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

2024-08-12

早期(共6篇)

篇1:早期

摘要:你或幸运,发现宝藏,黄金成堆,珠宝满堂,你比我仍是我富,引诱慈母为我读书。

─―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关键词:早期阅读 早期‘悦’读 幼儿语言 幼儿语言学习

前言部分

《纲要》明确提出重视幼儿园语言运用的要求,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早期阅读师法占有而语言的最好资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阅读救灾美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近年来随着智力开发的热潮一浪接一浪地席卷中国,早期阅读对于眼的促进成为中国家长、幼儿园、早期教育研究者等高度关注的话题。为什么说早期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最好的办法?本文就从什么是早期阅读开始,进一步发觉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意义、现阶段各界对早期阅读认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

主体部分

在幼儿阶段语言学习的目睹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让幼儿自主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悦’读,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选择一本好的书,把它带到孩子的身边并告诉孩子读书有多么快乐,然后和孩子一同阅读它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松居直说过:“在与幼儿分享幸福的同时更向幼儿的童年播撒了诗意和审美的种子。”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斯说过:“当你念书给孩子听时当你把一本好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成为了一个启发者,走进书的世界,走进人类文明的殿堂,走进人性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一诗中提到:你或幸运,发现宝藏,黄金成堆,珠宝满堂,你比我仍是我富,引诱慈母为我读书。因此早期阅读对幼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幸福的种子。

(一)早期阅读的涵义

在儿童早期,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早期阅读应该是最好的办法。早期阅读通常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阅读材料中变化的色彩,图象文字或成人形象生动的读和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或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的过程。

(二)早期阅读的价值

早期阅读以文学作品(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为媒介,能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认识,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文字符号、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感,温润幼儿的心田。

1.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像小鼹鼠一样可爱憨傻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是谁恩恩在我头上》),有小猪危在旦夕的紧张清洁牵动着他们的心(《幸运的一天》),因此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听。听完了还会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我喜欢谁,因为他......”另外承认在给幼儿讲的时候会引导幼儿在听的时候对所听内容进行会议和预测。这样幼儿当然会认认真真的听,积极主动的说了。

2.早期阅读能使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

想在让幼儿明白一件事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和他说,而是要从情感出发,打动孩子,如“天黑了,天黑了,钓鱼的快回家,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作品《鱼儿的妈妈》柯严)“幼儿在倾听时,会被打动,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如果孩子经常阅读,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从书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3.早期阅读能使幼儿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在早期阅读中,,分享阅读时最好的阅读形式,可以是和老师家长同伴一起分享,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满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成人也能更好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发展的特点和特殊的需要,能很好地及时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促使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共同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4.“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

多曼博士在《双亲才是最好的医师》中说:“阅读不但能够催促不会说话的孩子说话,而且可以使口齿不清晰的孩子变得口齿流利。阅读可以提高智能,这是重大的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越有益。七岁钱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日)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我们的孩子至今还有很多人由于阅读能力弱,导致产生学习的困扰。以今日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孩子快乐地阅读教科书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上面的问题。

总之,在早期阅读中,能让幼儿逐渐了解到阅读的基本程序,掌握阅读的一般方式方法。在幼儿阅读活动中,幼儿自己学习按顺序翻阅,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内容,并用手指指着,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在此过程中,养成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独立阅读技能,因此,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幼儿的终身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早期阅读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足,所以人们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早期阅读就是提早“读书”

提到早期阅读,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早期阅读就是儿童提早读书认字。”其实幼儿在反复多次的阅读中对文字建立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的习得一些文字和常识,这是肯定的。但我们应把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并尽可能使这一指导思想成为阅读教育的指导思想。那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早读书认字”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对阅读产生排斥。

2.早期阅读读物出版有问题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图文并茂的书,说是小孩喜欢。可是他们只认为图画书只是文字+插图的简单结合。除了画儿好看没什么特别之处。殊不知在强调人知的同时忽略了幼儿的审美和想象。认为小孩看的书没几页纸、字也没几个的却那么贵,有的甚至一个字也没有(无字书),还有干脆又白纸(《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家长买回去后都向出版社反映或退稿。随着近几年绘本的风行和越来越多的人解读绘本、推广绘本,才使得图画书受到广泛的欢迎。

事实上图画读物是一种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一种教育资源。图画读物一般由专业的儿童专家、儿童艺术家构思创作而成,是这些优秀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图画读物非常契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欣赏口味,是根据有人特点,用儿童般的幻想、想想、激情演绎出来的童心世界。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有效地利用图画读物这一教育资源,帮助家长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中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这种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月那次,发展又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和自由自在的、丰富多元的阅读环境、条件、动机和技能;同时成人需要与幼儿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具体来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前为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父母师长应该有良好的阅读榜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连你自己都不看书却要求你的孩子必须看满一个小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有好的阅读习惯,一有空就会捧着书,你的孩子肯定会好奇,会有想要阅读的动机。这时候你再“推波助澜”一下,你的孩子就会主动探索梳理的世界了。你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但你肯定可以腾出每天一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常给孩子买适合他的书,为孩子准备一个他自己的书架。为孩子想要看书觉得骄傲。这样你的孩子就会自主的爱上阅读。

2.阅读时尊重孩子和孩子进行有效地互动

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成人在幼儿阅读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阅读E里的有效途径。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成人需要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兴趣和赞赏,重视每天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幼儿时容易受暗示的,承认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合理有效地参与幼儿的阅读

这主要包括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并朗读其中的文字,就故事中人物情节共同提问、讨论和思考,在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反思和质疑的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参与幼儿的阅读,让幼儿慢慢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3.阅读后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成人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引导幼儿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口述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创造性的使用书面语言符号,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结束语

早期阅读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早期阅读,正确的认识早期阅读,合理有效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好习惯,真正的使阅读变成“悦”读,只有这样幼儿的语言才能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红 《幼儿园语言教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松居直《幸福的种子》明天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4.章红 《语言学习的意义及途径》早期教育

5.李敏谊《早期阅读与儿童图画书选择》

篇2:早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党实践

2020 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 100 周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生动形象地概括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其中,“石库门”就是渔阳里、树德里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活动的区域,“兴业路”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重申了“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明确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作为上海的党史研究工作者,理应站在大力发掘建党资源和传承弘扬建党精神工作一线,切实发挥好应有作用。而早在 1978 年底,刘昌玉、任武雄、常美英、庄有为四位老一辈党史研究工作者,就已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党实践,展开大量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率先推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的首批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四人团队的研究经过

改革开放初期,神州大地上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吹响了社会科学界思想解放的号角。中共党史研究也冲破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重新展开对重要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的研究与评价。适时,上海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教师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任武雄一道组成研究班底,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党实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工作。

1978 年上海师范学院恢复建制,学校在原先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政治教育系。当时,政治教育系除了完成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共党史》外,还为恢复招生后政教系第一批学生开设了作为专业课的《中共党史》。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分别承担了《中共党史》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前期备课工作时,开始涉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关资料搜集。与此同时,上海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为了推进科研工作,在中共党史教研室设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为课题研究项目,由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三人共同承担。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研

究课题,刘昌玉等人邀请任武雄共同参与,以期借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文献丰富的独特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1978 年 11 月,刘昌玉、常美英、庄有为专程前往北京、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采访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一大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专家,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搜集了大量史料。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大多材料只能用复写纸誊抄下来。据庄有为回忆,他们三人于 1978 年 11 月 1 日至 5 日和 12 月 1 日对早期党员罗章龙做了访谈,11 月18 日对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五四运动研究专家丁守和做了访谈,11 月 29 日对早期党员张申府做了访谈,12 月 1 日对一大代表包惠僧做了访谈。他们整理了访问记录并请受访者审核。包惠僧在看了访问记录后的回信中说,“记录大体不错”。这些工作为学术研究开展和论文撰写积累了大量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奠定了强有力的学术基础和史料基础。

经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四人团队在没有先例可循和经验可鉴的情况下撰写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学术论文。经中国知网查验,这些论文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研究对象最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创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先河。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1984 年,研究团队编写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史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式出版发行。1988 年,四人共同署名的著作《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为“祖国丛书”的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开展到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召开,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党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此书一经发行,广受好评,不仅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热销读物,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早期组织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是中国大地上成立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前的创党实践中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肩负着正式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其他各地党组织都无法与之相比拟。1979 年,研究团队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活动》一文,通过对上海早期党组织创党实践的梳理,肯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筹建过程中的重要贡献。1980 年,任武雄、刘昌玉撰写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几个问题》,聚焦组织名称、形成过程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两篇文章有如下三个观点值得关注。

第一,关于组织的名称。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讲义和论文大都习惯性地沿用 1926年葛萨廖夫在《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中的说法,将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容易使人们产生误解,不仅不能反映历史事实,也无法凸显上海党组织相较其他各地党组织的独特地位。研究通过罗列李达、施存统、包惠僧等党的早期成员的回忆、《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表述等史料,论证了 1920 年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并不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而是“中国共产党”。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改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或“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更为妥当。

第二,关于组织的创建过程。文章指出,1920 年夏天,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的成立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后,先进分子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无比愤怒,对于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根本改造中国社会、劳工神圣、愿与俄国人民携手互助的呼声传遍全国。1920 年4 月,共产国际派魏金斯基(现称为维金斯基——笔者注)以记者身份来华了解情况。到达北京后,魏金斯基先后同李大钊、陈独秀会晤,并同一些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进行过几次座谈,提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大约在 1920 年 8 月,在上海环龙路渔阳里(现南昌路 100 弄)2 号的《新青年》编辑部(也是陈独秀的寓所),首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负责人。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一经成立,便积极投入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动员工人运动的工作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者取得联系,从组织上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除了一般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实外,研究团队还就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办的劳动补习学校做了专题研究,认为它与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一样,通俗地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清晰梳理了上海党组织的创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1920 年5 月至 8 月),陈独秀、沈玄庐、邵力子、李汉俊、李达、沈雁冰、陈望道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问题,开始时并未直接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半年后才逐渐形成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组织。二是 1920 年暑假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筹建了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并改组《新青年》,自 1920 年 9 月发行的第八卷第一期起,公开、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苏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三是 1920年 11 月,上海早期党组织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主要依据是,11 月陈独秀主持起草了供党员内部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并将《共产党》月刊作为机关刊物出版发行,而此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展建党活动时都没有明确宣称“共产党”。作者还根据早期党员的回忆录认为上海早期党组织的人员构成共有 14 人,分别为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俞秀松、李震瀛、沈雁冰、周佛海、施存统、李启汉、沈泽民。

第三,关于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参会代表人数和召开时间。上海早期党组织承载着筹备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创建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任务。研究团队基于对国内外存有史料的研究和考证,在对重要人物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就上述党史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

关于党的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问题,当时一说 53 人,一说 57 人,未有定论。研究团队依据向共产国际汇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份当时所能见到的唯一留下来的文件,认为党的一大召开党员人数为 53 人的说法更为妥当。虽然,后来又有材料提到有 57 人,53 人之外还包括 4 名工人,但究竟是谁未可知晓。而且,很多材料也显示在建党之初,工人党员还很少,大都是学生、知识分子与大学教授,最早的工人活动家项英、王荷波等人都是在党的一大后才入党的。

针对党的一大参会代表人数和召开时间,文章明确提出,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到达上海,他们同李汉俊、李达等交换意见,建议应及时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于是,李汉俊、李达写信同陈独秀、李大钊商讨决定,由李汉俊、李达发信请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各派代表 2 人到上海开会。文章详细罗列了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所派代表的名单,共 13 人,其中国内六个支部派来 12 名代表,东京支部派代表 1 人。与会代表大都安排在博文女校里住宿。当时学校正放暑假。党的一大是 7 月下旬在望志路 106 号(现

兴业路 76 号)李汉俊家里举行的。数天之后会议遭到法国巡捕无理搜查,因而在浙江嘉兴南湖中的画舫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党史学界长期将包惠僧认作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不同于其他 12 名一大代表的特殊代表。刘昌玉等人于 1978 年 12 月 1 日采访包惠僧时谈及了这一问题,包惠僧特别强调说:“有人说我是陈独秀的私人代表,不是广东的代表,这是不对的。我是广东代表,不是陈独秀的私人代表。”研究团队基于包惠僧的访谈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在《关于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活动》一文中明确指出包惠僧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广州支部的 2 名代表之一出席党的一大。此例也证明了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是具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的,是有几分材料就说几分话的。

三、关于其他各地早期组织建党活动的研究

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 年第二期和 1981 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党的早期组织》《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留法学生的早期建党活动》,分别介绍了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立过程,以及在上海、北京两地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全国其他地方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以及留法学生开展建党活动的详细情况。

第一,关于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党活动。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从五四运动前夕至 1920 年春,在李大钊周围的一批要求进步的学生,从思想上倾向社会主义,发展到组织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者十分踊跃,不久会员发展到一百余人。在李大钊亲自指导下,他们以研究马克思主义著述为目的,组织会员分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搜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部分会员还组织讲演团到北京四城讲演所和街头去讲演,到工人比较集中的长辛店、赵辛店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工农群众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 1920 年初至 9 月,李大钊先后与陈独秀、邓中夏酝酿讨论过建党问题。共产国际派魏金斯基等人到北京后,对北京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共产国际代表的热情帮助下,北京的共产主义者更加坚定了学习俄国革命的决心。李大钊完全同意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认为中国不仅必须建立共产党,而且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

三是 1920 年 10 月,以李大钊为核心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一起成立了北京党的早期组织。之前,李大钊收到陈独秀来信,知晓了上海已经成立了党的组织。信中,陈独秀还商请李大钊在北京发起建立党组织,并负责北方的建党工作。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早期党组织于 10月宣告成立,组织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等人。

文章充分肯定了李大钊领导的北京早期党组织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群众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指出,北京早期党组织成立后,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党员,十分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通过创办刊物《劳动音》和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组织工会和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准备了条件,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迅速发

展。此外,早期成员还参加了社会政治活动和青年学生运动,李大钊直接领导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方面,李大钊在几次论战中撰写文章,对梁启超、张东荪等人的各种反动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驳斥,肯定了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对正在兴起的工人运动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此外,文章还特别纠正了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相提并论的认识误区。文章指出,在北京早期党组织成立以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仍然存在。前者具有政党性质,是研究会的核心力量,当时它是秘密的,因此经常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名义开展活动。后者成为公开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人数较多。研究会会员不一定就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所以两者不能等同。

第二,关于全国其他地方早期党组织的建党活动。上海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后,陈独秀等人主动函约或直接派人去全国各地,请各地共产主义者成立党支部,得到了各地共产主义者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研究团队通过对武汉、广州、济南、长沙和留法学生早期创党实践的历史考察,指出各地开展的建党活动在思想和组织上为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作了必要准备。文章充分挖掘了早期建党史实,从三方面出发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一是指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作主要任务。武汉临时支部每周学习一次,内容是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新青年社出版的丛书和有关俄国革命的小册子。广州党的组织创办“宣传员养成所”,这是一所培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宣传员的学校,第一期学员有100 多人,该所办了将近二年,收到了相当成效。留法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勤奋学习法语,努力钻研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蔡和森经过“猛看猛译”,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写了 50 篇文章,宣传世界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揭露帝国主义重新分割殖民地。各地党的早期组织还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的宣传工作,向工人群众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二是认为各地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深入工人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的第一步。武汉早期党组织的工人党员郑凯卿根据陈独秀制定的武汉工人状况调查要求开展调查,形成了《武昌五局工人状况》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上。包惠僧的《我对于武汉劳动界的调查和感想》发表在 1921 年 4 月 8 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在湖南,毛泽东和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常到当地的纺纱厂、造纸厂、火车头修理厂等工人中去了解情况,交朋友,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留法学生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到工厂劳动,调查劳动运动的状况。

三是指出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进步青年参加革命斗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各地党的早期组织还先后开展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的工作。自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的团组织也都相继成立。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全国建团较早的地方之一,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团员。毛泽东对于发展团员的工作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强调慎重吸收,注意团员质量。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最初于 1920 年 8 月成立,谭平山是领导人之一。但是因为当时没有明确信仰,也没有拟定具体的计划,所以该青年团在 1921 年 3 月至 4 月间自行宣布解散。1921 年秋冬,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提出改组,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社会主义的团体,谭平山受临时中央局的委托,重新在广州建团。武汉团组织的成员是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为重点,也有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共十多人。武汉团组织每周开会一次,并通过他们向周围群众宣传革命理论。

四、关于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研究

早期共产主义者积极探讨建党思想,为在中国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提供理论依据。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更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而从理论层面对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研究相对匮乏。研究团队成员庄有为则于 1985 年发表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探讨》,专文就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的认识进行研究。

文章指出,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建党思想的讨论,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他认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予以批判,并在一些社团内部活动中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建党思想的基本面貌。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讨论,在思想、理论上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在实践上推动了各地建立工人阶级政党,预示着一个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

第一,关于党的性质问题。文章指出,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通信中最早论述了党的性质,提出要建立“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工人阶级政党,并认为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和作战部。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无产阶级的组织,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文章还列举李大钊关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明确论述,进一步阐释了早期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的认识。李大钊在 1921 年 3 月发表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强调了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的“强固精密的团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社会主义的团体。

第二,关于党的指导思想。文章指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与胡适派改良主义的论战中,已接触到要不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问题,并且经过对胡适派的改良主义的批判,初步解决了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的问题。例如,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针对胡适借口反对空谈主义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谬论,公开表明拥护布尔什维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文章还引用毛泽东与友人的通信以及陈独秀在《主义与努力》中的相关表述,论证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可和拥护。

第三,关于党的奋斗目标。文章认为 1920 年 11 月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和出版的《共产党》月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宣言》所说的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没有阶级压迫、最终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月刊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肩负的经济和政治上的两大使命。文章还指出,早期共产主义者已普遍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是“惟一无二的方法”。

第四,关于党的组织原则。文章指出,《共产党》月刊从创刊起就开始介绍一些国家的建党情况,在该刊第 3 号上发表的《加入第三次国际大会的条件》的译文,还专门介绍了 1920 年 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规定的加入共产国际的 22 个条件。据此,早期共产主义者也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进行了论述,普遍认为党内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有民主和集中,要

注意开展发展党员和争取群众的工作。文章认为这些论述构成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篇3: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29例自闭症患儿, 年龄3~14岁。其中男21例, 女8例。

1.2 临床表现

自闭症临床表现为三联征: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

1.2.1 社会交往障碍

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临床表现为缺乏目光对视, 独自嬉玩, 不合作, 怕陌生人, 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 极少微笑, 难相处, 与父母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迟, 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绪反应。

1.2.2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感觉器官的异常 (表现为敏感或迟钝) , 是诊断自闭症的必须条件。患者的重复刻板行为种类繁多, 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 多有看手, 转圈, 摇晃, 反复开关门, 上下楼梯, 撕纸, 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 重复刻板语言表现, 有的患儿表现对某些物件或事情 (比如科学事实) 不同寻常的兴趣。

1.2.3 感觉异常

喜欢某些声音, 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 偏食, 不怕痛, 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喜好斜视、倒视, 喜欢坐车, 怕坐电梯, 喜欢旋转。

1.2.4 其他表现

多动, 不听话, 违拗, 攻击, 自伤, 冲动, 固执, 激动, 生活自理能力差。

1.3 自闭症的诊断

目前自闭症尚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C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PET) 、脑电图、染色体、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国内常用的筛查量表有CHAT、CARS、ABC。另外, ADI-R和ADOS是诊断“金标准”。临床上根据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及筛查并不难。

1.3.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 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 符合以下三项: (1) 社会-情感互动缺陷:轻者表现为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进行完整的对话;中至缺乏分享的兴趣、情绪和情感, 社交应答减少;重者完全不能发起社会交往。 (2) 用于社会交往的非言语交流行为缺陷:轻者表现为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整合困难;中至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异常, 或在理解和使用非言语交流方面缺陷;重者完全缺乏面部表情或手势。 (3) 建立或维持与其发育水平相符的人际关系缺陷:轻者表现为难以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不同社交场景;中至在玩想象性游戏和结交朋友上存在困难;重者明显对他人没有兴趣。

1.3.2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 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1) 语言、运动或物体运用刻板或重复; (2) 过分坚持某些常规以及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仪式, 或对改变的过分抵抗; (3) 高度狭隘、固定的兴趣, 其在强度和关注度上是异常的; (4) 对感觉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低下, 对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异常的兴趣。

1.3.3自闭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一般6个月后无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 很少注视人;9个月左右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没有互动式分享;12个月没有咿呀学语, 没有动作手势语言, 不能进行目光跟随, 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16个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 没有显示参照与给予行为;24个月不能说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倒退。

1.4自闭症的早期干预

研究证明:始于2岁以内的早期高强度科学干预, 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90%的儿童在24个月以内表现异常, 50%~60%在12个月以内表现异常。自闭症是一种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是自闭症儿童主要障碍之一[2]。通过早期诊断, 在自然环境下, 以家庭为中心采取全方位、全天候康复理念, 醒着就练, 别让孩子独自呆着, 指导家长配合心理和行为干预, 必要时在合法社会资质的训练机构进行, 以促进孩子社会交往人际发展。父母要积极主动地加入孩子的活动中去, 借助孩子生理需求、日常养育活动、亲子游戏等开展科学有效的干预。

2 结果

全组患儿在医生、家长的配合下, 62%的自闭症儿童症状减轻。年龄越小的儿童症状缓解越明显。但由于不同家庭背景, 干预不良或未采取干预措施的患儿症状缓解较为困难。

3 小结

自闭症作为一种综合征, 决定了自闭症综合治疗的必要[3], 早期干预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早期环境在婴儿大脑塑造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婴儿时期开始, 自闭症儿童就不能融入社交情景之中, 如在这个时期开展积极的干预, 就可能预防或减轻自闭症的发生或发展。家长要接受事实, 克服心理不平衡的状况。要有爱心、耐心、恒心、信心、决心, 有时还要有一点“狠心”。训练中做到热情奔放, 说话抑扬顿挫。通过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日常学习、自理及运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72.

[2]李成齐.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辅导-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5 (8) :44-47.

篇4:让幼儿早期阅读成为“早期悦读”

一、创设阅读环境,奠定 “悦读”基础

要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前提之一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的阶段里,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表述。我们应该从幼儿对书面语言的认知出发,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为幼儿提供一些有意义并且生动形象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统一摆放到一个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如我在每一次举办的阅读活动前,我都会在相应的活动区或则读书角摆放一些新书籍,新图片,并有声有色地向幼儿们介绍这些书籍图片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在阅读活动之后,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游戏,让幼儿挑选书中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向同学们讲出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以此来巩固幼儿的阅读成果。在我们为幼儿选购书籍的时候,不能泥沙俱下,不分种类地挑选,而是要选那些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如《龟兔赛跑》、《不在墙上乱画画》、《小胖猪啊呜》等,从而让阅读基础较好的幼儿学习复述简单的故事内容,并且能准确表达;我们还可以选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图画内容简单却不失风趣,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一些书籍,如《大象鼻子长》、《曹冲称象》、《小蚂蚁搬家》等;一些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的图书也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宝宝认识大象》。除了精心为幼儿们挑选适合他们的图书之外,我们还为幼儿创建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区。为了营造家庭的氛围,我特地把阅读区设置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之中,并在地板上铺设柔软、鲜艳、漂亮的卡通地垫、在地垫上放置两个小沙发,并在沙发上放几个可爱的洋娃娃,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在这个读书的小角落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共读一本书,这是一个可以让幼儿感受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特别是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对环境还相对陌生,而这个读书区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家的环境,就像父母陪在他们身边一样,渐渐地,他们焦虑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消除了。这样做的话,可以大大改善幼儿“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看书习惯,从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悦读”能力

仅仅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及早期阅读活动中互动性、全面性、发展性、操作性和激励性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幼儿阅读。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交流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多种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提高幼儿们的课堂效率以及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在教给幼儿们一个故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先让幼儿叙述他们所阅读到的内容,这样可以养成他们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而有的时候我们也让幼儿先听我们讲一遍故事,再让他们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幼儿们养成一个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一次语言阅读活动《战胜大灰狼》时,我特意让孩子们先自己看,在观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画面创编故事,孩子们的兴致都被提了起来,他们讲的故事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添加在故事当中,有的为故事添加了丰富多彩的情节,还有的都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延伸讲述。他们不仅会编讲故事,而且还在故事之中运用了很多动词、形容词,把故事内容描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形容大灰狼失败的时候,孩子的描绘可好啦,有的说大灰狼灰溜溜地走了,说大灰狼一溜烟,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的说大灰狼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在师生互动之中,幼儿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开展多样游戏,体验“悦读”快乐

有一位幼儿教育的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幼儿的大部分生活几乎被游戏占据,游戏是一种幼儿所固有的,快乐开心的活动,因此,游戏是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例如,在让孩子们认识书的时候,我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话语告诉孩子们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而在每一个宫殿的房间里面都住着许多有趣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而后我又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并且用开火车的游戏来教导幼儿们练习阅读所要用到的指法,幼儿都十分喜欢。在幼儿阅读完一篇小故事后,我经常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例如在我带领幼儿阅读一篇和小吃相关的故事时,我便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刚开始我便让幼儿们商量好他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在这之后,一个小故事便在幼儿之间出现了:当顾客来时,服务员:“您好,请问您要吃点什么?”顾客:“给我来一碗牛肉汤。”服务员:“好的,请稍等片刻。”服务员告诉厨师,厨师开始煮牛肉。过会儿服务员端上牛肉汤:“您的牛肉汤来了。”此时,我便参与其中,扮演起了顾客的家属说:“跟妈妈说说这里的东西好吃么?”顾客:“很好吃!”我又对顾客说:“那你还要吃点其他的东西么?”在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们不仅十分有兴趣,而且又巩固了其阅读的内容。

篇5:早期

“波尔加实验”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就是,当孩子还只有几岁大的时候,父母就要她们在专业的定向上作出选择。

苏珊4岁就会读会写,而且精于数学。4岁会解四年级的应用题,6岁就懂得解大学的微积分方程。但就在苏珊还只有6岁大的时候,父母却要她作出选择:你到底决心下棋还是要研究数学?

一个6岁的女孩,在大多数家庭中往往还是抱着一个洋娃娃,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她“受宠”的童年。拉斯洛却认为,是时候了,否则就会耽误。拉斯洛是这么看的:“现代社会要求人在一个相对较窄的领域中,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样他才能做成大事。而为了取得大成就,就必须在他成长的早期开始行动。”这里所说的“行动”,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尽早定向、定位。

拉斯洛只是坚持要女儿在最具潜力、最容易进取的阶段,以棋为主,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练棋方面:一天5~6个小时,而且不中断。在他看来,不仅是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杰出的学者、艺术活动家,都经常是在孩子阶段便开始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的。

这样难道就不怕孩子的知识面窄吗?许多父母都很自然会有这样的担心。拉斯洛则认为,早期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孩子必然会在精神上眼界狭窄,也不意味着必然出现性格的残缺不全。

事实上,波尔加三姐妹除了下棋,她们还在父母的辅导下进修完中学的课程。三个女儿都会讲几门外语。1995年,苏珊还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国立体育专科教育学院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辩。她夺得世界冠军后,还在纽约开办“苏珊・波尔加国际象棋研究中心”,继续进行“波尔加实验”。索菲亚也在结婚后就读特拉维夫大学艺术系,在下棋之外延续她追求艺术美感的梦想。

篇6:早期朗读影响深远

来自读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现在7个半月,平时有牙牙学语的迹象。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我会在睡觉前给她讲一些婴儿童话,她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但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却说这个阶段最好不要给孩子讲故事,否则会使孩子思维混乱,产生说话迟的现象。可是我看过一些书,书上说在这个阶段应该大声给孩子朗读一些诗歌或故事,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为此,我想咨询一下这个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谢谢!

美国有位学者叫吉姆・特米里斯,他近年来一直在美国的五十个州巡逻演讲,呼吁美国的母亲,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每天抽出宝贵的20分钟,给孩子朗读。这一名为“热爱你24小时中最宝贵的20分钟”运动,得到了美国社会很好的响应,美国现总统布什的母亲对此推崇备至。

在这个朗读运动中,发起者吉姆・特米里斯列举了一些阅读书目,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名著、《圣经》、林肯总统的演讲、马丁・路德金等名人的演说和著作。同时,他还要求家长把这一每天朗读的计划一直延续到孩子上小学以后。

这不是对牛弹琴吗?不对!

婴幼儿的心智是吸收性的

0~3岁婴幼儿的认知心理按蒙台梭利的说法,是属于“吸收性心智”。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看到、听到、触摸到、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好的、不好的都吸收。比如,一个孩子不听音乐也行,但他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吵架声,这些他也吸收,并在大脑里留下痕迹。

“先入为主”的信息最重要

人的大脑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就是先进入的信息占主导,以后进入的同类型信息就会被排斥。比如,拿语言来说,孩子如果先吸收的是家乡话,那么他先入为主就是家乡话,不仅讲得好,而且一辈子都不会忘。

因此,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出生一开始,就接受第一流的语言,比如读经过加工提练的优美的汉语,那他当然就能构建起第一流的语言能力。所以,婴幼儿能每天听到家长朗诵的儿歌、故事、唐诗、宋词,那真是太好了。这些优秀的语言进入孩子的大脑,产生痕迹,这是一种潜意识教育。也许它所起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影响却是长久而深远的。

婴幼儿的学习力超乎我们想象

那么,早期朗读会不会打乱他的`思维呢?当然不会。

如果说婴幼儿听到朗诵,思维就打乱了,那么每天排山倒海的城市噪音、嘈杂鼎沸的街头人声、叫卖声、电视里传来的摇滚音乐声,就不会把孩子的思维打乱?

我们大人总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以为婴幼儿什么也不懂。其实,婴幼儿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成年人的估计。就拿学语言这件事来说,如果我们成人要在两三年内掌握一门新语言,面对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发音,肯定会头大。而我们的小家伙呢?他满不在乎地在你言我语的交谈中理清方向。3岁以前,他就已经把第一语言(母语)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认为2~3岁的孩子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脑力劳动者,幸亏他们自己不知道说话这件事有多难。

早期朗读就是先入为主、不求甚解

还有人认为:早期朗诵的内容,孩子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教了有什么用?如果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教,那么婴幼儿时期,等于什么也不能教。因为此时的他们几乎什么也不理解。因此我的观点是:理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任务是“先入为主”,率先输入最好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试想,当孩子第一次叫“妈妈”时,他并不理解“妈妈”是生他的那个女人,是他爸爸的太太,天底下没有一个母亲会说:“宝宝,你还不能叫妈妈。等你哪天懂了这个词再叫吧!”因为妈妈知道,这个词不需要教,以后自然会明白。

因此,我呼吁中国的母亲,也来一场“朗读运动”――每天抽出20分钟,给你的孩子朗诵儿歌、童话、唐诗、宋词、《论语》、《孟子》等一流的语言。朗读时,要有表情,要充满激情,最好能手舞足蹈、抑扬顿挫。请相信,只要坚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早期】相关文章: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09-15

从早期阅读到早期“悦”读04-09

早期教育是早期知识传授吗04-28

早期监测05-05

早期养护05-06

早期营养05-11

早期胚胎06-12

早期手术06-23

早期介入07-01

早期防治07-01

上一篇:中心城市水务改革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电梯广告发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