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newstime--]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精选5篇)

篇1: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各地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情况综述

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构筑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国办发63号印发以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25个省份已印发实施方案,其余省份也即将印发或已提请审议。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有力有序,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既有的分散平台得到逐步整合。一方面,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4大板块有序整合。截至去年年底,50%以上设区的市已实现了4类公共资源在统一平台交易,海南、云南、青海、宁夏等地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的统一平台交易。另一方面,平台业务覆盖范围向其他公共资源拓展。不少省份将平台交易范围拓展到药品集中采购、海域使用权转让、特许经营权交易、罚没物品拍卖和林地林木转让等领域。广东省惠州市的交易种类达到54类。去年底,民航局还推动了航空时刻拍卖。

第二,“一站式”信息共享和监督平台正在形成。一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国务院发改委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湖北等地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办法。二是信息孤岛得到有效破解。贵州等省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覆盖市县的电子交易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大、效果好,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跨行业跨领域的项目交易公告、资格审查、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三是数据聚集分析成效初显。甘肃等地通过汇集的信息数据,定期研判经济发展走势,动态反映平台交易运行状况,监督评标专家履职行为,为宏观调控、企业决策、监督监管提供支撑。

第三,专家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专家资源实现对接共享。评标专家分类标准正在修订,将为专家资源在全国共享提供基础保障。北京等26个省市整合建立了综合评标专家库,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专家稀缺问题。一些地方还与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进行对接,实现了国家级专家远程随机共享。另一方面,评标评审行为逐步得到规范。山西、湖北等省建立了专家黑名单制度,对存在不良行为的评标专家给予惩戒,并记入信用档案,为评标评审行为的有序规范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平台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一是交易效率大幅提高。比如,广州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环节由22个精简至10个,政府采购环节由43个精简至11个。二是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少地方开发网上办事系统,通过互联网递交材料,预定开评标场地、抽取评标专家,远程开展异地评标。三是违规行为逐步减少。重庆等15个省市开展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红头文件清理工作,着力纠正违法违规设置许可审批、登记验证等行为。

在机构建设与整合方面,各地具体做法不一

山东省在省发展改革委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

并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1.设立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挂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牌子),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2.撤销省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省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的事业单位建制,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资产一并划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原参公人员身份不变)。房屋和市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职能仍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处承担,在工程建设处加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

3.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加挂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牌子,仍作为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维持现有管理体制不变。国有产权交易业务整体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运行。

4.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于2015年12月份完成改革任务后,撤销省机械设备成套局机关、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事业单位建制,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资产一并划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省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防止权力滥用。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管委会日常工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省本级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负责与国家、市州电子公共服务系统的互连互通。

河南省

组织架构方面

(一)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由,省发展改革委、编办、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旅游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决策和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三)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管理,其职能、编制、人员通过对现有隶属于省直有关部门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进行整合后确定。

平台建设方面

(一)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适应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整合目前有关省直部门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集中采购等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在统一规范的平台上交易。

(二)落实交易平台建设场所。

(三)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四)筹备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筹备工作,整合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产权交易中心、省矿业权交易中心、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和省中原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五)落实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

(六)加快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鉴于时间紧迫,为确保按期投入运行,由省投资集团协助建设。

内蒙古组建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配套的制度、措施;管理和维护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评标评审专家库;受理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机构的投诉举报,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配合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对各级各类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情况组织考核评价,对全区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整合期间,自治区本级各类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及机构不改变现有的法人地位,按照法定职责,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的统一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不改变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储备交易不动产登记中心、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等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与原主管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现管办分离。

国务院发改委对推进平台整合提出的新要求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识还不尽统一。在机构和场所整合、统一制度规则和信息公开共享等方面,还有不同的认识,也涉及到一些切身的利益。二是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地方主管部门违规设置审批、备案和歧视性规定,一些交易服务机构违规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三是进展还不太平衡。个别省市整合工作进展较慢,与场所建设相比,电子化进程还比较滞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同志们应对这3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找准定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政府和国有资金,要处理好“两只手”的职责界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行政监督部门应定位于制定规则、构筑平台、做好裁判,同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平台服务供给。其次,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当好“服务员”,而不是“二政府”。有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有演化成“二政府”的苗头,立足于管,制约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主体。这就容易出问题。最后,要下大力气取消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同时,将选择代理机构、收取保证金、组织评标评审的权力

交还企业自主决策,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

第二,上下联动,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平台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省级人民政府,中央部门要负责统筹指导协调。中央层面,国务院相关部委要立足顶层设计,对地方整合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推广,加强督促指导,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层面,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办发63号文件精神,允许地方因地制宜选择整合路径、整合方式,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第三,统分结合,把握好整体性和个性化的关系。原则就是“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做出成效。一方面,对于国办发63号文件明确的“4+X”整合范围,以及制度规则、信息共享、专家资源、服务平台“4个统一”,这些规定动作要确保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各行业、各领域交易专业性强,法规制度自成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兼顾行业特点,体现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允许有所差异、有所不同。

第四,与时俱进,把握好有形场所和电子化平台的关系。“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是大趋势。要抓住信息化“龙头”,把评价政策落实的重点放在是否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交易公开透明,方便了企业办事,推动了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推进交易场所整合,满足交易评标、评审、验证等现场业务办理需要。

2016年平台整合工作重点

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6月底前,地方政府要基本完成平台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交易全过程信息化。这是国务院确定的硬任务,必须紧紧咬住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全力抓好落实。重点有5个方面。

第一,全力推进地方平台整合。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强化督促指导,确保6月底前完成地方4大板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李克强总理“平台之外无交易”的要求,积极推进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纳入平台,统一交易。

第二,不断健全“1+4+N”的统一制度体系。以6月30日为节点,推动各项制度规范按期出台。“1”是指部际联席会议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办法。“4”是指各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4类全国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N”是指各省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平台服务管理细则,完善服务流程和标准。

第三,高起点、高标准实施电子化平台建设。顺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打造“一个平台”、制定“一套标准”。“一个平台”,就是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10月要上线试运行,年底前与各地方各部门的系统尽可能实现对接。“一套标准”,就是分类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为信息集中交换和共享提供制度以及技术保障。

第四,更加注重地方经验推广。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搞好“试验田”的要求,近期我们会同各部门,对各地典型经验进行了梳理,形成了试点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明确了试点任务和要求。在适当试点示范的同时,更应在实践当中去发现和树立最接地气、具有普遍意义,规

则制定、技术方案最具生命力的典型,注重总结完善经验,在面上加以推广,使面上能够普遍地开花结果。

第五,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构建沟通顺畅、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增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和拓展联席会议平台功能,使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桥梁枢纽作用,指导协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国家发改委将更好地为成员单位和各方面做好服务,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与大家一同做好各项工作。



篇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工作程序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1〕8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程序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黑龙江省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工作程序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把握关键环节,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范围对象。

全省所有县(市、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

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本地区人口数量及空间分布、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需求等情况,各级卫生部门统筹研究提出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数量、布局结构、人员编制配置等总体规划,为核定机构编制提供基本依据。

2、摸底调查。各级卫生部门对本地区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梳理,摸清各类性质、各种形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队伍状况,为核定机构编制奠定基础。

3、资源整合。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区域卫生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标准,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各级卫生部门对本地区现有卫生资源整合通盘考虑,区别不同情况,通过转型、改造、引入社会力量举办、政府新办等多种渠道,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举办形式,并按投资主体确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4、履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各级卫生部门提出本地区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意见。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在省里确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标准内,审批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三)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编制日常管理。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化,需要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编制进行动态调整的,由当地卫生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需要调整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的,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总量控制标准内具体核定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后,要及时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程序多,各地要统筹谋划,可以穿插或合并进行的要同步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一)选聘院长(主任)。

卫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等部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统一组织,通过竞争择优选拔聘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院长(主任)竞聘上岗后,负责组织本机构人员竞聘和分流人员安置工作。

(二)开展人员清理。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编人员、聘用人员、临时人员、离退休人员等进行核查。在摸清人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属于竞聘定岗和分流安置政策覆盖范围的人员逐人登记造册,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清理清退。

(三)合理设置岗位。制定核准岗位设置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在选聘的院长(主任)到位后,抓紧完成岗位设置和方案报批工作。确保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0%,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人员占有一定比例,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保持合理比例。岗位中除会计(可含信息统计工作和药品统计工作)、工勤人员、物理技术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外,其余岗位可兼职。岗位设置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核准,并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核准表》下发实施。

(四)确定竞聘对象。

1、填写竞岗申请书。符合条件的自愿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按规定要求填写竞聘上岗申请书。

2、逐人审核、确认。当地卫生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竞岗申请的人员逐一审核、确认,重点审核原始材料包括进入单位手续、工资发放记录、学历或职称证书、人员聘用(劳动)合同以及年度考核记录等内容。审核后将审定结果分别报市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备案。对提出申请且符合竞聘上岗条件的人员,出具由当地相关部门审核确认的竞聘对象资格审定结论意见,竞聘人员据此参加竞聘上岗。

(五)组织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及人员聘用工作由当地卫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实施。

1、组织人员竞聘。按照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核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核准表》,当地卫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组织人员竞聘上岗。拟定上岗人员要公示1周。若在公示期内接到署名举报的,随时复核,举报属实的,取消其上岗资格。公示无异议的,竞聘结果由当地卫生部门审核确认,并报市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等有关部门备案。

2、系统内调剂聘用。当地卫生部门可统筹考虑,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系统内单位,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组织未聘专业技术人员二次竞聘,也可在本单位高职低聘、转岗聘用。

3、签订聘用合同。由当地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签订聘用合同,由院长(主任)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3年。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聘用合同期限、岗位及其职责要求、岗位纪律、岗位工作条件、工资待遇、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等。

(六)分流安置人员。

1、填写分流安置意愿表。分流人员要逐人填写分流安置意愿表。

2、逐人审核、确认。当地卫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分流安置政策范围、递交分流安置意愿表的人员,对照政策规定进行逐人审核,共同确认后,经本人签字认可,并公示1周。若在公示期内接到署名举报的,随时复核。举报属实的,立即按照政策处理。公示无异议的,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将结果报当地财政部门和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备案。

3、及时落实相关待遇。相关部门对确认的分流安置人员要及时按规定兑现相关待遇。坚决防止将政策规定范围外人员作为分流对象进行分流安置,严禁在分流安置中弄虚作假。对未纳入竞聘范围对象的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可先期进行。分流安置工作应在竞聘定岗工作完成后的3个月内完成。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一)科学核定任务。

当地卫生部门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数,科学核定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二)制定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当地卫生部门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等部门,依据省制定的考核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评价标准,明确绩效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三)实施绩效考核。

当地卫生部门依据绩效考核办法,于每年7月上旬、12月底,对辖区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依据绩效考核办法,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原则上每季度1次。

(四)实施绩效工资。

1、制定和上报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卫生等部门按照《黑龙江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10〕11号文件附件6)精神,制定本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后,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卫生部门审批。

2、审批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市(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卫生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审批所属县(市、区)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3、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当地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经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卫生部门批复同意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将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给同级卫生部门。

4、兑现绩效工资。当地卫生部门在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综合考虑对基层机构的考核结果以及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所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和具体分配方案。

四、推进药品采购配送制度改革

(一)清理库存药品。全省第三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库存药品清理。

(二)执行零差率销售。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榜公布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

(三)网上采购药品的药款结算与支付。网上采购药品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仔细查验,确认无误后及时完成药品验收入库及网上确认,提出用款计划申请;在30天内向国库支付中心付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按时付款的,要向同级国库支付中心支付违约金;省药品集中采购配送服务中心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验收入库网上确认,及时出具网上采购数量证明;已经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库集中收付的县(市、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国库支付中心提报采购合同用款计划和省药品集中采购配送服务中心网上采购证明,通过使用本单位在国库支付中心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中的资金,及时进行药款结算和支付;尚未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库集中收付的县(市、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办理药款结算和支付,确保从交货验收到付款时间不超过30天。

五、推进保障制度改革

(一)开展财务清理。当地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年以前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二)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当地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本地具体的国库集中收付实施细则。逐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三)核定收支、编制预算。按照省财政厅、发改委、卫生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物价监管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黑财社〔2011〕4号)规定,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财政专项补助收支、其他收支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制定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科学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预算。

(四)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同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同时,按照规定认真落实村医补助政策。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放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认真分解落实任务,加强协调配合,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各级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牵头部门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承担起部门责任,统筹做好各项改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各县(市、区)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综合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综合改革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要落实医改包干负责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加强统筹衔接。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各个环节和程序互相关联、紧密联系,有些需要同步开展,有些需要加强衔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把规范工作程序与落实改革政策有机衔接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对核定编制、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分流安置等阶段中需要审批的工作,各地要组织相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加快进度,确保在今年3月底全面完成核定编制、岗位设置、竞聘上岗、核定任务、核定收支、药品零差率销售等主要改革任务。

(三)加强督导检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指导,认真总结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建立定期督导检查机制,认真跟踪、监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把综合改革成效作为分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责任制考核,推动综合改革深入进行。

附件:

1、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指导意见

2、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聘用人员分流安置办法 附件1

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满足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城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编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避免重复建设。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保障广大城市居民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机构设置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政府原则上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设街道办事处的县政府驻地镇和农垦、森工职工聚居区,按3万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在3万人以下的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可不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毗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辖区居民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的社区,步行15分钟以内不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小区,可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采取多种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县政府驻地镇)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直接转型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选拔符合条件的人员,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等单独管理。对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应由政府投资建设,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上接受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指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中心对站一体化管理。

(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隶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其他形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投资主体确定隶属关系。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统一规范为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职能配置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内的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职责:

1、社区预防: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2、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3、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

4、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5、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6、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7、协助处理服务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履行的卫生监督协管等其他职能。

(三)有关机构职能划分及调整。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等预防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编制配置

(一)核编范围。机构编制部门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照本标准核定的编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财政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人员编制按不超过2009年年底各地非农业户籍人口的0.8‰实行总量控制。

2、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量内,医护人员编制配置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名至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在医师总编制内要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护士按全科医师1:1的比例标准配备。其他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编制总量内合理安排。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可根据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名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配置标准要适当降低。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卫生资源的整合,首先从转型或改造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职能情况,从相应服务机构及综合性医院中调剂解决。调剂后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可适当新增部分编制。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配主任、副主任各1名,服务人口在5万名居民以上的可增配1名副主任。

五、机构编制管理

(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省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总量控制标准和宏观指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量,由各地机构编制部门根据本地非农业户籍人口数,按规定标准核定,并由市(地)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统一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二)各地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控制、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三)市(地)、县(市、区)和农垦、森工系统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在通盘考虑现有卫生资源整合基础上,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意见。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并会同财政部门在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批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四)机构编制部门按标准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确定任务、核定收支、核拨政府补助的依据。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和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按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聘用人员。

(六)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合理调剂编制和人员,优化编制配置结构,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工作需要。

(七)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本意见的执行情况。本指导意见由省编办负责解释。附件2

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聘用人员

分流安置办法

为切实做好我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聘用人员分流工作,保证我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黑龙江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未聘人员分流工作意见》(黑办发〔2006〕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资格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分流安置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范围对象

本办法所指分流人员,是指2010年12月31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按新核定编制数超编单位中原在编在岗的未聘用人员。

三、具体政策

(一)转岗调剂。未聘人员可在单位内转岗应聘。也可参加本县(市、区)域内编制未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岗位的调剂或应聘。

(二)提前退休。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下同),未聘人员中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其中:工勤人员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或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人员,本人自愿,经组织批准,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按退休人员管理。其中,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由原渠道支付;已参加养老保险的提前退休人员,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应发的退休费由原渠道支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三)因病退休。未聘人员中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以上,经医务部门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本人同意和组织批准,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病退手续。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病退人员的退休费由原渠道支付;已参加养老保险的病退人员,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的退休费由原渠道支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四)待聘制度。对未聘人员(不含提前退休、病退人员)实行下岗待聘制度,下岗待聘期限为3年。在待聘期内,由原单位管理,按月发给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标准按原岗位低一级确定,经费由原渠道解决。在待聘期内,单位应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县(市、区)卫生部门应在行业内组织未聘人员到有空编的单位应聘。对待聘期满后仍未上岗的未聘人员,可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费,不计算连续工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当时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未聘人员退休的有关政策执行。

(五)自谋职业。鼓励未聘人员自谋职业。对自谋职业人员,从实施改革之日起,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额度的补助,其费用由原渠道解决。自谋职业人员的人事档案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凡自谋职业人员创办企事业单位、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自谋职业人员按相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六)学习深造。在待聘期内,可组织35周岁以下未聘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或学历教育。单位有空缺岗位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经过岗位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的人员,并对待聘期内的学习费用予以解决。同时执行下岗待聘期及待聘期满后仍未上岗的未聘人员相关待遇。

(七)下列人员以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不得下岗分流:

1、现役军人的配偶;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3、残疾人员;

4、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级至6级伤残的;

5、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

(八)超编的单位要严格按新核定的编制数分流超编的未聘用人员,未超编的单位一般不分流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在编制内分流人员的,要经县(市、区)政府批准。

四、社会保险

(一)分流到企业的,从分流之日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建立个人账户。分流前已经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并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人员分流前欠缴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一次性补缴。分流前未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从分流之日起参加当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流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二)政策规定的待聘期满后未被用人单位聘用的人员,可依照《黑龙江省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令2004年第8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和规定的待聘时间视同缴费年限。

(三)符合分流政策规定的提前退休和病退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应当以本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四)未聘人员被安排到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以及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分流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不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可连续计算。提前退休人员在法定退休年龄前按在职职工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所需资金由原渠道解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按当地其他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执行。

(五)未聘人员分流到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分流前已参加失业保险,可接续失业保险关系;分流前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从分流之日起参加当地的失业保险。待聘期满后未被用人单位聘用的按流动人员管理的人员,分流前已参加失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分流前已参加失业保险,但欠缴失业保险费的,欠缴的失业保险费由原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后,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六)未聘人员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按《黑龙江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省政府令2003年第4号)的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流人员安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妥推进。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财政部门抓紧制定分流人员安置实施方案,按规定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分流人员安置工作由当地卫生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做好审核确认、政策兑现和督查指导工作。

(二)明确实施步骤。分流人员逐人填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安置审批表》,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审,报县(市、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部门审批,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提前退休和病退的办理工作在定岗工作完成后的3个月内完成。

(三)保障经费支出。分流人员待聘期间相关工资待遇、按规定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岗位业务培训或学历教育期间的学费补助、提前退休和病退人员待遇等费用支出,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按事业单位供养方式统筹安排。

(四)实行人事代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公共服务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为分流人员提供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和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人事代理服务(3年内免收代理费)。

(五)严肃组织纪律。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对在分流人员安置工作中弄虚作假和违背政策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六)加强民主监督。各地要主动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宣传分流人员安置的政策、措施,将范围对象、政策规定、方法程序等予以公开、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七)维护和谐稳定。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分流人员,争取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分流安置工作平稳顺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 示范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动作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上, 体育教师可以依靠自己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演示来达到让学生们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 可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动作领悟能力以及记忆力大为不同, 所以部分同学在课下根本回忆不起来教师上课的教授内容, 此种方法教师也处于十分疲惫状态。因此, 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将自己教授的动作制作成视频、光盘, 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任务生动清晰的展示在屏幕上, 同时, 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 老师可以适当的对动作要领进行一定的讲解, 而且利用视频的形式, 可以通过慢放、暂停等功能使每位同学熟知每一个动作进行的过程。笔者在进行《韵律操》的教学任务时, 就采用了这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笔者事先将韵律操的动作要领录制下来, 对手臂, 腰部动作以及组合动作进行了细节上的抓拍。学生在进行对多媒体视频的观看时, 笔者进行了同步的讲解, 包括对于手臂动作, 腰部动作的做法, 组合动作的规范动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并通过回放、慢放等功能达到让学生反复回忆、记忆的效果, 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时, 笔者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一定量的练习。笔者发现这样不仅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而且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情况较好, 即使有一些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 可以用U盘自行拷走老师的授课视频, 可以通过课下自学达到自己的目的。总之, 高中体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示范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动作, 实现了在课堂上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 突破了实践性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

二、直观分解动作结构,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重难点

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也像数学、英语一样都分重难点, 有些动作较难掌握。同时因为高中体育课堂课时限制, 教师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完成多个重难点动作要领的详细讲解。比如, 笔者在进行“鱼跃前滚翻”这项动作时, 如果依靠教师亲身示范, 学生对于“跃”的动作无法领会, 同时因为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必须一气呵成, 一连串的动作学生也根本发现不到关键所在。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下, 多媒体技术派上了大用场, 笔者通过慢放、定格或回放的功能实现了将整个动作分解, 展现了跃起、双手支撑低头、团身向前翻滚、蹲立这四个连贯性的动作, 并且穿插了错误的动作示范, 学生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 把握了动作要领的细节, 对比了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要点, 节省了教师亲自示范的时间, 而且比教师当堂示范效果还要显著。另外, 笔者在进行单杆教学回环动作的教学内容时, 其中滚翻等空中动作技巧都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动作, 在教师室外示范的过程中, 教师动作普遍进行的较快, 学生难以扑捉到动作细节。为了提高这一教学内容的质量, 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把示范不清的动作环节, 采用慢放, 暂停, 回放等功能, 详细讲解和说明示范动作, 学生能够准确的看清每个瞬间动作的细节, 同时加上教师的同步讲解动作要领, 抓住关键的动作细节, 掌握了该动作的重难点。

三、巧用光盘和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可以通过一些光盘或者是一些视频来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 比方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 例如, 观看“世界兵乓球锦标赛”, “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丰富学生对体育项目以及各项体育项目的规则认识;同时, 利用学生, 尤其是一些酷爱体育明星的男学生, 给他们看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史, 笔者就曾经组织学生观看“飞人乔丹”的光盘专辑,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视频中激烈战况的感受, 也能够体会到比赛感同身受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不仅冲击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也大有裨益。高中体育教师要增强自身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 活跃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体育课程改革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高中体育的教学经验, 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了如何更好的运用现代技术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吴正洋.整合信息技术,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通讯) , 2015, 12:46.

[2]赵霞.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08:88-89.

篇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则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1〕8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六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省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1〕2号)规定,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浙江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我省地方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

第三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按照“分级筹集、分级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度安排使用。

第四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各级收取的车辆通行费(限于政府还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包括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集镇配套设施建设费)、征地管理费等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提取3%。

(二)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部分:

1.凡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按上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计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2.银行(含信用社)按上年利息收入的0.6‰,保险公司按上年保费收入的0.6‰计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3.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按上年业务收入的1‰计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三)从中央对我省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每年定额安排2.65亿元纳入省级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宁波市从省对宁波市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具体办法由宁波市确定,其他地区不再从省对各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四)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具体比例由各有关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为:杭州市区、桐庐县、建德市;宁波市区、余姚市、奉化市、宁海县;温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苍南县;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嘉兴市区、平湖市;嵊州市;金华市区、兰溪市、义乌市;衢州市区、江山市;台州市区、临海市、温岭市;丽水市区、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

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为:慈溪市、象山县;乐清市、洞头县;嘉兴市区、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义乌市、永康市;舟山市区、岱山县、嵊泗县;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三门县。

第五条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由各级地税部门负责组织执收,资金全额解缴同级财政。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和减免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另行制定。

第六条各级(不含宁波市)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统一按15%上缴省,纳入省级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第七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钱塘江、瓯江等八大流域及其支流、农村河道等河流、湖泊治理;

(二)病险水库、海塘和水闸的除险加固;

(三)城市防洪设施建设;

(四)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建设;

(五)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

(六)农村饮水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

(八)防汛应急度汛;

(九)水利科技示范与推广;

(十)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等水利工程建设;

(十一)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水利工程项目。

第八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年度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预算、基金实际征收入库情况和水利工程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拨付资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中涉及省公共建设投资的,要纳入省公共建设投资计划。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多征、减征、免征、缓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严禁侵占、截留、挪用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各级财政、发展改革、水利、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违反规定的,根据《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予以查处。

第十条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地税局备案。

篇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

黑政办发[2006]8号

2006-2-16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实施细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认真贯彻落实。

2006年2月16日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实施细则

为推进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制度的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发(1998)118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原则

按照住房制度属地化的原则,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执行所在地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标准,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公开、公正、合理,以财政补贴资金为主,单位自筹资金为辅,并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

力,分年逐步实施。

二、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范围

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范围为省直机关行政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的正式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中的无房职工以及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

无房职工是指本人及配偶均未通过无偿分配、拆迁安置或其他形式取得公有住房的职工。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是指本人及配偶通过无偿分配、拆迁安置或其他形式取得公有住房,但没有达到

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

三、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执行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

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执行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住房的使用面积计算。

干部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是:正厅级100平方米;副厅级90平方米;正处级80平方米;副处级70平方米;正科级60平方米;副科级50平方米;科员(办事员)48平方米,其中工龄满25年的科员(办事员)50平方米。1937年7月6日、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在本人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5平方米、10平方米、5平方米使用面积。行政机关人员不按专业技术职

务执行住房面积控制标准。

事业单位中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是:两院院士153平方米;正高级职称90平方米;副高级职称、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70平方米;中级职称、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60平方米;初级职称、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50平方米。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可在规定的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外,另增加一个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的工作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是被聘任并享受技术职务工资的人员。

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及普通工人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是:高级技师70平方米;技师60平方米;高、中级工50平方米;初级工(普通工)48平方米。技术工人必须是被聘任并享受技术职务工资的人员。

四、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方式

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按职工补贴,由配偶双方所在工作单位按职工各自补贴标准分别计发。

(一)2000年12月31日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以下简称老职工),参加工作满25年的,给予一次性全额发放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参加工作未满25年的,按实际工作年限发放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差额部分在今后的工作年限内分次或一次发放。职工取得一次性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后,职务或技术等级晋升的,给予级差补贴;1998年12月31日后去世的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同样享受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

策。

(二)2001年1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以下简称新职工),实行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

五、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面积计算

(一)一次性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计算。

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无房及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发放标准,由基准补贴和建立

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补贴两部分组成。

住房补贴的公式为:

住房补贴=(基准补贴额+工龄补贴额)×(职工住房使用面积规定标准-现有住房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系数÷25年×本人实际工龄基准补贴额=经济适用住房价格÷2-职工个人负担额其中:职工个人负担额=上一职工平均年工资×4÷60平方米工龄补贴额=年工龄补贴额×1993年末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根据哈尔滨市政府2001年公布的计算住房补贴的经济适用住房平均价格为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500元,全市职工平均年工资为6370元,经测算,哈尔滨市的基准补贴额为825元,每年每平方米工龄补贴额为6.5元。

哈尔滨市的基准补贴额和工龄补贴额只限于在哈尔滨市区内的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执行,不在哈尔滨市区内的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按当地政府制定的标准执行。

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按建筑面积发放,楼房建筑面积按使用面积×1.5系数计算;平房按实际丈量面积

计算。

(二)新职工实行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即将2001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公积金缴交比例由目前的缴交标准提高到按职工工资总额的40%的标准,其中:单位缴交25%,个人缴交15%.新职工住房公积金匹配到个人应享受的住房面积补贴标准时,调整到届时老职工住

房公积金缴交比例。

六、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申请、审核及发放程序

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住房档案的审核工作,省财政厅负责住房

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按照省财政厅下达的当年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预算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拨款比例,制定当年的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工作方案,并经省直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向各单位公布。

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实行轮候制度,轮候顺序是:

(1)离、退休职工中的无房职工;

(2)离退休职工中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职工;

(3)按新标准按月缴交公积金的新职工;

(4)在职职工中的无房老职工;

(5)在职职工中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老职工;

(6)2001年1月1日以后职务、技术等级晋升后享受级差补贴的老职工。相同条件下买房职工优先。

(一)老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申请、审核及发放程序

1.各单位对职工的申请进行初审后,按照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的轮候制度将补贴人员进行排序,并进行公示,公示后报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核。

2.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核后,在职工所在单位公示1周,公示后没有异议,再履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手续。公示中如果发现该单位申报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档案有2%审核不合格或公示不合格的,将取消该单位本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被列为本单位享受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职工,在审核档案及公示中不合格的,取消其当年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格。

3.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核合格后,填写《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通知单》,送省财政厅和各单位,由省财政厅按照经费拨款渠道,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单位;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将补贴款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职工。

(二)新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申请、审核及发放程序。

1.各单位于每年年末凭新职工调入的相应手续和填写的《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职工住房公积金补贴审批表》向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提报新职工住房公积金补贴资格申请,经审批后,由各单位送省财政厅在下财政核发的经费中列支。

2.新职工调离本单位,单位应于停薪当月停发该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匹配资金。

七、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来源包括:省财政预算安排的补贴资金;各单位的公有住房售房款资金余额以及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等。省财政厅根据下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确定下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总体规模。

(二)各单位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报批制度。加强对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工作的领导,要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遵守纪律,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发现个人瞒报、少报住房面积并多领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收回其本人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并按有关规定严肃

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职工调离、停薪留职、出国、死亡、判刑等,从停发工资之时起停发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和公积金配额。享受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职工去世,其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可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按规定领取。

(四)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按规定报

送相关资料。

中直单位、省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省属企业可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Fatal error: Uncaught [XSException] ../../../../xunsearch/sdk/php/lib/XS.php(2447): Data/Name too long(S#402) thrown in /www/xunsearch/sdk/php/lib/XS.php on line 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