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2024-08-19

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精选10篇)

篇1: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教材?结合你目前使用的版本教材,谈谈你是如何调适的。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合理分配课时,妥善安排教学顺序和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因此,教师使用教材时必须做到“四度”

一、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师认真备课是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的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有太大的用处。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教案,几天就能写满满的一本。有些教师一本书教了多年,年年备课时再把老教案原封不动的抄写一遍,实际上是一个教案用了多年。这些教师除了缺乏教学的责任心之外,更缺乏的是挖掘教材的深度。所谓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的深浅程度。一方面,教学的深度要有限度,因为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学内容在深度上必须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另一方面,教学的深浅要有分寸,教学内容过深学生会接受不了,教学内容过浅既不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教师教学是良心活。教学的深浅取决于教师道德和教育智慧。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的深度是指促使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程度:一方面是指教材中知识的深度,一方面是指教材的思想深度。一方面是指思维的深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深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透视教材,真正读懂教材,研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挖掘的越有深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挖掘教材的深度呢?一是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价值,确立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这对明确教育目标和确定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有敏锐的教学眼光,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教学内容。三是要有灵敏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快速有效的整合有生命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把零散的生命教育之光凝聚成生命教育的能量。

二、拓展思维的广度

所谓思维的广度,是指某些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教材,学一知一,学二知二,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学习规律,盲目联系。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使用教材,不是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把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教材是师生心灵沟通和交往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就要利用教材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一点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往往有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放飞学生思维的风筝,总是让学生紧贴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稍微离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一点儿,就会被教师立刻收回来。大概凡是与教师思维相一致的东西,就是正确的东西,这时就会受到老师的正强化,即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而那些与教师思维不一致的东西,就有可能会被老师认定是错误的东西,这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负强化,即受到老师的否定和批评,或者是教师认为教学时间紧,把学生才展开的思路立即又中断了,这是一种无情地斩断学生思维翅膀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对待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要注重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新思维和新的思维方式,要大胆放飞学生思维的风筝,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思考,尽情地想象,不断地联想,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创造的火焰。

三、把握好教材的难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就是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难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天下事有难易乎?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关键是一个字,可为则易,不可为则难。在备课过程中,什么是备教材要备学生?就是要慎重把握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的程度。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主张分层教学。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层面,把教材的难度划分成几个区分度,使班上优、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对教材难度感到适宜。这就要求教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习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了,各获各的益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就要进行分层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一统的教学相当普遍,一个教师上课,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学校成了生产标准件的加工厂,这是造成教学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同样感悟学习生活的人生价值,同样获得成功和成功的喜悦,同样地自信和自强,同样的自尊和自爱,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旅途,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感悟和体验人生的价值,同样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世界上没有安全一样的树叶,但却有一样的生命价值。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但却有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即不是让学生接受大一统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学习的权力,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感悟和体验教育人生的权力和机会。

四、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

人生苦短,在短暂的一生中,一个高层次的人的发展一般有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社会学家不仅把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而且把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储备库。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学记》中说,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人的发展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科技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

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不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心态提出来的,而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提出来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而是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自然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科学的使用教材,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就是要用识才的慧眼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潜力,真正能够发现学生的生长点,切实抓住学生发展中的好的苗头,及时对学生的优点或长处给予充分的肯定,为学生随时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素材,保证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使的用教材,加大学生的发展力度,就是要能够增强教育的责任心,增强教育服务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丰富物化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主体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活教材。教师要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秀的东西,把学生作为活教材,让学生真正感悟和体验到身边的榜样力量教育作用,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以形成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篇2: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防止锯齿和模糊

1、在库中双击图片可调整品质,

2、从根场景MC到内部位图的所有坐标都用整数(视图在100%的情况下,移动的单位是1像素),

这一点对于像素字体也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平滑移动

篇3: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1) 在实训室安装打印机, 把传统的上交作业的图片格式直接转换成一张张原理图的形式上交, 或许更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原理图绘制这一块采用的是上交软件自动生成的文件或者是图片形式的文件, 因此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成果, 而且上交之后感觉就没有任何与课程有关的事情可做。如果安装一台打印机或者用U盘拷贝学生的原理图, 然后在相关的打印机上打印出学生绘制的原理图, 学生觉得自己做出了实物, 就会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当然这样做就会浪费纸墨, 与实训的8S中的节约环保又有出入, 不过也可以想想其他折中的办法, 比如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原理图不采用打印的图纸进行作业上交, 而复杂的电路图采用这种形式上交, 就更能让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找出绘制电路图中所出现的失误, 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2) 同样是在原理图绘制模块, 我们可以新加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电路的链接, 比如给出某种电路所需要的原件索要完成的功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可行的电路图, 同时在绘制原理图的过程中小组教学,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同时在绘制过程中给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命名,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增强合作能力,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 在PCB图的绘制这个项目中, 我们一般的教学是在原理图的绘制上自动生成PCB图, 因此学生一定要在前期打下基础, 才能开展后面的学习。同样PCB图也是以虚拟的文件格式上交作业的, 如果学校采购专门的实训基础对我们的敷铜电路板进行打磨, 打孔, 再做成实用的电路板, 应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那么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中职生普遍的自学能力差, 增加这样的一台实习实训设备的价格又是相当的昂贵, 因此这也是经过各级部门的深思熟虑才能进行。

4) 教师教这门课程一般是通过培训或者是自学软件之后才教学生的, 因此应多安排教师到生产的第一线去参观学习, 才能更好的掌握科技最前沿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5) 改进评价方式, 使学生感到集体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 理解能力有高有低, 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检查学生的作业后, 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比如, 有的学生其实专业基础课学习得并不是特别好, 但是我们所学的这门课程主要要求的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而现在的孩子很小就接触电脑, 反而在这门程程上学习得非常好, 因此应给予其公平公正的评价及反馈。对其进行相应的表扬与鼓励,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体验到学习的收获与喜悦, 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同时在小组同学中进行互评, 找到彼此之间的差距,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篇4:初中英语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

以下是我这这方面的几点建议。

1.图示

教材内容特点有别,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程序性强、趣味性弱的文章,老师往往讲得很吃力,学生听得也不轻松,而且效果也未必好 。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将课文讲的程序画图标出,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按程序操作,这样课文中比较抽象的文字,在学生的亲手实践中变成了直观、明了的具体操作行为。学生不 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较多的文章可以用图示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目,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2.短剧表演

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阅读课、对话课时,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活化教材。例如:SEFC BI, Unit 18, Lesson 69 和Lesson 70The Lost Necklace,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剧本。 在学生熟悉剧本之后,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 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十年前、 后的Mathilde, Jeanne,Pierre,公园里消遣的人们以及舞会上的人们,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悉,表演起来信心十足。这个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衍变为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英语情境,使学生形成极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续写剧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现举几例学生对故事结局的不同设想:S[,1]: Mathilde was too surprised to say anything and she became mad. S[,2]: Jeanne gave the necklace to Mathilde and Mathilde went to sell it, but the jeweller told her it was also a fake…S[,3]: Jeanne’s husband gave Pierre a job that was paid well, and since then they lived a rich life. S[,4]: Jeanne gave Mathilde a lot of money. Mathilde and Pierre opened a new company and they led a happy life ever since. S[,5]: Jeanne was quite sorry for that and she bought Mathilde a beautiful flat. S[,6]: How Mathilde regretted! She realized that all that had happened to her was completely due to her vanity. So shere fused to take anything from Jeanne and began to live honestly.

3.文体转变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4.我们还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比如教Foot 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 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 ”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 台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 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 in my bag?学生猜后回答(宜单人进行)S:It’s a football 如果答不对,就说T:No,it isn’t 接着问另一个学生。T:What’s it?学生猜答S:It’s a book 猜对子,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T:Yes,you’re right.如果学了 Clever 还可进一步说T:Yon are very clever.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

篇5: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油漆刷清洗问题很重要,值得我们重视,油漆刷二次使用能节省我们很多开支,而且油漆刷用完如果不清洗直接扔掉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那么油漆刷能够二次使用又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那这里我们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清洗油漆刷才能保证油漆刷下次有效的使用,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要用的工具和稀释剂。我们将油漆刷放在一个罐罐里面浸泡5分钟,然后在放到装有稀释剂的罐子里,再浸5分钟,给它甩甩,然后再在第三个最后罐子里面对刷子进行最后的冲洗,然后去掉多余的稀释剂,用手挤压刷子到容器里面,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来吸收剩余的挤不出来的稀释剂。直到纸巾上面不再出现稀释剂为止。用油漆刷慢慢敲打手掌,直到没有油漆飞溅出来为止。再用纸巾擦一下.这样子油漆刷的清理工作就做好了,把他挂起来或者很好的放在工具箱里面,几年之后这把油漆刷都将和新的差不多。

篇6: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定稿)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辅,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一、要敢于重组新教材,以课标为准绳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它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给教师理解与把握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带来了无形的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使用新教材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进行重新组合,以完善新教材给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例如,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全面整合,在把握使用教材时就不能仅仅围绕“知识和技能”来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同时还应考虑另外两个纬度的实现。又如,新课标要求应该让学生经历什么样的探究或什么样的活动,就必须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经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课标中已降低难度或不作要求的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就不能按以往的办法仍重点地去教。

二、以教材为材料,要灵活使用新教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助性材料,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学,而不是通过教学来教教材,师生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例如,理科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生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就没明确界定。在尽量让学生动手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验器材的具备条件、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弱等方面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不一定要严格遵循教材的顺序,可以适当灵活;教材上的内容并非所有的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字句都要让学生学懂学会。例如,语文教材上写雨景的课文,调到下雨天去上不也很好吗?下雪了,写雪的课文在后面,移到前面来上不也可以吗?有些自渎课文,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少用点时间,生疏的就多探讨不也行吗?

三、以生活为资源

篇7:如何创造地使用新教材

作为一项实验,必定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那么要想搞好一项实验,就必须进行大量地深入地研究。然而要达到创造性地使用好这套教材,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编制体系,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对部分内容做了大胆地改革。如: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每册都有关于统计的内容。因为统计将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事实。预测事态的发展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

又如:几何图形的编排,小学低年级先识别立体图形,中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高年级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再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框框。从一开始认识乘法,就不分被乘数和乘数。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儿童思维的复杂性。经过实践证明,改得好。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应试教育在部分教师头脑中己根深蒂固。他们总认为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大可不必浪费时间。于是便大刀阔斧地任意取舍。计算教学当然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而对于一些能发散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实践的问题则不屑一顾。我在县数学研讨会上做课“七巧板”。课下就听到许多同志讲过:“像这样的课我们根本都不学,哪有考试的时候让学生拼图的。”事实确实如此,但我却认为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远比会计算一道题要重要得多。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的,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应在深入的研究、领会编者的意图基础上进行。我倡议:还教材本来的面目,实现教材的自身价值。

二、合理调整,适应当地情况

新教材尤其关注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在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获 取新知.在这方面新教材虽然已为师生创设了广泛的教学情境,但由于实验面很广,教材的编排必然要受到城乡、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创设的情境不可能照顾到全面。

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练一练的第一题:他们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其实此题本身就有错误)这道题对农村学生来说就很不适应。因此,在教学时我便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即:同学们,咱们照的相片取回来了,你们想看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它装在相框里。(绒板打成小格子)注意看老师把每个人的相片都贴在什么位置。这样即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新知――确定位置。

农村学生活动面比较狭小,和父母逛公园、看电影是绝大多数孩子根本体验不到的一种生活情趣。像第二册33页2题“找座”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在处理此问题时,我特意带领学生到大会议室上了一节活动课“排座”。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开开心心,令人头痛的“找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恰当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恰当地引入.当然,这里提到的引入,并不单指课的开始,而且要适时适当地贯穿于课的全过程.教材的编排在这一点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并不都是恰到好处的.如:数钢琴的键子,出租店的物品,一元钱能做什么?…我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恰当地引入.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不同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引入更要讲究方法。力求使知识的本身趣味化、活动化和生活化.事实上,只有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使之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新知。

篇8:如何使用新教材

一、注重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新教材所设计的情境和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图画风格和色彩格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设计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 使学生在兴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 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另外, 教师要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从而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学习、去探求新知识。

二、注重合作交流,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把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 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想敢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 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三、注重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新教材的编写抓住了儿童好奇好动、乐于模仿的特点, 合理取材, 充分让学生实际操作、亲自体验, 使抽象的知识在直观、形象、具体的操作中获得。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 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联系实际, 注重发散思维

新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如教材中设计的“生活中的数学”,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 学生对所学内容不仅能巩固运用, 还能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而且能获得用数学的喜悦, 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将生活中的数学贯穿于课堂当中。

篇9: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这种全新理念的指导下而派生出来的新教材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理念和富有价值取向指导下开发出来的一个大型信息和工作平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寻找恰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积极合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创造,充分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做习题了,对于其中每个环节乃至细节的意图懒于思考,目标的达成自然是有失偏颇。所以作为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在认真解读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难点,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其次要重构教材,活用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让资源贴近学生。要让教材成为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与挑战性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认识物体的面积,紧接着又认识图形的面积。课的开头以学生熟悉的物体导入,由摸一摸说一说等不同形式的认知策略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感知和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很自然地引入课题:认识面积。之后又让学生自发地以相应的思路领悟平面图形同样也有面积,不同之处则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指封闭的图形,特别强调和感知“封闭”二字的含义。这样,在经历观察、比较、试验、证明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很轻松的获得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深刻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活化教材寻找恰当的学习策略,巧设冲突启迪学生探究。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需要,寻找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努力把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动态资源,使其能在动态变化中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更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如在“平均数”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时,我就灵活应用多媒体优势,将静态资源动态化,并由此触动问题的生成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教材进行“活化”,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对话”并产生冲突,从而启迪学生的探究。

三、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学习策略,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尤其是课本上的很多练习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富有思维含量。不过,也有一些教材资源虽有广泛的思考探究空间,但教材的问题并未完全凸现其应有的价值,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寻找学习的策略及方法,将其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方面的价值。

1.创造性地运用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开放中发散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新教材几乎在每个练习中都设有不是唯一答案的开放性习题。如学生在学习“认识角”后,用“角”的知识来判断并找角时,有一道开放性习题:“你能在这间美丽的房子里找出角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完成课本上的问题,那确实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时,教师应考虑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除了让学生在“房间里”找角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开放题的价值,再辅以不同层次的问题加以训练。

2.挖掘教学智慧寻找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延伸中超越

课本上也有一些习题,只是单一的陈述性的,如果就事论事,为做题而做题,那就跟没有思维含量的机械性解题没什么区别。这时,教师就应挖掘自己的教学智慧,注重学习的策略来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的发展性价值。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课时,我们不应只停留于让学生只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图形的体积,也应将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计算与测量有机地进行渗透延伸,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也渗透了数学知识的广博性和无限性。

篇10: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策略研究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支显宗小学 裔红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材料必须是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而九义教材的传统习题中至少存在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习题中缺乏应用等问题。习题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习题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数学习题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强、操作性强的开放性作业。

一、充分发挥习题功能,让学生练中提高 新教材的习题有如此多的优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让学生在练中提高,练出精彩来呢?为此,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充分挖掘例题功能,垫好学习基石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学习方法的探究,解题方法的示范,能起到贯通知识,归纳方法,熟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等作用。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盲目改变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忽视了例题应有的功能。

1.例题的尝试性功能。

所谓尝试性功能,即教师首先针对例题的内容特点,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挑选呈现材料,从精心设计准备练习入手,让学生在探究中作尝试性解答。例如,教学有关零的乘法,第一个例题(为后续知识作准备)为:0+0+0+0+0+0+0=0,0×7=0 7×0=0(《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83页<以下习题均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然后出示例6:508×3=

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可以独立解决第一个例题,直接为例6作好铺垫。然后借助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发挥正迁移作用。然后教师只需要在检查解答结果的同时,对例题作重点的引导性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算理,明确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无意之中掌握了新知,而且学生养成了自觉探索知识的习惯。

2.例题的变换性功能。

要发挥例题的变换性功能,也就是在例题教学之后,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使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所学的方法能灵活运用。例如教学《四则运算》(四年级下册 10页):“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当学生掌握好例题的解法后,然后教师将问题变换成“这天一共需要多少名保洁员”这样及时巩固了算式中有无括号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思考与计算的知识,同时防止学生的学习一成不变,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好习惯。

3.例题的引伸性功能。

发挥例题的引伸性功能,实际是将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延伸,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深化知识,孕伏后继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三年级上册 92页)例题后,可以让学生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大小完全相同的纸张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同组的伙伴互相说说所表示的分数的含义,然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这样直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并且直接为分数大小的比较作好铺垫。要发挥例题的引伸性功能,必须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当然,引伸时还要考虑所教内容的学生的实际,做到难度适宜,引伸自然,收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教学效益。

4.例题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新教材例题的呈现改变了以往教材的以题论题的弊端,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融入了具体的生活情景,积聚时代气息,把方法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同时巧妙地进行了各种教育。如二年级下册24页例

2、四年级下册33页学生植树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教育;二年级下册

96页例

3、三年级下册42页收集矿泉水瓶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废物利用与回收的思想教育;三年级上册15页的主题图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年级上册16页呈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则会收到“一石双鸟”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注意适当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的度,不能把数学课上变了味!

(二)强化“试做”,即时反馈

“试做”即新知后的“做一做”,它是连接例题与练习题之间的桥梁,它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又互相联系与配合。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呢?

1.启发引导,尝试练习。

“做一做”中的题目多为新课例题的再现题,有尝试模仿的意图。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带着明确具体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独立地运用旧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尝试着做“试做”。例如,在教“加法结合律”(四年级下册 29页)时,让学生分三步进行预习:第一步,独立完成课本中的例题,并比较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第二步,阅读小精灵与小女孩的对话;第三步,根据例题中学到的知识,试做:

425+14+186=425+(+)168+25+75=()+(+)

这样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尝试练习,有序地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信息回收,及时反馈

“做一做“提供了及时反馈的材料。学生做完“做一做”后,又迫切要求教师对他们练习的结果作出评判。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查自改后互查互改,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

(三)、巧抓思考题,训练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表象联想,再由表象联想逐步形成对简单事物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早期得到开发,运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1.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

在解答思考题时,要教会学生想问题必须选准一定的目标,明确应该想什么。如(三年级上册26页):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此题若无目标地瞎猜硬想,三年级的孩子是很难得解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从数的位数与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去找突破口。

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通过某些思考题的解答,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分析思考问题。弄清先想什么,再想什么,使他们明确这样想既不易重复,又不易遗漏,从而得到所有的答案,同时运用了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如(五年级下册92页):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能找出几组?

可以引导学生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去思考:先想36的因数,从它的因数中去分析两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36是36与其中一个因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想36的两个因数存在互质关系则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是36;最后思考既不存在倍数关系又不存在互质关系的两个戍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的这种情况。这样有序的思考,便易得出本题的多个正确结果。

3.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对于具有不同解法的思考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侧方面、多角度探求各种解法,并从中寻找出新颖独特的简便解法。如:(三年级下册81页):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一般解法:把剩下的这个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求出它们的周长和,然后减去重复计算的边长之和。

(6+10)×2+(10-6+4)×2-4×2=40(厘米)

新颖的解法:直接把6厘米的线段向上移动,把4厘米的线段向右移动,形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其实与原来正方形的周长相同)。

10×4=40(厘米)

4.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有些思考题的条件较多,要借此教会学生全面思考寻求解题的办法,考虑题中的各个条件,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如(五年级下册21页):在

里填一个数字,使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4612

解题时,引导学生兼顾各个条件,由于要满足是2的倍数这个条件,各个数的个位必须是2的倍数;又要满足3的倍数的条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必须是3的倍数。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兼顾彼此,满足题目的各个要求。

5.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在解题中训练和培养,分析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确定合理而灵活的解题方案。

如(三年级上册21页):只用数字8组成五个数,填入下面方框,使等式成立。

()+()+()+()+()=1000 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数据和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思考的方法。

二、优化使用教材习题,提高习题的利用率 课本上的习题虽经专家审定,但是教师仍然应该根据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功能。

(一)选择习题要“百里挑一”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如何从众多的数学习题中达到恰到好处的习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精”字上下功夫。

1.精选习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强。这也就是选择的习题能够对症下药。例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通分和约分的知识有些混淆,当即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对比练习。这样,及时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的模糊点。

2.精选习题示范性要好。选择一题要能够代表一片。

3.精选的习题难易适度,也就是精选的习题能发挥它的综合效能。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之后,可以选择这样一道习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4=()÷24=24÷()= =()(填小数)

这一道题,从横的方面沟通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沟通了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面的知识。

(二)运用习题要“以一当百”

数学习题的设计与运用不能仅仅满足一题一解一问一答,需要我们在设计和运用习题时注意在“活”字上做文章。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就能够“练一题,带一串”。

2.一题多解。同一道题,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方面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发展学生的思维。

3.一题多变。同一道题目,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可以设计顺向性和逆向性的习题,也可以是求同性和求异性的习题,还可以是同类习题和对比习题。在题型结构上还应注意多样性如采用填空、判断、选择、组合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巧妙设计习题,积极调动学生情感

新教材中的习题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材习题形式呆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要求划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局限,但是在习题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巧妙地设计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习题要“新”,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习题时,呈现方式新,加强直观,化难为易,增添情趣,激发兴趣。

(二)面向全体,促进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因此要设计好知识铺垫的习题,设计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成功感,让其成功,帮其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注重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学生个体之间在遗传、文化、背景、认知方式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发挥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发挥习题的功能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舞台。要想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习题功能,这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深

挖教材,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相信每一节课都能满载师生

成长的精彩!

参考文献:1.2.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上一篇:初中转学申请书格式下一篇:幽默语言中的辞格运用