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2024-08-13

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

篇1: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皮亚杰是著名的西方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原理是由他提出的,该原理主要描述的是人的一生当中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音乐教育的手段,来探析基于发生认识论之上的儿童钢琴教学。

关键词:心理学;认知发展;儿童;钢琴教学

关于皮亚杰,我最初是在陈琦、刘瑞德老师写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了解到的,他是瑞士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思维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少的研究。

一、概述

(一)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皮亚杰于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皮亚杰则是从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分析认识。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根据运算的标准,将人的认知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具体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具体的来看,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一时期是思维的萌芽期,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对日常的环境有初步了解,但儿童感知运动的智力还不具有运算性质,儿童的活动还没有内化;2~7岁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学会用一些中介符号来表述这个世界,比如开始张嘴说话,但说出来的句子但常常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等特点;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多维性和可逆性;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思维运算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成熟,以抽象思维为主,能够做出归纳和推理。

二、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音乐熏陶和培养乐感

这个阶段的儿童是通过感官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的,且儿童的生理发育还未完全,行动上以吸允、抓取等为主,心理上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哭与笑都是本能的反应。刚会咿呀学语,但是讲出来的话并没有具体的词义。这一时期的婴幼儿还不能真正的进行钢琴学习,但是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例如给孩子每天放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熏陶,除了钢琴曲,也可以是戏曲、歌剧等,让孩子接触多种类型的音乐。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基本的律动,比如成人可以抱着孩子,随着音乐一起做简单的摇摆,以体验音乐的律动为主。孩子从小就得到音乐的熏陶,会对将来的学琴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前运算阶段(2-7岁):钢琴启蒙教学

这个阶段的儿童生理继续发育,已经会跑会跳,然而整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是较弱,虽然会说话,但仅仅限于简单的表达,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思维上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大约2、3周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观察各种各样的乐器展览,带孩子去看音乐剧,去现场观看大师的演奏,丰富孩子的视野。从4周岁开始,就可以进行正式的钢琴学习了。在孩子的钢琴启蒙阶段,可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用鲜明的形象描述音乐,笔者曾经在进行儿童钢琴教学时,就尝试过将高音谱号比喻成小蜗牛,低音谱号比喻成小耳朵,这样形象化的形容确实比单调的让儿童记住谱号的形状要效率的多。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激发学琴兴趣

在生理上来说,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较好的平衡力和协调性,他们对于手脚关节以及大脑小脑的支配能力都越来越好,语言能力和空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守恒的能力,他们可以听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也能够理解不同乐器可以演奏相同的旋律。于是他们就会开始萌生自己内心对于音乐的想法,就会提出类似于“老师,为什么这个要这样弹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偏爱的音乐风格,会选自己喜欢的歌曲去弹奏。有的孩子喜欢活泼的钢琴曲,有的孩子喜欢温柔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喜欢的曲子,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弹的次数多一些。作为钢琴教师,就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去弹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并且在此基础上,选取学生喜欢的风格的作品去教学,能够很好的保持学生学琴的兴趣。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遵循教育规律

这一时期的孩子从生理上来说,他们正步入青春期,嗓音、外貌、身高等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正处于极度敏感和矛盾的时期,内心比较叛逆,有自己的个性,各方面都尝试着自己去独立。在学钢琴上也一样,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有自己喜爱的风格,对于教师的话不一定会言听计从。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听从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喜爱的风格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难易程度相当,又具备较高艺术性的钢琴作品。总之,要想学好琴,必须脚踏实地,选择与自己程度相关的钢琴曲进行练习,而不是为了某些功利性的目的刻意去弹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曲子。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考级,很多家长过于追求考级的结果,让学生未达程度却跳级去考,例如明明只有五级不到的水平,却硬是去考了十级,而且是为了考级而学琴,一年到头只让自己的孩子弹考级曲子。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严重破坏了学生学习钢琴的规律,导致基础不扎实,甚至逐渐失去学琴兴趣。

三、启示与意义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我国的儿童钢琴教学甚至整个音乐教育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钢琴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儿童钢琴教学中,作为钢琴教师要学会充分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准确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爱上钢琴,使钢琴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引导儿童通过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梅香,杨小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01):72-76.[2]陈琦、刘瑞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3]郑甲平.浅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J];报刊荟萃;2017(09)

[4]周姣术,朱华.浅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意义[J].学理论,2017(08):172-173.[5]王诗慧.皮亚杰“阶段论”在音乐教育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6,(14):137-137

[6]蒋容芳,王玉兰,罗春钰.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东方教育研究,2017,(7)

[7]刘沛.音乐学习对4-6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对皮亚杰式守恒及音乐守恒能力的实证研究[A].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2011:25.[8]郭彩琴.以2-7岁儿童的钢琴教学为例反观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学说[J].好家长,2017(56):238.

篇2: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柯达伊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崔钰

摘要:简要阐述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精髓和主要特点,结合儿童钢琴教学,通过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手段,分别从民族音乐选材、歌唱中的教学、首调唱名法体系的综合培养三方面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说明了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主要思想,即儿童音乐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关键字:柯达伊教学法 音乐教育 首调唱名法 节奏时值读法 字母标记法 手势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思想概述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深远、运用广泛的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它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zoltan kodaly 1882.12.16—1967.3.6)创建。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倡导早期音乐教育、推崇学校音乐教育、坚持民族音乐教育、重视教师和教材的选择。

柯达伊认为,民间音乐和经典的创作音乐是最有助于儿童学习的,民间音乐代表着活的音乐,作为母语的民歌最适合儿童学习音乐的入门教材,随后再逐渐发展到国外音乐经典作品的学习。同时,柯达伊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关切及重要性表现在,柯达伊在1941年发表的《音乐在幼儿园》一文中提到,必须早在幼儿园就开始引入音乐教育,而不是照通常迟至中学才来进行。

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儿童学习音乐的最初,还不能明确使用什么乐器时,嗓音则是最好使用乐器。歌唱的音乐感受是最直接和深入人心的,通过无伴奏合唱形式发展儿童的协作、聆听、音感综合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柯达伊教学法对教材的选择上,更着重于民间音乐,儿童在生活中的游戏、童谣以及一些经典音乐创作作品。柯达伊认为,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音乐专业工作者才可以教音乐,即使是教年龄非常小的儿童。他曾经多次说过,“一名小瓦尔道的音乐教师远比布达佩斯歌剧院院长重要。一位院长只有可能失败一次,而一名教师教三十年书,如果教的不好,就会扼杀掉三十代人对音乐的热爱。”可见,教师的修养水平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高度有序的音乐教学法。它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重视教师教材的选择,将音

B

该教材采用了现代教育思想中十分强调的“先实践、后理论”的理念,在这一册的前半部分,不是先识谱,而是先弹琴,先让手指有接触琴键的感乐教学带入到真正的实践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意义。

二、柯达依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1.民间歌曲、童谣以及经典的创作音乐作为教学中的入门教材

柯达伊认为,儿童最先接触的是母语,因此强调用母语的民歌作为儿童学习音乐的入门教材。同时,柯达伊教育体系还突出了五声音阶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五声音阶音乐既是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突出特点,又是儿童音乐教育最适当的起点。这两方面的结合,形成了柯达伊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特征。

结合柯达伊民族音乐教学观点,通常适用于儿童钢琴教学中可以选择的入门教材建议有以下几种:

(1)巴托克《小宇宙》第一、二册

是一本堪称二十世纪音乐母语的教材,是被全世界音乐家们所公认的“不朽的现代钢琴教材”,是被全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广泛采用的现代音乐入门教材。它提供了在音阶、调式、和声、复调、节奏等方面的多样性。如第1~11首乐曲中伊奥尼亚大调、艾奥尼亚、多利亚、洛克利亚、密克索利地、弗里几亚全部出现了一遍,这些乐曲的音阶也都是以民间常用的五声音阶构成。

(2)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第一、二册

该教材曲目大量的是本国特色,幼儿时期常用的歌谣及日常生活中采集的歌词进行编写。如:开步走、早晨好、内蒙民歌、小宝宝要睡觉、我有一双小小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3)鲍蕙荞:《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预备级A 《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受,先让耳朵聆听自己弹出的音乐,到第二部分才逐渐认识五线谱。教材中的曲目有本国儿童特色,兼顾国外经典作品。

(4)柯达伊:《钢琴学校》第一、二册 采用柯达伊教学思想编写的钢琴教程(5)齐格勒:《钢琴脚本》第一、二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除此之外,国内外还有更多的入门教材可以作为教师来使用,柯达伊希望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变化,与儿童真正做到相互促进,互动式教学,即:教师在“教”中“学”,在“学” 中“教”。

2.歌唱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音乐之根在于歌唱。首先学习歌唱,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在歌唱中,学生掌握了读的能力,比起只读自己所练习乐器的器乐谱,具有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更多音乐作品的优势。通过歌唱,让学生感受曲调旋律的美感,会有益于任何乐器的学习。用这种方法产生的是真正的音乐,而不仅仅是“声音”。如果不是首先从他自己的歌唱中涌动出对于音符的想象,仅仅依靠外部视觉的读谱,或是机械地按照谱子移动手臂,他的内心听觉是得不到发展的,也难以产生真正的音乐。

柯达伊认为歌唱是作为音乐教学语言的最佳媒介。Singing actively engages the whole person and develops that essential musicianly attribute, the inner hearing.一个好的音乐Kodály teachers train themselves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 and, acting as a good role model, pass on the ability to sing well, rhythmically and in tune to the children they work with.教师要具备很好歌唱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声音传递音感,节奏以及旋律感。

3.歌唱作为入门级学习钢琴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儿童钢琴教学入门的一些曲目,由于多数都是短小的单声部乐曲,教师可以通过视唱旋律,教学生唱谱、唱词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学习一首入门的钢琴小曲时,教师可先对曲目进行一遍弹奏,之后弹一句,要求学生听唱一句,接下来教师唱一句,学生再唱一句,通过两遍的模唱,再使其看谱视唱。这样的好处是,使学生在看乐谱之前,能够对曲目的旋律有个大概的印象,看谱后,不会感觉一个个音符是孤立的,内心听觉由此可以逐渐得到训练。

“听觉文化”是音乐教育高层次的目标。所有的音乐表现都需要内心听觉的想象和引导,而内心听觉的发展则需要由歌唱来训练。没有伴奏的准确歌唱可以使儿童的听觉能力获得深入的发展。

合唱在钢琴教学中的形式转化

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的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合唱中的歌唱,因为在合唱中,可以学会倾听、配合、同时在追求完美的艺术感觉中自觉的形成统一。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课形式,不仅进行简单的歌唱基本训练,同时运用合奏的形式将合唱教学进行转化应用。

例如:在使用教材巴托克《小宇宙》教学中,选择一些在儿童音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二声部五声音阶的曲目,通过组织10人集体课,将学生分成二或三个声部,分别在Do、Re、Mi、Sol、La五个音高上做练习,使其具有和声效果,不仅练习了听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最初的练习中,也可以运用卡农轮唱、轮奏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合奏练习,使得儿童在学习钢琴时,在视唱、视奏、多声部歌唱、听觉等多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生放在一起做练习,运用合唱、合奏的多声部练习,同样也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4.首调唱名体系在教学中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首调唱名法。人们常常会将首调唱名法等同于“柯达伊教学法”,它的应用像是一条贯穿于各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主线,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匈牙利首调唱名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首调唱名唱法、节奏读法、字母谱、手势的运用、固定音名唱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这五个方面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首调唱名唱法(也称主音唱名法、相对关系唱名法、移动Do唱名法)

5.钢琴教学中采用首调唱名法主要体现在调性快速转换的特点

儿童钢琴教学入门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视奏问题,尽管很多学生参加过乐理训练班,但一旦让他们看着乐谱进行演奏时,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些阻碍。借助于移动Do的特点,在一开始学生学习五线谱及调性时,我们便可以在C,F,G三个调性上进行训练。同时很快的使得学生理解模进的概念,在调式上的转化上能一调多用,即五线谱中学会了一个调的位置变化,可以进行多个调的移《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调练习。这样的好处,不仅熟悉了音程的变化关系,同时能在琴键上快速的找到相对应的关系,提高视奏能力。尤其儿童一开始学习钢琴时,双手在高低音谱号上的处理上能顺利进行。

在进入中高级的学习阶段时,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多个升降号的五线谱,这时首调唱名法又更进一步的起到了辅助作用,利用调号关系中“升降调号相加总数等于七”的互逆现象,可以归结为相差半音的相同调式音阶采用同样的首调唱名。即一调二用,学会了一个调的位置,等于掌握了两个调性。教学中不以调号的多少作为衡量程度深浅的标准,排除了视奏教学中多调号的困惑,有利于尽早的进行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培养。

6.字母谱、节奏读法、手势的结合运用 首调唱名法将唱名简写为:drmfslt,类似数字简谱。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节奏读法与传统节奏读法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一种节奏,包括休止符都有一个自己的读音,改变了通常教学中节奏只有在联系了音高时才能听到时值的情况。字母谱与节奏读法都是一种标记法,结合手势形象的肢体语言,在钢琴教学中两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一是视奏教学中准备阶段的读谱过渡;二是对音高及旋律线条感的加强和提高。

在视奏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读谱能力,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我们可以将一些小曲按照字母和节奏法简单标记作为新课的预备练习。

例如曲目《粉刷匠》,右手弹奏C大调乐谱,一共4个乐句,4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因此我们只写出一句的节奏,见下:

第三步:对照C和D两个调的乐谱,运用移动Do的特点,将曲目在不同音高位置做简单的调性转化,使得学生学会此曲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移调。

如果双手弹奏的曲目,如:汤普森教程一册中《音苑》、《音乐台阶》、《奔流的河》等曲目,在另一声部较为简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单独把左手的节奏型与字母谱标记出来,训练步骤同上,同时可以与学生通过节奏读法、字母谱与手势法配合二声部进行训练,对于初学儿童在多声部方面打下了基础。

音高的感念需要在最初的教学上得以重视,通过音高逐渐形成旋律感和节奏感。而音高是通过一个个音符建立的,那么通过手势法加强了音高的直观感,同时在训练节奏和旋律方面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如:Do是最坚强最稳固的音;Re是最活跃向上的音;Mi又是比较平稳又平静的音;Fa是凄凉,使人畏惧的音:Sol是庄重又明亮的音;La是暗淡,悲伤的音;Si是尖锐又敏感的音,因而在演唱音阶时随着音高的变化就能形成逐层推进,逐渐激动的感觉。旋律线的情绪特点正是由于音阶的特点而形成的。

7.固定音名唱法

我们知道,钢琴学习中唱名与音名同等的重要,对于儿童从小进行训练,可以同时使用首调唱名Do-Re-Mi与固定调唱名A-B-C。歌唱时使用首调唱名,看谱时使用固定音名。在钢琴教学的教材中,《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第一、二册很好的结合了固定音名唱法这一点,使得学生一开始结合七个音名C D E F G A B与七个琴键上对应的关系。,对键盘的熟悉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首调唱名法结合固定音名唱法对于学生在调性、音阶、和弦的构成方面都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首调唱名体系以上五个方面的综合运用,打破了传统钢琴教学的固定模式,作为适应民间音乐的有调性、调式的传统、作为发展听觉、音乐思维、音乐读写、旋律感等等方面在教学中有了全面的综合的培养。

儿童音乐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

节。作为一名钢琴教师,能够真正将柯达伊音乐教第一步:先通过节奏读法让儿童熟悉节奏及时值长短,重复四次;

第二步:配合字母谱熟悉音级与唱名,再加上手势做视觉辅助训练,强化音级关系。

学法运用其中,需要教师具备非常好的音乐综合素质及灵活应变能力,才能使学生们在愉快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做到:在聆听欣赏中感受美,以美塑形;在唱游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在乐曲分析中孕《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育美,以美扬善;在节奏分析中体验美,以美怡心;在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参考文献:

[1]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杨立梅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柯达伊教学法I》

[加]洛伊斯.乔克西 著

赵亮 刘沛译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柯达伊教学原理与实践》

高建进/译 [匈]爱尔佐波特.索尼/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4] 《小宇宙》巴托克

上海音乐出版社 [5] 《钢琴演奏之道》

赵晓生

篇3: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心理学,兴趣

钢琴是一门非常优美、雅致的键盘艺术, 堪称“音乐之王”。钢琴培训工作, 是琴童们渴望掌握这门艺术的梦想和企盼。做好这项工作与儿童心理学密切相关。因为人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现象, 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往往都是由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表现出来的。因此, 在钢琴培训工作中就要特备注意研究和运用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活动”, 激发琴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 它与认识、情感、意志等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钢琴的兴趣, 是孩子们学习钢琴知识、掌握弹钢琴技能的驱动力, 它对琴童学琴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培养琴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首先要提高“认识活动”,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针对当代儿童的心理特点, 在指导他们学习、掌握钢琴技艺过程中, 自始至终要善于疏通, 不能简单粗暴压服, 要善于引导, 手把手的耐心指导, 反复多变地纠正他们在弹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点和错误,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要注意培养琴童高昂的学习兴趣。学琴初期要抓住琴童感到好玩、好奇的心理, 善于用形象的动作和通俗的语言, 像对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 不断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琴童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从而出现由“苦学”变“乐学”, 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局面。这就是说提高了琴童的“认识活动”, 就会增加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 学习钢琴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学习的效果就越大。

二、满足“需要”, 调动琴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马克思指出:“驱使人们产生积极活动的精神动力, 离不开人们一定的、物资的、精神的需要和追求”。人的活动总是为某种需要所驱使。琴童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和各个不同阶段, 都有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优势需要。如初学儿童心想有个和善可亲、琴技优秀的教师, 有个良好的学琴环境等。那么教师就应积极创造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 教师本人则应身体力行, 为人师表, 精心备课, 严谨授课。进入正常教学则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 使程度高的吃好, 程度低的吃饱。对绝大数琴童要按教学计划要求,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自始至终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让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旧课, 聚精会神地领受新课。对少数和个别学得快、进步大、要求多学的琴童, 除加强手指肌能得训练和听觉的训练外, 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精确地“拍点”训练和各种表情符号的把握, 明确旋律线条走向、乐句、乐段、曲式、结构的划分, 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告诉我们,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为此需要而奋斗的行动就会逐渐减退, 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来激发新的动机将人的行为引向新的方向。比如, 学琴进入考级阶段, 琴童对弹琴的要领和操作方法基本掌握之后, 他们就有了更高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想达到一级、二级、九级、十级。

在考级过程中, 教师要按照考级的程序和要求, 实实在在的帮助琴童排忧解难, 增强他们考级的信心。对考上级的孩子要列榜表扬奖励, 鼓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对未考上级的孩子, 要指出他们失力的原因, 同时要配合他们的家长, 人情的给他们讲道理, 语重心长的安慰他们, 鼓励他们加倍努力, 积极进取, 学出好成绩。这样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是消极变为积极。由此得知, 琴童学习钢琴的心理过程总是需要引起动机, 动机支配行动,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动机越强烈, 琴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就越高。

三、分析“定势”规律, 提高教学效果

“定势”是完整的心理状态, 人们的认识、评价和活动都是由定势决定的。近年来“钢琴热”遍及全国大地, 小孩学琴成了一股社会“热流”。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 买钢琴、请家教、送孩子上钢琴培训班。期望自己的孩子早日能弹奏出动听的乐曲, 早日考上钢琴十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则要配合家长把琴童的定势引向正确的方向。即要顺势而行, 又要抓住不放, 通过教师反复示范, 让琴童知道怎样是对、怎样是错,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还要让孩子们知道弹琴不是单纯的手指演奏, 需要眼、耳、脑、心共同配合。要求他们识谱、读谱、背乐谱, 按着乐谱弹奏, 背谱弹琴。把乐谱中标记的一切速度记号、拍好、调号、表情记号等看仔细、记在心里。

当然, 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 为人师表, 而且要言必行, 行必果, 言行一致, 成为琴童的楷模, 形成肯定的定势。这样一来, 由于琴童对教师的敬重而更加喜欢学钢琴, 老师教的能用心听, 记在心里, 学以致用, 教学效果明显上升。

四、借助“强化”手段, 激发琴童奋发向上的热情

“强化”是一种行为控制的手段。对琴童学琴的积极表现予以肯定和奖赏, 使之受到鼓舞, 继续保持和巩固, 叫“正强化”。反之, 对琴童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和批评, 使之减弱和消退, 叫“负强化”。我们在培训过程中, 主要运用“正强化”手段, 为前面所讲的表扬鼓励等方式, 激发琴童学琴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 为促进教学, 正确引导琴童克服困难, 学好钢琴, “负强化”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其缺点和错误, 要给与严肃的批评, 甚至给予必要的处理, 要“软硬兼施”, 达到有效抵制一切错误行为的目的。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学的时间长了, 琴童的精力容易分散坐不住, 这就要有适当的强制措施, 根据不同年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来规定练琴时间, 一般情况下, 初学儿童练上30分钟, 半年后练到40分左右为宜。有了时间的制约, 还要对练琴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 严师出高徒, 强调每弹一遍每一个音的正确性, 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多长时间, 要有“质”的要求。

只要坚持实事求是, 从发扬优点中克服缺点, 从失效和错误中吸取教训, 从挫折中找出正确的方向, 琴童们就会不断激发出奋发向上的热情, 努力钻研, 不断前进, 学出好成绩。

五、掌握“反馈”调节过程, 巩固钢琴培训成果

人的认识过程, 就是一个反馈调节过程。我们知道, 许多琴童是在社会影响和父母操办下来学钢琴的。对音乐和钢琴艺术的认识, 从好奇变为枯燥, 从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 从不理解到理解, 从错误到正确, 从怕学到愿学, 总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 往往有反复, 甚至出现多次反复。因此, 在钢琴培训过程中, 必须掌握“反馈”调节过程, 积极争取, 耐心等待, 不犯“急性病”, 要允许孩子反复。在练琴过程中, 要按“反馈”规律, 有针对性地耐心讲解钢琴有关知识, 人情准确地示范一些钢琴弹奏要领和技巧, 帮助琴童一个一个的排除忧虑, 解除困难。

除常规弹练外, 还要组织他们听音乐会、演奏会, 给琴童们欣赏优美演奏和演唱的机会, 是他们在不断的熏陶中感受音乐的美, 在美好的享受中, 提高琴童对音乐的感受力。

篇4: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铃木教学法;儿童;钢琴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幼儿学习钢琴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儿童学习钢琴目前已较为普及。社会上各种艺术培训机构孕育而生,但目前许多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明确。有的盲目跟风,只要看到别的孩子学了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也有的是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学琴就是为了考级比赛拿各种奖项证书,在升学中加分等。这些学习目的将会引起学习方向的偏移,最终也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加上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以传授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为中心,过于注重技术的训练,而不注重从音乐本身的内涵出发,把钢琴演奏当作技术活,重复的枯燥技术训练,会使大多数儿童丧失学习钢琴的信心和兴趣。

铃木教学法是闻名世界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已成为风靡全球的音乐教学法。它是由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提出来的一种以培养和发展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教学法,它遵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重视音乐表演技能与音乐内涵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和挖掘学生音乐才能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铃木教学法开始仅应用于小提琴的教学,后又推广至其他器乐教学,现已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教学之中,铃木钢琴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铃木钢琴教学法是以铃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有铃木特色的钢琴教学法。作为一种适用于钢琴启蒙的教学法,它在对初学者的听辨能力和读谱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演奏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铃木式的教学方案。铃木钢琴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钢琴家,而是在教学生如何借助钢琴这门乐器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真善美的情操。既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又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将铃木钢琴教学法应用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以“听”和“模仿”为主要启蒙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幼儿启蒙教学认为学琴必须先识谱再弹奏。可以运用铃木教学法提出的“母语学习法”来学习钢琴。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首先就要从“听”开始,依靠听觉模仿来学习,然后才是演奏和识谱。以“听”为弹奏钢琴的前提,并非传统教学中的识谱,与其他教学法不同的是练熟一首乐曲之后再进行识谱训练,这是钢琴教学上颠覆性的突破。有关听觉的训练要从幼儿学琴的启蒙阶段开始,让学生拥有敏锐的听力比机械的手指训练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幼儿反复聆听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多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语言,这样学习才会生动有趣。在钢琴课教学实践中,首先可以让幼儿听辨老师弹奏的音色,区分音高的位置,用“明亮”“黑暗”等形容词来描述高低音的音色区别。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多听钢琴具有各种表现力的声音,体会不同的音乐情感,防止幼儿学琴时出现只重视技术而不注意音乐表现力的现象,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弹奏打基础。

2 从“听”和“模仿”向识谱过渡

铃木教学法提倡从“听”开始启蒙,并不代表不重视训练识谱能力。识谱就跟阅读一样,是学习钢琴必须具备的技能。识谱对刚接触钢琴的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和枯燥,容易造成他们的厌烦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在幼兒进行一段时间的听辨训练后,让教师进行人声唱谱法引导学生从“听”往识谱过渡,歌唱让幼儿可以以自然、愉快以及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先自己边弹边唱,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进行唱谱训练,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识谱训练方法。由于幼儿的天性好动,节奏通常是训练的难点,在幼儿还未进入音符的学习前,可以通过模仿击拍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进行一段时间的节奏模仿训练,初步建立起幼儿的节奏感后,可以通过边唱谱数拍边弹奏的方式,让幼儿结合“听”和“模仿”教师的弹奏将乐谱的不同音符时值准确将音的长短关系表达出来,并通过聆听自己的歌唱和演奏来感受音乐的韵律。

3 帮助幼儿建立放松的弹奏意识

弹奏钢琴并非只是手指上的技术,而是身体各部分与大脑协调配合的结果。在幼儿学习钢琴的启蒙阶段,很容易由心理紧张造成弹奏时的僵硬的情况出现。在传统钢琴教学中,一味强调放松,只要求从抬手指,调整手腕高度,摆正手型等方面来练习放松,忽略了音乐本身。放松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过分强调手型反而难以达到练习的目的。为此,钢琴课中首先可以多设计一些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放松心态的教学活动。例如,让幼儿身体跟随钢琴音乐律动,启发幼儿关注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和对比,让幼儿专注听音乐,加深对音乐强弱的体验。让他们用愉悦的方式使幼儿放松身心,克服紧张情绪,回归自然状态,继而使节奏与动作相配合,从而使幼儿养成身体协调、放松、专心致志弹奏的习惯。

篇5: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对于每个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学习生涯中有本必备的工具书,就是法国钢琴教育家哈农所著的60首钢琴练指法。不论是刚刚踏入音乐殿堂的钢琴初学者,或者掌握一定技巧的钢琴专业学生,甚至潇洒驰骋于演奏舞台上的钢琴家们,都曾得益于这本钢琴练指法。

关键词:《哈农钢琴练指法》;基础教学;指法;练习方法

“Hanon Practicing Piano Fingering” in the Piano Teaching of Basic

Abstract: For each of the people who are studying piano, this study has an essential career tool, that is, French piano written by educators for 60 han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 piano fingering.Regardless of the music halls are now at the start of the piano for beginners, or master the skills of a small outcrop must foot piano major students, and even casual surf in concert pianist on the stage who have benefited from practicing the piano fingering.Key words: “Hanon practicing piano fingering”;basic teaching;fingering;practice methods

如今,学习钢琴是如此普遍,但是由于功底不够,人们弹钢琴时经常动作不合规范或方法错误,凡在弹奏有点难度的经过音群时,总是左手生涩,第4指和第5指几乎不起作用,由于缺乏特别的练习,它们总比其他手指弱。在遇到八度进行、震音或颤音时往往十分勉强、疲劳,这样的演奏就毫无表现力。我们可以通过60首《钢琴练习指法》等作品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可以碰到全部类型的难点,我们将它们加以编排为在前一段练习累了的手指在这一段能得到休息。通过这种组合,人们就可以不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费气力,轻松地克服技巧难点。这本书的对象是所有学钢琴的人。学习大约一年后,就能有很大成效。对程度较高的人来说,练习后不久,就会觉得手指和手腕不再僵硬,对最困难的技巧也能应付自如。

一、《哈农钢琴练指法》概述

1、哈农简介

夏尔·路易· 哈农(Charles—Louis Hanon),1819年7月2日生于法国敦刻尔克附近的雷恩居尔,1900年3月19日卒于海上布伦城。哈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管风琴师、钢琴师及钢琴教育家。哈农从小受到教堂音乐方面的训练,以后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并担任合唱指导,教授钢琴和声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哈农一生的作品不多,最著名的有60首进阶练习曲,取名《琴艺渊薮》(LePianiste-Virtnose)。本书曾荣获1878年世界博览会的银奖,以后相继在法国、美国及俄国出版。这是一部切于实用、效果良好的钢琴练习曲,常被世界各国的钢琴教师作为供学生日常练习的教材,和车尔尼、克拉莫等人的练习曲同享盛誉。有人估计,《琴艺渊薮》经过将近100年的教学实践,将在21世纪继续发挥培育英才的作用。现在,哈农与他的这本书已成了同义语,练习哈农已风行于全世界,它甚至被改编成吉他、手风琴等练习的版本。这本书涉及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了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颤音、六度、八度等基本技巧的练习。它能够使手指轻巧敏捷、灵活、独立、结实有力、平均发展,还能使手腕放松平稳、自然柔顺、富有弹性。

2、《哈农钢琴练指法》介绍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在每一部分的开始都用简洁的文字标明其目的性和练习要领,每一篇的开始也注明需强调练习的指法,使练习者能有的放矢。第一部分20条,是使手指灵活、无拘束、坚强有力、动作平稳、用力均匀的准备练习;第二部分23条,是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为专门练习打好指法基础的高级练习;第三部17条,是为克服技术上重大困难所必须的专门练习。由易及难,弹奏中遇到三大部分由简到繁的技巧问题能得到相应的解决,使练习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钢琴的触键方法(如手的形状、手指距离键盘的高度与角度、触键的力度与速度等)直接影响钢琴弹奏的音色。赵晓生教授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主张:“在学琴的初中级阶段,什么都要‘中规中矩’,严格要求,例如,手指要站稳,掌心要拱起,手腕要放平,肘部要与键盘大致持平„„”。初学者与上述要求会有一定距离,因而导致生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表现为:关节打不开;手指抬指不够高,立不起来;手指下键速度不够快;手掌缺少支撑;指尖(尤其是3,4指之间)粘连,手指运动肌肉不能及时放松;借助掌、腕、臂的帮助去压琴键,因而造成弹出的音色缺少颗粒感,缺少表现力。那么如何解决因生理紧张而造成的上述问题,更好得达到“中规中矩”的要求呢?认真踏实地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它会给你很好的答案。《哈农》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固定手型,培养正确的演奏姿势, 《哈农》属于模进型的练习,每个音型、动作重复多次,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部的动作上,有意识去控制、强化,使之成为习惯。它还可以使五指平衡发展,增强关节的独立、灵活能力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较多使用的是1、2、3指,而且右手的活动多于左手,造成4、5 指独立较差,能力不平衡,双手的力度速度在初期也会有很大区别。《哈农》练指法特别强调了4、5 指的练习,而且是左右手同步的弹奏,这样不仅缩小了双手及手指之间能力的差别,并且在每一个手指都做独立运动时,提高了掌关节独立和灵活能力,为演奏速度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哈农的基本练习方法

1、有分寸地把握高抬指练习

哈农在这本教材的第一条练习曲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高高地并正确地抬起手指,每音都要弹得很清楚。”的确,高抬指练习能够增强手指的控制力,能让习琴者的每个手指都学会在琴键上“正确的走路”,有助于培养手指的独立性、爆发力等,但高抬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1.抬高手指是要求手指从指根抬高动作大幅度的关节运动,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它是靠手前臂的肌肉拉紧手背的肌腱作出的运动,会让手背、手臂产生紧张,易使肌肉疲劳。2.抬高手指增加了手和键盘之间的距离,手指运动的距离越长就意味着时间需要越多,速度越慢,如需要演奏快速而很弱的音乐时,高抬指就很难适应。3.高抬指因为强调快抬指快下键的爆发力,其从头到尾使用的都是一样的音色,这样的练习势必会造成单一一样的力度和一样的风格的明亮又坚硬的声音,但这种音色只能在很小一部分音乐或音乐中的部分起作用。我们不能过分的长时间地提倡高抬指练习,但也不能偏激地反对它。

2、重视第二部分练习

《哈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训练手指有力、独立、平均。第二部分的技术是音阶,包括各种大小调音阶,主和弦琶音、属七琶音、减七琶音。第三部分是艰深技术的技巧练习,练习《哈农》时,大部分习琴者对后两部分练习却重视不够。第二部分的音阶、琶音技术是钢琴最基本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在练这一部分时要注意三方面:

1、要很好地练习换指,主要是大拇指的换指,练习大拇指灵活的左右活动,大指要主动,手腕要配合。

2、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乐理的角度理解大、小调构成各有特色,要了解最基本的音程单位,了解大、小调是分别以怎样的大、小二度,以怎样的顺序排列构成,要做到练习每条音阶时都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弹什么。

3、要注意音阶、琶音、半音阶的指法规律,在弹音阶时,大指放在换黑键之前的白键上,半音阶指用很多,几乎隔一个手指就要用,对大指要求很高,如果有一点不灵活或别扭,就会影响其流利性,半音阶的这种指法书上标记了两种,一种是一指、二指轮换;一种是一指、三指轮换,这两者可任选其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第二部分的练习,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部分练习和第二部分练习有选择性的同时进行。

3、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换练习顺序

《哈农》的第三部分共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手指有力腕部放松的练习,第二类是双三度练习,第三类是八度练习,第四类是颤音的练习,但《哈农》在编第三部分练习时并不是按这种分类来编写的,因此在练习这部分时,可适当根据调整练习顺序,并可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加强某一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包括(NO.47.44.48.45),第二类(NO50.52)的双三度练习是钢琴技术中比较难比较重要技术,需要专门持久的练习。练习双三度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1、双三度下键盘要整齐,重量使用平均;

2、手腕放松,双音连贯, NO.50是双三度的预备练习, NO.52是平分双三度音阶;第三类,八度练习(NO.4956.51.53.57.58)要求手架子要撑好。从,NO.49—NO.56—NO.51—NO.53—NO.57 —NO.58,分别为八度预备练习——分解八度——双八度——双手平分八度大小调音阶——双手八度分解琶音——八度保持住,中间加伴奏音型。这样的排列顺序有一个由简至难的递进关系,练习时可作为一定参照;第四类颤音练习(NO46.54.55.59.60),单颤音——平行三度音颤音——三重颤音——六度颤音直至最后最难的NO.60条震音,可循序渐进练习,效果会更好。

三、《哈农》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哈农》一共有60条,每一条都对手指非常有针对性,我们把它运用到中国的钢琴教学中,是否真的非常合适?作为钢琴教师总会让一些初学者来弹奏《哈农》,但却没有考虑到年龄、手指、节奏感、旋律感等一些基本因素,是不是初学钢琴的人都要照模照样一个音不差地练习此书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孩子们开始学琴后很快接触到《哈农钢琴练指法》,书中的每一首曲子都非常有侧重点,一个音级一个音级的向上或向下进行,只要弹过一遍,就能马上背出来,便于记忆。但是它形式太过于规整,往往学生弹多了就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这个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它的枯燥甚至让孩子对钢琴产生了反感和厌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这对于学琴的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让《哈农》变的充满趣味性,变枯燥为有趣,使钢琴教学更有创意,更加有趣。

四、《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关于《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之前已经有不少前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吴元教授针对《钢琴哈农练指法》出了一套教学讲解光盘,上海音乐学院陈音桦的《孩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子们的哈农》,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辛笛老师的《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以及隆翔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在他们的基础上,我结合了自己在平时所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了《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1、改变节奏

这是最简单的变化,改变原来的节奏既可以使初学者疲劳的手指得到瞬间的休息,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各种节奏的感受能力。(1)四慢四快和四快四慢。

慢的时候可以注意四个手指弹得非常有力,快的时候又可以照顾到它的灵活性,并且也使得它原有的四二拍变成了四四拍,加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在这基础上还可以变成两慢两快,这相对于四慢四快节奏变化更快了,手的触键感觉也更灵敏了。节奏也从四二拍变成了八六拍,使得旋律轻巧活泼。(2)加入前后附点或者三连音等节奏。(3)创造节奏。

前面的两种节奏变化都是经常碰到,教师可以把它们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来所弹过曲子中的节奏,发挥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节奏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变化丰富了原本干瘪的《哈农》,让练习曲变的轻快多彩。

2、结合多种奏法

有很多学生在弹《哈农》时手比较僵硬,而《哈农》要求手型固定,反而会使他们感觉到更加僵硬。通过改变奏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解放手腕、放松胳膊有很好的效果。主要奏法有以下几种:(1)断奏法。

我们可以把连奏与断奏相结合,比如四连四断,两连两断等等,让学生体会连奏与断奏的不同之处。(2)落滚奏法。《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落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连音,这对改变手僵硬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3)两手分工合作。

可以不改变节奏,只是让两手的奏法不同,比如可以一个手断奏,一个手连奏,这样会比两手单一的奏法来得有趣,也更增加了难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节奏变化和奏法变化加以综合,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花样,在练手指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3、对弱指进行强化训练

三四指和四五指是我们10个手指中比较弱的,对他们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可以使不灵活的三四五指得到强化,从而更加有力灵活。在《哈农》中,每一条曲子的侧重点都会写在开头,如书本第5条,主要是练1-2-3-4-5个手指,并且在曲子最后又说明该曲是右手第四和第五指弹奏颤音的预备练习,这样就让学生和教师非常明确地了解练每首曲子的目的所在,也会有针对性。比如上面是一条练习曲的右手部分,我们反复训练右手四五指,强化了原本不灵活的手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对弱指进行强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在乐曲中碰到类似的情况能自如的弹奏下来,提高基本功以及技巧。

4、移调练习

《哈农》中的练习曲都是在白键上训练的,移调后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到黑键的练习,并且大指和小指也将接触到黑键。一般初学者手指触到黑键就会感到站立不稳,有滑落感,这样就增加了练习曲的难度。为了更好地适应黑键,可以把原来的调移到其他的调上,这样既锻炼了手指触键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音阶结构、调性概念的认识。这个练习可以由浅入深,逐渐增加难度,刚开始可以只有一个黑键(如F,G大调),一直到最后五个黑键(降D、降G、B大调)为止,这对即兴伴奏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哈农》第一条,移调后就使原本一条练习曲变成了12个不同的调。

移调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练习,在作移调练习之前,教师可以把《哈农》39条十二大音阶和十二小音阶作为铺垫,只有熟练了这24个调,学生才有能力进行移调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练习。大小调的全半音关系(或者通俗的说就是每个调的调号由来)对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弹奏中思路清晰,而不是仅仅按照书本把每一个音弹下来而已,这也丰富了他们的乐理知识。

5、音阶练习的变化

音阶练习在钢琴上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移调练习中已经讲到了音阶,大小调音阶的规律其实就是音阶的构成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音阶对于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指法,尤其是换指穿指。虽然音阶有24个调,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种指法来记。12个大调分为7个白键大调(C、D、E、F、G、A、B)和5个黑键大调(降D、降E、降G、降A、降B)两组,而12个小调为一组,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得音阶指法有规律可寻。

通常我们在音阶练习中的形式是非常单一的,两只手一起上行一起下行,或者稍作些改动,两手不同方向,即一手上行一手下行,两手正好相反,这也是最普遍的音阶变化。音阶的变化练习,既得到了本来练习音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有利于双手的配合及协调,一条简单的音阶能用几种方法来弹奏,可以让学生对节奏感变化的反应得到锻炼。

6、音色、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

之前注重的只是弹法和技巧等,但缺少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起伏、对比这些因素。如今社会重视的是综合性人才,学习钢琴不单是为了有高超的技巧,感受音乐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千个弹奏者就会有一千首不同演奏风格、不同音乐情绪的《哈农》”,同样一首哈农练习曲,不一样的人弹出来感觉就完全不同,这与每个人的音乐感觉是有密切关系的。那么怎么样能在练习《哈农》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呢?这就需要从音色、力度等方面入手。

在《哈农》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强弱记号、力度记号,甚至于表情记号,它重视的仅仅是手指的练习,这样的练习虽然有效,但是太过于机械化和片面性。在练《哈农》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曲子中加入适当的力度、强弱等记号,用不同的力度变化,《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表情变化来练习同一首曲子中。比如:在每小节里(共两拍),第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用“强”的力度,后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则相反可用“弱”的力度来进行对比,这个变化是在一小节内就必须完成,对学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考验;上行采用ff的力度,而下行则采用pp的力度,学生要一次性从ff的力度跳跃到pp的力度;针对每一行来进行力度变化,第一行用pp,第二行用p,第三行用mp,依次递增mf—f—ff这样的练习对于第2种练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力度的不同层次有很好的把握,在一开始就要控制好pp的力度,然后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体现出每一层的力度变化;每一行进行渐强或渐弱;上行渐强,下行渐弱;左右手分工合作,采用相反的力度,这是力度练习中最困难的,锻炼了两手对力度的不同控制,对乐曲主旋律的突出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赋格中,这点特别重要。

《哈农》的六种不同练习方法是我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和自己的实践中产生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穿插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创新出更多的变化来。

五、《哈农》入乡随俗,与时俱进

《哈农钢琴练指法》作为一本外国人编写的教材运用到中国的钢琴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又能够入乡随俗,融入到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弹奏中国作品。现在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很喜欢弹奏中国乐曲,让《哈农》入乡随俗是很有必要的。隆翔老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就是这样一本很好的教材,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为哈农式的民族调式基础练指曲,作者把外国的《哈农钢琴练指法》融入到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大大推广了民族音乐。如果说隆翔老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是《哈农》在空间上的变化,那么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辛笛老师编写的《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则是体现在时间上的变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再是拘泥于传统的东西,包括在音乐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西方古典音乐或是中华民族音乐,又或者是流行通俗音乐,而是对新鲜的爵 士音乐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类似于传统的《哈农》,首先是从爵士音阶与和弦开始,然后是爵士音阶大全,它基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本包括除传统大小调之外的各种常见的爵士乐音阶,这些基本练习有助于爵士乐爱好者很好的入门,从基本练习开始,提高技巧性,可以称的上是一本“现代版的哈农”。如果让学琴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哈农》的话,八成以上的人会选择用“枯燥”、“乏味”、“机械”、“无趣”等这些词,然而《哈农》的变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闪光点,使它变枯燥为有趣,也让更多的学琴者喜欢上它,更有兴趣去练习。如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这不单单体现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在钢琴教学中也是应该有所体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只局限于“照搬照抄”教材、机械性地教授学生,而是要敢于变化、勇于创新,让它们无论是在地域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真正做到“入乡随俗,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更多学琴的孩子学在玩中、玩中带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整个社会教育的目的,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初衷!

结束语

基本功的练习是非常的重要,而《哈农》又是基本功练习常选用的教材,它虽然属于解决钢琴技术困难而写下的练匀曲集,但它同时也能使练习者得到钢琴表现,音程听辩、钢琴音乐思维、学生意志力、创造性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因此练习《哈农》,不仅要求正确地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以长远的眼光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以期获得更多的训练价值。《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哈农钢琴练指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国际文化出版社 [3]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 [4] 黄因.哈农教学指导[M].湖南文艺出版社

[5] 隆翔.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7] 司徒壁春.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

我国著名音乐家,杜鸣心、吴祖强共同创作了舞剧《水草舞》的音乐。《水草舞》属于《鱼美人》的一部分,该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本文以《水草舞》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草舞》的创作背景和表现内容,还有它的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以及从《水草舞》分析想象在钢琴中的应用。融入个人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挖掘其深层的含义。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前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进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对《水草舞》的研究现象,提出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对《水草舞》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内同进行汇总。第二部分,对《水草舞》进行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水草舞》的组曲中,想象力的应用。

关键字:想象;和声曲式;琶音

Abstract

The famous musician in our country, Du Mingxin, Wu Zujiang created the ballet “grass dance music.”Grass dance“ belong to ”fish beauty part of the work, as it comes to the are all aspects of the consistent high praise.Based on the “grass d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ing the grass danc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content, and its analysis of the music and playing technique and imagination from the grass dance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iano.Personal, unique visual Angle and way of thinking, excavate the deep meaning.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arts:

Preface part, the article analyze the topic purpose, selected topic significa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rass dance” phenomenon, put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The first part, the expression of the grass danc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to summarize.The second part, analyzing the grass dance to music and playing techniques of analysis.The third part, analysis the grass dance medley, the application of imagination.Key words: imagine;Harmony melody;Arp.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文通过对《水草舞》的研究,让人们更了解想象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和地位,提高音乐表现力。

《水草舞》是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通过对《水草舞》的赏析,使人们了解钢琴作品中想象的应用,更清晰的感受音乐的意境,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

研究动态:本文对《水草舞》进行的研究,意在使演奏者更能理解想象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希望能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对《水草舞》的研究,主要从该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来了解,从而体现想象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与中西结合的重要性。

文章创新之处:本文从《水草舞》中表现的意境来了解想象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通过演奏手法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来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时代性,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突破。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在本研究的设计阶段,研究者概述了现有的与《水草舞》相关的文献及其相关资料。

2、访谈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作者运用开放式随机访谈法,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想象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访谈中找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观察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的情境或控制的情景下门根据研究目的,对现象或者个体行为做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作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4、文献阅读法:利用图书馆、书店、万方及知网数据库等学术搜索网站搜集阅读文献,调查《水草舞》的历史背景,《水草舞》的特点等相关知识。为论文提纲构建和写作打下基础。

一.《水草舞》的创作背景

(一)舞剧《鱼美人》的创作与内容

《水草舞》是钢琴舞曲《鱼美人》的选取。《水草舞》这一段描绘的是海底世界时的一段群舞,其配乐柔缓舒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水草随波曼舞的场景。这一段舞曲以前是通过管弦乐曲,之后改编成了现在的钢琴曲,通过清澈的钢琴声音,以及坚实的低音,达到了中国钢琴曲的绝佳境界。

(二)吴祖强和杜鸣心选择这部剧的原因 《鱼美人》芭蕾舞剧音乐由作曲家吴祖强、杜鸣心二人合作创作。根据了解,两位作曲家合作时,彼此相互合作,分工明确,创作乐曲的不同乐段,并且将其谱成了钢琴曲,之后进行配乐,完工。这其中就有杜鸣心写的《水草舞》等。正如作曲家吴祖强教授所说:“《鱼美人》音乐钢琴独奏选曲其中一些竟然产生了此等艺术魅力,对作曲者来说可能也在意料之外。”这其中广为称赞的,影响力最深远的当属《水草舞》。杜鸣心落笔的这首规模不大的舞曲表现色彩鲜明,音乐形象生动,并且并没有极高的难度,特别适合初学者,以及钢琴的业余爱好者喜爱。他们之中就有一些人从小就开始弹奏《水草舞》,时至今日,还在弹奏这一舞曲,可想而知这首舞曲流传多么广泛,又是多么的受人们爱戴。由于作曲者的才华与功力,由于他们的审时度势的眼光,正适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创作了时代的韵律。所以,因为《水草舞》的创作才更具有“艺术魅力”,则必然会获得时代的青睐、听众的叫好并且经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水草舞》的创作背景

《水草舞》创作于1959年。它是著名钢琴曲《鱼美人》的一个选段。该剧是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吴祖强与杜鸣心先生共同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这是杜鸣心从前苏联留学归来之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杜鸣心,在前苏联留学之际,是一位专门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后来由于自身才华,转为学习作曲。并且从师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名师楚拉基教授,从此以后,杜鸣心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奋发图强的精神,逐步学习并掌握了作曲课程的初级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等,进而开启了自我创作之路。对杜鸣心创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的前苏联社会文化环境、俄罗斯传统及当代作曲大家的多种风格,开阔了杜鸣心等人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以及给他们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文化背景、艺术背景的影响在《水草舞》的创作中也多有显现。这种影响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甚至对整个中国作曲家的影响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水草舞》的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

(一)《水草舞》的曲式结构

《水草舞》创作于1959年,这首舞剧改编的中国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的表现意境上给人以浪漫主义情怀,并且旋律抒情低音伴奏流畅。《水草舞》通过独具特色的的创作方法与别出一格的音乐设计,从多方面、多角度呈现给观众一种自然生物时而愉悦,时而安静的情景。

全曲主题是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形成的旋律。十分鲜明的突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并且融合了独具民族气息的音乐特色,是以

具有新颖的,清新的,有创意的,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的,前所未闻的姿态和风格,展现在大家面前。

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音乐是由开始的4小节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以四分音符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的旋律,生动地刻画了水草在水波中摇曳的形象。B段是A段的对比段,是以琶音为基础组成的旋律,在低音乐器上奏出,同时在高音区上配以竖琴和钢片琴切分模进音调,把海水波动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第三段再现A段水草的音乐形象。最后,尾声部分概括再现了水草摇曳和海水波动的形象。

(二)《水草舞》的艺术特点

《水草舞》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与它的艺术魅力有重要的关系。这个舞曲的创作,与中国传统的钢琴曲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和声 《水草舞》具有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清新隽永的动听旋律。而这些基本要素是通过调性选择、调性布局、和声思维理念的构想与实施、和声语言的原始品质以及乐曲发展、发挥手段简练等艺术手段、媒介来达到的。

2作曲技法

B大调选得好,色彩明亮。可是乐曲开始的八小节却没有标明任何调号,听起来好像是降A大调。左、右手不同八度以相同的双音,奏出色彩绚丽、形象鲜明“水草”的前奏(引子)。这种织体或许曾在肖邦或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中见过。第七、八小节,左手奏八度从降A音半音阶式上行四个音,引出了(主部)B大调的优美主旋律,其旋法疏密有度,不似童谣,胜似童谣。四小节之后,忽又转入G大调,旋律仍然重复及呼应前面的“童谣”主题,却停顿在三度音的b小调上,以同音大、小调之转调手法,豁然开朗地又回到主旋律,并从第19小节处以连续十六分音符模进式下行,民歌风味,错落有致地,以大、小分解三和弦交替方式稍稍展开旋律(你看那“水草”,在池塘里,或在江湖河海中,飘逸摇曳,栩栩如生)。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发展”之后,再次回到主题。结束句两小节是主题以同音大、小调手法转入到b小调,作为主部的结束和到中间部的“链钮”(Link)。作曲家在这短短的30小节音乐中,玩弄了4次上、下三度轮回交替的游戏,和两次同音大小调转换的手法。不间断地、瞬息变幻地、游离飘忽地转调和离调;明亮黯淡色彩交替,功夫做到了家,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可是听众的感觉呢,觉得听起来雅致、清新、悦耳;民族风格挺明显的,可还有一点点“洋”味。再从结构来看,作曲家多次使用重复、反复、模进等手法。而这种作曲及展开的办法,本是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基本手法之一。

《水草舞》主旋律基本动机只有4小节,而第一小节旋律仅有升F和B两个音,第二小节却左、右双手如数全部重复第一小节。而这一个基本动机(立意),在主旋律开始到主部结束前共22小节中,总共重复了9遍。B大调4小节旋律以模进转调到G大调;作曲家把主旋律第三小节十六分音符的材料,到第19小节后,又以模进的方式持续不停地重复6次(6小节),营造了“水草”飘逸摇曳的游离形象;最后结束句,旋律再次重复而调性却有所不同(大转小)。连前奏开门见山的“水草”飘摇流动之声,也只是简单的F与降E两个音的反复重复与模进。这一连串的重复、模进手法,都达到作曲家预设的艺术效果。怪不得听众都听进去了,记住了,而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旋律音调虽然简单、简明,手法技巧也简洁、明了,但使用了钢琴的好音区、好调性;和声织体搭配得当,声音效

果好,“言简意赅”。这并不简单,这就是“高招”和“绝活”之处。这就是从钢琴家到作曲家杜鸣心的演进。处在20世纪50年代末不少“高歌猛进”的乐声中,《水草舞》就像雨后掠过的一丝清风、晨曦的微露、百花园中的新芽般脱颖而出,使人听了感到非常悦耳,感受到他的音乐语境中透着一种特殊品味的“洋”和新。三.从《水草舞》分析想象在钢琴中的应用

(一)想象在《水草舞》中教学的应用

《水草舞》展现的是一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通过想象力将海水的波动效果以及水草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并且在舞曲的最后阶段通过音乐的起伏,将水草在海中摇曳的形象以及海水轻轻的波动的形象展现出来。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水草舞》以清新明快的音调,伴着清雅的音调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海中的情景。音乐的快、慢、起、伏。就代表着水草在海中的形象。《水草舞》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海草在水中唯美的形象。通过想象能够还原曲中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曲子的情感。

(二)在钢琴教学中想象的应用

想象力在创作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对想象力是这样界定的:“想象力与灵性是包括钢琴在内的所有音乐,乃至所有艺术的创作好表演的最高感应、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是艺术人士在艺术创作或艺术表演过程中,当头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而导致自己的全部艺术才华和艺术潜能都能得到释放的情况下,与自己脑海中自然和骤然迸发产生出超乎与原设定的一般艺术规范、艺术模式和艺术状态的、带有难于捕捉的瞬间感与即兴感,出神入化的微妙意境和转瞬已逝的灵山火花之最高超的艺术展现。

音乐内容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作为初学者,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是很难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涵。所以,激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表现音乐的关键就是抓住音乐的特性。音乐特性指音乐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音乐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音乐特性是音乐的实质,是领会音乐把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它决定我们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法、什么情感去表现音乐。所以,我们讲表现音乐,首先要把握乐曲音乐特性。(1)、有的音乐是抒情性,以优美如歌的旋律来抒发情感,情绪上可以是亲切的、动人的或是安宁的。对这类音乐的表现应抓住其特征,抒情的、歌唱性、声音柔和优美。(2)、较活泼的:在音乐表现上应是轻快活泼,节奏性强,声音明亮轻巧的。(3)、激情类的:在音乐表现上是力度较大、手法较复杂,尤其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其次,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音乐是通用的语言,是可以融入人的情感而存入人心灵之中。当我们准备表现某部作品时,首先要分清乐曲的特性。我们可以凭直觉来体验,或是标题、标记来确认,或以分析作品来感觉。

总而言之,想象力在音乐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音乐家的创作灵感,以及生命力几乎都通过想象力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周末祝福语客户周末温馨祝福语下一篇:小学生想象类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