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试用期合同

2024-08-13

劳动试用期合同(精选14篇)

篇1:劳动试用期合同

请问一下,用人单位使用试用期合同和正式的劳动合同的做法合理吗?在网上看到,这样做对新员工不利,但是下边这段话我却不很理解:如果你在求职的企业必须要以《试用期合同》与《劳动合同》剥离开的形式让你签约,那么《试用期合同》签了不如不签。因为如果你没有签订《试用期合同》,在法律上就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你可以按有关的法律条款为自己维权。如果你签了,你就很可能掉入《试用期合同》的陷阱。因为你签字了,就等于自愿放弃权利了,到时候再用法律来维权就难了。为什么不签试用期合同,存在事实的劳动合同关系呢?

[劳动合同和试用期劳动合同的问题]

篇2:劳动试用期合同

第37条:

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正式用工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辞职)。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辞职)。

第39条:

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劳动者的6种情况: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37条:

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正式用工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辞职)。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辞职)。

第39条:

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劳动者的6种情况: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篇3:劳动试用期合同

一、用人单位行使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条件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规定集中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21条。该条规定:“在试用期中, 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一) 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者有本法规定的第三十九条第 (一) 项情形, 即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权行使的核心, 实践中大多数试用期合同解除均系于此。关于什么是录用条件学界中颇有争议, 一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说认为, 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确定所要聘用的劳动者的素质条件。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所发布的各种信息, 如招聘广告、招工条件、笔试面试等均可作为录用条件但“绩效考核标准不是录用条件”[1]。将录用条件限定为招工条件或招聘广告。广义说认为, 录用条件应当宽泛的解释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综合要求, 如劳动者的个人品行、举止文明程度、责任心、勤劳度、对企业的忠诚度等[2]。用人单位可在试用期内“考察职工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行, 看其是否与劳动职责相称”, “对劳动者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全面地, 严格地考察, 如身体条件, 年龄条件, 文化程度, 个人专业, 职业道德, 个人文化修养, 品德修养等”[3]。当前以广义说为众, 笔者赞同广义说。认同录用条件应是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条件, 即包含劳动者的德、智、体、能等多个方面, 它既包含劳动者的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程度等岗位条件, 也包含对企业忠诚, 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 无赌博、吸毒、斗殴等各种劣习等品德修养素质。

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的目的无法实现,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而且基于试用期的特殊性,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有本法规定的第三十九条第 (二) 至 (六) 项情形, 即劳动者有严重过错。《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 (二) 至 (六) 项规定了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的五项情形。即劳动者 (二)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 严重失职, 营私舞弊, 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 拒不改正的; (五)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过错解除, 是指因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存有过错, 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劳动合同解除形式。由于劳动者的过错,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使劳动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或者继续履行合同将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更大损害, 此时为了防止损失扩大, 基于减损原则, 各国立法均确立了过错解除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存在以上五种情形严重过错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有本法规定的第四十条第一项情形, 即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劳动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承担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 及为其调整后的工作岗位.。表明用人单位已尽其责, 仍无合适岗位能够再提供给劳动者, 此时, 用人单位可以也只能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者有本法规定的第四十条第二项情形, 即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目的是为了通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则继续留用只能给企业增加负担。在此情况下,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1规定,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必经程序, 也是其必须承担的举证责任。至于如何说明以及以什么形式说明, 法律不问, 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决定, 但笔者认为, 用人单位还是以书面说明为佳, 并应要求劳动者书面确认, 以防劳动者以此项程序未履行为由, 认定用人单位解除违法。

另外,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还应当事先将解除理由通知工会, 制作《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并协助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试用期虽是劳动合同的特殊阶段, 但它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因此,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理所当然应当遵循此项程序。而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则是法律为了保证劳动者能够顺利重新就业, 赋予用人单位的一项附随义务。

二、现行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21条所确立的用人单位解除权对于防范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解除权、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正常运行,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其立法本身的冲突和矛盾也极易造成实践中的混乱, 引发各种争议。

(一) 因试用期与正式期合同解除理由不同而产生的争议

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包括过错解除、无过错解除和经济性裁员三种情况, 其分别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第41条。实践中只要劳动合同履行期间, 发生第39条、第40条、第41条规定的任何一项情形, 用人单位均可据此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法》第21条的“除外”规定却排除了《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三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未能就变更的劳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和第41条关于经济性裁员适用的可能。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 但对正式期劳动者可以适用的解除条件却不能对试用期劳动者适用。这一立法冲突在实践中极易引发争议并置用人单位于不利境地。因为劳动合同履行时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时有发生, 而经济性裁员作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手段, 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与产物, 也不可避免。而此两项情形极有可能就发生在试用期。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若因此与试用期劳动者解除合同, 劳动者必然会以其违反21条规定为由, 认定用人单位系违法解除, 要其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而若用人单位不与试用期劳动者解除合同, 则必然遭致被解除合同的其他员工极度不满, 从而令用人单位进退两难, 无以适从。

(二)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与不能胜任工作产生的争议

如前所言, 录用条件是一项包括劳动者工作能力、身体素质、个人品行等各方面的综合条件, 岗位条件是用人单位录用条件的核心内容。业绩目标、岗位职责作为岗位条件的基本内容理所当然成为录用条件最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劳动者未完成用人单位录用时设立的岗位目标或业绩目标, 那么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 只要这一情形发生在试用期, 用人单位毫无疑问会以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若发生在非试用期则会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作为解除理由, 而且结果定会得到支持。然而《劳动合同法》第21条却再一次为用人单位的解除权设置了一道障碍。因为该条规定中将不符合录用条件与不能胜任工作并列为试用期解除的理由, 这意味着不能胜任工作与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只能二选其一。

劳动者不能完成录用时确立的岗位目标或业绩目标, 不仅表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 也意味其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在此情形下当用人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 劳动者必然会提出抗辩, 认为自己只是不能胜任工作, 从而要求用人单位依《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重新调整工作岗位, 或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其支付赔偿金, 引发劳动争议。而立法对于二者关系如何处理并未明确, 如此, 则当如何认定劳动者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还是不能胜任工作便成为劳动仲裁无法回避的难题。

(三) 试用期解除合同是否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并是否应当给付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

过错解除无须提前通知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立法已经明确。因此, 此处特指用人单位依《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对此法律却未予明确。由此必然引生争议。因为, 如若试用期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必须给付经济补偿金及三十天的通知期, 即在试用期解除合同与非试用期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程序并无区别则立法将此二项情形特别规定在试用期解除制度中而唯独排除本条第三项解除权的适用, 则必然使法律的适用陷入到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比之处于正式期的劳动者更能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非正常状态, 从而使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将极大的挫伤劳动者遵守和维护法律的积极性。因此, 依笔者之见, 在试用期因此二项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当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履行三十天的通知期, 与使之有别于正式期的劳动合同解除。但实践中若用人单位真的依此情形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不给付经济补偿金或履行三十天通知期, 则因法无明定必然产生争议。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可见, 《劳动合同法》确立的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制度, 基于对弱者保护的理念, 对用人单位的解除权进行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这种限制对稳定劳动关系, 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解除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制度设计不仅存在立法本身的冲突和矛盾, 而且在实践中也易引发争议, 极有必要予以修改和完善。笔者以为可以将《劳动合同法》第21条修改为“试用期中, 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用人单位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1.将第39条第一项“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内容调整至第21条。《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至第六项规定的都是过错解除的情形。过错解除这种具有处罚性质的解雇必须以劳动者主观有过错为前提, 即劳动者的过错行为是其主动为之, 损害后果是其主观追求[4]。而劳动者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既可以是劳动者存在主观过错, 如劳动者参与赌博、斗殴对工作造成影响。也可以是客观原因, 比如劳动者患了不合录用条件的疾病。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的有关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发现并经有关机构确认患有精神病的, 可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因患精神病被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这绝不可能是劳动者主观追求的结果。再如劳动者因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设定的业绩目标而被认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而遭解雇, 劳动者在主观上也并无过错, 因此, 将不符合录用条件规定在39条不科学也不合理。且综观英、法、德、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立法, 均未将试用期的合同解除规定为过错解除的情形。

2.将《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过错解除的情形及第40条第一、第二项情形不再作为试用期解除的特别规定情形。《劳动合同法》第21条将如上情形特别规定为用人单位试用期的解除条件, 如前所言不仅存在立法的前后矛盾, 在实践中也易生争议。而且,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情形在实践中几乎不可能在试用期得以适用。如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 三年以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再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最少为三个月。如此, 则签订三年期以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不论何时患病或负伤均不可能在试用期被解除合同。而即便劳动者签订的是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用人单位若欲在试用期行使解除权也极难有此机会, 何况, 我国首次签订的劳动合同普遍短期化, 首次签订三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微乎其微。同样的, 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前必须先为其调整工作岗位, 调整岗位后发现还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合同, 而若再用人单位欲解除合同还须提前三十天通知, 那到解除之日只怕也早过了试用期了。既然法律的规定形同虚设, 不如不作规定。况且《劳动合同法》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其他劳动合同解除理由已作规定, 试用期既然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用人单位在正式期得以行使的解除权, 在试用期自应同样适用, 实无另行规定的必要。

3.作为与劳动者权利义务的对等,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合同应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当然, 用人单位也可以以先行支付三日工资的形式代替通知期。

总之, 劳动契约说到底是一种私法契约, 劳动关系说到底是一种私权关系。实有必要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纳入同一调整范畴, 同等授予权利和施加义务, 使劳资双方达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刘磊.如何完善试用期的录用条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6-2-14.

[2]郭文龙.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J].政治与法律, 2002, (2) :90.

[3]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331.

篇4:浅析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

关键词:试用期;劳动合同;建议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概念及特征

1.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概念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劳动合同试用期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者们对劳动合同试用期做出不同的定义。第一种是立足于对用人单位法益的维护,认为试用是一种评价性约定。第二种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察劳动者是否具有职务的适合性,从而决定是否与劳动者签订或者缔结正式的劳动合同,这种试用期具有暂时性或者试验性的特点。第三种是从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保护,对劳动合同试用期进行概括。综合这三种角度,劳动合同试用期应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基于对建立契约关系是否满足自身预期目的而约定的,旨在互相了解的考察期间。

2.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特点

试用期具有从属性。是指试用期对劳动合同期间具有从属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指出,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一部分,不能脱离劳动合同期限而单独存在,即没有无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

试用期具有合意性。劳动合同属于一种合同,虽然劳动合同自身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质,但仍应具有合同的合意性。因此,劳动合同必须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意思一致的基础之上。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于是否规定试用期、规定多长的试用期、试用期的工作条件、待遇等问题,均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权利的完整性。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应当享有用人单位正式员工的劳动期间所拥有的一切劳动权利。尽管在细节上,具体的某项权利可能有一定的约束,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来说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主要享有知情权、劳动权、休息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

二、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存在问题

1.试用期的期限确定标准不合理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最长的试用期为六个月。之所以这样规定,是考虑到避免用人单位以通过长时间的试用期考察劳动者的适应能力为借口,进而损害劳动者的利益。某些单位故意规避法律,为了节省开支,恶意延长试用期的期限,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不是所有工作都要设定六个月的考察期限,劳动合同法设定试用期制度的目的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主体的考察,全部各类的工作的适用期都设定为六个月,会容易产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

2.缺少试用期除外的规定

认真分析我国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总结出:我國试用期规定适用于初次就业和再次上岗的所有劳动者,并未考量具体的工作性质以及不同人员等因素,即欠缺试用期除外规定。我国立法没有考虑到不同群体及不同工作性质对试用期的需求,以及对特殊群体的倾斜性保护问题。

三、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建议

1.合理确定试用期的期限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的上限为6个月,并且根据不同的合同期限、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特点,结合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确定试用期的上限。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根据对技术的要求与否分为非技术性、一般技术性及专业技术性。对非技术性工作岗位,可以规定上限为1个月的试用期;对一般技术性工作岗位可以规定试用期的上限为2个月;对于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可以规定试用期的上限为3个月。还要对上述三类岗位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不然,再好的法律,也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同时,试用期的上限可以缩短为三个月。还可以规定,在特殊情形下,经相关行政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不得超过六个月。一般情形下三个月的时间足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判断出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自身的预期,过长的使用期限则更可能造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损害。

2.限制试用期的适用范围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限制试用期的适用范围。一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二是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约定试用期,三是在非全日制用工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不得约定试用期。上述规定是合理的,但是仅对试用期的适用除外范围进行如上的规定显得过于简单,没有包括不适用试用期的其他情形。然而国外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已经将诸如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移民安置的劳动者、退伍转业安置的军人、残疾人、哺乳期妇女等特定群体纳入使用除外的范围。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也应当考虑对于以上特殊群体排除适用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募劳动者,而且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情形下可以拒绝同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一旦用人单位与属于上述特殊群体的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便不应当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给予特定群体劳动者一定的工作机会,但是试用期的约定在本质上仍然是对特定群体能力的否定。因此,我国立法者应当考虑增加特定群体对试用期的适用除外的规定。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规定,对处于试用期的功动者的数量进行限制,如不超过工人总数的5%等。这样使用人单位中处于试用期的人员数量固定在一定比例的范围之内,有利于总体上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是劳动合同法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具有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功能。本文仅仅对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该项制度的完善仍存在很多应当注意的地方。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读者的研究兴趣,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

参考文献:

[1]董保华.实施劳动法疑难问题深度透视—十大热点事件之名家详解[M].法律出版社, 2010.

篇5:劳动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哪些情况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下列要件:

1、用人单位对录用岗位规定了明确的录用条件(如:劳动者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思想品德、技术技能和业务水平、户籍关系等);

2、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规定的录用条件;

3、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4、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在试用期内。

篇6:劳动合同(试用期)

上 海 市

用人单位(甲方):上海申祥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地 址(甲方):

职 工(乙方):

试 用 期 劳 动 合 同

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1203弄19号

试用期劳动合同

上海申祥机床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决定录用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为试用员工,经双方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1、双方合同期为 ______个月,从201 年 月 日起至201 年 月 ____ 日为试用期。

在试用期内,甲方认为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乙方也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试用劳动合同期满,即行终止,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订劳动合同,续订期以续订合同为准。

甲方根据公司工作经营情况,安排乙方到宝钢维修部门担任工作。甲方根据工作经营需要,以及乙方的实际能力(专业、工作、体力)可作适当调动,包括临时性工作。乙方根据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任务。

2、乙方工资及福利待遇:

基本工资依据职位和岗位等级标准支付,每月人民币 元。

所有津贴均已包含在基本工资内,不另行支付。

遵照社会保险条例要求,甲方为其交纳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

3、甲方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工作需要和规章制度及本合同条款规定,对乙方进行管理。

保护乙方合法权益,根据乙方工作表现实施奖励和处罚。

甲方有权根据业务需要、乙方能力和工作表现等安排调整乙方工作。

甲方可视经济效益和乙方的技术水平、业务熟练程度、劳动效率、工作绩效等逐步提高乙方的劳动报酬。

4、乙方基本职责:

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服从甲方的管理和要求,不得擅离职守。

完成甲方指派的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

保守甲方的业务、技术及有关文件的秘密。

乙方不得从事与甲方业务范围相似的任何第二职业。

按甲方的工作要求而加班、值班和出差。

5、有下列情况之一,甲方可以解除或终止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经教育或处分仍然无效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6)甲方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6、有下列情况之一,甲方不得解除合同:

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乙方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在治疗、疗养期内的,以及经医疗终结确认部分或全部

丧失劳动能力的;

乙方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间的。

7、有下列情况之一,乙方可与甲方解除合同:

经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确认,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甲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乙方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

甲方不履行合同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侵害乙方合法权利的;

乙方本人有特殊情况,需要辞职并经甲方同意的。

8、除按第五条第2、3、4项规定以及法律规定的解除聘用合同条件外,甲乙任何一方在解除聘用合同时,须提前2天通知对方,任何一方违反聘用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其后果和责任大小,予以相应的经济赔偿。

9、双方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时,如乙方符合第五条第1、5、6项,甲方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10、乙方因违反纪律而被辞退或乙方符合第七条第4项规定,则甲方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乙方被开除、劳动教养或判刑,聘用合同自行解除,不再另行通知。

11、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因工负伤或死亡,则由甲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其医疗费、生活补助费、以及死亡丧葬费和家属抚恤金。

12、乙方享有中国政府规定的公休、节假日、婚丧、计划生育及女工孕期、产期休假等有关待遇。

13、甲方明确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劳动法》之规定,实行平均每周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14、职工必须遵守甲方有关保密资料的规定,违反上述行为者将根据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15、当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在二十日内协商无效时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仲裁决定书后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16、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双方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修改和变更。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存壹份。

上海申祥机床设备有限公司(甲方)

授权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7:试用期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二、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四、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五、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六、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篇8:劳动合同仅写试用期工资是否合法

问:我应聘的单位与我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 约定试用期2个月, 试用期工资2000元, 未写转正后工资。这样的合同合法吗?转正后的工资如何确定?

答:《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六) 劳动报酬;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可见, 试用期 (含试用期工资) 属于协议条款, 而“劳动报酬” (实指转正后工资) 条款属于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应当进行明确;未明确的, 劳动者一方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如果双方未对劳动报酬约定, 转正后的工资标准应按同工同酬标准确定。

5工作已10年单位可否终止合同

问:我在某外企工作已满10年。最近, 公司在合同到期日向我发送书面劳动合同终止通知, 我提出应与我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却遭拒绝。我该怎么办?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 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 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10年的情况下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不得拒绝。

但在实践中, 对劳动者该何时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意思表示存在争议。究竟是合同期满前还是合同到期后?为避免纠纷, 建议劳动者提前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而在合同到期后特别是离职手续已办毕的情况下, 双方已无劳动关系, 劳动者再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往往面临很大风险。建议你与单位协商解决。

6企业解散是否需支付竞业限制补偿

问:公司将解散, 我能否依据保密协议之约定要求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可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篇9:论《劳动合同法》中的试用期制度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内涵

根据《高级汉语词典》的解释 ,“试用”是指使某人受到一段时期的检验或试工以便能确定是否适合于做某事。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与新录用的劳动者之间可以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然后双方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做出是否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的决定。试用期制度的确立,一方面,便于用人单位全面实际考察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看其是否可以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劳动者也可以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各方面情况,看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是否与当初约定相符,或者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劳动法上的试用期制度理应是一个双赢的制度。可是为什么实践中会因试用期而引发如此多的劳动纠纷呢?笔者认为,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有法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而且,通常情形下,任何一方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实际生活中,当事人双方,尤其是用人单位基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利用或者说是滥用这份劳动法上赋予的权利,违背立法的初衷,以期自己能够获得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为自己谋取超额利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只有深入全面地理解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内涵,充分了解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才能避开用人单位设置的种种陷阱,使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法律功效。

二、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期限

我国《劳动法》第21 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法》并没有对试用期限作具体的规定,引发了司法实践中许多现实问题。其后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做出了具体性的规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限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并且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然而实践中,企业对该通知的遵守情况却大不尽如人意。有学者做过相关的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实在是不容乐观。在其调查的样本中,在期限为1年的劳动合同中, 有95.1%的试用期已经超出规定; 在期限为2年的劳动合同中, 有90. 8%的试用期超出相关规定。试用期超出6个月的也非常普遍, 尤其是一些中长期合同。同时,按照相关的劳动法规, 试用期应该纳入劳动合同中。但实际上,统计显示, 只有50. 4%的合同将试用期包括在内。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单单是立法的缺失(比如还有劳动者的退让或是对相关立法的不了解)。但立法上的不严谨与松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做了修改和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之后,一方面通过正式立法的方式,更为详细合理地规定了试用期的期限,弥补了立法上的缺失;另一方面,在《劳动合同法》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劳动者对自己权利存在的了解及全力维护的意识,同时也使得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充分考虑进其违法成本(笔者认为此种立法的社会效应同样举足轻重),我国实践中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约定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合法化。

三、试用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

试用期内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劳动者主动解除和用人单位的解除。由于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处于弱势地位,且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主动解除勞动合同的情形相对较少,因此法律从保护劳动者角度出发,维护实质上而非形式上的公平,对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做了更为具体严格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对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设计上,则要严格许多。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鉴于实践中许多劳动合同纠纷都因劳动合同解除权而起,笔者认为,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慎重使用该项权利。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更不能滥用该项权利。立法对其做严格规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篇10:试用期劳动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劳动管理规定以及本公司员工聘用办法,甲方招聘乙方为试用员工,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签订本试用合同,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试用合同期限

试用期为_______个月,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

二、根据甲方的工作安排,聘用乙方在________________工作岗位。

三、甲方聘用乙方的月薪为________________元。试用期满后,并经考核合格,可根据平等协商的原则,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四、甲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甲方的权利

a.有权要求乙方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b.在试用期间,乙方如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规章制度,甲方有权终止合同。乙方的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赔偿,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c.试用期间,乙方由于个人原因所发生的疾病以及伤残等意外事故,乙方自行负责;

2.甲方的义务

a.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b.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及公司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五、乙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乙方的权利

a.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一切公民权利;

b.享有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可以享有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c.试用期间如变更单位,须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双方协商终止试用合同;

2.乙方的义务

a.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当地政府规定的公民义务;

b.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的义务;

c.维护公司的声誉、利益的义务。

六、甲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a.试用期间,乙方不能胜任工作或弄虚作假不符合录用条件,甲方有权提前解除本合同;

b.乙方有突出表现,甲方可提前结束试用,与乙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八、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原则处理。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经甲乙双方签章生效。

篇11:试用期劳动合同

公司(甲方):烟台东讯高科技有限公司员 工(乙方):地址 :烟台市四马路94号1-4号身份证号码:

甲方因工作需要,经考核聘用乙方为员工。遵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录用乙方从事销售内勤工作(岗位)。

试用期为2个月,从2008年5月12日起至 2008年7月12日止。

二、基本权利和义务:

甲方:

1.根据工作需要和公司规章制度及本合同各条款规定对乙方进行管理;

2.查实乙方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将追究乙方责任,要求经济赔偿;

3.按照公司相关待遇规定付给乙方工资、提成等;

乙方:

1.遵守国家政策、法律,以及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2.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做好本职工作;

3.不得假借公司名义做与公司业务无关或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如有违反其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4.每周按公司规定返回公司汇报工作情况;

5.妥善保管公司财物,如有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全部损失;

三、合同生效后,乙方辞职须提前30天通知甲方征得甲方同意,并做好工作交接工作方能解除合同。

四、一方违反本合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由违约方按责任大小负责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五、工资、提成办法具体如下:

工资标准:从乙方正式上班起,甲方每月给乙方工资800元,发放时间每月11日,不足月的工资顺延.提成办法:乙方所谈项目初次签订合同提成比例为合同金额的15%,以后续签合同提成比例为合同金额的8%;乙方所签项目提成款项的支付时间为每一笔项目全款到甲方帐户的第二个月甲方发放工资之日。

六、以上规定执行中不得违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本合同一式2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1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篇12:试用期劳动合同

职工咨询:用人单位与职工仅约定试用期期限,告知试用期结束并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与职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试用期期间单位不负责缴纳社会保险,由个人自己承担社保缴费。试用期的工资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职工询问用人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

答:用人单位的此种做法不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范围内,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试用期的工资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也是不正确的。

篇13:劳动试用期合同

关键词:劳动合同试用期,立法意义,立法现状

劳动合同法是经济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试用期制度又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且试用期制度的功能和劳动合同一样, 都是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劳资双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在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一些与试用期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深刻的改变, 而如何能使得试用期制度也在这发展的大潮流中与时俱进, 不断符合并实现劳动力市场与劳资双方的利益需求, 如何能使其在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亟需思考并加以完善的。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立法意义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建立, 对于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拥有重要意义。

首先,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在试用期内可以深入考察该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潜力是否是属实的, 并且承载的起本单位创造利益的需要。

其次,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对劳动者来说, 不仅起到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并且还能在劳动者的正当权利受到恶意损害时获得赔偿。

最后,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也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 试用期制度归根究底就是为了在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完成有效匹配之前, 搭建一个可以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熟知并且认可的交流平台, 最终以最小的资源人力浪费实现供需双方的最优配置。

二、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立法现状

首先,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内容。《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了一个合法且完备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所有条款, 但其中并未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是否必须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这一内容, 经此可知, 这是属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平等自愿合意的范围中的。这是由劳动合同的契约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劳动合同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 并且双方需遵循平等自愿协商等原则方能订立一个合法的劳动合同, 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关系。

但是, 由于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中, 劳动者往往处于被用人单位挑选的地位, 所以《劳动合同法》给予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更多的制度倾斜保护措施, 明确规定了以下三种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

在《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即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由此可以看出, 用人单位招收非全日制用工并不存在长期培养的意思, 而是为了完成某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 所以, 如若对非全日制用工实行试用期制度, 势必会大大降低其劳动积极性与效率。同时, 在《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中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 不得约定试用期。”以工作量为限的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一般都不会太高, 如若再约定试用期, 就薪资及其他福利方面来说, 大大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以上三种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都是工作时间短, 薪资待遇低和工作任务少, 如果在此等情况下还要约定试用期, 无疑是对劳动者权利的造成了伤害。

其次, 关于试用期的期限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中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可见, 在《劳动合同法》中将试用期的期限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逐次加长的档次, 这样详尽的规定, 从法律的角度上更进一步的明确了试用期的具体期限, 有效的限制了用人单位为最大程度化的实现自身近期利益而随意剥削劳动者劳动力, 延长劳动者试用期时间的行为。

现实情况下不少用人单位在处理试用期的工资待遇时, 经常以劳动者在试用期为由, 不维护其福利待遇, 甚至随意降低或削减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然而在《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这条法条可以解读出这样的信息:首先,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必须满足一个“二选一”的条件, 即要么高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 要么高于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其次,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满足一个强制的限制性规定, 即其工作必须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然后是关于试用期内劳动者相应的社会保障,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总结出,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国家的全面统筹管理之下, 依托国家的主体地位, 政府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能够在部分公民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形下, 其生活难以自理时给予用以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一种扶助制度。

最后是涉及到试用期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意为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后, 但双方的权利义务尚未完全履行之前的这段期限内, 当事人双方因某些原因提前终止此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行为。

在现阶段的法律法规规定中, 劳动合同的解除纳扩了三个种类, 其一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下解除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通过沟通协商, 在其沟通协商的内容里、形式上、程序中不违反法律所禁止规定即可解除并终止劳动合同的一种行为。

其二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由于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数量远远大于用人单位的数量, 且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能力参差不齐以致用人单位渴求人才的希望无法轻易得到满足, 所以使得用人单位很少为招不到人而担忧, 并且还容易滋生出用人单位的骄纵随意的心态, 形成部分用人单位无实际原因的随意解除与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和频繁调换试用期人员的风气。

一般来说,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分别是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其中, 过错性辞退是指在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过错性情形时, 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非过错性辞退则与之相反, 是指劳动者本人在并无过错的情况下, 由于别的一些原因致使劳资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完整的履行, 用人单位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情形下, 同时履行法律所规定的程序之后能够有权利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行为。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为了达到节省劳动力成本或者是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因为经济或技术方面等原因一次性的“裁减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以上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劳动者的一种行为。

其三为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中包含了六种劳动者可以直接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 同时, 还特别规定了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由这些法条可知,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比用人单位行使其单方解除权拥有相对宽松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闫平平.对劳动合同试用期若干问题的简思[J].法制与社会, 2012, 26:242-243.

[2]王志强.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解析[J].经济师, 2011, 2:73

[3]李国庆.论劳动合同试用期[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54-56.

篇14:试用期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关键词:劳动合同;试用期;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92-02

一、试用期的概念

试用期是一特殊阶段,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该期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内心期许进行了解和评价。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磨合、互相适应、彼此选择的时期。

二、试用期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试用期与学徒期的区别。学徒期是一段培训期,仅针对新进入特定岗位的劳动者,目的是让劳动者熟悉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技能。与试用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徒期只在特定岗位招收新的劳动者时适用,比如电工、厨师、发型师等,这些职业需要专项技能,是对刚入行劳动者进行的“师傅带徒弟”这样的系统培训,学徒期的具体期限根据工作内容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等级来确定。

(二)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实习期是在校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参加的社会实践工作的时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高实践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与试用期不同,实习期间实习生为在校学生;实习期间在校学生和实习单位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由实习单位与学生本人签订实习协议或者实习单位与学生、学校签订三方协议[1];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实习生可以以民事雇佣关系向实习单位主张权利,或依据协议约定主张权利;实习期间实习生的报酬问题,实习单位可以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三)试用期与见习期的区别。见习期是人事制度概念,不属于劳动合同制度范畴,主要是针对大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设置的[2]。见习期针对的是应届毕业生,首次参加工作期间,见习期期限为六个月到一年,目的是便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入职前的指导与教育。

三、试用期劳动者权益受侵的具体表现

(一)先试用再签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由于居于主动地位,忽悠劳动者只签订试用期协议或者口头约定试用合格后再签订劳动合同,目的是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试用期满后随便找一理由将劳动者辞退。劳动者努力表现勤恳工作,等来的却是不知何故被用人单位解雇。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是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相分离,划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阶段,这显然是违法的。

(二)工资支付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工资的多寡大多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有些用人单位不遵守法律规定,试用期内发放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在“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之间选其低者,使劳动者的试用期变成了用人单位的压榨期。

(三)擅自延长或重复约定试用期。有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期满后以劳动者不符合岗位录用条件和考核标准为由,不予转正,延长期限继续考察评估劳动者;以劳动者在本单位调整工作岗位或职务晋升为由,要求再约定试用期[3];续签劳动合同时,要求再试用。以上这些用人单位擅自延长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均属于违法行为。

(四)不办理社会保险。按照相关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甚至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金,包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生育保险金。试用期既然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而非独立存在,很多用人单位却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违法的。

(五)不享有法定福利待遇。有些用人单位试用期内不给劳动者医疗期待遇,一旦劳动者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就立刻解除合同,即使劳动者是因工负伤也不承担相应责任。虽然我国《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女性劳动者有特殊的保护,但用人单位针对女性劳动者在录用前就要求其承诺几年内不生育小孩,一旦发现劳动者怀孕就以劳动者违反单方承诺为由辞退劳动者。有些用人单位极其苛刻,不给予孕期女性劳动者产前检查的时间,请假检查就扣工资;女性劳动者流产后不享有法定假期;女性劳动者哺乳期不安排哺乳时间。劳动者的医疗期、女性“三期”本就需要更多帮助和关怀,然而试用期内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六)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事先不告知劳动者录用标准与考核方式,试用期间不做任何情况记录,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更有甚者,在劳动者试用期已经届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支付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仍以劳动者在试用阶段不符合录用标准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四、试用期劳动者权益受侵的原因分析

(一)现行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有多条条款来保障劳动者试用期的权益,但仍存在缺陷和漏洞,亟待完善。例如,《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工资标准不明确。法律规定试用期工资需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合同约定工资80%;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从第一项要求的表述来看,只要具备了其中的情形之一即为合法,而岗位最低档工资基本由用人单位来决定,这就给用人单位“两者选其低”提供了法律空子。

(二)相关组织或部门监督不力。(1)单位内部的民主组织未发挥作用。单位内部民主组织(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与用人单位脱离利益关系,人员配置、经费来源都受到用人单位的牵制,劳动者通过民主组织来维权基本无望。(2)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监管不力。现阶段劳动行政监察部门常出现监察不到位情况,管辖辖区内企业多、监察人手少是客观存在,但这不能成为推脱监管责任的理由。

(三)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劳动者面对繁多的专业性强的法律规范,很难准确把握其含义。且法律具有时效性,劳动者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不清楚自己的权利范围,容易错失维权良机。很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生劳动纠纷后往往懦弱胆怯,不敢大胆维权。缺乏权利意识,缺乏自我救济积极主动性,使劳动者失去了法律保护的机会。

(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地位不平衡。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仍然供大于求,这样劳动者为了找到、保住工作,不得不委曲求全,处于弱势地位,任由用人单位肆意侵权。即使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权的道路也是步履维艰。面对复杂繁琐的劳动争议案件,协商调解不成,仲裁诉讼成本又过高,劳动者最后只能放弃维权。

五、试用期内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试用期法律制度,通过完善立法来明确试用期内劳动者工资标准。对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理解应该是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岗位最低工资的80%”和“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两者相比取其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试用期内劳动者获得应有报酬[4]。建议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修改为:“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和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且不低于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1)加强组织監督。职工组织的职责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其公正性和独立性,因此要明确组织成员的资格和条件,因此组织成员要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用人单位利益者不得加入[5]。工会组织等的经费以及成员工资应由政府部门核准,成员名单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2)劳动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强监察执法力度,对企业进行定期巡查,规范用人单位试用期的用工行为,一旦发现用人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处理。(3)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团体和媒体要呼吁社会各界对试用期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并发挥本身的监督只能,积极帮助在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劳动者。律师协会要提供免费维权律师服务,公益组织适当承担部分维权费用,全社会多渠道、全方位的配合与协作,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使劳动者维权取得成功。

(三)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者都有接触学习法律知识机会,提高其法律意识。

(四)加大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就目前而言,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明显低于试用期侵权所得,因此这些法律对用人单位起不到震慑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侵权程度的轻重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发挥法律的规制作用。

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和关注试用期劳动者权益受侵的这一问题,通过立法、完善社会监督、提高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等,有效保障和维护试用期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翁连金.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制度构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37-40.

〔2〕骆莉军.困惑与解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法律诉求[J].知识经济,2012,(20):21-22.

〔3〕周建明.用人单位试用期管理的法律适用问题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6):79-83.

〔4〕成思思.论我国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保护[J].学理论,2012,(35):142-143.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的计算教学方法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模拟练习之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