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唐诗

2024-08-19

数字唐诗(通用8篇)

篇1:数字唐诗

数字唐诗

一月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 11

上春:指孟春正月。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五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

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六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

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七月: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 11

八月

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杪秋:暮秋。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十月

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 11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数字半:半入江风半入云

半江瑟瑟半江红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半夜鲤鱼来上滩

半欲天明半未明

/ 11

半缘修道半缘君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卢照邻、长安古意)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暮过山村、贾岛)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拜新月、李端)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秋思赠远二首、王涯)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幼女词、施肩吾)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道残阳铺水中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艳露凝香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岁一枯荣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入青来 一夜飞度镜湖月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览众山小

/ 11

一岁一枯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朝选在君王侧 二: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垂杨未挂丝

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霜叶红于二月花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吴融、金桥感事)

两岸猿声啼不住

俩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更灯火五更鸡

/ 1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杜陵叟、白居易)三男邺城戍,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三千宠爱在一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弦一声如裂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千貂锦丧胡尘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六宫粉黛无颜色 六军不发无奈何

/ 11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李白、长干行)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杜陵叟、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菊花)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11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陇西行、王维)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北风行,李白)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村居苦寒

白居易)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成都府、杜甫)

十三学得琵琶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百年多病独登台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暮云平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11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万户捣衣声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出阳关无故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北望气如山/ 11

1.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东北版:虽然人不在一块儿,可俺们那关系,钢钢的。2.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东北版:那家伙,老宽敞了,蹶着玩吧。3.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东北版:前后瞅了半天,啥玩意都没看见。4.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东北版:老搁旮旯蹲着,能瞅着个屁? 5.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北版:那家伙,连风带雨的,把花刮掉老鼻子了。6.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东北版:再整点儿,咱哥俩再喝酒指不定啥时候呢。7.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东北版:让俺低三下四给人当孙子,门儿都没有。8.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北版:真邪乎,就一宿,好家伙,外面全白了。9.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东北版:也不知道在那旮旯的咋样了,叫人怪惦念的。10.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东北版:一个人在外边混,老没意思了,赶上年节就想哭。1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东北版:想啥来啥,上停就耧宝,真解嘎吱(指遇事顺心,心情舒坦)。

/ 11

篇2:数字唐诗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 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在言外。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3:数字唐诗

数字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意义的时候, 在东西方文化中是相通的, 但是不同的文化赋予了数字不同的表意功能, 表达某些特定的思想、习俗, 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功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数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色彩,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就形成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 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相似的对等语, 势必给翻译者造成翻译的阻碍。在法语中, 例如“八月”有两种流行的表达:au huitième mois和en ao觠t, 这两种类型的翻译在何译版本中灵活运用, 使法译唐诗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唐诗中的数字与科技材料和数字成语略有差异。科技材料中的数字都表达精确的数目, 须直译;数字成语则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须意译;唐诗是叙述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诗中的数字表述的含义变化多样。在唐诗中, 有许多关于年龄的数字, 我们可以用直译的方法表达。李白的《长干行》中有“十四为君妇”、“十五始展眉”、“十六君远行”三句, 在何如先生的《法译唐诗百首》版本中, 都是采用直译的方法:“魥quatorze ans, je devins tonépouse”、“魥quinze ans, je me suis deride”、“Quand j’eus seize ans, tu es parti très loin”。但是, 也并不是所有的数字翻译都能直译, 尤其在文学作品当中, 数字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意义。对于这类情况, 必须从数字的语法、修辞和种类等方面入手, 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从而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一、表语法功能的数字的翻译策略

中国的古代文人喜欢在动词前面加数字, 以强调动作。比如数字“一”, 出现在动词前的比率十分高, 没有了原来表示数量的功能。在唐代的诗作当中, 就有许多例子:李白的《长干行》中有一句“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讲的是害羞的新妇对墙低头站着, 怎么叫她都不答应;崔颢的《黄鹤楼》有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去”就是指消失的意思;杜甫的《望岳》有一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一览”就是观赏、看的意思。

中国的古诗词注重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字字珠玑。翻译者要先把古诗词译成白话文, 再翻译成法语, 其实是两个翻译的过程。准确把握诗词中数字的含义, 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在何如先生的《法译唐诗百首》版本中, “湖上一回首, 青山卷白云。” (王维《欹湖》) 翻译成:“Sur le lac, seretourner un instant:Mont vert, entouréde nuages blancs.”“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启动四方。”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翻译成:“Qui ne connaissait Gongsun la Grande, beautéde jadis?Lorsque, l’épée en main, elle dansait, le mondeétait boulversé.”再有“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 (李白《结袜子》) 翻译成:“魥son bienfaiteur, il fit promesse de sa vie:Rejetant d’un geste le mont Tai, aussi léger qu’une plume!”这几句中的“一回首”、“一舞”和“一掷”都在目的语中以动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既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又比较完整地传达了文本的意思。

二、表修辞的数字的翻译策略

受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三”“九”“千”“万”并不是字面上的意义, 用这些数字修饰其他词, 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句中“千里”指代的是非常辽阔的土地。又如“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句中“万里”指代的是非常遥远的地方。这一类用数字表达夸张的修辞在法语中也有:hau comme trois pommes (有三个苹果高) 形容人身材矮小;un saumon vaut mille grenouilles (一条鲑鱼胜过一千只青蛙) 形容东西不在多;en punir un pour en terrifier cent (惩罚一个以威慑一百个) 表示惩一儆百。

在修辞意义上来说, 中法两国文化有共通的地方, 所以这些数字用直译的方法表达显得简单明了, 也能被读者接受。“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在何译版本中采用的是直译:“Cheveux blancs, longs de trois mille aunes, aussi longs:tristesse et chagrins.”“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也是采用的同样的翻译法:“Sur mille montagnes, au vol d’oiseau.Sur dix mille sentiers, nulle trace d’homme.”当然并不是说直译比意译好, 笔者还特地参考了胡品清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译本, 一部分诗歌采用的是意译, 更具文学性。

三、其他种类的数字的翻译策略

在唐诗中还有一些表数的概念的词, 比如“单”“独”“双”“同”“两”等词。它们在每个句子中的意思都可能不一样, 但在句法结构上都是起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 在法语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对等语。何如先生的译作中有不少例证:“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 句中的“单车”指的是“char solitaire” (一辆马车)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句中的“独”指的是“seul” (一个人) ;“八月蝴蝶黄, 双飞西草园。” (李白《长干行》) 句中的“双”指的是“deux par deux” (成双地/两个两个地)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李白《月下独酌》) 句中的“同”指的是“l’un de l’autre” (相互)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句中的“两”指的是“l’un l’autre” (相互) 。

“旬”是中国特有的表示日期的词。一旬指十天。“走觅南邻爱酒伴, 经旬出饮独空床。”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中的“旬”一词在何译版本中直译为“dix jours” (十天) , 而法语中并没有类似的对应词。

还有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数量词, 如“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 句中的“两鬓”、“十指”及“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杜甫《房兵曹胡马》) 句中的“双耳”、“四蹄”等, 在法语中有对等语“les tempes”、“les mains”、“les oreilles”、“les pattes”, 却没能体现出数字在此处的文化内涵:“双耳”对“四蹄”, 是古诗词中工整的对偶句, 属中国文化独有。

四、结语

在何如先生的《法译唐诗百首》译本中关于数字的诗句有百余句, 其中三分之二的数字是表示数量概念的, 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直译的方法, 有几句诗歌并没有按照原意完全直译, 而是根据法语习惯, 进行了改动:“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 (李白《长干行》) 句中的“千”译成“cent fois” (一百次)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句中的“千万间”翻译成“mille appartements” (一千间) 。由于数字在中法两国文化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唐诗中表现数字的形式和意义与法语语法习惯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缺少对应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不管是去数字翻译、直译或者意译, 都是传递文化信息的有效手段, 翻译者可以根据文化上的异同决定其翻译策略。

摘要:作者以何如先生的《法译唐诗百首》译本为材料, 从众多精美的译作中列出有关数字的诗句, 从数字的语法、修辞和种类三方面着手加以分类, 具体分析了唐诗中的数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数字,翻译策略,直译,对等语

参考文献

[1]刘皓宇.数字的文化内涵意义及翻译[D].中南大学, 2006.

[2]王永忠, 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1) .

[3]潘平亮.谈数词的模糊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S1) .

[4]杨彩玉, 陈琪.从李白的诗歌看唐诗中数字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4) .

[5]王铁昆.谈谈书名中的数字[J].汉语学习, 1991 (01) .

篇4:唐诗中语义模糊数字的英译

关键词:唐诗;模糊数字;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47-02

一、模糊语言学与翻译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受模糊语言的启发,于1965年创立了模糊集合论,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模糊语言学就是在运用模糊集合论研究模糊语言学中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首推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他于1979年率先在《外国语》第四期上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将模糊理论介绍到中国。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自然语言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1]95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模糊语言学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数字的语义模糊性与翻译

语义模糊指在某一个语义范畴内,人们难以决定某些边缘情况是否属于该范畴,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语义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从而使语义得不到明确的规定。[2]数字的功能不但表示具体的数字,还带有一定文化内涵,于是它在文学作品中多作模糊理解。特别是在中国诗歌中,许多妙用的数字传达着内涵深厚的模糊美,这就是数字的语义模糊现象。在国内,包惠南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性,在很多情况下来自于作品语言的模糊性,而数字的语义模糊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往往具有明显的'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效果。”[3]253王秉钦先生认为,“数”除了“计算”这一基本功能外,还有语言上的修辞功能。当一个数不表示具体的实数,而只是一个虚数时,在语义上就会产生模糊的现象,当被放在特殊的语境时,这些数字就会由数量向特定的形象转变。[4]Joanna Channell博士在其著作《Vague Language》一书中指出:“模糊数量的使用在英语中大量存在,特别是,说话人有三种选择:要么在精确数字前使用近似词(approximator);要么使用约整数词(round number);要么使用模糊数量词(vague quantifier)。”[5]42所谓近似词(approximator),如:about round,around, approximately;所谓约整数词(round number),如:11约整为10,996约整为1000;所谓模糊数量词(vague quantifier),如:lots of,a load of, some,many。

数字的模糊性增加了其英译的难度,在国内外学术界,数字的翻译研究一直是个研究热点。有关数字的研究,有借助许渊冲相关理论解读诗歌中数字翻译的,也有从模糊语言学、修辞学、文化、美学和认知等角度解读数字翻译的。

三、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一)模糊数字的特点

在唐诗中,“一”、“百”、“千”、“万”的使用频率很高,原本仅仅表示数值的数字,在结合社会文化习俗、修辞手法以及具有明显模糊性的使用下,会产生全新的形象和观念,这样数字也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数值了。

1、内含文化习俗

模糊数字与其他词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含义。例如,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六龙”,指神话中替太阳驾车的羲和,每天赶着六条龙在天空从东行到西;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二乔”,指大乔和小乔,都是东吴著名美女,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合称“二乔”;白居易《买花》中“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的“束”是量词,古时帛五匹为一束,所以“五束”即是二十五匹。再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其中的“九天”和“九重天”分别指天的最高处和朝廷、皇帝。[6]161在中国,“九”被认为是一神秘数字,有至高无上皇权象征的含义。

2、使用修辞手法

有时候模糊数字单独使用时,能充分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起到夸张强调的作用。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里的“千尺”、“ 三千尺”都是虚指,起到夸张的作用;钱起《归雁》中“二十五弦谈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的“二十五弦”,指一种叫做瑟的弦乐器,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与数字本身所表示的确切数量没多大关系;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三人”,表面上是描写诗人与明月、自己身影在月下饮酒的情形,[6]354这里作者用了委婉的修辞,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孤独和凄凉;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里的“一夫”与“万夫”对照的强烈反差,更是突出了其地位之险要。

3、具有明显模糊性

唐诗中有的数字具有明显模糊性,数字“一”多次出现,它在很多诗句中均没有实际数值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只是增添了模糊美。例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黄巢《题菊花》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二)模糊数字的翻译策略

唐诗中如此多的模糊数字,如何才能尽可能翻译出其意境美?唐诗不仅在音、形、义方面都与英文的格律诗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内含了一定文化习俗,翻译时必须充分理解其内容,同时又不能忽略了其生动性和意境美。本文就许渊冲译本,对唐诗中的模糊数字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做如下归类。

1、保留数字直译

诗歌中的模糊数字被直接翻译出来,例如,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被译为“Have passed forty-eight thousand years,And few have tried to pass its border”;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被译为“Four hundred eighty splendid temples still remain,Of Southern Dynasties in the mist and rain”。其中“四万八千”和“四百八十”在原诗中都非实指,指很多,译者将其直译为“forty-eight thousand” 和“Four hundred eighty”,充分表达了岁月之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译文为“Of all the moonlit nights on earth when people part,Two-thirds shed sad light on Yangzhou with broken heart”,其中“two-thirds”体现了数字的妙译。

2、变动数字改译

翻译时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在考虑读者认知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传递出重要的信息,有意更换原文中的数字,这在诗歌翻译中常见。例如,李商隐《无题四首》中“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译文为“Beyond my reach the far-off fairy mountains spread,But you're still farther off than fairy mountains green”,其中“一万”译为“farther”,比直译更能显示距离之远。

模糊数字与其他词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含义,在翻译时必须体现出其中国特色。例如,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为“Ten feet of silk and twenty feet of gauze deep red,That is the payment they fasten to the ox's head”;《买花》中“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译文为“For hundred blossoms dazzling red,Twenty-five rolls of silk they spread”。译者将“一丈”、“五束”分别译为“Ten feet”、“twenty-five rolls”,这与中国唐代丈量尺寸的习俗有关。

3、舍弃数字意译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作中的数字不能通过直译和改译在译文中更好地表达出来,就在翻译时舍弃数字,按照译语习惯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把原作的意思与美感表达出来。例如,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译为“I would not call back my soul lost in a sad plight,But when the cock crows,all the world will see daylight”;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译为“Looking back a thousand springs,Can I not shed tears?desolate for long, we are not of the same years”,其中“一”均被舍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译文为“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许渊冲舍弃了“千”和“万”,用“no”更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模糊美。孟郊《古怨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译文为“We face each other eye to eye,Before I speak, I sob and sigh”,李商隐《骄儿诗》“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译文为“Nor war nor peace can cure,They're hard disease, for sure”,其中“两”均被舍弃,但译文更符合英文习惯。

四、结语

唐诗中的模糊数字不仅具有模糊美,而且它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随着人们对语言模糊性的重视,在诗歌翻译中,有意识地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对模糊语言的翻译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促进中英文化交流,同时还能够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魅力和意境,对译诗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关海鸥.模糊语言学架构下的语义模糊性理解与翻译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5).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陈琳霞.模糊数字的语境顺应性[J].外语教学,2005,(4).

[5]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6]许渊冲.唐诗三百首(中英文对照)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篇5:数字唐诗

1.世事茫茫难自料,____________________。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2.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4.________________,金陵王气黯然收。(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5.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6.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7.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8.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洲步拾兰苕春。(天上谣 李贺)

9.东指羲和能走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谣李贺)

10.__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11.______________,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12.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1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李商隐)

14.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15.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__。(安定城楼 李商隐)

16.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17.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晚秋 赵嘏)

篇6:数字唐诗

1.忽闻歌古调。(杜审言)

2.,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3.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

4.江流宛转绕芳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此时相望不相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送》)

8.不堪盈手赠。(张九龄《望月怀送》)

9.,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0.,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1.水落鱼梁浅。(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13.摐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

14.,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15.边庭飘摇那可度。(高适《燕歌行》)

16.,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17.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

18.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

19.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20.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将进酒》)

21.,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2.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23.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24.,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

25.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

26.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

27.,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8.,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9.尘世难逢开口笑。(《九日齐山登高》)

30.,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31.,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3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1.独有宦游人。(杜审言)

2.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滕王阁》)

3.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4.斜月沉沉藏海雾,(张若虚)

5.(王维《山居秋暝》)

6.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抒怀》)

7.晨起动征铎。8.,人迹板桥霜。

9.槲叶落山路。

10.残星几点雁横塞。

11.二十四桥明月夜。

12.江涵秋影雁初飞。

13.尘世难逢开口笑。14.,青鸟殷勤为探看。

15.晓镜但愁云鬓改。

16.人世几回伤往事。17.,故垒萧萧芦荻秋。

18.城上高楼接大荒。

19.一封朝奏九重天。20.?雪拥蓝关马不前。21.,密雨斜侵薜荔墙。

22.飘飘何所似。23.,危樯独夜舟。

24.星垂平野阔。25.,便至四十西营田。

26.生女犹得嫁比邻。

27.牵衣顿足拦道哭。28.,天阴雨湿声啾啾。

29.边庭流血成海水。30.,分明怨恨曲中论。

1.明月隐高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2.(杜审言《和晋陵陆丞》)

3.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4.阁中帝子今何在?。(王勃《滕王阁》)5.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江花月夜》)6.,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7.斜月沈沈藏海雾。(《春江花月夜》)8.,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9.关城树色催寒近。(李颀《送魏万之京》)

10.(王维《山居秋暝》)

11.水落鱼梁浅,(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高適《燕歌行》)

1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適《燕歌行》)

14.君不见,(岑参)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

16.(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17.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18.(李白《将进酒》)

19.君不见,青海头,(杜甫《兵车行》)

20.(杜甫《旅夜书怀》)

21.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

22.(杜甫《客至》)

2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4.(柳宗元)

25.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

26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7.天河夜转漂回星,(李贺《天上谣》)

28.(李商隐《无题》)

29.永忆江湖归白发,(李商隐《安定城楼》)

30牛山何必独霑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1.(赵嘏《长安晚秋》)

3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1.雪暗凋旗画,宁为百夫长。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

3.白云一片去悠悠,舟子。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竹喧归浣女,歇。

6.摐金伐鼓下榆关,校尉羽书飞翰海。

7.相看白刃血纷纷,战苦。

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11.陈王昔时宴平乐,12.细草微风岸,月涌大江流。。

1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4.王濬楼船下益州,江底。

15.人世几回伤往事,家日。,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篇7:数字唐诗

白坤峰老师在《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的自序中说:“我的目标,让不懂诗的人也能爱上唐诗!”白老师的目标不是让不懂诗的人“懂诗”,而是让不懂诗的人“爱上唐诗”。只有爱上了唐诗,才有可能用心地去发掘诗中的内涵、去体味诗人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知诗、懂诗。

“诗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许多青少年不喜欢诗甚至讨厌诗。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因:中国的古体诗,绝大部分是成年人写的,他们有阅历,有思索,发之于心,形之以诗。而读古诗的多是青年、少年,这就存在一种‘隔’——成年人认为好的诗歌,青少年却是一片茫然,或者自以为懂了,而其实并不深刻。”我有亲身的体会,少年时的我喜欢的是一些文辞艳丽、丰富的诗句,而现在的我喜欢的却是更能切合我心境的有韵味、有内涵的诗句。小学生的阅历都是较浅的,思考也不深入,他们的理解也多是表面的、肤浅的。而古典诗歌的精髓恰恰就在她的深处,在她潜藏在表面之下的东西。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注重内涵而不是表象,用心灵去与诗歌对话,是一个有意义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白老师在这本书中用心灵对话的90首唐诗,绝大多数都是公认的经典篇章,其中就有我们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咏柳》、《登鹳雀楼》、《春晓》和《江雪》等。白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在生活中与这些经典诗篇的对话,深邃而又富含哲理。

《咏柳》是妇孺皆知的唐诗,是唐诗中的精品。古往今来。多少人沉醉在这摇曳着的、多彩的柳的风情里,为什么你没有写出,我没有写出,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写出,只有在这样的盛唐,只有这一个诗人产生了这“前无古人”,也一定“后无来者”的《咏柳》呢?主要是因为诗人有“一颗能发现美的天真的童心”。白老师说:“上天给我们一双眼睛,是让它们寻找美丽、美好的,而不是只搜索悲观;是让它们欣赏月色与星星的,而不要只看到黑暗。”正如顾城的一首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的,正像我,每年总是想:我要从早春一天天地看着柳枝的变化,从新绿到碧绿。但我总是食言,“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被许多事情羁绊住了,等到注意到柳枝的时候,她已经快成荫了。我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有这样的心情与心境,用他们的眼睛和纸笔记录下春天柳枝的变化。下一年,我一定要布置一个这样的作业给他们,希望他们能体会到大自然、体验到生活、体味到美好。

篇8:唐诗研读赏析札记

一.如何成才

1、立志成才:古人云:学者须立志。欲成才者, 志比钢坚, 志大者, 心胸宽广, 志坚者, 无所畏惧。古代身为伟丈夫, 立志者甚多。诗人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衰”, 他身处逆境而仍坚持高尚品德;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刻于背后”;还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们之所以成了杰出人才, 皆因他们身怀大志, 并且意志坚强, 勤奋刻苦。唐代诗人戴叔伦《塞上曲》曾有诗赞叹:“汉家旗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始终赞颂了班超身怀报国之志, 投笔从戎, 率将士浴血奋战的高尚品质。“汉家旗帜满阴山”, 可见声势之大。“不遣胡儿匹马还”, 可见决心之坚, “愿得此身长报国”, 足见斗志之昂扬, “何须生入玉门关”, 更从侧面反映了班超立志报国, 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当今有志成才的青少年更应向他们学习, 胸怀大志, 积极进取, 持之以恒, 百折不回, 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2、谦恭求学:古语说得好:“谦受益, 满招损。”虚心好学是为人美德。唐“诗圣”杜甫在《春月忆李白》中的两句“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表明在与李白互相关心、互相切磋、互相求学。犹如白居易在《答微之》写道“君写我诗于寺壁, 我题君句满屏风”, 题于寺壁。他们谦恭求学的精神, 对我们立志成才不是有着积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吗?

二.如何用才

古今中外, 人才皆为国宝。历代各国皆知人才重要, 尤其对我们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如此。唐诗中有许多此类反映。像李白、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等, 他们不仅倍加珍惜扶持人才, 而且保护人才。如李商隐的诗《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 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 忍剪凌云一寸心。”李商隐乃一代才子, 却多次应试名落孙山, 皆因当时“走后门”现象严重, 即使“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也要落第。此诗正是他再次落第, 回兖州所作。诗人借庭席菜肴中的一味竹笋, 借题发挥, 由竹生于笋, 长大而成林, 联想到人由少年到壮年, 由普遍之士子到成功社稷的栋梁, 道理亦同。而这些“座中人”贪吃贪喝, 挖笋而食, 扼杀未来竹林, 以此为喻, 影射人才为社会所断送。“忍剪凌云一寸心”, 一针见血地呼吁社会, 庇善护良, 爱惜人才, 切切不可“挖笋取心”任意摧残, 从而启示人们爱惜人才更要创造人才环境。

又如杜甫的诗《三绝句》之一:“无数春笋满林生, 柴门密掩断人心。会须上番看成竹, 客至从嗔不出迎。”更是体现了诗人爱惜幼小生命, 护生成才的一片爱心。当李白遭遇坎坷时, 他仍敢发出“众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的呼声。其爱才之心, 护才之举, 实在可佩、可叹。

三.成才用才的目的:济世报国

古往今来, 凡才智卓绝, 胸怀大志者必有忧国忧民之情怀, 经邦济世之抱负。他们都以保国为民作重任, 他们爱国之举, 济世之行令后人感叹, 唐诗有诸多反映。李白:“中夜四五叹, 常为大国忧。”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种种忧国忧民之言, 心系民众, 关系祖国之语更令历史借鉴。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 他在《从军行》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写出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浓云密雾, 飞沙袭人, 景色荒凉。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 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杀敌报国,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见他们爱国之决心, 实在令人感叹赞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数字唐诗】相关文章:

唐诗中出现的“数字”05-19

唐诗谷雨04-13

熟读唐诗04-22

唐诗译文05-18

我爱唐诗06-04

唐诗《春雪》07-03

唐诗《送别》07-15

唐诗《月夜》07-27

唐诗《山中》08-22

幼儿唐诗《杂诗》05-22

上一篇:社区卫生六位一体下一篇: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