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24-08-15

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学校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它能够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明确措施、选择重点发展项目;能够有效地推进管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近年来,学校制订规划的水平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同时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一、关于办学理念的提炼

所谓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即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是由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教育哲学。它的核心就是学生观、学校观、教育观。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就是要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选择重点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否则,学校就没有发展的灵魂,教师也没有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然而,现在还有一些学校不重视对办学理念的提炼,缺乏对教育思想的管理。制订规划依然仅凭经验就事论事,这样,就难以体现时代精神和传承学校的历史传统,难以反映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区域背景,难以表达校长和广大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一句话,因为办学方向和价值判断标准不清晰就难以真正做好学校发展规划。

怎样提炼办学理念呢?合理的办学理念不应该是靠某某个人拍脑袋的灵感爆发。要通过了解学校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了解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了解学校所在社区乃至区域的背

景情况;了解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基础。理清学校的发展主线,明确学校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或抓手。由校长首先提出,经过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并组织有关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论证,最后提炼成符合学校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表述应尽可能地简洁明了,显现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例如,天山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承和发扬学校五十年来的办学经验,确立生命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关于学校规划的系统思考

所谓系统就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特别功能的整体。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它的发展规划也应该体现整体系统性。从初次制订规划的情况看,大都数学校把工作分解成各个部分,由各个部门自己制订自己的规划。形成按德育、教学、师资、科研、体育、卫生等各项工作内容分类表述各自的目标、措施、达成标志。这样的分类对于学校内部各部门履行岗位职责、搞好本职工作是有利的。但是,从它们的内容来审视,大都仍然停留在上级行政各部门布置的被动状态,难有结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举措,缺乏一种引领学校各部门贯彻办学理念,从原来注重局部工作优化转向达成学校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这样形成的学校发展规划往往各部门的目标显得零乱和缺乏系统性,整合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达成是困难的。

学校发展规划制订过程应该是校长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勾勒学校

发展蓝图的过程,是校长协调和整合各部门活动达到最优化的过程,校长首先必须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作认真周密的整体系统思考。通过倾听广大教师的呼声,与各有关人士广泛商讨,集思广益,在看到学校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明晰的学校管理的思想和思路,确立学校的总体目标。在取得全体教职员工的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把学校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各有关部门乃至教职员工个人。这样形成的各部门工作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协调一致,呈链式状态,最终使学校发展规划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系统。实现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合理组合、统筹兼顾、主次分明、轻重有别、前后有序。从而使学校各部门乃至广大教职员工能够真正在校长的引领下结合实际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为达到办学目标努力奋斗。

三、关于重点项目的选择

所谓重点项目即学校发展规划的优先发展项目。如何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选择和确定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项目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无穷的。但是,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可资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总是有限的,怎样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推动学校发展,就成了学校必须面对的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规划,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策略,抓重点突破。否则,校长和教职员工就只会被动地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繁杂事务,找不到方向,使学校的工作总是处于低效率和低水平的状态。还有,既然我们称之为重点项目,其数量就不宜多,应该是对学校发展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可以是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可以是优势项目。但是,目前还有些学校误以为

重要工作、重要科研课题就是重点项目。选择时以为多多益善,运作时才感到精力不济,其结果也适得其反。

怎样选择重点项目?我们要在对这项工作意义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缘起于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对学校现状诊断的准确性,决定于学校自身的需求和水平,必须是学校可接受和可行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决定重点项目的过程不能仅仅靠几个校领导闭门造车,要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争鸣。例如,玉屏南路小学曾经专门设计学校发展征询表,向全体教师征询“近年来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阻碍学校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为选择合适的重点项目优先发展征集意见和智慧。另外,校长应把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重点项目上,组织各级干部和教师参与,要通过抓重点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实现一个项目带动多个项目,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和发展。

四、关于校本评价的推进

学校的发展规划是体现学校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蓝图和自律性文本。一旦学校有了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那么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就是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教职工的内在动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落实措施、完成任务的同时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继而对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状况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校本评价。校本评价遵循的是现代学校管理概念当中的“内激”为主原则和“二元主体”原则。前者突出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功能,要善于自律和解剖自己,要使自我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过程的诸环节;后者突出学校各级管理者

和师生的双重角色地位。它的内涵是:学校管理者既是组织、指挥师生的管理主体,又是接受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管理客体。学校师生是接受学校管理者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客体,又是积极参与办学管校的主体。校本评价就是要造就“人人是学校的主人翁”,教育评价无处不在、人人是评价者的境界。但是,在校本评价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存在差距和问题。主要有对校本评价的意义还不够理解,学校自主评价的意识不够强,未能与日常工作和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未能建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校本评价的持续开展;未能把广大教职员工真正发动起来参与校本评价工作,参与面不够广泛,等等。这些问题明显阻碍学校诊断规划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完善规划,影响学校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要成功地推进校本评价,学校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真正实现校本评价的全员参与。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和开展校本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不仅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更体现在学校或者说校长层面的自我管理上。校长深入对学校和自身工作的自我评价及其修身正己的示范是校本评价构成的重要元素,也是实现校本评价全员参与的根本保证。校长对于校本评价的投入愈深入,评价工作就愈开展得深入和广泛。第二,制订校本评价的有关制度和评价工作方案,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学校发展规划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伴随着系统的、持续的价评,才能产生进步和超越。为了保证校本评价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就必须构建一种制度来保证,使评价的时间周期、内容形式、评价标准、评价责任人都能够落实和保证,使

学校所在的社区、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自评工作,让校内外有关人员积极监督学校实施落实规划的情况,实现校本评价多元化和信息来源的广泛、客观、公正。第三,实事求是地开展评价和看待评价结果。校本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学校工作的改进和发展。为了有效地开展校本评价,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全员学习、培训,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拥有一定的评价知识与技能,具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作风。要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使评价工作和学校日常工作有机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和公布,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分析、及时总结、及时整改。

篇2: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及学校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

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

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国内从事公开网络舆情研究和监测的各类机构很多,已初步实现各领域覆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2.新华网的舆情在线。新华网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的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能是为中央相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

3.天涯舆情。天涯社区舆情频道是国内舆情监测行业的重要新兴力量。

4.各类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舆情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

5.服务机构。多为商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智思软件、广州市邦富软件有限公司等。

6.个别学者。

二、科技与网络舆情分析

对于各种网络舆论,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甚至防患于未然。其前提是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但互联网信息量大,无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特性决定,必须要建立一种以“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为目的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此类系统的技术核心主要是:

1.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倾向性分析、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统计报告、趋势分析、报警系统、突发事件分析等内容。

2.数据清洗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统计。

3.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

需要指出的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三、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互联网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舆情表达载体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媒介。与过去BBS、博客占据中国网络舆论主阵地不同,微博和微信在2010 年以来的活跃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新宠。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趋势一,微博对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网友总结道,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则有可能在10 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趋势二,观点意识分歧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两个舆论场”尖锐对峙。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属于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0 形态。Web2.0 与Web1.0 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在Web2.0 意见平台上,网民议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

趋势三,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增强,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随着网络的发达,相当多的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背后巨大利益的唆使,网络炒作、网络营销和网络公关也蔚然成风。

趋势四,“ 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意见领袖”作用更加突出。“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核心就是“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由最初的“隐姓埋名”,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愿意加V(实名认证),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直接与有关领导和部门交流与对话,成为该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呈现“显性化”的趋势。

四、当前学校网络舆情工作任务及存在问题

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在校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动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信息真伪的甄别和对事件发展的完整了解。学生群体许多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各种信息本质,不能冷静客观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极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因此,明确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搜集整理、汇总分析、及时上报和即时处理。在舆情发展和演变的不同阶段,学校实际舆情工作的具体任务各有侧重。

2、当前我县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大多数学校网络舆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方法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尚未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部门缺乏必要的舆情预警意识和预警措施,不能科学研判舆情态势,没有科学合理的舆情处置预案等。

五、建立健全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的措施

为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舆情工作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舆情预警机制、队伍保障机制和干预引导机制。1.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科学民主的工作领导机制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且动态复杂、情况多变的工作,需要一套从上到下分层管理、各司其责的工作领导机制,这直接影响着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效果。2.建立健全反应迅速、全面可靠的舆情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在舆情事件实际形成之前对舆情的搜集汇总、预测以及提供预先处理方案的重要机制。若想要对网络舆情的预警要达到良好效果,必须构建成熟合理的预警体系,并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科学分级,为舆情干预和引导工作提供依据。

3.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密切配合的队伍保障机制

目前,我县学校的网络舆情工作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科学领导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和安全可靠的预警机制,是做好舆情工作的前提,各学校应该组建好专兼职结合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专职工作队伍需要在相关的职能部门设立有专门的工作岗位,在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组建学生舆情工作团队,充分发挥其熟悉学生交流习惯、了解学生群体动向的优势,及时收集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信息,积极发表引导正确言论的传播。4.建立健全方式多样、应对灵活的干预引导机制

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完善的的高校舆情干预引导机制对消解学校以及社会的网络舆情危机,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来看,网络舆情形成之前和形成初期的干预效果最佳,可以从源头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和导向;但要注意不恰当的网上干预往往适得其反,甚至诱发网络舆情的危机出现。因此,网络舆情形成后,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导向更有利于网络舆情危机的消解。

综上所述:学校网络舆情是学生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问题评价和主要反映,集中表现的学生当时的情绪和思想活动,是在校学生的个人意见以及群体要求的综合反映,对学生以及社会公众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当前我县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加强以及改进,以及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有利于维护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网络舆情引导必须坚持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力求在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方面得到进一步创新。

盘山县职教中心李忠南

篇3: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欠缺

中职学校在办学中要将资金投入到各项校舍建设中, 忽略了对作为教学辅助的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因此, 大多数中职学校每学年只能进行一、两次图书采购, 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匮乏。对于一些专业信息更新快、对时尚要求较强的专业, 落后的图书馆资料使他们跟不上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步伐,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教育的开展。

2、图书管理员不够专业,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图书馆不属于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服务部门, 因此对于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要求。但是, 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缺乏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 往往让一些没有专业培训、身体病弱的教师担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 这些教师不懂图书馆的管理知识, 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也相对欠缺严重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2]。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从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来看, 很多管理人员缺乏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紧迫感, 认为没必要花力气去学习, 只要足够应付日常工作就行了。他们满足于现状, 不注重系统理论的学习, 以致于图书信息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学校师生很难准确、及时地找到所需的资料。

3、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不佳

图书馆属于服务性工作, 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全面、耐心、优质的服务能够给读者带来好心情, 不负责、敷衍的态度则让读者心生厌倦, 对图书馆的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 很多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欠缺, 整体素质不高, 导致服务水平偏低, 难以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此同时, 由于缺乏馆内竞争和奖励机制, 很多管理人员容易安于现状, 阻碍了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对策

1、提高网络资源的共享, 实行经费的专款专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 图书馆必然要走向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 因此, 必须有效利用和开发网络上的免费数据。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师生教学实践和学习的需要, 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下载进入到本地图书馆的数据库, 让专业的图书馆人员对其进行整理、加工, 补充到校内的图书馆数据库中, 丰富并充实图书馆的数据库。学生对于信息的要求是动态和多元化的, 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扩大局部有限的资源, 利用网络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也是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的手段, 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互补的信息资源提供了途径。因此, 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构建完整的藏书体系, 实现各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提升书籍的利用率和学生的阅读量, 节省图书购置的经费[3]。采用网上共享的方式获得价格高、利用率低的图书资源, 有效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制定图书馆经费保证制度, 实行专款专用,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育经费应设立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 并确保其及时足额到位。

2、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明串口, 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 他们的专业水平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的质量高低, 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提高服务读者的意识。图书管理员只有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馆藏, 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才能当好作者的向导。指导并帮助读者及时、准确的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 做好合理的利用, 减少他们找书时的盲目性。要对图书管理员岗位培训, 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和业务研讨,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使他们开阔视野、不断完善自己,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图书管理事业。

3、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图书管理人员以服务读者为主要任务, 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图书馆的形象, 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首先, 以灵活的服务模式发挥每个馆员的智慧。以“以人为本”和“读者至上”作为服务的第一原则。基于对读者的了解,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系统的知识信息建设,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内涵[4]。其次, 在挖掘文献资料的同时, 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 以耐心、负责的态度帮助读者准确、快速的找到所需的文献。目前, 专业学科领域众多, 不同的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大相径庭, 馆员应对阅读心理和特点进行耐心分析, 依靠便捷的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源。不断围绕教学、科研拓展服务的内涵和范围, 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图书馆的真正价值。

三、小结

当前,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担负着科研和提高学生素质双重任务的图书馆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这种不足, 导致图书馆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无法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 图书管理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 加强专业素养的训练, 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和优质的服务。

摘要:当前,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担负着科研和提高学生素质双重任务的图书馆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这种不足, 导致图书馆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无法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 应通过提高网络资源的共享, 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的方法, 改善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庞雄彦:《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科技信息》, 2010 (33) 206。

[2]尹黎莉:《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科技信息》, 2009 (11) 335。

篇4: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学校定位师资战略管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远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等就开始兴办私学。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私学“百家争鸣”的局面。自此以后,私立学校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我国民办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教育市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民办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定位

民办学校如果定位不准,盲目追逐热门,扩大规模,学校将迷失方向。作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应该在建校之初就给学校一个明确的定位,否则,学校就会无纲无目,没有管理重点,没有目标,学校的办学思想含糊,学科设置盲目,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民办学校要想使自己有强有力地竞争性,就要把准确定位看作一切工作地出发点。

1.办学理念

作为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正确的办学理念,端正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指示灯,它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有些民办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办学宗旨不是为了学生,更谈不上以人为本。还有些是不懂教育的人投资办学,也不聘用教育专家经营,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搞家族式管理,甚至把学校当作企业来经营,以赢取最大利润为目的,更别讲什么先进的办学理念。这些做法最终会导致学校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停办。

民办学校应选用教育界的高人组成领导集团,提炼出先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引导,指引整个学校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办学特色

民办学校要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要树立在社会上的声誉,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在专业设置上不要一味追求时髦,如所有学校都设计算机专业、会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一哄而上,没有特色。民办学校要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一个或几个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特色专业,提高学校的地位及和公立学校竞争的能力。如民办教育中经营比较好的学校之一西安外事学院,抓住一个“外”字做文章,

注重与国内名校和国外大学的教育合作交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开拓教学领域,提高办学水平,凭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学校逐步发展壮大,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

3.规模适度

适度的办学规模是民办学校正常运转和效益的基本保障,但不能为了所谓的“规模效应”而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好大喜功,结果造成资金困难,发展缓慢,运转不畅。

学校领导者应该把学校规模定位在“优”上而不是“大”上,如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学生规模为2000多人左右,但照样培养出许多一流人才,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大学。

现阶段,我国民办学校发展迅速,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应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前瞻意识,根据校内外环境,给学校准确定位,从实际出发,不要动辄把学校定位成什么综合性的、国际一流的大学,不要假大空,力求稳步发展。

二、师资问题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制约着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制约着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次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校以才强,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教育出求真务实的学生;教师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胡锦涛同志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但是,当前民办学校在教师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足,造成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民办学校由于考虑教学成本,建校时一般是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只付课时费。对于专职教师,有的办学者“既想马儿跑,又不想马儿吃草”,教师的工作量过大,许多老师超负荷工作,一个人干公办学校好几个人的活,教师中怨言较多。再加上在民办学校里许多现实的问题不能解决(如住房、职称评定、保险和福利等),致使教师不能死心塌地的为学校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民办学校的教职员工年龄结构呈双峰状,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多,高校退休人员多,中青年骨干力量少。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又还需半年或一年的试用期,期间薪水很低,另外有的学校为节约成本还专门聘用刚毕业的学生,试用期满该增加工资的时候就以各种理由辞掉,再聘用下一轮新手,导致人心不稳,许多青年教师往往只是拿学校当跳板,不到试用期满就另找工作了,不做长远打算,教师流动性大,直接遭受损失的是学生,曾经有某学校某个班一个学期换了5位数学老师,家长意见较多。

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民办学校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每个民办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1.以人为本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以人为本是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个人的主体地位。民办学校的经营者要改变原有的传统的对待教师的方式,尊重教师。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艰辛的,超负荷的工作或者在压抑的环境下工作都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学校应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心教师的生活、感情,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下包袱,真正把学校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而不是临时混饭吃的地方。

2.建立竞争机制

在公办学校,教师是“正式的”,工资由国家发放,福利待遇好,使得公办学校的教师往往缺乏竞争意识,体现不出多劳多得、优胜劣汰。而在民办学校,要想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制度,如工资分等级,奖金分

等级,年度考核,学生评教等方法,充分体现出优者优酬的原则。但同时也要注意公平性、透明性。另外,教师的劳动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力量的监督,也要靠教师本人自觉的劳动态度和责任心。监督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3.注重教师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学校,应给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各种培训,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如若学校认为教师平日学习影响工作时间,教师参加培训浪费学校资金,那是极其错误的看法。要知道,教师水平提高了,“名师出高徒”,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就会吸引生源,招生工作就会顺利;学校知名度高了,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就高,就业形势就好。学校虽然在教师培训上投资了,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校,对学校的发展是有利的。

三、战略管理

民办学校的战略管理是指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战略目标、拟定优选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它在当前学校管理主体多元化、权力均衡化、投资多渠道化、竞争激烈化的复杂环境之下,有着特殊的价值。

但在目前民办学校中,真正把战略管理当作一种全局性、长期性的管理方式运用到工作中的很少。或者是因为经营者、管理者缺乏战略的眼光,或者是习惯于原有的操作管理模式(即大多注重常规工作的管理,不去思考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管理方式)。在民办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实施战略管理,要求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从整体、综合性出发,从学校内外部,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联系中做出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考,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各个环节上去努力。

1.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分析国内民办教育的现状,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的条件及自身相对于其它学校所拥有的优势,预测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给本校带来的机遇和威协,知己知彼,以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学校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出远景目标。

2.战略选择

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或面向学校发展目标或面向存在的问题设计多种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的备选战略规划方案。在权衡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之后,以可行性标准综合评价与选定战略规划方案,最后再确定与执行战略方案相适应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3.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将已经决策选定的执行战略(规划与政策)方案具体地付诸于行动,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包括创造校园文化、组建相应机构、筹措发展资金、激发员工热情等工作。

4.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阶段的任务是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完成综合平衡与协调工作。通过对过程或业绩效果的评价信息的反馈,及时地不断地调整、补充原定的执行战略规划方案,修订某些相关的政策等,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篇5: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有些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现象,如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无教案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不重视课堂管理、不参加教研组活动、工作时间长时间上网,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等。

将上述种种问题归于两方面,一是教学常规意识问题,二是执行力方面的问题。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引、基本要求或规范或基本职责,严格遵循教学常规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说严格遵循教学常规,并不意味着高标准要求教师,因为教学常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底线,是教师走上讲台的最低要求。教师能够严格遵循教学常规并不表示就是一位好教师或优秀教师,但一位好教师或优秀教师一定是能严格遵循教学常规的人。有关教学常规意识和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教学常规管理意识和执行力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管理存在“人情事故”,或者停留在“口头”的要求和批评上,事实上的“执法不严”放任了“违规”行为;二是部分教师对教学常规没有“敬畏”之心,如对上课迟到、上课接听手机、不写教案等“违规”现象不仅不以为然,反而能“合理化”,如有“晚1、2分钟不能算迟到”等说法;也有教师认为教学常规并不重要,只要能教出成绩来就行;三是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和掌握得不够好。针对县教育局在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督导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及时召开校委会专题会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现对我校教学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和督导。

2、健全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和考核制度。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及考核制度。在督查过程中不听解释、不看面子,严格按常规考核制度检查落实。教导处将着重抓①、教师擅离课堂现象,发现一次扣绩效10元。②、教研活动,每月一次,月底检查,一次不参加扣10元。③、重视学习习惯(书写、读书、思考、提问等)的养成。④、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4、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论是教师还是领导成员,均要深刻反省,及时整改。

篇6: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脿镇烂泥小学

苏泽宝

(2010年9月26日)

“学生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它事关师生生命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每一所学校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只有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树立“安全无小事,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才能有效维护师生的利益,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自检自查,发现我校安全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校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学校工作还是重在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追求,没有视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头等大事,缺乏教育机智,平时工作疏于防范,麻痹大意,遇到突发事件,手脚无措,贻误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校对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教育不够,安全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教师安全观念淡薄,心存侥幸。一些教师“依法执教”、“以德执教”的观念淡薄,没有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不能认真履行安全教育职责,跟着感觉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第三、安全工作消极应对,学生缺乏积极防范意识。安全教育的宗旨仅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平安无事,安全教育的形式仅限于苦口婆心的说教,或者是漫无边际的恐吓。“不准”、“严禁”充斥我们安全教育的所有内容,“为什么”、“怎么办”却鲜有指导。许多学生连最起码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野外生存、紧急避险能力了。结果是学生在学校基本无事,一出学校门却险象环生,犹如漂浮在风口浪尖的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第四、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隔离。时下,“工作疲惫,没时间,家长素质低„„”成了一部分教师口中堂而皇之的理由。渐渐的,我们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仿佛横跨了天堑,沟通越来越少,隔膜越来越厚,有关学生安全、心理方面的对话越来越少。结果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彼此隔绝,有时相互产生矛盾,形成对立或对恃的局面。

第五、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空缺。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许多校园文化活动被无情的挤占、取消,过去红红火火的少先队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本来应该是学生快乐天堂的校园变成了泯灭个性的牢笼,许多学生成了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他们的各种情绪障碍无法排解,各种行为问题无人及时引导,天长日久,就产生了各种病态情绪和病态人格。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对学校的安全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评价,是建立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降低学校安全事故的重要层面。现在中小学许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其始作俑者就在于当前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过于简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由于教师肝火中烧,血气喷涌造成的安全事件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评价教育工作者,通过评价优化教育要素,确保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评价学生要把终极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题,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天堂。

二、责任到人,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在学校作为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和教育作用。许多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我们的老师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所致。所以作为学校管理,必须做到责任到人,责任落实,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掌握紧急避险、自我保护、野外求生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各种形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制定校园遇险紧急预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安全工作更是如此。许多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于我们的学校要么事前无预防,无设想,遇事无措施,临时抱拂脚,结果延误时间。要么就是消极防范,消极应对,最后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作为学校不仅要有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更要有防范于未然的积极应对措施。特别是对于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学校还必须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旗帜鲜明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用优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从而避免中小学生人格异化、心理扭曲的产生。

四、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共赢关系

篇7: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现状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从1997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普高三个校点、初中30个校点(其中乡镇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2001年实现高中全部集中县城。目前,全县有建制学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学69所(下辖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儿园2所和主办中等职业教育,兼办少量普高、初中、小学班的纯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点314个。学生总人数131396,其中县外生4623。具体为普高11886人、中职(含大专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学67509、幼儿园和学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从分布看,普高、中职集中县城。初中县城4所、学生8800人,中职初中班377人,占28%;乡镇21所、23795人,占72%。小学县城3所、6933人,国茂、燎原612人,占11%;乡镇中心小学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二、问题分析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据不完全统计,7岁儿童2004-2009年,分别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预计2010年后大致稳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学生总数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现在下降50%以上。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校小、班少、学生不足的为数不少。每校1-3个班的分别为19、42、36所,占总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国家规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仑、金星、葫芦村小各2个班,学生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时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双山中学仅159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师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基础教育优势潜在下滑。恢复高考以来,我县基础教育领先全市,创建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提出建设教育大县目标,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优势。但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向现代化、素质化转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单纯升学率领先已无优势可言。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塔尖动摇。近年,乡镇学校质量普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优质教育量小、面窄,加之中考联招冲击,高中已出现优生危机。不仅全市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还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影响铜梁人才培养,影响教育大县奋斗目标的推进。优质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激增,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学尤为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学看城区几校,以致小学、初中生源向城区涌流,成为势不可挡之潮。这是社会渴求优教,优教供难应求矛盾突出的反映。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普九全县在乡镇兴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础设施大改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仅数年时间,一部分崭新的、债务未清的学校就已闲置,随着生源递减,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如果继续按普九模式发展,今后还将重蹈旧辙,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复建设,浪费有限资源。

三、调整对策鉴于上述问题,建议适时调整全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即小学集中乡镇,初中集中县城。通过集聚资源,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全面提质,推进教育大县建设。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教育大县建设。建教育大县,既要体量,更需质量。体量我们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职,没有大学,谈不上规模大、门类齐;质量还没有形成突出特色、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强力。但毕竟我们有基础教育的相对优势,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学生来铜就读,这是建教育大县的根基。通过调整,改变布局分散,提高办学水平,做强优势,打响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区域性基础教育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高层拓展,兴办高等教育,建设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集中办学有利于整体提升办学基础。教育设施、师资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有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集中办学,还有利改善教育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大优于农村,而人的社会性决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学生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们健康成长。高中集中县城,基础整体提高的成效就说明了这一点。2002年秋期以来,少数乡镇小学积极探索生源减少,校点收缩

后集中办学的新路子,试办了寄宿制班,教育环境改善、质量提高,学生、家长普遍支持,社会反映很好。但宥于校舍、特别是学生宿舍不足,推广困难。若初中逐步集中县城,空出的校舍办小学,村小集中集镇,定位高起点,投入集聚,优化发展,我们的办学基础必然整体上台阶。集中办学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奋斗,解决了大家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成为个体竞争发展的最终实力。人们已不满足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择校成时尚,举债读名校,成了政府不导而火的现象。从普及向优质转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把握了先机,把优质教育蛋糕 做大,谁就会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集中办学,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数学校办学基础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竞争,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兴办好校、名校的必要条件。通过努力,变优教优校数枝独秀为百花竞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集中城镇,有利促进城镇文化,强化中心地位,增大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和吸引力。集中办学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带动三产发展。教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潜能巨大,发展持久。近年,教育调整,集中办学给巴川城区带来的生机显而易见,无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集中办学具备一定基础。一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我们调整教育布局,较大辐度收缩乡镇学校,实际已走了相对集中城镇办学的路子。高中全部进城、巴中改制扩规,龙都小学兴建,县城教育从规模到层次都有了很大发展,成效十分明显。高中尤其大改观,三校竞相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农村小学寄宿制的探索,适应了社会需求,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已形成广泛推广之势。二是有一定社会支持度。小学进镇,初中进城,顺应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虽然相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但这部分家长大都是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子女全托学校,释去因隔代教管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识的重要,重视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经济能力。据调查,90%的农村小学家长愿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数是住读,进城后费用约增,不是大问题。从发展看,社会总体是支持的。三是有一定资源基础。小学进镇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初中进城基础设施。现初中城区已容纳9000余学生,占28%。随着生源递减,若巴中稳定在100个班,东城中学、南城中学合并扩至60个班,西北中学招40个班,加上原师范校、进修校恢复办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决100个班,或适时再新建1所60个班的学校,或在原三大镇各保留一所初中,几年后初中全部或大部进城是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递减稳定在15000人后,可再调整满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实施建议纳入规划,逐步实施。集中办学是一项大工程,具体施行会有许多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建议作为办学总体思路,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争取5-8年,实现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目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中办学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以我们现有财力,由政府一手包办,一刀硬切的行政强推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建议遵循以需促调、社会选择、自然淘汰、市场推动原则,因势利导,着力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环境,引水入渠,水到渠成。整合资源,多方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框框,加大资源整合。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如出让名校产权,融资再建新校;允许名校办民校、高中自筹办初中;支持民校办名校,扶持社会办学,大力实施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及合作、股份等多种办学形式。广引各方资源流向城、镇办学,推进集中办学进程。放宽政策,自主办学。集中办学,是发展的新事物,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学习沿海发展战略,抢占先机,放水养鱼,既讲政策又讲因地制宜,既求合法又求合理,既促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力,避免生搬硬套。如多元办学,公、民校并举,必然涉及收费不一问题,可根据法规许可、资源投入性质和社会需求、大众承受力等因素,制定相应政策,首先保障有学上,同时满足上好学的多层次需求,并建立社会扶助机制,切实保证贫困学生入学。要扩大办学自主权。上级主要加强宏观监管,制定规则,让学校在人、财、物等具体事务方面充分自主,调动办学积极性,促进挖潜创新,创办特色,优势发展。

篇8: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思路清晰

口号喊得很响是很多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一味追求办学有特色, 办学理念很独特、办学思路和其他学校不一样,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中, 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被很多学校混为一谈;没有自己的特色, 而且理念过于口号和程式化, 具体措施更不能深入理念之中。比如有些学校把“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作为学校的特色、教学不一样、学生特长多”被很多学校挂在嘴边,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 学校的究竟有什么特色、特点?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体分析了应因校而异。因为理念不准确, 学校的发展方向就会偏离。

二、师资力量不到位

在很多学校扩建中, 经常招聘老师, 导致一年招聘很多教师的状况, 如果遇到学生减少, 又会出现教师资源闲置的情况这, 由于生源短缺而无事可做;还有些学校没有备用教师情况, 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遇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退休后, 学校发展动力明显不足。还有很多学校缺乏对教师的总体规划的建设, 导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 教师科研意识不够强, 这都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学校管理缺乏规范化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存在只注重校园楼层的硬件建设, 忽略重视教学的发展理念。学校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 缺乏科学性的管理, 导致效率低下, 没有实效性。更不讲方法与规划, 只用时间战术提高学生的成绩, 导致学生和教师的不适应, 蛮干、盲干是制约学校发展主要因素, 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在发展中只重视学生成绩, 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因素。学校长期这样培养学生就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精神不振, 学习没成效, 成绩不能提高。

四、计划缺乏有效的实施、检查、总结

在学校这种教育体制管理下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新学期开始了, 有些学校面向教师下达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包括教学计划及本学期重大教学部署, 每个教师也都知道这些命令式的安排, 可是学校宣布以后并没了下文, 面对教师的工作计划如何实施与落实就没人指导检查了, 即便检查也是流于形式, 更别谈工作计划中的问题如何解决了, 有方案的也是轻描淡写, 没有意义。

面对以上问题, 我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对策:

一、明确办学理念和思路

在办学条件下, 学校首先要很据自己学校的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明确本校的办学理念, 有些学校提出“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 就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 详细的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方案, 更要注重落上来, 重落实、细化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二、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所学校,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校领导班子要高度关注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对青年教师积极指引, 关注他们的办公环境与生活环境, 多给青年教师及有学术成果的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 要制定把他们培养为名师的目标, 让他们树立信心, 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树立终身为师的崇高理想。学校还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建立教研室制度, 方便教师们更好地交流工作经验, 制定新的规划, 提升教师的整体教育技能。

三、学校管理规范化, 提高工作成效

学校要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不断探索, 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提高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轻装上阵, 以提高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不仅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 综合素质更是得到了提升, 激发他们发挥了潜能, 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建立学习兴趣与信心, 老师也有了时间对学生的全面关注的时间, 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工作计划重落实并要常抓不懈

学校的工作计划注重落实, 要从落实中找出问题与障碍, 解决问题,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 遇到问题, 马上组织研究问题并得到解决, 促进学校工作计划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并且服务于工作计划,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确保学校的长远发展。

五、从常规管理到创新管理。

一所好学校的发展与学校的常规管理是分不开的, 只有注重常规管理才能有一个好的教学秩序, 要重视常规管理为, 但新课改的前提下, 更要注重广新管理,

明确办学思路, 注重各层面的统一, 结合本校实际, 利用社会资源, 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位, 落实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 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潜能, 校长也要发挥领导的个人魅力, 在全体师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知人善任, 胸怀宽广, 教学专家等方面先行先试,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合力前进, 共同发展。

六、分工管理到注重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理念的重点, 一所好的学校, 必然是一个有团队凝聚力的学校, 学校管理就要注重队伍建设, 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团队力量的机会和条件, 人事部门更要重视管理培训问题, 更要注重落实到位。一个团队合作的学校是一所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一所学校只有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创新的团队精神, 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顺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 学校教育管理是发展创新的过程, 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 创新观念, 结合本校实际, 按照国家的教育规划, 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国家、社会培养给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德富.刍议农村学校管理的弊端及几点建议.教学与管理.2003.2.20.

[2]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第3期

[3]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2期

[4]杨兆山, 张海波.整体性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2010年.第1期.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 2010总第243期

上一篇:小区接管验收方案下一篇:科学巨著《昆虫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