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生事迹简介doc

2024-08-06

十佳医生事迹简介doc(精选4篇)

篇1:十佳医生事迹简介doc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十佳医生”候选人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妇产科 牛秀敏

牛秀敏,女,66岁,本科学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妇产科工作至今。牛教授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断提高围产医学质量的宗旨,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到同行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及媒体的关注。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记录片“牛秀敏的三十年”。曾荣获全院“最满意大夫奖”;天津市妇幼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培养围产医学专业博士生6名(已毕业6人),硕士生24人(已毕业16人)。多次被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填补了3项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完成市级6项科研课题;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一项。发表论著30余篇,主编产科专著6部,综述10余篇,译文20余万余字。2010年查体发现结肠癌晚期,她坚强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病情。在手术后,坚持放化疗的情况下,每天早晨六点半就开始工作,每周两次专家门诊,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牛教授看似一个平凡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是一名医生,却铸就了战士钢铁般的意志。

神经外科 刘春祥

刘春祥,男,46岁,农工党员,本科学历,主任医师。他的主攻方向为颅脑创伤的救治工作。他是神经外科一位德才兼备,具有领导才能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好医生。作为脑外伤病区主任,在今年3月病房搬迁扩建成立之初,一边带领大家克服着人员短缺等诸多困难,一边积极采取措施迅速增加患者收治数量,加强管理,制定实用简洁的病房管理制度,增强急诊外伤的处臵效率,很短的时间脑外伤病区便建设成了全市最大规模、设施齐备的脑外伤专业病区,有力保障并实现了患者收治数量与质量双增长。

他一直是以课题和神经外科利益为先,参与协调脑外伤国际和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负责研究生的临床带教。热心医院和科室的重大公益活动,出色完成津保高速公路发生重大车祸的救护任务等。

泌尿外科 刘桂彬

刘桂彬,男,46岁,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他从事着普通平凡的工作,泌尿外科高龄患者较多,对于他们需付出更多。曾经有一名老年膀胱癌患者实施了全膀胱切除手术并进行尿路改道,造瘘管多次脱出,甚至一天之中数次往返医院就医,虽然他已经下班,但得知情况后,他即刻返回医院处理,没有半刻犹豫。曾经多次深夜,当繁盛值班医生不能处理的疑难病情时,刘桂彬都能及时赶到医院协助处理,从未推脱。

近年来,他开展了泌尿系统结石微创治疗,尤其是上尿路结石的经皮肾镜手术已达到天津市领先水平。曾经有两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一例伴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及严重脊柱畸形;一例为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瘫痪在床10余年。病人辗转数家医院,均未得到诊治,来我院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获得了成功。

眼科 闫一鸣

闫一鸣,男,59岁,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参加工作30余年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他多年如一日,每天早来晚走,节假日不休息,忘我地工作,他所承担业务量在科室各专业组中名列前茅,年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年手术例数200余例。他努力钻研医疗业务技术,孜孜以求,在青光眼、眼外伤等多个临床领域业绩突出,并注重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人文素养。他廉洁行医,被评为天津市“卫生行业诚信个人”,深受职工与患者普遍赞誉。

血液肿瘤科 宋嘉

宋嘉,男,39岁,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7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131人才”(第三层次)称号。2009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称号。2003年,作为总医院第一批“抗非典”医疗队成员赴肺科医院工作,获“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他热爱临床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医学知识扎实,对血液系统危重急症有较强诊疗能力。在科主任领导下,临床开展血细胞分离单采及血浆臵换技术,抢救危重病人获得显著疗效。他以病人为中心,医患关系和谐。积极承担国际学院留学生及七年制教学工作。201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邓迪大学医学院学习交流。2011年获医科大学总医院优秀教学查房奖。近年参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承担医科大学科研基金及医科大学教学科研基金,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参编数部教材书籍。

耳鼻喉科 张耕

张耕,男,38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临床技能:积极开展鼻内镜下的多种手术,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放化疗同步靶向治疗,积极参加耳蜗小组的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耳鼻喉科成为天津市指定的电子耳蜗植入基地之一。完成天津市新技术引进项目3项。热爱临床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科内最年轻的带组组长,参加了多次危重症抢救,业务指标在科内位居前列。他积极性应院党委的号召,参加援疆工作。2010年,在疆工作期间,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喀什日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积极参加教学工作,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其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被评为优秀。

感染免疫科 李昕

李昕,男,39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李昕同志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心系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能够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注重医疗安全,能够运用新技术多次成功救治本专业疑难和危重症患者。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李昕同志参加了汶川地震的感染控制医疗救援工作并获得好评,为医院争得了荣誉。该同志还积极参与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督查工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李昕同志积极参加多项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两项科研成果,有力地带动了本科室科研工作的开展。

普通外科 李卫东

李卫东,男,45岁,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20余年,该同志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临床工作中,恪尽职守,能胜任普通外科各项临床工作,熟悉并掌握普外科疾病的诊治和手术治疗;在胃肠外科专业方面,与治疗组成员在科内积极推行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并率先开展胃腔内腹腔镜贲门部间质肿瘤切除术。作为临床教师,出色地完成了带教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已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7名。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曾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天津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加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微创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已通过成果鉴定,其结果为国际领先。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5篇。

康复科 李凤敏 李凤敏,女,4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任医师。工作二十多年来,她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事求是,不贪图名利。在负责病房医疗工作期间,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患者发生一起纠纷。热爱并且胜任自己的岗位和职位。在平时工作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严格执行病情告知义务,有效地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竭诚为患者服务。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患者。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积极配合支持科领导工作,团结同事,关心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助人为乐,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干部保健部 肖广辉

肖广辉,男,48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后,一直在干部保健部从事老年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从医二十五年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出色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受到患者广泛好评。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获院级优秀教师称号。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努力提高科研素养,近五年发表中华系列杂志、核心期刊杂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完成科委课题1项,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

肺部肿瘤外科 陈钢

陈钢,男,46岁,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擅长各种胸外科手术,在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潜心研究肺癌早期诊断和以外科为主的肺癌综合治疗。陈钢医生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并且勤于分析,善于总结,使得他不断获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好评,为科室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他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可以真正能够救治他人,医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理论学习,而对待患者良好、真诚的服务态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心理疼痛。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他服务和工作的宗旨。

神经内科 赵强

赵强,男,46岁,致公党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科委员会委员,主攻方向为神经电生理及癫痫的诊断与治疗。他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好医生,在临床上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无论是常见病例还是疑难病例、复杂病例都力求找到最佳诊治方案;在科研上及时对临床病例进行收集总结,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教学上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知识教给学生。今年3月神经内科搬迁至新大楼,他知难而上,吃苦在前,团结同志,为了科室工作确保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注重医疗护理的安全,每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病房中总是看到他的身影。对于患者和同事,他都无私的给予帮助,为患者积极捐款渡难关,为同事排忧解难,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白衣战士的职责,他是患者的好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呼吸科 董丽霞

董丽霞,女,42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医18年以来,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著称,是患者可以托付健康与生命的白衣天使,是同事的益友,是学生的良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用青春和爱心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赞歌。她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的病痛,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在多次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尤其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作为总医院第一名一线医生,表现突出,获得了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及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称号,在6年后的救治重症H1N1肺炎工作中同样做出了优异成绩。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不计较个人得失,临床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好评。

心脏科 蔡衡

蔡衡,男,41岁,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1993至1998年在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现改名为人民医院)工作,1998年调入我院心内科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心脏学会理事,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导师。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危重症抢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电生理,从事心电生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工作,能熟练进行室上速、各种房性、室性复杂心律失常及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是天津市心电生理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3项,主持天津市卫生系统局级课题1项,完成天津市卫生系统填补技术空白4项。

放射科 蔡跃增

蔡跃增,女,59岁,农工党员,大学毕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天津市医学会第一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从医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影像学诊断工作,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是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骨矿及骨强度的研究工作。在医教研方面积极努力进取,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同行。对骨肌系统疑难病症能基本做到准确诊断,不出差错。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承担医科大学七年制、五年制、影像系及全国放射诊断部办班的教学工作,受到大家的好评。重视科研工作,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指导学生做比较前沿的课题。主持两项科研成果均鉴定为国际领先。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实用临床骨关节影像诊断》专著1部;副主编《骨矿与临床》及《骨质疏松诊断》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承担多项科研工作,其中三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被评为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曾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三八红旗手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3年参加天津海河医院抗击非典工作,被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评为优秀党员。

篇2:十佳医生事迹简介doc

闵永余,男,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金湖县闵桥镇太平村村医。1986年以来,他连续25年被镇、县评为先进卫生工作者,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扎根农村行医38年,出诊19万次。

在高邮湖畔的闵桥镇太平村,天天可以看到一位年近60的白衣使者,骑着电瓶车匆匆往来于村卫生室和村民家庭之间,他,古铜色的脸上,留有络腮胡茬,浓浓眉毛下目光炯炯,额头上刻着道道岁月的痕迹。他,就是该村村医、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闵永余。他38年如一日,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救死扶伤,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保健事业,受到当地群众爱戴。

从医38年,闵永余能用草药、中药、西药、针灸、火罐来为乡亲们治病。乡亲们的那些常见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乡亲们都很信任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最让乡亲们感动的是,他随叫随到,38年风雨不改。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有一年冬天的夜里11点多钟,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刚刚入睡的闵永余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一开,是本村2组王大爷,原来是他家8岁的孙子突然发热抽筋,请闵医生去治疗。闵永余小跑到王家,给孩子一量体温39.6度,因为冬天不能物理降温,只好药物降温,而药物降温时间长,闵永余耐心地观察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孩子退热了,方才放心离开。到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刚睡下,4组的村民丁广珠打来电话,说他家小儿子头痛发热。闵永余立即起床跑到丁家,问病情、量体温、看舌苔、皮试注射青霉素,观察、开药方、写医嘱,又是一个多小时。回到家东方已泛白。正准备休息,电话铃又响了,原来是3组村民小邹的小孩白天顽皮,将铁圈套上臂膀肿痛出血,拿不下来。闵永余顾不得一夜没合眼,来到邹家,细心地用油润滑,用热水敷,终于将铁圈拿下来。

请闵医生看病,有时不花钱也能看好病。乡亲们一般头痛脑热、腰酸腿疼、毒虫咬了,闵医生一看,凭着多年的经验,就地取材,手把手教乡亲们去村里的河边、草地中找草药,进行熬汤和敷药,很快就治愈了;不懂草药的乡亲们,他就自个去找草药,帮忙着给患者熬汤喝和敷药,经过这么一喝一敷,基本上都能够康复,即经济实惠又方便群众。一次本村户籍,家住县城吴姓幼儿,因多日腹泻,经县城几家大夫医治,收效不显,家人很焦急,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患儿抱回本村请闵医生看看,他看后给患儿开出几位民间偏方教其家长给患儿使用,那知用后不久,患儿居然不泻了„„。现在村里好多人有病,都要求他给开一些中药。本地易见易找的,就直接告诉患者本人回去自采,如车前草、马齿苋、淡竹叶、仙人掌„„等不亚于数十种,同时他还利用针灸、推拿、拔罐为当地群众疗伤治病,目前不少外村老百姓也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他不但治疗上中医中药

用得好,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特别在农民健康教育课上指导农民如何使用中医中药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深得干部群众的欢迎。

2010年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任务多了,而收入相对减少,有些乡村医生发牢骚,而闵永余非但没有丝毫怨言,还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做其他乡村医生的思想工作,带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减轻患者的负担,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甚至不花钱也能看好病。治病一律开基本药物,同是基本药物,也要拣最便宜、疗效好的的。比如,使用抗生素,他都是选用价格只有2角几分的青霉素,绝不使用同样是基本药物的价格十几元的头孢类药物,他每年为患者使用的青霉素就达800支左右。由于他使用青霉素等价廉物美的药物,群众看一次诸如慢支、肺气肿的病,一般十几元就治愈了,这在大医院没有几百元是难治好的。

在农村行医,不像县城,坐地门诊,他要出诊。过去出诊都是步行,后来是自行车,再后来就是摩托车,闵永余出诊行医前后自行车骑坏了6辆,摩托车骑坏了3辆。药箱是随身之物,平均3年背坏一个,药箱他已背坏10多个,其中有一个药箱还是他用木板自做的。闵永余行医38年,妻子殷德香为他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出诊14次,一年就是5千多次,38年那就是19万次啊。每次出诊,闵永余都是有求必应。对此,有人不理解,劝闵永余不要出诊,让病人来家里看,而闵永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人家有困难,没有办法才请你出诊,你怎能拒绝呢。

闵永余生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自他行医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出诊定下一个“三不”规矩,不收患者出诊费,不在患者家吃一顿饭,不抽患者家一支烟,如今这个规矩已守了38年,他要坚守一辈子。闵永余时刻牢记人的生命大于天的道理,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坚决拒绝药贩上门推销药品,确保安全用药。2011年初,药贩子严某和胡某分别三番五次找到闵永余,要求推销非基本药物,允诺给予50%以上的高额回扣,如推销得多,还可以让他到云南旅游。在利益诱惑面前,闵永余始终不动摇,毅然一次又一次将药贩子顶了回去,坚持从镇卫生院药库调药。

篇3:十佳医生事迹材料

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到医院,一天要连续看上近百个患者,常常是下午3点多时才吃中午饭,逢到手术日,就更是手术做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吃饭,经常是后半夜了才回家。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他落下了腰疼病,经常是下班自己卧床休息,但这从没影响上班、手术。

来自周边省的李新,只有18岁,刚刚考上大学,由于用眼过度,视力极差,竟然佩戴着1400度的近视镜。父母曾带她多次到医院就医,但是都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经多方打听,来到XX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经过XX认真仔细的检查,为她实施了一种新型的近视飞秒准分子全激光手术,术后第二天,李新的裸眼视力就达到了1.0!

XX还有一颗善良的心。20xx年秋,来自南召农村的`一对老夫妇带孩子来看病,随身携带的现金被扒手在公共汽车上偷走了,得知情况后他把自己身上仅有的500元钱给了老人。20xx年冬,唐河县的一个病人来看病,只带了一包袱馒头,连咸菜也没有,XX看着难受,从口袋里拿出200元给了他…… 在家里,家务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他的老母亲住院一直没有时间去专门陪护,上学的女儿甚至有一个月没有见到他。今年4月26日,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到科里找他,得知他正在手术,老人没有惊动他,在大厅里转了两圈就走了。手术完毕得知此事后,XX的眼圈红了。父子虽同住一城、相距不远,却一个月未曾谋面,对与父亲,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更多的是愧疚。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XX依旧满怀激情地在忙碌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的医术、他的爱心、他的奉献、他的医德,赢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同事们把他引为楷模,患者更是称他为“具有菩萨心肠的好大夫”。面对辉煌的成就和诸多荣誉,他的话语依旧是那样的平实:“作为一名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自大学毕业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年来,XX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荣获市二、三级科研成果奖十多项。

篇4:十佳医生主要事迹

我叫瓦斯力江.买买提、男、维吾尔族,现年40岁,现任阔克苏乡卫生院内科医师,办公室主任,1994年8月参加工作。我连续多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1996年——1998年被阔克苏乡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特克斯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州直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进修学习中被评为优秀学员。参加工作16年来,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礼貌待人,态度和蔼,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排忧解难,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对病人如亲人,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一如既往。坚持提早上班,延迟下班,尽量满足患者要求。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随叫随到。努力钻研医疗业务技术,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2002年11月末,一日半夜时分我正熟睡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打电话的是阔克苏乡牧业队的一个牧民,他们家有一需要急救的病人,他们房子离我居住的地方有6—7公里路,天又黑,伸手不见五指,天气又冷,那时我小女儿出生不到2个月,我爱人身体又不好,大女儿又正在发高烧。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大概地问了一下病情后,怀疑是癫痫病,就拿上必备的急救东西,骑着牧民牵过来的马时,风吹的我差一点从马上摔下来。到他们家的时候病人已经进入昏迷状态,此时病人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及面部肌肉强烈抽动,呼吸呈急冲式,口吐白沫舌被咬伤而带红色血沫,我迅速将患者衣领解开,打开门窗户以利于呼吸,并将牙垫置臼齿间以防舌的咬伤,然后开始检查生命体征后,当即进行对症处理并观察病情,待病情平稳后,我才深一脚浅一脚的不行往回走,不知摔了多少跤,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像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发生,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在我们乡阔克苏村,有一五保户叫陈新民有多年的支气管哮喘病,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三年间,我不定时的上门为他服务,看到他房子没有吃的、喝的、我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买面粉和清油,并经常给他打扫卫生,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不论日寒夜冷路途遥远,只要病人需要,我就到病人的家里去,为他们解决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痛苦。

我热爱农村卫生事业,一心一意扎根在乡镇基层卫生院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病人废寝忘食,对危重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患者,每年上门服务达100余例,一切为病人着想,再苦再累毫无怨言,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力求技术上精益求精。

上一篇:春节安全讲话下一篇:界首市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种植大户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