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2024-08-09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通用9篇)

篇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教育部于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势必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充分认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笔者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所执教的小学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功运用,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能力空间

当前,对小学语文学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十分重要的工具,它虽然也存在着板书、挂图等媒介,但无论从信息量、要求、形式上,还是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变互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各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长期处于较闭塞学习环境中的孩子来讲,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如:《圆明园的毁灭》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了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学生也只有充分感受了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才能“爱之深”,“恨之切”。然而,仅凭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圆明园的废墟,他们看到这样的废墟图,自然而然会想象昔日的景象,这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找出描写昔日风光的句子来读,由于文中用简洁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描写,学生要体会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实属空洞。因此我配以图片、带上音乐,再让学生进入园内遨游,集图像、文字、音频于一体,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老师适时指导朗读,抑或引导学生背下这段文字,使其在情景中感受,为开启学生更多的思维提供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们后来才能畅谈园内更多没有写出来的景点,这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语文知识素养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缺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知识面不够深化。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一座与社会相近、与自然相融、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特征的内容。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广泛涉猎知识,从而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资源公开性等特点,在课堂外,通过各种手段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技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著名景点何其多,然而文中介绍不过七八处,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仅仅局限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将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学生的求知也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在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还有哪些景点后,再给学生出示收集来的其它著名景观,如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曲院风荷等。这样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表达出的往往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开阔视野,须得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倡导自主学习,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配合为辅助的活动过程。而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实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而且远远超越了语文课本的界限,而学生之间的配合更是教学过程的强大推动力、必要成分。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就使配合学习成为必然,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协同合作中,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么,里面究竟有多少宝物呢?文中提到“上自先秦时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段话所涉猎的内涵太丰富了,学生对只字片语会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或其它途径查阅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宝贝,到底有多珍贵。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要求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汇报时,有的主要介绍名人字画,有的介绍奇珍异宝,然后老师再出示图片,这时,视觉冲击与先前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都有所得。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效果非常明显。

四、建设活力课堂,提升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目标,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任我们翱翔。它时而提供的大量图片,让我们想象场景;时而播放影视资料,扣人心弦;时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浮想联翩的遐想。我们的活力课堂建设,信息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先让学生汇报侵略者的罪行,然后老师总结出:掠、搬、毁。再用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侵略者的罪行。并在沉重的音乐声中相互谈感受。最后,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员,如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怎么做?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切实的情感,一个个道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后师生共同探究出“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当然悲痛不是本文最主要的情感基调,学生找到了历史原因,肯定会讲出“化悲痛为力量”的道理。在真切体验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不会讲的会讲了,讲得少的变多了,内容肤浅的也变深刻了,学生在不同层次和维度得到了较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同时,改变了课堂上的“一言堂”,为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一条充满智慧而艰辛的道路,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它不仅要求教师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现场处置知识、娴熟的执教技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还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变革和时代对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篇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张澍

【摘要】

随着当今“数字地球”的建立,信息技术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苏教版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已经成为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必要途径,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着手,考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根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来提出合理高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方式,从而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及整体的素养。

篇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一、幼师英语的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高校的扩招,幼师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幼师学生的文化素质低,英语的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单一,一般只会死记硬背单词或者语法,学习效率较低。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法,照本宣科, 课堂枯燥无味, 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性非常低,造成了教师教不好、学生不愿学的一个坏循环。因此,对于幼师英语教学来说,引进新技术,改变固有教学方法,已经非常迫切。

二、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意识,有效地诱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就会得到和谐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等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把抽象的、静态的语言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动态形象,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与学生分享和交流。这些美妙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影像,全方位地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愉快地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学习英语变成了有趣、轻松的任务。幼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1.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单词教学的整合

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单位,也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单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只是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领读,翻译成中文,然后要求学生死记住这个单词,这样的教学模式尚可应付少量的、简单的单词,一旦面对大量的、复杂的单词,学生就只能举手投降,甚至放弃,导致英语越学越差。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中职英语》(基础模块 )的第一册Unit 1“Starter”中 ,出现了颜色的单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每个颜色单词和配对的颜色展现出来,把抽象的颜色概念简单、直观地展示出来,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电脑中清晰准确的英语单词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首Flash动画歌曲“Who’s wearing yellow today?”, 要求学生一边跟唱英语歌 ,一边根据当天自己穿的颜色衣服来对应歌曲玩游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单词的效率大大提高,简单易学的英文游戏,符合幼师英语专业教学的特色,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

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幼儿双语教师的需求日益扩大。当今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从事幼教工作时间长的“孩子王”,但英语基本功较差;一是英语科班出身的老师,但对幼儿教育不太了解,甚至从未接触过幼儿。实际上,能真正流利地使用英语的出色的幼教教师非常缺乏,由此可见,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英语口语。

(1)语音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以下问题:不少学生在应当念/I/的地方一律念成/i/,而在应当念/i/的词时却一律念成/I/。比如她们 把sleep念成slip,把feet念成fit,或者把“How do youfeel?”说成“How do you fill?”。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讲解,并做示范,大量的真人示范,不少教师容易感到声带疲劳,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种种限制,学生未必能完全清晰了解不同语音的不同发音部位及正确方法,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重复多次播放正确的语音示范,部分听力敏感、辨音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掌握知识点,减轻教师负担。对于听力不太敏感、辨音力较差、模仿力也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PPT展示口腔各个发音部位的图片, 讲解发音的方法和发音器官的部位,如/i:/和/i/不单单是长音和短音的区别, 它们的发音部位也不尽相同,/i:/的发音在口腔的前部分,/i/实际是用口腔的后半部分发音,通过图文结合,学生更容易懂得道理,掌握方法,并进行正确模仿。

(2)对话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阅读和写作, 加上有些女孩子天生腼腆、害羞的性格特征和中国女孩子讲究文静的传统观念,造成很多幼师学生没有开口讲英语的习惯。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现实和书本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意愿,使学生敢于、乐于、善于开口讲英语,积极参与交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如《中职英语》第一册UNIT 6“What’s for dinner?”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西餐厅菜单,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西餐厅里进行语言实践。当学生面对五彩斑斓的菜单和优雅的西餐厅环境, 她们十分乐意操练英语对话,如此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西方国家餐饮文化和餐桌礼仪的理解, 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3.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课堂的整合

一堂完整的英语课应当包含引入、新课呈现、练习和总结等几个环节,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能够使整节英语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幼师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英语课的引入部分开展适当,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如在《中职英语》第一册“What’s for dinner?”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美食MV, 这样就能使学生具有对美食感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如何用英语表达食物的热情和兴趣,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课堂教学进入知识巩固及练习的阶段, 经过30分钟的语言学习,大多数学生会略显疲态,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趣味盎然的小游戏,就能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中职英语》第一册“What’s for dinner?”的教学中 ,在结束新课 教授之前 , 教师可以 播放Flash英文歌曲 “AppleRound”, 当投影出现色彩鲜艳的画面 , 音响响起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全方位刺激,全班学生纷纷跟着节奏学唱这首简单易学的关于食物的英文儿歌,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英语儿歌在使课堂变得轻松的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迎合幼师学生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4.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改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幼师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而延伸到课后的任意时间。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 使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咨询、求教等。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英语歌曲、英语国家的优秀电影,让学生随时感受地道的英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四、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对幼师英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但信息技术毕竟是新生产物,它与幼师英语教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信息技术的意义,探究了信息技术与幼师英语教学整合的一些有效途径,旨在强化幼师英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幼教人才。

篇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现代教学理念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及时发现信息,通过有效途径搜索信息,直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方便了人们学习和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是新课标和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这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开阔的平台。教师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知识通道,让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工具,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在信息时代需要提升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适应时代赋予老师的新任务,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发挥,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能量,在信息化的世界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1.1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德、智、美等方面的能力,还应适应信息化的教育[1]。信息素养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将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进而提高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语文的写作需要在知识的积累中不断提取以往所接触的信息,在经过加工和改造之后,将文字编辑出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重难点,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1.2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课,记忆,理解等达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利用到语文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当今,一种学习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各种学习压力。当今时代,不会使用电脑的人都是不会学习的人[2]。在语文阅读中,需要多种文献来进行参考,而电脑可以为学生文献的查找提供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寻找线索,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文献、图片等知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2.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效整合

2.1在学科整合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愿意学习的关键在于兴趣。如今,信息化教育的推广,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新奇的事物,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知识探索奥秘。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板书的无声世界变成了动听的知识天堂,将以往简单的图片变得形象和真实,通过视频,把故事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恐龙的灭绝》中,通过信息技术,把远古时期的恐龙图片提供到教学中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复原的恐龙对比图片,学生对恐龙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通过视频展示,将恐龙灭绝的情境展现在眼前,增强了学生的好奇感,同时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了更好的认识。语文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知识,讓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度。

2.2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供多种参考途径,学生通过网络交流,能够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月光曲》疑问中,深刻的被贝多芬的精神感染,通过网络,学生很快就能够获得月光曲的音乐和视频素材,并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会。教师布置月光曲读后感的作业,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迅速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2.3在信息技术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就是将现代化的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语文教学内容和过程中的整合,与黑板和课本等教学工具一样变成语文教学的一部分[3]。信息技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进行知识设疑、解答,形成独立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学生对地球的知识产生了好奇,在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欲望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的解疑,通过信息渠道,找到了更多关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现状等知识,提高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广大的平台,提高了实践能力。

3.结语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整合中,需要克服很多学习困难,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开阔师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实现教学探索的多元化,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云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85(90):48-49.

[2]吴伟明,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78):56-60.

篇5: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传统教学媒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信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4、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得传统的认知工具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

6、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如果有效地使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区分学科的界限,为了完成某一主题或课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轴,经过体验和活动,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态度,促进“生存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技术和工具,又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纵观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最早开始实施的“基于网络开展跨国界协作学习”,全世界就有30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一网上协作的学习。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日本全国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1996年美国提出“教育技术规划(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九五”期间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的“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能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新的学习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但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促进人与人交流、合作以及基于新技术的教和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数英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研究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设立六个实验班。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校实际,我们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进行研究。具体方式以同学科互助,异学科互补,以实验班为基础,结合具体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教师和书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基本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材和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方面使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渠道获取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确定本课题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1)有计划的、围绕教材组织的信息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Internet或其它信息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最终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

(2)无计划的、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源。Internet 上信息非常多,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收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和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由于信息源扩大了,信息渠道拓宽了,学生获得的信息也更丰富了。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最佳教学模式。

4、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将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其应用价值。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具体步骤如下(具体时间安排视申报结果定): 第一阶段 课题申报(2012.5-2012.6)

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据;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校教研计划。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 课题培训(2012.6-2012.7)

研究小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成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掌握有关学科整合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提高全体成员的研究水平。

第三阶段 初步探索(2012.9-2013.3)

1、全体研究成员制定工作细则和研究计划。

2、组织实验班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实验。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3、确定研究方向、提出整合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初步探究。

4、举行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促进研究工作,收集初期优秀成果。

5、课题资料组负责整理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课题组的重大事件和进展记录。第四阶段 深入研究(2013.4-2014.1)

1、召开课题研讨专题会,主要总结课题的前两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情况,汇总阶段性成果,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在整合研究方面修改了前期的研究和不足,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明确分解研究中的具体任务,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2、将实验由实验班向所有教学班辐射推进。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科和教师都要拿出相应的研究方案,要在本阶段完成一定量的实验课时和实验展示课,完成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

3、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及模式。在前面已取得成果的课题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研究。

4、积极开展课题组的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听取各兄弟校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们的研究经验。对我校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第五阶段 总结思考(2014.2-2014.5)

1、制定关于结题的工作计划,召开由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的结题工作会议,布置相关任务。

2、撰写“信息技术与语数英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报告”,对课题组提出的整合模式进行修改完善。

3、整理课题资料,形成成果汇编。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课例、课件、专著、说课材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光盘等。

五、成果形式 1.阶段性成果:

(1)水平较高的教学设计,典型课堂教学录相(2)较有水平的论文和阶段性实验报告 2.终结性成果

(1)有价值的论文和课件优质课。(2)本课题的实验报告,推广材料。①发表、出版实验研究论文、实验报告; ②总结一批课程整合教案及课堂教学实例; ③收集课程整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六、课题研究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具体研究成员及分工如下: 课题组负责人:郑源君

课题组组长: 计延增校长 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提供课题研究资金保障 课题组副组长:冯秀云教导处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协调、指导工作

计斌 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支持指导

冯秀云 教导处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实验班教师:盛霜霜 负责语文学科整合实验

陈丽萍 负责数学学科整合实验

材料员:

盛霜霜

篇6: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工作单位: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中心校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正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 1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我国政府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一论断也证明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学习:21世纪学习观------重庆市启动“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龚春燕 何云山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刘芳中国和平出版社

篇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悄然走入我们课堂的今天,在我们教学主阵地课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怎样才能有效的实施教学就显得由为重要。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的可测性和量化,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它是一种策略,它的涵盖范围是非常宽泛的。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学生的乐学、善学为立足点。

一、重视学生情感调动

1、重激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让他们学生到学习很轻松,没有什么大的压力和拘束感,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才能将好奇心和求知欲内化为学习的动机、发言的动机、创新的动机和积极参与的动力,让他们带着创新精神来表现自己,发挥其潜力,进而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学课探究的是大自然的奥秘,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条件。例如,火山与地震、恐龙时代、月球探秘等都是一些使学生感到比较新奇的事情,都能使他们产生积极乐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在较长时间内处在兴奋中、讨论中、探索中。有了这样一种激情也就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能够产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上课就容易集中注意力,参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高了,形成的兴趣就广泛,产生的问题就多了,获得的知识就丰富了,有时还会把问题延伸到课外去研究、探索,并试图加以解释。这样当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情景。如在情感投入方面,要以情激情,有时,不妨可以学一下“说书”的形式在关键处加重语音,适当停顿诱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重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上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极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科学课评价的主体是多边的,主要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学生评价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此外,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但互评时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划等级或打分数上,这样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谈化等级和分数,强调自我的反思,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关系。

二、重视研究问题和内容的选择

1、明确研究问题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一堂课热热闹闹,感觉好像同学都在认真研究学习,结果一问学习了什么,都回答不起来,很大原因就是问题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只是好玩。所以应做到每学生学习的任务目标明确,围绕这个任务积极的开展各项活动。

2、重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的问题和提供给学生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是连结师生的纽带,也是激发潜质、训练思维的常用手段。问题明确后,围绕问题,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共同商讨。难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高会让学生力所不能及,最终要么教师讲解给学生,要么不了了之;过低则不会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进一步发展,只有其难度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学习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挥。

3、重研究内容的选择

网络组织内容也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过高、过专业学生是不会接受、明白的,学生也许还会到其他地方

去找。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时间毕竟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要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然后去阅读,而且还要进行摡括、整理等,需要的时间要比较多。当然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要的,但整合课重点不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而是借助网络,借助这些资料等的辅助去学习研究,基于此,首先我们要把内容丰富(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这样使学生容易找到,不至于到外网花很多时间查找,而且找过来不一定很有针对性。

三、重视学生研究时间及研究方式

1、重时间的把握

任何研究都要以时间作保证,如果时间都没到位怎么会让学生深入的去思考、去研究。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必要时间的把握,研究时间过多会使上课时间来不及;过少,则分影响学生研究,会出现有些同学刚开始就已经结束思维。但有时,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有可能重复的汇报结果,导致时间不够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去听而是去做别的事情,有时还会产生纪律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研究前有意引导如:“汇报时,请同学们不要重复汇报,认为与你研究有出入可以补充、修正。

2、重个人研究与小组研究有机结合研究的任务明确后,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学生自己去资料研究。对于个体研究不能理解或无法完成,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当然在小组合作研究时,教师要避免出现:小组的观点就是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个人观点,一个人说了算,把小组研究不知不觉中丢掉了。些外,要弄清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技术,是虚拟的。在我们思想上不能有为了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而忽略实验真实性和科学性。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可以解决某些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效的。

四、重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信息技术这种手段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要使学生掌握比较基本的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上课时还要去教学生如何打字、如何上网等,那显然是不行的。打字、上网等技能不是整合课的教学目标。

2、重学生课堂纪律

网络上的东西是很多,吸引学生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游戏、动画、精美的图片也是同学们所热中的,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果时也会出现学生不去学习、研究,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等去上网敖游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必要的信息素养习惯。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留意。

2、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篇8:探究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互动,科技语言

英语教学现在已经随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引进了信息技术教学, 这是重要的发展。信息技术涵盖范围广,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引用也相对比较容易, 可以良好发挥其综合性的技术特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英语教学可以整合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技术上更深得学生喜爱。然而在实践教学当中, 我们还是看到现在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欠缺, 互动性不足, 有待完善。

1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1 保持课件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一致

现代网络数据库中, 信息量庞大, 信息结构复杂。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英语教学资源时, 有明确的目的,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带来的广阔的资源天地, 在大数据库中, 教师可以获取更本质的英语资源, 应当加以筛选辨别、根据学生需求与自身教学风格加以引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利用观念, 避免传导学生一些难以适应的思想观念。教师教学风格与课件风格应当形成动态的教学环境, 两者共同为学生创造适宜学习的氛围, 带动学生的兴趣。

1.2 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加强学生与人沟通, 形成一种良好的认知文化。而利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当然教师可以增加对科技英语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科技语言培训, 灌输英语与信息技术的关联性认识, 以实用原则增强学生的兴趣。力求英语课不仅仅是英语课, 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课程, 但是应当以英语知识为主, 信息技术知识为辅的课堂结构, 以信息技术带动英语学习, 以英语课程灌输信息技术, 进行有效整合。

1.3 在两种课程整合中各类媒体的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不只是教课大屏幕, 也不只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才使用的技术。现代自媒体技术, 大部分都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运用, 比如微博、QQ、微信等, 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班级交流群, 加强学习与生活的沟通。

1.4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 就是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教学目标, 引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成为课堂主角, 符合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科技, 更乐于主动学习科技语言, 强化课堂实效。

1.5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是学生在实际竞争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立足于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需求, 这是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

2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英语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注意事项, 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 我们应当根据英语语言学科特点, 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手段, 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2.1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 探索多种形式的整合

比如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9AUnit6 这一单元知识的讲授时, 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侦探故事和著名侦探的资料, 整理各种比较有影响的案件侦破的相关程序, 比如著名华裔侦探李昌镐的相关侦探故事, 制作成演示文稿, 并且以台湾3.19 枪击案为背景, 用Flash制作一段简短的录像。学生以英语知识为核心, 学生还可以接触到法学、科技等学科知识。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学生通过电影、外语节目等可以知道英语的场合应用。教师也可以引导其创建英语对话场景, 通过手机录音录像等方式, 分配不同小组任务。然后在整个班级当中进行演示, 评析其中优点与错误。激励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英语, 并且对语法、单词等进行查找学习。将英语、信息技术、电影、文学甚至数学物理等立刻知识实现良好整合, 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两种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越来越注重教学设计所体现出的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

2.2 追求两种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

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 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及各种资源网站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师应当构建综合性长期性英语教学体系, 可利用现在的自媒体技术, 得以很好实现, 通过微信、QQ等交流软件, 创建班级交流群, 如果学生遇到英语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搜索引擎等获取教学资源, 将有道词典、谷歌翻译等英语学习工具交给学生, 并加以正确引导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开放, 应当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现代信息技术, 恰巧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但是, 信息平台只是一个过渡工具, 应当既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 又结合英语教学的优点, 实现两者良好互补。

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 应该是一种网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 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体, 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和协作学习等各方面能力。有鉴于此, 课题组结合“培养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提出了“课前准备→情景导入→分工合作→课堂演示→分析评价→能力拓展”六步教学法。

2.3 注重两种课程整合过程中理念到行动的转化

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 重视软件、资源建设, 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 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 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整合教学资源, 创建教学环境, 就是为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时, 应当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以实际学习情况,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 教师有语语言能力优势, 应当增强师生之间互动,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制造英语教学课件, 教师进行辅助纠正, 增强学生主体感。

3 结语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是一个综合性、生态性的教学过程,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有裨益。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可以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并进行全面地分析。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教育报, 2000 (7) .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 2000 (2) .

篇9: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究

一、便于优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是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如何攻克难点,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形、声的形象化处理,帮助学生真正从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真正掌握学习的难点,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量角、画角,并且比较角的大小。虽然教师的量角器比较大,但是在教学中,学生仍不能看清度数,假如教师到每个学生面前去一一展示,则会使课堂效率降低。此时,我们便运用多媒体展示量角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这样教学,学生对于量角、画角等知识掌握起来就比较快,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思路清晰,内容更加直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激活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实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并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动态表现几何关系等,让学生方便地做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平移画板,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过程能够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活动的空间,之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发现、交流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大胆地去推测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三、信息功能强大,满足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的研究学习之初,应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原有的数学潜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及其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更好的管理,它们管理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含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这些表现形式能够增大课堂信息的容量,有效提高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学习形式,加速学生的理解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一些图形转化、题目分析或者解答过程等提前存储到电脑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播放;可以利用电脑快速处理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快速作图;通过教学软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教学信息进行控制,将某段文字、图形重现;可以将图形进行局部放大,拓宽师生的交流渠道。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自主找到各种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经过分析、比较,对于年、月、日的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就轻松掌握学习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完善,化枯燥为有趣,使抽象变为具体。将信息技术与数学问题融入到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操作、体验、反思等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学习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之整合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使数学教学手段更加完善。

上一篇:四德工程典型下一篇: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