效益为追求目标,以社会、公民作为最终的评判主体”[1]。

因此,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行政效能指的是政府行政效能,也有人称之为政府效能,其含义专指行政机关的效能,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反映。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但西方有些国家则把政府效能称之为政府绩效。

而行政效能建设则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机关管理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特别是人的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推动高层次管理行为创新的活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创造者,是效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是行政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创新行为。因此,行政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让客体能够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做到用科学的机制规范管理。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机关公务员的思想教育,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整合机关管理资源,切实解决机关行政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 。

二、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可以优化配置机关管理资源,转变机关作风,优化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可以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环太湖区域作为全国经济、政治协调、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也成绩斐然,为江苏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效能为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政府办事效率提高的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环太湖区域各市近年来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加快效能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如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所有审批与服务事项先后进行了多次提速,承诺办理时限比国务院规定时限累计减少8000多个工作日,所有办理事项平均提速30%。从2007年开始,环太湖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且先后进行了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政会脱钩、撤镇建街,从管制到服务,从全能到有限,从垄断到放权,从封闭到公开,政府放权了、管少了,行政管理效能提高了。主要做法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有限政府。整体抓管办分离,推动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纵向抓机构整合,推动政府垂直管制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横向抓职能调整,推动多头分管向集中管理转变。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效率政府。推行行政决策民主化改革,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推进行政流程改革,提高工作执行能力;推行服务方式改革,提高服务能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打造绩效政府。有的市已经建立了以目的性产出为主要要素的绩效管理体系,开展以结果性成就为重点内容的绩效检查机制,实行以效能责任追究为根本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3]。

(二)以多种服务平台为依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

环太湖区域各市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近年来,纷纷构建各种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权力。如苏州市开通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短信平台,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监督的机关包括市各职能部门、各垂直部门、各直属单位等。短信平台实行专人值班负责制,上班时间保持8小时网上实时监控,并抓好跟踪调查处理,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跟踪整个处理过程,直到给反映问题者满意的答复,而对被反映问题的单位,市作风效能办公室将结合简报进行定期通报。又如常州市筹建了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行政执法数据、行政审批监察于一体的“三合一”网络平台,在网上基本实现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法制办对各部门行政执法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监督,监察机关对行政审批进行监察的“三同步”,对除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外的其他行政权力进行清理、优化、固化流程后进网运行,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行为。截止2009年5月底,通过“三合一”网络平台办理事项达11万余件;至2009年10月,全市48个行政机关的近6000项行政权力全部进网运行。

(三)以内控机制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近几年来,环太湖区域各市纷纷进行了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并且先后制订了相关的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各市均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数次彻底清理,有的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对行政权力运行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和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责任追究为保障,对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内容、步骤、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都进行了具体细化。保证了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四)以监督考评为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

环太湖区域各市近两年更加重视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纷纷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监测点,定期了解和跟踪有关行政机关在审批、执法、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协调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征求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一梳理,查找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把督查与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保证。如苏州把加大督查力度、实行绩效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和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督查—考评—问责—反馈: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4]。有的市成立了督查中心,重点加强对涉及企业发展的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环节的督查;对行政执法部门服务企业、保障发展的情况开展督查。完善绩效评估标准和分数权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推动绩效考评制度的落实;认真查处投诉举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反馈绩效考评结果,并与干部的提拔任用、年终考核等挂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用人机制与奖惩机制。

(五)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是完善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效能建设实效的关键。环太湖地区一些城市近几年不断探索改进政府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如有的市先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的市则紧紧围绕“改进服务、改进手段、改进管理,在处室作风及效能建设上取得突破”的目标任务,大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积极培养“服务型干部、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务实型干部、廉洁型干部”等等,这些成功的做法都是环太湖地区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逐渐形成的有力保障。

环太湖区域经过几年的行政效能建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政府转变职能、服务基层的水平有了明显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也较大提升,政府机关更加清正廉洁、勤政高效。优化了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环太湖地区行政效能建设的整体现状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科学发展机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离效能建设自身目标和群众对行政效能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距离。

1.服务观念滞后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仍然淡薄,仍然存在着居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到最根本的位置的现象,代之以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对自身利益则过度诉求,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玩忽职守。

2.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

近年来,经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各市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取消了大量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和意识,该授予的权力没有彻底到位,致使有的服务中心窗口形同虚设,削弱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

3.组织机构不尽合理

行政机构仍然过于臃肿,机构重叠,政府官员的权责界限不够明确,行政机构不尽合理,管理层次过多,人员编制不合理,从而导致官员互相扯皮推诿、相互掣肘现象依然严重。

4.行政行为还不规范

经过几年的努力,环太湖地区各市机关行政工作已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少数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单位政务公开栏中公开的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对财务开支、收费标准、人事安排等敏感问题,仍讳莫如深;有的部门利益至上,重收费、轻管理,以收费代管理,以罚款抵收入;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

5.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现象,单位的制度往往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检查结束,很快就被束之高阁;有的单位的制度缺乏检查监督机制,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制度越创越多,但不少都没有落到实处。有的部门和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

6.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最终形成

没有建立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绩效考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有的市保证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也未建立。在机关效能建设上,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方面还未能有所突破。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研究解决,不仅损害政府机关形象,而且阻碍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的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以完善。

三、构建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推动政府改革和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需求,也是推进环太湖区域转型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行政机关应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而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以此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优化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是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真正取得实效,打造一支能正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工作全局、引领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保障。应该把加强机关干部能力建设作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通过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机关行政效能的提高,推进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也使各级干部更好地胜任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使命。

(二)进一步转变职能开拓创新。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效能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判定一个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最直观的表现。环太湖区域在行政审批上应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创新服务。开拓创新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动力。随着环太湖区域行政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将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创新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环太湖区域各市应通过深入各机关、企业单位、群众百姓中调研,找出难点,发现节点,解决困点,积极探索既着眼长远、又顾及当前,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效能建设的新突破。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通过抓规范、抓提高、抓督查、抓考核,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着力提高环太湖区域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效,逐步使各市政府有关部门将信息公开作为部门工作常态,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充实公开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优秀考核。二是启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程。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政府到2010年底基本建立权责清晰、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环太湖区域应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立。

(四)进一步健全效能考评体系。行政效能考评是推进效能建设的抓手,效能考评是促进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必须重视效能考评。建立健全效能考评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考核,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成绩和效果做出明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对考评结果进行正确运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切实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树立新典型,推广新经验,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效能。

(五)继续完善效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基础的工作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制度建设入手,确定职责、合理分工、规范行为、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从而使环太湖区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优质高效地履行职责,实现机关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

(六)不断强化监督检查措施。监督检查考评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手段。效能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有效地推行和落实各项效能建设制度和措施,就必须做到监督有力,检查有力,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一是加强工作监督,通过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各部门的效能监察及明查暗访,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定期通报;二是落实监督惩处,对违反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充分发挥督查惩处的约束作用,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效能建设研究—以昆明市晋宁县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4.

[2]李忠兰.关于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5,6-7.

[3]http://js.xhby.net/system/2008/11/13/010375216.shtml.

[4]http://www.suzhou.gov.cn/newssz/sznews/2009/1/7/sznews-10

上一篇:北京高中会考29日可查成绩 会考不跟高考挂钩下一篇:档案清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