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2024-08-13

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精选9篇)

篇1: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摘要:学校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学思想品德课与美育的和谐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美育;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应用

美育,也称作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本质就是情感教育。研究美育的目的是揭示事物内在美的规律,运用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塑造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引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德、智、体并行,国家教委也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

一、美育贯彻于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目的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贯彻美育教育的特点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育教育的形象深刻性

重视美育,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美育的各种手段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政治理论寓于一个个美好的事例中,寓理于具体的人或事,使之与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实际有机结合。对于抽象的理论,运用寓于美德具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说明,使学生具体、生动、直观地理解马列主义原理,并从中产生兴趣,形成情感,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学内容。

2.美育教育的情感升华性

重视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美育教育的智力促进性

重视美育,能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教育理论的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意调动与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美育能增长智力,它能培养接受教育者的观察力、分辨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各种思维能力,并培养教育者有美的创造志向,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结构,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美好的理想、情操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二、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和欣赏美,进而提高他们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从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来看:一是教材内容的需要。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美育的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教学对象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他们塑造好,既是祖国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运用美育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注入审美的知识,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是极其重要的。

三、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的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因此,美育的目的和任务基本上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同时进行美育,对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讲授思想品德课时,结合美育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1.发掘教材的内涵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美的蕴涵,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的知识和方法,所以他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它。在现行的《思想品德》(均级册)教材第七课第二框《人贵有自尊自信》中,在讲到自尊自信的第三个作用时有这样一句话:“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鞭策自己,自觉培养做人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2.注意教材内容的充实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是相当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在《思想品德》(均级册)第十课第四框《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中讲到关于“高雅生活情趣”的概念:“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

对于健康的生活情趣,课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但是初中生对健康的理解还是困难。如我们运用美育的手段,举出一个健康生活情趣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枯燥无味的东西进行美育的充实:一方面,让难懂的哲学原理、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篇2: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是优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阶段,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斯霞 的母爱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少先队教育(www.xfh

篇3: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一、美育贯彻于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目的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贯彻美育教育的特点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美育教育的形象深刻性

重视美育,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美育的各种手段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政治理论寓于一个个美好的事例中,寓理于具体的人或事,使之与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实际有机结合。对于抽象的理论,运用寓于美德具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说明,使学生具体、生动、直观地理解马列主义原理,并从中产生兴趣,形成情感,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学内容。

2. 美育教育的情感升华性

重视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 美育教育的智力促进性

重视美育,能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教育理论的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意调动与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美育能增长智力,它能培养接受教育者的观察力、分辨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各种思维能力,并培养教育者有美的创造志向,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结构,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美好的理想、情操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二、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和欣赏美,进而提高他们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从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来看:一是教材内容的需要。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美育的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教学对象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他们塑造好,既是祖国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运用美育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注入审美的知识,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是极其重要的。

三、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的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因此,美育的目的和任务基本上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同时进行美育,对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讲授思想品德课时,结合美育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发掘教材的内涵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美的蕴涵,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的知识和方法,所以他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它。在现行的《思想品德》(均级册)教材第七课第二框《人贵有自尊自信》中,在讲到自尊自信的第三个作用时有这样一句话:“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鞭策自己,自觉培养做人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2. 注意教材内容的充实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是相当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在《思想品德》(均级册)第十课第四框《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中讲到关于“高雅生活情趣”的概念:“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

篇4: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时政教育

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容易认为政治课不好学,政治教师在空洞说教。长期下去,他们会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果把时事政治教育贯穿政治课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学效果会怎样呢?

一、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那么今天的人和事与昨天又会有所不同。即时代不同与于以前。

2、现在中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易选择时政信息作为背景材料,来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还有,我们的世界不断变化,科技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生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比如,在2012年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列岛)问题上关系紧张,今年两国在该问题上又互不相让,有专家认为,这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坚守一个信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今年乃至今后几年中招试题都会涉及该热点。那么联系教材,七年级想到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八年级从法律上阐释我国的领土权利,再到九年级讲我们的国情,讲经济实力的发展,这样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尊严。

二、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师抓好课堂上的教学,让每节课都充满学习时政的乐趣和时代的气息。

對一堂课而言,导入是否精彩也很关键,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深知这一点。比如,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他敢于面对这么多学生讲话;一方面,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下一步,教师会选择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时政内容。

我们都说,向45分钟要效率,那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在讲到“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我可以讲到新生入学时的场景,一个孩子报道,后面跟着几位家长,到教室再到寝室,家长们累得满头大汗,应该说,这个过程寄托了家长们多深的爱!天之大,大不过父母的爱。在讲课时,我用这个开头效果较好,去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同时,我又进行了感恩,孝道教育。

2、课下的时间不放松,通过各种媒体接触时政。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如下感慨,这个社会变了,信息大爆炸,有些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的还多。这里讲的就是信息传播问题。我们知道,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学生能不能在课下搜集整理一些新闻材料呢?这一活动使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去动脑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3、教师对于报纸、杂志等书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小觑,书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以传播速度快,时政性高而著称,应该是浏览信息的最好途径。

其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时政,自觉地、科学地与政治教材相联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强烈时代感、新鲜感。在我的周围,我的同事们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网页上的新闻。

三、时政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这样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注强调从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会多少。时政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去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其实,这么做,广大学生的各种素质无形中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

全国中学生优秀班主任培训会上,北京119中学的任小艾老师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讲到中国伟大的核物理学家钱学森的例子,钱学森要求每门功课在80分以上,不要求100分,然后他干什么呢?他去参加这样那样的社团,这和他的早期教育有关系,钱学森小的时候很调皮,他父亲是搞地质的,就天天带钱学森到山上玩,去激发、培养他的兴趣。任小艾接着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了你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讲出一些重大时政材料时,这其实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实现了生命的狂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把时政与知识相结合,教会他们去关注这个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布鲁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的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

最后,融时政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2009年的一期《今日说法》上,主持人对话任小艾,主持人张绍刚先放了一段片子,一位母亲给她的儿子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可是,孩子长大了,却不听话了,她把孩子送到魔鬼训练营,想让孩子吃点苦。一段时间后,她的孩子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在问有没有办法教育她的孩子?其实,通过这段视频节目,孩子能否去思考,如何走向成熟的自我!如何去面对母亲的爱!

其实,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本国公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有一个忠诚的心。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更应该强调这一点。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去做一个有同情心、责任感的公民。然而,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极少数人的道德观却下滑。比如南方的“小悦悦”事件,北方的“42辆车事件”。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个社会。

我在讲“人生当自强”时,讲到我国从“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发展到现在,其他国家不敢肆意妄为,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咱们中国的实力变强大了。再联系到现在我们的南海利益诉求与安全问题,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上渔船对峙已达三个星期,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的战略克制,我们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方面,我们又要抓紧经济建设,把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说,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特有的德育功能。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师生都要自觉地融时热教育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都去关注这个社会,使广大学生知识得到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得以提高。还有,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得到点燃,爱国情怀得以强化。

参考文献:

[1]何春艳.《时事政策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宋荣华.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0年第09期

篇5: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教育中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好突出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组织下进行的,为了方便教学,有时还要分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长期在班组织、队组织的集体中学习、训练和比赛,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把握住为集体争得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培养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培养学生行为动作的规范性

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教师要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从事肌体运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从集合、整队、队形变换、队形练习等均有规范要求。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每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有目的地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教育学生,更要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难度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高,但只要努力寻求自我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立足于改革创新,注意横向抓到边、纵向抓到底的原则,就一定能开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篇6: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摘要:学校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有效实施美育,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美育应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相结合。

关键词:学校美育;素质教育;作用;实施办法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出美育作用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表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美育的环节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学校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基地,学校美育因师资条件、环境设施的优势,效果较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更为显著。笔者本人也是一名学校美育工作者,所以这里想就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办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学校美育是美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精神调剂,一天到晚听人说教,或钻进书堆啃知识,难免乏味,而美育可使学生对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美育的特点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做到教态大方,语言准确凝练,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没有美育因素的呆板机械、毫无感情色彩和美感的说教,只能使学生厌倦和烦躁。所以,把握和渗透着美育因素的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2.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中形成的,又反过来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直接规定着审美、立美的方向。审美观从结构上看,主要有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树立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正确评价客观对象的美丑及其审美价值;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做生活的主人,创造美好生活。

3.3.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包括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

美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激起对美的事物的爱好,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鉴别、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把握美存在的方式和程度,加深对美的感悟和理解,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同时,美育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因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美的”。没有想象和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审美感受。

审美创造能力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外界事物,创造新的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可使学生养成爱美的习惯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美化环境,美化生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4.4.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在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前面已经论述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想象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培养的想象力,将极大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就潜在着突破、提高、创新。

5.5.可以与德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美育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德育旨在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观念,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评价。而理智的肯定与否定总是以情感的爱憎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美”与“善”是重合的。所以,道德的教育必须借助美育特有的强烈感染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美育与体育分别是人的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以心灵的健康为目标,心灵的健康会促进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又是心灵健康的基础。

劳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们做一个热爱劳动并且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它必须使学习者产生审美共鸣,才能调动劳动积极性,参与劳动创造与实践。

可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

二、学校美育的实施办法 1.加强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进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途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艺术教育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开发潜能、展示个性、净化心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完善人格,这些,都是学校美育要达到的目的。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大多数高校也开始重视艺术课程的设置,开设了音乐欣赏、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课程,但是,有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只是流于形式,尤其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重压而将艺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或“小儿科”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使一些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也出现重艺术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智育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重视、改革艺术教育,使之真正起到推动美育建设的作用。

2.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艺术教育固然是美育中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但它不能等同于美育。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都可以用来进行美育。正如蔡元培所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并利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时刻注意以美育人。美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与德、智、体等其他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3.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还占较大比重,不少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音美课程,他们在体音美等方面的素质是不尽人意的;农村中学,兼职教师任音乐、美术课的情况也很普遍;即便在高校,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美育教学科研的教师是“半道出家”,这些,势必影响美育工作的效果。教育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任教师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渠道扩充壮大美育师资队伍,如:吸收美育专业毕业生到校任教,聘请社会美育专家做学校兼职教师等,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校领导及每个教职工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自身的审美修养。

4.加强课外活动的美育。

美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美育,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作用,不能相互替代,课外活动的美育,是学校美育的十分丰富、活泼的部分,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已有相当的组织活动能力,兴趣爱好又广泛多样,不会满足于几门美育课程的学习,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场所来培养和施展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方面的才华。文学艺术方面的课外活动,对美育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应举办各种文艺讲座,举行文体艺术节等活动,还应引导学生组织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剧社等文艺社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和加强课内美育的成果,而且还是课内美育的补充和延伸,有着课内美育难以起到的作用。5.使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

美育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充分认识道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应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和家庭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便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美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巩固学校美育工作及其成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文化艺术设施、团体及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总之,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学校美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总结探索学校美育的经验方法。如何更好地让青年学生沐浴着美育春风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参考文献:

篇7: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大磨中心校:孙德虎

【摘要】1.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严肃活泼,学生快乐学习。3.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氛围。4.教学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5.切实联系时政,增强直观效果。

【关键词】寓教于乐 快乐学习实际 直观

众所周知,传统思想品德课有很大的弊端,就是对学生整齐划一,对知识掌握死板,课堂没有活力,强调死记硬背。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让师生讨厌。在21世纪新的教育环境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其中寓教哦于乐教学法就不妨一试。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需要师生的互动来完成,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天地里学习,保持师生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让课堂轻松愉快,让死板的知识变得灵活好记,我觉得这是思想品德课的关键,也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政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的尝试寓教于乐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思想品德课,好的开头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地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现状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品,一个学生假装是地球,走路一瘸一拐的,说他受伤了,满身伤痕累累,头发被人们砍了,身上到处被人们挖的乱七八糟,需要找医生去看病,这个时候导入新课,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多种,像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开头,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己浓”,促使学生迫切学习。

二、课堂严肃活泼,学生快乐学习

一节课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充分锻炼的场所,如果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我觉得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是时,我让学生先来把上节课的内容要点给大家说一遍。要求语言流利,声音洪亮,主次分明。通过学生做课堂小结,我发现有的同学开始总结说话结结巴巴,到最后,不但语言流利,还说的绘声绘色,生动极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他总结时,也给那些较差的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没有放弃,也会给他们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在有的时候,我也让学生来表演,通过表演,来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是你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不仅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我们也可以运用知识竞猜法,上台演讲法,新的纪录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 , 是“寓教于乐”前提条件。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 如果不随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育观、师生观等 , 那就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 , 只有抛弃那些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合拍的陈腐观念 , 才能大胆地改革和创新 , 寻求新的时代背景下师生情感的最佳切合点 , 形成共识。例如 :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 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变化 , 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 自主要求增长 , 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 , 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和看待现在的学生 , 势必会引起误解和抵触情绪 , 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再也不该是学究气十足的“教书先生” , 而是学识上的导师 , 做人上的表率 , 心理上的医生 , 生活中的朋友。所有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则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 切实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学习主体和合作者 , 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老师 , 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 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如此。而后“爱其师方能信其道” , 相应地对所教授的课程产生间接的兴趣 , 为“寓教于乐”创造前提条件。因为人们的行动是受观念的支配的 , 有了正确的观念做指导 , 老师和学生才能积极而主动地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 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兴趣学习法

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同一教学内容 , 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取得的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寓教于乐”可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 在同样多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 , 更多地培养能力 , 更高地提高觉悟。其实质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 采取积极的态度 , 自觉地接受教育。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 ,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1.巧设开头。俗话说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针对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 尽量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 , 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出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或最感兴趣的材料来引出教学的课题。这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 顺着教师的思路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内容 , 并且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便能顺利地进行。

2.歌声与微笑是激发学生兴趣 , 实现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轻视的态度和枯燥无味的感官认识不易改变 , 加上大部分课时安排在下午学生极易疲劳的时间 , 所以有些学生的精力难以高度集中 , 一些不良的表现便会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一状态下 , 老师要尽量消除他们的疲劳和分心现象。为此 , 我们可以特意设计甚至编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来为我们的教学“润色” , 做到“该出口时就出口” , 于是在师生同乐的气氛中消除疲劳 , 使分心的学生也能集中精力 , 在一片笑声和掌声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内容。

另外 , 不论教师自己有什么情绪 , 都不能带进课堂。一旦我们走进教室 , 就该打起精神 , 笑对学生。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 , 人们最乐意接触的人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那种春风般温暖的微笑和眼神 , 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 拉近心理距离 , 化解误会 , 还可以消除疲劳 , 提高兴趣。因此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面带微笑。只有这样 ,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 ,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否则 , 学生眼中的“政治家”似乎都是“冷酷无情”的。

五、学生主体地位要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寓教于乐的关键。在教学中 , 教师是主导 , 学生是主体 , 主动地进行双边活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 , 我们尤其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 , 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 , 那便是自我陶醉。针对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 日渐增强的独立意识 , 老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例如 , 多开展课堂讨论 , 组织辩论会 , 进行社会调查等能够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

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寓教于乐”必不可少的条件。1.艺术化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 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媒介。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 , 那么 , 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 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 , 思维的启发程度 , 兴趣的持久程度。因此 , 教学中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 , 富于变化 , 有节奏感。为此 , 我曾在教学中鹦鹉学舌 , 南腔北调地表现过课程的有关内容。例如在讲授商品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区别时 , 我模仿邓小平同志的口音讲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 这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此言一出 , 立刻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 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2.尽量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很强 , 且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 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 , 我们要尽量利用和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

如手势 , 直观教具 , 电影、幻灯、图画等。

3.把表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个合格的老师就是一个演员。”老师应该借鉴演员对观众产生吸引力的那种高超的表演手段 , 以增强自己所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 使他们产生间接的兴趣。比如讲价值规律时 , 我们可以模拟某公司围绕价格及市场行情而召开的一次会议。在会议上 , 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 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 这无疑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4.情感是一种无形的教学手段。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真情实感。因此 , 欲醉人必先醉己 , 使自己陶醉于教学内容的氛围之中 , 方可使学生入情入理 ,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 : 讲到哲学常识中“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时 , 老师以对“母爱”的认识为例 , 分析由肤浅到深刻的变化过程 , 并动情地串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妈妈之歌》《再见吧妈妈》等歌曲 , 只要点出对“母爱”认识的主题即可 , 不必是很完整的歌曲。这种情感的陶冶 , 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 又使学生理解了随着实践的发展 , 认识也要不断地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的深刻道理。

5.艺术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为了使课堂生气勃勃 , 不妨借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达和烘托相关的教学内容 , 如讲故事 , 说相声 , 演小品 , 做广告 , 唱戏剧等等。在高二哲学常识的教学中 , 为了说明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 人们对同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看法 , 老师欲擒故纵 , 先讲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是 :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大雪天 , 一个员外想考一考四个女婿的才气 , 于是指“下雪”为题 , 各吟诗一句。大女婿是文人 , 出口便道 : “大雪纷纷落地。”紧接着当官的二女婿唱和 : “此乃皇家运气。”经商的三女婿不甘示弱 , 诗云 : “下它三年何妨 ? ”作农民的四女婿急了就说 : “不吃、不喝 ? 放屁!”故事没讲完学生已捧腹大笑。老师借此机会设问 : “为什么对下雪这一现象的认识各不相同呢 ? ”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一机会展开分析。采用这些艺术手段 , 会使同学们逐步改变对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的认识 , 培养他们持久的兴趣。

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寓教于乐的基础。这种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 通过环境的陶冶来进行教育教学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手段。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 就必须净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环境 ,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 还学生一片“蓝天”。在自由舒畅的环境中 , 师生才有可能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 进而促进乐教乐学。因此 , 教学中老师不应局限于讲台、黑板及教室 , 可以走入学生中间 , 也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 走向社会 , 去接受生活的洗礼。

总之 , “寓教于乐”以转变观念为前提 , 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为核心内容 , 以融恰的师生关系为重要保证 , 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它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 , 也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 它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谁能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谁就取得了教学的主动权 , 就能启发学生思考 ,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健全制度,强化训练为了使《规范》训练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我们首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文峰中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文峰中学<十个不准>执行细则》、《德化八寄宿生管理制度》、《文峰中学升旗礼仪规范》等规章制度,并把它作为学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并把行为规范教育训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每天由德育处值班人员、值日教师和值周班级学生负责检查督促。比如,每天对学生按时到校情况、参加升旗仪式、自行车存放、卫生打扫及卫生习惯、就餐秩序、自习课纪律、衣着发型、两操的出勤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每天输入德育管理系统,并在学校德育网站上及时公布各班执行情况,将行为规范考核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学习积极分子、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并在每月底评出日常行为规范优秀班级。其次,将规范的训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月月有主题,时时有规范,如除第一个月为“规范宣传教育月”外,第二月我们把规范训练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第三个月将规范训练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四个月与迎接考试相结合;第五个月与度好假期教育相结合等等。同时,对于因为外界的影响或是自身意志薄弱,在“转化”“形成”过程中出现“旧病复发”、“失范的情况”,或个别的缺陷性行为、训练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纠正,重点督查,反复训练,只至使之巩固渐成理想行为定势。在探索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循序渐进,阶段达标的方式进行规范的训练。第一阶段从常规管理入手,从严、细、实、恒入手,从一片纸、一口痰、宿舍“八净一亮五条线”的规范上下功夫;第二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侧重逐步引导学生将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

教师是学生的领头雁,引路人,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可近、可仿、可见的特点。“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教师的人格、言行等,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的教育影响,也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他必须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因为学生随时随地都在用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通过他的耳濡目染,验证教师言教的真实性、可靠性。只有他在感到“确是如此”“确应如此”情况下,才会心悦诚服地去遵守,去“听话”。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因此决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需要长期精雕细刻。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学校基础性的工程来抓,促使学生的行为以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以自律,逐步养成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参考文献

篇8: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一、时事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课标的环境下, 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唱独角戏”转变为以立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能力觉悟为主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可以非常成功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觉悟的目的。但是在有效利用时事教育的同时, 我发现在教学中时事教育的应用的确存在一些客观情况需要注意。首先, 时事内容广泛、灵活, 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范围。其次, 中学生受自身年龄、知识、阅历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加之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使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不免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方法分析时事热点。再次, 中学生不善于捕捉时政热点, 要么就事论事, 概括片面或肤浅, 这样综合起来就容易造成理论观点与实际脱节。由于这几方面的情况存在为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充分应用时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自身教学中的案例, 我觉得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第一, 教师要在时事内容的选择和分析导向上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用教材中所学知识观点进行分析,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第二,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和评判能力。第三, 教师应利用好新闻资源, 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 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做到时事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全面地看问题

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时期以及时事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学生在独立分析时事热点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偏概全,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 实际和理论观点脱节的情况。

例如, 美国在2010年借助“天安”号事件, 制造紧张国际局势, 官方宣布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举行联合军演, 甚至将派遣“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参加在黄海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当时, 班级内部很多学生对这一新闻感兴趣, 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是韩美联合军演是什么样的?好不好玩?

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的很多时事新闻都是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导向和指南针, 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向学生讲解。结合近年来中央经常性的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的实际措施。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这些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并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懂得如果不劳而获, 铺张浪费, 最终会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时政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

时事教育内容资源丰富, 而课程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抓热点和重点, 因此会觉得时事内容有时候还是比较无趣的。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生活结合起, 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充分利用新闻资源, 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第一,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时事新闻资料并归类整理。通过剪报、期刊、《参考消息》、《半月谈》、报刊杂志、《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网络上下载等各种方式获得文本信息。图像资料来源主要有网上下载、报刊杂志剪辑, 从音像中截取或自己拍摄等。还有一部分时事内容包含在视频资料中, 这些资料主要从电视节目 (如新闻联播) 、录像片、优酷网下载中获取。时事教育资料来源广泛, 类别复杂, 为了更有逻辑更清晰地讲解, 教师搜集好材料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需要做, 即时事新闻资料的整理归类。我自身的工作经验是根据教材内容整合的知识专题, 把获得的时事资料按照专题归类按号入座。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分为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3个板块, 专题资料包相应的分为:对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3个板块内容的大综合性专题。第二, 组织那些热心于时政学习的学生, 成立时政学习兴趣小组, 定期举行时事专题讨论会, 由教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疑难问题、重大时事进行讲解和具体分析。讨论会上由学生自己概括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成就, 然后整理成若干条目, 记录下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讨论会所研讨的内容撰写小论文, 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正确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当我们坚持这一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 很惊喜发现学生们都开始在自觉和主动地学习, 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 时事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紧密相关的, 它是理论教学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及网络信息平台的日益扩大, 时事新闻资源已成为丰富的矿藏资源, 但是需要我们去开采、挖掘和提炼。相信我们每位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 注意对时事新闻资源的积累、挖掘和整理, 并认真研究使用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合理使用这种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活思想政治课, 从而使时事教育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教育的关系》邹朝晖

篇9:美育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列宁说过:“人如果没有情感,也就不可能会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要想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其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实行情感教育。其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对其人格进行健全,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土壤。因此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决定因素

1.教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系统的教育,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初步常识问题教育。其是我国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教育的实施。有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德育工作要想体现出时效性,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也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包括了“爱”的教育,这一点也就对其情感性进行了决定。

2.教学原则的决定作用

政治学科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原则性,要求知行统一。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不但要对“知”和“不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决,还要解决“行”和“不行”、“信”和“不信”之间的矛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投入一定感情,那么就不能动之以“情”,更无法实现晓之以“理”,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一定要对知识教学和情操陶冶进行有机结合,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实施[1]。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施

1.营造积极的气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才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脸上一定要挂满笑容,这种亲切、积极的情绪,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热情和情感进行调动,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比如在学习“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1)向别人问路时,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2)向同学借东西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3)归还物品时应该怎么说?然后找同学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充满情感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其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灵相通。但是想要语言具有打动人心的作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情感。那么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在讲课的语言上要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对自己讲课的语调、表情以及动作等进行注重,以确保是真情流露,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发自于内心的热情。以此对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进行增强,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2]。比如在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中,我配上多媒体用一种声情并茂的语言配合一定的画面进行朗读课前查找的材料。读过之后,全班同学都沉默了……充满情感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并讲他们带入情感世界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离不开离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交融,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该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不仅发挥情感导向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情感事例贯穿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对情感教育的目的进行实现,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事件和事例进行筛选,可以根据学生的关注度进行,这样可以对学生情感上的积极体验进行激发,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可以加大对情感事例的应用。例如,可以讲解“某学生生被全班同学虐待”这样的事例,首先这一事例和学生自身具有直接关联,有助于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对学生和教师情感上的沟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也就可以更好的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进行完成。

4. 以身作则,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与他们成长过程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群。教师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需要、兴趣等都能很大地影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形成也会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情绪随时调节,始终使自己呈现出最乐观的心态,将自己凌驾于情绪智商,尽可能做情绪的主人,避免自己的不好情绪和烦恼、怨恨等影响到学生,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是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和情绪问题。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比其他教师更广泛的兴趣与更渊博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打动和吸引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加以了解和关注,并适当地点燃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尽量做到平易近人,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们产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愿望。

5.教学方法灵活化

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求学生及时一定要实现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不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学习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则可以更进一步对其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进行提高,对他们的情感进一步进行丰富[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注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发表,对他们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指导他们进行改正,从而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提高,对情感教育目的进行实现[4]。

三、总结

情感教育是教育中必须要贯穿的一大因素,忽略情感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们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道德情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麦敏谊.情感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D].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想政治,2010.

[2]陳金玲.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B版,2012(10):120-124.

[3]周天法.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48-49.

上一篇:我要感谢的一个人作文450字下一篇:环保局述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