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4-08-1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精选11篇)

篇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综上,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谢新亮 秦素红 张珊珊(青州市职教中心;青州三中;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双语学校)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

篇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兴趣课堂,情境练习,师生关系

走上教学岗位已经十年,每每问学生:你喜欢什么课时?学生总是回答是体育课,常常思索为什么?原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也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我认为,成功的教学也一样,不应是我们教师逼着学生学,把想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强制的让他们掌握,而应让学生主动的去学,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篇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众所周知, 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 认识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培养兴趣尤其重要, 特别是对抽象的数学问题, 更是如此.结合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搭建认知桥梁显得更为重要.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 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 应从教师自身做起, 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领悟到自己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 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 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可操作性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 设置游戏性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口算训练时, 组织学生参加抢答游戏.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 每组选同样数量的学生作代表.然后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算题, 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 以积分多为优胜, 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 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 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加大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 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 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 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立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 并为获取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 就会成功.因此, 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 分层次地提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篇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数学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的心田,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学习心境。爱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用爱和尊重开启学生的心灵,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呼唤他们自尊、自信、自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份关、一份赞许,无不使学生为之激动,使之在充满爱与欢乐的气氛中不断采摘知识的果子,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坚定其学习意志,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创设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贴近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学数学,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

三、充分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这个阶段对抽象的知识和定义很难理解,但是他们对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设计出与本节课有关的直观图或者直观的实物。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示或实物来说明概念,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比较牢固,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可以先挑选出10个小朋友然后让他们一边5个分开,让同学们看并问同学们两边分别有多少小朋友,同学们都大声地说一边5个,最后老师得出结论,两边都是5个小朋友所以两边的小朋友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出课本知识。这样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涵盖了整个课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知识,让他们在问题中找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因为我们学习了这样的知识后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简便。

五、教学中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好奇,当我们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引进一些我们身边的事物作为例题,这样会让同学们学起来比较容易。用实例去分析问题然后借用课本知识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因为数学知识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

篇5: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齐芳霞 2010年5月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兴趣在学习中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景”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激发 调动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提到数学就头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又不能持久地集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就好比在没有食欲时,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探讨的问题。根据笔者几年的工作经验,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模范教师斯霞说:“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老师的工作。无数事实证明,凡受到老师热爱、信任和尊重的学生,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相反,如果学生总是遭到老师的斥责、辱骂、1 摒弃和惩罚,他们往往产生悲观、失望、怨恨、对立或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甚至有时会由此产生对周围人的敌视和对社会的不满。

可见,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情感是关键。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能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积极的自主探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一)通过实践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学科,凡抽象的“东西”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离不开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是兴趣的扩展。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需要借助实物模型或图形等工具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多采用“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这样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听故事,在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设计趣味情境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听故事、看表演、做游戏,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我让学生玩一个摸球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较好地理解了“公平的游戏,必须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多新发现,这可能是教师备课时完全没有想到的。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理解的,远比教师的讲解要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2、通过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儿歌语句简短、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学中,借助儿歌形式,充分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大于、小于》时,可给学生出示儿歌: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3、通过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性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表演活动,通过让学生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表演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从生活中寻找例题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四)通过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更主动,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自主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

如教学“比较数大小”一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让学生派代表来抽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大小的竞赛。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兴致盎然地自主探索、分析比较出数的大小法则,达到了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调动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竞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口算比赛、应用题比赛、小组接力比赛、比比哪组的五角星最多等,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合作、互相帮助,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增进了学生的感情,体验了集体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多媒体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所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利用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非常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中会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资料,这大大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使孩子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了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小明的一天”的生活场景,课件演示出小明这一天的活动情况,早晨6时起床,7时半背着书包去上学,8时上课,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放学在踢球,晚上8时半上床睡觉。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钟表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钟表看过时间,说一说他们自己的一天。这样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四、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适当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无趣”变“有趣”,培养“乐趣”,促进“志趣”的形成,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要学、想学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维 《小学儿童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1日

【2】 何蕾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03年6月第16期 【3】 罗立 《关于名数的改写》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6期

【4】 余马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参考期刊 2004年12月 【5】 蒋光渊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育学习报 2005年6月

【6】 徐卫琴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4月 【7】 刘先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6月 【8】 赵建红 《开放·兴趣·探索》 跨世纪(学术版)2008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9】 欧阳跃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007年11月第26卷第2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用“爱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二、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一)通过实践情境,激发兴趣 „„„„„„„„„„„„„„„„„„2

(二)通过趣味情境,激发学习趣 „„„„„„„„„„„„„„„„„3

1、通过游戏调动学习兴趣 „„„„„„„„„„„„„„„„„„„„„5

2、通过儿歌调动学习兴趣 „„„„„„„„„„„„„„„„„„„„„5

3、通过表演调动学习兴趣 „„„„„„„„„„„„„„„„„„„„„5

(三)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3

(四)通过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

三、用“幽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四、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五、用“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参考文献 „„„„„„„„„„„„„„„„„„„„„„„„„„„„7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齐芳霞 学校: 漯河电大 年级: 2008春 学号: 081180060 指导教师: 王文生 教授

篇6: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项双边活动。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师生间紧张的关系,势必影响到许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创造一种“亲、和、助”的良好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谈我的几点认识。

1.榜样示范

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先行者是教师。教师的榜样于无声处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生总把老师当作自己的镜子,甚至有时刻意去模仿教师的言行动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影响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学生生病了,送去暖暖的问候;天气冷了,送去厚衣裤;伤心了,送去宽心的安慰;错了,送去谆谆教导;对了,送去激情鼓励。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势必用同样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同学。教师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完善自己,和同学们同步学习,用完善的知识结构,更新的知识能力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带动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打心眼里敬佩、尊重教师,师生间的距离缩小了,达到了心与心的相通,建立了自然、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2.理解尊重

在师生关系中没有贵贱之分,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厌学生、残疾学生,要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障碍,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乐于交往,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多接受,多施爱,多夸奖,多帮助,少歧视,少批评,防止出现他们在班级里被冷落的现象。我曾经教过两名腿脚残疾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孤僻、郁郁寡欢。我知道生理的残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于是我经常和他们谈心;将身残志坚的优秀人物事迹讲给他们听,树立他们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关心帮助他们的良好环境里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于是我带动班干部开展班队活动,让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给他们买饭,帮他们扫地,扶他们上下楼,渐渐地他们露出了笑脸,愿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也力所能及地为同学们做些事。我们全班同学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重新恢复了自信,成绩自然地进步了。可见,只有尊重了学生,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

3.倾注爱心

教师对学生要:以爱导其心,以言导其行,以点导其面。在我班面临紧张的学习的同时班上

出现了“打游戏”的热潮。其中有几个男同学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宁可啃方便面也要过把隐。当我知道这样的事以后,十分生气,按照以往的做法一定是将他们狠狠的批评一顿,然后每人写一份检讨书。我想这些处罚对于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为了能让他们彻底地真心实意的改过,一天中午,我把他们带到家里吃午饭,其间我一点也没有提打游戏的事,饭后我还很热心的为他们补习了因打游戏所落下的功课。到了上课的时间,我仍然让他们去上课。下午放学后,这几位同学主动地找到我,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电子游戏了”。此时我非常高兴,我不但没有批评他们,而且还对他们这种做错了事敢于承认敢于改正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同时我还给了他们鼓励的语言。从那以后我还真得发现他们没有再去游戏室了。

爱是教育的前提,对待学生不一定非得用教师的特权去压住学生,重要的是应把我们的心灵献给学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在爱的感化下反思自己,找回自我。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4.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巧设数学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开放题型,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数学开放式题型,是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教学题型,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势态。由于开放性题型具有挑战性,它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命题时要改变以往那种给每道题都是唯一标准答案的做法,精心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实践活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知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那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3根小棒摆一摆,能摆出几个角。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本领,摆出了好多种图形:有2个角、有3个角、有5个角、有9个角„„这样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萌发了创新的意识。

2.借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题多变就是一道题让学生添补或变换条件、问题或者改变叙述方法,然后进行解答、分析、比较等的练习。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道题到一组题的动态活跃进程之中,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有关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教“第八册数学P64应用题例3”时,我就借用了这一题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例题前我先设计了一道准备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然后变换条件,出示例3:四的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排多少行?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再继续变换题目,如:变换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多排多少行?

变换条件和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多排多少行?

变换情节:小红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4天看完。如果每天看8页,要多少天看完? „„

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及选择解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唤起学习兴趣。

在诸多学科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目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数学学科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评价学生发言,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调动起来了。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利用熊猫买竹笋的画面,创设了熊猫京京去菜市场的情景。上课伊始,小精灵讲述京京一大早要去买新鲜竹笋,准备招待华华、盼盼、亮亮、红红几位好朋友的事情;接着,小精灵提出“买竹笋共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并请大家帮助京京。动态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述,给学生创设了热情招待客人的生活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创设表演情境

我教“大数的认识时”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然后让扮数字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数字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们情绪高涨,笑声叠起,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

3

创设游戏活动情境

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的每一步。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忘掉时间,不知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参与其中。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例如在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答对了即可获一分,答错了就得扣除一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得分多。小学阶段学生比较看重荣誉,所以都积极动脑,全班学生在紧张、欢快的游戏中进行练习。有时,我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智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在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同学们,新年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了合理的决策。

总之,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以爱贯穿始终。家长应对孩子抱以希望与期待。要宽容孩子知识上的错误与自控能力的不足。要倾注民主之爱,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权、发言权。

二、运用游戏调动孩子的兴趣。

1、个人游戏。以孩子个体为单位进行操作类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等。如让孩子通过折、剪等得出各种图形,使孩子加深对各种图形形状的认识,且利于孩子空间形象感的形成。

2、亲子互动游戏。如家长与孩子一起出题,然后随机抽取,看谁的正确率高。或使用扑克、身体动作、棋类、生活用品等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篇8: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在课堂上, 让学生更多的去自主探索, 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内而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首先从课堂上培养起。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探索性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所以教师应首先创设探索性的情景, 引导学生多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主动学”的观念。

例如:在教学除法时可以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熊今天准备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 于是买来12个苹果, 眼看小朋友都来了, 但小熊没办法分, 这怎么办呢?急的小熊直哭, 你们愿意帮一下小熊吗?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良好品德教育, 还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学生可以用列表法一个一个的分, 还可以让小组的几个人进行扮演, 自由的去分配。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重点, 它的推到过程是难点。如何解决难点, 又让学生掌握重点呢?我们做了以下设计:制作一个长方形框架, 长宽分别为3分米和2分米, 然后计算出面积为6平方分米。教师接着用双手从对角上拉伸, 变成平行四边形, 让同学们思考它的面积变了吗?为什么?各组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有力的激发出来。

二、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让学生竞争起来, 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去学习, 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竞争是每个人的天性, 尤其是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我们处在时刻都要竞争的环境中, 不妨我们将课堂也设置一个竞争的情景, 将学生竞争的天性也激发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例如:讲授数字的认识时,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拿出两组数字卡片, 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和女队进行比赛, 虽然教师还没有宣布比赛规则和要求, 可全体学生已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 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 全体学生一下子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出来了。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竞争。比如:上课前拿出几道计算题, 每位同学都独立完成, 最后订正谁做的即快又准确。这样长期下去, 不仅养成了你追我赶的积极地学习习惯, 还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三、教师在课堂上把有些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小学生有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课堂设置中注意这些特点, 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中。通过做游戏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学生50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抢答题卡, 把全体学生分为几组, 每组选3名学生作为代表,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 以积分多少为优胜, 或以奖励小红旗多少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精神高度集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思想方法的熏陶, 有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情节的短小故事, 来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不怕学不好。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 而主要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这才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本职所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营造一个故事情节, 不仅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这种即轻松又快乐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在讲授“比的应用”时, 我们教师在练习中编成故事, 以学生最喜欢的西游记来编:孙悟空出去找食物, 回来时抱着很多果子, 孙悟空就说本来我每人摘了4个, 但在我来的路上丢掉了2个, 现在还有14个, 唐僧就让猪八戒分配, 猪八戒怎么也不好分, 结果八戒就偷偷装掉了2个, 结果分开了, 这时被孙悟空发现, 及时的反映给唐僧, 这时唐僧又让孙悟空来分配。同学们这时被孙悟空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大家帮孙悟空来分分, 怎样分才合理呢?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之中, 这样就会极大的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五、联系实际生活, 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动手操作,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使学生的兴趣倍增。

小学生本来就好动,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加入到活动中来, 那就会非常积极、努力的来完成分配的任务。如果让他们坐在教室里集中精力听课, 则不上几分钟就坐不住了。如此看来, 教师可以把有些课堂内容认真组织成为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些活动,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学习成效。这样即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幷自如的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还能深入的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后做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亲自拿着软尺测量树干的粗细, 把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测量的树的粗细不同, 各组测量后计算出这棵树的横街面积, 然后各组汇报。这样, 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实际操作当中去, 亲自体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即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9: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學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如何激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

人很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反之,如果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压抑、被怀疑、被误解、被羞辱、被贬抑,那么即使像体育、绘画、音乐这类轻松的学科,学生也会对之乏味而不愿学习。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积极,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并且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会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当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再让学生猜想它们的体积间会有怎样关系?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老师提供各组圆柱圆锥:(1)等底不等高;(2)等高不等底;(3)不等底不等高;(4)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沙土(课前准备好)倒入圆柱中,几次可以装满,各组做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一组,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引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由于学习者积极地参加活动,记忆效果会明显地提高。”我们应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尝试对折每个图形,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四、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兴趣

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发展思维能力。复习铺垫的练习,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还能为新知识的接受做好准备。新授内容练习,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应注重所设题目的趣味性。课后练习,应能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的要求。

五、利用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到新知识。

六、适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的效果远远要优于批评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为获取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激励和帮助;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长避短,并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学生也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对数学这门课程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喜欢。

篇10: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注重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就学会这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将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地深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教师创设的典型场景,这种场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如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棵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教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教师接着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学生很快地列出了算式。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三、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问学生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教师给予表扬,接着教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并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得不对吗?”这时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教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做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篇1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而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谈话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六、小组竞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为集体作贡献的,小朋友们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兴致特别高。教学中,都要把学生根据学习层次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这点。然后规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这个人做得怎么样,而要看你所在的这个小组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生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激将激趣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将法,使学生产生自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心态,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奇效:当一道题在出示之后,装出自己不会解答的样子,然后对学生道:“这道题我咋解不出来了呢?”一下子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学生解答出了,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学生通过思考学习了知识,教师的任务也很好地完成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者,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学生都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下一篇:学校与家长的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