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2024-08-08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共12篇)

篇1: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师不但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素养和知识有什么区别呢?素养来自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有学科素养的教师一定痴迷和深爱所教学科。有了这种痴迷与深爱,他会主动学习学科知识,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不断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华,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并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智慧,迸发教育学灵感,形成教育素养。

我最开始从教时,觉得编写教案的人很优秀,他们往往能够抓住文本的核心问题,巧妙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去解读、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来。随着工作时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积累了经验,当然这也得益于对教材反复研读,积极吸取他人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体悟日积月累而成。

譬如这学期我们学习选修教材《外国文学》这本书,这本书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几个概念。如果在以前我总是着重讲解本单元的第一课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而让学生自己读读《墙上的斑点》和有关话题“叙述”的理论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这单元时,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题“叙述”上,而把《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作为例子去解读,这也符合编写者的意图。除此之外,我还选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学生分别从狐狸和乌鸦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称去叙述。学生对这个拓展的问题兴致很高,演绎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乌鸦》,有的甚至改变了叙述腔调,加入了网络文学中“快穿”的手法,还让乌鸦角色崩塌。学生们的表现令我惊异,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训练他们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叙述角度,叙述角度的改变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学的理念发生变化,我想这得益于这几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听教学名家的讲座,知识视野开阔,对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读教材也就更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博览群书,广泛吸取营养,才能厚积薄发,收到让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篇2: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篇3: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教师学科素养的灵魂。当前,语文学科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堂主问题得不到准确的切入,教师不能有效把握某篇课文的真问题、重难点,以致课前导学单不能规范地设计出来。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科素养问题。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关键在于勤学乐学,勇于实践。教师要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专著,了解教育前沿理论,理解具体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对于学科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深谙学科内涵。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这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睿智,教师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品格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本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科素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等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着重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考验一位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例如,在《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别人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称象的第一个方案,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但“谁有那么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因而方案不可行。方案二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这个方案也不可行。曹冲借用方案二“化整为零”的思想,形成合理的第三个方案:先把大象赶上大船,看船身下沉多少,沿水面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石头重量即知大象重量。曹冲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即从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加上新的思考,形成新的合理的方案。又如,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没想到”展开文本的叙述:“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经过“愧疚”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才“突发奇想”抱母亲,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体验浓浓的亲情,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表现。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文本解读缺乏深度、语言表达有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忽视表达中的人文情怀。这些反映出学生语文功底不足、实践经验欠缺,也反映出学科素养的低水平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照着做”“我以为”“找问题”,是一个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据此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紧迫任务。于永正老师说,我是在用自己的素养教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只有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注重锤炼教学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情感,有效促进学科素养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2]韦芳.在文本细读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10).

[3]黄淑琴.语文学科特殊性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篇4:浅谈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教师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至少具备两种核心素养。一种是横溢之才华,一种是魅力之人格。

没有语文教师才华支撑的课堂,或许是踏实的、质朴的,但是一定是缺少灵动与光泽的。语文教师的才华源于自身广博的阅读量,源于心灵对生活的思考与叩问。古人言“腹有詩书气自华”,今人言“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所以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因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停止了阅读的脚步,只因你不是在自己阅读,而是在以自己的阅读引领一群人在进步。

语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是必要的,因为语文本身就饱含光华,语文教师要将语文的这份光华展示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魅力和可爱,语文用文字将这些内容再次升华。语文本身的生活美、文辞美、思想美、逻辑美、情感美,都需要教师将这些美用教师自身的素养予以展示。

比如,我在讲评作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华美的文章,还是朴实的文章,好的文章最终都是“靠作文者自身的生活感悟取胜”这个道理,讲了三点:文章的逻辑结构严谨,是平时学习生活就很严谨的一个习惯表现;文章的语言深邃到位,是平时善于思考的一个表现;文章的语言精美,有感染力,从中可以看出作文者是一个很善于积累的人。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对每一点都做了生动的诠释,尤其是诠释第三点时,我举了郭沫若的例子,“一日,郭沫若正在散步,当他闻到了大地泥土的芳香气息,激动不已,于是就趴在了地上,一口气写完了《地球,我的母亲》。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生动的世界里,会遇到各种事情,有些事情一定会引起你的思考或觸动,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像郭沫若那样,及时把这些点滴的心灵感动记录下来。”没有彰显语文教师自身才华的语文课,着实让语文课有了很多遗感,也不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涵养。

古人有句老话,叫做“过犹不及”,是说,事情做过了火,还不如做得不够,虽说语文课需要教师的才华和功底,但决不意味着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自身的卖弄课,语文教师也可以用你的才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你的学生,让他们和你一样有才华和情趣。语文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在这种魅力的感召下,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责任与担当。再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所以,一个语文老师有才华是必要的,但是拥有高尚之人格更重要。

近日,研究机构明确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素养。所以在要求学生具有修养、关爱与家国情怀的同时,教师必须首先要具备这几种素养。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情感目标都直指这几种素养,如荀子的《劝学》,是在以各种经典比喻来勉励学生要具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恒心;韩愈的《师说》,是在以巫医、乐师、百工做类比,诠释学生要具备勇于从师学习的品质;李密的《陈情表》是在以拳拳之心书写孙儿对祖母的感人孝情。

语文教师在讲《劝学》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坚持与坚韧;讲《师说》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求知与好学;讲《陈情表》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居家生活中也是一个至孝之人。总之,教给学生的,老师要首先具备;要求学生具有的,老师要走在前边。

在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是具有某种社会功用的,而这种社会功用就是教化,以个人的文才与人格魅力在教育的道路上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以自己最大光和热为学生照亮前程。

古人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才华授予人是师,以人格影响人是范。所以,语文教师永远也不要止息修养自己的脚步,以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扛起“教”与“育”的旗帜!

篇5: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职业素养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呢? 在仪容仪表方面 “师者,人之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首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就是教师的形象。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仪容仪表呢?学校当属公务场合。公务场合的性质是“庄重、保守”,能较好的体现这种性质的服装应该是正装。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是:教师应穿戴整齐、朴素大方。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得体。同样要求得体的还有我们的妆容,最好把握以下五个原则:淡雅、简洁、庄重、避短、适度。这样才能既美化了自己,又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在人际沟通方面,“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而与人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懂得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因此也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上课时的语调、动作在与学生沟通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家长交往时的一些小细节更是决定着家长对你的看法。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让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甚至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常规方面所要花的心血就更多,必须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 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正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素养,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体育组:雷磊

2017年2月10日

篇6: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

通过学习刘老师和申老师有关核心素养的培训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师道尊严

正如老师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想要做一个好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涵养和道德素质,习主席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要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思维的引路人,做奉献做过的引路人。我们作为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即是传授知识,亦是如何做人。首先在知识上我们一定要比一般人懂得更多,见识更广,这样才能“一览众山小”。我们应该按照道的规律做人处事,待人接物,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这样我们才能回归教师本位,获得教师应有的尊严。

二、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的不同表达,孔子、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大家,还有一些知名人物如爱因斯坦、黑泽明等的一些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的兴趣,顺应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是辅助,引导的作用。积极的旁观,心理上的支持,不做行为上的过多干涉。真正的教育,那就是,发现学生,发展学生。

三、化学核心素养

申老师老师讲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让我对化学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来看,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篇7:教师的核心素养读书心得

首先,让我明白“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站在物理教师角度,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学科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物理学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手段的理论思维的严格科学。正因为物理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养在高中每门课标中的分布中,物理学科位于首位,其中物理学科对信息技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素养、主动探究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的培养都是位列第一,遥遥领先于其它学科;在各学科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出现位置的汇总中,高中物理学科在课标内容上实现核心素养也遥遥领先其它学科。因此看出,做好物理学科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师要清晰了解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至少要对所有的基础物理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自己对于教材才能系统的把握。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教学。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地做好物理教学,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认为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传统教学主要是把对学生的“双基”教育看做是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没有能够全面地培养。

二、注重科学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观。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学生头脑中应当建立真实的科学研究图景,而不是“科学是完全客观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样的印象。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充满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就像真实的科学,没有预先知道的确定答案。如果学校教育没有教给学生这一课,不仅学生在未来难以胜任科学研究,而且在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庄边过程中也会非常困难。

三、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人生和命运。

尊重学生则是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职业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不打骂生,还要以礼貌的、有修养的方式对待学生。每个班的学生成绩都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不好就挖苦他、讽刺他,说不定他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好。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老师的基本素养。当前中国的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考出一个好成绩对学生很重要。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还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付出了多少,是不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分数和升学不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

四、我们要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情况下学生没有特长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坐在教室理想木头一样听课、做作业,他们怎么会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应该诊视和保护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模一样。

篇8: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以及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数学理论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小学生的数学课程的学习,一般处于数学学习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具备扎实的功力,才能够为以后较大难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身为数学教师,除了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内容知识,对于数学概念的表征能够尽可能的准确无误,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数学法则、数学程序以及方法的教授时能够提供正确的解释,而且需要为小学生的数学理论学习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但是通过对大部分小学的数学课程设置的调查可知,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课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往往难度较大,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范畴。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有所降低,甚至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2、教师实践类课程教学亟需完善

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并且教好小学生,这是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就我国小学的教育情况而言,显而易见,很多的教师只知理论,却不会将其应用于实践,这是因为在我国,对于准教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少之又少,很多师范类院校的教育专业对于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认识不足。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

1、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梳理为基础

不可否认,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仅体现的是其核心知识以及技能的发展,也体现了其在数学教育事业上的态度、价值观等。作为一名未来的数学教师,对于包括但不仅限于师范类院校数学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名公民所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并且必须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切与数学素养相关的一切数学教育科学素养,深刻理解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只有这样,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才能够将核心素养和数学教育科学素养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出高水平的数学教学任务。而对于任何素养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了对知识的需求这一实际,所以,在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梳理时,可以以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具备并且熟练掌握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开展。

2、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以课程为依托。

在现如今的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是在学生有可能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前培养并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的位移渠道之一。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当前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并且建立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使之壮大,成为一个紧凑的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对核心素养框架的分析,使其清楚明了科学素养的内涵以及其生成机制只是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伟大征程中的一步,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内容以及其关系的合理把握的能力。只有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师真真实实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才能够将数学科学素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够合理科学的安排课程,既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各高校在教育类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上的随意性,使得即将走向教育岗位准数学教师和在职数学们设置课程的随意性,这极大的影响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更不能够满足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对于教师的培养,在借鉴其他国家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应该形成一份专业化的、统一科学的、适合我国自己的教师培养标准。如此,各个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依据,为了确保教师专业培养标准的确不会只是一纸空文,而能够有效的实施下去,在制定标准时,还应当考虑其可行性,要考虑到教师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实践是否清晰明了并且方便实施,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相信我国新课改中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

篇9: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关键词:建构主义;核心素养;教师观;美术教学

我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停的改革和完善中,建构主义的理论打破了一贯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我们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美术课程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知识结构变得更丰富,从建构主义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出发,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构建符合时代趋势的核心素养。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于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是十分重视实践性、技术性的学科。传统的美术课堂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示范进行绘画创作的单一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仅仅侧重于对技法的学习,而不注重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的性质,造成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临摹课的机械印象。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以及新课标的推广和新课改的实施,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得到重视,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同时,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实践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凸显。

(一)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模式

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学习是在社会文化参与的过程之下,通过借助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来获得个体的学习发展的。所以在我们的新型课堂中十分种重视情境创设,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和学习美术的一种双边互动式教学。在新型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情境,统整各种影响学习的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效意义上的建构。同时,现在的美术课改变了以往讲授法、临摹法等单一的教学模式,民主教学、创造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得到重视与运用,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二)教学媒介的转变——重视视觉素养的培养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流无处不在的社会,我们的美术不再只存在于真实情景中,还广泛存在于虚拟情景中。现在的美术课堂,在地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得灵感、信息与素材。

同时,传媒与科技的进步发展,方便我们教学、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信息符号接受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进入了视觉艺术文化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对国民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

(三)美术教科书的改变

为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审美认知的特点,美术课本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1.版式新颖,图文并茂;2.编排方式灵活多样;3.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4.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样编排的教科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美术教师的核心素养

(一)素养

什么是素养?素养概括说是指人的素质和修养,是个人的能力、才能和内涵。素养很难被准确定义和测定,但是它却很容易被感知。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随地扔垃圾,虽然你并不认识他,他也一句话都未说,但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你可能会因为这样的环境场景而判断你面前的那个人素养不高。

素养并不完全是先天的、不可变的。素养可以在个体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得到改善与提高。人的素养,是离不开文化的,只在有好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才能滋养出好的素养。

(二)美术教师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化。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应当是基于美术学科的规律上,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美术教师核心素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美术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还能够促进教师长久的自我发展与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涉及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素养和个体的发展与适应能力,是教师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教学工作,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建构主义对美术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素养是所有职业和专业的基础,今天的美术教师如果只注重传统美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式发展”,就不可能承担起新课标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美术教师需要反思和探索,探索新时代对美术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想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建立创新的美术课堂,就需要我们教师先改变、更新自己的观念。美术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改变传统以教师灌输、学生模仿为主的机械模式,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民主的教学,形成创造互动式、开放式的新型美术课堂。

(二)美术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个体的核心素养只有在广泛的文化影响与熏陶下才能得到发展。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理解世界的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所以想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就需要在汲取丰富的文化精华,这些文化不仅仅包括我们美术本学科的文化,还“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界定的文化)

(三)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以往,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总想学生也会像我们自己一样热衷于美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对美术感兴趣,都以成为艺术家、画家为理想。特别是在幼儿美术教育这一块,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导入游戏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适当运用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攻克创作难点,树立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识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还指要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正确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教学前分析好学情,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美术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知识体系有通透的把握,还要具备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要有合理把握,这些都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实性和说服力。但这些能力不可能在刚进入教学岗位时就能够获得,它需要一名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践的积累,更需要美术教师意识到虽然自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但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自己也是一名学习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进步与成长。我们一般都讲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建构主义的优良理论,但是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我们也要学会将这些优良的学习策略、理论反用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

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知识是发展的”,现代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的改变,也提醒着我们美术老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美术教师除了需要拥有传统的视觉素养、艺术修养以外,还要与时俱进地具有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能够带领学生使用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去开展美术教学的自主、合作、研究学习。

(五)美术教师需要拥有整合的能力

建构主义重视在整合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整合所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安排。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如果把课程按泰勒的四要素划分成“学校教育的目的、选择教学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教学评估”四个部分,美术教育者需要把这四个环节融会贯通,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是一个多种复杂教学要素系统,这需要教师对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编排和组合,让教学大系统的功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六)美术教师需要研究创新并积极实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会认为教师必须是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学高为范的,但是在当今的教育中,一个学识广博的学者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名好老师。在美术教学这一块,一个专业美院毕业的画家并不代表就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成功的美术教师不是取决于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取决于他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智慧,当今社会需要研究型的美术教师。

正如建构主义的观点如果不落实到实践,就会犯形式主义错误,美术教师的研究与创新也应当落实到实处,要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能够对当地未开发的文化领域进行开创和探索,将优秀的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开发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参考文献:

[1]毛新勇.情景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05):74.

[3]尹少淳.美术“好课”之我见[J]].中国美术教育,2007,(02):4-8.

[4]高明主编.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4.

作者简介:

篇10: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太平中心小学

徐 鹏

2017年9月18日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训。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篇11: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上午张建涛老师的讲座像一首清新隽永的诗,下午张胜利老师的讲座则像一团充满热情的火。整个下午,都被张胜利老师的激情带动着,点燃着,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会没有热情?

应该是在20xx年时,在郑州的一次班主任培训会上,张老师上了一节班会课,评选班级之星。回去后我比葫芦画瓢,在自己班级也上了一节,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班的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孩也当选了,这说是在意料之外,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小女孩自身及家庭原因,我不能在学习上对她做过多要求,通过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在其他方面完全是平等对待,甚至是特殊优待。她在街上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被我表扬,她被安排每天清洁讲桌,对班级也有贡献。班级活动自带零食她父母及自己从不知道,我会把同学分享给我的再分享给她……所以,那也是一次成功的活动,所以,对张胜利老师的名字记忆深刻。

今天下午的讲座,张老师讲的主题是《师德师风,铸就师魂》。先用很多真实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还触犯了法律。所以,每个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遵守师德要求。

如何做到锤炼师魂呢?张老师深情讲述自己与“致远班”的`故事,每一次活动都那么用心,主题班会,书信文化……每一次送诗都富含深意,高考前一个月,高考前两周,高考前一周,高考前一天,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高考后公园内的活动,夜已深,为了让学生早点回家,自己藏进小树林内独自落泪,让我们也不禁红了眼圈……

篇12: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到了:教育上的人本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下面就如何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学生第一”的理念,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一、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第一”的理念,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体罚变相体罚。现在有很多教师认为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就没有办法,听之任之,这样既害了学生又失去了教师的尊严。其实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更应该了解学生犯了错误的原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心服口服。我在工作中遇到违纪学生,总是先让学生反思,你自己认为错了没有?对在什么地方?对方认不认可?尤其是打驾,闹矛盾的同学,先反思自己的错误,不要找别人的错误。对犯错误的同学处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改变为你认为怎样惩戒自己对自己有帮助,比如讲一个故事,或表演一个节目等等,让学生成为改正错误的主体。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使学生在无形中,以教师为榜样,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乃至一生的影响。

二、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第一”的理念,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就象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平时我发现学生未经请假不来上课的,我就打电话或上门询问原因。有一次我发现一个住读生中午一点还没到教室午间自习,我就问同学们哪个学生到哪去了,同学们都不出声,只是笑,再问同学们才说出实情:他上厕所时出了点问题。我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情况,迅速到厕所找到了那个同学,并说:走,到我家去找我儿子的衣服换。他很不好意地说:我要回家换衣服。见这样我说那我骑车送你。我把他送回了家,他的父母亲相当感动,我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事,很让人感动的事。有的住读同学病了,我就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花钱给学生买药,有时还弄点吃的。总之让他们感到温暖。对班里的调皮儿童,我从来不吓唬,总是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成绩差的同学,我从不疏远他,歧视他,而是亲近他,关心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使他树立学习信心。同时热情地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辅导。因此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我真诚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更加爱我,敬重我,这种互爱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第一”的理念,教师必须容忍学生的错误,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批评也要讲策略。

上一篇:企业领导力浅谈下一篇: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