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2024-08-1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精选9篇)

篇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随之不断改善和提高,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加快农村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步伐,带给人民群众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此,笔者深入农村进行了广泛调查。认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受经济条件和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人才极为缺乏。与庞大的农村群体相比从事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显得犹为不足,镇村文艺专业人才匮乏。镇文化干部并非都是具有专业特长的专职人员,多数还兼任其它很多乡镇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充分适应农村文化发展工作的要求。在村组根本没有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有少数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人,仅限于个人爱好,只能拉拉二胡,吹吹笛子,敲敲鼓,在乡村红白喜事上热闹一下,真正能组织起民间文艺活动的民间艺人廖廖无几,镇村组文化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村文化建设难以推进。

(二)不能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相对于经济高速发展而言,农村文化工作就显得滞后,农民文化生活极其单调。已不适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数村平时没什么活动。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于在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没有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腐朽落后的思想,对社会危害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农村文化发展方向。发展农村新文化就要在农村积极弘扬三种文化。一是要弘扬法制文化。要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引导群众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提高全民法制文化水平。二是弘扬科技文化。把农村科普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手段,抓好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三是弘扬道德文化。要把“八荣八耻”荣辱观融入到教育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中,大力挖掘和弘扬柞水渔鼓、花鼓戏、玩狮子、耍龙灯、农民运动会等传统的柞水民间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趋荣避耻,疾恶扬善,把那些有恶习的人从赌博、迷信等场所吸引过来。

(二)大力实施农村特色文化战略。农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多样,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要努力打造农村

乡土文化活动平台,使贴近农村生活的乡土文化产品重放光彩,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社和民间艺人,组织创作贴近农村生活题材的乡土文化产品,如柞水渔鼓,小戏,花鼓,秧歌等一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通俗易懂的乡土文化节目,在全县范围内巡回演出,以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品位。

(三)鼓励发展民间文化组织。要充分发挥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的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发展文化事业和参与兴办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民间文艺社团,利用民间文艺资源,扩展农村文化阵地,帮助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宗旨,本着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实现城乡联动,促进文化协调发展。积极探索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其重点应放在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挖掘利用当地民间文艺资源两个方面。

(五)加大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育。要在村级班子里配备一名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定期组织乡镇文化干部和村级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育一批农村文化专业人才,更好地指导和促进乡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挖掘乡土民间艺人,依靠他们的创作和带动,不断繁荣农村乡土文化。

篇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摘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的建设,领导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基层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论证文化工作的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领导的建议,从而营造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为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基层;领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提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指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奋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说明现在,中央和省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尤其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更是重视,应以此为契机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的和谐繁荣,促进社会安宁和进步,先进的文化不占领农村阵地,就会让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不良旧俗在基层沉渣泛起。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越来越迫切需要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解决温饱问题,而且,现在急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科技致富知识和信息等,也急需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急需促进和繁荣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老人、青少年、儿童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这进一步降低当地政府与领导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同时也降低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但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村庄,大量的外来人口一方面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不足的问题更突出;另一方面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口也带来多元文化,这使农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农村文化面临多元文化碰撞与适应的问题,这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整合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4、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四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是突破当前文化建设瓶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

1、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整合农村文化发展的相关资源。从现阶段来讲,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率建设等。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做到国有、民营一起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为了促进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区、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三是要实施好农村广播 “村村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

2、建立文化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从制度上确保财政对农村文化支出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投向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的增量向农村的镇、村倾斜,并不断加大倾斜力度。其次,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投入的评估、监督机制,坚持农村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方向。对农村公共文化项目的财政投入应进行项目评估,保障项目建设符合与农村实际文化需求,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项目建设的公开与监督,提高投资效益。第三,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的激励机制。采取减免税费等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化。

篇3: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按规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把农村文化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 确定工作任务、工作职责、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所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 又要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出一些相配套的优惠政策, 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

此外, 还要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 鼓励创新, 把农村文化与生态农庄、庭院经济、村庄休闲旅游结合起来, 丰富内容, 打造精品。

二、优化结构, 努力建设适应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

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 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人才队伍。一要加强人才培养使用。提高现有人员队伍素质, 既要发挥老专家的作用, 又要培养好顶尖人才和后续人才梯队。对目前紧缺的专业人才, 如播音、编导、舞美、文化产业经营、公共文化服务等,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实行聘用制管理。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建立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 每个行政村要有1名文化管理员。二要加强培训。对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员、群众文化主要门类业务干部和村 (社区) 文化员开展业务培训, 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服务水平。将农民业余文化队伍骨干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范围, 重点对从事文化辅导、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经纪等各类文体骨干进行培训。三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的优势, 为农民工开设借阅窗口, 提供理想的读书学习场所, 并且可组织流动图书箱, 送图书到企业为农民工服务。博物馆、科技馆等部门应免费让农民工参观陈列展览, 聆听科技讲座等。

三是由政府买单, 在农民工集居的工业园区设置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定期为农民工放映电影。

四是积极组织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征文、演讲、体育比赛和评选“模范民工”“民企之星”等活动, 全方位展示农民工的精神风采。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结合农村实际, 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农民业余文化队伍, 努力构建县、乡 (镇) 、村 (社区) 三级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

三、转变方式, 多元投入, 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农村的休闲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兴办农村文化事业。鼓励企业、社会各界以及个人投资兴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体系。采取“民办公助, 一主多业”的发展思路, 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 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 形成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民间办文化的良好氛围, 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组织形式多样性, 尊重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

农村文化发展,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文化建设上, 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摒弃“小众”意识,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上, 既要体现多样性, 又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

1. 开展“三下乡”活动, 坚持文化下乡惠泽于民。

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活动, 使农民得到精神的享受。财政每年可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 聘请专业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实行“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 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建议由党政有关部门与乡镇结对子, 城市街道社区和乡 (镇) 村结对子, 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 成为“常下乡”活动。

2. 挖掘资源, 擦亮传统文化品牌。

农村传统文化有大量瑰宝, 值得传承弘扬。要引导农民认识自身地域文化价值, 开展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使大批民间艺术重显活力。

3. 文化走亲, 在地方文化交流中提高创新。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 长期处于封闭运行、自我完善状态的农村文化已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他们需要感受新鲜的文化基因, 同时地域文化通过跨区域的交流展示得到弘扬、借鉴和提高。因此, 我们要为农村文化搭建交流平台, 让农村文化同城市文化、异域文化、外来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

总之,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开拓创新, 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的作用, 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就一定能为农村群众文化创造出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源.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华章, 2011 (19) .

篇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摘要 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导者,始终坚持“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及“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的办宫宗旨。这颗常青的种子,在各民族团结、包容、和谐的土壤中传播成长,为新疆,为乌鲁木齐市的各族职工群众共创和谐美好家园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并取得成效。

关键词 职工群众文化 民族 和谐家园

成立于1958年的市工人文化宫,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曾经是乌鲁木齐市的大型、重要活动场所。50年来,它始终坚持“职个的学校和乐同”及“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同”的办宫宗旨,以培养职工艺术人才、丰富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坚持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坚持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工会工运事业,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各族人民丝丝相扣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三个离不开的”的重要基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十二姆木卡姆”“麦西来甫”“刀郎”,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回族“花儿”,汉族的“秧歌”,这些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易于学习又增进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友谊,它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同,更容易引起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更能够支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职工群众自己的文化领地。所以加强职工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新疆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二、加强职工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确立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工人文化宫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的课堂,精神的庭同,在职工业余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源于职工群众自身精神层面追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行为。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来进行自我完善和表现。比如:你可以看到在公同、广场、小区流行的广场舞、交谊舞、跳新疆舞,唱京剧、秦腔,室内外卡拉OK等等,都是职工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工人文化宫可以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从自我娱乐和相互学习中,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喜爱,在相互融合的学习中促进民族团结。

因此,加强职工群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各级地方政府要把职工群众文化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加强职工群众文化,促进民族包容和谐

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促进者,必须勇担责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弘扬以爱同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通过组织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宫南80年代开展大量的文化补习课,到现在聘请专门的师资力量,开展合唱、民乐、舞蹈、书法、摄影、各类球类比赛等活动。乌鲁木齐工人文化宫一直以致力于满足乌鲁木齐市各族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为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努力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艺术修养。

2009年3月,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职工合唱团,包含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80余人的集体,成立5年多来,该集体已参加各类演出及比赛30多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赢得许多优异成绩,还曾跨越海峡为台湾同胞演唱。同时,合唱团还经常深入到社区、学校、工矿企业,为职工群众们带去一首首充满正能量的劳动者之歌和欢快的舞蹈演出。

文化宫还成立了京剧社、越剧社、秦腔艺术团等,这几年下基层到工厂,去社区到学校,在自治区残联、新疆残疾人职业培训中专学校,为百余位各民族师生奉献精彩的慰问演出。在红山体育馆百姓大舞台连续举办5场专场演出,观众近千人次观看,影响力很大。到新疆钢铁厂,为广大工人老大哥送上了倾心准备的一场越剧艺术的文化大餐。到人民公同,给广大秦腔戏迷朋友送去了欢乐和幸福。每到一处,我们都深深感到艺术不分民族,美丽可以感知。当社员们粉妆登场,身着华丽典雅的古装造型、清新婉约的唱腔韵律一下子就吸引了台下一双双目光,让各族职工群众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共荣,2013年6月6日在红山体育馆,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协办了首届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比赛。共有42家事企业单位参与,总计参赛人数达到500多人左右。本次乌鲁木齐职工趣味运动会是全程免费参与,不收取任何费用。职工趣味运动会的开展,对于员工来说,可以释放员工工作压力,增强职工身体素质、提高健身意识。

本次运动会主要采取趣味竞赛项目,共有毛毛虫竞赛、趣味铅笔大力士、众星捧月、跳大绳、勇往直前5项比赛项目,项目集竞赛与娱乐为一体。为了使运动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老少皆宜、参加人数更多,趣味运动会所有项目均设置为集体项目,提高参与者的团队意识,激发员工敢于拼搏,奋勇向前的精神。

篇5: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支部,有党员139人。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展示现代企业优质文明的社会形象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创新型、和谐型企业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并抓并重,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评价。集团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荣誉120多项,其中国家级

荣誉10项,省级荣誉29项。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工作氛围逐渐形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集团成立了由集团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集团下属的14个子公司和4个职能部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设在集团综合办公室。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层层设立机构,广泛宣传发动,做到了机构健全、计划周全、措施具体、人员落实、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经费保证、工作到位。领导小组成员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强、经营管理能力突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集团公司把机制的创新作为突出创建工作实效性的保障措施来抓,首先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和要求。集团公司建立健全了涉及企业安全生产、商场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职工培训教育、优质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制度1100多条。以考核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把软工作变成硬指标,是新世纪集团精神文明建设机制的特色之一。集团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了及日常考核的工作范畴,在每年初子公司与集团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实行单位经理负责制。集团对单位的月度考核成绩直接与正副经理的职务工资挂钩,各单位也相应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逐级负责、层层考核的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的加强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使全集团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人有

责”的工作氛围。丰富内容,突出重点,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加强思想建设,鼓士气树正气。集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单位内部形成了“知

荣耻、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全体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

神状态,进一步增强了实现自我、奉献企业、服务社会的激情和决心。

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素质。集团根据不同层次职工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方式,先后举办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12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辅导座谈20次;在兰州大学、甘肃理工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高校定向委培中层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20多名,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举办演讲比赛、参观学习、集中辅导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党员、职工达1000人(次),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术、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集团员工接受培训率达到100%,专业技术人员比当初增加了40%,员工由大专以上学历占21%、中专(高中)学历占60%、初中学历占19%,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占30%、中专(高中)学历占60%、初中学历占10%。集团形成了职工爱岗位、爱集体、创一流的意识和爱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生动局面。

丰富宣传载体,弘扬企业精神。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就是集团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团结奉献、务实创新、吃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拼搏过程,集团充分发扬这种企业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平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资产设备、办公耗材、会议接待等方面的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大力弘扬“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为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创办了以“扬企业文化、展员工风采”为宗旨的《新世纪集团报》160多期、以“整合资讯、树立形象”为特色的《新世纪商讯专刊》10期,建立了新世纪集团网站。近年来,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宣传阵线的优势,报道登载员工在业务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倡导“真善美”,批评“假丑恶”,接受社会各界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起到了舆论引导、监督教育的良

好效果。

坚持诚信建设,履行服务承诺。诚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是集团确立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更是集团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集团一直把诚信作为跻身地方龙头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基石,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诚信建设的基本内容,要求下属单位及全体员工分别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童叟无欺。坚决履行“消费者不满意就退货”的服务承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优化内外环境、营造和谐氛围。集团把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硬指标。广成大酒店、物业小区、酒业公司、西沟门煤矿的绿化,集团商贸单位的亮化为平凉市区文明创建增添了亮点。为落实集团优质服务标准,集团商贸服务单位在公共场所设立便

民椅、饮水机、休闲吧等设施,以“创设人性化消费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体现精神文明建

设的成果。

整合力量,统筹推进,载体功能不断提高

集团党委、董事会一直把营造企业文化作为提升企业层次、扩张管理内涵、塑造企业形象的突破口来抓。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对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职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进行提炼,创作了企徽、企旗、企歌和企业口号,创办了内部刊物,形成了凝聚、动员和鼓舞员工的精神力量。其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样式。集团积极倡导健康的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造特点鲜明的企业文化品牌。集团成立了军乐队、礼仪队,坚持在周一、周六举行升旗仪式;建立了职工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举行集团运动会、职工体操比赛,精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招商宣传、文艺促销、迎宾礼仪等一系列文化样式,使新世纪集团的企业文化特

色日益明显,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规范管理、促进效益提升”是新世纪集团确定的2008年工作重点。规范管理的核心是规范企业运营、规范员工行为。集团党委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为基础,提出了“三自要求”即自学、自觉、自律,“五个到位”即做到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和谐相处沟通到位、爱护员工引导到位、文明礼貌服务到位,达到“四个提升”即员工素质整体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经营效益提升。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集团

董事会确立了“亲情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集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发挥新世纪集团特色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把精神文明建设与集团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集团工会建设和厂务公开紧密结合,与集团团委妇联工作紧密结合。以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与企业盈利能力双提升为主线整合力量,使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员工的素质与收入、企业的效益与品牌统筹推进。全体员工无吸毒、赌博、违法现象,无加入邪教人员,计划生育等综合治理指标均在规定范围之内,精神文明

建设的载体功能明显增强。搭建平台,培育典型,综合效益稳步上升

优质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精神文明建设是优质服务的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与提升优质服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集团以“文明服务、微笑服务、优质服务、礼貌服务、售后服务”为内容的“五服务”活动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平台。2008年,举办优质服务知识竞赛5次、文艺演出9次、征文活动1次,每月进行培训学习,并向社会发放《消费

者调查问卷》200份,公示优质服务监督电话、实践测试450多人(次),收集了社会各界对集团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200多条,整改率达到90%以上。优质服务工作的巩固和提升进一步加深了员工对本职岗位职责和文明服务的理解,使集团公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培育出了典型的人和事。今年以来,集团涌现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20多人(次),收到消费者表扬信、感谢信8份,“5·12”地震灾害发生后,集团向平凉受灾区(县)捐款150万元,员工捐款近18万元。十多年来,集团累计为社会捐赠达1000多万元,得到

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集团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集团总资产上升到5.6亿元,经营产业由单一的商贸业拓展到商贸服务、房地产、建筑、工业四业并举,协调发展。目前,集团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按计划逐步推进,部分单位与去年同期相比经营销售增幅较大,企业的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新世纪集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所以富有成效,决定于5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集团党委、董事会领导坚强有力,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切合企业实际,符合发展需要;二是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重视服务,靠管理内强素质、以服务外树形象;三是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财务、人事集中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民主集中,执行力强;四是新世纪集团在一个好带头人的领导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出了一支敢于面对挑战、勇搏激流、富于创新、乐于敬业、务实进取的领导集体,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行动;五是以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提高福利待遇为保障,增强了员工的向心

篇6: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枝江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2012年枝江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的通知》(枝办发〔2010〕34号)(以下简称《三年规划》)精神,推进全市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现就加强全市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全面建设为基础,完善功能为关键,发挥作用为根本,全面做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着力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干部为主体,面向广大村民群众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工作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本地 “十二五”规划,做到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相对接,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配套,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在建设布局上突出公共性、公益性,从严控制干部办公用房,尽量扩大服务群众和开展活动的场所。

2、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向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共同建设、综合使用、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

3、以用为本、强化功能。坚持建管并重,以用为本,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增强服务功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4、民主公开、群众公认。把民主公开贯穿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广泛听取和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特别是建设方案、资金筹措、建设质量等要请群众把关。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搞建设,避免铺张浪费,防止重复建设,不准举债搞建设,真正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三)目标任务

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的要求,扎实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力争年内实现每个建制村都有规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每个中心都达到“五务合一”的要求,努力使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农村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宣传教育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信访维稳中心,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特别是青年、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功能设置

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要按照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要求来建设,力争达到“二十个一”的标准:

1、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场所。有满足功能需要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场所、阵地。

2、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识一般悬挂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屋顶、门楣等位置,做到醒目、美观。

3、一套村级组织标识。在服务中心大门两侧悬挂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标识牌。村级配套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等需要挂牌的,一般制作成尺寸较小的方型牌匾,集中悬挂于室外墙面。注意防止村级组织挂牌过多过杂。

4、一面国旗。在服务中心屋顶或门前设置旗杆,升挂一面国旗。

5、一个公开栏(橱窗)。主要用于定期公开村级党务事务,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及时反馈村民群众反映问题和事项的办理情况。公开栏一般设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周边,位置要醒目,要带有防雨设施。

6、一个活动场地。在服务中心周边规划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满足群众日常活动和召开村级大型会议需要。有条件的村可以依托活动场地搭建一个戏台。

7、一套体育设施。根据村实际情况,配备篮球架、乒乓球桌、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8、一套广播喇叭系统。主要用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文化娱乐等。广播喇叭控制室一般设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扩音设备应覆盖村民聚集区。

9、一个便民服务大厅(室)。主要用于为党员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和处理村级日常事务。便民服务大厅一般设在一楼,布局为开放式,方便党员群众办事。根据工作需要,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党群服务、代办服务等服务岗,安排党员干部值班服务,公开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室内墙壁上公示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内容,做到简明清晰。有条件的村可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等服务设备。

10、一个谈心说事室。主要用于接待党员群众来访说事和谈心谈话。室内布置装饰应简洁舒适,室内墙面可张贴问候语和说事谈心的相关制度。

11、一个办公室。一般只安排一间办公室,用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办公,工作用房比较宽松的村,可增加一间综合办公室。其他村干部日常办公,主要在便民服务大厅进行。

12、一个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主要用于会议、学习、培训和活动。应配置一定数量的会议桌椅,配置一面党旗。室内墙面可张贴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党员群像图(含公开承诺事项)以及“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会等相关制度。

13、一个文化娱乐活动室。主要用于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应配备桌椅、棋牌、电视机、音响设备等。

14、一个远程教育站点。主要用于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应配备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投影仪、音响等电教设备,开通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端口。

15、一个图书室(农家书屋)。主要用于党员群众阅读学习。应配备书柜(书架)、阅读桌椅及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党建、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生活保健等类书籍。有条件的村,可配备电脑,开通电子阅览服务。室内墙面可张贴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读书名言警句等。

16、一个档案室。主要用于存放村级各种档案资料。应配备档案柜、档案盒等设施,对村级各项工作、各类人员等规范建档,并定期整理。

17、一个卫生室。主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18、一个农资超市(综合服务社)。主要为群众提供日常生产生活资料采买服务。

19、一个农村商贸服务站点。主要为群众提供农产品销售,商贸、务工信息咨询等服务。有条件的村,可建设村级商贸市场(网点)。

20、一个综合服务站点。根据村级实际和群众需求,提供农机、农技、米粮加工等各类综合服务。

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室(站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一室(站)多用,总体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简朴实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实际,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平台。

三、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重在建设,关键在用。要按照构建“七个体系”和 “五务合一”的要求,强化功能整合,抓好管理使用,做好活动记载,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

(一)强化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区域政治中心作用

1、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经常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等党务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2、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实行村务重大决策“五议五公开”,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3、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自治组织、配套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的领导,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强化引领发展功能,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1、选准发展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党员创业致富”计划的示范作用,引领群众兴办产业、增收致富。

2、加强对农资超市(综合服务社)的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物质采买服务,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群众生产。

3、依托综合服务站点,定期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农机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村,指导和帮助群众开展农业生产。

4、依托农村商贸服务站点,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组织农产品集中销售,活跃商贸流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5、有条件的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或引办、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强化桥梁纽带功能,发挥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

1、向群众公开市、镇(街道)、村各级服务网点、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服务承诺、联系方式等,方便群众办事。

2、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承接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项目,并与镇(街道)、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对接,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重点为群众代办涉及公安、民政、计生、广电、劳保、国土、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行政审批等服务事项。

3、经常性组织开展“便民服务日”等活动,邀请农业、民政、文体、卫生、科技、计生、妇联、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场办公,方便群众办事。

4、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随时接待群众,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属于本村范围内的服务事项。

5、组织村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

6、依托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做好卫生保健常识宣传工作。

(四)强化教育培训功能,发挥区域宣传教育中心的作用

1、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坚持全天候开放,做到党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先学;健康文艺节目,面向群众热播;实用致富技术,按需点播推广。

2、用好广播喇叭系统,做到早中晚定时播放,惠民利民政策随时宣讲,遇到紧急突发性事件及时提醒。

3、利用党务村务公开栏、标语、横幅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普法教育、文明道德教育。

4、有条件的村,编写村规民约,文明道德民谣,通过文化墙、广播喇叭加强宣传引导。

(五)强化文化娱乐功能,发挥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作用

1、用好图书室(农家书屋),组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2、用好文化体育场所,组织腰鼓队、说唱队、民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3、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承办上级部门开展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依托群团组织,组织青年、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经常开展活动,特别是利用“三八”、“五四”、“六一”、“九九”等节庆开展活动。

5、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群众办喜事提供场所,倡导文明新风尚。

(六)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区域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

1、建立说事谈心制度,引导群众“有困难找干部,要上访找支书”,通过村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2、建立干部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村情动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矛盾化解不出村”。村干部每周应召开一次例会,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轮流坐班。

3、建立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户制度,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理顺群众思想情绪,化解矛盾纠纷。

4、建立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村级重要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党委要把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协调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务求取得实效。

(一)规划先行,科学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论证。凡新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应先制定建设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审批。改扩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应先制定改扩建方案,动工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在征求规划、国土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和改扩建方案进行认真审核,重点对建设规模、功能配置、资金来源等进行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各镇、街道党委要加强组织协调,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的原则,充分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共同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依托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推进业务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投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所需资金,采取市财政补贴、镇村自筹的方式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相关联的资金要统一整合使用。要组织和号召市、镇“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单位帮助建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五议五公开”工作办法,鼓励村级组织动员本村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项目资金、工程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其所有权归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使用权归村级组织,未经市委组织部、镇、街道党委和市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同意,不得出售、出租、抵押和改变用途。要严肃工作和财经纪律,严禁增加村级债务、加重农民负担、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严禁抬高工程预算提高建设成本,严禁截留、挪用、贪污和侵占专项资金。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篇7: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环县构建农村党风廉政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环县把构建村级监督体系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县情,强化“四项措施”,破解“四类问题”,努力打造农村阳光政务,全县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得到了新加强,为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组织机构,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县共收到信访件278件,其中涉农案件128件,涉及村干部问题的就有102件,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4件,处分违纪人员54人。针对这一现状,县纪委会同乡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通过组织出外考察、纪委书记实地调研、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等办法举措,认真分析探讨,广泛论证实践,找准了村级监督缺位这一“症结“,初步达成了“抓监督就要建机构”的共识,提出了构建村级监督体系的构想和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和目标,在全县250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由3名以上成员组成的纪检小组。纪检小组成员主要在县、乡人大代表、回村定居的离退休老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治安联防小组成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曾担任过村干部的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威信较高的农民群众或村民小组长中选聘,由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表决推荐,张榜公示后,由乡镇纪委颁发聘书,并纳入全县农

村党风廉政监督员库进行管理。目前,共选聘村级纪检小组成员1093名,全面参与村级监督工作。同时,坚持把基层纪检组织阵地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基层纪检组织全面达到“2345”(县、乡单位机关院内达到两有:有党务政务公开栏、有廉政警语、标语(牌匾);县、乡阵地达到三有: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纪检组织办公室内达到四有:有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安排、有纪检工作流程图、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簿册、有存放整齐规范的文档资料;村级达到五有:有场所、有制度、有设施、有人员、有资料)的标准,有力的夯实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

二、明确职责权限,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机构建立了,监督什么就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县纪委坚持“三个着眼”,从管人、管权、管钱入手,进一步明确了村纪检小组的“四项权力”(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六项职责”(协助党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检查村级重要工作、参与惠农政策落实、协查党员违纪问题和反映群众诉求)。一是着眼于管好“人”,将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制度向村一级延伸。二是着眼于管好“权”,凡是重大决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均按规定召开会议,并由纪检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决定。三是着眼于管好“钱”,规范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监督村级财务开支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村级财务收支由纪检委员签字审核,明确规定任何村级财务票据没有纪检委员签字盖章,都不能入帐报销,使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置于监督之下。同时,县纪委统一设计样式和标准,在村级普遍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登记簿》、《信访接待登记簿》、《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单》、《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发放台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台帐》、《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台帐》、《临时救济救灾资金发放台帐》、《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台帐》和《灾后恢复重建、维修户花名》等9类簿册和台帐,进一步明确了纪检小组监督的范围和事项。注重加强对村纪检小组的管理,实行纪检工作公示制,定期将支部纪检工作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工作流程,解决“怎样监督”的问题。为了确保村纪检小组真正发挥作用,有效行使权力,坚持从制度建设上着手,从强化监督上着力,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农村惩防体系,有效解决了“村官腐败”的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县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村纪检小组受乡镇纪委和村党支部双重领导,以乡镇纪委管理为主,业务上受乡镇纪委指导,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有组织协调职能。制定完善了《村纪检小组工作职责》、《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等制度,并一律装框上墙,严格对照执行。尤其对农村低保、危房改造、退耕还林、救济对象的评选等事项全程参与,实现了村务管理和村务监督分离,改变了村“两委”主要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工作体制。目前,全县1000多名纪检小组成员履职尽责,敢于监督,敢说真话,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四、健全保障体系,解决“敢于监督”的问题。为了保证纪检小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把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作为重点,走出了难于监督、不敢监督的困境。首先,从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村纪检委员直接对乡镇纪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乡镇纪委对村纪检委员的职务任免有决定权,避免了村纪检委员受制于村“两委会”、监督软弱无力的现象。其次,努力营造村级廉政文化氛围。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村级廉政文化阵地,在村部院落和乡村公路沿线等醒目位置制作廉政宣传牌,悬挂横(条)幅,刷写廉政标语和格言警句、警示漫画等,在“农家书屋”增设了廉政书柜和廉政文化教育宣传专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为人人懂监督、会监督、敢监督营造了深厚的氛围。第三,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片培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村纪检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把纪检委员纳入全县纪检监察队伍进行考核和管理,村级纪检组长可参与县上评优评先活动和有关业务工作会议,对比较优秀的及时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或个人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目前,已有5名村纪检成员被选拨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充分调动了村级纪检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高鹏程职务:纪委书记

篇8: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一、企业财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

一般来说, 企业财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影响下, 企业长期倡导和培育由理财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财务行为规范和实体性理财设施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财务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 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 以激发财务人员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财务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哲学。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 以文化的形式实现财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 从而使财务人员群体发挥出最大的整体功能。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思想, 它认为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文化素质、道德情操等, 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 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 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 财务文化是集体文化。企业财务文化主要是一种推动组织中的成员朝着一定的财务目标努力的一种集体文化。财务文化的业绩也是以组织的整体业绩、整体财务形象加以衡量, 不论是组织的负责人员, 还是组织中的普通员工, 都会因为组织的财务成就而得到更多的实惠, 而感到自豪。

其次, 财务文化是能动性文化。财务文化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多元、多方面、多层次的亚文化的复合体。财务文化不只是被动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且, 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企业与社会, 推动整个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最后, 财务文化具有时代性。企业的财务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一定特征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文化。财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其内容与形式必然要受到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等制约。财务文化只有深深地植根于这些文化土壤中, 借助时代、社会文化的思潮, 同时又能适时超前于这种文化环境与思潮的变动, 才能始终充满活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二、企业财务文化的内容

从财务文化的层级结构方面观察, 财务文化包含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与财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财务新技术、新工具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新手段的推广和运用等。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财务文化结构中的表层部分。

财务制度文化是财务人员在财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行为准则的总和, 包括各种财务制度、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工作和生活模式、群体行为准则、交际娱乐方式、风俗习惯及财务机构的组织方式等, 是财务文化的第二层次。财务制度文化包括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两部分。有形规则越完善, 财务管理越呈刚性;无形规则是一种弹性规则, 体现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 是一种经济人、企业人、文化人的良好结合。

财务精神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财务反映和监督哲学、财务形象、行为规范、财务艺术观念及信仰等。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文化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并相对稳定的内核, 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与动力。财务部门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财务精神的支配与鼓舞下完成的。

三、如何加强义煤集团公司的财务文化建设

加强财务文化建设, 打造具有义煤集团特色的财务精神,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理论研究。

一是要进行会计观念建设。观念的更新是财务文化建设的前提, 我们应转围绕财务文化的主题, 对新时期的财务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 宣传和树立新的财务文化观念, 激发人们对财务文化的兴趣, 加快财务文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要进行财务文化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当前, 财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财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虚心学习国外优秀财务文化, 借鉴国际经验, 努力实现财务国际化, 同时, 要与时俱进, 着眼于创新, 保持义煤集团财务文化的先进性。

(二) 加强集团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行的法规性文化。它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塑造员工良好的形象。

义煤集团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变化, 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 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义煤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义煤集团公司经济责任追究办法 (暂行) 》、《会计委派实施细则》、《工效挂钩办法》、《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大大推动了财务法制化进程。但少数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为了追求私利,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以身试法,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 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财务法制建设的紧迫性, 应对财务人员加强法制观建设, 广泛进行宣传教育, 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三) 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在塑造企业财务文化的过程中,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专家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可信性, 以得到下属职工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从而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另一方面, 对财务部门领导以及各岗位财务人员, 定期要求有一项管理创新成果, 并相应给予奖励, 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理财活动。比如, 推行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办法, 从而营造出一个具有义煤自己特色的创新性财务文化管理环境, 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 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诠释了会计的职业品质, 表达了财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财务人员诚信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体现, 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丧失诚信的严重后果是:既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正当权益, 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财务会计行业将成为无源之水。针对当前“财务人员诚信危机”的救治, 我们应多管齐下, 因为财务人员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广大财务人员、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 他们都是财务人员诚信的建设者。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企业财务文化的实质、特征, 对如何加强义煤集团公司的财务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篇9: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的生活品味。而目前农村的现状是文化建设不平衡,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文化生活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其内容和目的有三个层面:

(一)精神层面

这个精神层面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包括人的政治思想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養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素质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声音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并被他们所接受,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以此来坚实党执政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来巩固党执政的最广泛的农村阵地。

(二)物质文化层面

这个层面的文化是物态文化,包括文化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载体与场所,产品与内容,组织与实践等各个方面。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一是要加大投入,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加强和加大农村开发,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需求,生产提供优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

(三)制度层面

这个层面的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包括社会法律法规、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制度文化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与时俱进,一些好的制度文化要弘扬和完善,一些落后的制度文化要革除,一些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的制度文化要建立,整个社会制度文化要符合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分析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匮乏,设施和场所缺乏

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主要表现为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等等,这些主要是由于文化设施缺乏,文化活动稀少造成的。调查研究发现,乡镇文化站名义上建起的多,实际上能开展活动的少。文化专干配备不全,真正干文化的更少。村级文化室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乡镇文化站((中心﹚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原因:有的是无文化专干,无活动场地,无图书报刊,无活动内容,有的是有人没阵地,拿钱不干活,占编不到岗,阵地功能发挥不到位,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小,群众参与不广泛。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建设也是造成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因为群众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引不起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多把精力放在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上,放松了群众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迟早会影响经济建设速度。

(三)政策落实不力

真正能让农民参与的“三下乡”活动,因受经费、人员、设备等制约,而得不到很好地开展。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每年活动只能进行很少几次,并且还不能保证每个乡镇都能走到,要将广泛的文化活动延伸到农村社区是比较困难的。

三、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办法

(一)加快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切实解决县级两馆设施空白点和设施落后问题,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无场所,只有编制无经费,只有人员无活动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另外,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文化下乡,不但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变“三下乡”为“常下乡”,组织形式多样的下乡活动。如学生艺术团、职工艺术团、老年艺术团、社会艺术团等,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领导

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倡导农民健康娱乐等先进文化建设,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精神,在考核中把社会事业等各项“软”指标“硬”起来,不要“喊得多,做得少”。基层文化建设是政府建设的一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要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投入,因为,经济与文化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三)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法

一方面要明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重要内容,使国办文化机构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如加大闭路电视的普及力度,把在农村很实用的广播恢复发展起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运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等。另一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激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领导干部个人履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我爱黄山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