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2024-08-12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篇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数据分析和管理》第1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前几节课学习了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对数据运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本课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简单排序、复杂排序、自动筛选,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以后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会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在生活中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各单元内容的学习,对数据的输入、编辑、运算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排序和筛选对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比赛成绩的排名、优秀选手的筛选等,如果能够掌握EXCEL排序与筛选的操作方法,将大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掌握排序与筛选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排序和筛选,让学生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理解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篇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排序与筛选的意义;

2.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尝试、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任务驱动,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探讨,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加他们的成就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并展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方法。难点:

关键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1、发送相关的文件(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到学生机上。2、检查教师机和学生机情况。

组织教学: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前面知识。(1分钟)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数据计算等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知识当中,跟这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有:区域的概念和选择,就是要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区域。

二、新课

1、导入:(7分钟)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所举例子(好,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形象生动„„)。好,现在,请大家在上节课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教师活动:通过极域软件,把教师机屏幕广播给全体学生。(5分钟)教师讲解:桌面上已经有一个老师发送过去的文件叫“数据的排序和筛选.xls”,稍候请同学们打开个文件。这是教师机的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一共有七张工作表,第一张工作表叫“自学指导”,包含的内容有:学习说明和友情提醒。我们主要来看学习说明:本节课的主题是排序与筛选;学习目标有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排序与筛选的操作;学习的形式分达标学习(完成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内容,这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与拓展学习(是在完成前面四关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看大家对A所学知识是否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关是备选关)学习过程中还设置了本关要求、目标对照、点击帮助、录像帮助、友情提醒等信息,但是老师特别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尽量参考课本80到85页内容独立完成本节课任务,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才寻求点击帮助、录像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做出来的结果必须与目 标对照一致。

每一关的评价标准是:独立完成,得25分;点击帮助,得20分;录像帮助,得15分;师生帮助,得10分;没有完成,得0分。大家把每一关的评分,填在每一关相应的“自我评价”后的单元格中。教师活动:(根据“第一关”工作表提醒)⑴在“数据”菜单中可以找到“排序”或按钮中用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

⑵数据从高到低排序用递减,从低到高排序用递增。

学生活动:接下来,用13分钟时间完成本节课的第一关到第四关的任务。(13分钟)教师讲解:(5分钟)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⑴在第四关中筛选出“人事科”或“生产科”时,注意选择“或”的逻辑关系。

⑵在第四关中筛选出“人事科”或“生产科”时,不是直接输入“人事科”或“生产科”,而是通过下拉按钮选择。

教师讲解:拓展关,是一道学以致用的题目,要求:根据所给一组数据,应用所学知识对表格进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电脑品牌。

在完成拓展关上述内容后,应用“练习用表”,可与邻桌讨论并在“上机秘笈”练习本上完成框图中的五个问题。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成绩单”工作表:只有在完成前面四关和拓展关的基础上,并填入相应的评分,才能在成绩单中看到相应的总成绩,并且根据你的总成绩,老师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并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成绩单是如何完成的?

接下来,用7分钟时间完成拓展关的任务。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任务。(7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记录下有关易错点、难点。讲评:(5分钟)讲评每一关遇到的易错点,难点。并请一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在操作过程中有没出错,错在哪里?如何解决?

②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目标,如果有,请说出你的方法。

三、小结(2分钟)今天,大家都很认真地学习了排序与筛选的意义;掌握了数据的排序、筛选操作;初步了解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大家都做得不错,。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总结自己的经验,把这个经验写在你们的《上机秘笈》里。

篇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选择恰当的表格数据处理软件;掌握表格数据计算、筛选和排序的方法;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格数据的简单计算、筛选和排序。

难点:自定义排序。

难点突破:采用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身边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教师做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三、课前准备

2将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发送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上;准备好学案并发到学生手中;将学生按座次分成若干小组。

四、教学过程

1.由大家关注的问题导入新课

师:近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逐渐失去了平衡,越来越暖。大家了解“地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吗?(若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则与学生共同欣赏一段有关“地球变暖”的约1分钟的动画。)

师:这段动画生动地为我们解释了地球变暖的真正原因是温室气体阻止热量向宇宙中散发,导致温室效应。

屏幕展示: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如图1)。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大家能从这组数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生:温室气体主要由CO2、氟化物、CH4、N2O组成。CO2在温室效应中起了6 3%的作用。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CO2的浓度越来越高,CO2是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

2.数据的简单计算

屏幕展示:中国2010年~2020年人均GDP、环境指标预测表(如图2)。

师:大家看,根据环境指标预测,我们中国到2010年人均CO2的排放量将达到3.42吨。从2010年到2020年,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均CO2的排放量还会逐年增加。那么在C 14这个单元格中应该填入的数据是什么?

生:应该是一个人1 1年间平均每年排放CO2的量。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双击打开桌面上的“数据处理”文件。单击C 14单元格,根据学案中的提示, 看谁能最准、最快地将这个数值算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部分同学都准确地算出来了。现在请大家考虑如何将C 1 4~E 1 5单元格内的数据快速地计算出来。大家可以参考学案中的提示,可以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好又快。

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公式的复制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有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一下公式的复制,并进一步提示学生尝试:若修改表中的数据,会不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师:有时我们可能只需要快速查看一下某些数据的统计值,如某个范围内的最大值、最小值等,如果使用公式就显得麻烦一些。这时,我们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自动计算”功能来解决这一问题。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提示操作。

3.数据的筛选

师:有时,我们需要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某些条件的数据,以方便我们发现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现在请同学们单击“筛选”工作表,这儿显示的是全球15个排放CO2最多的国家。大家根据学案中的提示,从中筛选出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国家:(1)CO2排放量居世界前5位;(2)人均排放量大于1 0吨。在这个环节中,组长要协调好本小组的成员,遇到问题可以同学之间交流,可以尝试使用Excel的帮助系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这个任务本身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通过交流都能筛选出来。学生筛选出结果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筛选出来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美国、俄罗斯、德国的人均CO2排放量大于10吨;这三个国家总的CO2排放量居世界前5位;他们更应该减少CO2的排放。

师(强调):是的,不管是总的CO2排放量还是人均排放量,他们都居世界前列,所以在减少CO2排放,保护地球环境方面,美国、俄罗斯、德国有责任起带头作用。不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4.数据的排序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中国的CO2排放量处于哪个位置呢?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单击“排序”工作表,对此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总的CO2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人均CO2排放量居世界第1 4位。

5.数据的自定义排序

师: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已经掌握了表格数据的简单计算、筛选和排序操作。现在请同学们单击 “拓展”工作表(如图3),看一看对于这一组数据该如何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生:按星期进行排序,使数据更有条理;按温度进行排序,看一下哪天的温度最低……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星期”为关键词将数据排序,试试看能不能实现。

学生很快发现问题:Excel对汉字进行排序时依照的是“字母”或“笔画”。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才能将数据处理得更有条理。

生:加上一列,输上每天对应的具体日期,然后再排序。

师:这样做是可以的。利用Excel表格我们还可以自定义排序序列。让Excel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排序,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

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讲解,与学生同步操作。

6.评价与总结

评价:过程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同学互评、 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7.布置课后探索任务

任务1:你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表格数据都有哪些?课下试着用Ex cel来分析这些数据。

篇4: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关键词】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数据处理

很多中职学生都认为Excel是计算机基础这一学科中比较难学习的操作软件,对于如何学习Excel却无路可循。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本文中只是选取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这几个常用操作进行探讨学习。

一、排序

相对而言,排序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操作之一,同时也是数据处理中的经常性工作。对数据表格中的内容,要求有标题行,数据不能有空行或空列,可以有空格,不能有合并单元格。在排序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快速排序

如果我们希望对销售产品资料按某列属性(如“销售金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可以这样操作:选中“销售金额”列任意一个单元格(如G3),然后按一下“常用”工具栏上的“降序排序”按钮即可。

(二)多条件排序

如果我们需要按“姓名、产品、销售金额”对数据进行排序,可以这样操作:选中数据表格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排序”命令,打开“排序”对话框,将“主要关键词、次要关键词、第三关键词”分别设置为“姓名、产品、销售金额”,并设置好排序方式(“升序”或“降序”),再按下“确定”按钮就行了。

(三)按笔划排序

例如对“姓名”进行排序时,中国人喜欢按“姓氏笔划”来进行:选中姓名列任意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排序”命令,打开“排序”对话框,单击其中的“选项”按钮,打开“排序选项”对话框,选中其中的“笔划排序”选项,确定返回到“排序”对话框,再按下“确定”按钮即可。

二、筛选

Excel中提供了两种数据的筛选操作,即“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自动筛选”一般用于简单的条件筛选,筛选时将不满足条件的数据暂时隐藏起来,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

若要筛选的多个条件间是“或”的关系,或需要将筛选的结果在新的位置显示出来那只有用“高级筛选”来实现了。“高级筛选”一般用于条件较复杂的筛选操作,其筛选的结果可显示在原数据表格中,不符合条件的记录被隐藏起来;也可以在新的位置显示筛选结果,不符合的条件的记录同时保留在数据表中而不会被隐藏起来,这样就更加便于进行数据的比对了。

筛选对数据的要求:

(1)必须有标题行,即数据区域的第一行为标题

(2)数据区域内不能有空行或空列,个别的空格无所谓。如果有空行或空列,Excel会认为不是同一个数据区域。

三、分类汇总

各种报表处理中最常用的就是分类汇总。例如会计核算,需按照科目将明细账分类汇总。

(一)分类依据

1、在进行分类汇总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分类的依据。

2、在确定了分类依据以后,还不能直接进行分类汇总,还必须按照选定的分类依据先将数据清单排序。否则可能会造成分类汇总的错误。排序操作的基本步骤前面已经提到过,排序后整个数据清单都按照类别排好顺序,就可以进行分类汇总操作了。

(二)分类汇总操作

分类汇总操作的基本步骤如下:

1、如果当前单元格不在数据清单中,选定数据清单中的任一单元格。

2、单击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命令。这时将弹出分类汇总对话框。

分类字段:下拉框中选定;汇总方式:下拉框中选定;选定汇总项:下拉框中中选定,可复选;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选定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选项,如果不选定该项,则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上方。最后单击确定。

四、数据透视表

(一)数据透视表对数据源的要求

若要创建数据透视表,要求数据源必须是比较规则的数据,也只有比较大量的数据才能体现数据透视表的优势。

1、表格的第一行是字段名称,字段名称不能为空。

2、数据记录中最好不要有空白单元格或合并单元格。

3、一个字段只能包含一个信息。

4、每个字段中数据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如“出生日期”字段的值如果既有日期型数据又有文本型数据,则无法按照“出生日期”字段进行组)。

数据越规则,数据透视表使用起来越方便。

(二)创建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创建的过程却非常简单。首先选定数据源中任意一个有内容的单元格,然后选择“插入”→“数据透视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后即可创建数据透视表。至于如何设置报表筛选、行标签、列标签、数值等,本文就不进行详细讲述。

通过前面针对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这几种操作的简单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数据操作有某些共通点。

1、为更方便的应用这些功能,对数据源的格式有一定的要求,都是要求有标题行,不能出现空行、空列或合并单元格。

2、在实现数据处理过程中,均可以在数据源中选择任意一个有内容的单元格,然后直接点击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或者插入数据透视表等操作按钮就可以了。

其实Excel还有其他一些处理数据的应用,如果数据表格是规则的,同样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有内容的单元格而不用去选取区域,如插入图表。

使用这样的操作方法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容易掌握,操作过程也容易发现数据源是否有误,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这种优势更为明显。缺点是如果数据表格不规则,则需要重新整理格式或者采用选取区域的方式进行操作,同时也会容易因表格的不规则而进行错误操作。

Excel的操作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公式应用,都有其规律性,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Excel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新夫 任利军 范晓静.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高专)[M].海洋出版社.2006

篇5:郑清娇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第二单元第七节《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此课是在学生已学习Excel的数据表,函数运算,单元格的设置及修饰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排序和筛选,即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表数据的处理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工作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并贯穿了Excel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由此可见,它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工作表数据的简单运算等知识的运用。由于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学生能力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新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我注意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试一试,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试有回报,比有收获。本节的排序筛选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日常食物热量表,日常运动能量消耗表、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表,都是些学生日常生活能接触到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能够掌握本节知识,将大大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学习时具有较大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⑵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⑶能利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问题 ⑷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采用合适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处理信息。

(3)归纳出排序和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认知、协作探究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的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基本的数据排序,自动筛选的方式以及操作中数据区的选定、选项设置。

难点:数据的多条件排序和筛选,自定义筛选的方式的与和或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前面一节课我们体验了电子表格的运算统计功能,这只是它的一个基础功能,今天我们来体验数据分析与管理的深层次功能――数据的排序与筛选。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以下内容:

1、选择数据区域

2、按某一关键字段对数据进行排序。

3、筛选出符合给定条件的数据。

二、自主探学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很多食物可供我们选择,但是吃多了容易肥胖,运动是减肥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果呢?我们来看一张数据表“60分钟常见运动消耗表”。同学们边看数据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哪一种运动消耗能量最多?哪一种能量消耗最少?你是怎么得出这一结果的? ⑵数据要怎么排可以快速得到问题一的结果(按哪个关键字排)?这么排的好处是什么? ⑶排序时同一条记录不同字段的值是要不要一起移动? ⑷筛选出带“走”字的运动项目?

⑸说一说排序和筛选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这四个目标的设置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关系。第一个目标是最基础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就能完成。第二个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数据规律性的把握。第三个目标考察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第四个目标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五个目标考察学生的总结与表达能力。

三、合作研学

做完排序时同学们检查一下“逛街”的运动消耗是否变成从110了最高值1036大卡,如果是这张数据对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做到第四题数据筛选时同学们是不是会碰到一次只能筛选一条数据的情况?能不能从下拉菜单里直接选?试试看“自定义”行不行? “自定义”的条件要怎么定?再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查找模糊文件名文件时用的一个字符――通配符怎么用?是否能用在这里?四个人一组一起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最快做出来?

设计意图:做排序时,有可能数据区域选不对,导致数据失真,所以会提醒同学注意比较原始数据,从而判断自己做得对不对。筛选是本节的难点,需用要教师的步步引导。做筛选时根据题意应该要把“快走”、“慢走”、“徒步走”三个选项都选出来,可是同学们往往只能从下拉菜单里选择一项,这里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尝试使用“自定义”,自定义的条件怎么定就要综合运用前面已学过的知识,所以对同学们来说既是挑战又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展示赏(比)学

同学们谁愿意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且把你制作时碰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跟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好吗?

接下来我们展示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的作品(在巡视中挑选出典型错误),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碰到的困难,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到你。

设计意图:展示环节是同学们最有表现欲的一个环节,他们都想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在比中有收获,比中有进步。同时要认识到不仅完成任务的作品有展示价值,没有完成的作品更有展示价值。从他们的困难中找出设计的缺陷,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

五、检测评学

(一)选择题

1、为了数据查找方便或是想按一定次序显示或打印记录清单,可以先对数据进行_C__。A、自动筛选 B、自定义筛 C、排序 D、设置格式

2、Excel的数据排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能按一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B.只能对数据进行升序排序 C.可以按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D.只能对数据进行降序排序

3、要对2008年欧洲杯各参赛队的积分情况分组制表,并进行积分排序,用()软件最恰当。

A.PowerPoint

B.Excel

C.Word

D.Flash

4、陆军同学上高中后,开始自己安排每个月生活的各项费用。为了管理好自己的财务,陆军同学用下列()方案是最佳选择。

A.用文字的形式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记录下来

B.用″电子表格″ 做一个简单的财务管理工作簿,来管理收入和支出 C.不做计划,不做管理,花到哪里是哪里 D.把每个月的收入平均分摊到每一天,每天花完。

(二)操作题

这是一张同学们的个人基本情况表,你们排排看,看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另外帮老师找出我们班5月份生日的同学,老师准备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发一张电子贺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充分体验电子表格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功能。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任务的设置科学、适度、适当,四个任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在亲历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了解了排序、筛选的概念,掌握了具体的操作,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选的素材运动能量消耗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能较大程度地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在讲筛选时我只讲了可以用“*走”来表示带“走”的运动项目,可是有学生说用包含也行啊,这是没注意到的,可以说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带给我的惊喜。

本节课也存在不少问题:

1、分工不细致,学生在讨论完成筛选任务时不积极,很多同学各做各的,没有参与讨论。

篇6: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期中考试结束了,刚才我遇到了谢老师,猜猜我们聊了什么? 播放视频:

我:谢老师忙什么哪?

谢:我在分析期中考试同学们的成绩单哪,数据统计可真是烦琐啊!我:可以用WPS表格处理啊!既快速又准确!谢:那可太好了!

我:放心吧,这个任务交给咱班同学吧,我们一定能做好!谢:孩子们,期待你们的表现!

师:怎么样,同学们,可以一起完成任务吗?

二、复习

我们来看看谢老师的要求吧!

任务1:计算全班同学语文数学的总分(PPT)

这可难不倒我们吧!可以使用哪个函数(求和)?怎样快速的计算所有总分(自动填充)?那就开始行动吧(到共享空间下载“四年二班期中考试成绩单、计算总分视频”)!

三、小结

第一个小任务轻松完成,看来同学们不但信心十足,操作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吗!

四、新授

下一步的任务可有些难了,任务2:我想将成绩以语文数学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PPT)

这个任务可难不到我,看我怎么做:师操作:选择单元格—排序—对话框中第一项主要关键字(这就是规则,下拉列表中可以看到项目标题都在其中,这里面我应该选择什么呢?)排序方式(升序、降序,例数字54321,数值大的在?面,小的在?面,像这种排除方式叫降序,即数值越来越小,降低,那反过来12345,数值越来越?叫升序,这里我们按要求应该选??)确定好规则后按下确定看一下效果。可以从语文数学总分列看出学生的排列发生了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排序前选择单元格一定要完整、否则会发生什么呢,试一试?

五、练习

如有困难学生可到共享空间下载“数据的排序”视频,自学。也可举手请完成的同学帮忙。完成的同学可以说:谁有困难请举手!主动去帮助同学。

六、展示

1、在你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2、谁能给他解决? 真不错,七、新授

看咱班同学真有效率啊,最后一个任务有信心吗?任务3:找榜样:找出语文成绩高于90分的学生。

这个任务里需要用到了另一种数据处理常用的功能:筛选。师操作:选中项目标题——筛选——观看变化——在语文处单击下接列表,对话框中常用的有全选、或在想查看的值前单击,可多选,这里面我们要用到数字筛选——大于 90。现在表格中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通过行标处观察,其余数据没有被删除,只被隐藏了,在状态栏也可看出符合条件的数据信息。如果想换一个条件筛选,首先要做的是清空上一次筛选条件。

看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这个任务完成后保存交作业。

八、练习

如有困难学生可到共享空间下载“数据的筛选”视频,自学。也可举手请完成的同学帮忙。完成的同学可以说:谁有困难请举手!主动去帮助同学。

九、展示

展示几生作品,自评,互评。

十、总结

篇7: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富裕三中辛洪亮

授课时间:2014年6月19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提供的排序和筛选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与管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计算的基础之上的延伸,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能利用排序、筛选操作分析和管理数据,以及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

2、对字段、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理解。

3、掌握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以“创设情境”——“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程序展开教学。全过程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出示任务和适时引导。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篇8: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筛选的含义;理解筛选的条件, 并会灵活应用;学会根据条件筛选, 使用Excel的数据筛选功能。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前游戏的方法, 让学生形成要学的欲望;利用教师演示的方法, 让学生接受新知、得出结论;利用游戏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深化新知的理解;利用模拟情境的方法, 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的学生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Excel的数据筛选功能 (直接、自定义、前10个、两个条件、多个条件) 。

教学难点:数据筛选条件 (直接、自定义、前10个、两个条件、多个条件) 的设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对自动筛选功能的选择和自动筛选条件的选择, 但让学生自己从实际文本中找出条件, 再根据条件运用筛选功能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提供学生一个或几个筛选条件, 让学生根据条件运用筛选功能, 从学生心理角度来说, 这种单一的操作方式会让好动的初二学生很快失去耐心, 误认为这节课的知识点自己都会了。从学生能力角度来说, 这种教学方式没能给学生一个运用文本材料提炼筛选条件的舞台, 同时, 也没能给学生创设将该功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我用问题筛选它

师 (导入语) :同学们, 在上课之前, 我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称叫做“我用问题筛选它”。这个游戏规则是:当提问者提出问题的时候, 我们的回答只有两个:“是”和“不是”, 如果所提的问题不好回答, 我们可以说:“再问”。

我们需要确定大屏幕 (图1) 中的一个物品, 看看谁能用提问的方式筛出它是哪个物品, 谁愿意试试?

具体操作:学生上台面对墙壁, 教师和台下的学生商量具体确定哪个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游戏可以集中学生课前的注意力, 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带着强烈好奇心进入今天的课堂。

环节二:我用技术筛选它

1. 引出课题

师:其实我们在游戏中用了一项技能,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筛选。

2. 讲授新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猜题游戏》.xls, 看看脑海中的筛选过程, 在Excel数据中该如何演绎呢?

注:《猜题游戏》.xls中的数据和刚才大屏幕上的物品是一样的 (图2) 。

讲解自动筛选的功能:在哪里, 怎么选用, 强调选定对象。选用后有什么变化? (第一行文字边上都出现了倒三角)

解释下拉列表里“全部、前10个、自定义, 还有具体的数字”的含义。回忆刚才学生的筛选过程。

3. 总结定义

师:筛选后有什么变化? (倒三角变蓝) 筛选后的数据还有没有呢?你能总结出筛选的定义吗?

学生发言总结。

教师总结定义:筛选是将不满足条件的数据暂时隐藏起来, 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筛选的定义, 最后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 使该定义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 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总结定义, 也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总结定义时存在的缺陷, 便于今后总结提高。

4. 游戏探究

师:下面进入第二个游戏环节“我用技术筛选它”。游戏的规则是:用筛选技术找出我指的是猜题资料中的哪个物品, 要用刚才所学的技术判断。let's go!请听第一题。

1.它是一种交通工具。 (折叠自行车) 目的:一个字段的筛选。

2.它的价格排名在低价位的前5名, 它是一个体育用品。 (乒乓球)

目的:两个字段的筛选及前1 0个功能的使用。还插入第一题到第二题必须完成的取消筛选的使用。

3.它是一个家用电器, 价格在1500~2000元之间, 它由4个字组成。 (液晶电视)

目的:三个字段的筛选及自定义的功能的使用。

4.它由两个字组成, 是一个学习用品, 编号前5名内, 厂地是韩国。 (书包)

目的:四个字段的筛选及取消某个条件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类似《幸运52》的游戏模式下,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强化新知的功能及运用。

说明:将《猜题游戏》.xls中数据设置较多的原因是,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结合用头脑判断的方法直接判断出自己这一操作的正确性, 从而减少对新知探究的难度, 加深对自动筛选功能的理解。

环节三:综合我的能力筛选它

师:到了该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的时候了!在电脑桌面上有个判案 (图3) , 是一个模拟的判案情节和判案资料, 你能否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筛选出他是谁?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 并根据文本提炼条件、分析条件, 灵活运用新知,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凡事讲求证据的理念。用信息技术服务生活的信息素养, 更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便改进教学环节。

环节四:情感提升

师: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据筛选功能的地方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 用迁移的思想灵活运用,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必能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篇9:《筛选和分类汇总数据》评课稿

我首先谈谈陆峰老师的《筛选和分类汇总数据》这节课。

1、我认为陆峰老师选择导入课题的事例比较好,是有关“身高体重指数”的。这类信息抛出来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陆老师的课堂语言很注意引导学生观注对象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刚才都是与数据打交道,所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都是选择数据菜单的命令”,这样使学生联想到如何将完成任务与菜单发生关联。提醒学生以后自己在解决问题时,会自发去找相应的菜单,万变不离菜单,这点很好。

3、学生在完成“学生活动二”和“拓展任务二”之间,将数据恢复到筛选前全部显示的那一步,陆老师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编辑”菜单中的“撤消”命令。我建议也可选择每个字段后面都有的下拉菜单选择“全部显示”,这种方法用的频率还是蛮高的,可强调两次。

4、有关分类汇总的步骤问题,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分类汇总首先要分类,所以陆老师先引导学生对数据按性别排序。我觉得这步可以跳过去,直接在“分类汇总对话框”——“组合依据”选择“性别”,这步其实就能实现分类排序的效果。

篇10: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在查询中过滤行

过滤

字符和日期

字符和日期要包含在单引号中。字符大小写敏感,日期格式敏感。默认的日期格式是 DD-MON-RR。

比较运算

篇1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学习数据的排序方法,体验运用电脑解决数据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演练过程体验用过程体会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的快捷与方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掌握了电子表格操作基础知识。【教学要点】

重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难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Excel软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1、如何设置小数位数?

活动一: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请学生回答或演示

2、如何使单元格内容合并及居

请学生回答或示例

中?

3、如果我想按照每个人的上网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

导入课题

人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数据的选取范围的方法与技巧 教与学互动完成 示例:方法一

用鼠标进行拖拉选取区域.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活动二

示例:方法二

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两个对角单元格

示例:方法三

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箭头选择.b.我块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如何进行数据的排序

先做再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与学互动,演示与动手操作并重,合作完成

活动三 活动四 打开Excel数据文件,做好排序的准备

①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 ②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

③.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④.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也可递增完成)⑤.单击“确定”按钮.最后要求保存文件,否则排序的信息会无效或丢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完成下发的样表数据排序

教师巡回指导,提倡小组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作业

活动五 课堂小结:数据排序的方法,打开统计表文件1.选择单元格区域2.选择“平均”为主要关键字.3.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学生谈一谈一节课学习的体会? 单选钮.4.然后选择“递增”前的单选钮.5.最后按“确定”.最后保存退出关机

课后设计:对你家的全年消费

要求收集数据并完成排序

情况统计后做一下排序? 活动六

【教学反思】

篇1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据结构,内部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话, 将不利于广大同学学习更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数据排序作为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 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学习和研究各种排序方法是计算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在可运用于可视化开发的软件工具种类繁多, 从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 选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语言来实现本系统, 另外借助JBuilder作为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 方便可视化环境的开发。其开发的可视化环境简单易用, 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由于本系统主要注重用户和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所以并不需要使用数据库存储数据资料, 降低了硬件要求, 也不需要开发者具备数据库知识。节省了开发数据库和管理维护数据库的人力物力。

1、系统功能设计

2、详细设计

在程序设计方面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为每种排序方法建立了独立的排序算法, 在主函数中只需要调用该方法的不同构造函数就能得到不同的排序结果。下面以直接插入排序为例简单介绍以下本系统的程序设计。

3、结语

本系统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分析, 并建立了系统逻辑模型。

(2)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3)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实施。包括系统环境的设计、程序设计、系统的调试和数据的录入。

参考文献

[1]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廖荣贵, 许正宪.王龙发.蔡能聪.数据结构与算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世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Java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篇13:《数据的筛选》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竞赛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设计上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中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尤其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在课的具体实施中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上。整个课的结构有情景导入、新课教授、总结巩固等环节,相对来说较为完整。但本课在具体实施后,我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主要有:

1.本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前所学没有很好地加以结合利用。本来打算在开始学习数据分析之前,让学生利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总得分,并在中间的新授部分利用填充柄填充名次,但考虑到对学生的不了解,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避免涉及到以前所学内容的部分。

2.课的容量太大,以至似乎面面俱到,但每一个知识点处理的并不透彻。学生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同时在课的时间把握上不好控制。

3.重点、难点不突出。三种数据分析方法在具体讲授时用力均匀,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重点和难点解决的过程来。

4.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对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应加强探究。

篇14: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福建福清虞阳中学 王 政

一、教材分析

利用表格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是许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表格数据的编辑、修饰的能力,因此本课内容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2)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据函数计算和排序。数据函数计算与排序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函数计算”中数据区域的选择和“多关键字排序”的操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将二者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容易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并且对信息技术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还是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分为“复习导入→展示任务→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综合练习→评价总结”六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设计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并且适当增加较复杂任务供水平较高学生选择。

(二)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2.协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三)教学媒体

腾图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在教学中主要应用腾图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五个功能: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示范操作。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展示表格:初三年某班学生中考各科成绩表(图1)。

图1 中考成绩表

提问复习:简单叙述出制作这张表格的方法和步骤。

引入新课:为了对表格数据作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还需要计算各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等其他信息。

(二)展示任务、讲解示范及学生实践操作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向学生展示两个任务,并且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屏幕监视功能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遥控辅导,学生如有疑问或已完成任务可利用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反馈,教师做出应答,然后,教师选出一名学生向全体学生作示范操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讲与总结。

【任务一】统计成绩表中各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如果靠手工计算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再输入到表格中,将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接着引入新知识,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所提供的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可以快速完成任务。

教师演示:用SUM函数计算出第一个学生总分(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如何选择数据区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快速求出其他学生总分?(学生可利用电子举手功能进行反馈,教师选择一名学生回答)

总结学生回答并且演示: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可以快速求出其他学生总分,并且用函数求出的总分还能自动随着各科成绩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练习:自学AVERAGE函数并且求出所有学生的平均分

【任务二】将成绩表按总分以递减的顺序排列,并且列出学生名次

提出问题:按总分或平均分排序可能会出现多名学生分数相同的情况,如何解决? 教师演示:将所有学生按总分递减排序,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利用“排序”对话框实现按多个关键字排序操作,排序完成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列出学生的名次。

学生练习:将成绩表按学生语文成绩递减进行排序,语文成绩相同情况下按总分递减排序。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任务练习

练习:将C盘的“SendFile”文件夹中的“工资表”文件打开(图2),统计所有工作人员的总工资与实发工资,并且按实发工资递增排序,实发工资相同的按职称及姓名排序,最后筛选出实发工资高于1500元的高级教师名单。

图2 工资表

学生完成任务方式:由于综合任务难度较大,因此安排5人一组,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其中筛选数据属于选做内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参考教材阅读材料进行操作,要求每组在指定时间内递交一份已统计好的工资表。

通过协作学习的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

(四)评价总结

篇15: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教师:戴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对Excel数据按照要求进行排序的方法;

2、初步掌握工作表修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据按要求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美化工作表。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在前几课中,我们已经学了Excel中数据的输入与修改以及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文件“六(4)班成绩单”中表1和表2有什么不同呀?

你观察的真仔细,表1中的“总分、平均分、学科总分、科目平均分”没有进行计算,同学们能不能帮忙把结果计算出来呢?

任务一:计算结果

(1)打开“六(4)班成绩单”

(2)使用公式和函数的方法,将“总分、平均分、学科总分、科目平均分”计算出来

任务二:数据排序

教师:很好,我们已经帮六(4)班将“总分、平均分、学科总分、科目平均分”计算出来了,让我们观察一下谁的总分最高呀,其次呢,再接下来呢?

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观察得知,那有没有更方便的办法呢?——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经过排序就可以一目了然。

(1)将鼠标在“A2”按住左键拖到“H12”位置,选中工作表中的一个区域。

在“数据”菜单中选择“排序”,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单击“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框,选择“总分”关键字,在“主要关键字”列表框的右侧有“递增”和“递减”选项,选择“递减”。(3)单击“确定”按钮,所选区域中的数据就按“总分”项目的分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任务三:做张漂亮的表格

在学生基本完成以上任务后,教师出示事先处理好的表3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美化能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Word中也有对表格的美化,所以这里我不做讲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其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师提示学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利用学过的知识对“六(4)班成绩单”的标题进行美化,将表格中各项数据居中。可以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复习旧知)

2、设置表格线。操作方法参照教材P96。注意:进行设置之前,要正确选中对象区域。

3、设置单元格填充着色。

注意:请学生试着对表格线的颜色、线型、粗细,进行更改。挑选颜色的时候需注意单元格中的字体还能不能看清楚,颜色是不是协调。生容易选择一些自己喜欢或者亮丽的颜色进行填充,容易使数据看不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真正美的方向前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学生互评,作品展示

1.让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相互讨论彼此作品的优缺点。2.作品展示;找几个比较好的作品全班展示。

篇16: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主学习法,中职计算机,数据筛选

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包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 在“做中学, 学中做”的模式中, 掌握不同的操作技能。 职专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不够, 但对动手操作感兴趣、好胜心强, 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创新学习能力不强, 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特点, 提出自主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法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法在计算机数据筛选教学中的应用

《Excel数据筛选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为今后的Excel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数据筛选的实例操作非常契合学生的心境, 学生初中时学过Excel, 对数据处理操作有一定的基础, 特别是财会专业, 在财会专业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学生处理, 学习数据筛选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水平, 要求学生掌握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操作。 下面以自主学习法应用在计算机《Excel数据筛选 》教学中为例, 供大家参考。

(一) 导入课题。 请学生观察图片 (筛沙机及结果) , 让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为EXCEL数据筛选。 这是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理解筛选的概念, 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自学质疑和合作交流。 我将通过学生闯关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精选、分解成的四个小目标和综合应用目标, 如:第一关:单字段条件的自动筛选, 筛选出“性别”为“女”的同学记录。 第二关:多字段条件的自动筛选, 筛选出“性别”为“女”且报“舞蹈”或“吉他”项目的同学记录。 第三关:“与”关系的高级筛选, 筛选出“性别”为“女”与报“羽毛球”项目的同学记录。 第四关:“或”关系的高级筛选, 筛选出“性别”为“女”或报“羽毛球”项目的同学记录。 同时, 引导学生进入应用关, 多条件的要如何筛选。 遵循“从知识到技能, 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一关设计都关关相连、目标明确、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将本课的知识点贯穿其中, 学生也可以查找学习包“闯关表”, 最后完成教学任务。 在每一关中, 都有本关要求、点击帮助、录像帮助、目标对照、自我评价, 使得学生目标明确、操作直观, 易于学生自学掌握。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巡逻查看, 特别是检查指导小组长的操作, 小组长完成后指导本组成员, 成员间相互指导。 这样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 同时也解决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 让学生分析比较原数据和目标数据, 理解筛选就是在工作表的数据清单中快速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不符合的数据行暂时隐藏。 让学生分析第三、四关的要求与目标, 理解“与”、“或”运算符的区别。 再请部分学生演示操作, 教师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点 (特别是自定义自动筛选的方式和高级筛选条件的设置) 进行点评、强调。 通过自学学习, 学生比较、演示、分组合作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完成操作任务。 在学生完成后, 上交作业, 教师展示部分成绩单和公布各小组闯关的完成情况, 对他们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 拓展应用。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 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要求学生完成“闯关表”中应用关 (“某公司人员情况表”和“列车时刻表”, 至少完成一道) 。 将生活中的问题当做习题, 先让学生从语言、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观点的科学性等方面, 进行讨论、探究, 后进行操作。 如:“列车时刻表”, 火车到站时间是午后3点前——“终到时间”为>=12:00且<=15:00。对各小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 随后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相应的补充,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学小结。 全体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 请个别学生小结和提出不懂之处。 教师强调注意点和操作不当的地方, 让学生明白数据筛选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使用它可减轻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学生真正应用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要完成的作业放在班级QQ群空间上, 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创新性作业。 巩固性作业是“6月红星小家电销售情况表”工作表中的问题, 研究创新性作业是使用分类汇总尝试解答“产品销售情况表”中的问题。 这样可以通过巩固性作业是让学生巩固本次课所学知识, 研究创新性作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 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演示, 学生的分组合作、问题式学习、比较等方法, 让课堂互动起来, 活跃起来。

自主学习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闯关, 分组合作, 积极性高;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步步引导, 通过比较实践产生问题, 自己尝试操作, 获得成就感;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录像、同学、老师等的帮助进行主动学习, 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07) .

篇17: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注释若要查找某个单元格区域或某个表中的上限或下限值(如前 10 名或后 5 个销售额),可以使用自动筛选或条件格式。

了解排序

可以对一列或多列中的数据按文本(升序或降序)、数字(升序或降序)以及日期和时间(升序或降序)进行排序。还可以按自定义序列(如大、中和小)或格式(包括单元格颜色、字体颜色或图标集)进行排序。大多数排序操作都是针对列进行的,但是,也可以针对行进行。

排序条件随工作簿一起保存,这样,每当打开工作簿时,都会对 Excel 表(而不是单元格区域)重新应用排序。如果希望保存排序条件,以便在打开工作簿时可以定期重新应用排序,最好使用表。这对于多列排序或花费很长时间创建的排序尤其重要。

对文本进行排序

1、选择单元格区域中的一列字母数字数据,或者确保活动单元格在包含字母数字数据的表列中。

2、在“开始”选项卡上的“编辑”组中,单击“排序和筛选”。

3、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若要按字母数字的升序排序,请单击“从 A 到 Z 排序”,

·若要按字母数字的降序排序,请单击“从 Z 到 A 排序”。

4、可以执行区分大小写的排序(可选)。

如何执行区分大小写的排序

1、在“开始”选项卡上的“编辑”组中,单击“排序和筛选”,然后单击“自定义排序”。

2、在“排序”对话框中,单击“选项”。

3、在“排序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区分大小写”。

4、单击“确定”两次。

问题:检查所有数据是否存储为文本 如果要排序的列中包含的数字既有作为数字存储的,又有作为文本存储的,则需要将所有数字均设置为文本格式;否则,作为数字存储的数字将排在作为文本存储的 数字前面。要将选定的所有数据设置为文本格式,请在“开始”选项卡上的“字体”组中,单击“设置单元格字体格式”按钮,单击“数字”选项卡,然后在“分 类”下,单击“文本”。

上一篇:网络借贷毕业设计总结下一篇:如何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班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