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2024-08-11

员工摸底情况报告(精选7篇)

篇1: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情况 专

项 调

XX中学

2017年12月14日

XX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情况专项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根据区教育局有关安排,学校组织专人对我校后勤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摸底,现将本次专项调查摸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一)宿舍管理现状

XX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目前共有住宿生458名,全部在校内住宿。学生宿舍楼为2010年新建,宿舍面积1597平方米,内部统一摆放钢管架子床,水电照明设施齐全,消防设施合格,安全通道畅通。

学校宿舍管理制度齐全并能严格落实。目前已有的管理制度包括《总务后勤工作原则》、《后勤人员职责总要求》、《宿舍管理员职责》、《XX学校宿舍管理制度》、《XX学校宿舍管理员管理规定》、《XX学校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制度》、《XX学校住宿安全文明公约》、《XX学校住宿生日常行为规范》、《XX学校文明宿舍评分细则》、《住宿生安全疏散应急预案》等。

男女宿舍均有专人管理,24小时值班,有《XX学校学生宿舍来客登记表》、《XX学校宿舍消毒记录》、《XX学校住宿学生请假登记表》、XX学校宿舍评比记录》等,宿舍定期消毒、定期打扫卫生,每周评比文明宿舍并给予奖励

(二)食堂管理现状

XX学校学生食堂为2010年新建,面积652平方米,目前就餐学生数458人,操作间规范合理,干净卫生,餐厅宽敞,有专用餐桌、餐凳,食堂内各种消毒设施规范,消防设施齐全,安全通道畅通。

学生食堂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目前已有的制度包括《师生灶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工作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食品卫生制度》、《食品原料、原材料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食堂物资采购台账》、《操作间卫生制度》、《食堂食品留样制度》、《水灶管理制度》、《水灶卫生制度》等。

目前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共有7名,均定期体检,确保健康,做到持证上岗。食堂所有工作人员上班统一穿工作服。食品加工过程符合操作规范。食堂建立有学生营养食谱,并按食谱合理调剂生活,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食堂物资采购台账并做到认真、如实、按时、填写。

(三)校园“三化”现状

XX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22962平方米、绿化面积为600平方米。学校建立了《XX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管理工作制度》,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整改,确保校园环境干净、卫生。学校通过宣传专栏、板报,开班会,竞赛活动等形式在全校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师生环保意识,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后勤管理人员现状

目前学校有后勤管理人员共13名,分管学校财务、学校公物及公共设施、校园内部建设、宿舍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及环境卫 3

生、安全保卫等工作。各后勤管理人员均能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事,使学校后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后勤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一手抓常规管理,不断细化,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手抓队伍建设,选用工作扎实、责任心强的同志管理后勤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制度行之有效。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新建的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食堂,内部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全校学生的住宿问题。

学校通过宣传专栏、板报,开班会,竞赛活动等形式在全校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育教学质量年年稳步提升,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用水问题:学校每天供水一小时,直接影响到师生饮用水、学校环境卫生、宿舍楼厕所无法投入使用。

2、校园绿化问题:受学校校建工程影响,原有绿化带已被破坏,校园绿化面积较小。

篇2: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积极配合系领导提出的所在地幼儿园摸底情况的调查,为今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就业等做准备,我对晋城市城区闫庄幼儿园进行摸底调查。

二、调查过程

晋城市城区闫庄幼儿园时一所公办的小学附属幼儿园,隶属于西上庄教办处。因为闫庄幼儿园地处于晋城市郊区,其各方面条件较差。闫庄幼儿园共有在职教师8人,在园幼儿总人数79人,设置一年一班,即小、中、大各一个班级,人数分别为16人、26人、37人。闫庄幼儿园8名教师中在编教师3人,剩余均为长期聘任教师。男女比例为0:8,学历大部分为中大专。重点介绍牛亚琼老师,牛亚琼老师于2004年毕业于长治幼儿师范学校,后在职进修为本科学历,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于2012年考入在编教师。对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园内设有教师发展与培训的相关制度、培训方案、文件,每周周五晚上进行集体教研活动。对于园外培训情况,教育局分配名额,每次推选年轻教师外出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多数无法满足需求。年轻教师对于自己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划与实施。

三、调查分析

闫庄幼儿园存在生源流失严重的现象,且在园教师年龄普遍较高。2013年调来2名年轻教师,剩余6名中3名是从小学退下来的,3名是长期聘任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需求量还较大,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郊区幼儿园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

幼儿园摸底情况调查

报告

—闫庄幼儿园

篇3:我国煤矿高温矿井摸底调查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摸底调查范围包括全国26个产煤省(市、区)各类煤矿企业。摸底调查工作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高温煤矿企业根据调查内容填写相关调查表格,报送汇报材料。摸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高温矿井数量、高温矿井基本情况、防治高温采取的措施情况、发生高温中暑情况和防治高温经费投入情况等。高温矿井判定依据是《煤矿安全规程》(2007版)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1]。

2 结果

2.1 煤矿高温矿井概况

2.1.1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高温矿井62个,分布在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江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广西、福建13省(区),矿井深度范围在310~1 300 m之间,其中煤矿井深超过1 000m的矿井有11个,占全部高温矿井的17.7%。矿井最深的为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的孙村煤矿,井深为1 300 m,目前是亚洲煤矿第1深井。62个煤矿高温矿井共有857个采掘工作面,其中高温采掘工作面333个,占采掘工作面总数的38.9%。高温采掘工作面的温度在26℃~36℃之间,相对湿度在45%~100%之间。62个煤矿高温矿井中温度超过30℃的矿井共有38个,占全部高温矿井总数的61.3%。

2.1.2 煤矿高温矿井按煤矿类型划分情况

按煤矿类型划分,62个高温矿井中,有46个是国有重点煤矿,占74.2%;16个是地方国有煤矿,占25.8%,没有乡镇和个体煤矿。

46个国有重点煤矿高温矿井分布在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江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重庆10省市。矿井深度在420~1 300 m之间,其中矿井井深超过1 000 m的有10个,占21.7%。46个煤矿高温矿井共有688个采掘工作面,其中高温采掘工作面277个,占40.3%;高温采掘工作面的温度范围在26~36℃之间,相对湿度范围在45%~100%之间。46个矿井中温度超过30℃的矿井有32个,占69.6%。16个地方国有煤矿高温矿井分布在山东、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6省份。矿井深度在310~1 100 m之间,其中煤矿井深超过1 000 m的有1个,占6.3%。16个煤矿高温矿井共有169个采掘工作面,其中高温采掘工作面56个,占33.1%;高温采掘工作面的温度范围在26~35℃之间,相对湿度范围在60%~100%之间,16个矿井中温度超过30℃的矿井共有6个,占37.5%。

2.1.3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按地区分布情况

我国的煤矿高温矿井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2个地区的煤矿高温矿井数量占全国高温矿井数量的87.1%。见表1。

2.2 我国高温矿井从业人员及职业危害防治情况

在全国62个煤矿高温矿井中共有职工339 231人,其中接触高温职工人数为43 031人,占职工总数的12.7%。接触高温职工的体检率为88.6%,发生中暑228人次,占接触高温人数的0.53%,全部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投入的高温防治经费为51 127.95万元,平均每个煤矿高温矿井的经费投入为2 437.55万元。通过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高温矿井平均经费投入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国有重点煤矿的经费投入远远高于地方国有煤矿,是地方国有煤矿的8倍之多。见表2。

2.3 我国高温矿井高温热害治理情况

从全国各省市煤矿高温矿井摸底调查结果汇总情况看,当前煤矿高温矿井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机械式降温措施、非机械式降温措施和其他降温措施3种。

在全国62个煤矿高温矿井中,采取机械式降温措施的有31个,其中采取集中空调技术的有15个,采取冰冷式技术的有7个,采取高温热交换系统(HEMS)降温技术的有3个,采取热电冷联供技术的有6个。

全国62个煤矿高温矿井都采取了1种甚至多种非机械式降温措施,其中采取加大风量的有49个,采取优化通风系统的有13个,采取调整工作面布局的有4个。同时还有29煤矿高温矿井采取了1种或多种其他降温措施,其中采取设置清凉休息硐室的有15个,采取喷水洒水的有12个,采取煤层注水的有2个。通过对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采取高温治理措施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国有重点煤矿采取机械式降温措施的有27个,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数的58.7%;而地方国有煤矿采取机械式降温措施的有4个,占地方国有煤矿总数25.0%。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在采取非机械式降温措施和其他降温措施方面没有明显差距。

2.4 高温矿井个体防护和预防保健措施情况

见表3。

2.5 高温矿井采取管理措施情况分析

在煤矿高温矿井采取管理措施方面,有14个煤矿高温矿井执行四六工作制,占矿井总数的22.6%;有37个矿井采取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频次的措施,占59.7%;有1个国有重点煤矿高温矿井实行双岗轮换作业,占1.6%;有6个煤矿高温矿井发放企业高温津贴,占9.7%。通过对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采取管理措施情况比较可以看出,国有重点煤矿执行四六工作制的有13个煤矿,占国有重点煤矿矿井的28.3%;地方国有煤矿执行四六工作制的有1个煤矿,占地方国有高温煤矿矿井的6.3%。国有重点煤矿采取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频次的措施的有26个,占56.5%;地方国有煤矿采取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频次的措施的有11个,占68.8%。国有重点煤矿发放企业高温津贴的有4个,占8.7%;地方国有煤矿发放企业高温津贴的有2个,占12.5%。有1个国有重点煤矿高温矿井实行双岗轮换作业,占2.2%;地方国有煤矿没有实行双岗轮换作业的。

3 讨论

3.1 高温危害问题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一些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开采深度逐步加深,煤矿井下高温热害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煤矿高温矿井的高温环境除了造成工人中暑之外,对广大煤矿工人生理、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温高湿环境致使工人出现了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盐代谢紊乱、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等生理功能改变。同时也使工人更容易烦躁,精神委靡不振,从而也导致了工伤事故的高发。据过去一项调查显示,高温高湿环境下事故发生率是正常环境下的1.7~2.3倍。煤矿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产生严重影响,煤矿企业普遍反映,在7—9月份,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同等条件下生产效率降低30%以上,甚至达到50%。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夏季工人的出勤率明显降低,甚至不到50%。

3.2 煤矿高温标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煤矿企业执行的高温标准是《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1]。从理论上看这一规定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体对温度的感觉和耐受情况是由温度、湿度、风速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仅用温度一个指标来衡量煤矿矿井的高温热害情况是不够科学的;二是从降温成本上讲,对于一个温度高达35℃的矿井,多种降温措施共同发挥作用,将温度降低到26℃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达到,高昂的运行费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

3.3 高温热害治理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些早期出现高温热害的矿井通过引进国外高温热害治理技术,并经过企业自身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高温热害治理技术,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的冰冷式降温技术[2]、淮南矿业集团的热-电-乙二醇降温技术[3]、徐州矿务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的HEMS降温技术[4]等。但是目前这些高温热害治理技术大多仅限于本企业内使用,没有及时广泛地推广到煤矿高温治理市场,还不为更多的高温煤矿所了解。由此造成了一些新出现高温热害的煤矿企业还要到国外考察和引进国外的高温热害治理技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3.4 高温热害治理前期投入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煤矿企业在上马降温系统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购置和配套设施费用,这些费用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降温设施投入运行后,运行成本在吨煤5~15元之间,从而造成了企业运行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由此也降低了部分煤矿企业上马高温治理措施的积极性。

3.5 高温矿井建设“三同时”方面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必须有制冷降温设计,配齐降温设施[1]。但是从本次调研情况看,有部分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在设计阶段已经预测到存在高温热害,但是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同时上马降温工程,待煤矿投入生产后,不得不再建设降温工程,造成重复建设和巨大的浪费。

3.6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煤矿高温矿井调研和科研的力度,收集更多的现场资料,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风速条件下工人的耐受性和舒适感,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综合指标确定的感觉温度作为衡量煤矿高温的指标,取代目前单一的温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有关条款进行修改。(2)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接触高温工人的身心健康,要加大健康监护力度,加大个体防护和预防保健措施的投入,保证工人的健康。(3)今后对于已经探测到存在高温热害的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必须做到降温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凡是未做到的,一律不得验收投产。(4)有关部门召开煤矿高温矿井热害治理经验交流会,组织全国存在高温热害的煤矿企业和有关科研院所参会,广泛交流煤矿高温热害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为高温煤矿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和技术的平台,推动我国煤矿高温热害治理工作的全面进步。

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煤矿高温矿井基本情况。方法 对全国26个产煤省(市、区)煤矿高温矿井的数量、分布地区、高温治理措施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 目前全国共有62处高温矿井,分布在13个省区,主要在华东和华中,占全国高温矿井数的87.1%;从业人员339 231人,其中接触高温的有43 031人,占12.7%。结论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问题突出,职业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煤矿高温矿井,分布,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2006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8.

[2]周峰,翟延民,高颖敏.煤矿冰冷低温辐射降温技术工程纪实[J].安全与健康,2005(1):8.

[3]卫修君,胡春胜.热-电-乙二醇低温制冷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1):21-25.

篇4: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高房价、高房租、高物价……CPI指数保持增长的态势,通胀压力增大,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也在逐步攀升。然而,2013年大环境不好,经济复苏依旧乏力,对酒店企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来说,各项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市场竞争的加剧进一步瓜分了酒店的利润空间,而给员工加薪,则意味着人力成本的进一步加大,但不加薪,不能满足员工的薪资期望,或将面临人员流动的风险。为此,迈点网展开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酒店企业调薪谨慎

2013年,被调查的酒店人有近53%的人没有加薪;加过一次的占比39%;2次占比6%;3次的占比2%。可以看出,2013年度酒店行业调薪较为谨慎,调薪覆盖率不足50%。众所周知,调薪比较刚性,一旦调上去,往往很难再往下调,就是人力成本的硬增加。而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则会带来了更多压力,从而导致企业对人力成本控制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

多数认可每年1到2次调薪频率

一般来说企业每年调薪次数在一到三次居多。但在实际操作上,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酒店的调薪频率都是不定期。那在酒店人看来,多久调薪一次比较合理?结果显示认为一年一到两次的调薪较合理的占多数,48%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一年调薪两次;42%是认为一年一次。

三大依据主导企业调薪

谁在左右调薪的指挥棒,调薪的依据是什么?调查显示,酒店实施调薪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企业效益(50%)、市场薪酬水平(49%)和员工工作表现(42%)。其它的还受宏观经济及政策调整(35%),员工工龄(31%)等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直接影响薪酬的调整。企业薪酬水平是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的重要因素,倘若自身的薪酬水平和市场的薪酬水平相差太大,难免造成内部人员人心浮动,离职率上升,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而通过依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而加薪则是为了鼓励表现好的员工。

满意度低 需关注后续影响

目前对于所在酒店的调薪制度,满意的仅占4%;63%的酒店人表示不满意;认为一般的占33%。对此,酒店管理者和HR需要关注那些不满意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调查显示,2013年中多数不满意调薪的酒店人都会有强烈的跳槽意愿。当然除了跳槽,还有些不满意的员工则会选择留下来,这部分人当中,有人会选择与上司沟通,提出需求,有人则自我反省,积极改进工作,当然也会有人心存怨气,消极怠工。

员工跳槽和消极怠工,无疑是企业的损失,那酒店应该如何应对呢?沟通是关键。不管是在调薪前还是调薪后,针对个体,坦诚交流,发现问题点,积极改进,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抵触,更能为企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除需关注员工的情绪外,关注酒店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有必要。在目前酒店的调薪制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多数人反映目前酒店的调薪幅度小,占55%;其次是调薪频率低和调薪依据不合理,各占41%,还有调薪的流程不规范占40%。

服务行业,员工离职率相对较高,就业门槛低,岗位可替代性较高,酒店在员工保留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加上企业给出的薪资与员工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促使不少员工跳槽意愿上升。对此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酒店企业需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更好的人才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员工离职率,加强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和保留。

篇5: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成效

我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2004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开始实施的。省政府三部门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从2004年起用4年时间,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争取到2007年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有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各级政府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0年底,全市已基本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99所(小学105所,初中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在校学生 18.08万人,其中寄宿生9.83万人,占在校学生数的54.4%。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中,市、县各级政府、财政、教育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着力: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财政、人社、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以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科学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市政府制定了《XX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出台了《XX市2006-2008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三是多措并举,落实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优惠措施,即学校用地由政府划拨,项目建设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减或免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项目资金的管理,将危房改造资金、合格学校建设资金、闲置校产处置资金、农村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等等,一并打捆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市级财政从2006年至2010年,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共计投入3294万元,与各县(市、区)共同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37所,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4.37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1319台(套)。在各县(市、区)中,有的投入力度较大。如芷江县,从“十一五”以来,县、乡两级累计投入资金6700万元,完成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31所,新建校舍4.77万平方米。通过各级财政的积极投入,各方外援的大力支持,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较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2、加强学校管理,学生的教学、生活、安全服务得到了较好保障。实施寄宿制教育,使学生的吃、住、行等相对集中在学校,这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各项工作开展好,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新情况,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指导。一是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出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指导各学校建立了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寄宿生生活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这些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学校管理责任。二是为寄宿生配备了部分生活管理人员。如沅陵、麻阳等县,从现有教师编制中为低龄寄宿制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保育员,实行了保育员食宿“双陪”制度。靖州县为26所寄宿制学校,每校配备了一名学生生活管理人员。三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从调查情况看,到目前,除个别县外,全市所有寄宿制学校均配备了保安人员,加强了安全工作。靖州、通道等县对寄宿制学校全部安装了安全监视设备,以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养成习惯和学校的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3、不断完善助学机制,贫困家庭学生住校得到了较好资助。实行寄宿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家庭负担。为了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各县(市、区)在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根据本级财政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机制。如XX县对村小和教学点一至三年级学生按每生每期375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麻阳县从2006年来,由财政给3所低龄寄宿制学校每年安排50万元生活补贴专项经费,今年增加到80 万元。全市从今年开始,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由原来每年每人的50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生由原750元提高到1000元,补助面已达住宿生的30%,有的县达到40%。

篇6: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已接近尾声,按照分局党委相关通知要求,所党委在认真落实此项工作阶段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党委工作进行了严格、详细的摸底分析,并依据分析、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整改。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务本求实的工作态度为落脚点,确保摸底分析工作底数明确。

根据分局教育活动准备工作办公室的推进计划要求,满换装所结合本所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本所党委和九个党支部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分析工作。

首先,所党委召开了党委会议,就党委班子和整体工作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工作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委员的日常工作进行逐人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检查党委工作,所党委召开了2次由支部书记、支委、党员代表共35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党员队伍对所党委工

页 第1作情况的意见、建议。随后,又召开了3次有领导干部、工人组成的非党员座谈会,与127名非党员人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根据从党内外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所党委召开了第2次党委会议,对党委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自检分析。为了更好的征求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所党委在5个大车间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并在党委办公室开设了热线电话,随时听取来自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

其次,所党委对所属的9个党支部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必须召开2次以上的支部大会,对支部班子和日常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自检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所党委。然后,各支部还要组织本车间的党员和非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员群众对支部的意见、建议。在各党支部进行完自检之后,所党委召开了党委会议,对各支部班子的组成和支部作用、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组织召开了3次由基层党员184人次和非党员217人次参加的座谈会,并以全所各工种、各岗位的党员群众为调查人群,采取不记名填写的方式,发放党员和非党员调查问卷各60份,针对各党支

页 第2部班子组成、作用和工作情况,全面、客观的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同时,组织专人对支部的“三会一课”记录本进行查阅,进一步了解支部的情况。

二、以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出发点,确保对各个层次的分析结果真实有效。

通过以上对党委的自检和对党支部的摸底调查,所党委对党委和各支部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掌握的情况,所党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情况如下:

1、党委概况分析

所党委共有委员5名,平均年龄44岁,全部具有本科学历。根据分析的情况来看,所党委班子的构成非常合理。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发扬“金桥畅通,为国争光”的口岸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开创了我所各项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上半年,我们换装所党委、换装所先后被路局命名为“四好

页 第3班子”;被分局党委命名为“先进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支部书记队伍概况分析

我所共有9个党支部,其中专职支部书记6名,兼职支部书记3名,学历都在大专以上,除离退休支部书记年龄偏高外,其余年龄在30—45岁之间。经过分析,我所各党支部书记在思想上能够积极认真的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上级文件精神,充分的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在车间,则能够将党员群众紧紧的围绕党支部的周围,积极的组织本支部的党员开展各种增强车间安全生产和丰富职工群众业余生活的活动,促使了车间党员群众的团结。

3、党支部班子概况

我所9个党支部,共有支部成员24人,其中二车间支部2人,三车间支部1人,其余各支部成员均3人。我所发挥作用好的党支部共有3个,这3个党支部班子能够非常好的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车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针对车间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党内外活动,来推动车间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使车间的党员职工

页 第4全身心的投入到口岸运输生产当中去。支部的每名成员都能以身作责,起到带头作用,以提高车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其中就有原东吊主任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战文东。同时,支部十分注重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上级的文件精神,来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意识和政治修养。

我所还有2个工作薄弱的党支部,一个是离退休党支部,一个是三车间党支部。退休党支部党员的平均年龄在65—75岁之间,整体年龄偏高,而且部分高龄党员患有重病,长期卧床不起,使支部的作用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三车间党支部刚刚成立不到2年,支部只有3名党员,支部的主要工作由车间主任兼职支部书记负责,其他2人协助。支部党员在车间都担当重要职务,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很好的完成换装任务。但是因此与党务工作有所冲突,支部就忽略了党员的党内日常生活和业务活动的开展。同时对党员的政治学习也应有所加强,以提高支部党员得到思想意识和政治素质。

页 第5三、以严查深究的工作方法为切入点,确保总结分析工作客观公正。

根据对各支部的摸底调查,以及党员群众反映上来的情况,所党委对各党支部的调查摸底进行了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发挥作用较好的党支部的班子构成年轻化、知识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丰富的业务知识。能够以党为中心,将车间的党员职工紧紧的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充分的调动了车间职工为“大口岸”工程添砖加瓦的工作热情,确保了口岸金桥的畅通。同时能够很好的结合本车间的实际,开展各种党内外活动,促进车间生产的发展和丰富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

发挥作用薄弱的党支部是离退休党支部和三车间党支部,通过摸底调查发现,这两个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部不能很好的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支部党员的生活与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离退休支部党员年龄过高,思想意识不能很好的适应我所现有的工作,对我所的工作不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三车间刚成立不久,而且党员只有页 第6人,支部的主要工作由车间主任兼职支部书记负责,其他两人协助。而且3名党员在车间都担当重要职务,致使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冲突,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和进行党内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

四、以优化布局调整的工作思路为立足点,确保人员配置实现合理、规范。

根据调查情况,所党委针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布局调整的工作思路为立足点,提出了整改措施。并结合我所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为确保人员配置实现合理、规范,对其中的5个支部的书记进行了调整,对不健全的支部班子进行增补。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不足

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党员教育方面,在方式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需进一步丰富内容。同时,支部应加强参与车间管理和安全生产。使支部成为车间前进的动力,积极的促进车间在大口岸工程中的作用。支部还要在建设“五好”党支部和“四好”班子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提高质量,加强建设的力度,抓好工作落实情况。

页 第7

(二)、整改意见

各支部应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并结合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支部在参与车间管理合和安全生产工作时,应加强党员先进作用的发挥,以党员带动群众,全面的推进本车间的工作,以确保口岸的畅通。对于支部创建“五好”党支部和“四好”班子的工作,应加强各方面的基础建设工作的力度,深化创建工作的内容。

通过本次对基层党组织的调查分析和整改加强,完善了我所各级党组织的构成,加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能力,增强了支部党员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了我所党员职工在“大口岸、大通关”的工作热情和确保口岸畅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活动和工作中我们将陆续进行整改和完善,以增强我所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实现创造全路第一所的目标。

篇7:员工摸底情况报告

2011年11月30日,镇分管副书记钱秀红组织四个办事处的总支书记及大学生村官到各个村进行了摸底排查,现将苟角镇远程教育站点现状汇报如下:

1、苟角镇现有50个村,一个社区,目前,有远程教育站点51个(其中,包括镇机关和龙桥社区各一个),只有三清村还没安装任何远程教育设备。

2、现有的51个站点的电视机已损坏2台,不能正常收看;有13个村的站点有电脑,目前,有5台已损坏,不能开机,另有一个站点的电脑显示器显示不清晰,有2个站点电脑鼠标已损坏;21个投影仪的站点中有一个投影仪的遥控板不能正常操作,请求调换;全镇51个站点只有一个站点的接收器由于最初是安装在一个老百姓家楼房上,现他要求村上把接收器撤走,现在这个村的接收器已拆,但还未重新安装。

3、苟角镇现有51个远程教育站点能正常接收课件的站点有10个村,还有41个站点不能正常接收课件,其中有21个村至今还未安装电源。

4、现有51个站点有17个站点的基座符合要求,其余34个站点不符合规范,直接安装在党员活动室房顶或者挂在墙壁上。

5、今年下发的投影仪目前还有3个站点未安装。

6、另有7个站点的机顶盒因故障已返回组织部。

中共岳池县苟角镇委员会

上一篇:物业管理调研提纲下一篇: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