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2024-08-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共9篇)

篇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附件1: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1、本地特色产业(制造业或种植、养殖、传统工艺等)发展状况调查

2、本地“老字号”品牌发展状况调查

3、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典型调查

5、农村或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调查研究

6、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调查研究

7、农村或社区居民对国家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成员对企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9、农村或社区居民相互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0、农村或社区居民对改革开放的评价与预期调查

11、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与党群关系状况调查

12、农村或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分析

13、本地公民交通意识调查分析

14、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调查研究

15、本地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状况调查

16、农村或社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17、农村或社区居民消费观与储蓄观调查

18、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19、农村或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20、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1、本地医疗改革成效及问题调查

22、本地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23、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群关系状况调查

24、中小学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25、本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26、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27、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

28、本地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2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30、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收入与支出结构调查分析

31、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分析

32、富裕村、富裕户致富渠道、过程和原因调查分析

33、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查

3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35、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选举状况调查

36、农村或社区社会治安状况与司法刑事案件发案率调查

37、农村或社区居民法律观念与维权意识调查

38、农村闲置荒芜耕地状况及其原因调查

39、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40、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

41、在校大学生公德现状与公德意识调查

42、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

43、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44、大学生打工问题调查

45、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

46、本地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47、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调查

48、民间传统信仰状况调查

49、地方独特风俗习惯调查

50、地方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或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篇2: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1、地方特色产业(制造业或种植、养殖、传统工艺等)发展状况调查

2、“老字号”品牌发展状况调查

3、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4、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研

6、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7、社会养老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诚信问题调查研究

9、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10、“城中村”问题调查研究

11、农村或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分析

12、公民交通意识调查分析

13、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调查研究

14、地方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状况调查

15、农村或社区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16、农村或社区居民消费观与储蓄观调查

17、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调查

18、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调查

19、农村或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20、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1、地方医疗改革成效及问题调查

22、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群关系状况调查

23、中小学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2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25、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

26、地方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27、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28、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状况调查

29、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收入与支出结构调查分析

30、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分析

31、富裕村、富裕户致富渠道、过程和原因调查分析

32、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查

33、农村或社区居民法律观念与维权意识调查

34、农村闲置荒芜耕地状况及其原因调查

35、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36、在校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37、在校大学生公德现状与公德意识调查

38、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

39、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40、在校大学生打工问题调查

41、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

42、地方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43、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调查

44、民间传统信仰状况调查

45、地方独特风俗习惯调查

篇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

各高校在制定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计划时, 都要求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但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指导投入不足。多数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地把社会调查的主题、目的, 以及各项要求告诉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好具体的调查题目和调查内容后, 自行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最终完成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教师的这种指导是粗线条的, 对于社会调查应该如何实施、如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该怎样解决等具体问题缺少具体、有效的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社会调查这种实践形式缺乏科学认识, 从而直接影响了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作用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首先, 教师相关的专业素质有所欠缺。要指导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 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专业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技能。而目前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关于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较为欠缺, 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社会实践经历, 社会实践能力较低, 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其次, 教师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实施社会调查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教师需要在前期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中期对学生的调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 后期对学生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此外, 还要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评价, 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 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已经较为繁重,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

2. 学生对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调查既能让学生普遍参与, 又能使其直接了解社会现实。但是, 在实施社会调查实践的过程中, 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 学生缺乏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这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不能切实、深入开展下去的主要因素。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较之于其他一些学科专业课的社会调查而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尽管如此, 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实践仍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知识和技巧。但是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 多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学习过专门的社会调查方面的课程, 已经开展的社会调查实践在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熟练运用、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 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上都显示出学生相关知识和技巧的缺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开始社会调查前即使兴趣很大,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很快遇到多方面的问题, 不知如何去解决, 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了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其次, 学生的研究能力较差, 难以形成有深度的、质量较高的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要求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和了解, 但其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社会现象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调查的成果集中体现为调查报告, 它要求社会调查主体在研究和选择材料的基础上, 进行理论概括, 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以发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社会调查主体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采用的社会调查实践形式是在大一、大二进行, 学生此时还处于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型时期, 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并不了解, 所以他们在社会调查中往往只是考察、记录社会现象, 但不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更有部分学生由于感到社会调查的过程尤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很困难, 直接放弃了社会调查实践, 在要求上交调查报告时就抄袭一篇以完成任务。这一结果与高校采取社会调查实践形式的目的背道而驰, 根本无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3. 学校对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是能保证全体学生广泛参与, 使大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 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 但目前高校并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各高校在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时, 为了能使实践教学切实开展, 考虑到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 但主要侧重于课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参观考察实践教学基地、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 真正能够参与其中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大多数高校的也都将社会调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 但教学部门制定关于社会调查实践的计划、方案时, 又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体现在:没有考虑目前教师和学生关于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制定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的计划;在教学时间上没有合理安排, 如有的学校提出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使得学生的调查无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配合, 教师的指导也难以进行, 有的学校则主张利用学期中间的节假日, 但时间又过于短暂, 教师指导虽然较为便利, 但学生的社会调查难以深入开展, 选题范围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在对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考评和质量监控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设计不够细致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的对策

1. 学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的保障机制。

社会调查实践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与教学部门配合, 从各方面保障社会调查实践的开展, 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为社会调查实践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其中最主要的是投入资金和人力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缺乏社会调查知识、技能, 以及实践经验的现状,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师资培训, 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社会调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从而使其真正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 切实发挥教师作为社会调查实践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同时, 高校还要支持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现实进行调查和研讨活动, 以弥补其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提高其进行社会调查的技能。针对学生缺乏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状况,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培训目标。首先是统一规划现有的师资力量, 聘请本校的社会调查方法专业教师, 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利用校外的师资力量, 担任兼职培训教师, 就当前社会调查实践中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培训, 并针对当前他们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同时, 学校教务部门在教学安排上应考虑设置社会调查的相关课程, 并鼓励大学生选修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数据处理等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的有效开展,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作为社会调查实践的组织者, 应该不断总结经验, 结合实际设计出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对于寒暑假的社会调查可以考虑跨学期安排, 任课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将与社会调查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概括性的讲授, 并就寒暑假如何实施社会调查进行指导, 提出具体要求。假期后的新学期, 新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在假期中的社会调查实践进行总结、评比。这种安排能够使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展开, 并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2]对于学期中间利用节假日进行的社会调查实践, 应尽量提前布置,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以保障各个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能有质量地进行和完成。在质量监控和考评方面, 应要求教师对社会调查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从调查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运用、资料的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及时了解并给予指导,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对社会调查实践的考评中要建立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激励机制, 通过对社会调查实践的评比, 激励教师更为认真地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 激励学生更为积极地投身社会调查实践, 设计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选题, 撰写出质量更高的调查报告。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细致安排, 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切实开展下去而不流于形式。

2. 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发挥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指导作用。

鉴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社会调查知识、技能, 以及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 在学校不可能立即大规模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 而在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又迫切需要教师指导的现实情况下,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进行自学, 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 主动培养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 针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很好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一方面,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 为其进行社会调查、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更加注重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 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开展社会调查时, 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宣讲社会调查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使其了解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此外, 为了能使社会调查活动顺利开展, 并取得实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首先是精心帮助学生设计选题, 调查的选题要根据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 既切合学生实际兴趣, 又有教育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的积极性;在社会调查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教师应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跟踪指导, 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使其克服畏难情绪, 将社会调查实践持续进行下去;在撰写调查报告时,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引导其对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 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调查报告中, 以提升其理论深度;对于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要进行仔细评阅并及时向学生反馈, 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向学生进行展示和宣讲, 使得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盛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探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 .

篇4: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7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发以来,各高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手段纷纷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有不少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做到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为主,以课间访谈为辅的调研形式,以郑州大学统招本科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评价的调查:此次调查涉及该校本科学生所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研内容主要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必要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考核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建议。被调查对象涵盖该校大学一至四年级文理工科学生。共发放匿名调查问卷696份,回收问卷647份,回收率92.9%,其中有效问卷551份,占回收问卷的85.1%。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还针对问卷中所显示的一些问题与多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意见,使本次调研更加科学可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意义的看法及课程满意度

从问卷调查来看,22.1%的大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必要也很重要;6.7%的大学生认为既不必要也不重要;61.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定意义,但不像教材和老师说的那样重要;9.3%的大学生选择开不开设无所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满意程度方面,5.1%的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非常满意;41.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45.1%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有12.5%的表示不满意,这其中4.1%的受访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不满意。

数据分析表明:多数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持肯定态度的,对课程的功能与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心目中对课程意义的认可度与课程设定功能目标之间尚存距离。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看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老师所主要采用的活动方式(多选):78.6%教师讲,学生听;20.5%师生共同探讨;28.3%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22.7%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

何种教学方法更受欢迎,效果更好(多选):讨论、辩论、演讲等讨论式教学59.1%;传授、解释为主的讲授式教学25.8%;专题、案例式教学64.2%;情景扮演、参观、调研、实践等活动式教学31.5%。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47.1%的大学生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接受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只有12.5%的大学生认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接受效果的影响不太大或没有影响。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采用开卷形式的大学生比例为64.6%,赞成通过课程论文考核的占29.9%;倾向于平时作业与测验为考试方式的为23.2%;赞成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的大学生只占6.2%。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式教学,概念知识理论讲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少。这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面的确还存在较多欠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依然占有主导地位。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评价

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具有哪些特点(多选):讲课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72%;重视课堂互动,让学生有更大的表现平台76.5%;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一些知识点和理论83.6%;讲课富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73.2%;紧跟时事热点,用课本中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85.5%。

大学生不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具有的特点(多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讲课内容没有拓展69.1%;缺乏实际事例来讲述课本中的知识点和理论41.8%;缺乏互动,单向地讲授课本知识51.5%;板着面孔,照本宣科90.4%。

大学生对其接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整体评价是:非常热爱教学工作18.4%;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学工作58.5%;工作态度一般,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18.7%;好像是在应付8.6%。

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持基本认可的态度,在学生的心目中,那些性格幽默、讲课活泼生动、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注重使用真实案例来分析课本知识与理论、紧跟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的政治理论课老师更受欢迎。而那些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学手段僵化、只会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教师则是大学生们最为反感的对象。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建议

1.以人为本,结合大学生实际,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现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举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现今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性格鲜明张扬,自主自信,思想开放独立,早熟干练而又略显叛逆,他们渴望新奇的知识,讨厌繁重的书本,喜欢互相尊重为前提的交流沟通,反感板起面孔的说教。现实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这种“被灌输”的学习模式则更容易引起年轻一代大学生的莫名逆反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过程中亟须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方面。面对这样一个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教育客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做到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客观实际,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实现课程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举的良好效果。

2.积极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六个结合”的原则,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尝试结合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把一些看起来浅显、说起来空洞、讲起来片面的内容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既轻松又能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的氛围,使他们在思辨的过程中接触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同时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得出一个理性的结论;教师也尝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讲课的方式来学习,加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专题互动,达到一种师生共同关注、共同促进的良好教学效果。

3.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授课技巧、开阔的思路与眼界与良好的个人修养,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当代大学课堂的需要决定的。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深入浅出阐明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手段,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技能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位具有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该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

三、结语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大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课上成一门思想性、时代性都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做到让大学生学习有兴趣、有实效,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有效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4]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一、校内学生主题教育

1、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主题教育:走进名师;计算大学学习成本;共话“大学生活规划”;过好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2、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主题教育:播种希望;追求成功者的足迹;重温入团誓词;牢记时代使命。

3、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开展爱国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勿忘国耻;重温港澳回归盛况,维护祖国统一大业;评选“家乡之最”;体验军营生活;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主题教育:与模范共产党员面对面;开展与名人通信活动;

4、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宣誓活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体验合作博弈;征集“和谐班集体”创建方案和主题词;开展自我激励、团队协作训练;加强身心素质训练。

5、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开展“荣辱在心中,文明在班级”系列活动;开展“诚信考察周”主题教育;开展“信守诺言”活动;进行“投资者游戏”;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6、遵守社会公约,维护公共秩序教育活动:开展校园文明督察;建设班级网络俱乐部; 制定网络文明公约;模拟法庭: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审理。

7、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开展“挑战职场”模拟招聘活动;设计“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感恩;开展“感动于心,感恩于行”系列活动;积极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8、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教育活动;开展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旁听法庭庭审: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审理;举办“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论坛;走访政协委员;清理侵犯知识产权物品,认识侵害知识产权危害;组织学生收集整理与大学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规;开展新国家安全观宣讲活动;参与社会普法活动;走访学校所在地仲裁、调解机构。

9、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创业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校内勤工助学。

10、课堂内教育活动:开展课堂历史问题讨论;开展读原著、写读书笔记(如《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国家和革命》、《实践论》、《矛盾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经典历史影视赏析;历史趣缘关系团队辅导教育;历史文献阅读研究。

二、校内调查活动

1、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2、我眼中的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文化;

3、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4、关于我校××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5、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6、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7、当前公务员报考热原因剖析;

8、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研;

9、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0、开展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11、开展校园文明状况调查;

12、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

13、寻访扎根基层、农村、边疆默默奉献的优秀校友;

14、参加本院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

15、开展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调查;

16、开展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17、开展公民法律意识调查;

18、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

19、开展大学生知识产权认知度调查;

20、开展公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调查;

21、开展校内学校学风,上网状况,勤工俭学,课桌文化,考证等级等调查。

三、社会参观、考察

1、参观革命前辈故居或革命陈列馆;

2、感悟长征-----寻访长征足迹和革命前辈;

3、参观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

4、参观爱国名人故居或陈列馆;

5、寻访制造业“中国品牌”;

6、参观高新科技企业;

7、寻访扎根基层、农村、边疆默默奉献的优秀校友;

8、走访监狱,感悟荣辱;

9、走访政协委员;

10、走访学校所在地仲裁、调解机构;

11、红岩英魂长驻---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12、小平的足迹---四川广安考察;

13、史无前例的故事---长征路上话长征;

14、亚洲第一电视城---四川绵阳;

15、万紫千红---西部民俗文化;

16、伟人故里,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参观活动;

17、历史文物和遗迹参观;

18、历史教育基地参观;

四、校外调查

(一)经济类

1、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

2、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关系调查;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调查;

4、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下绵阳工业环境状况分析;

5、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

6、××国有企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7、××地区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8、××地区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9、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所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10、当地如何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1、××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经验教训;

12、××地区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13、××地区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14、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是否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当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6、农副产品涨价及其对居民的影响;

17、某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18、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调查;

19、绵阳科技工业基地建设;

20、绵阳国企改革之路;

21、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情况的调查报告;

22、关于××市居民基金投资行为的调查报告;

23、×ד稻鱼共生系统”经济效益和可推广性调研分析报告;

2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5、对××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26、××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路径研究;

27、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

28、关于××新能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29、打造强势品牌是以“文化名茶”创“市场品牌”的关键—关于××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30、××农村增产增收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政治类

1、开展民工维权活动调查;

2、侵华日军暴行调查;

3、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平安绵阳,构建和谐社会活动;

4、浅谈农村普法的现实意义;

5、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6、当地司法“公正”和“效率”状况分析;

7、绵阳市全面实现小康战略及实施情况调研;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9、绵阳农民工社会地位调查;

10、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11、当地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12、从××市的“公推直选”透视基层民主的发展空间;

13、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市××街道为研究个案;

14、关于××镇移民小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15、基层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关于全国法治示范村××县;

16、从农村社会信任看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关于××两镇的调查报告;

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探---关于××市龙××镇的调查报告;

18、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角色分析----关于四川××县旅游扶贫现状的调查报告;

19、关于××省××市××区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关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三)文化类

1、当地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及分析;

2、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3、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4、科技兴农的典型调研;

5、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6、当代独身子女与非独身子女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

7、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8、关于城乡“择校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9、××省内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10、论播客网站与电视节目的双栖策略;

11、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四)社会类

1、请你对所在的村或居委会年纪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一次调查统计,并介绍他们的晚年生活,以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

2、根据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调查分析所在村或居委会居民的社会分层情况;

3、当地自然灾害和环保问题调研;

4、调研近年来当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5、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6、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证调研;

7、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8、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10、绵阳下岗人员生活状况调查;

1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走访调查活动;

12、关于西部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学生培养的调查报告;

13、关于××典型农村废弃物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14、××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情况的抽样调查;

15、××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暑假社会实践之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环境调查;

16、××省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估报告;

17、新农村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生活状况的调查和比较;

18、关于××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现象的调查报告;

19、社区医疗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以及对策----关于××镇的调查;

20、城市社区的食品安全状况—对××市四大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21、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调查;

22、浅谈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倡导“治未病”理念,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市基层百姓医疗状况及健康知识的调查及分析。

五、社会公益和服务活动

1、参加几次公共场所中的服务活动(如;公园、电影院、环保部门、街道、小区的秩序维护或卫生工作的“义工”),体验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现状,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写出实践报告并提出社会公德建设方面的建议;

2、服务社区敬老院;

3、带领福利孤儿“校园一日游”;

4、义务开展公民交通协管;

5、“青年”志愿者服务;

6、对世界的承诺—西部山区扶贫。

7、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8、公益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

9、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

10、挂职锻炼;

11、校外兼职;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13、服务城市(服务地方经济、大型展会志愿服务);

14、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六、其他自主选题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赴基层开展实践调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6: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1、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调研。

2、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3、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4、以家庭某一重大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成功推行为例,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5、调研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

6、运用矛盾分析原理,分析家乡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

7、考察当地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包括宗教、迷信活动等,说明坚持辩证唯物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8、联系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9、以所调研的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例,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

10、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

11、我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分析。

1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13、当地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14、“二代农民工”状况调研。

15、请在你的家乡作一次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16、××地区耕地利用与保护的调研分析。

17、××地区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2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2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2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24、某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25、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26、当地物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

27、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28、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分析。

29、基层政权建设及民主政治发展调研。

30、当地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31、通过调研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32、××地区(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效性调研。

33、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34、调查分析家乡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的问题。

35、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36、农村基层干部的“发展观”调查及分析。

37、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

38、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9、当地如何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0、当地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经验教训。

41、当地自然灾害和环保问题调研分析。

42、某某乡镇水资源污染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43、某一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44、关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调研。

45、本地在推进节能减排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6、企业遵循“诚信”原则的现状调查。

47、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48、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49、不同阶层人员的经济状态和政治状态的调研。

5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5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53、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54、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55、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典型调查。

5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县(乡、街道)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57、以家乡模范人物为例,谈谈什么是人的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58、就你家乡青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59、调查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伦理价值观的状况。

60、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61、调研近年来当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62、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63、通过调研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64、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调查。

65、建设和谐社区(乡镇)的典型调查。

66、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67、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证调研。

6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6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70、当地司法“公正”和“效率”状况。

71、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72、对使用盗版软件问题调查及分析。

73、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调研。

74、当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情况调研。

75、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6、反腐倡廉在当地情况如何?

77、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78、××地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调查与分析。

79、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0、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分析家乡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1、调查当地青少年犯罪的具体事例,论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2、某某地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及效果的调研。

83、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成果调研。

84、文明学校建设调研报告。

85、文明校园建设调研。

86、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研。

87、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88、科技兴农的典型调研。

89、通过调研分析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90、调查分析某一乡镇(街道)干部对“海西”建设的认识。

91、海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

92、厦门市“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情况调研。

93、厦门城乡一体化及岛外新区建设状况调研。

94、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

95、当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研。

96、调查我校毕业生在各单位工作表现及其业绩和思想行为表现。

97、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98、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的调查。

99、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

100、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要求:至少3000字;下学期开学首周三之前交;关乎学分与毕业。

另有暑期社会实践鉴定表(须盖章)+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至少2000字)

两篇论文都可以手写(集大方格纸)或打印稿,打印格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论文模板

题目(黑体 四号 居中)

——副标题(宋体 小四号 居中 有则写,可以空缺)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宋体 小四号 居中)

摘要:200-300字(宋体 五号)

关键词:3-5个(宋体 五号 各词之间空一格)

正文(宋体 小四号 行距单倍,上下左右页边距2.5厘米)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1]作者姓名,《文献名称》,《文献出处》,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期号(宋体五号)。

论文成绩评定

(1)成绩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算合格。

(2)反对虚构。凡没有进行实际调研而杜撰调研材料的,成绩记为不及格。

(3)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或剽窃。若为抄袭或网上下载的材料,成绩记为零分。

(4)以小组形式上交调研论文的,如把没有实际参与调研并撰写论文的同学列为小组成员,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均记为零分。

(5)凡有(2)、(3)、(4)项行为的个人或小组,除调研论文成绩记为不合格外,还要按《集美大学考试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研论文的撰写要求

调研论文中,既要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分析,又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相关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纯理论性文章、纯调研材料、思想汇报、工作总结、随笔、散文、诗歌等形式一律不符合要求。

篇7: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1、湖北生态经济区研究(城市发展、产业基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方面)

2、城市旅游业及乡村特色旅游(农家乐)发展之路的思考

3、关于某县某乡镇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4、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

5、青少年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6、和谐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7、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调研及解决对策

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0、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11、关于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调查

12、农村家庭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3、农村废弃物处理的调研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研

15、关于地方品牌文化的思考

16、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7、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18、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调查

19、乡镇机构改革后职能运行情况的调研

2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研究

21、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22、对农村失地妇女自主创业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2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4、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推动特色农业持续发展

25、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2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7、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28、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调查及分析

29、关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思考

30、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对策

31、关于残疾人事业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2、新时期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思考

3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休闲状况调查

34、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35、当地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36、关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37、关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8、农村中小学教育公平保障研究

39、小区下岗工人的调查。

篇8: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概述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创新, 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特点, 形成具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色的“主题返乡”方式的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模式,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课程化建设。

(一) 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建设

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安排。思政部制定每年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主题思想及计划, 并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思政部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教学辅助人员) 具体落实, 任务分解到班, 责任到人, 各学院协助组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暑期返乡社会调查活动。

(二) 社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 组织全校的一年级本科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主题在暑期进行返乡社会调查, 返校后根据调研材料撰写出主题鲜明的调查报告, 在班级和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交流, 并由学生自主打分评出优秀报告。教师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安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业务指导, 同时负责大学生调研报告的评阅, 并给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 每年的优秀调研报告将汇编成册。

(三)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化建设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必修课, 为3个学分, 并且纳入到学生学籍管理和德智体综合测评体系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内容

为了完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 我们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部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由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主题和方案、调查知识、调查组织及过程评价、调查收获等方面构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 收回2500份, 有效2324份。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认可度

自2007—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组织了七次“主题返乡”活动, 每年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国国情设计调查内容、总主题、具体方案。在总主题下会设定多个次主题供学生们选择。总主题内容主要包括:“爱我家乡, 爱我中华———我为祖国建设献计献策”、“认识三农, 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受巨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关注农民工、情系三农”、“伟大的历程, 光辉的业绩———纪念建党90周年”、“关注民生, 促进城乡和谐”等。

85.2%的学生对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方案还算满意。不满意的只有14.8%的学生。调查显示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身的成长与就业、农业与农村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方面, 对实践活动安排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与纪念、党史与党建的主题不太感兴趣。

2. 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第一, 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看:有27.4%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了自己对社会的了解;20.9%生活态度更加积极;18.4%认为有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2.3%认为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10.9%认为是深化了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6.6%是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只有3.5%极少数人认为没有变化。

第二, 从帮助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看:63.9%的学生认为参加实践对了解国情有一定帮助, 认为实践教学对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很大帮助。在返乡调查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家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深刻了解家乡的基础上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 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 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3. 影响社会实践教学成效的因素分析

首先,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充分。40.2%的学生认为组织者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已经把详细的方案交给了学生, 这样学生参与活动是一种被动的参与。一些学生在实践中主观上不够重视, 仅仅把它当作一门不重要的课程, 应付过关就完成任务了。因此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强调其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的预期目的就很难达到。

其次, 调查主题不够现实。31.6%的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主题较单一和单调, 且空泛, 过于形式化。有些主题太大, 太老旧、古板, 没有新意, 宽泛。主题与科技等先进技术方面联系太少, 与学业和专业的关系不明确, 缺乏时代性。主题不能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关乎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 并且主题的选定基本上是由学校选定的, 之前并没有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 教师指导不够有力。28.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调查前缺乏对学生的相应的样板案例、动员示例指导和系统的培训,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 且不明白具体的步骤与环节等。学生对环节和方式不清楚, 一些调查方式非常耗时, 难以收回和加以统计。所以学生普遍存在对调查内容进行一般的表层分析和总结, 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 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使学生认识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促进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的必要途径。首先在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可以开展社会实践的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感性认识。其次可以通过竞标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实践主题和方式, 校方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围绕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设计主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取得实效性, 要得到社会和学生的认同, 就必须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在调查中学生们对主题的设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如建议在以后社会实践的主题和方案的制定中应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调查内容应符合当代青年特点,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热点, 贴近问题, 关注比较敏感的话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以后的主题选择方面可以考虑由思政部提出若干主题以供学生参考, 然后由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调查主题。

(三) 加强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辅导工作

加强教师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辅导工作。如在调查实践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详细介绍调查内容、调查环节、调查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主题、制订计划、调查研究、总结思考、撰写调查报告, 使学生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调查方案。学生建议是否可以进行一下课堂模拟, 以提前解决在实际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应在暑期社会实践前提前审查学生的调查方案, 并做出指导。在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阶段应通过网络、短信等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认真撰写调查日志。在调查报告撰写阶段应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调查数据, 如何对调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 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在“你认为社会实践中最困难的是什么”的调查中, 47.8%学生认为是得不到社会支持关注以及对大学生实践的态度认可。虽然, 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但是, 仍有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持怀疑态度, 要改变这种状况, 大学生社会实践就要完善机制, 加强基地建设, 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一个长期的合作平台, 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可以保持其稳定性和长期性[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

[2]冯艾, 范冰.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8.

篇9: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教学研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43-03

一、引言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现状,本课题组对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进行了抽样调研,重点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相对成熟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肇庆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展开调研。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中所使用的信息化教育技术与教学效果,探索大数据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从微观上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手段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此研究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应用的信息技术

根据本课题组调研了解的情况,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大众化信息技术;第二大类是非开放式专业平台和专业技术;第三大类是开放式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

第一大类是大众化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有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资料。本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在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资料,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的相关重要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回顾一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运用音频资料导入新课等等。

第二大类是非开放式专业平台和专业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除了上述基本的信息化教学之外,也有个别老师会采用非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微博、微课、微视频这些信息技术来进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创新。例如信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教学中除了使用上述大众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外,还使用了更加专业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相对于MOOC这类平台来说,它是一个非开放的教学平台,因为它专属于特定的学校和学生,它上面的资源的使用需要经过认证和授权。通过Blackboard(以下简称BB)网络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和进行知识点测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除此之外,还有微视频技术的应用。例如广东药科大学的老师会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就某个时事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合。

第三大类是开放式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从全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用的信息技术看,一些高校已经采用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易班”(E-Class)开放式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教学。这类信息化教学平台是面向所有网民开放的,所以它是一种共享开放式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技术。但是它的建设与应用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制作,思政课教师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这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三、高校思政课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怎样?对于这一结果的研究,不仅要收集教师们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感受,更重要地是要收集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感受。所以本课题组对于信息学院接受信息化教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

1.对应用大众化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

大众化信息技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得心应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本课程组的调查研究,如果用“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来评价大众化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教学效果良好。

2.对应用非开放式专业平台和专业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题组成员对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的不同群体展开全面调研。首先,对BB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方,信息学院的网络中心的相关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所收集到的学生和老师反映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所提供的解决方式等等细节性问题。其次,对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以了解他们的使用心得体会,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哪些技术支持等等细节性问题。最后,对BB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用户学生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访谈和问卷,统计分析他们所反馈的信息,以此为依据来评估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信息学院的思政课网络教学采取传统课堂教学与BB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课堂的教学课时约占每学期课时的三分之一。综合调研分析,利用BB网络平台实施思政课网络教学有以下三大优点:

其一,有利于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BB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个学生一个账号,学生的每次学习情况都会有后台的数据库统计,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这些后台数据进行筛选,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避免了在传统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身在课堂而心在外。例如,教师布置了某次在线学习,通过后台的数据库可以清楚看到哪些学生没有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哪些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奖罚,激励学生认真完成每次在线学习任务。

其二,有利于因材施教;每个班都会存在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对于老师教的知识“一点就通”,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听两三遍也不得其解。针对这种情况,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网络课程的前期建设中,教师已经把本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以多媒体(课件、视频影音资料、文档、自测题)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在每次网络学习任务中教师都会指定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的自学和自测,便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仅如此,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不能完全自己学习和掌握那些难点问题,他可以在学习平台中向其他同学发起帮助信息,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当然他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中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把同学们反馈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难点问题带到传统教室的课堂上重点讲解分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其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种求新求变的想法,他们已经习惯了新媒体时代的生活方式,即信息化、碎片化、自由化。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的大学课堂授课方式如果还是传统的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大学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想是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借助于BB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外的时间来温故而知新,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上看,信息学院BB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效果总体评价良好。通过与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思政课BB网络教学的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到他们对于使用网络平台教学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良好。

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对微信、微博、微课、微视频这些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评价良好,个别评价优秀。教师们利用微信和微博可以传播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信息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这也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二课堂”,所以通过这类信息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通过调研发现微课与微视频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也是良好和优秀。微课与微视频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们都可以统称为视频,但区别是制作视频的主体不同,通常是老师制作微课视频,而学生制作微视频。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可以反复地观看微课视频,从而较好地掌握思政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为微课一般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而学生在微视频制作中根据老师的要求,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些精彩的微视频,让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加深和提高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也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对应用开放式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慕课MOOC和“易班”(E-Class)这类开放式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评价是良好。虽然本课题组调研的高校中还没有使用这类开放式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教学,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于借助这类专业信息化平台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活动评价很好。例如:西华大学的边慧敏等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文章《依托易班创新开展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提出“易班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和最受中国青年学生欢迎的网上精神家园。”

四、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在众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中哪些才是适合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哪些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用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合适的,哪些场合是不恰当的,这些都是本课题深入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组调研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多数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对于除第一大类信息技术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都不太熟悉、不会应用、也不太愿意主动尝试。虽然已经有数据显示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立足于课堂教学之基再进行信息化变革和创新是可行的、有效的,但从总体上看思政课教师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这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制度原因。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和完善:

首先,学校要加大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政课教师如果要充分发挥第二大类和第三大类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必须先学会如何使用它,学会怎样把我们的教学想法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学院在开始推广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室上课的方式,如果让他们转到利用开放式、非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微博、微课、微视频这些信息技术来授课就没那么顺利,因为这种转变会让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他们也有种担心,担心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为了打消这些老师的疑虑,学校需要举办多场相关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从基础技能的介绍到高级技能的专项辅导,还要在教师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制作微课视频时给予随时的技术支持,这些都是提高思想课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信息学院比较成功的作法是,每年至少会有二期的BB网络平台使用的培训,一来可以让原先没有使用平台教学的教师转向到开设相关的网络教学课程,二来可以让学校新进的专任教师们学习和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只有开设网络课程的教师掌握了BB平台的使用技巧,才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才能够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顶层设计;学校层面要激励思政课教师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信息化教学比赛,采用参赛的方式激励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深入钻研使用高级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实用,虽然没有学校的激励个别老师也会努力钻研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自觉钻研的教师绝不会占多数,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推动力,需要从学校到部门再到教师个人的顶层设计。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信息化教学大赛,每年都会激励很多学校参赛,从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成果。这些比赛也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也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持续改善所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受益更多,所以教师在进行新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时,要随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普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因此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也告诉我们在高校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能一劳永逸。例如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从网络课程的初期建设到使用中的更新与维护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只有不断与学生交流、不断更新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才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才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上一篇:材料试验检测员试题下一篇:六年级赤壁之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