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024-08-11

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共5篇)

篇1: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桂林市旅游局

1998年以来,桂林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 “三大战略,六大突破”战略决策,充分利用地市合并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8年—2002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数4770.92万人次,入境游客38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达208.84亿元。其中,2002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095.8万人次,入境游客98.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33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6.29%、138.39%和54.49%。旅游业已成为桂林的主导产业,成为代表桂林形象和地位最响亮的品牌,在创造就业机会、扩大政府财源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等桂林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

——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旅游规划,精心绘制发展蓝图

5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从跨世纪发展的战 略高度,始终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抓旅游的思路越来越明确:1998年9月市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桂林主导产业的指导思想;1999年市委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把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在《桂北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制了《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绘就旅游发展大蓝图。几年来,全市旅游业围绕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突出策划、改革、建设、管理四个重点,积极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升级旅游产品,打造桂林旅游新格局

几年来,桂林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城市定位,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以“建设园林城、保护山水城、发展生态城”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建设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果,桂林市区改变了原来落后的市容市貌,崭露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新风采,成为开放式大景 区。“厕所革命”、免费公交车使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改造所形成的新景观,改善了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

根据桂林地市合并后的区域资源特点,加大传统优势产品的包装和升级,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新旅游精品。1998年以来全市共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乐满地、“九天银河”大瀑布、愚自乐园、阳朔西街、龙脊梯田、兴安灵渠、市区主要景区等49个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改造升级工程。兴安灵渠、阳朔西街经过保护性开发建设,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已投资10多亿元的乐满地休闲世界,是全区乃至全国新兴的旅游休闲娱乐胜地,带动了兴安县经济发展,兴安已经发展成为桂林旅游的次中心。新建、改建市区通往各县及景区的旅游通道,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大桂林旅游圈,旅游业正逐渐成为阳朔、荔浦、兴安、龙胜、资源等重点旅游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为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增强旅游竞争实力,我市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改组、改造和改制工作,加快 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几年来,以旅行社改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国内旅行社改制、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实行“强强联合”,组建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旅游股票成功上市。

骨干旅游企业在改革竞争中转换机制,增强实力。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成功收购了荔浦银子岩景区,控股荔浦丰鱼岩景区,投资开发兴安灵渠景区和龙胜温泉景区,实施象山广场建设等多个重大城市改造和建设工程,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旅游企业,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本运做,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张,入围“中国最具竞争力集团和世界旅企”500强行列。

完善漓江游览管理体制,对漓江风景区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经营活动实行统一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推行漓江风景区门票与游江船票分离。将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推向市场,对漓江旅游经营权实行市场化运作,将游船经营权公开面向全国实行招标,分两批成功拍卖20余艘漓江游船经营权,不仅为市财政增加了3600多万元的拍卖收入,而 且优化了游船所有制结构,对游船提升经营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从2002年3月1日起全面开放本市旅游市场,境内具备条件的旅行社均可直接组织旅游团队到桂林旅游,并享受桂林本市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的同等待遇。通过开放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促进客源增长,为旅游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扫除障碍。特别是通过开放市场,让市外更多的优质企业、诚信企业进入桂林,示范推动本市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提高素质;让那些信用缺失的企业在市外优质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下自然淘汰出局,用市场手段来淘汰不诚信者,实现旅游市场的长治久安。

——整顿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树立桂林旅游新形象

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旅游市场整顿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项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把 2002年定为“城市管理和旅游整顿年”;全市各有关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对散客市场、购物市场、文化娱乐市场、旅游营运、漓江游览等分别开展了专项整治及综合治 理,重点打击私收(授)回扣、欺客宰客以及无证照旅游经营等各种扰乱旅游秩序的行为和现象。创新市场监管办法,在全国率先成立旅游投诉中心,开通旅游投诉热线电话,推行游客满意度调查,建立旅游网络信息系统以及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制定出台一整套旅游市场监督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旅游监督、管理、投诉以及经营和服务机制更趋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增强。旅游佣金管理、导游管理、旅行社管理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游客投诉率连年下降,改变了过去中外游客对桂林旅游的不良印象,多次受到国家旅游局的表扬。为总结推广桂林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国家旅游局于2002年7月底在桂林召开了“全国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积极开展各类创优活动和各种旅游等级评定工作,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1998年桂林市首批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朔等五个县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漓江景区被评为“全国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有七个景区被国家评为全国4A级景区。5年来新发展了近30家星级饭店。涌现出一批受国家和自治区表彰的先进旅游从业人员。——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积极开创市场开发工作新局面

以“新桂林、新旅游、新享受”为主题,围绕“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和会展旅游”,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大力度拓展客源市场,着力构建有重点、多元化的客源市场新格局。举办了刘三姐桂林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以及博鳌亚洲旅游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开通桂林—福冈、汉城、泰国、菲律宾等6条国际航线以及桂林—澳门—台北区际航线和部分国内新航线,以航线促市场开拓,做到“每开通一条航线,开辟一片市场”。完善促销手段,推行网上促销,在香港、上海等境内外重要客源市场开设桂林旅游咨询热线电话。

二、存在问题

1、我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是太大,作为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强。

2、游客在桂停留时间短,消费支出低,旅游对财政的贡献有待提高。

3、桂林旅游的名牌效应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三、今年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旅游工作思路。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围绕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充分发挥大桂林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五个增加,开创三产新局面”。

促进两个转变,就是在旅游发展的目标上,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在组织游客旅游的方式上,要从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向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多元化旅游模式转变,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国别游客的需求。实现五个增加,就是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桂林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桂林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收入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开创三产新局面,就是通过做强旅游业,带动与之紧密相关的餐饮、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工作有:

(一)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实现旅游组织方式的转变

1、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培养会展中介队伍和办会队伍,建立“政府协调,市场运作”的会展运作机制,奖励对会展旅游有贡献的企业和单位。每年 争取1-2个重大国际国内会议(展)或活动在桂林举办。

2、大力发展教育旅游。利用桂林旅游办学条件和城市知名度高的优势,把旅游教育当作一项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办好旅游人才市场,争取把桂林建设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旅游教育基地,使旅游教育成为桂林旅游新的增长点。

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整合现有文化旅游景点,策划和创造出有消费市场的文化旅游新项目,打造桂林文化旅游的品牌。

4、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建立以冠岩景区、阳朔荔浦、龙胜温泉、兴安乐满地、市中心等为核心的东南西北中五个设施完善、服务优良、交通便捷、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四区一带一龙头”旅游休闲度假的格局。

(二)提高产业素质,实现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1、支持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通过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2、支持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在整合旅游资源、占领市场、创立品牌、开辟航线中发挥龙头作用以及支持其向外扩张、兼并、收购广西区内外的旅游企 业,使其成为广西旅游的航空母舰,进而参与国际合作,开展跨国旅游业务,成为国际品牌公司。

3、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调整客源结构。组建桂林国际旅行社集团公司。积极开辟国际航线,增加国际游客的可进入性。充分发挥桂林口岸办理入境游客落地签证的效能。开通香港至桂林的定期直通列车。

4、积极开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通过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国际氛围,使桂林成为开放度高、包容性强、能够满足现代人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国际旅游城市。

(三)继续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促进旅游业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

1、深化旅游住宿业体制改革。对国有旅游住宿业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进旅游住宿业的社会化进程。推进非星级饭店等级化管理,指导规范旅游民居住宿业。

2、积极推进国有旅游景区(点)体制改革。对游客少、效益差,经营困难的公园,进行资源重组,通过土地置换、经营权拍卖等方式,转变国有旅游景区(点)现有功能,盘活效益不好的景区资源。

3、将漓江游览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保证国家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漓江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实现漓江双向游览,扩大漓江经营规模。

4、改革宣传促销方式。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增加宣传促销深度和广度;加强城市整体宣传,研究制定特色鲜明的促销主题;扩大促销主体和资金来源;策划并利用好名人效应、名牌效应;改进促销内容,城市、景区、工农业产品同时宣传。

5、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民间资金进入我市旅行社行业,允许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大型旅行社在桂林设分社。积极争取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开发经营桂林旅游资源,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兴办旅游服务项目;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过门,参与国际竞争。

6、改进、完善旅游统计办法。探讨开展我市旅游卫星帐户的工作,准确地反映我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7、扩大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范围。凡从旅游业中获益的单位以及有门票收入的各类性质景区(点),都征收调节基金。

(四)做长旅游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加强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的结合,拉长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1、将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开发成工业旅游产品向游客开放,丰富桂林的旅游内容。引导工业企业生产具有竞争力的、能够适应游客需要的日用品和名、优、特、奇、新旅游商品,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2、充分发展桂北经济区农林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以生态农业、小康示范村、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通过旅游业带动农林业走向外向型,产生更大的复合效应。引导有关方面对有特色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提高其附加值,满足游客的需求。

3、卫生、体育、文化等部门,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围绕着休闲度假大力开展康复、保健和文化旅游。

4、指导各县利用旅游聚财优势,通过发展旅游推动农民奔小康。

5、以“环保”为卖点,打“环保牌”,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6、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培育桂林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的航空母舰,创造桂林的品牌商品。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旅游保障体系 1、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高层旅游决策机构,坚持对全市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2、全市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旅游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有关发展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3、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将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开拓境内外、市内外旅游市场。

4、全面实施《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要求将规划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全市有关部门,人大、政协将对各部门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考核。

5、积极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应的人才开发政策,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条件和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6、继续推进旅游市场整顿工作。旅游部门将实施《桂林旅游信息平台搭建与旅游企业信用评估体 系》方案,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旅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游客满意度调查的力度。

7、重视和完善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政府拟将旅游执法机构纳入政府行政序列,执法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今年主要工作思路。

2003年旅游工作目标是:力争接待入境游客110万人次,境内外游客总量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8%。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规划为龙头,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2、积极开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

3、积极做好2004年国内旅游交易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4、加强旅游行业监管,标本兼治,推动旅游市场整顿工作向纵深发展。

5、千方百计开拓客源市场,确保接待指标的完成。

6、把发展旅游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7、继续推进旅游业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活力。

8、办好“2003年烹饪王国游”主题年活动。

篇2: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从2007年至2011年,是望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望江教育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兴城战略,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竞相争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同步推进。

(一)实施教育兴城战略,布局调整效益显著

从2007年起,我县大力实施“教育兴城”发展战略,先后无偿划拨城区土地近1000亩新建学校,县财政每年单独列支5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望江中学(新区)、望江三中、望江四中、望江三小、望江四小等5所公办中小学,扩建望江二中东区。县城区学校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较好地满足了外来投资商、进城务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提出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255所调整为2011年的164所。为了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科学制订全县农村薄弱学校发展规划,做到危房改造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来,我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9343万元,以校安工程为主的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校舍283507平方米,加固校舍21544平方米,1

消除D类危房75638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在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吸收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五年来,我县吸收社会资本近2亿元,先后兴建了民办安庆长江学校、文凯中学、皖江职业技术学校、宏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近9000人,成为望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皖江职业学校和宏艺职业学校建设,各部门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也采取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两所职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皖江职校和宏艺职校分别为省级和市级示范职业学校。我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春季招生,并把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初中学校,实行职教招生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目前全县职教在校生近4000人。我县从规划、土地、立项、建设、师资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他们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使我县的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上升到2011年的91.8%。

(三)不断加大投入,教育民生工程有效落实

一是义保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县财政按时下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免费教科书全部由省统一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县新华书店发放到位;每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全部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时打到贫困寄宿生家庭帐户,累计受惠学生6000余人。二是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从2009到2011年,我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01亿元,项目总数达262个,几乎覆盖到全县所有公办学校。目前我县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所有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均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三是中职学生资助管理规范。我们建立了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各校都建立了受助学生个人台账,从2007年起,累计发放助学金1463.6万元,资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汇至受助学生银行卡。四是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全面启动,近两年已建成112个。五是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实施。2011年发放助学金510万元,受惠学生3400人,受惠面达20%。

(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7年起,我县教育系统连续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论坛,每年选派校长去省内外先进地区学校参观考察学习,请专家做报告,选派城区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开展名校长建设工程,评选全县名校长。尤其是近两年,先后选派100余名校(园)长赴安庆、南京、上海等市区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在全市率先启动“领雁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县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近五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招教师462名,重点补充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紧缺性学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我县与安庆师范学院联手实施“双进工程”,连续几年共吸纳580余名安师院师范生顶岗支教,选派英语、语文学科共80名骨干教师赴安师院培训,搭建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平台。

(五)以规范办学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规范办学为抓手。从2007年以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学校常规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高中招生严格实行“三限”政策,禁止交叉录取,对转学、借读作了严格规定,把规范高中招生一抓到底。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取消择校费,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城区经商人员等子女读书的需求。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实行学校收费责任追究制,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时查处有偿家教、滥订教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实施教学视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面检查,每学年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促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以课程改革为内容。我县继续全面实施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我县坚持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直接记入中考记分,用于高中招生录取。每年对全县小学音、体、美等学科进行全面检测,将全县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到高中招生录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实验学校、望江一小、望江四小等学校自编舞蹈先后进京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演出并获金奖;近两年望江二中在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名列前茅,遥控模型帆船项目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进入前十佳。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我县按区域划分成立沿江、安

九、月北、城区四个教研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能力。

——以教育装备为手段。我县共建试验网点264个,总投资629.8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建有计算教室 70个,拥有计算机共3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25:1,多媒体教室49个,卫星收视设备90余套,光盘的播放设备328套,较好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现状,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赛口中学评为市级示范高中;2009年望江中学、鸦滩中学分别评为省、市级示范高中,皖江职校被评为市级示范职业学校;2011年实验学校被评定为安徽省专项体育特色学校,望江一小被评为市级特色学校;金堤中心学校被评定为安庆市绿色学校。麦元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等积极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由2007年的1843人增加到2011年的2709人,本科达线率逐年提升;中考成绩不断提高,600分以上人数由2007年的1470人上升到2011年的2420人,基本接近太湖、潜山等邻县水平;小学检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上升。

(六)加强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考勤、请假、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和股室考核办法,狠抓各项制度落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机关效能。机关工作人员从领导做起,严格实行“六不准”,廉洁从政,作出表率。二是以严肃考风考纪为重点促进校风转变。加强招生考试监督工作,尤其加强对试卷安全、考场管理、考纪考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重点治理高

考、中考考风,坚决治理教育系统考风不正问题。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制定考试处理办法,从严从快处理考试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以查处有偿家教为重点促教风转变。针对极少数教师存在的有违师德行为,县局以治理教师有偿家教为重点,促使教师从严治教,依法执教,科学施教,出台专项治理有偿家教办法,并组织专门班子负责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以治理收费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校在开学前做到收费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私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县局专门开通了举报电话,强化收费督查,加大对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学校办学行为日渐规范。近两年,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位次大幅提升;从省市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看,近年来投诉率大幅下降,为安庆市各县区投诉率较低县份。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64所,其中高中13所(含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6所),初中18所(含完中初中部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30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5836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93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295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75人,初级中学学生28387人,小学学生35101人,学前幼儿10669人。

近年来,全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危房,校舍安全状况、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教育兴城”战略实施以来,城区学生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全县初

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提高到2011年的91.8%,基本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群众子女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需求。我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县级样本,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均有很大提高。

但是,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质量、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高中阶段学生职普比失衡,至今没有合格公办职教中心。城区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发展滞后,大班额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课程。全县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层次较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滞后,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望江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机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挥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兴城”战略成效进一步扩大,“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内涵不断丰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师师德、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基本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6%,学前一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社会各界对望江教育发展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望江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具体措施

⒈整体谋划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兴县”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全县小学学生数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基本稳定在1.8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数先增后减,基本稳定在1.8万人左右。

⑴合理规划县城区域学校五年后的办学规模与结构 ①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生11000人,具体分布在:二中3000人、望中3000人、三中2400人、四中1500人、民办学校1100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00人,具体分布在两所民办中职学校。

②初中学校。城区8000人,具体分布在:实验3000人(60个班)、望初2100人(42个班)、华阳初级中学2000人(40个班)、长江学校600人(12个班)、文凯300人(6个班)。

③小学教育。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组建第五小学、第七

小学、第八小学,适应大县城城区小学生就读需要。

④幼儿教育。新建三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县城幼儿园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幼儿接受良好学前教育需求。

城区学校五年建设任务: 2011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望江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望江三小、望江四小。

2013年:扩建望江初级中学。

2012-2014年:根据规划,城区新建三所标准化幼儿园。2015-2016年:组建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⑵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根据未来各学段学生数变化趋势,五年后基本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产,优先用于教育发展,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⒉统筹考虑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①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统筹协调、综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对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积极扶持民办皖江职校做优做强。鼓励民办皖江职校创新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品行养成,探索校企联姻,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工作更贴近市场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2015年前,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学生数达3000人。

⑵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

①明确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和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内涵,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1年前,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7%的建设任务; 2012,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27%的建设任务; 2013,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1%的建设任务; 2014年底,全县所有计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5年,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②放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不断扩大的需要。城郊小学打破原有学区划分,将城郊村级小学分散就近归口城区小学管理,形成每一所城区小学管理几所村级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区小学与城郊村级小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③努力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组建县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扩建望江初中,加大政府对长江、文凯学校的初中教育购买力度, 创建办学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五年后初中、小学的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④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积极作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减

少辍学现象。

⑶加强高中学校内涵建设,鼓励高中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良性竞争、错位发展格局。

高中学校利用编制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契机,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扬长避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中学校找出既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办学之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发展优势与特长,为学生人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民办学校依法、规范、诚信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教师队伍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扶持一批信誉好、质量高、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清理整顿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效益较差的民办学校。

⑸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制定全县和各学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城区新建两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进一步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至2015

年,每一个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一个中心村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鼓励中心学校利用学区内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积极创办幼儿园或学前班。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社会举办者投入、学生家庭合理负担的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管理力度,取缔未经批准的幼儿教育机构。2012年前建成县特教学校,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

⒊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丰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内涵

⑴加强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和教育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局机关管理效能建设,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选准每年工作重点,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整合管理资源,打破股室格局,构建重点工作另行组建攻关团队的工作机制。理清股室职责,减少股室之间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发生,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杜绝开展无效教育管理活动。建立教育管理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围绕各股室和学校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成效等制定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对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用与交流(上挂、下挂、平调)的重要依据。加强县教研室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引领、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研员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能;做好全县学校学科教师统计与分析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县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监管能力,把好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县教育督导

室建设。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人员。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制度和通报制度、教育重大问题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逐步建立学校检查评比归口整合制度,完善以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总抓手的教育评估工作机制。

⑵建立对县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评办法,探索制订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纳入县组织部门干部考核。

⑶建立完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学校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加大过程评估力度,创新评估工作方式,注重运用评估结果。

⒋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 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彻底解决教职工外出兼课、代课,无故脱岗、离岗问题。建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效机制,加大督查和对违规事件处理的力度,有效遏制教师滥订教辅资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现象。

⑵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全县教职工总数呈基本稳定态势,每年补充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数量。教师引进计划按照学科缺编情况制定。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进初中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采取上挂、下挂、巡回支教、送教下乡等措施,促进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

升高级教师职务,应在任现职内,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

⑶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四类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重要依据。2011年在部分学校开始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到2015年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转岗或提前休息。

⑷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分层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和完善全县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制度,加大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研读教育教学名著,上好优质课,撰写教学反思,发表论文,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鼓励学校尝试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整合,使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关联。

⑸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教师安心从教、乐于奉献的环境氛围,让教师充分感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⑹规范校长选拔、任用与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与交流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逐步将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领导岗位上,增强校长队伍整体活力,逐步建立对校长的选拔、聘(任)用、管理及解聘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县教研室、电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搭建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高服务职能。

⒌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⑴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高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改善音乐、体育、美术设施,添置教学器材。积极开展各个层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约束、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等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组织、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学校、教师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教辅材料;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案件。

⑷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多层面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办法,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⑸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护、自救、逃生、防灾能力。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完善校舍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

篇3: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職旅游院校学生管理

一、引言

随着招生规模和全民教育的发展,大学门槛的降低,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招收五年制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群体,该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在高职院校中出现许多问题,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新办院校,五年制管理经验甚是欠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又加之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管理五年制学生常出现许多问题,笔者就结合本校实际探讨五年制学生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给予相应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若干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人前进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中讲话,青年勇担当,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报效祖国,青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五年制高职生刚从初中毕业,年龄在15岁左右,没有经历高考的压力,在初中时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突然进入一个无升学压力,无学习压力,老师要求又较为宽松的环境,自控能力又差,他们则无学习目标,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学习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课、睡觉、玩手机、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总之,学习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未来工作对他们来说还太遥远,甚至学校要求高职学生要过计算机一级和英语三级对他们来说还很早。

2自信心不足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毕业的时候能达到导游人员的素质吗?”是的,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在犯嘀咕,因为我知道他们普遍的学习状况,如果在这几年中不努力学习,而又没有经过严格的高中训练是很让人担忧的。这句话充分的反应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则会害怕困难,担忧。学生经常害怕困难,担心英语学不好,数学学不好,做事情没信心,生活没信心等,导致厌学甚至时有学生提出退学。

3行为习惯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大多是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又差,行为习惯更是很差,经常迟到、旷课、早退、不上早操早自习、上课说话、睡觉、开小差、玩手机、懒惰、经常请假甚至打架斗殴等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常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及莫名其妙的问题,常常让我们新担任班主任老师不知所措,甚至动怒动粗发脾气,然而事与愿违很多的时候都是不起作用,甚至如量化激励机制也是无济于事。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鉴于以上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如下对策:

1.专业引导至关重要

结合我院“以旅游为特色、以行业为依托、以文化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思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

五年制高职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前途感到渺茫,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引导至关重要,尽管他们对专业缺乏信心,作为班主任应经常性的引导对学生发展和认识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一年级就着手开展职业训练,播放视频,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背导游词,鼓励学生为考导游证做好准备,树立学习目标,以考试为动力,增加压力和危机感,动员学生争取在三年级上期就考过导游证及计算等级证普通话证书及其他职业资格证书。

2.严字当头,爱护有加,提高自信心

强化日常行为教育力度,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五年制学生,经常性的说教,甚至采取量化考核激励方式往往都不起到很好作用。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措施,依据奖罚分明原则,表现优秀学生给予适当奖励,违规违纪学生给予适当惩罚,严格要求,从精神上和实际行动上约束学生行为,不断规范,让五年制学生逐步步入正轨。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不忘爱护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于真心的关爱和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老师,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从内心的尊敬班主任。收集资料,系统训练学生提高自信心的方法,从源头上找出影响学生不自信的原因,努力克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知识、有智慧、能力强,素质高,自信心则强。

3开好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会主题每周都会涉及一个,经典主题是每期必开的,孝悌忠信、感恩、责任、法治。特别是强调感恩教育,“教”字左边是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孝是教之本,教育学生要从孝道开始,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对自然、社会、家庭、他人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家孝顺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行孝要及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陪伴父母的时间有限,要求留校的学生每周要给父母一次通话。

4.制定学习计划,做有目标的学习者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学生无学习目标,每期开学第一件事情即要求学生制定本期学习计划,详细列出本期要实现什么目标,本期如何来学习,并在期中和期末分别对照制定的计划检查学生计划完成情况。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则不渺茫,学生有了学习计划,在加上班主任的监督,学生知道怎么学,解决了两个问题,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系统的统筹计划,在校四年学习时间和实习一年时间,培养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培养则就有了思路。

四、结语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仅有爱完成不了教育,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管理工作是慢慢探索的过程,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面临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及五年制学生存在的状况,结合旅游院校专业实际,提出专业引导、加强主题班会教育和制定学习计划,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达到教育目的,培养旅游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妤,江红.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3(4)

篇4: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一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到上级防疫通知后庚即组织各宗教活动场所实行“两暂停”(暂停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严禁与宗教活动场所外面人员接触),杜绝传播风险。疫情期间为宗教场所送去xxxx多元的防疫物资,组织并督促各宗教活动场所严密细致做好自身疫情监测、排查、防控等工作,指导场所专人每天对场所内人员检测体温,对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并建立台账。组织全区xx个宗教活动场所向新津区红十字会捐款(定向x疫情)x.x万元,筹集口罩xxxx余个,价值x万余元的生活物资,捐赠给基层防疫一线。按照市委统战部统一部署开展“走基层,访民情”专题活动,派出工作组x个,工作人员x名,深入走访xx家宗教活动场所及村(社区),纳入管理的x家基督教私设聚会点、xx家中小微企业,召开“坝坝会”“龙门阵”xx场,发放问卷xx份,收集问题x个,需求x条,意见建议x条。对疫情期间自养存在困难的宗教场所进行了走访和慰问,深入了解各宗教活动场所及教职人员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为新津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重点抓好是春节、庙会的安全;抓好敏感期涉藏涉疆维稳工作。做好敏感时间节点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排查工作,准确掌握重点人员情况,无涉民族、宗教非法上访事件发生。扎实抓好专项安全工作。针对性开展消防、文保、食品等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及时整改完成,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三是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宗教事务条例》《x省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习宣传,实现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的全覆盖。四是加强教育培训。组织x个爱国宗教团体外出参观学习,促进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学习先进、交流共进;组织宗教场所负责人及教职人员参观学习我区在经济、文化、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果;每月组织宗教界“爱国爱教爱家乡”思想政治建设暨宗教活动场所现场学习交流会;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活动,及时掌握思想状态,积极引导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组织开展节日、生病慰问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区宗教界在扶贫攻坚、捐资助学、爱心志愿等领域持续规范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五是依法开展宗教事务。开展“扫黄打非”进寺庙工作。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x区花源街道白云寺被全国“打黄扫非”工作小组评为第二批全国“打黄扫非”进基层示范点;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开展场所环境提升工作,编制观音寺环境提升规划方案,申报卫生间新建、改建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指导老君山方丈升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规划展厅布置。六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完善全县少数民族、民族干部、民族学生数据库;加强少数民族帮扶和管理,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对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公司开展执法监督检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走基层、访民情”活动,主动靠前,事前预防,及时掌握化解矛盾。七是扎实做好中央、省委宗教督查工作。做好中央、省委督查工作,抓好“回头看”,开展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依法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基础上,稳妥依法治理商业化问题;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规范管理我区基督教“一堂五点”;防范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开展依法查处境外基督教渗透专项行动;防范校园传教并抵御渗透,深入开展“校园拒绝宗教”活动,严禁以禅修、夏令营等名义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是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x省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抓好中央、省委宗教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依法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防范校园传教,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二是落实安全稳定主体责任,全力做好春节、庙会安全工作;敏感期涉藏涉疆维稳工作;消防、文保、食品等专项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工作;日常安全稳定监管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宗教活动场所月例会组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集中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x省宗教事务条例》,开展“法律进场所”系列活动,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四是依托公园城市建设,创建老君山“天社书院”、白云寺“白云书院”、观音寺“九莲书院”宗教文化品牌。五是针对性开展宗教教职人员教育培训和异地参学,指导完成老君山方丈升座。五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完善四级工作网络,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三、xxxx年工作计划

篇5:桂林旅游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6-2020年)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鹤城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乡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完成总长16.3公里的鹤用路、鹤梅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完成左右龙、新安源、渔塘、樟源里中心村和乡政府驻地建成区美丽乡村建成,投入800余万元完成污水改造、休闲广场、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士故里、美丽樟源”鹤城新亮点已打造成型;完成四门至虎头岗段灾毁恢复工程;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的鹤城乡水系联通治理项目和总投资280万元的新安源头土壤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300万元的右龙传统村落项建设;完成总投资600万元的六股尖源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2亿余元。产业发展不断加快。通过大力发展有机生态茶园,全乡现有颁证有机茶园面积近1万亩。共新增油茶林2800亩,低产改造油茶林8600亩,全乡油茶面积累计已达1万亩。围绕新安源、梅溪林场流转,完成500亩香榧林基地建设目标。逐步发展山泉水养鱼,新建鱼池30余口,放养鱼苗8000余尾。投资1亿元的小罐茶生产加工基地1期已建成并投入生产。主要经济指标提升较快。预计到2020年底,全乡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8000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实现财政收入约260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年均递增10%左右。

(二)生态文明成果不断凸显。守护绿水青山。累计从严处理6起林政案件;累计完成3000亩植树造林任务。累计开展“零点清网”行动25次,罚没渔网和地笼300余副,投放鱼苗10万余尾。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在6个行政村建成生态美超市,累计回收垃圾70吨。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集中攻坚“脏乱差”,累计清理道路沿线乱堆乱放850余处,乱拉乱挂200余处,清理灾后河道垃圾500公里,垃圾245处800吨。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完成倪家、牌楼下等64处无功能用房拆除,新建10处停车场,打造15个景观节点,新建旅游公厕4处,改厕230间。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误砍荫木 勒石示众”等传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开展“生态保护.新安源头先行”、“生态文明.新安源头在行动”等系列活动,评出72户“宜居人家”示范户,制作生态文明标语120处,村规民约11处,悬挂家风家训牌200余户。为新安源古林公园203株古树挂牌保护并建成二维码研学平台。“青清新安江”杭黄青年共护母亲河环保公益行动在新安江源头启动。

(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1467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3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累计完成住房品质提升31户、危房改造80户。推进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帮助贫困户切实解决问题320个,全乡382户1250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出列。关注社会救济。扎实做好五保、低保的核查工作,目前全乡共有五保户61户,低保户137户、262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新农保参保人数累计达到6万余人次,年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累计救助贫困残疾人700余人次,发放“老字号”群体600余人次生活补助资金100余万元。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00余万元。做实民生工程。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工作机遇,投资3800余万元,完成10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行政村48个村民组全部实现了村庄主干道的亮化、通村通组道路的硬化。新建便民桥6座,加固便民桥4座,完成20余处林道拓宽工程。今年,投资83.3余万元,对5处“7.7”水毁设施进行修复。

(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重视科教文卫。投入20万元对鹤城实验小学、鹤城初中校舍进行维护维修,累计500余名学生得到了“爱心午餐”、“爱心资助”等社会救助。积极推广广场舞、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右龙板凳龙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登上央视荧屏。重视计划生育。落实好计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切实提高数据质量提升、优质服务等工作水平。进一步落实计生奖励帮扶等优惠政策,累计1000余人次享受到各项计生优惠政策。重视社会稳定。不断加强“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军警民联防协作机制建设和乡村综治员队伍建设,抓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安置帮教对象、流入暂住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控,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以来,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168起,成功化解165起(其中疑难重大纠纷9起已全部化解),调节成功率达98.2%。重视“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工作,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五)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学习型政府。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参加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各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政府班子的综合素质、执政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听取民声民意,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实践能力。打造廉洁政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注重发挥教育和监督的综合效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坚决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乡党委的领导,乡人大和全乡社会各界的监督。打造高效政府。加强效能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府执行力。大力推进“村为主”、村级“阳光四务”工程,确保村级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规范公车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聘请“李美琳律师所”律师作为我乡法律顾问,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全乡财政总量仍然偏小,财政收入缺乏企业税源支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特色产业总量规模小,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优势步伐不快。三是农民增收致富力度不大,后劲不足。四是村集体经济仍较薄弱。五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够实,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等等。对于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鹤城乡完成财政收入215.38万元,占预期目标82.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3万元。

疫情防控方面:及时妥善处理全县第2起输入型病例,协助县级卫生部门落实救治及防扩散措施,全力做好群众心理安抚工作。共设疫情防控临时检查点8个,5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值班值守工作。追踪武汉等重点区域来人32人,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14人。

项目建设方面:一二三产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茶叶初精制加工厂房建成、1条小罐红茶生产线建成投产,配套项目——桥梁及护基建设项目完工,试生产红茶10吨。中小河流域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项目——渔塘生态护岸、庄上水坝项目完工。徽言·徽州米酒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完成厂房改造及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脱贫攻坚方面:扎实开展“354+N”问题整改工作,全乡共认领28个问题、制定71条整改任务,6个村共认领89个问题、制定186条整改任务,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开展用余村中蜂养殖、渔塘村固定资产投产入股小罐茶等8个扶贫项目,共完成投资678万元。提升贫困群众住房质量,9户贫困户实施住房品质提升工程、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为80余户贫困户实施住房质量提升工程。对全乡各饮水工程点开展水质检测,各村明确饮水工程日常管护人员。梅溪、用余、新安源、左右龙、樟田等5个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调查工作。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围绕沿线、河道、重要节点等开展集中整治活动5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220余处,清理河道垃圾60余公里,共拆除无功能棚房45处。启动渔塘村4个自然村“五清一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1200平方米的棣甸生态停车场。启动用余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6000亩茶园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模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27个。清理渔塘村段河道淤积砂石2.5万立方米。

三、今后五年(2021-2025年)工作谋划

今后五年我乡要继续实施“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的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改善民计民生,为建设更加文明、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新鹤城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鹤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必须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拉高标杆,坚持品质导向,调优发展结构。

必须切实担当生态保护使命不松劲。牢固树立保护至上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抓好新安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空间容量等因素,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必须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不迟疑。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扣我乡实际,紧盯目标短板,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推进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必须坚持不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不懈怠。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努力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必须强化改革创新与担当破难要求不停步。要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力度,以改革创新激发乡域发展新活力。要切实提升干部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担当力,努力破解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难题,以实干担当推动鹤城发展。

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以申报争创六股尖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加强六股尖等水源地的保护。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等工程,加大封河禁渔、封山育林力度,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和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保护好稀有动植物资源,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华东稀有野生动植物宝库。加强全域环境整治。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清一改”整治为抓手,重点加大对公路沿线、村庄道路、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地的垃圾污水、柴草杂物、广告标牌、建材物料、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的清理,不断改善鹤城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加强名木古树保护。继续加大对新安源、王家田、用功城、施村、枧源、渔塘等地的百余株名木古树的保护力度,打造多处水口古林公园,将水口古林连点成线,形成村落特色景观。加强生态旅游发展。加强徽饶古道开发,努力打造华东地区室外徒步运动精品线路。积极申报右龙板凳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板凳龙由民间艺术转为旅游产品的提升。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融合,形成六股尖——新安源古林公园——右龙为主轴的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培育发展生态农庄和民宿型农家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培育。以右龙、樟源里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为契机,注重加强宗祠、古道、古桥、古树、古石栏、古石碑、古亭等古建筑的保护。注重饮食文化、宗族文化、族谱文化、板凳龙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促进文旅深度结合。

(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做强山泉水产业。包装推广“六股尖”山泉水品牌,对鹤城绝佳水资源进行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开发,并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打入并逐步占领中高端水饮料和婴幼儿专用水消费市场。做大有机茶产业。以小罐茶加工厂落户我乡为契机,大力开发生态有机茶园,力争全乡茶园基本达到国际颁证有机茶园标准,打造国家级茶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发展,改进茶叶加工技术,积极探索开发新品种,瞄准高端市场,做大做强名优茶产品,促进茶农增收。做实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机遇,积极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打造万亩高产油茶林。保持并发扬千年传统压榨油工艺,注重品牌包装,开拓高端营销路线,加大科技含量,将茶油作为精油、医用油的原料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加工技艺,提升茶油附加值。做活泉水鱼产业。开发新安源、渔塘、梅溪等地源头活水养鱼项目,同时做好泉水鱼产业规模扩展、品牌打造及市场开发,打造源头农民致富新产业。

(三)在提升幸福指数上狠下功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路网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契机,改善提升乡域内各条道路硬化条件。结合水利“八小”等项目实施,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沿线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注重通讯、通信建设,确保做到数字畅通。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持续精准脱贫攻坚,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生活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新农保、低保和五保的水平和覆盖面,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推进社会稳定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做好社会信息化管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无集体上访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教育,推广积极向上的乡贤文化。大力开展广场舞、篮球赛、乒乓球赛、农民专业技艺大赛等文体活动,继续开展“新安源头宜居人家”评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全力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好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

(四)在打造务实政府上狠下功夫。强化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乡人大的依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案和建议。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执政为民。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强化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提速工程,着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坚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务实创业。坚持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做到遇到问题绝不回避,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切实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困难问题和抓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四风”。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监督制约,努力树立崇德尚廉、干净干事的政府形象。

四、2021年工作目标、思路、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目标

202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之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至关重要。我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两山”理论高水平转化,按照“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的发展战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二、思路、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在更高标准上建设生态文明。鹤城乡是新安江的源头,是推进落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排头兵,要自觉落实“最高标准、最严监管、最实举措、最强保障”要求,全力自觉推进新安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源头治理。推进林业生态修复系列行动,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完善森林消防系统建设,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涵养水源。深化“河长制”,强化河道管理,实施大源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完成河道清淤。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全面严格开展河道禁渔工作,保护渔业资源。完善治污设施。推进农村治污设施深化提标和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运维管理,持续推进自然村整治工作,通过改水改厕,确保农村生活污水“零排放”。强化重点治理。认真落实禁用除草剂的要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生态防虫黄板及有机肥应用,减少农药及化肥污染。推进联动保护。按照六股尖核心保护区的要求,与邻近汪村镇、流口镇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共同推进新安江源头保护。同时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开展绿色创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更优质效上推动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做精招商,做优产业,推动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产业发展。突出茶产业引擎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投资1亿元的小罐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带动鹤城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木竹精深加工、米酒、矿泉水等产业发展。提质发展全域旅游。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自然探索 “四位一体”全域旅游新格局,围绕游客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心灵感觉等全方位体验,优化提升乡村旅游业态。进一步整合樟源里、古林公园、龙井潭瀑布、右龙古村落、五股尖瀑布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统一包装打造。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茶、果、竹和油茶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招商储备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着力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储备招商项目。

在更大决心上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房批建管理和服务,积极打造依特建设、依标管理的美丽乡村。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五清一改”工作,推进村庄改水改厕,实现污水零排放。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推动群众形成争创美丽乡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推进右龙古村和樟源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工作,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留住记忆乡愁。精准实施“消薄增收”。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入股经营等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现象,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发展能人,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创业、经商等人才回归,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先发展乡村的思路,提前谋划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储备项目,全面改善乡村饮水、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城乡通讯网络,打造智慧乡村。

上一篇:中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外出学习汇报材料-高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